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1 08:29: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綜合實踐活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探索
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早在2001年,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早在2001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就要求:“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1]2017年,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也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并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但是,綜合實踐活動卻一直是中小學教育的短板,其具體表現如下:綜合實踐活動雖然按要求納入了課程方案,但廣大教師(含教育管理人員)視之為“副課”或“小課程”;管理層面對綜合實踐活動沒有明確的要求,缺乏過程性監管和指導,缺乏相應的評價。對此,寧國市津南小學從2013年起嘗試用語文方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索,連續將5個科技實踐活動(“小核桃大學問”“創建百藥園”“探勝吳越古道”“古韻今風探山門”“探研多彩板橋”)送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并全部獲獎。
一、用語文方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可行性分析
安徽教育出版社《綜合實踐活動》編寫組指出:“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活動內容、過程和方式,可以創造性地設計活動。”[3]這表明,用語文方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符合課程改革精神的。語文學科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密切聯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語文是學習所有學科的基礎。數學家蘇步青說:“如果說數學是各門學科的基礎,那么語文就是這個基礎的基礎。”如果語文學科學得不好,那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就難以提升,就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語文也是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4]可見,語文也離不開綜合實踐活動。第二,體現研究性學習。《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提出“研究性學習”概念:“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5]《語文課標》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4]。可以看出,這兩個概念在學習資源上有交集,語文與綜合實踐活動相聯系是語文學科本身的要求。《語文課標》強調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綱要》要求“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第三,語文教師具備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強的課程,這使得眾多語文教師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讓語文教師兼任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是非常合適的。
二、用語文方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思路梳理
(一)提煉語文課標10個關鍵詞。《語文課標》里有3組共10個關鍵詞:內容方面是“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學習方式方面是“自主”“合作”“探究”;目標方面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開展一個大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一般需要2年時間。整個活動過程中會有許多小活動,多處可以體現這10個關鍵詞。例如,津南小學“古韻今風探山門”科技實踐活動中的“到山門景區當導游”活動。教師首先把活動成員分成若干組,每組負責一個景點,各組先查閱相關資料,形成導游詞。然后,教師給小組分派任務,明確各組的講解內容,組員熟悉講解內容后到組內整合。實地導游前,學生將導游詞和實地情況進行對照,做一次模擬;實地當導游過程中,學生積極和游客互動;活動結束后,學生寫活動記錄。這個小活動就是用語文方式來開展的。內容上,它包含識字與寫字、閱讀、口語交際、寫作;方式上,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目標上,活動成員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了發展。(二)落實綜合實踐活動三個關鍵詞。1.全科教學。“全科教學”指的是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和目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全方位提升知識水平和綜合素養。例如,“古韻今風探山門”綜合實踐活動,從知識門類看,它包含文學、歷史、生物、地理、物理、化學等多學科;從能力培養看,它包括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溝通、分享、協作和動手操作能力等;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看,它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服務意識、環保意識、效率意識、安全意識、科學意識和創新意識等。2.全位教育。“全位教育”指的是支持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人力資源。影響學生發展的人力環境有五個方面,即學生、家長、學校、機關、社會。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全位教育,就是要充分調動這五個方面的力量,構建“五位一體”的教育(詳見下文)。3.三本書。“三本書”指的是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先讀“有字的書”,再讀“無字的書”,最后將“有字的書”和“無字的書”結合起來寫出“自己的書”。讀“有字的書”是指學生自己查閱相關資料;讀“無字的書”是指學生到社會上考察探究;寫出“自己的書”是指學生將文本知識和實踐獲得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將自身綜合品質提升一個層次。“三本書”的教學過程就是“主動學習→實踐體驗→創新表達”的過程。
三、津南小學科技實踐活動實施模型分析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研究
摘要:中職語文教學綜合實踐活動對于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就目前來看,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其教學現狀如何,該采用哪些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成了每一個中職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本文依據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現狀從凸顯專業化特點入手,提出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和主動性,加強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有效評價以及提升教師自身素養這個方面的對策,以期對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中職學校作為國家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提升中職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任。作為中職學校文化基礎課的語文教學更是責無旁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適時適量地融入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對于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就目前來看,普通高中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已經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卻徘徊不前,步履維艱,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現狀如何,該采用哪些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成為每一個中職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1-3]。