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資源配置經濟學探究
時間:2022-12-25 03:48:04
導語:土地資源配置經濟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資源配置屬于經濟學的核心,站在土地資源配置角度來說,更是土地規劃學中的核心領域。本文根據以往工作經驗,對不完全競爭條件下土地資源的規劃配置效率進行總結,并從城市規劃的多目標取向、重視土地資源配置的戰略研究和戰略規劃、建立土地規劃后的評估機制、分區的合理確定四方面,論述了土地資源配置中規劃與市場的經濟學研究。
關鍵詞:土地資源配置;經濟學;評估機制
在規劃體系的建立上,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土地利用規劃會與區域規劃、國土規劃等聯系在一起,我國并沒有形成相對獨立的五級規劃體系,其中包括國家、省、市、縣、鄉。研究表明,各個國家和地區在規劃體系的研究上,絕大多數以三級制為主,在此過程中,與民眾直接相關的便是地方性規劃,具體的法律效力可直接對民眾產生較強的約束力,這一點是上位規劃無法體現出來的。
一.不完全競爭條件下土地資源的規劃配置效率分析
(一)土地資源配置的兩種選擇。在土地資源配置規劃過程中,主要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市場配置,即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具體的用地供給和需求價格;其次,通過規劃進行配置,利用土地規劃對各類用地供給進行確定。一般來說,人們會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土地資源配置形式,被稱之為“市場配置”,通過具體規劃而形成的資源配置方式為“規劃配置”。為了方便研究,人們需要根據具體的經濟學原理將市場配置方式和規劃配置方式放在一起進行對比。1.市場配置方式。如果市場始終處于均衡狀態,其均衡點是住宅用地和工業用地需求曲線的交點。為了方便研究,可以用P代表土地價格,用M代表住宅用地的總價值。在市場配置過程中,任何偏離M的狀態均會實施市場調節措施,并在最終恢復到M。在市場調節之后,不同用地之間的價值大體相同。2.規劃配置方式下。土地規劃配置與市場配置存在很大區別,在具體的規劃配置方式下,不同用途下的地塊價格也會呈現出很大的不同。而在土地資源配置規劃過程中,工業用地價格會明顯高于住宅用地,盡管二者之間的價格存在一定差異性,但規劃配置方式幾乎相同,住宅用地和工業用地供給也始終保持不變。換句話說,二者無法通過市場調節讓土地價格變得相等。在此種情況之下,住宅用地的市場將會由具體的規劃配置點來決定,與該點相對應的價格為P,主要是采用具體的規劃調控方式使得住宅用地中的唯一價格得到固定。(二)存在正外部效應的土地資源配置。如果住宅用地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則住宅房屋設計將會顯得更加合理,價格也會有所下降。再加上周圍良好的環境,進一步提升了開發商的利益,與之相關的其他產業也獲得了更多發展機會,如物管產業發展、旅游產業發展等等。由于土地資源的有效配置,住宅用地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社會效益大大提升,而且住宅用地在利用過程中還能產生很多的外部效應。整體來看,在住宅建設過程中,其總體的用地總量會保持不變,而且外部正效應表現的十分強烈,社會邊際收益曲線也會與住宅用地需求曲線相互分離,并向圖形的正上方移動。當外部正效應發生之后,規劃配置的總效益會大于市場配置的總效益,即使是正外部效應發生之后,具體的規劃配置也要比市場配置所收獲的效益更高。(三)存在負外部效應的土質配置分析。如果在工業用地利用過程中出現了負外部效應,如土地資源內部建立了一家化工廠,雖然該化工廠的自身效益可能較高,但由于有毒氣體的不斷排放,對附近河流產生了污染,進而導致整體出現了負的外部效應,降低了社會效益,同時也會對企業發展產生極大影響。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工業用地的總量保持不變,負的外部效應也會表現在具體的邊際收益曲線和工業用地的需求曲線分離上,并開始向下移動。總而言之,無論是正的外部效應還是負的外部效應,均會使市場配置下的土地總收益低于規劃配置下的總收益。受此種情況的影響,最優土地配置方式與市場自由配置不會產生任何關系,以土地的規劃配置為主。
二、土地資源配置中規劃與市場的經濟學研究
(一)城市規劃的多目標取向。站在傳統經濟學定義角度方面來說,其資源的配置目標主要是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該項工作主要以“經濟增長”為主,在這種資源配置目標的驅使下,人們很容易將關注重點放在經濟效益上,進而將環境和社會等方面的問題忽略,長此以往,會對生存環境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隨著土地規劃的不斷發展,衍生出很多不同類型的變化,可持續、多元化等已經成為土地多元化規劃目標下的重要內涵。在具體配置過程中,基本目標主要包括城市經濟發展規劃、社會發展規劃等等。想要將具體的多元化價值突顯出來,相關研究人員需要以整體的價值框架為研究重點,做到土地資源規劃不會對市民的生活產生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將其中的經濟學價值突顯出來。(二)重視土地資源配置的戰略研究和戰略規劃。