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后托管計劃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8 18:06: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課后托管計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課后托管計劃

校內課后服務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校內課后服務作為基礎教育領域的拓展陣地,亟需緊跟時代步伐,進行信息化管理。基于校內課后服務的現狀,剖析構建校內課后服務一站式管理平臺的意義,并提出該平臺模式的具體構建策略,以期為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內的校內課后服務實現信息化管理提供參考路徑,助力我國中小學校內課后服務。

關鍵詞:信息化;校內課后服務;管理平臺

“課后服務”是對社會上存在的各類放學后課程服務的統稱,區別于“學校服務”與“社會服務”[1]。校內課后服務就是把校內外各種放學后課程服務統一納入中小學校園內開展的服務,旨在解決學生的放學后托管難題。該種服務模式強調學校的主體地位,認為學校應充分利用其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優勢條件,主動承擔起課后服務的重任,這十分契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2],全國已有諸多城市的中小學開展了這種模式的課后服務工作。然而,該服務工作內容十分繁雜,涉及到的參與者眾多,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對校內課后服務工作進行高效管理,確保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課后服務機構、教師、家長、學生等諸多參與者之間信息的及時交互,數據的高效傳輸,成為校內課后服務亟需解決的問題。

1校內課后服務的現狀

1.1參與主體多。目前,諸多省市城區中小學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形式的校內課后服務,如北京市實行政府補貼政策,外聘教師進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內課后服務[3];貴陽市推出“樂童計劃”,由政府出資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提供免費課后服務[4];廣州市部分學校引入具有辦學資質的托管機構提供有償的托管服務,或通過家委會邀請家長和志愿者參與校內課后服務等[5]。其參與者眾多,具體包括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課后服務機構、保險機構、第三方評估機構、網絡技術支持機構、教師、志愿者、義工、師范院校實習生、家長、學生等。1.2工作內容繁雜。校內課后服務提倡專業化、優質化、多元化的課程服務,整個服務管理工作的管理流程多,管理內容繁雜。如政府排查、篩選、引進第三方機構進入校內參與課后服務;教育主管部門主持、監督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學?;蛘哒n后服務集成機構對資產、教務、人事、財務等事務進行管理;教師對各科目的放學后特色課程教學、班級管理等。1.3數據交互效率。低從縱向看,校內課后服務工作從管理部門到實踐部門所拉的戰線長,數據傳輸速度慢、耗時多;從橫向看,各部門間校內課后服務管理工作呈現重復、交叉等特點,分工不明確,數據交互效率低。如政府對社會合規托管機構的排查、審核、引進時間長,流程多,手續復雜;學校、服務機構對資產、人事、財務等工作管理滯后,進程緩慢;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少,溝通信息不及時等。

2校內課后服務一站式管理平臺建設的意義

查看全文

校外培訓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通過開展排查摸底、全面整改、督促檢查等形式,堅決治理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的行為,加快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等問題,確保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二、工作機制

實施校外培訓機構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按照屬地原則,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建立縣級為主落實、部門協同實施的工作機制。

(一)縣級為主落實。教育、民政、人社、市場監管等部門要聯合公安、消防、衛生、城管等相關部門和街道、鄉鎮,摸清情況,集中治理。

(二)部門協同實施。教育、民政、人社、市場監管以及公安、消防、衛生、城管等相關部門和街道、鄉鎮要認真履行各自職責,密切協作,共同做好綜合治理工作。

查看全文

班級管理對托管生管理的探討

摘要:為了使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們便把子女送到城里上學,而學?;谝幠?、安全等因素的考慮,無能力提供食宿,這樣就催生了校外托管機構的產生。對這部分學生的管理就成為班級管理的重點,除對他們進行常規的班級管理外,本文研究的重點主要在于對班級管理中“托管生”如何管理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提出一定的管理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班級管理;托管生;管理措施

一、班級管理相關概念

(一)班級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生生活的舞臺,交流的空間,是一個孩子發展身心、展現個性的地方。班級由一定的學生組成,把學生按照一定的年齡、人數分班,在班主任的帶領管理下,各任課教師共同來實施教學,教學按照教學大綱、課程標準、課程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和規范管理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

(二)班級管理

查看全文

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支持探索暑期托管服務的通知》(教基廳函〔2021〕30號),《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關于印發市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實施方案》(政教督〔2021〕2號)和全國、全省、全市“雙減”會議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堅決防止侵害群眾利益行為,構建教育良好生態,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二)工作原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尊重青少年成長規律,堅持標本兼治、內外監管、綜合施策,認真梳理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深層次原因,從校內校外兩方面著力,強化家校合作,堅持標本兼治、各部門協作治理。

