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工作思路范文

時間:2023-03-19 20:32: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電影工作思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微電影工作思路

篇1

及2021年工作思路

 

一、2020年工作情況

統籌打好文旅系統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攻堅戰。嚴格按照國家、省、市、區的部署安排,督促和協助文旅系統企事業單位做好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統籌推進文旅系統疫情防控和復蘇發展。

(一)大力拓展云上文旅服務新渠道。策劃組織線上領讀、在線閱讀、云上微課、云上展廳、“藝”直播等活動100余項、網上培訓課程100余節;舉辦市南區全民時尚秀,推出綜藝秀、舞蹈秀、時裝秀、廣場舞秀、手作秀、大家唱、大家拍共七大版塊;新增8個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廣泛開展抗“疫”文藝創作,整合志愿者、文藝團體、專業院團等力量,創作文學、歌曲、曲藝、書畫等作品60余個,起到了凝聚人心、弘揚文化正能量的積極作用。優化“青云圖”“啡閱青島”線上線下閱讀服務平臺,上線以來已免費配送圖書8萬冊, “青云圖”入選中國圖書館學會“2019 年閱讀推廣優秀項目”。

(二)多管齊下打好戰“疫”組合拳。認真貫徹“六穩”“六保”決策部署,協助企業申報財稅扶持、金融支持、穩崗就業等多方面政策支持,協助120余家旅行社辦理暫退旅行社服務質量保證金,先后撥付兩批文旅扶持資金。妥善處置游客投訴,保障文旅市場的平穩有序。

(三)多方搭橋促進行業內循環、市場內循環。采取搭建平臺、直播帶貨、宣傳推介等方式,組織三地旅游局長資源推介、短視頻《2020,我在海邊等你》、浮山灣消費月等主題活動20余場。策劃樂活夏日消費季,推出百余項夜間消費活動;組織文旅惠民消費季,助推文旅企業釋放消費活力。做好華夏基石(青島)國際時尚產業峰會服務對接,辦好意大利電影周、婚戀文化周等節會活動,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文旅深度融合,積蓄文旅產業新動能。發揮新一輪產業扶持政策引領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深度融入中山路保護更新工程,支持國際會議中心、海天酒店、瑞吉酒店等高端載體吸引國際化會獎項目落地,持續拓展文旅產業鏈條。

篇2

按照20__年度領導班子考核工作要求,現就一年來局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設、領導水平、工作實績、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工作做總結報告如下:

領導班子的戰斗力和精神狀態是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的根本保證。一年來,我局堅持從四方面抓好班子帶隊伍:一是抓理論學習,提高政策理論水平。通過定期召開中心組學習會、全體干部職工學習會等形式,把學習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市、縣會議精神放在首位,進一步提高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掌握,促進局班子和干部隊伍思想上共識、決策上共謀、工作上民主、行動上統一。二是理清工作思路,推進各項工作落實。把握新形勢下統計工作的特點,拓寬工作思路,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解讀能力。三是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形成工作合力。在強化班子成員學習,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的同時;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發揮班子成員的特長,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團結協作,班子成員既分工又協作,既履行自己的職責,又積極參與集體領導,發揮了班子的最大合力。

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采取多種措施,開展反腐倡廉教育。一是結合黨風黨紀教育,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法制教育、誠信教育,提高全體干部職工的思想素質和守紀意識。二是結合周一工作例會,把反腐倡廉理論作為中心組學習內容,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加強作風建設的相關規定,及時傳達學習各級領導講話精神,進一步提高領導班子對廉政勤政的認識,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三是積極組織全體干部職工觀看廉政微電影《落點》、《中秋》等警示教育片,撰寫觀后感。四是組織全局黨員、干部職工觀看了《焦裕祿》、《楊善洲》等“踐行群眾路線的好榜樣”系列教育片,以先進為鏡,使廣大干部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五是積極組織開展“向身邊好人學習”等宣講宣揚活動,積極引導全體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工作激情。

一是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深化正風肅紀。把監督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個嚴禁”和縣委“六項要求”作為改進機關作風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切實加強監督檢查。積極開展正風肅紀整治工作,在鞏固成果的基礎上,認真治理“庸懶散浮拖”等不良風氣,精簡會議、文件,改進會風、文風,提高統計工作能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二是積極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局教育實踐活動動員會開始,堅持把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效能作為重要目標,從作風、能力建設入手,扎實進行學習教育、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三個環節活動。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班子成員人人出了汗、紅了臉,提升了黨員領導干部思想意識和責任意識。整個活動過程,局班子做到了教育實踐活動與統計工作兩手抓、兩促進,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局干部職工作風明顯提升,統計工作成效進一步提高。

篇3

一、近年來組織部門制播遠教課件的方式探索

為切實做好遠教課件制播工作,近年來,蘇州市各級組織部門主動思考、積極探索,重點解決“制什么”“怎么制”“在哪兒播”“怎么播”四個問題。

一是找準選題方向,回答好“制什么”的問題。蘇州市各級組織部門牢固樹立緊貼中心、圍繞大局的工作理念,堅持把黨員黨性教育、黨建工作宣傳、黨務技能提升作為制片的三大主攻方向,較為準確地覆蓋了遠教課件應有的內容。圍繞加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先后制作了反映常德盛、吳棟才、陳惠芬、汪明如等先進人物事跡的專題片;配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工作,參與制作了《知識選粹》系列微動漫,推出了《第一書記》等黨建系列片。

二是形成全新制片機制,回答好“怎么制”的問題。努力突破以往電教機構單打獨斗的局面,積極探索全新的制片工作機制,引入專業技術力量,實現多方聯動,有效匯聚制片合力。2016年,完成了黨建電視欄目《七月陽光》的改版工作,重新調整了與市廣電總臺的合作模式,逐步形成市電教中心指導、市廣電總臺承擔制片任務、市委組織部集中審片的制片模式,并重新梳理完善了選題策劃、審核把關、人員培養、考核激勵、資金保障等機制。

三是各類媒體平臺全面覆蓋,回答好“在哪兒播”的問題。積極搭建各類黨員教育信息化平臺,解決課件播出平臺的問題。在黨建電視欄目《七月陽光》集中播放優質黨建電視片,在“蘇州先鋒網”上傳政治理論、先鋒掃描、市場經濟、實用技術、社區文化等各類專題課件。開通“蘇州市網上黨員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與黨建網共享課件資源,方便黨員群眾隨時收看。各縣級市、區也廣泛運用黨建電視欄目、頻道以及黨建網站、微信等渠道播出遠教課件,實現了課件資源的多平臺播出和全媒體覆蓋。

四是強化組織協調,回答好“怎么播”的問題。充分考慮黨員干部學習需求,因地制宜,方便基層黨員干部集中開展學習和個人自主學習。結合“固定學習日”,每個月月初下發選學推薦課件菜單,明確各階段基層重點學習內容。同時,敦促全市站點完成設備更新,全部安裝江蘇先鋒智能機頂盒,統一預裝“蘇州市網上黨員服務中心”系統。結合移動網絡特點,對上傳到黨建微信平臺的課件進行再加工,方便黨員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客戶端收看。

二、遠教課件制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們就遠教課件制播工作進行了一些有益嘗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總體情況來看,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

一是骨干隊伍建設不到位,影響課件策劃水平。隨著黨政機構改革步伐的加快,不少電教(遠教)機構轉為參公管理事業單位,人才引進門檻提高、引進難度加大。一些電教(遠教)機構人員編制長期落實不到位,電教干部兼職多個科室或單打獨斗的情況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導致電教干部既無足夠精力調研課件選題,又無足夠專業能力策劃好課件內容。

二是與專業制作機構溝通機制不健全,增加了制作時間成本。隨著自主攝制的課件逐漸減少,遠教課件外包給電視臺和影視制作公司等社會專業機構成為常態。在制作過程中,有些地方沒有及時與專業機構建立科學合理的溝通機制,導致組織部門制片意圖傳導的時間成本、溝通成本增加,客觀上對課件制作效率產生不利影響。

三是盲目跟進新課件類型,制片理念沒有同步轉換。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市場對短小精練的微視頻、公益廣告、微動漫等新類型課件的需求不斷升級。但從基層實際來看,也存在著不切實際、一擁而上,只滿足于量上“有沒有”,忽視了質上“精不精”的情況。主要表現為疏于對新類型課件的學習調研,對微視頻在敘事手法、情節設計以及傳播規律上的特點缺乏準確的認識,且在制作中經常保持著傳統專題片的制作習慣和創作思維。

四是忽視課件與播放平臺的適配性,課件傳播效果不夠理想。在課件播出環節,一些地方片面強調播出平臺的全覆蓋,而忽視了不同類型課件內容在不同播放平臺、不同場景下與受眾需求的適配性。比如有的地方利用電梯屏幕播放篇幅較長的遠教專題片,無法保證有效信息的完整傳達;還有的地方通過戶外電子大屏播放,卻沒有外接擴音設備,或選擇片源沒有字幕。

三、新時期組織部門遠教課件制播路徑選擇

路徑決定方向,路徑決定結果。下一步,重點是要進一步認清形勢,牢牢把握關鍵環節,從健全制播工作體制機制入手,切實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推動組織部門遠教課件制播工作不斷走向新高。

