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誠信經營體系構建對策論文

時間:2022-08-12 05:56:00

導語:企業誠信經營體系構建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誠信經營體系構建對策論文

摘要:近年來,企業信用的嚴重缺失成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大障礙。要想實現我國市場經濟的協調發展,必須建立完善的企業誠信經營體系,通過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多方面共同努力,監督、制約企業不誠信的經營行為,促進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

關健詞:企業誠信內部誠信外部誠信對策

誠信是一個既古老而又現實的重大經濟社會課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也出現了信用缺失的嚴重現象,一些企業制假售假,坑蒙欺詐,惡意拖欠逃避債務,做假賬欺騙政府與投資者等等。信用缺失不僅加大社會運營成本,降低經濟效率,而且破壞社會的法制基礎敗壞社會道德風尚,嚴重阻礙了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企業誠信經營的內涵

1企業誠信經營的概念

企業作為信用的載體,是市場交易活動中重復博弈機制的必然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講所謂企業誠信經營,是指企業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忠實履行各種契約的承諾,以體現自身的信用并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實現持久發展的管理活動過程。

對這一概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進一步的理解

(1)企業誠信經營的主體是人,包括企業經營者、管理者與全體員工,而企業這個經濟組織僅僅是誠信的載體。

(2)企業誠信經營的基本內容是履行承諾、體現信用與塑造形象。

(3)企業誠信經營的本質是管理活動,包括企業生產技術經濟活動的全過程而且是個動態的、適應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過程。

(4)企業誠信經營的目的是以信用贏得消費者、社會公眾對企業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

2企業誠信經營內涵的拓展

企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生產力的直接承擔者。企業從社會獲取各種資源,社會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因此,企業是社會的存在企業在追求自身價值最大化的同時要為社會創造財富。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企業與社會、資源、環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深度和廣度日益增強,企業作為“社會公民”既享有其權利也無疑應承擔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從企業是社會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的角度講.企業誠信經營的涵義已遠遠突破了在市場交易活動中誠實守信的狹義概念.而外延拓展到企業經營活動中所遵循的企業倫理及其價值觀。

這種價值觀是指.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遵紀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區、環境有關的政策和實踐的集合,是企業為改善利益相關者生活質量而貢獻于自身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具體而言,包括企業在創造利潤為投資者誠信負責的同時.必須對員工對合作伙伴、對社會、對環境負責.如遵守商業道德、重視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實行清潔生產、節約資源消耗、消除環境污染等等。

從對履行契約的承諾到對履行社會責任的承諾是人類對自身全面發展、對企業存在的價值對經濟發展的途徑以及對企業與社會、環境的關系等在認識論上的飛躍與發展,進而使企業倫理問題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面對愈益突顯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資源、環境的沖突與矛盾,誠信道德與企業倫理對經濟及其社會環境的協調和諧發展具有法律調控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從對履行契約的承諾到對履行社會責任的承諾也是社會價值觀,或者說是社會文化的發展與升華,而文化根基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心理底蘊和價值基礎。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誠信源于又高于一般的道德準則。正如著名的經濟倫理學教授理查德·狄喬治所說:“誠信行為既指按自己所接受的最高行為規范來行動,又指按倫理道德所要求的規范來強制自己?!薄罢\信行為不滿足于最低限度的道德:它自覺自愿意志堅決地按道德規范來行動,因為人是能控制自己行為的。

二、影響企業誠信的因素

1內部影響因素

(1)產權制度與公司治理。在現代企業制度中由于投資主體的社會化、多元化,導致所有權決策權與管理權的分離形成出資人與經營者的委托一一關系。與之相適應,通過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與董事會治理構建起企業內部的權力制衡與激勵、約束相統一的機制。如果公司產權結構不合理、一股獨大,或者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構成的治理結構形同虛設,或者行使所有權、決策權、生產經營指揮權的各層級的權利、責任、義務界定不清,以及相互之間的制約關系失靈,就會出現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內部人控制現象和董事、經理人的道德風險’導致董事會違背出資人意愿、違反公司章程,甚至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經理人為了提高任期業績、追求個人利益而出現短期行為甚至惡性經營等等。近幾年我國一些公司虛假信息.欺騙國家、欺騙投資者.一些經理人財務做假等不誠信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與企業產權制度及公司治理不健全、不規范有關嚴重影響了社會公眾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及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2)經營者素質。有人比喻說市場是海.資本是船.管理創新是帆經營者是舵手。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經營者是企業的靈魂。經營者的誠信道德修養、誠信理念誠實行為貫穿于企業技術經濟活動中的全過程.其言行影響著每個員工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因此.經營者的誠信品質決定著企業誠信經營的能力和水平。