(三)工作目標。通過校內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科學合理作業布置,實現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促進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引導中小學校、廣大家長尊重教育規律、轉變育人觀念,持續優化中小學生受教育環境,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回歸素質教育本質,讓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二、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

查看全文

中小學課后服務政策執行問題研究

摘要:《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是國家試圖解決“三點半難題”,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一項政策設計。該政策涉及公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學校、教師多層委托代理關系,由于家長、學校、政府的目標函數不一致,學校和教師激勵不足,政府與學校、學校與教師信息不對稱,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等委托代理問題。為此,需要加強價值引導,形成課后服務價值共識;完善課后服務制度體系及具體實施辦法;建立國家課后服務質量評價標準,推進多元主體進行評價;保障課后服務資金投入的穩定來源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生減負呼聲越來越高。教育行政部門為了避免學校通過課后活動時間開展文化課程補課從而導致學生課業負擔加重,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在校時間進行了規定,從而全國各地相繼采取三點半放學舉措。但始料不及,“三點半問題”隨之產生。為應對家長之需,部分義務教育學校開設晚托班,以“課外補習”“補習班”等為主題承擔看管與監護責任,這被視為早期課后服務的雛形[1]。課后教育服務應家長托管需求與市場供求而生,主要可劃分為市場化課后服務(私立輔導機構、一對一家教輔導)、社會組織開展公益化課后服務和公立學校開展的課后服務[2]。課后教育服務市場的迅速發展引發課后教育服務機構的資質鑒定、準入、服務質量、服務價格等理論問題和治理問題。為穩定教育秩序,課后服務治理首先在教育系統內部展開。為避免學校通過課后服務收取學生家長費用,造成額外教育收費現象,《關于2014年規范教育收費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定學校不得收取課后看護費[3],因此部分城市中小學校開始停止舉辦校內課后服務,從而進一步促進了校外課后服務機構的野蠻生長,但市場化的校外課后服務機構良莠不齊,往往缺乏相應資質,政府雖然從市場經營和管理角度對其服務條件制定了規范性要求,但治理效果欠佳,校外培訓機構仍然呈現野蠻生長之勢。課后服務的多元市場化供給并沒有有效地分擔政府公共教育服務的供給責任,反而因資本的介入和過度的教育焦慮給中小學生帶來過重的學業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4]。為強化政府課后服務的公共責任,《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規定學校應主動承擔課后服務責任[5]。這是國家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明確指出中小學生課后服務的公益性本質的政策。隨后,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相繼制定政策文件并探索開展課后服務[6]。2021年教育部更是明確要求各省市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并主張推行“5+2”模式[7]?!蛾P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意見》),從教育系統內部和外部協同治理角度明確要求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從而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8],這是最嚴厲的減負政策。如何使“雙減”政策快速落地,各地在課后服務方面紛紛出臺了各種政策,但課后服務政策的執行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現政策失真、政策梗阻等制度困境。如何擺脫這些困境,亟需理論創新。本文試圖借鑒委托代理理論,揭示其內含的代理問題及其原因,提出針對性的優化策略,從而促進中小學課后服務政策的有效執行。

一、中小學課后服務政策執行的委托代理關系分析

1.中小學課后服務政策執行具有委托代理特征委托代理是指在非對稱信息博弈基礎上[9],委托人將部分決策權授予代理人,代理人為實現委托人利益而從事某些活動的契約關系[10]。其基本假設是:“經濟人”;目標不一致;信息不對稱[11]。中小學課后服務政策的執行過程包含典型的委托代理關系問題[12]。從主體角度看,為了解決中小學生“三點半難題”,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和促進教育公平,由教育部制定的政策文件對中小學開展課后服務提出了目標和宗旨,并將政策下發給教育行政部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地區的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政策具體實施方案。從政策執行過程角度來看,政策制定者和政策執行者都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傾向,他們之間在課后服務政策執行目標上存在利益沖突[13];同時課后服務政策制定者、執行者和生產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為政策執行主體選擇性執行課后服務政策創造了條件??梢?,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政策執行與委托代理理論的研究假設契合,因而可以運用該理論對中小學課后服務政策執行過程進行剖析。