土地的利用屬于一個綜合性較強的概念問題,由于時期和區域條件存在很大差異性,在土地資源開發和利用過程中,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需要開展一系列組織和協調工作,進而將社會、經濟等效益發揮到最佳狀態。站在一定區域角度來說,土地利用將會展示出一定的超前性和計劃安排性。另外,各個地區的土地資源配置還應該以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歷史特征等因素,做到土地資源時空方向的合理分配,根據實際情況對土地的利用結構和布局做出調整。另外,在土地戰略研究和利用上,需要從時空角度著手,對土地資源進行優化和保護,這對于整個土地資源利用規劃研究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意義。整體來看,土地利用具備長期性、全局性和穩定性等特點,需要對其進行宏觀戰略分析。因此,人們必須對土地資源配置問題進行有效的戰略研究和戰略規劃,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最終將土地資源規劃的經濟學意義展示出來。(三)建立土地規劃后的評估機制。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評價過程中,主要是根據之前制定的標準為主,再配合一定的管理方法,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執行效果展示出來,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通過比較做好經濟學價值的合理確定,這也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階段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在一個完整的土地利用規劃過程之中,除了確保執行計劃的科學合理之外,還需要對土地利用和整體規劃執行效果進行深入性分析,進而將土地的總體規劃價值確定出來。另外,在土地總體規劃評價工作結束之后,相關工作部門會根據項目規劃之后的評估,對其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進行確定,并計算出綜合性得分。在具體工作過程中,由于土地資源規劃的外部性很容易讓土地市場出現失靈現象。因此,在土地資源規劃過程中,想要將其中的經濟學特性更好的發揮出來,人們需要做好土地資源的規劃和調控工作,此時你,人們需要從經濟學理論角度出發,將土地資源實現規劃調控的必要性展示出來。值得注意的是,土地資源由市場配置和規劃調控之間的矛盾并不存在對立關系,根據我國目前的發展情況,我國整體土地資源配置需要與市場宏觀調控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將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提升,最終實現我國土地整體的資源配置優化[3]。(四)分區的合理確定。站在土地資源規劃配置方案角度來說,分區確定需要對土地的管轄范圍進行考慮,降低其對市場干預的可能性,并根據具體的信息得出調查研究結果。另外,兩輪規劃編制的重點在于土地的利用結構調整和分區利用情況,由于縣級編輯規劃人員不能對土地分區的內涵和目的進行理解,在實際操作上也會出現很多的隨意性,而且在定量、定位等角度上也不夠嚴謹,進而造成地界的模糊問題出現。受此種情況的影響,人們無法對地塊數量、控制時序等進行合理把握,更不能達到分區建設上的預期結果,提升了后續工作的難度。總的來說,分區是整個規劃實施過程中的重要手段,如果相關工作人員對該項概念的理解存在問題,便無法將其中的經濟學特性展示出來。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將基礎數據不實、分區不科學這一現狀改變,做到分區目標的“從上到下”層層分解,避免惡性循環的出現。
綜上所述,根據我國具體的土地資源規劃配置現狀,人們需要對市場中的各種資料進行有效匯總,通過上下互動的形式,對各個規劃指標好方式進行協商探討,在增強規劃形式的同時,確保整個規劃方式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并確保規劃保障的全面性實施。另外,在一些發達地區之中,可以將具體的規劃編制作用展示出來,進而將土地資源規劃中的宏觀調控作用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李新倉,劉怡文,閻其華.建設用地指標市場配置法律制度的立法構建[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8,34(02):236-241.
[2]李新倉,閻其華.建設用地指標市場配置法律制度正當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39(02):104-110.
[3]張牧遙.論國有自然資源權利配置之公眾參與權的訴權保障[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01):67-79.
作者:張旖旎 單位:北京海丁建筑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 上一篇:知識經濟社會責任實踐論文
- 下一篇:行為經濟學對公共圖書館的啟示
精品范文
10土地利用規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