首先,要準確把握新時期對組織部門遠教課件制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強調新時期,是因為當前遠教課件制播工作正處于一個不同于以往的時空背景之中,有著新的時代要求。這需要從至少兩個方面來加以認識:一方面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背景提出的新要求。組織部門制播遠教課件,需要自覺置身于這一大背景下,始終緊扣最新要求,把握最新動態,在深入解讀精神內涵、發掘基層生動實踐的典型例子上多下功夫。另一方面是網絡信息技術革新帶來的人們收視習慣的變化。移動網絡的高速發展和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影響了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這需要我們去主動適應,并在此背景下謀劃課件制播工作。

其次,要全面理清新時期組織部門遠教課件制播工作思路。在新時期條件下開展遠教課件制播工作,要盡可能避免過去內容相對單一、形式相對單一、渠道相對單一的問題,提高課件和傳播渠道的立體感,讓人愿意看、看得懂、用得上,實現對黨員干部的有效教育。重點是要確立三個“坐標軸”作為工作導向:一是堅持政治導向。在政治基礎的定位上一定要明確,政治立場要堅定,畫面表述要準確,內涵解讀要權威,形成課件制播的原動力和出發點。二是堅持需求導向。在基礎需求的把握上一定要N合當代人信息接收的習慣,直觀、生動、簡潔、有內容,形成課件制播的生命力和關鍵點。三是堅持平臺導向。在播出平臺的選擇上,既要兼顧到現有各類傳媒的平衡發展、全面覆蓋,同時又要根據不同載體的特點合理播出適當內容的課件,形成課件制播的推進力和突破點。三個導向要統籌兼顧、互為支撐,如果只迎合需求,容易喪失立場、本末倒置;如果只看重課件在各類宣教平臺的全覆蓋,不過是場面熱鬧,反而會削弱傳播效果。

篇4

高度重視創業教育,完善創業工作機制。河南大學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業工作,認真貫徹黨和國家關于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方針政策。學校成立河南大學大學生創業指導專家委員會,負責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開展和創業實踐活動的指導。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調研督導制度,強化創業課程培訓體系建設,組織實施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搭建創業平臺,及時深入做好創業項目的孵化工作。

深入推進制度建設,全面搞好創業保障。為確保創業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學校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實施方案》《河南大學本科生創新與科研基金實施辦法》《河南大學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管理辦法》《關于加強就業創業類課程和師資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試行)》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加大創業教育經費支持力度,創業教育日常投入、創業項目專項投入數十萬元,全面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計劃。學校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培養一流教育師資,已先后投入資金近60萬元,舉辦2期GCDF培訓班、1期TTT培訓班,并選派30多名教師參加KAB、SYB、心理咨詢師、職業指導師等培訓班,目前已建成100多人的就業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形成了師資隊伍力量強、學科覆蓋面廣、指導手段多元、指導內容豐富的良好局面。

豐富創業工作內涵,激發科技創業熱情

創新工作思路,豐富創業教育內涵。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專業課教學課堂、綜合素質提升課堂加入創業教育,在大學生創業專題講座及創業之星巡回報告中融入創業教育;借助網絡信息平臺,加大大學生創業政策宣傳力度,發揮創業典型榜樣的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就業創業引領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創業觀和成才觀;拓展品牌教育活動,營造良好創業氛圍,通過“職業訓練營”“素質拓展”“創業論壇”“青年創業大講堂”等活動平臺,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創業意識,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積極宣傳創業政策,推動大學生創業項目參與孵化,努力促成項目實現產業化。

實施創新實驗計劃,激發科技創業熱情。從2009年起,學校開始實施“河南大學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該計劃主要面向在校大學生,項目由學生自主選題申報,要求思想新穎、創新性強、目標明確、技術先進。能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項目擇優予以立項。學校每年評選40~50個項目立項,予以經費資助,年投入20多萬元;設立“河南大學實踐教學創新獎”,以表彰廣大教職工在實踐教育教學方面取得的優秀成果。學校從立項項目中擇優推薦參加“挑戰杯”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業熱情,鼓勵其實現科技創業目標。

形成長效機制,創業教育工作成效顯著

形成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機制。近年,學校秉承“就業扶持,創業引領”的大就業工作理念,堅持“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創新”“創業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的指導思想,按照河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標準建設,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形成了政府推動、學校主動、社會互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機制,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大學生的創業素質明顯提升,社會反響良好。

創新創業教育碩果累累。“十一五”期間,學校連續榮獲河南省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優秀組織獎和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銀獎、銅獎。2010年,由河南大學組建的“河南潔源創業團隊”,在首屆“昆山杯”全國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大賽決賽中,作為唯一的地方高校團隊闖入六強,最終與清華大學Hi―light團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朗博創業團隊一起獲得二等獎。2012年,在首屆中國黃河濱海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評選活動中,河南大學組建的大河旭日有限責任公司榮獲二等獎。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引導下,一批創業典型涌現出來。1997級廣告學專業學生張云、2006級軟件工程專業宋瑋、2010級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周光普、2011級在校生胡睿文都是其中優秀的創業典型。目前,張云已是里斯伙伴中國區的總經理、品牌戰略專家,宋瑋注冊成立的公司獲1000萬元風投,周光普正和他的團隊在微電影領域開辟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胡睿文作為一名在校生已是BOBI Water護膚品五個城市的商。

篇5

(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不斷完善。在加班加點建設縣文化圖書大廈的同時,采取實地檢查、隨時抽查等方式,抓好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文化服務設施的規范化管理,制定出臺了《縣基層文化設施文化活動器材使用和管理(暫行)辦法》、《縣鎮村文化廣場管理辦法(試行)》等規章制度,通過開展督促檢查和業務培訓活動,加強對文化器材、活動場所和農家書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日常監管;為13個鎮綜合文化站配備了閱覽桌、書柜、液晶電視等設備,申報了76個村、2個社區文化活動器材和16個陜南移民集中安置點文化設施建設項目。縣文化圖書大廈已完成主體工程,正在進行內外墻粉刷;建成鎮綜合文化站17個,管理規范、借閱正常的農家書屋達到80%以上,新建示范農家書屋2個。認真開展我縣首次鄉鎮文化站評估定級工作,評出達標站8個。

(二)“兩館一站”免費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針對縣文化圖書大廈尚未建成的特殊原因,及時籌措資金,對文化館辦公樓進行了維修,給圖書館租賃了免費開放場所,按要求新購圖書2000余冊。文化館、圖書館克服業務用房緊張等困難,及時公示免費開放項目、開放時間及服務方式,積極為廣大市民服好務;各鎮利用文化站(室)、文化廣場,認真開展舞蹈培訓、廣場舞、健身操、科技講座、鑼鼓培訓和書報刊借閱等活動。為提高免費開放工作整體水平,我們還下發了《縣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村文化活動室免費開放中央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關于對鎮文化服務管理工作進行專項檢查的通知》等多個文件,成立工作組,對全縣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工作多次實地檢查,對存在的問題限時整改,對整改結果再次抽查,有效提高了免費開放整體水平。全縣“兩館一站”免費開放率達到100%,累計服務人次24.8萬人,較去年增長20%以上;創建羌族羊皮鼓舞表演、“書香”讀書學會等群眾歡迎的品牌服務項目20個。

(三)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元旦、春節期間,先后到各社區、移民安置點、敬老院放映數字電影149場,在嘉陵廣場舉辦迎新春文藝展演活動13場,組織攝影、書畫藝術家為群眾義務贈寫春聯2100多幅、送書畫100多張。縣新華書店、圖書館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送圖書進軍營、社區、下鄉活動,縣文化館開展“走在春風里”文化下鄉巡回演出10場次。各鎮、村圍繞春節、三八、藝術節等節日,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80余場,各社區文藝團隊開展廣場文藝演出120余場。同時,我們還舉辦了第三屆省農民文化節我縣分會場活動、迎春茶話會、“迎新春社區文藝匯演”、“魅力”社區文藝展演周、慶祝建黨92周年文藝演出、縣八運會開幕式文藝展演等活動,配合全市扶貧開發推進會、日報優秀通訊員培訓會,舉辦了彰顯地域特色的文藝晚會。成立了“書香”讀書學會、青年藝術中心、交誼舞協會等4個群團組織,協助召開了“首屆省閱讀文化節活動”座談會,舉辦了留守兒童書畫大賽,、交誼舞協會來我縣進行了聯誼活動。同時還舉辦鎮村文化工作者、民間文藝骨干培訓班4期,組建秧歌隊、合唱隊、演出隊、舞蹈健身隊各4支,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文藝演出、培訓等活動。

(四)積極創作文藝作品。設立了50萬元的文學藝術創作扶持獎勵專項資金,制定了資金管理使用辦法。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資源,整理出了一批優秀山歌小調,新發現了一批民間歌手,創編了《新人美茶香》、《請喝一碗罐罐茶》、《表席》等地域特色文藝節目10個,縣電視臺《故道名城》欄目中制作了民歌專集,歷史劇《姜太妃傳奇》已完成初稿。

(五)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積極推進。成立了羌文化研究會,抽調7名同志專門從事羌文化研究、挖掘、整理等工作;成立了《縣羌族民俗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及編輯部,邀請對羌文化有一定研究的部門領導擔任編委會委員,下發了關于征集羌族民俗文化叢書編纂資料的通知,對全縣的羌文化資源現狀進行了調研摸底,對羊皮鼓舞等部分名錄實施了活態傳承。目前正在進行羌族羊皮鼓舞組稿工作。今年4月,我們陪同縣委主要領導,前往北川、茂縣、映秀等地,對羌文化工作進行了實地考察和對接交流。圍繞國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項目規劃,向省文化廳申報《羌族民俗文化傳承演藝廣場》等6個項目,總投資3.43億元。

