文化消費論文:城市文化消費的創新透析
時間:2022-02-05 04:38:16
導語:文化消費論文:城市文化消費的創新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蔡蓉英工作單位:湖南警察學院
數據表明,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自1979年的387元增長到了2009年的17175元,整體上提高了44.4倍,年均增長比為14.32%。[5]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消費演變先后經歷了由“粗放型消費”階段向“集約型消費”階段邁進,最后進入更加注重消費質量的“舒展型消費”階段。文化消費占人均消費支出比重越來越大,我國文化消費整體呈現出快速發展趨勢。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居民經濟收入的不斷提高,城鎮居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文化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近年來城鎮變化居民用于文化娛樂支出、文化耐用消費品支出、教育費用支出、書報雜志支出及游園、看電影等在公共娛樂場所的消費支出尤為明顯。根據《中國文化消費需求景氣評價報告(2011)》的分析測算表明,在“十五”至“十一五”的近十年時間內,我國文化消費總量和城鄉人均文化消費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全國城鎮人均文化消費已從2000年的264.07元增長至2009年的826.88元,文化消費年均增長指數達到113.52;全國鄉村人均文化消費也從2000年的186.72元增長至2009年的340.56元,文化消費年均增長指數達到106.91。[6]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未來我國城鎮居民文化消費將會實現質的飛躍與突破。盡管我國人均文化消費城鄉比全都呈現出增長態勢,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導致的區域文化消費極不均衡現象十分嚴重,城鄉之間的文化消費需求差距也越來越大,同期全國城鎮人均文化消費增長遠遠高于鄉村人均文化消費增長。有數據表明,自2000—2009年近十年的時間內,全國人均文化消費城鄉比從1.41擴大至2.43,文化消費需求的城鄉差距擴大了71.68%。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是,我國中部和西部文化消費需求的城鄉差距擴大態勢十分嚴重。有關數據表明,我國西部整體人均文化消費城鄉比擴大到了82.14%,而中部整體人均文化消費城鄉比也擴大到了76.90%。[6]其次,與發達國家文化消費情況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我國城鎮居民文化消費仍然存在文化消費規模偏低、文化消費總量不足、文化消費結構有欠優化等問題。據2008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06年我國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總量約為9370億元,其中用于娛樂性、享受性和消遣性的精神文化消費總量僅為4685億元左右,而用于發展性和智能性的教育支出占到文化消費總量的一半以上。[7]由此可見,我國城鎮居民用于文化娛樂消費方面的支出比重明顯偏低,文化消費結構有待優化,居民文化消費市場需求仍然不足,文化市場發達程度不高。
制約我國城鎮居民文化消費發展的原因分析
制約我國城鎮居民文化消費發展水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根本上來說,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仍處于攻堅階段,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居民預期收入的不確定性,嚴重影響到居民文化消費的積極性。其次,我國原有的文化管理體制導致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文化產業結構性矛盾和供求矛盾制約著文化消費的發展水平。許多文化古跡、革命遺址、旅游勝地和民間傳說等文化含量十分豐富的人文資源的開發利用率并不高。地方性的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少年宮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太慢,不能滿足公眾的需求;特別是經濟基礎薄弱的山區,文化設施更加簡陋;不同文化系統、產業的程度和規模有明顯的差距。此外,由于創新性不足,當前我國文化產品本身與文化市場需求之間沒有真正接軌,文化消費品的數量與質量與消費者之間的消費需求以及消費期待之間存在脫節,能供城鎮居民消費的中高檔文化產品相對較少,文化產品價格的虛高和文化市場的不規范使文化消費市場無法真正滿足消費需求。同時,由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均衡,各地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也各不相同,各地所能提供的文化產品也各不相同,從而導致不同地區的文化消費也極不均衡。除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地區以外,我國廣大地區的音樂會、文藝演出、各種博物、科技展覽、文化講座等等,不僅數量上較少,而且在檔次上也偏低。最后,相對于經濟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我國城鎮居民欠缺文化消費傳統,居民文化消費觀念相對滯后,文化消費欲望不強。我國城鎮居民寧愿將較多的財富用于交通通訊和居住方面的消費,而在文化娛樂方面的消費比重相對較少。
研究結論與建議
文化消費滯后極不利于我國文化市場的繁榮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極大地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按照國外經濟收入和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的文化消費實際情況進行估算,在提供有效供給并合理引導居民文化消費需求的前提下,如果城鄉居民的文化消費支出達到總消費支出的10%~15%,那么我國文化消費需求總量將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容量,文化消費的潛在需求將成為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重大優勢之一。[8]然而,文化消費習慣并不是短時期可以形成的事情,文化消費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多種合力來促成。結合我國居民消費習慣以及當前經濟發展趨勢來分析,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我國居民文化消費水平。1.充分發揮媒體的宣傳作用,大力提升居民文化消費熱情。文化消費理念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需要政府導向性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各種宣傳媒體是人們獲得文化消費信息、豐富文化消費認知的重要途徑,我國公共媒體應該扮演好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文化消費品的廣告者、文化消費的倡導者的角色,調動居民對精神享受和文化消費的欲望,為居民提供多方面的文化消費信息。同時,鑒于我國改革開放的大環境,我國主流媒體必須積極宣傳健康和科學的文化消費觀念,倡導和凈化文化消費環境,不使文化糟粕有機可乘。2.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吸收多方投資力量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管理體制的科學合理與文化消費水平與文化市場的繁榮息息相關,長期以來,我國文化資源由國家壟斷,文化產業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制約。因此,改革文化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領導方式,把具有面向市場能力的文化事業單位逐步改制為企業,把文化企業培育成為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獨立經營單位,進一步規范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合理引導和積極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和參與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建設,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文化企業集團,向市場提供一批附加價值高的優質文化產品,成為當前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繁榮文化市場、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3.加大公共文化設施的投入,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消費設施。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消費人口巨大,但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薄弱。我國必須加大對文化廣場、圖書館、文化館、紀念館、少年宮、娛樂中心等的公共文化設施的基礎投入,大力新建一批科技含量高、特色鮮明、品位高雅的現代化的文化消費場所,使其成為體現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趨向、展示我國各地歷史文化與時代風貌的標志性文化設施,進一步豐富居民文化消費資源,營造一個耳濡目染的文化氣息濃厚的消費環境。4.培育和開發經濟發展中的文化資源,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步伐。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國情以及豐富的人文資源,使我國集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于一體。按照市場經濟作用規律,有機整合這些文化精華,大力推進文化產業化發展步伐,促進文化與經濟的有機融合,調整優化文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中的文化附加值和經濟發展中的文化含量,不僅可以促進文化交流和傳播,豐富文化產品,而且可以激發群眾的創造熱情,優化文化資源,活躍文化氛圍。5.大力提高城鎮居民收入水平,促進文化市場繁榮發展。城鎮居民文化消費能力的高低與人們的經濟收入水平密切相關。作為文化產業鏈上的終端環節,文化消費遵循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文化產品生產能力和流通效率由人們的經濟收入水平來直接決定。要想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市場的繁榮,必須形成強大的文化消費能力和文化需求。只有大力發展城市經濟,不斷提高人民的經濟收入水平,才能形成強大的文化消費能力,人們追求生活質量愿望也就越強烈,人民用于提高生活質量的文化娛樂休閑服務等非物質消費支出的比重才會越多,這種旺盛的文化消費需求最終作用于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將導致整個文化市場的繁榮和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