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2 03:16:00

導語:護理專業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專業教學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護理教學模擬

論文摘要:護理教育是以培養、積累、利用、整合、創新知識的高級護理人才為目的的,對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項基本功能有很高的要求。知識創新越來越依賴于教學相長的刺激和社會服務的助動,因此護理教育要重視教學和科研相結合,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才能的培養。

一、護理專業的教學

(一)課堂教學

護理是集科學性、技術性、社會性、服務性為一體的綜合性應用科學,其特點在于護理專業知識、自主性和對護理的承諾及責任感。根據各專業課的特點,將德育教育寓于各教學學科中,從入學第一天起培養學生熱愛護理專業、熱愛病人的深厚感情,通過教育使學生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愛心。結合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和其它專題教育激發學生對護理科學的興趣,增強他們對護理學科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造就一批臨床護理專家。

為適應系統化整體護理模式的要求,教學中要克服過去那種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以充分的預習、討論時間,大膽提出質疑、設想,然后綜合分析。教師根據護生的有效思維,結合臨床系統講解。同時為配合課堂教學,除設立護理示教室外,還需設立整體護理模擬病房,病房內配備有模擬病人和病床、各種儀器及器械,同時配有各種用物和各種護理表格,如病人入院評估表、住院評估表、護理計劃表以及健康教育表、出院評估表、出院指導表等等。另外,教師還準備有典型病例的標準護理計劃,以引導式進行分析講解,然后分組進入模擬病房作情景設置、角色扮演,讓護生分別體驗病人、護士及病人家屬。

改進護理教學內容和方法,在知識經濟時代,任何課程都不可能“幾年一貫制”,每個學期的教案講義內容要不斷補充大量新內容。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如多媒體教學技術應引入課堂,在教學中改變單一的以體現語言為主的"邏輯-演繹式"教學線索,發展為討論式、指導式,開展科學思維教學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整合過程的創造性思維。教師除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外,還要下大力氣研究教學方法;不僅研究自己講什么內容,還要研究學生知道些什么?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要進一步加強研究,使之成為教學質量的指示器和助動器。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給自己提出以下問題:我教的學生將來會成為怎樣的人?他們在知識、情感、能力素質上有哪些缺點?他們是否愿意奉獻于護理專業?他們是否愿意接受新生活的考驗?以及新的價值觀和新的生活方式?他們是否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頑強的意志?教學中如何彌補缺點、發揚優點?教師應具有為護理教育獻身的精神,尊重學生,把學生看作是被教育者與教育者的統一體。教學中既有民主風范,又有嚴格要求。知識經濟時代的護理教師應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又是知識創新的藝術家。

(二)模擬臨床教學

模擬臨床教學是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的重要教學過程。

1、教學準備工作

課程準備

根據學生實習的目標和內容,有計劃地準備教學課程,包括護理操作、查體、溝通、病歷書寫等。

教學資料的準備

盡量準備充足的教學資料,包括以往學生書寫的護理病歷,練習護理操作的用物,查體的錄像帶等。

教學環境的準備

為學生創造一個教學設備齊全、與臨床實際距離為零的模擬實踐場所。

2、帶教形式

講授技巧:講授中要做到語言精練、口齒清楚,條理性及邏輯性強,能運用各種聲調,語言幽默,態度和藹,并及時對學生的反饋作出反應。

演示:有些知識光靠講授仍不能讓學生完全理解和掌握,還需進行演示,如護理操作的過程、體格檢查的手法、如何與病人進行有效溝通等。在演示時教師要做到動作熟練、手法準確、表情自然。在學生演示時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手法錯誤,但在學生練習與病人溝通時出現的錯誤,在交談之后,回到示教室再給予糾正。

討論:討論護理病歷、護理診斷的書寫是否正確;護理目標、護理措施的制訂是否恰當,是否適合病人;護理評價是否及時等問題。師生一起討論,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三)畢業生產實習

帶教過程及安排:學生在實習期內要求熟練掌握16項臨床常見護理操作、全身體格檢查、完成1--2份完整的護理病歷、與病人進行有效溝通,并在有限時間內完成病人護理病歷的書寫。課堂教學教師應與臨床帶教教師及時溝通,統一觀點和思想認識,為學生創造主動學習和積極實踐的問題環境,使學生處于課堂和臨床實際相統一的教學環境中,這是教學策略有效實施的首要條件。

二、護理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寫作分析

寫作分析要求學生具備定義、描述、概括、資料分類、綜合及評價等能力,通過寫作分析作業的評估反饋,判斷其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首先,寫作的內容應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如臨床日志、護理計劃、典型案例、社會問題、衛生保健及倫理問題等。要選擇具有明確觀點或就某一問題有相互對立或道德兩難觀點的文章及病案,以便能引起學生間價值判斷或認知結構上的沖突,促使他們就自己支持或反對的觀點闡述理由,體現其認知結構和內在價值觀。其次,寫作內容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第三,寫作時要求主次分明,具有整體性、概括性,論點明確,論據充分。教師要鼓勵學生就某一問題提出更具情境化的觀點或見解,促進學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不應太看重學生的寫作結論,而應注重他們得出結論的分析、推理、判斷過程以及所持的價值觀。

(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能力是21世紀護理人才整體素質提高的標志,護理知識的傳授與受教育者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當代護理教育的一個嶄新的重要內容。護理學科中的批判性思維是對護理問題解決方法的反思和推理過程,從而實現認識層次的飛躍。護理教育過程不僅是讓學生積累知識的過程,更是讓學生獲得確定健康和疾病之方法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在特定的健康、疾病問題情景中進行嚴密求實的質疑能力和分析推理技巧,在解決病人各種潛在生理、心理、社會等問題的方法中選擇最佳途徑,并評價其是否有效。

(三)口頭表達

研究表明,臨床護士在特定情境下做出護理決策時的口頭表達過程涉及到了專業知識的運用和護理認知過程,專業知識包括書本知識、實踐知識和源自于經驗的方法;護理認知過程表現為假設產生和假設評估兩個過程。由于口頭表達過程使個體具體的思維過程能被“聽見”,因此它能讓學生彼此了解解決問題時的分析、推理、判斷、綜合、評價等思維過程,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其認知能力。此外,口頭表達過程能展示知識面、知識容量、多種多樣的認知過程以及觀察問題的不同角度和方法,可引起學生間價值判斷的沖突,有助于良好人格特征的培養和學科價值觀的形成。

口頭表達策略的具體實施是通過教師為學生創設臨床護理問題情境,學生口述解決方案來完成的。真正的臨床護理問題是指沒有現成的答案,必須靠學生自己的思考才能找到解決辦法。能立刻回答出來或按既定程序完成的就不能稱之為問題。要求學生在思考的同時,口頭表達怎樣去做,為什么產生了這樣的假設,怎樣證明其合理等。在學生口述的同時,要求另一學生準確記錄口述的內容和步驟,最后再反饋給口述者,大家共同評價這一思維過程。這一策略并不看重學生得出了什么結論,而要強調學生得出結論的推理過程以及思維過程的邏輯性和合理性。

總之,各種教學策略的實施并非孤立的,它們統一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出決策、價值判斷、人格形成等的過程中,要求教師靈活運用,融會貫通,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