(六)非遺保護工作扎實開展。成立了縣非遺保護中心,落實了編制和人員,為開展非遺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不斷挖掘、整理和積極申報,《罐罐茶傳統手工技藝》成功申報為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完成了傳承人、傳習場所的考察工作,對2個罐罐茶傳習場所、1個羌族羊皮鼓舞培訓基地進行了命名和掛牌,目前正在籌備羊皮鼓舞申報國家非遺名錄有關工作。圍繞第八個世界文化遺產日,采取播放專題片、懸掛橫幅、制作展板等形式,廣泛宣傳非遺保護法,集中展示我縣非遺工作成果。

(七)文化產業不斷發展。與縣統計、經合等部門配合,對全縣文化企業進行了摸底調查,對篩選出的企業進行重點支持,先后幫助他們包裝文化產業項目4個,上報資金1.13億元。代政府草擬了文化產業發展基金管理使用辦法,新發展文化企業8家,今年全縣文化產業值4578萬元,較上年增加30%。

(八)文化市場規范運作。通過不懈努力,市編辦同意成立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副科級事業單位,編制8人,為開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一年來,我們共舉辦法規宣傳、培訓3次,開展專項治理整頓4次,檢查經營單位287家,立案處罰5起。聘請網吧義務監督員38名,查繳銷毀涉嫌賭博的電子游戲機65臺,查繳地面衛星接收設施120余套。開展“掃黃打非”專項行動3次,收繳非法出版物300余件。受理行政許可56件,辦結率100%。黨政機關推廣和使用正版軟件正在加緊安裝。

二、強化新聞輿論宣傳,全面提升廣電綜合水平

(一)常規宣傳重點突出。圍繞全縣“兩會”、“一府兩院”組成人員履職承諾、打造百億工業縣、創建國家衛生縣城、沖刺全年目標任務、宣傳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等重要節點和中心工作,先后在“兩臺”新聞和專題節目中開辦了《十精神在》、《數字2012》、《民生新看點》、《歡樂過大年》、《履職承諾三公開》、《委員提案面對面》、《重點項目追蹤》、《我愛我家創衛進行時》等欄目,集中報道了全縣各級各部門調結構、謀發展、惠民生、促和諧,奮力建設陜南強縣的新舉措、新成效。充分展示記者編輯“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成果,開設了《幸福新農村》、《小康路上》、《勞模在身邊》、《凡人善舉》、《道德廣場》等欄目,從點到面真實地反映了全縣各級建設新農村的新思路、好辦法和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代表。與縣交通、林業、衛生、教體等部門聯合開辦了《交通在線》、《美麗》、《醫院風景線》、《教育》等新聞欄目,重點關注全縣實施交通大發展、建設生態、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取得的成果。

(二)特色宣傳內容豐富。利用新建成的電視演播室和新設備,邀請縣上領導、行業帶頭人、先進模范做客演播室、直播間,解讀黨的十精神,暢談全縣改革發展,為實現中國夢建言獻策。深入挖掘羊皮鼓舞、山歌等地域文化,拍攝制作了具有濃厚羌族韻味的電視專題片《渾金璞玉羊皮鼓》、《山歌催得山花開》,開辦了《罐罐茶劇場》,成功拍攝了《山城的笑顏》、《永遠的短信》兩部方言微型電視劇。在電視臺增加了《請您欣賞》和《溫馨提示》欄目,全方位、多頻次展示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建設成果。廣播電臺進一步完善了節目設置,增加直播節目時段,直播和自采節目達到75%。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鄉村之聲”頻道連線直播專輯一個小時。

(三)對外宣傳穩中有進。進一步完善外宣工作獎懲考核機制,和下屬部門簽訂了對外宣傳上稿責任書,按月考核通報;加強與省市廣播電視臺的溝通聯系,邀請省市臺資深電視人來臺里授課輔導,提高記者編輯新聞采訪水平。1至11月份,在市電臺發稿1290條、省電臺發稿163條、中廣發稿8條,在市電視臺播發新聞417條、省電視臺發稿36條、央視發稿5條。

(四)宣傳管理扎實有效。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市縣有關改進新聞報道的要求精神,規范領導活動報道,減少會議報道,實現重點宣傳欄目化;進一步細化廣播電視節目采編程序和監審責任,充實收聽收看評論員隊伍,實現了宣傳播出零事故。截止11月底,我們共制作播出《新聞》242期、《新聞縱橫》247期、《縣區要聞》專集10期,采訪播出《今日》50期、《興州聚焦》35期;同時,有7件作品榮獲2012年度“廣播電視獎”、2件作品榮獲2012年度“人大新聞獎”。

(五)事業建設扎實推進。全年放映農村數字電影2250場,占全年任務的102.46%。安裝“戶戶通”設備13816套,安裝率達到100%,開通率達到98%,維修“戶戶通”設備1400余套;發展有線數字電視1500戶。建立健全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機制,全年未發生任何播出安全事故。

三、認真開展工作,推動文物旅游不斷發展

文物工作方面,加強文物安全與保護工作,與有關村(社區)的文保小組代表和群眾文保員簽訂責任書,落實了基層文保工作責任,完成了縣級文保單位立碑和四至界樁安裝工作,認真開展了“5.18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完成了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門樓、白水江江神廟和南山塔的申報工作,組織參加了全市講解員培訓,委托西安寶合設計咨詢公司編制了《靈巖寺文物保護規劃》。完成了南天門、南北展室、涼亭等設施的屋面維修,宿辦樓正在加緊施工,邀請省文保中心專家開始設計編制靈巖寺布展陳列方案,全國第一次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正在按計劃實施。旅游工作方面,由深圳市麟德旅游規劃公司承擔的《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漢水北源”鄉村休閑帶概念規劃》和《八渡河流域氐羌民俗生態旅游帶概念規劃》編制工作有序開展。組織30多家涉游企業、單位開展了“5.19中國旅游日”宣傳活動,對《旅游法》等旅游法規進行了深入宣傳。認真編寫招商引資項目,利用西洽會、陜甘川旅游年會等重要會展,廣泛進行旅游產品宣傳推介。配合央視“百山百川行”攝制組開展了旅游宣傳片拍攝工作,配合省旅游局“微游”活動組開展了采風活動。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業務聯系,精心包裝文物旅游建設項目,做好項目申報、爭取工作,為文物旅游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結合假日旅游質量安全大檢查,做好旅游景(區)點、旅游飯店(賓館)等旅游單位的監管工作,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對全縣農家樂進行了調查摸底,按照省級標準積極開展農家樂星級評定工作,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鎮埡河村現已通過省市初驗,新評星級農家樂15戶,推薦四星級農家樂2戶。積極同林業、中藥等部門單位商討,共同籌劃我縣旅游節會活動。投資2000余萬元,實施了水上景觀河堤項目,游客接待中心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景區旅游道路綠化工程,景區五龍廣場和核桃坪管理區等內部設施完善工程,進一步完善了森林公園的旅游功能。全年接待游客43萬人次,旅游收入1.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和25%。

四、加強效能建設,樹立隊伍良好形象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相關規定,深化干部作風建設,落實好學習教育、公務接待、財務管理、車輛管理、掛牌上崗、去向公示等制度,進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圍繞“三問三解三服務三促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鎮村、鎮村開展幫扶、調研工作,給村、村解決玉米籽種300斤,舉辦烤煙、袋料香菇技術培訓活動5場次,慰問貧困戶23戶,配送檔案柜2個,解決文化站建設缺口資金3萬元,發放慰問金5000元。圓滿完成了12件議案、提案和建議案辦理工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廉政風險管理,嚴格執行公職人員婚喪喜請等宴請情況周報等制度,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全系統未發生任何違規違紀問題。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仍然存在著以下問題與不足:一是缺乏文化龍頭企業,文化產業增加值緩慢;二是專業人才嚴重缺乏;三是地域特色文化挖掘、展示不夠;四是旅游產業發展遲緩。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針對問題,克難奮進,開拓創新,努力開創文化旅游工作新局面。

五、2014年工作思路及重點工作

2014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沖刺之年,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時期。2014年文化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全縣工作大局,以文化惠民工程、“兩館一站”免費開放、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精品打造、新聞輿論宣傳為重點,大力實施文化引領工程,克難奮進,開拓創新,努力開創文化特色鮮明的文明建設新局面。到2014年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免費開放水平明顯提升,文化精品不斷推出,文化產業值增加29%,新聞輿論氛圍更加濃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全力實施文化引領工程。一是抓陣地建設。繼續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兩館一站一室一屋”規范化建設,創新考核機制和管理辦法,提高免費開放水平。文化圖書大廈力爭年內投入使用。二是抓活動開展。積極支持各類民間文藝活動,以廣場文化、機關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學校文化、鎮村文化、民間文化活動為載體,依托各類群眾性文藝團體和協會,深入開展“書香”、“送文化下基層”等文化活動和優秀文化產品展演、展示活動,不斷豐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2.深入開展特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和開發工作。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整理和申報工作,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基地、傳習場所和傳承人建設。加大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積極推進歷史文化和文化旅游名鎮、名村的申報工作。精心策劃我縣文化旅游節慶活動。

