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論文
時間:2022-09-06 11:49:01
導語: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新時期師德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師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和自身修養的提升,對于維持一個學校工作的良性運行和保證教育任務的順利完成,對于建立教育活動中和諧的人際關系,對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師德建設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必然選擇
師德是作為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教師的道德素質比教師的文化素質顯得更為重要。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既傳授學生知識又教會學生做人,其言行對學生有直接影響,所以,教師要注意言行舉止行為規范,在思想道德、政治品質、教學風氣等多方面都要給學生樹立榜樣,真正做到學高示范,為人師表。教師的思想品質以及由學術成就所帶來的思想深度和涵養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深遠。近年來出現了許多教師師德不盡人意的現象,使人們對教師素質的優劣頗為憂慮:幼兒園老師虐童事件、小學教師性侵幼女事件、教師體罰學生事件、高校教師學術造假事件等,一時間教師的威信降至令人擔憂的地步,個別突出事件抹殺了教師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人們對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強師德建設是建設一所高水平學校的需要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學科建設,關鍵靠教師,特別是大師級的學者。而一個大師必須具備崇高的道德典范,良好的職業道德風范既體現了一個大師的道德素質,也彰顯了一所高水平學校的素質,因此,教師的師德典范對于學校建設的重要性尤為明顯。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唐代的韓愈,在著述《師說》一文中,闡釋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夸美紐斯也強調說明了教師應該是一個模范道德形象,應該熱愛自己的學生;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作為教師其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要為人師表。這些古今中外的文獻都強有力地證明了對教師職業道德作用的不容忽視性。
(三)師德建設是推進學校教育均衡、協調、優質、高效發展,樹立良好教育形象的必然要求
努力提高教育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我們的追求和目標。師德優良的隊伍才能培育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才能辦出更高更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只有讓人民滿意了,教育事業才能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教育形象才能贏得社會各界的公認。
(一)高校思政課教師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尷尬處境
當前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拔尖人才稀少、骨干教師流失嚴重,科研水平明顯不足,思政課被看作黨和政府政治言論的“傳話筒”,在高校他們面臨著“雞肋”似的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這也直接導致了其在高校的地位和待遇都明顯低于專業課教師。在一些高校思政課教師聘任門檻低,“拉郎配”現象 時有發生,普遍認為思政課不是專業課,專業技能“含金量”不高,一些行政崗人員和輔導員也成為思政課隊伍的主力軍之一,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學歷相對偏低,這些現象正是某些學校領導不重視思政課的結果,思政課教師擺脫不了被邊緣化的處境和“二級公民”的感受。科研能力弱,教學效果不理想,在領導眼中他們無法為學科建設做貢獻,有些專業課教師也認為思政課是講“政治的”不應該占用太多課時,建議壓縮乃至取消思政課。思政課教師被輕視以及所處的教學困境依然無法擺脫。“外在環境的壓力,加之自身存在的問題,讓思政課教師產生了無法自拔的自卑心理。他們自認低人一等,對自身角色產生了強烈的認同危機”。
(二)教學科研任務繁重且具有重復性,導致一部分思政課教師產生了職業倦怠情緒
根據、教育部共同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文件精神,專任思政課教師配備總體上不低于師生1∶350至400,可高校師生的現實比例卻難以達到國家規定要求,一個思政課教師要身兼兩門或兩門以上的課程,年平均工作量在300課時以上。因此,繁重的教學任務迫使思政課教師圍繞教學工作每天忙于備課、上課,無暇顧及充電學習,更談不上高質量的科研工作。與此同時,高校的考核和職稱評定是以科研為導向的,這又讓思政課教師無法安心教學,導致大部分思政課教師局限在盲目地以科研工作量的完成來滿足評職稱的需要,往往閉門造車,學術論文華而不實,這種缺乏實踐可操作性的學術成果必然難以做到教學相長,從而使思政課教師陷于教學與科研的兩難境地。
(三)思政課的課程性質和特點決定了思政課優良教學效果的不明顯
“在當前多元化的社會,思政教育在學生對于學習邊際收益的心理預期中明顯處于弱勢地位,市場趨利性和課堂道德性的現實差距使學生對思政教育產生接受性心理障礙”27-29。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高校思政課仍然采用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性,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和道德宣教式的教育特點使其在教學中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難以產生應有的實效。“目前,中央及上級部門非常重視教師的實訓和實踐,并為其提供了相關批次的培訓,但相對于龐大的思政課教師隊伍而言,這種培訓的實效性是非常有限的,導致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方式方法的創新進展十分緩慢,與形勢要求存在較大差距”123-124。由此,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學方式方法過于單一,實踐教學無法真正有效開展并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學生認為上課枯燥乏味,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四)體制機制發展不完善,使高校思政課創新發展緩慢
各高校應該建立獨立的、直屬學校領導的思政理論課教學科研二級機構,這也是教育部所要求的。但是,現實卻是思政教育部門未獨立,發展的空間有限,缺乏長遠規劃。由于缺乏經費,思政課教師的培訓難以系統化、長效化,思政課教師存在著對中國國情認識不足、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理論知識儲備不足及缺乏創新性發展等問題,導致在教學中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傳統繼承與現實脫節。
