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的起源及發展
時間:2022-09-05 11:04:53
導語:微電影的起源及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電影即微型電影,也稱微影,是指“專門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播放,適合在移動狀態下觀看,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時(30秒-30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數周)’和‘微規模投資(幾千元-數十萬元/部)’的視頻短片。”[1]它是網絡和電影的衍生品,是繼微小說、微博客之后的又一“微時代”產物,其橫空出世給人帶來了視覺上、精神上的震撼。2010年,《四夜奇譚》、《一觸即發》、《66號公路》等第一批成熟的微電影上映;經過短短的一年時間發展之后,其數量增至數十部,其中《一家紙飛機引發的時代碎片》、《相約山楂樹》、《此時此刻》、《看球記》、《青春期》等獲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成功。2011年4月6日,首屆微電影節在京拉開帷幕,為期兩個月,先后吸引了國內高水平的百余部微電影作品參與展映,最終評選出了最佳微電影《小心,我愛你》等。微電影的火熱已經初見端倪。
一、網絡媒體催生微電影
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新媒體,將人們帶入了全媒體的新時代;每一個普通民眾都能便捷、低成本的參與到媒介傳播上來。微電影正是在此背景下產生的。有學者曾經指出“網絡視頻,是小成本電影生存與發展的另一片藍海”。[2]微電影作為一種超低成本的新式影片,其發展也得益于網絡視頻平臺推動。視頻網站歷經10年左右的發展,從原來的30家不到壯大至500家,從原來單一的“播客網站”拓展成涵蓋影視、新聞、廣告多維傳播媒介。北美科技數字娛樂線上調查報告顯示,在線視頻已經成了美國用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七成的網民習慣在網上觀看各種視頻。2010年4月7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2009年中國網民網絡視頻應用研究報告》指出,截止2009年底,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到2.4億,其中近4000萬用戶只為在網上看視頻,成為網絡視頻獨占用戶,同比增長44.9%;用戶覆蓋率達到78.5%。國內外的調查和研究報告都表明,影視節目的點擊率名列前茅;國外YouTobe網站正逐步向“電影頻道”的方向發展,國內優酷、土豆、酷6等重要視頻網站也有大量的影視視頻。廣闊的互聯網傳播平臺和龐大的消費者群體,為很多影視等視頻的傳播和消費提供了便捷的方式與渠道,微電影充分利用了這一點。
從惡搞電影《無極》的網絡視頻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發展到今天專業制作、形式嚴謹、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電影作品《老男孩》,微電影經歷了由萌芽到成長的過程,這其中網絡功不可沒。微博的出現拓展了微電影的生存空間。微博作為一個舶來品,2010年在大陸地區全面開花給人們提供了寬廣的信息交流、共享平臺。據統計,僅新浪微博注冊用戶就已經突破1億。微博用戶之間以“關注”和“被關注”形成信任關系鏈傳播將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利用快速復制的方式傳向廣大受眾,即“病毒式”傳播。用這種方式來宣傳、傳播微電影,比傳統的媒介更有優勢。2010年吳彥祖主演的《一觸即發》,其投資方凱迪拉克公司充分利用其官方微博來宣傳造勢和傳播。據統計凱迪拉克公司擁有微博粉絲數近30萬,其發一條消息超過地方性報紙的宣傳力和影響力。如2010年12月27日其了“【微電影#一觸即發#正式公映!】激動人心的一刻終于來臨,讓我們共同欣賞吳彥祖和凱迪拉克SLS賽威2.0TSIDI共同演繹的微電影先鋒巨制《一觸即發》!”,其轉發量為22602,評論量為2332;如果算上二次轉發,其數量更大,效果也是巨大的。3G手機、手機電視、平板電腦等網絡傳媒的新媒介,使得微電影深入到每一位受眾的生活中。微電影的字節量一般都不大,通過Wifi或3G網絡無線上網的設備完全可以43播放和轉發。可以說,網絡傳播技術的成熟為微電影的興起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時代需求呼喚微電影
網絡媒體的興起與發展,給微電影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但是微電影的出現也離不開時代的需求。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時間被越來越分散,被無形的分割成零散的碎片,很難將注意力集中起來。一些快餐文化因此逐步受到追捧,微電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院線電影一般都是時間比較長,或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而且有一定的空間要求。相比之下,微電影播放時間短,場所安排靈活,設備要求低,而且基本可以享受到一般電影中的音響、畫面效果及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要素完整的故事情節。如2011年5月公映的姜文導演的《看球記》,以短短十分鐘的時間敘述了一位離異父親滿懷熱情和希望,帶著一年中難得見幾次面的兒子去看球的艱難歷程,展現了父子間樸素的親情;制作精良,內容感人。時長4分鐘的微電影作品《溫情的牛奶》則講述一個送奶工在送奶途中幫助一個小女孩的溫馨故事。