3.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作用,積極培育文化骨干企業,努力培育我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立足羌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項目規劃,精心策劃、包裝、儲備和爭跑文化發展項目。

4.努力打造文藝精品。充分發揮文藝創作扶持專項資金作用,重點扶持一批反映歷史文化、山水、特色民俗的文藝精品和文學作品,推出一批文化名人和文化精品,提升文化軟實力。

篇6

注重機制建設

完善班組管理體系

科學的工作機制,是抓好班組建設的前提。公司工會設立班組建設辦公室,專門致力于班組建設研究規劃、體系構建、考核評價、改進完善、經驗推廣,是五型班組精益化建設的運作機構和組織保障。

規劃目標明確。將班組建設規劃納入企業五年發展規劃,在十二五班組規劃中明確了班組建設的“五化”目標(即工作內容指標化、工作要求標準化、工作步驟程序化、工作考核數據化、工作管理系統化),以建“五型”、創“五星”、爭“五優”競賽活動為載體,通過班組基礎建設年、KPI導入年、團隊建設年等全面推進五型班組精益化建設。

保障機制完善。公司制定實施《班組設置管理辦法》《班組長管理辦法》《班組三星、四星、五星級達標驗收標準》《班組長競聘辦法》《班前會召開流程》《班組看板規范化指導意見》等制度;二級單位結合實際,制定實施《五型班組精益化建設達標考核實施細則》,兩級制度體系的搭建確保了班組建設工作有制度、執行有考核、檢查有標準。

激勵機制到位。設立五型班組精益化建設專項獎勵資金,強化目標推進、突出改善攻關,季評季獎;開展“工人先鋒號”“示范班組”“十佳明星班組長”“金牌班組長”評比活動,為班組和班組長的成長發展鋪設路徑,使班組工作有目標、有激情、有奔頭;建立班組長業績考核檔案,實施班組長績效與團隊績效掛鉤,班組業績與單位績效掛鉤,單位績效與企業經濟指標掛鉤,增強了團隊的責任擔當意識,提供了不竭的內生動力。

抓住關鍵環節

提升班組建設整體水平

與時俱進、持續改進是班組建設的永恒主題。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質量、成本、效率、安全、設備、團隊,努力探索班組精益建設新模式,著力提升班組建設整體水平。

強化班組建設的研究與指導。成立班組建設研究會,重點研究班建精益建設的思路、方法、途徑,探索當前班建中存在的問題和瓶頸,聘請班建精益專家進行理論解惑和實戰指導。編輯出版卡通版《企業生產班組建設與管理指南》,匯編《五型班組精益化建設實戰手冊》,召開班組質量反思會,編制“一次做好崗位守則”,舉辦班組建設論壇及交流會等,促進班組建設成果的固化與推廣。

強化班組的自主管理。推行班組KPI六要素360°考核,強化團隊建設;推行班組“兩長三員”和值日班長制,強調組員共同肩負安全監督、生產運行、質量控制、設備保全、現場管理等責任,調動全員參與管理的主觀能動性;推行班組一本式日志,整合梳理安全、生產、設備、質量等各條線管理要求,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規范班前會,充分發揮其統一思想、布置工作、總結糾偏的作用。班組KPI看板實現了數據化、動態化、目視化的管理。

培育五優班組長。班組建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取決于班組長能力的高低。推行班組長公開競聘持證上崗,使年輕優秀、職工公認的班組長脫穎而出,從源頭上確保班組長隊伍的素質與能力;開展班組長ABC三級培訓(C級基礎技能、B級綜合素質、A級精益專員),突出管理思維與方法技巧的訓練,實現班組長內在品質到外在能力的突破;組織班組長到國內外知名企業學習調研,開闊眼界、拓展思維,提升班組長的敏銳性和洞察力;開展金牌、十佳班組長結對子幫帶活動,突出思想作風、技能傳承、崗位創新和項目攻關的幫帶,著力打造出一批政冶素質優、管理績效優、崗位技能優、工作業績優、職工評價優的“五優”班組長隊伍。

拓展輻射效應

激活企業內生動力

在企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班組的精益化建設更要符合公司的轉型升級需求,使之成為落實和執行公司管理舉措的主陣地。

精益班組建設與企業轉型相結合。用精益的思想和方法指導班組建設,努力實現“三轉變”:即管理,從傳統觀念向精益思想的轉變;分配,從就事論事到價值流思維方式的轉變;考核,從個體單維度考核到團隊多維度考核的轉變。深入推進班組KPI關鍵績效指標、TPM設備保全、6S現場管理、SOP標準作業指導書編制及“一次做好”質量守則的推廣應用。降低常見病、多發病、低級NCR的發生,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組員主動思考、動手改善、勇于實踐的能力。

精益班組建設與勞動競賽相結合。找準切入點,針對公司技術、研發、周期等瓶頸項目,根據班組特點,推行競賽進班組到機臺,開展班組專項攻關競賽和班組改善訓練營活動,實現人人肩上有指標、個個身上有考核,強化節點和質量控制,提升員工立足崗位創新創效的能力。

精益班組建設與民主管理相結合。注重“三公“氛圍營造,通過班組“一約兩評”(即共同制定班組公約、定期公示員工績效考核和評先評優激勵結果)、“午餐時光”“咖啡之約”“生日Party”“班組來客”、班組微信群和電子雜志等活動載體,及時梳理、分析、解決班組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碰撞出新的思路和火花,切實讓員工感受到參與班組管理的意義和創造價值的樂趣。

精益班組建設與弘揚東汽精神相結合。不怕犧牲、敢于勝利,堅韌不拔、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東汽精神”不僅是抗震救災精神的體現,更是東汽文化的核心,是員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我們通過“弘揚東汽精神、規范崗位行為”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領會東汽精神內涵,通過拍攝《曙光》微電影來傳承東汽文化,通過開展“東汽精神”班組大討論等系列活動,讓東汽精神在班組落地生根,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為東汽員工的行為準則,成為戰勝困難、迎接挑戰,與企業共渡難關的精神支柱。

強化目標引領

打造高素質團隊

體系的構建與完善,落地執行的堅定與執著,東汽班組精益化建設結出了碩果。至2016年10月,東汽389個生產及生產輔助班組中有364個生產班組通過三星級達標驗收,71個班組通過四星級達標驗收,14個班組通過五星級達標驗收,三星級班組達標率為93.5%。在475個職能班組中有89個職能班組通過三星級達標驗收,5個班組通過四星級達標驗收,三星級班組達標率為18.7%。

近年來,企業先后有110多位班組長走上了生產、技術管理崗位,多名班組長被評為各級勞動模范、黨員先鋒崗和高技能人才。共有36個班組榮獲省市級以上“工人先鋒號”,還涌現出了全總命名的“馬強班組”和“全國工人先鋒號”班組,公司被四川省總工會授予“班組建設示范單位”光榮稱號。

篇7

一、“以科技手段推動工作、以信息應用提高效能”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大走訪”開門評警全面協調的開展,開創公安群眾工作“滿意工程”。

(一)、“評”進千家萬戶,讓開門評警“火”起來,實現評議范圍與密度的雙擴大

自從年初“大走訪”開門評警工作開展以來,石后派出所以大造聲勢、人人皆知、全民參與為目標,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滿足人民群眾新要求,不斷豐富走評形式,創新工作方法,最大限度聽取評議,了解民意,高密度、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大走訪”開門評警活動,迅速掀起了“大走訪”開門評警的新熱潮。

1、創新評議模式。工作中,派出所在采取走訪座談、電話隨訪、上門走訪等傳統形式征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創新聯系群眾的新載體和新渠道,搭建了一個集“qq警務室、新浪和騰訊微博、博客”于一體的網絡平臺,吸引了社會各界群體的廣泛參與和積極評議,探索出了一條網絡“1+n”式評警模式(即:1個網絡平系n個群眾),拉近了警民距離、促進了社會和諧,有效提升了開門評警活動實效,受到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先后征求群眾意見建議25條。截止目前,派出所新浪微薄粉絲已達17936人,新浪博客訪問量6230人次,民警小繆的會客廳騰訊微博聽眾達6966人,位居全市基層所隊前列。

2、活化宣傳形式。工作中,派出所自籌資金,安裝了led警務公開顯示屏并通過調試正式對外宣傳,成為我區第一家擁有同步led電子宣傳屏的農村基層派出所。該led屏24小時滾動公開“開門評警”宣傳標語,不間斷播放治安防控宣傳語、警務、便民措施、辦事指南、警情通報、窗口戶籍辦證領證情況。同時,派出所網上警務室、微博、博客地址也公布在屏幕上,不僅增強了警務工作的透明度,而且方便了辦事群眾,拉近了警民關系,受到了轄區群眾的高度評價和普遍歡迎。

3、暢通溝通渠道。針對前期開門評警活動中轄區群眾不敢說、不想說、不愿說的問題,派出所還專門制作了《派出所開門評警問卷調查》網頁,依托蕉城分局警民互動短信平臺,向轄區群眾發送短信鏈接,邀請參與開門評警,并通過該問卷調查網頁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全方位的剖析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查找問題、分析根源。在此基礎上,及時對評議問題進行梳理,凡可公開的立刻上網公布,定期落實整改情況,確保評議實效。截止目前,石后派出所收到有效答卷274份,采納群眾可行性意見15條,派出所開展網絡問卷調查評警的做法在全市公安機關予以推廣。