2.中小學課后服務政策執行中存在多層委托代理關系中小學課后服務政策執行存在多層委托代理關系,主要包含以下幾層關系。(1)公民與中央政府間的委托代理關系。以家長為代表的公民作為初始委托人將“三點半難題”委托給政府,為了回應人民群眾特別是城市雙職工家庭對安全、優質公共課后服務的強烈社會訴求,教育部發布了《指導意見》,從開展渠道、內容形式、安全保障、經費來源等方面對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提出了綱領性要求[14]。這可以看做政策制定主體作為代理人的履職行為。(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及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間的委托代理關系。中央政府把中小學課后服務政策執行委托給地方政府及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由各省市根據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政策宗旨制定地方具體實施方案[15]。例如,教育部頒布《指導意見》后,天津、北京、廣東、江蘇等省市相繼頒布課后服務具體實施方案[16]。(3)地方政府及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地方政府及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將開展中小學課后服務的工作委托給學校,各省市中小學課后服務實施方案從時間、內容、原則對學校需要承擔的具體任務進行了規定[17]。學校應按照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組織教師、整合各種資源和渠道開發設計課后服務。(4)學校與教師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教師是中小學開展課后服務的核心人員,學校會根據實施方案的要求設計開發自己學校的課后服務實施細則,然后組織教師開展課后服務。教師作為最終代理人要履行增強服務價值觀[18]、提升教學能力、提高個人素養、培養學生品質、組織開發活動等多項任務,成為課后服務政策的最后執行者。綜上所述,我國中小學課后服務政策執行過程中包含公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教師(包括校內教師和校外培訓機構教師)多層委托代理關系[19]。

二、中小學課后服務政策執行中的委托代理問題分析

查看全文

學校第一學期教導處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深入貫徹教育課程改革和區教體局、教研室的工作意見,從本校實際出發,順應教育改革的新趨勢,積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認真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深化校本教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做好研究、指導和服務工作。

二、工作重點

1、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激活教研活動機制,圍繞“抓一點,析深刻,論透徹”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深入開展校本培訓,開辦新芽青年教師發展學校,加大對青年教師的管理和培養力度。

3、加強對綜合性校本課程《超級百變——發現、探究、創造》的管理,提高教學效果。

查看全文

英國幼兒教育改革特征探究論文

關鍵詞:英國幼兒教育改革經驗問題

摘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推行幼兒教育改革,保障并進一步規范幼兒教育投入,興辦形式多樣的托幼機構,保障處境不利幼兒的受教育權,為幼兒及與幼兒有關人員提供綜合服務,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全程支持。英國幼兒教育改革的經驗值得借鑒。

20世紀90年代,英國政府基于無法回避的“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幼兒教育事業發展較為緩慢”的現實,開始大力推行幼兒教育改革,致力于擴大幼兒教育規模,提高幼兒教育質量,促進幼兒發展。

1998~2000年、2002~2004年,國際經合組織教育委員會先后兩次對包括英國在內的數個成員國的早期教育與保育政策和服務進行了深入調查,形成了比較研究報告:強勢開端——幼兒教養研究(OECD,2001)、強勢開端Ⅱ(OECD,2006)。這兩份報告均對英國幼兒教育改革的成果給予了肯定。例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強調立法,加強統一管理,增加幼兒教育投入,擴大幼兒教育規模,制定并數次修改早期教育與保育課程等,這些舉措均推動了英國幼兒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英國幼兒教育改革的經驗值得借鑒。

一、改革的主要經驗

1.保障并進一步規范幼兒教育投入

查看全文

自媒體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媒體開始向教育領域延伸,并為高等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理念與模式?;趯ψ悦襟w相關文獻的研究,提出將自媒體應用于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并展開基于自媒體的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實踐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將自媒體應用于高校課堂教學,在提升師生的主體意識、促進教學理念的更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等方面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