三、高校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的路徑和方法
2013年5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黨組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對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和師德建設的緊迫性提出了明確要求,并對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部署。這打破了僅以科研為導向的考核方式和評職稱制度,并完善優化了師德考核機制,實施師德“一票否決制”,是新時期對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一)高校思政課教師要不斷學習,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
高校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首先要求思政課教師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教師本人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才能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使其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并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幫助他們健康茁壯成長。思政課教師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傳播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因此其理論水平的高低對思政課教學實效必然產生直接影響。隨著各種社會思潮的多元化,大學生的思想也受其影響而日趨多元化,思政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理論學習和專業素養,具備深厚廣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才能幫助大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論,才能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去鍛造和提升其靈魂,進而幫助其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
(二)高校應通過有效機制獨立設置思想政治教學部,并在經費、機構、人員配備及教師待遇方面給予保障
在機構上,使其具有獨立性,剝離其與其他機構、院系以及其他專業的混合設置;在人員選拔上,應嚴格政治標準,選用政治立場堅定、思想素養和業務素質高的教師,并優化教師年齡結構,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在經費上,學校應給予保障,不低于生均經費20元的標準,把教師外出培訓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支出作為常設性單列經費,并隨著學校的發展,經費應該逐年增加;在教師待遇上,應強化對思政教育的重視和對教師的關愛,確保思政課教師的實際平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者略高于本校相關專業院系教師的平均水平。
(三)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提升自身道德素養,創新和開拓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實效性
思政課教師自身的思想素質、師德水平的高低對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影響。思政課教師必須牢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思政課教師的道德素質比人文素質更為重要,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質感染和教育學生,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和典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學生的價值觀,使之成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養的人才。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更注重職業道德修養的提升,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甘為人梯,關注學生成長。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以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代替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高校思政課教師應該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多樣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性,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加大實踐教學的實施力度,大力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步伐,切實有效地改變思政課教學效果不佳的困境。學校應建立統一的指導方針,聯合校團委、各系部和思政課教學部共同建設思政實踐教學基地,實現理論和實踐統一的教學效果,真正達到思政課“育人”的教學目的,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發揮思政課的功效。
(四)學校應建立師德考評機制、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形成高校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高校對思政課教師的考核應該打破僅以科研為導向的考核方式和評職稱制度,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師德考評機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建立科學合理的師德考評機制和監督機制,依照教師自身的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進行考評,可以有教師自評、學生評價、教師互評、督導評價相結合,本著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充分發揮師德考評機制的積極導向作用。采取師德“一票否決制”,對于師德表現不佳的教師應提出批評教育,嚴重的轉崗學習;對于師德表現突出的教師,應給予物質獎勵,同時公開表彰成為學習的典范。
作者:李鵬鴿 單位:河南廣播電視大學
- 上一篇:幼兒教師師德建設探討
- 下一篇: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