(二)、“評”出百姓心聲,讓社會目光聚起來,實現社會穩定與和諧的雙促進

為提升“大走訪”開門評警成效,我們緊扣“向群眾報告、請群眾評議、讓群眾滿意”的主題,緊密結合工作實際,突出創新警務機制、創新服務模式、創新管理方法三個重點,盡可能將“大走訪”開門評警的成果落實到推動工作、惠及民生上,讓轄區群眾滿意。

1、創新警務機制。為進一步提高警務效能,我們轉變理念,延伸服務觸角,在全市首推了集辦證服務、法律宣傳、報警求助、現場辦公為一體的“便攜警務室”。該便攜警務室由便攜式帳篷改裝而成,設置了拆卸式的桌椅、筆記本電腦、便攜式打印機、人像采集設備等辦公設施,并專門配置了便攜式高清投影儀和100寸的幕布,用于下鄉播放安全防范電影。“便攜警務室”投入使用以來,共播放開門評警宣傳片和安全防范電影15場,收集開門評警問卷調查表125份,為群眾解決黑戶20人,采集二代證照片120人次,為70歲以上老人免費辦理二代證95人,調處糾紛5起。通過設立“便攜警務室”,進一步“擦亮”了派出所窗口,充分展示窗口優質服務形象,受到了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2、創新服務模式。堅持“服務無止境”的工作理念,積極創新服務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便民利民服務質量。工作中,石后派出所在經費緊張情況下,研發了具有農村特色的、便于群眾操作的的觸摸屏警務查詢機,涵蓋了警方提醒、蕉城警訊、便民服務等警務公開內容,并實現了與外網的即時連接,群眾通過點擊網上警務室模塊,可以直接觀看石后派出所微博、博客,進行現場網上問卷調查。同時,我們針對轄區留守特別是眼睛不便的老人,專門設計了一鍵式“愛心一鍵通電話”,將所內民警的手機號碼、110、120、119等電話號碼置入,以相片的形式設置儲存鍵上,只要群眾需要到派出所辦事、求助,只要輕輕點擊需要的相片,瞬間就可以完成呼叫,有效解決了一些老人因視力不便卻要按多個電話號碼按鍵的苦惱。目前,石后派出所已在轄區為孤寡老人免費安裝了50部“愛心一鍵通”開門評警熱線服務電話,另外,一月份以來,派出所在深入開展“大走訪”開門評警活動中,創新服務模式,在充分考慮石后派出所地處寧古線偏遠山區,轄區內共14個行政村,大多交通不便,到派出所辦事多有不便的情況后,石后所通過 “便攜警務室”,便攜打印機為群眾提供貼身服務,為群眾辦實事,截止6月中旬,我所已通過便攜警務室補報轄區無戶口人員25人,并開展“關愛老年人”活動,上門共為轄區70周歲以上的老人免費辦理二代證109張,上門為轄區群眾辦理二代證385張。。

3、創新管理方法。圍繞日常治安管理工作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石后派出所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依托互聯網、qq警務室等平臺,設立了“農民工維權中心”,依托網絡定期組織外來務工人員開展集中教育,靠前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接受外來務工人員涉及經濟糾紛的投訴。在此基礎上,我們依托便攜式警務室,在寧古線農民工密集的施工單位設立了“農民工返鄉臨時服務站”,由派出所民警擔任公證方,為農民工朋友提供工資結算、合同簽訂等一條龍服務,受到了外來務工人員的一致歡迎。平臺運行以來,先后開展集中法制講座4次,受教育群眾1000余人,轄區發生涉及流動人口的案件同比下降58%,處罰流動人口數同比下降69%,轄區治安秩序明顯好轉。

(三)、“評”出和諧安寧,讓群眾掌聲響起來,實現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雙提升

堅持將整改落實作為開門評警的落腳點,本著“立抓立改、整體聯動、注重實效”的思路,抓問題破瓶頸,抓整改促發展,通過抓好評議問題落實,用最短的時間把民聲“第一信號”化作民生“第一行動”,使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

1、向治安動態防控延伸。堅持把保一方穩定作為第一職責,將保一方平安作為第一民生。從降低發案率入手,緊緊抓住群眾反映強烈“兩搶一盜”等治安熱點難點,運用科技手段,有效提升了管控水平。工作中,為進一步提高見警率、增強群眾安全感,我們投入使用了“警民一鍵通”,群眾可以全天候24小時通過藍鍵進行開門評警,通過紅鍵進行報警求助。同時,該“警民一鍵通”擁有智能光控感應系統,可以根據晝夜環境亮度變化,及時調控警燈、燈箱、語音播報、電話通話等預設程序,根據工作需要,自定義播放錄音向轄區群眾進行“大走訪”開門評警、法制、防范等內容的宣傳,有效克服了普遍農村派出所警力不足的瓶頸。我們依托“警民一鍵通”,主動搜集影響轄區社會穩定的各類治安動態,接受群眾報警求助,積極構建“群防群治、技防為主”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的發揮民力,擠壓違法罪犯空間,維護社會穩定。3月27日,家住福州的鄧先年獨自一人駕車從我轄區開往福州路上,因為路況不熟,誤入一荒野泥濘路中,鄧先生通過“警民一鍵通”的紅色報警求助鍵和派出所民警取得了聯系,民警在及時了解情況后,馬上聯系上了當地的工程隊鏟車司機協同救助,經過近兩個小時的緊急救助,及時將鄧先生和被困車輛拖出。第二天,鄧先年將一面寫有“危難之中,熱心救助”的錦旗送到石后派出所,“你們民警對我無私幫助,讓我永生難忘”鄧先生連連握著民警的手,對民警在寒夜中的熱心救助深表感激。“警民一鍵通”投入使用以來,接受群眾有效報警20人次,救助群眾10人次,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人。

2、向化解矛盾糾紛延伸。堅持“網上”與“網下”相互結合,利用qq警務室、新浪微博等“大走訪”開門評警平臺,廣泛搜集轄區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和群眾反映的、影響轄區安全穩定的各類隱患,并及時進行登記造冊,暢通信息渠道,動態準確掌握群眾思想狀況、群眾訴求和糾紛動態,形成便捷、準確、詳實的信息網絡體系,并聯合石后鄉政府建立健全了“政府、派出所、村隊”三級矛盾糾紛聯動聯調體系,超前謀劃、超前介入,確保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及時、消除在萌芽狀態。1月19日下午,經過耐心調解,石后派出所妥善解決了寧古路a4項目部員工鄧某與光榮村村民周某等人因施工問題引發打架斗毆的矛盾糾紛,雙方表示今后和睦相處不再因寧古路項目施工之問題挑起事端。今年以來,石后派出所先后妥善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0起。

3、向幫扶弱勢群體延伸。以爭取民心、凝聚民心,提高群眾滿意度為目標,將“大走訪”開門評警同 “送溫暖、獻愛心”活動,依托網絡平臺,全面掌握轄區留守婦女、兒童、孤寡老人等有關情況,并組織深入走訪轄區貧困戶、殘疾人、困難兒童、孤寡老人、失地農民等弱勢群體,詳細了解他們的具體困難,協調相關部門通過結對幫扶、聯合幫扶等方式,積極為轄區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樹立公安機關親愛、愛民的良好形象。今年2月份,我們通過網絡平臺了解到因交通肇事無力賠償損失負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黃慶鋒80歲的老父親黃大情無人贍養的實際情況后,及時和黃大情老人建成了結對幫扶對象,每月定時去看望黃大情老人,為老人送去了面粉、米、油等生活用品,同時積極協調出租車公司和保險公司進行先行賠付。通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徹底打消了黃大情老人和黃慶鋒的顧慮,2012年4月18日,黃慶鋒到石后派出所投案自首,黃大情老人終于見到了已經多年不敢回家的兒子黃慶鋒,當天,黃大情老人感激的拉著民警的手說:“謝謝黨和政府,感謝石后派出所,如果沒有黨和政府,早就凍死餓死了,更別說還有機會看到我兒子了!”今年以來,石后派出所先后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10次,為群眾做好事12件(次),幫扶困難家庭6戶,幫教幫扶重點人員5人次,為群眾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達5000余元。

二、嚴格執法辦案,扎實開展“春季攻勢”,積極維護轄區社會治安穩定,為群眾創建“平安家園”。

2012年上半年石后派出所共受理行政案件6起,行政拘留2人,行政處罰2人;抓獲上網犯罪嫌疑人3人,積極維護轄區社會治安穩定,為群眾創建“平安家園”。

1、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嚴格落實民警包片責任制。

石后所按照轄區實際,進行責任區劃分,責任民警通過走訪調查、排查摸底、專人監管、實施幫教等措施,使常住人口、暫住人口、重點人口、租賃房屋的管理工作扎實有效。對25名重點人口及監管對象落實專人監控、幫教和定期進行思想匯報的措施,實現了無漏管、不失控。2012年6月1日上午8時許,石后所民警在走訪芹后轄區一村民中,從其口中接到一條線索,一名犯罪嫌疑人可能藏匿于蕉城區石后鄉漢遠竹木加工廠內,為了不驚動犯罪嫌疑人,石后所民警通過秘密布控,將犯罪嫌疑人熊光金抓獲。正是通過對租賃房屋落實治安責任,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簽定治安安全責任書和消防安全管理責任書,努力增強出租人、承租人的安全防范意識,督促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從而確保了安全無事故。