(3)管理水平。企業管理水平主要體現在企業管理理念、戰略規劃、資源優化配置、企業精神的培育與企業文化建設、現代化管理方法的應用.以及管理創新等方面。管理水平高的企業.不是單純的追求發展速度,更關注發展的質量不僅重視利潤的增長.還關注經濟增加值的增長不僅注重股東回報的增長更注重企業價值的增長;不僅重視貨幣資本的增值更重視通過為消費者、為社會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使商譽品牌等無形資產的不斷增加。因此,高效益既是高管理水平的結果又是高誠信水平的保證誠信水平是管理水平的應有之義。

2外部影響因素

(1)政府行為導向。在我國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以及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的現階段,政府的執政理念、執政手段與誠信狀況,以及政府職能的轉變對企業誠信經營,以及整個社會誠信有直接的影響。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凡是通過市場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機制能解決的問題都應交給市場或社會中介機構去解決,政府對企業的管理主要是當好裁判,監督、懲罰企業的違約、違法行為,為企業提供社會服務、規范市場秩序,并創造良好的鼓勵、促進企業誠信經營的社會環境。如果政府職能部門或者政出多門、政策打架”;或者部門利益膨脹,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以罰代管;或者權力商品化,權力入股,甚至成為違法經營的保護傘;或者嚴重失職,監管不到位,該管不管,行政不作為或者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等等,會加大企業誠信經營的成本,導致價值觀扭曲、社會信用失范以及市場遞淘汰的嚴重后果。

(2)法制環境。市場經濟既是優勝劣汰的競爭經濟、信用經濟,又是法制經濟,即以法制的手段解決市場機制的先天性不足或市場失靈問題,保護市場主體各自的合法權益,協調或裁決各種糾紛和矛盾。健全的法制環境包括:

①法律的配套、完善。與市場經濟體系相適應的健全、完善的法律體系,一方面使誠信經營的企業有法律的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使失信企業無空可鉆,對其失信行為的懲處有法律的依據。

②執法的公平與公正。法的本質是公平與公正,不公正的法律比沒有法律的危害性還大。因為執法不公、暗箱操作,或者判決結果得不到執行,就失去了法律的嚴肅性與強制性,其結果是影響企業誠信經營的積極性和自黨性,對失信企業的行為給予“負激勵”。

③執法者的素質與水平。執法者的素質和水平決定執法的質量,如果執法者有法不依、任意裁量,甚至執法犯法、以私枉法,就會使企業失去誠信經營的規范和準則,甚至導致整個社會誠信體系得崩潰。當前,全面提高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與執法水平已成為我國建設誠信社會的當務之急。

(3)信用服務市場。信用服務市場是信用經濟的基礎,是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目的,一是為了加強監管,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j二是通過征信行業的發展,制定企業信用評價的標準,對企業誠信狀況作出公正透明的評價結果為企業提供全面的信用管理服務,促進信用交易推動信用經濟的成熟與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服務市場的培育和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只有征信市場的發育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4)社會文化。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無論個體誠信還是企業誠信其本源是人際關系中理性和情感關聯決定的人際態度是建立在道德和風氣基礎上文化規范的社會現象?;蛘哒f誠信是社會文化的產物,是由社會文化決定的。

因為從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來看,不管是經濟活動、政治活動還是精神活動,也不管是明文規定的法律法規還是不成文的約定俗成,可以說都是人創造的文化產物,一切制度、規范與企業倫理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影響下產生并發展的。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會折射出不同的社會誠信度。不同的國家(地區)不同的歷史階段其社會誠信度的差異,從社會學意義上講可歸因于文化價值體系的不同。

在社會生活中如果人的發展機會不平等,社會分配嚴重不公甚至扭曲;或者一部分人不以勤勞致富為榮,而追求安逸與享受;或者靠壟斷剝奪社會大多數人的利益:或者靠不正當手段暴富后消費心理變態或者人際關系冷漠、互相排斥、拆臺,或者處于社會的邊緣、”仇富”心理支配而報復社會等等。都會導致社會公眾對社會發展的信心、信念的喪失,加劇社會矛盾和沖突瓦解人們對社會誠信的堅守。

企業是生產要素的集合,首先是人的集合。構建和諧社會首先是人際關系的理性和諧,使社會公眾以誠信自律,將誠信作為自我養成的人生與職業準則,弘揚民族傳統誠信道德文化,使誠信文化根基成為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基礎。

