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商業資本戰略性調整論文
時間:2022-07-22 09:25:00
導語:國有商業資本戰略性調整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全國其他地方國有商業資本戰略調整的實踐看,迄今的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珠海模式。由于珠海國有商業企業經營效益普遍低下,當地政府通過公開競標全面實施了國有資本從流通領域的退出;二是深圳模式。深圳的國有商業企業從建立之初就經歷過一定市場競爭的優化選擇,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大商業企業,這部分國有商業資本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有的繼續保留,有的開始通過出售股份等方式退出。其余中小商業企業的國有資本已經基本全部退出;三是上海模式。商業是上海的支柱產業之一。上海擁有一批輻射全國的優質國有商業資源。在商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中,上海市政府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通過資產聯合重組,發展連鎖經營,發展起了一批以國有資本為中堅的商業企業集團,其最終目的是增強國有商業企業的競爭力,使國有商業資本在適當的時候以較高的市場價格退出商業流通領域。與此同時,上海的中小商業企業則基本上實施了國有資本的退出。從各地的經驗看,國有商業資本在戰略調整中都選擇了不同程度地退出商業流通領域。
從北京市的實際情況看,近年來,國有商業企業在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以發展新興業態為契機,在探索多種形式改革中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目前,大中型骨干企業已有80%完成改制,一半以上的小企業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虧損企業的虧損面有所下降。但嚴格地講,北京商業結構還未得到根本改善。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由歷史原因形成的、以國有商業為主體的首都商業布局和結構問題仍未徹底解決。在“首都經濟”發展過程中,現有的所有制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妨礙著商業領域市場競爭格局的合理發展。
第二,國有商業企業固有的管理體制陳舊、運行機制不活等問題依然存在。由此而生的冗員多、負擔重、經營不夠靈活、職工積極性不高等弊端并未徹底革除,這些包袱使國有商業企業在競爭中難以搶得先機,也就很難適應對外全面開放商業領域后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第三,從國有商業目前的經營狀況來看,不景氣的仍占大多數,效益好的很少。尤其是最近幾年,國有商業在經營規模、市場份額、成長性等幾方面都表現不佳。北京市非公商業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中所占的份額從1990年的11.7%上升到2000年的50%左右。與此同時,國有商業企業商品適銷性低,庫存率高(平均存貨/銷售成本),資金利用效率低下。目前,北京市國有資本占主導地位的大中型商業企業的年資金周轉率僅為1.7次。資金利用效率幾乎與工業企業水平相同。而根據一般規律,商業企業的資金周轉速度應當比工業企業高1倍,流通效率不高的局面沒有得到明顯改善。這種不良局面已經成為制約北京市商業進一步發展的明顯障礙。
國有商業資本繼續存在于效益低下的國有商業企業,既不利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商業流通領域整體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國有資本向需要由國有經濟發揮主導和支配作用的戰略性行業和領域集中。事實上,當前北京市有許多應該有國有經濟和國有資本充分發揮作用的領域,國有資本投入不足。比如在基礎設施等方面,國有資本的投入嚴重不足。北京交通擁堵日益嚴重的現狀就是一個明證,再比如,此次非典的爆發和疫情的蔓延也充分暴露了國有資本在公共衛生方面和突發事件應急系統建設方面投入的嚴重不足。因此,為更有效發揮國有資本對整個地區經濟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形成北京市地區經濟的良性循環,實現國有資本配置領域的充分優化,國有商業資本退出商業流通領域勢在必行。
二、戰略調整應以提高商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地區經濟整體實力為目標
北京市推進國有商業戰略性調整的總體目標應當著重于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對國有商業資本布局的戰略調整,提高北京市商業的整體競爭力,促進北京市商貿流通業的快速發展。二是通過調整,將國有商業資本向需要由國有經濟發揮主導和支配作用的戰略性行業和領域集中,提高國有資本的利用效率,促進首都經濟的繁榮。從短期看,北京市國有商業資本的戰略性調整的重點應是整合現有的國有商業資源,通過在“進”與“退”中的產權優化重組,使國有資本真正成為能夠帶來良好收益的有效資產,提高國有商業資本的市場價值。進而為國有資本退出商業流通領域,實現配置領域的充分優化這一長期目標做準備。具體說,近期北京市商業領域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的具體思路是:
(一)調整國有資本分布領域和在企業產權構成中的地位,增強國有資本的活力
——少數經營特殊商品的企業仍應保留國有獨資。如:鹽業、煙草業等。
——在一些重點企業中,國有資本仍可占據控股地位。這類企業主要指兩種情況。一是業態清晰,主營業務突出,經營管理水平高,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二是經營業態新,發展前景好,業績突出,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的大型連鎖企業。
——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品牌企業和連鎖組織形式的企業,如一些老字號和新興品牌企業,國有資本可視效益情況適當參股。
——在浴室、理發、修理、餐飲、旅店、洗衣和攝影等行業的單體企業或小型商業企業中,國有資本應堅決全部退出。
(二)建立國有商業資產的有效管理體制
多頭管理和職責界定不清一直是困擾國有資產管理的主要因素,近幾年雖經調整,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戰略調整中應構建新的管理體制。一方面,國有資產管理應實行管資產、管人、管事的統一。國有商業資產連同其他國有資產一起由政府專司國有資產管理的專門機構統一管理,而且管資產和管事管人相統一,不再多頭管理。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三個層次職能的分離。第一層次:實現政府的社會經濟管理職能同國有資本管理監督職能的分離。第二層次:實現國有資本管理監督職能同國有資本經營職能的分離,國有商業資本的經營權應以授權方式交給控股公司或投資公司,專門從事國有資本的營運。第三層次:國有投資公司或控股公司通過出資對企業或公司參股或控股,取得所有者權益,實現出資人最終控制企業同企業作為獨立法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分離。在原專業局基礎上組建的行政性商業企業應視其具體情況給予撤銷,有條件的通過改制轉變為實體性公司,不再保留行政職能。
(三)培育大型商業企業集團,構建大企業主導型的現代化、國際化的城市商貿流通格局
北京市要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其城市商貿流通必須發展相應的業態和市場主體。根據北京市場的規模、基本特點和現有資源狀況,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議重點發展“六大商業板塊”,即百貨業、連鎖超市業、專業連鎖業、批發零售業、中式餐飲業以及食品加工業。每個“板塊”都應當形成以集團化、連鎖化為主體,以信息化、網絡化經營為主要運行方式的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應在市場競爭中產生。
三、國有商業資本戰略性調整的具體措施
國有商業資本整合重組,應以“企業自愿、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為原則。政府推進國有商業戰略性調整,應當主要依靠市場化運作手段。在運作過程中要重點突出,措施得當,力求實現商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一)以出售股權、合資、合作等方式實現部分國有資本從大型商業企業退出
除鹽業、煙草等特殊行業可繼續保留國有獨資外,對其余國有商業資源,應本著“靚女先嫁”的原則,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促進優質商業資源有效集中,將其培育和發展為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商業集團,進而以較高的市場價格變現國有資本,實現退出。具體的退出方式可以有多種選擇。一是減持國有股。可考慮通過出讓國有股、放棄配股權、置換股權等形式,由絕對控股向相對控股或參股轉變,同時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以資金、技術和市場參股、控股。對已上市的商業企業,可利用上市公司殼資源,通過股權轉讓、資產置換和證券市場運作,減持國有股。二是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合作。與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的跨國公司和國內具備條件的一些非國有大企業合資合作,是實現國有商業資本退出的另一個現實的選擇。(二)通過多種形式解決國有中小企業退出問題
商業領域的國有中小企業改革采取放棄控股、減少參股的方式,實現國有資本的有序退出。中型企業可通過改制,出讓國有資本的控股權,以最大限度地吸收私營資本的進入,待條件成熟國有資本逐步退出。小型企業中的國有資本最好一次性全部退出。通過產權出售的方式,將國有資本整體出讓給企業經營者、職工和社會自然人等。要將企業徹底推向市場。供銷社系統企業應當進一步理順各級供銷社的組織管理體制,理順與區縣公司的產權關系,取得規模效益。通過改革與調整,努力構建優、特、專、精的企業群體。