2、加強社會治安管理,維護社會治安穩定。

為了建設“平安石后”,石后所民警加大了對學校、加油站、水庫等重點單位、公共場所、特種行業的安全管理整治力度,以安全防范、消防安全為重點,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監管各項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的落實,確保了轄區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無治安災害事故和重大刑事案件的發生,對省重點工程寧古路石后段工程進行了定期檢查,下發了安全隱患整改書,確保了重點單位安全無事故。此外為了加強消防、民爆、暫住人口、安全防范等方面的宣傳和教育,針對該路段工程建設進駐較多工人的情況,石后所民警深入工地了解工人的個人身份和生產生活情況,為這些工人免費照相并辦理暫住證,及時了解暫住人口動態,為重點工程保駕護航。同時制定治安防控工作方案,把警力擺上街面,開展治安巡邏,對農村進行安全防范宣傳和指導,石后所民警共為轄區分發各種安全防宣傳單500多份,警民聯系卡200多張。

3、切實加強學校及周邊環境整治,確保校園安保措施落實到位。

為了切實維護校園及周邊治安秩序穩定,確保石后轄區中小學、幼兒園及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石后派出所加強對學校周邊治安秩序,對轄區內重點和公共復雜場所進行拉網式的排查,尤其是針對學校周邊商鋪及違法經營場所。嚴厲打擊違法載客、超載車輛,保證的交通安全,積極組織政府工作人員及村干部開展座談會,深入排查轄區內存在的精神病患者(尤其是具有暴力傾向的患者)、兩勞釋放人員、吸毒人員、待業在家經常到校園周邊游晃的人員和可能危害學校安全的人員,對具有以上可疑的人員,聯合村干部對其進行重點管控。

同時石后所即時召集所內全體工作人員召開所務會,并將有關文件精神進行通報,要求全所工作人員全力做好學校暑期及新學期開學期間的校園安全保衛工作。開學以來石后所民警多次深入兩所學校與學校德育處主任、重點學生家長座談,對學校重點學生進行幫教、共為學生上法制教育課4節,與學校在安全檢查、周邊治安秩序整治等方面進行緊密合作,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攜手共同維護學校及其周邊的治安秩序。

4、做好群防群治工作,有效遏制轄區可防性案件。

落實每季度一次的治安聯席會議制度,進行安全防范常識的宣傳教育和治安狀況的通報,制定不同時期的治安防范重點工作,做好農村治保會組織的培訓,確保基層治保組織全部發揮作用,以提高治安防范基礎力量的工作能力。對涉爆單位、學校、水庫等重點單位加強安全防范指導和檢查力度,確保其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全部落實到位,并能充分發揮作用,努力推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全面加強,轄區可防性案件和發案總量得到有效遏制。

三、強化內部管理,開展民警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民警執法為民的宗旨意識。

篇8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我國“十三五”時期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任務,“雙一流”建設對提高高校教育質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將研究生群體作為目標對象,以“學術為本”和“育人為本”為準則,從思想引領、培養學術精神和自我管理、融洽師生關系等方面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在“雙一流”建設中的實踐策略和作用。

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推進國內高校及其學科的建設與發展。該方案提出堅持以一流為目標,堅持以績效為杠桿,堅持以改革為動力,爭取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1]。關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川大校長謝和平認為一流大學需要培養擁有全球視野的人才。而上海交通大學的校長張杰認為,擁有高水平師資隊伍是建設一流大學的關鍵。

只有全面、深入把握研究生群體和培養過程的特點才能更有效開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前期筆者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的研究生群體中進行了調研,得出相關數據和特點,并總結了以下經驗啟示。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重在思想引領,堅定理想。

從教育活動的類型來看,研究生接受度最高的是校園文化類活動。如何讓將思政教育的內涵融入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中成為了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關鍵。當代研究生以90后居多,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在實驗室”。在提到核心價值觀、中國夢這樣的話題時,遠遠不如一份實習、一場網絡游戲有吸引力,這是思政教育工作面臨的困惑和挑戰,需要使用一些策略來克服這些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2]。從根本上看,思想政治教育類似傳播學中傳播主體把傳播內容傳給傳播客體的一個過程。在傳播學中,傳播對象的心理、利益訴求及其性格特征會對其接受信息的效果造成直接影響。從教育學和調查研究的視角,我們發現90后到95后的大學生有一些共性特點:他們認為對其有所用的東西更愿意接受,他們認為有意思的東西更愿意接受,他們認為有面子的東西更容易接受,他們自己參與完成的東西更愿意接受。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喚醒其內在的利益需求,不是強行地灌輸;應該是饒有興致地講故事,不是僵化刻板地講道理;應該是雙向互動,不是單向說教。所以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巧妙融入思想引領的內涵,選取愛國榮校、航空報國等主題,配以新媒體、音樂、微電影、舞臺劇、舞蹈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時尚形式,創作和開發文化產品,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讓學生有信念、有信仰、有正確的價值追求。校園文化活動可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載體,它重在潛移默化的進行滲透和教育,它就像是一直無形的手,在推動,引領著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

二、研究生需要培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從研究生的培養角度,近70%的研究生認為“學術氛圍”是培養過程中最大的影響因素,營造學術氛圍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點。學術氛圍的靈魂和本質是學術精神。學術精神作為大學生心理面貌和教育水平的反應,是評價研究生思想、理念、價值觀、道德觀水平的標志。學術精神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學術精神體現為專注于本學科的具體遵循,而廣義的學術精神應該有兩種,即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有的學者指出21世紀的學術精神主要體現為“誠實、自由、創新、獻身精神”,其中誠實、獻身精神即可理解為人文精神,而自由、創新可理解為科學精神。誠實可以理解為堅定自己的理念,追尋理想的指引,杜絕弄虛作假。自由即具有獨立的人格,發散自己的思維。創新指學生不能局限于現有的書本,技術,應該具有自主思考的能力。而獻身精神可以理解為學生不應關注一己之利,不應沉迷于現階段取得的成就。學生應該把學術精神看成是自己的追求,是道德的最高層次。

培養科學精神,就是著力于培養他們創新的意識和理性的態度,讓學生樹立科學精神,懂得求真。作為一名研究生,做學問搞科研,不能僅僅停留在技術和工具等運用的表層上面,應懂得科學之科學,學會培養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理念。而教育管理的職責是想辦法給學生提供科學精神形成和培植的土壤,同時,讓最大多數的同學都在這個土壤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養分,自由生長,形成森林。高校應多開展大師名家進校園進課堂、學術沙龍、主題論壇等形式,引領研究生探討科學的終極原理和追求,明確科學研究的最初目的。

另一方面,應培養研究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種自由、向上的精神,核心意義是教育人堅持理性,追求理想的人格、理想世界和自身的完善,充滿對美好生活和幸福人生的向往。追溯到大學的本源,古希臘人希望每個公民都能得到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培養德育、美育、智力和體育等全方位發展的合格公民,古希臘的諸多學者,像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先哲為此還專門建立了學園,就是大學的前身,可見他們是很有遠見的。從那以后,大學就成為了人類社會進步的搖籃。高校應開展讀書交流會、思辨會、詩會、演講等文化活動,回歸大學的本源,為學生創造人文精神呼吸和翱翔的天空,讓學生有信念和信仰,成為一個內心豐富、精神充盈、熱愛生活的人。

三、研究生培養堅持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從研究生的管理方式來看,75%的學生認為自我管理最有效。黑格爾曾說:“現代世界的原則就是主體性的自由。”中國文化中用“以人為本”來闡釋這層含義。大學是培養人的地方,大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也應是教育的主體。

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是當今教育管理面臨的新課題。在教育管理中,應是雙向互動,而不是單向說教;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而不是讓學生被動接受。在教育過程中要堅持“將舞臺還給學生,將機會讓給學生,將成長留給學生”的原則,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在自我服務、自我教育中收獲成長。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們普遍有自我發現的潛能、自我選擇的能力,應當給予學生自我認識的機會,賦予他們為自己的成長、發展負責任的意識與能力。

教育培養的首要任務在于激發學生為自己負責的內在動力,為了學習生涯階段的自己負責,更是為了持續一生的生涯發展負責,為了學習負責,更是為了自身全面發展、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負責,既有長遠眼光,又有天下情懷,是理想境界。具體到研究生群體的特點,研究生群體相比本科生,心智相對成熟,自治自立能力強。高校應打造以碩博士生縱向交流的小微平臺,博士生提升自己的同時帶動碩士生,發揮朋輩教育的優勢,體現傳幫帶的作用,激發學生發展自覺,營造“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學相長、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

同時應該發揮研究生會等學生組織的作用,研究生會作為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一個群眾性的學生組織,在研究生的培養和教育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3]。多元的校園生活離不開豐富多彩的活動,研究生會應該發揮自己群眾性的優勢,積極組織開展學生活動。

四、做好師生溝通的橋梁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關于對導師的期待,調查結果顯示,83%的研究生最看重的是導師的師德典范。中國高校的研究生培養采用導師負責制,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是協助導師開展研究生的教學科研任務,教育管理工作開展同樣需要導師的理解與支持。更好地服務導師與學生,要從他們的需求出發。對于研究生來說,與導師的相處是他們從未經歷過的學習生活模式,面對就業的焦慮、課題的壓力、師生矛盾也時常出現,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五、啟示