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以職業技術教育為背景,依據學生專業能力要求,以課程目標為核心,以活動為主要授課形式,注重學生實踐活動與生活實際的關聯性,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增強實踐體驗,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為學生就業需求而服務的語文情境活動。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四個關鍵點,第一是“活動”,通過活動這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二是“綜合”,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特征,綜合各種資源,涉及多個領域,綜合多種教學形式和學習方法,從而實現綜合的學習目標。第三是“語文”,它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所在,歸屬所在。第四是“專業”,它是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區別于普通高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要素。要使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真正起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作用,必須認識以上幾個關鍵點。然而,當前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現狀不容樂觀。從教師角度來看,教師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不敢變革、不敢創新,關心更多的是語文知識是否消化,忽略中職學生的職業化特點,忽視學科知識的綜合,不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從學生角度來看,中職學生文化課基礎薄弱,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興趣不高,缺乏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對知識不能夠靈活運用。而中職學校則更是故步自封,強調發展職業教育,卻不能積極改革教育模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時間安排較少,不重視教師素質的提升和培養。筆者通過問題梳理歸因分析之后發現,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一、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凸顯專業化特點
是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專業化特點是中職學生區別于普高學生的核心要素,不同的專業對學生有不同的職業能力要求,其中包括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和專業拓展能力。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只有圍繞學生專業相關的職業能力要求實施,才能有的放矢,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真正得以提高。另外,中職學生的生源情況決定了他們的文化課基礎很薄弱,升入中職以后,因為各種因素的引導,他們對專業課格外上心,對文化課更加懈怠,甚至將語文、英語這一類基礎課當成了休眠課,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這種環境中只能是流于形式,如果教師能夠融會貫通,立足語文,從學生專業出發選擇活動主題,設計活動流程,勢必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專業知識與語文知識有效地結合起來,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
二、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和主動性的激發是促使活動高效開展的有效方法
綜合實踐活動企劃方案
一、問題的提出
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競爭實質就是勞動者素質的競爭。而國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勞動者真正素質和能力的重要表現。而我國原有的基礎教育體制明顯存在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脫離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脫離了社會實際。這樣的教學往往以學校、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校要通過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來克服以往課程中脫離學生自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形成學生勇于實踐的意識和善于實踐的能力。同時,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養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實施的主要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探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創新設計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準備豐富的實踐活動,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成長需求,其應用價值更高,值得我們展開廣泛的教學探索。接軌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布設課堂演繹活動、發動廣泛的文化活動,這些實踐活動設計深受學生的青睞,其實踐教育作用突出,能夠實現語文教學的全面突破。
[關鍵詞]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創新設計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時,教師需要從不同維度展開教學考量。回歸生活、真情演繹、文化活動等都屬于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范式,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習內容展開篩選操作,為學生準備最為適合的訓練內容,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一、回歸生活,打破語文教學模式
在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時,教師需要有接軌生活的意識,深入教學實踐之中,對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展開全面調研,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生活化實踐學習活動,以成功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實地觀察、走訪調查、公益宣傳、課外野營、社會勞動、手工操作等都屬于嶄新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要充分整合教學資源,在不斷更新整合的過程中形成更多的學習契機。如教學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竊讀記》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內容,結合教輔材料梳理文本知識結構。然后為學生布設了實踐活動: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經歷,不妨展開一個現場采訪調查,對同學們的讀書經歷和讀書經驗進行歸結,然后參與課堂展示活動。學生聽說要展開現場采訪活動,頓時有了參與熱情。教師一聲令下,大家都積極行動起來,很多學生都能夠主動出擊,對周圍同學進行采訪,讓同學介紹自己的讀書經驗。教師深入到課堂之中,對學生的具體操作給出具體指導,課堂互動氣氛濃重起來。經過一番操作,學生采訪獲得圓滿成功。教師為學生布設了現場采訪活動,成功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生進入課堂互動環節后,教師給出綜合指導,確保了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真情演繹,激活課堂積極因素
中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探討