(三)繼續實施兼并破產,清理并淘汰一批劣勢企業
國有商業企業的扭虧脫困工作應當與國有資本的戰略性調整任務結合起來。一些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應當退出市場,以便集中國有商業資本發展有競爭力的企業。建議北京市政府每年對商業領域中的虧損企業進行一次清理。對連續3年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政府要采取關閉注銷、出售拍賣、兼并破產等有效措施,果斷予以淘汰;有國有資本參與其中的商業企業要實行扭虧目標責任制,兩年左右的時間內無法實現盈利的,國有資本應當徹底撤出。同時應完善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對虧損超過規定期限的企業要及時進行清盤,不應允許虧損企業長期存在。
(四)完善國有資本運作體系,形成規范的母子公司體制
根據北京市目前的國有資產經營管理辦法,商業領域中現有大型國有商業集團應重新審視本企業的發展戰略,明確集團總部的主要功能。對于資產規模較大、具有可開發資源優勢的企業,應當逐步由實體經營轉為資本經營。國有商業集團應當收縮商品經營管理業務,在一個不太長的時期內過渡為國有資產控股公司;從以往管“一個個企業”到管“一塊塊資產”。資產規模較大,具有品牌經營優勢的企業集團,可兼有資本經營和商品經營雙重職能。
四、政府在國有商業資本戰略性調整中應有所作為
在向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方向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國有資本仍將在首都商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具體到企業來說,沒有必要強調國有資本在商業企業中的主導地位。
在國有商業資本戰略性調整中,政府的作用不應忽視。從目前各地的實踐情況看,政府采取何種行為方式,以及如何把握進退的“度”是關鍵。上海市在政府的扶持下已經構建了一批有國有資本參與其中的大型商業企業。但對今后可能出現的問題還未能預見。而廣東政府對于商業領域的產權構成調整更多采取了市場自發競爭的政策。這種政策的好處是政府需要支付的轉軌代價較小,但可能使企業優勝劣汰的時間較長。我們認為,政府在調整商貿流通業產權構成和國有資本優化配置問題上應當引導市場,主動出擊。取代市場不行,單純依靠市場自發競爭也不利。具體地說,政府應主要在制定戰略調整的總體規劃,引導、推進和監督戰略規劃實施以及適時調整戰略規劃等方面發揮作用。這是因為對資本進行戰略性調整本身就是所有者一項重要的權利,而國有商業資本的戰略性調整涉及眾多的行業和企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盤規劃,并對規劃實施的進程進行監督和控制,同時針對實施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對戰略規劃作出調整,這些職能理應由作為國有資本所有者代表的政府行使。
五、戰略調整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正確理解國有資本的“進與退”的問題
國有資本進行有進有退調整,其目的在于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的支撐、引導和帶動作用,因此,對商業流通領域國有資本進行戰略性調整,其核心應是為更好地發揮國有資本的作用,而不僅僅是為了甩包袱,將效益差的、實在經營不下去的企業賣掉,而將效益好的繼續保留。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使得退出的過程困難很大,增加了改革成本,也很難收回足夠的資金去加強該進入的領域。
(二)正確對待退出過程中國有商業資本的流失問題
這個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要防止在實施出售拍賣、兼并破產等策略過程中,因程序不當造成國有資產特別是國有無形資產的流失,從而加大改革成本。但另一方面,對收益低、歷史負擔尚未解除的國有資本,其市場價格低于評估價格的現象,不能簡單認為是國有資本流失。國有商業資本的出售或者兼并重組應當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證程序的公正性。要通過市場化的辦法找到符合市場游戲規則的處理程序。在出售過程當中,要吸收內部、外部多家參與,通過競爭程序保證價格的公開、透明和公正。
(三)注重改革政策研究,完善退出機制
在國有資本退出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處理好一些重點的問題,包括銀行債務的問題,職工的問題,和社區的關系問題等。要堅決杜絕政府和企業串通逃避銀行債務,損害職工利益等情況發生。國有資本退出的企業應當根據企業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例如,經營好的大型企業要通過戰略性退出實現多元化的產權結構改造。中小企業在改制中,一定要徹底實施職工體制身份的置換。在各種改制方案中,應當鼓勵企業經營者持大股和經營層持股等。此外,還應進一步探討以產權支付改革成本的辦法。
- 上一篇:環衛科學發展觀的調研報告
- 下一篇:環保處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