總之,鑒于研究生群體較為多樣化、個性化、大眾化的特點,在研究生教育管理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學術為本”引領研究生教育管理,明確學術科研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導地位,有效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堅持“學術為本”,樹立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著力提升研究生素質能力;同時,充分尊重導師是研究生教育和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堅持“育人為本”,凝聚研究生教育管理合力,讓研究生在高校“雙一流”建設中提供有效支持和可靠保證。

 

第2篇:淺議當前我國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現狀與工作思路

研究生管理工作是關系到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然而目前高校研究生管理難度較大,管理制度不靈活、執行難等現象普遍存在。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加強數字校園建設、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員的能力、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完善考核評估機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中。

作者:1.遼寧大學經濟學院遼寧沈陽110036;2.遼寧大學亞澳商學院遼寧沈陽110136

隨著研究生的擴招,我國研究生的規模在不斷擴大。要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培養效果和培養質量,必須首先要深刻剖析當前我國研究生管理現狀,牢牢抓住現階段研究生特點和本質,逐漸探索出一條全面、多維度、有重點的研究生管理工作思路。

一、當前我國高校研究生管理現狀

1、管理難度大

當代研究生生源普遍多樣化,結構組成復雜且年齡跨度大,致使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對較難。此外,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參與集體活動的意愿不強烈,缺乏凝聚力,給研究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

2、制度不靈活

不同學科在學科屬性、知識結構、研究領域、培養年限、培養目標等方面各有針對性,然而在制定重大決策前,缺乏充分的調研和論證,較少聽取廣大教師和研究生的意見和建議,導致管理制度及決策缺乏靈活性和針對性,在對研究生的實際管理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ll]。

3、制度執行難

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等規定,各高校也相應出臺了各種規章制度,對研究生的學位授予及日常管理進行規定和約束。然而在實際執行層面,有些規定形同虛設。由于研究生群體的特殊性,導致研究生管理制度執行較難l2l。

二、創新研究生管理的工作思路

2.1加強數字校園建設,搭建信息化平臺

當前在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實現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必然途徑。目前我國已有不少高校使用了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統,在系統中,各層級研究生管理部門如學院研究生部、校研究生院等部門對掌握研究生各項基本信息、成績一目了然。借助信息化這一平臺,可以從招生錄取、日常管理、教學培養、社會實踐、學位授予、就業指導等各個環節對研究生進行監督和管理,不僅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變得更加高效便捷,也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

2.2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

研究生管理者在整個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是維系研究生與導師之間和諧關系的紐帶。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管理者,首先要熱愛研究生工作,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和品德素養。要堅定不移的堅持黨和國家的方針路線和各項政策,并著力培養研究生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成為有理想、有擔當的一代優秀青年。其次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明確工作職責。研究生管理人員應當具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和鍥而不舍的進取心,敢于不斷挑戰和迎接新的工作內容、工作任務。最后要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員的專業化程度。應定期開展研究生管理人員講座、培訓等學習活動,逐步培養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專業人才,使研究生管理者通過學習逐漸積累專業知識、明確崗位責任、提高工作能力,并將所掌握的專業知識不斷運用到實際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研究生管理者應當勇于嘗試,大膽創新,努力為研究生的學業生涯創造一個和諧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H。此外,高校相關人事部門也應從人才選拔、任用、考核、評估、薪酬水平、獎懲措施等方面入手,不斷吸納具有較高素質、較高水平、較強專業能力的研究生管理人才。

2.3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

研究生導師在研究生學業期間有著重要的育人責任。一方面,研究生導師在學術上對研究生給予指導,傳道授業、答疑解惑,從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選題、相關文獻查找與閱讀、開題報告到論文中期考核及論文畢業答辯等環節,研究生導師的學術水平、學術道德、學術造詣都對研究生的學術研究及學業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另一方面,在生活中,研究生導師的為人處世,行為舉止都對研究生今后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研究生導師應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并以“立德樹人”工程為契機,增進與研究生的溝通和交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動態,做好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塑造研究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品格。研究生導師、管理機構、管理人員及研究生是一個有機整體,彼此間相互協調配合,保證各部分功能的最大發揮,保證管理工作順利完成。

2.4完善研究生教育考核評估機制

定期對碩士研究生培養狀況進行評估考核,對于全面提高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然而目前我國各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評估機制,不同類型碩士研究生之間評估體系的區分度不高,針對招生質量、研究生管理與培養、課程體系設置、導師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學位論文質量、學位授予、就業指導等各個環節缺乏嚴格把關。應建立健全一整套有針對意義的評估體系,并定期開展評估考核工作。評估考核過程應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將評估結果細分為幾個等級并及時向各培養單位反饋。針對不同考核結果采取不同的整頓或改進措施,待下一次評估時,要針對上一次評估中有待改進的環節重點考核。應建立相應的網站,將評估方案、各培養單位評估報告、評估結果全部公示在網站上,接收全社會的監督。

2.5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中

篇9

關鍵詞: 廉潔教育;醫學人文

面向醫學生開展廉潔教育,不僅是新時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廉潔慎獨作為醫學人文修養的核心價值之一,因而也是醫學院校負有的獨特使命。醫學生作為醫療事業的后備人才與接班人,他們的醫學職業精神直接影響和諧醫患關系的形成,影響著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醫學院校面向醫學生開展廉潔教育,將不僅有助于提高醫學生的職業道德,有助于增強醫學生自覺抵制不良社會風氣侵蝕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促進醫患關系和諧,有助于推動幸福和諧社會的建設。

然而職業教育多年來的技術思維傾向之下,醫學類高職院校在整個職業素養培育體系中,普遍存在兩個不均衡:一是技術和人文的不均衡,二是人文元素間的不均衡。僅以第二點不均衡而言,廉潔慎獨意識的培養相對于仁愛之心的培育,在醫學人文教育體系中就明顯弱化,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自然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路徑和方法。有鑒于此,課題組主張醫學院校應該積極探索醫學生廉潔教育的有效途徑,完善廉潔教育的內容、載體,建立廉潔教育的長效機制,促進醫學職業精神的培養,讓醫學生主動將廉潔素質內化為自身自覺的職業道德,這一過程,課題組形象地將之稱為“廉潔基因移植”。

一、廉潔基因的缺損表現

從課題組面向蘇州地區醫學生的廉潔教育調查來看,不可否認,大多數醫學生的價值觀是好的。但也同樣不可否認,當前社會消極因素增多,導致學校思想教育的可控性正在減弱;醫學生個人本位思想趨濃,與之對應的則是公民責任意識正日益淡薄。在功利化、自我化的思想傾向之下,醫學生的廉潔基因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缺損。國內其他學者的同類調查也表明:短期內社會整體醫療風氣不會徹底解決,這將對在校醫學生的價值定位產生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而眾多醫學生在否定社會風氣的同時,其自身的思想意識也在發生松動,無形中就會降低對廉潔信念的追求,嚴重的將會出現醫德人格混亂。

除社會因素外,醫學生廉潔基因缺損的主觀因素也不容忽視。課題組的調查發現,醫學生廉潔基因缺損的主要表現為“四征”。

1.角色認知偏差。不少學生信奉成績、能力為先,力求在應聘中取得具有說服力的硬性指標,而把廉潔慎獨等人文修養視為軟指標;也有學生認為自己將來只是普通護士、藥師,地位低下沒有機會主動腐敗、也沒有能力抗拒,只能選擇從眾;甚至還有認為醫院工作辛苦、一些工作外的慣例報酬可以理解、接受。

2.社會認知不足。與上面學生不同,這類學生自認為面對誘惑有較高的自制能力而覺得廉潔教育沒有必要,但事實上他們對于社會上的醫療腐敗行為并沒有切身體會,一旦遭遇,其稚嫩的心理經驗其實很難抵御外界真正的誘惑。

3.個人追求降低。不少學生入校伊始尚抱有白衣天使的夢想,因此對于廉潔慎獨往往信誓旦旦;但是越接近畢業越趨于現實,開始強調個人需要的滿足,廉潔慎獨被擱置一邊的同時其價值觀已然開始扭曲。

4.醫德情感淡漠。同樣入校伊始,不少學生都懷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將病人視為親人,但由于沒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感受醫療情境,原初的醫德情感最終往往淪為口號,非但沒有內化為自覺行為,相反可能形成逆反心理。

二、廉潔基因的移植難點

移植原本是將植物從一處移栽到另一處,移植的結果一種是發生不好的變化,明代沈德符《野獲編?花石之禍》載“嶺南從來無牡丹,即移植者,俱不作花”。也有一種結果是往好的方向變化,如唐代柳宗元筆下郭橐駝所移之樹“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現在醫學所言器官移植是延伸用法,而課題組所言廉潔基因的移植則屬于比喻用法,正如器官移植可能產生的排斥反應一樣,這種排斥也是廉潔基因移植的難點所在。

產生排斥反應的第一種原因在于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受體特征。在今天,同一年齡段的人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即便是同一人,在校不同階段其思想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教育者必須時刻關注并善于發現學生的思想動態,相應調整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舉例而言,早前學生比較喜愛文本閱讀和寫作,通過閱讀節和廉潔主題征文比賽等活動形式效果良好,但是曾經成功的經驗未必就適用于現在,今天的學生可能更愿意接受微信隨拍、微博隨寫的活動方式而反感于傳統的閱讀和寫作,不加辨別的經驗教條做法只會產生排斥反應,嚴重地可能會像《大醫精誠》所言“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

