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藝術教育狀況路徑

時間:2022-08-10 10:41:00

導語:改善藝術教育狀況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善藝術教育狀況路徑

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近些年來,學校、家長、社會對藝術教育的投入逐漸增多,藝術教育成為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中職的藝術教育仍在摸索中前進,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地位有時也顯得有些尷尬。筆者擬從四個方面闡述如何改善中職藝術教育的現狀。

一、藝術教育要注重從單學科摸索到多學科融合轉向

藝術教育的單學科研究會讓視野變得狹窄,許多教師囿于

技法的教學,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不到提高,經常出現一位教師教出來的學生畫風完全一樣的情況,學生的作品缺乏個性和活力。多學科的交流有利于拓寬教師的視野,能從別的學科中得到啟示,從而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例如藝術教育的教師如果能增加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他會更有效地對學生的創作加以引導。

二、重視人才評價體制轉變

人才評價體制變了,人才選拔標準、師資、課程設置等才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人們對藝術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就會變。剛開始的時候或許只是淺層次的認識會變,只是富有功利心的認識上的轉變,但當足夠長的時間之后,當人們看到了藝術教育給人的發展創造的價值時,便會相信藝術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了。當然,人才評價體質的轉變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實現的,如今,雖然我國實行的是素質教育,但實際上大部分人還是以高考的成敗去評定一個人,而要在高考中取得成功,就必須在文化課考試中拿到高分,所以藝術教育的次要地位本質上是沒有改變的。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有什么樣的體制既可以培養出有利于的社會發展的全面型、創新型人才,又能選拔出相對更優秀的人才。例如,近幾年來,很多地區取消文理分科,在高考中加藝術特長分,很多人又在研究高考改革方案。因此可以說中國人才評價體制研究從未中斷,只是成果還不鮮明。而與中國目前的人才選拔中對藝術的不重視相反,美國哈佛大學錄取新生時考核的卻是綜合素質。它除了要求SATl400分以上的成績外,還有另外六項考核內容。其中一項就是業余愛好與特長,如音樂、繪畫、舞蹈、外語,所以在美國沒有接受良好的藝術教育就沒有進入一流高校的希望。

現在中國教育界也在人才評價體制上加強了對綜合素質的教育,例如2009年高考中,山東省為了強化學生對綜合素質的重視,在臨沂師范學院、山東政法學院兩所本科院校部分專業開展試點,按1:1.2的比例進行投檔后,由高校教授組成的專家組對考生的電子檔案和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進行審閱,最后決定是否錄取考生,結果因為“綜合素質低”而被退檔的考生有十幾個之多。這無疑給考生、家長、學校敲響了警鐘,告誡他們不能只關注學生文化課的學習,而應該在關注其學習的同時,對其綜合素質進行培養,但這樣的評價機制卻也是有漏洞的,因為對于綜合素質的高低的評定有可能會失去客觀公正,從而讓一些在投檔線稍偏下的考生鉆了空子。但無論怎樣,這是對人才評價體制做出的一次重大挑戰,這樣的趨勢之下,教育部門會逐漸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其密切相關的藝術教育的改革也指日可待。

三、不斷進行國內外最新成果的交流

中國自古就懂得相互學習的重要性,“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古訓永遠都不會過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以及諸多國家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藝術教育的理論也不斷出現新的研究成果,藝術教育的研究不再局限在單學科內部,而是增強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融合,諸如腦科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理論在很多方面給予了藝術教育研究以新的思路,以及新的科學根據。由于各國藝術教育的發展程度不同,以及各學科新近的研究成果也不一樣,因此各國在理論研究上出現了不平衡。所以要改善藝術教育就必須加強國際間的成果交流,學習借鑒其它國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然后再結合本國的國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藝術教育方案,將藝術教育的功能最大化。

四、運用多種媒介、多種途徑進行藝術教育

媒介和途徑的多樣性及靈活性能讓藝術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藝術教育無處不在,家庭中、學校中、社會中,我們不能僅僅通過一種媒介進行藝術教育,電視、課堂、音樂會、劇院、美術館、博物館等都為藝術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渠道,但在這多種途徑和媒介的運用之下,引導式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霍華德·加德納曾說過:“孤獨的兒童藝術家是永遠無法實現自身潛能的……年幼的兒童,即使表現出大有前途的潛質,在沒有更加博學的成年人強有力的指導和主動干預下也會一事無成。”所以一線的藝術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長等都要對孩子進行引導式的教育,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藝術教育提升孩子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對審美認識的提高和對心態的優化,讓他們往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