三、構建企業誠信經營體系的對策

1政府對策

(1)建立社會征信服務體系。征信是查證人信用狀況或驗證自身信用水平的行為總稱。征信服務,一方面通過查證人既往的信用狀況,使委托人(如授信方)充分了解人的誠信表現降低市場的風險水平另一方面,通過主動地自我診斷及時發現誠信弱點,重新塑造良好的誠信形象。

(2)建立企業誠信狀況公開制度。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網絡建立企業誠信狀況公開制度,公開企業誠信狀況有利于企業和消費者進行甄別選擇。由公安、法院、銀行、稅務、工商、經貿委等部門合作,開展企業信用檔案建設,并且采用紅黑榜兩種形式,定期在大眾媒體上,特別是在政府的權威互聯網站向社會公開。紅榜公布誠信水準高的企業的名單及其誠信等級,黑榜則公布信用水準低于一定標準的企業名單和存在的問題。

(3)建立誠信信息傳輸系統。第一,建立”企業資信信息網”。建立一個綜合的公共性的“企業資信信息網”,既符合國際發展的趨勢,也有利于推進社會誠信制度的建設,更有利于讓中外企業和社會公眾能夠在網上快速準確地獲取有關企業的資信信息。企業一旦有違反誠信的情況.即可公之于眾。這樣,必將大大加強企業的行為自律。第二,建立行業誠信信息網”由地區性的行業協會來建立公布行業內各企業信用狀況讓行業成員共同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既是糾正行業作風不正的有力武器,也是促進行業誠信發展的有效途徑。

(4)加快政企分開的步伐規范政府行為。轉變政府職能.徹底割斷政府的行政權力與市場之問的聯系特別是減少政府部門的交易行為。堅持透明度原則行政權力的形式應當有明確和詳細的規定,避免任意性和用這些權力來干涉企業。

(5)健全法律制度加強立法和執法的力度。加大立法的力度,努力彌補市場經濟秩序上的漏洞依靠法律的力量,把規范市場經濟上升為法律行為,嚴厲打擊一切失信行為,公正且快速得裁決案件,保護企業和消費者正當的權益。公務員之家:

2企業對策

(1)樹立全員誠信意識,構建企業誠信文化。誠信既是~種行為,也是一種道德觀念。觀念的確立是行為的基礎因此,企業的行為最直接的支配因素是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因此,要建立企業誠信首要的工作就是確立誠信的道德理念。通過在企業內部加強誠信的宣傳教育.豐富職工的誠信知識提高他們經營的誠信水平形成”誠實守信”的企業文化。另外,誠信教育的內容應當結合企業的實際而設計,最好能夠通過案例的形式告訴職工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誠信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見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企業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2)建立企業誠信管理制度使誠信建設規范化。企業內部的一切文件、制度、承諾都是誠信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一種準則,是企業內部的法律潛移默化了每一位員工的精神和方向。企業內部應建立專門的誠信管理部門把誠信建設的理念準則等形成文件,使企業的誠信管理工作既有專人負責又有章。??裳⒂蟹梢?。另外在企業內部建立誠信獎懲制度根據管理者和職工的誠信業績、誠信行為和誠信信仰提拔和獎勵管理者和職工當企業的管理者和職工違反誠信準則并給企業形象和企業利益帶來損害時,必須給予必要的處罰決不能姑息遷就。

(3)加強監督工作保障企業內部誠信建設的順利進行。在企業內部建立和完善白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誠信責任監督管理系統把企業誠信全方位地責任分解,層層落實誠信責任,做到環環緊扣、環環相套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確保形成誠信責任鏈,保證內部誠信建設的順利進行。

3社會對策

(1)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企業信用建設中的作用。行業協會在制定行業標準、規范企業行為等行業自律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行業協會的作用日益顯現出來逐漸成為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促進企業信用交易的一種重要制度安排。通過準確界定行業協會的職能、增強其獨立性,以及給予行業協會必要的支持和規范,是行業協會健康發展,為行業內企業誠信體系的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

(2)建立社會誠信監督機制,實現多層次多角度監督。首先.通過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信用等級評價機構體系.以及制定科學的、具有廣泛覆蓋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實現行業對企業誠信建設的監督。其次。通過媒體曝光和大眾輿論,給企業施加壓力.實現社會對企業誠信建設的監督。再次,充分發揮政府在企業誠信建設中的作用.政府除了履行提供規則、維護誠信秩序的職能之外.還承擔著在政策推動、市場準入、運營監管、基礎設施建設、價值引導等方面提供廣泛的公共服務的角色.在自己對企業誠信建設嚴密監督的情況下.督促中介機構、大眾媒體等組織加強對企業誠信建設的監督.不給企業可乘之機。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建立良好的企業誠信水準.構建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企業信用體系.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全民工程,需要全社會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長期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