產生排斥反應的第二種原因是教育者的過多灌輸。由于學生個性意識、權利意識越來越強,教育者如果過分以“為師者”自居,必然會造成雙方思想上的隔膜、情緒上的對立。就教育者而言,是想通過加強自身在廉潔教育中的牽引功能來提升教育效果,但這種包攬的做法很可能會讓今天的學生反感而不被理解。誠如種樹郭橐駝所言“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廉潔基因的移植應該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其自我教育能力,教育者要做的僅僅是為學生開展廉潔教育創造條件、給予指導和激勵。

產生排斥反應的原因第三種則是廉潔教育未能持續有效開展。觀之今天高校開展的各類廉潔教育,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運動化。運動化教育的動機是急功近利、表現是虎頭蛇尾,希望“畢其功于一役”,結果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從傳統的書法繪畫、詩文創作到與時俱進的漫畫、微電影,各高校一年積累的廉潔文化教育成果看似豐厚熱鬧,其實大都是臨時抓人搞突擊,為獲獎而開展的廉潔教育已然嚴重偏離了教育本身的目的。樹木移植尚有諺語“三年活不算活”,意識品質的教育卻“只爭一朝一夕”,這種廉潔基因移植的成活率可想而知。

三、廉潔基因的移植策略

廉潔基因移植提高成活率,基本策略就是善于種樹的郭橐駝所說的“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針對上述產生排斥的三點原因具體而言:一是要貼近學生,我們的教育內容、活動載體、評價機制等都要貼近學生實際而不能一廂情愿,否則很可能出現學生消極參與甚至厭煩抵觸情緒;二是要多元滲透,廉潔教育必須融入各類載體和環節中,“兩課課堂”、專業教育、實踐活動、環境營造,應該無孔而不入,既要充分挖掘傳統教育手段,也要嘗試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努力夯實廉潔教育平臺,增強廉潔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要持續推進,廉潔教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應不斷根據形勢發展和學生狀態的變化,調整教育內容和轉變教育形式,堅持通過長期持續的潛移默化,幫助護生鞏固和內化慎獨意識,逐步養成廉潔行為。

基于此三原則,課題組在蘇州衛生學院醫學人文教育實踐中所推行的三法謹供參考:一是環境熏陶法,營造并發揮校內外歷史文化景觀的濡化功能,如以校園周邊的滄浪亭和石湖為載體,以導游為教育形式向學生闡述隱逸主題與廉潔慎獨的關聯,又以校內巡撫衙門為載體,以話劇表演和專題講座為教育形式引導學生體驗理想抱負與廉潔慎獨的關聯;二是社會實踐法,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法院、檢察院、臨床醫院以及社區等社會開放式課堂,旁聽貪污受賄案件的審判與懺悔,了解醫院相關科室的廉政風險防控點,感受普通模范人物的奮斗精神和奉獻品質,在古今對照中批判繼承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三是榜樣激勵法,一方面放大古代官員的成長經歷以為鏡鑒,同時重視朋輩教育,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先進人物事跡,尋找、拍攝、講述身邊的最美同學、最美教師、最美后勤阿姨,尤其是推動家風教育,引導學生深入觀察、了解家庭祖輩和父母身上的樸實之風,自我設計家庭未來的家風家訓,以此提升自我在家庭中的精神角色定位,規范和約束自己的價值行為。

總之,廉潔慎獨是醫學人文修養的核心價值之一,醫學院校負有對學生開展醫學人文正式啟蒙的神圣使命。在醫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成型之際,把握其特點,貼近學生、多元滲透、持續鞏固,提前給他們的思想植入廉潔基因,有益于其增強免疫力,亦有益于未來醫療衛生行業乃至于整個社會風氣的凈化。

參考文獻:

[1]周煜. 醫學生廉潔素質教育與醫學專業精神的培養[J]. 醫學與哲學(A). 2012(09).

篇10

關鍵詞:校園文化活動;高校;設計

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園文化活動作為校園文化的構成要素,既是校園文化建設本身的主要內容,也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關鍵途徑。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因此,優秀的校園文化活動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設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通過科學合理的過程設計,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在內容上不偏離方向,實施過程更加有序,價值導向更加明確。

一、明確校園文化活動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在設計實施過程中應該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明確活動設計應當遵循的原則。1.目標取向原則。目標取向是指大學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所要實現的目標和價值追求。設計校園文化活動,需要明確為什么開展、希望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取得什么樣的收獲,從而確立目標取向。這是大學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前提。校園文化活動是幫助學生構建價值體系,對學生實現價值引領的大舞臺,高校應堅持校園文化活動的價值導向,大學生也應充分明確組織和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目標。2.需求取向原則。需求取向原則主要是指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活動主體,即大學生成長發展的內在需求,從而盡可能地使校園文化活動得到活動主體的“認同”。在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要依據活動主體需求,幫助大學生解決好他們關心的問題,關注學生成長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使參與者體會到活動的切身利益和重要價值,實現校園文化活動效益的最大化,使校園文化活動真正成為學生愿意參加、學生自己唱主角的活動。3.團隊合作原則。校園文化活動絕大多數時候表現為集體或團隊活動,以此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增強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大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校園文化活動的設計要體現整體性、協同性、系統性,要注重鼓勵大學生在參與到校園文化活動中鍛煉合作意識,培養大局觀念和集體主義觀念。4.安全可靠原則。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要將參與者的安全擺在重要位置,確保校園文化活動的有序進行。要對不可抗力等因素或意外事件認真分析研判,提前制定應對突發事件的預案,避免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情況的發生。因此,高校在組織校園文化活動,特別是群體性活動時,要將“安全第一”的觀念貫穿始終,建立健全校園文化活動的安全保障機制。5.可持續發展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是指校園文化活動應當具有長期性、發展性和創造性,能夠形成文化積淀和文化傳承,形成校園文化活動的品牌。可持續發展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精心選題,要根據教育要求,依據大學生的需求,科學設計校園文化活動;二是認真策劃,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活動的組織實施做好規劃;三是分步實施,本著先易后難、先急后緩原則,有步驟、分階段地實施項目;四是推陳出新,堅持與時俱進的工作思路,及時總結校園文化活動的成功經驗,宣傳推廣校園文化活動的先進典型,始終保持校園文化活動的生機與活力。

二、把握校園文化活動的設計流程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在設計過程中要遵循規律、注意細節、規范流程。一般而言,校園文化活動設計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明確校園文化活動的目標。從管理學的角度看,組織或團隊的目標具有獨特的屬性,因而在確立項目目標時,必須把握好活動目標的屬性。活動實施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追求活動目標實現的過程。活動目標的表達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一是戰略目標,即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的使命和意義;二是策略目標,是組織期望完成活動后所實現的“效益”;三是具體的活動目標,說明活動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成果,比如成本目標、進度目標和質量目標等。2.認識校園文化活動的環境。活動設計的開始,都應該對所處的客觀環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也是對活動成功的客觀因素進行了解和分析的必要過程。同時,隨著社會進步和高校發展,大學生的需求日益呈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特點。活動設計者要準確把握活動對象的需求,要增強與活動對象的溝通,也需要全面了解活動對象所處的環境。3.選擇校園文化活動的方式。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要符合活動目標、活動環境以及活動參與者的需求,采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組織形式,選擇報告會、講座、沙龍、知識競賽、藝術展覽、文藝匯演、網絡話題討論等不同的形式來開展。如十精神報告會、英模事跡宣講等主題活動,多采用現場報告會的形式;而青年者經典研讀活動,則采用學生讀書沙龍的形式,讓參與者在研討中思辨;少數民族文化節多采用展覽、展演等形式,展示少數民族文化風貌。網絡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和普及,進一步豐富了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如“為大學生年度人物點贊”、公益助跑、微電影、微攝影比賽等等。4.組建校園文化活動的項目團隊。校園文化活動一般依托于學校、院系的黨團組織、學生社團、學生會、班級等學生組織來實施。如果將一次校園文化活動看作“項目”,那么創建項目團隊是保障活動開展的人力資源的重要一環。遴選和組建團隊應遵循一些基本原則:一是成員應具備組織相關活動所必需的政治素質、基本知識和技能,二是成員應具備主人翁的精神和合作態度,三是要選擇合適且管理能力較強者作為活動負責人,四是要重視組織隊伍的建設,五是要充分溝通并選擇簡捷有效的溝通模式,六是要明確責任,建立合作型的項目團隊。5.尋求校園文化活動所需的資源。資源既包括活動開展所必需的財力、物力、人力以及政策,涵蓋了活動組織團隊運作所必需的各方面條件。許多活動之所以無法正常進行或達成目標,很大一個問題就是在資源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撐。因而,在活動設計階段要充分注意尋求可得資源,量體裁衣、量力而行,保障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比如,由學生社團舉辦校園歌手大賽,首先需要在學校層面獲得主管部門的批準,取得政策支持;其次,活動經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比賽的規模,涉及場地、音響、燈光、宣傳品等的質量,經費一般由學校劃撥或由社會企業贊助;另外,參賽者的動員,也是決定比賽水平和活動效果的重要方面,以及評委和指導老師、活動組織人員、觀眾等人力資源,都屬于籌辦活動不可或缺的資源。6.制定校園文化活動的風險預案。制定風險預案的前提是進行風險識別,研判活動潛在風險,識別引起項目風險的主要因素,并對活動風險后果做出定性估計。活動風險識別中最重要的原則是通過分析和因素分解,把比較復雜的事物分解成一系列因素,并找出它們對于事物的影響、風險和大小。

三、優化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設計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