關鍵詞:自媒體;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實踐

一、相關文獻綜述

“自媒體”的概念隨著眾多引領潮流的網絡平臺和工具逐漸走入公眾視野,如美國的Facebook(臉譜網)、Twitter(推特)和國內的Weibo(新浪微博)、Qzone(QQ空間)、Tieba(百度貼吧)等。對于它的嚴謹定義,最初是由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的兩位學者謝因波曼(ShayneBowman)與克里斯威理斯(ChrisWillis)于2003年聯合在We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中給出的。他們指出“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和新聞的途徑?!甭槭±砉ご髮W的宮川繁教授則指出,自媒體的本質屬性應當是借用性與創造性,為此他將自媒體定義為“區別于大眾媒體信息傳遞者身份,以互動性的設計,使用戶不僅能夠使用,并能進行創造性活動的新的媒體形式。”近年來,國內互聯網技術的飛速進步帶動自媒體快速發展,自媒體的相關論題也逐漸成為國內學者及媒體從業者研究的熱點。他們普遍認為,相對于傳統媒體,自媒體具有平民化、個性化、多樣化、普泛化、運作簡單、門檻低、交互性強和傳播迅速等特點。而且從傳播方式上看,它們也從傳統媒體的一對多的線式轉變為點面結合的網式,從而讓使用者擁有更大的話語空間和更高的自由度。自媒體的出現將對傳統媒體形成巨大沖擊。王慧和張新明(2014)則總結出自媒體的四大主要特征,即自主選擇性、高效借用性、協商對話性和衍生創造性。大學生是網民群體的中堅力量。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國內1700萬在校大學生中,網民占比高達95%以上;手機在微博、微信用戶應用方面出現較快增長。王小占(2013)對武漢地區高校大學生使用自媒體現狀的統計調查結果顯示,智能型手機在大學生群體中的使用比例為80.8%。隨著無線免費網絡接入條件的改善,大學生選擇手機上網的比例也在繼續擴大。經常使用手機上網、交流和娛樂的學生占比為71.7%。大學生中已注冊微博、微信或人人網等平臺的占比高達90.2%。自媒體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廣泛使用,以及基于自媒體平臺的教育O2O模式(Off-linetoOn-line)在教育培訓行業的廣泛推行,使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意識到自媒體時代高等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變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王慧和張新明(2013)認為,自媒體“將促進教學理念由線性到非線性轉變、促進學習者由被動到主動轉變、促進信息資源由共享到共生轉變、促進學習主體與學習環境雙向構建與整體生成”。自媒體將在未來教育中有著不可估量的前景,尤其是對于推動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發展方面,有著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優勢。于杰和馬婷婷(2014)認為,自媒體技術的拓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平臺,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徐瑩和范芙蓉(2013)則指出,自媒體進入教育教學領域為高校雙語教學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模式。她們以T學院2010級42名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展開基于自媒體的高校旅游英語雙語教學實踐,并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得出“自媒體雙語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降低焦慮感、提高課堂參與度、實現語言能力與學科知識能力同步提升”的結論。

二、基于自媒體的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實踐

自2011年開始,筆者開始在本校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學生中展開基于自媒體的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實踐,其具體過程如下:

查看全文

小區居民活動中心建設實施方案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全市教育體育工作總體要求是: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關于教育體育的重要論述以及考察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和完善黨對教育體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體育方針,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推動教育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扎實推進我市教育體育“十四五”各項工作開局起步,以優異的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一、堅持黨對教體工作的全面領導

1.進一步強化思想理論武裝。準確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五中全會精神,跟進學習關于教育體育的重要論述,將中央和省委、市委、市委全會精神作為黨組織政治理論學習重點;圍繞迎接和慶祝建黨100周年,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積極開展宣傳活動,大力營造共慶建黨百年、共建歷史偉業的濃厚氛圍。

2.進一步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將中小學校黨建工作納入教育督導內容,開展專項督查;持續推進全市中小學校黨組織單獨組建工作,及時拆分聯合黨組織,科學合理設置中小學校黨組織,推進學校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認真執行并指導基層黨組織開展好“”、組織(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工作;健全中小學黨建工作管理體制,推動民辦學校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治校相統一;打造黨建工作先進典型,以點帶面,推動教體系統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3.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為教體系統培養有梯隊的干部隊伍。統籌抓好機關、直屬事業單位、市屬學校及學區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對黨外知識分子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培訓;持續加大優秀年輕干部培養、使用力度;貫徹落實全國、省、市干部教育培訓規劃,推動干部教育學習長效化、常態化;加強專兼職黨務干部隊伍建設,做好黨員教育、管理、監督和發展等工作。

4.進一步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嚴格執行《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健全完善領導班子成員聯系學校、聯系支部制度。開展新一輪深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堅決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問題,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久落地生根。結合中央巡視、市委專項巡察學校反饋問題以及近年來巡視巡察、監督檢查、審查調查、信訪舉報、督導調研發現的問題,加強教育重點領域監管,持久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化作風建設。