微電影以微小形式擠入人們工作中的休息和上班途中的時間間隙,以電影內容消解疲勞或打發枯燥,滿足公眾需求,自然受到大家喜歡。微電影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利益的驅使。拍攝微電影的動機一般有兩種:一是草根拍攝,為了“說出自己心中的故事”,重在表現自我;二是為了廣告而刻意制作,為某種產品,或某個地方做宣傳。而且第二種情況占了很大的比例,是主要推動力量,如《一觸即發》和《66號公路》其背后的廣告主是凱迪拉克汽車公司,《四夜奇譚》的廣告主是三星公司,宜昌市政府則直接投資制作了《相約山楂樹》來宣傳地方形象。商家們摒棄傳統的廣告手段,采用微電影形式融入或嵌入廣告宣傳,一方面是微電影形式新穎容易吸引大眾眼球;另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的廣告手段多是“填鴨式”、“強迫式”的,日益為受眾所抵制。和潤傳媒曾經做過一個關于“網絡彈出廣告的容忍度”調查,結果顯示網民對此容忍度幾乎為零,由此也可見傳統廣告手段不僅難以提升品牌知名度甚至還可能傷害品牌。將廣告與電影的主要元素交融在一起的微電影,以一種“不是廣告的廣告”進行軟性化傳播,在廣告主與消費之間找到了一個黃金支點,引領著廣告革新趨勢。“碎片時代”下,微電影以“短小精悍”的形式滿足了觀眾的娛樂需求;傳統廣告手段的乏力也給微電影的破土而出創造了寬松的環境。
三、微電影的局限及發展思路探析
微電影能夠迅速的吸引人們眼球,在短時間掀起一股“微電影”風暴,除了網絡媒體技術的成熟和當下時代需求之外,全新的傳播形式、恰當的營銷手段以及明星效應起了很大的作用。周迅、張靜初、余樂文、朱雨辰等加盟《四夜奇譚》,吳彥祖加盟《一觸即發》,莫文蔚加盟《66號公路》,朱珠加盟《極光之城》,姜文導演《看球記》,徐崢自導自演《一部佳作的誕生》等,明星、導演個人影響力對這些微電影的驅動也是巨大的。但是,微電影要想取得長遠發展,我們不得不透過其光鮮的表面,正視其局限性:其一,微電影與院線電影相比,播放時長短,故事情節、電影要素都難以完美展現,在敘述和表現力方面效果明顯不足;因此也有專家質疑微電影能否稱為“電影”。其二,廣告植入。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微電影與廣告的跨界合作是必然趨勢,如何巧妙地把廣告與電影融合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廣告植入過多則影響電影的純度,容易變成一個“四不像”的怪胎,也容易掉入廣告傳統套路;廣告表現力不足則影響其商業價值,也不能很好的吸引投資取得長足發展。
面對當前發展瓶頸,我們認為微電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取得突破:
第一,劇本創意是核心。某影視廣告公司總經理王某曾說:“微電影最重要的還是編劇,沒有好的編劇,資源、費用等硬件即使再好,也不會出現佳作;同時劇本題材也有局限性,當微電影數量大幅度增加的時候,整體效果如何還真不好說”。[3]劇本,作為影視創作最重要的元素,是決定影視作品好壞的關鍵。缺乏好的劇本,以及劇本大規模制作后能否創新是當前最擔心的問題。微電影的播放時長限制著影視元素的安排,只有做到故事張力性與畫面效果震撼性之間的契合,才能使觀眾能夠感受到不亞于“大片”帶來的沖擊感,從而迎合觀眾的審美期待。
第二,廣告植入的“軟性化”是關鍵。對于投資微電影的廣告主而言,廣告宣傳是他們追求的功效。傳統廣告過于“生硬”的傳播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自我意識覺醒”的廣告消費者。微電影與傳統意義上廣告最大的區別在于它“以情節制勝”。廣告效果與故事情節的融合有兩種主要切入方式。一是,在主要情節確定的情況之下,將企業的品牌巧妙地融散在情節之中,讓部分道具和要素承擔著結構故事和傳遞宣傳信息的雙重功效,使觀眾在休閑、娛樂的時候不知不覺的、輕松的接受產品信息,從而達到預期宣傳效果。二是,根據企業品牌的特點來設計微電影情節,將所有的影視元素、道具變成廣告宣傳裝飾,使廣告在“偽裝”下傳播。這兩種情況各有特點,前者猶如“溶鹽入水”巧在“恰到好處”;后者猶如“錦上添花”切忌“過猶不及”。例如,“桔子水晶酒店星座系列微電影”以“星座”和“愛情”為主線講述每一對男女在桔子水晶酒店發生的故事,重點表現星座男生在愛情中的顯著特點,電影情節與廣告的契合是值得其它微電影借鑒的。
第三,專業化、規模化是微電影的發展之路。微電影制作成低廉,傳播上可以做到零成本,從而降低了微電影的準入門檻,目前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草根”作品。2011年2月,河北一名大學生花200元創作了時長6分鐘的《天堂午餐》,簡單的故事傳達至誠的孝心,感動了很多網民,僅播出一個月就獲得了400萬的點擊量。優秀的草根作品推動著微電影發展。然而,有專家認為:“雖然微電影相對傳統電影和電視的根本區別是人人皆可參與,但微電影的這個新事物,如果又被演繹成另一場狂熱的“草根秀”,那就必將形成一種尷尬的局面,勢必會影響它的良好發展。”[4]狂熱的“草根秀”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容易導致創作的低俗化、庸俗化和媚俗化;所以微電影創作團隊專業化、運營團隊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和管理規范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前的微電影在創意和運作上已有專業團隊的影子;也已有專業制作人加入,如姜文的《看球記》、徐崢的《一部佳作的誕生》等;在首屆微電影節中張藝謀、馮小剛、陳大明、陳小春等導演、明星對微電影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并表示將拍攝微電影。
四、結語
微電影,以新形式打破傳統電影的局限,走出影院,走向大眾;以動人情節,讓廣告披上隱性“外衣”,走向軟性傳播時代。作為新生事物,微電影的發展雖然令大家擔憂,但是隨著業界在技術、資金、創意上投入的加大,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的推進;學界專家、學者的關注與理論進行探索;它必定會迅速地成長起來,為網絡媒介傳播貢獻新的力量。
- 上一篇:全球化電影發展措施
- 下一篇:探討3D時代電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