查看全文

企業管理人員培訓模式的構建

企業成長需要組織能力作為支撐,而組織能力的成長是通過員工知識、技能及管理水平等綜合能力的提升來實現的。其中,如何通過構建培訓模式、提升管理人員素能至為關鍵。筆者以為,企業管理人員培訓模式構建,必須以培訓需求導向為前提,以培訓體系、課程體系、培訓學制設計為框架,以相關制度保障為依托,通過有效的培訓方式實現企業與員工發展的“雙贏”。

一、培訓模式的構建必須依托需求導向的分層分類式培訓體系設計

培訓體系設計必須以分層分類和需求導向作為兩個前提條件。結合上海鐵路局管理人員布局的現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主要從事運輸與經營工作的經營管理人員;從事黨工團崗位的黨群管理人員;從事專業技術的研發與管理的技術管理人員。三類管理人員內部又有各自的梯隊和層級,其中,經營管理人員與技術管理人員在較低層次可能存在某種程度的交叉。培訓模式必須依托管理人員的分層分類,才能突出培訓的系統性與針對性,此為前提條件之一。前提條件之二是需求導向,不是純粹的“缺什么補什么”,而是以組織要求、崗位需求作為第一考量因素,實現“干什么學什么”與“學什么干什么”的結合。組織人事部門和培訓部門要定期進行需求調查,可以正式地發放問卷、召開座談會或到基層走訪;也可以非正式地進行個別詢問,利用學員來黨校學習時,面對面收集一手信息,幫助我們把握好需求這個導向。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培訓對象在近年來逐漸呈現出新特點,即學員學歷水平較以往普遍提高,同一個班上的年齡層次也比較接近,知識結構與學習訴求相對集中,希望得到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新思路與新方法。由此,必須要完善以需求為導向的培訓內容更新機制,打造符合工作需要、貼近個人需求、緊跟時展的課程設置體系,實現學用的有效對接。

二、培訓模式的構建必須以人才培訓規劃為基礎進行課程體系設計

上海鐵路局曾出臺過《2014—2017管理人員教育培訓規劃》,強調“以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為首要任務,全面推進理論武裝、黨性教育、能力培訓和知識更新”。為管理人員課程體系設計打下了基礎。整個課程體系設計應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遍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為原則,抓住相對完整的教學體系這個核心,多系列、多板塊地組織課程,以適應提升能力為驅動的本領學習和以拓寬知識為支撐的自主學習的要求。細化到具體教學內容的確定,也應該堅持不同班次各有側重,不能強求整齊劃一。比如輪訓性質的班次要突出“刷新”,不斷有新內容、新信息,保證學員每次來校學習都能見到新面孔、聽到新課程;后備性質的班次要突出“全面”,相對系統,特別是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需完整到位;任職性質的班次要突出“實用”,提供與任職崗位有關的實際知識和實際能力的培訓;專題性質的班次要突出“專業”,聚焦共同的問題進行深度研討,找到破解的鑰匙。就類別而言,對經營管理人員側重以武裝頭腦為追求的理論學習,尤其強調增強黨性教育為核心的修身學習,既要做到宏觀與微觀并重,也要突出理論與實踐并重,在學習效果上力爭提高思維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并行。對黨群管理人員側重黨群知識的熟練運用和做黨建思想工作與群眾工作的實務能力提升,做到深度與廣度的結合,在學習效果上突出務實、專業、高效。對技術管理人員側重業務知識更新、視野拓展與崗位能力塑造,重在打基礎、強關鍵、求創新,在學習效果上實現勝任崗位的人才梯隊快速養成。就層次而言,級別越高者越需要素質培訓,后備管理人員者則更需要業務能力培訓。與課程體系設計相關聯的是師資配備問題。總結以往“三合一”師資選配的經驗,繼續充實地方院校專家學者與政府官員組成的大師資庫,動態調整,發現并注入新鮮血液;優選處室與站段人員組成的兼職師資庫,把有經驗的并掌握授課技巧的專業管理人員請上講壇,尤其是把領導干部上課制度化;培養校內自己的師資隊伍,在內容針對性和時間調配上更有優越性。建議針對每個專題的課程配備AB角,可極大方便課程調配的安排,解決師資檔期沖突的矛盾。同時,教學專題的設計,盡量做到不同班次講授不同專題、相同專題安排不同教師講授、相同教師講授不同版本的內容。

三、培訓模式的構建必須注重培訓學制與培訓方式的匹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