摘要: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和引導,活動中主題選擇、方法制定、實踐體驗均以學生為主體,評價應堅持多元性。文章對如何以多元智能理論設計中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進行探討。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語文教學;中專;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以主題形式開展的實踐活動,不同的活動需要有不同的智能組合。例如,中職語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是巴爾蒙特的《我來到這個世界為的是看太陽》,由此可引發開展“探索太陽的奧秘”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充分運用空間智能、語言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下面,以“探索太陽的奧秘”這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前的準備工作及活動指導為例,探討中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多元智能的運用。
一、中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多元智能的運用策略
1.活動目的和具體目標。目的:探索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多元智能的運用;通過學科整合,挖掘學生內在的智能;在“探索太陽的奧秘”活動中讓學生運用各種不同的智能來獲取并表述有關太陽的知識。具體目標:學生通過活動初步了解太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現象,引導和發掘不同學生內在的智能組合,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指導學生學習圍繞主題,根據自身不同的智能特點,分工合作,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通過指導學生形成書面材料,開發學生的語言智能。2.準備階段。(1)分組:自由組合成四個小組,由于是自愿組合,分在一個組的同學具有團結協作的可能性。(2)時間安排:課余時間為三周,課堂時間兩課時(活動指導、成果匯報各一課時)。(3)準備活動:多元智能情況記錄表,記錄學生開展活動中運用智能的情況,以便進行評價。3.活動指導。(1)用問題導向法幫助學生確立活動主題制定方案。為了幫助學生制作出更高質量的作品,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確立活動主題、制定活動方案階段,教師應采用問題導向法引導學生。教師可組織班級學生召開討論會,主要針對三個核心問題進行討論,由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各種設想,最后確立探索太陽奧秘的方向,同時制定可行性方案。問題一:我們已經知道哪些有關太陽的知識?在討論中,教師借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講出已經掌握的關于太陽的知識。這個問題起到了預先評估和診斷的作用。首先,它能夠幫助教師評估學生原有的知識量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其次,有助于學生做好研究準備,活躍思維。再次,它有助于教師充分認識學生的潛能。問題二:我們還想知道哪些關于太陽的知識?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教師能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并著手把學生的興趣與教師所指定的教學目標整合起來。在討論中,教師接納學生提出的合理問題,之后和學生一起在這些問題中挑選出四個作為四個小組的研究內容。這樣做既能夠使全班的研究內容相對集中,又兼顧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三:我們如何學習?在討論中,教師先鼓勵學生自己設計方案來回答他們剛才自己提出的問題。然后,師生從這些方案中選出一些有效的、可行的付諸實踐。選擇方案本身就能夠讓學生運用各種不同的智能,并幫助他們增進某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討論中,教師可讓語文課代表負責記錄所有人的問題和方案。討論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都有哪些關聯性?如何對問題和方案進行分類?當分類完成后,由學生把整理好的方案寫在一張紙上,貼在教室里直到活動結束,指導學生在活動中按照既定的思路進行探索研究。(2)讓學生在活動前明確評價標準以指導和改進他們的學習。在“探索太陽的奧秘”的活動開始之前,先要確定活動的評價標準,這個標準一定是學生能夠理解,并通過一定的努力能夠達到的評價標準。只有明確評價標準,學生才能在活動中有意識地根據評價標準來指導和改造自己的學習。在活動中,評價標準對給定的學習任務所要達到的質量要求做了詳細的規定,并把這些評價標準同樣也謄寫在紙上貼在活動方案的下面。
二、教學思考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化探討
[摘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融入地域文化校本化的研究、開發和建設,是國家課程“因地制宜”的一個新的生長點,為語文課程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依托“茶文化”綜合實踐活動的校本化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策略,它不僅進一步推進“茶文化”的內涵發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走進社會生活的詩性回歸。
[關鍵詞]茶文化;地域文化;校本化課程;綜合實踐活動
作為國家課程之一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其課程標準與不同地域、不同群體的學生之間有一定的差異。也就是說,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的地域文化不同,每所學校因受其地域文化的影響,或多或少存在辦學個性上的差異,這種不同區域的地域文化現象,不僅以學術的形式進入學者的研究視野,而且以一門專門的課程或一個專業走進中等職業學校。由此可見,這無疑要求各地中等職業學校在國家課程框架外,加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融入地域文化的研究、開發和建設。
一、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思辨
語文教材中的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催生的帶給語文教學的新鮮血液。從字面上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實際上可以解讀為:綜合+實踐+活動。“綜合”表明其教學范疇的構建主題不是單一的,而是廣泛的,涉及社會生活、傳統文化等方方面面;“實踐”強調突破傳統課程觀,以學生“零”距離接觸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走出學科本位的窠臼,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主動獲取經驗感受;“活動”要突出的顯然是“實踐”的過程,這里涉及課前準備、課中組織、課后總結三個環節。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初、高中語文教材中表述為“語文綜合性學習”,從形式和評價上看,兩者看似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實際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沒有很大的關聯性。在一些教學案例中不難發現,語文綜合性學習雖然強調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綜合運用其他學科知識,但所有活動都與語文課程體系的學習內容息息相關,其出發點旨在“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所有活動,盡管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的其他學科知識,但它不受特定的語文課程體系知識的限制,其出發點是通過學生直接參與到實踐中,讓他們在特定的情境體驗中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以及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和在社會生活中了解、掌握各種知識的能力,以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這正是本文提出的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涉及地域文化的原因之所在。近年來,一些致力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的研究,這是國家課程最優化實施的唯一途徑。這是因為:作為國家課程之語文學科課程組成部分的綜合實踐活動,其課程標準、實施年段等是面向全國的,各單元的綜合實踐活動,都能在不同地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身影,如人教版語文(基礎模塊)下冊第六單元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民歌民謠采風。這讓我想到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于是在我的頭腦中誕生了“品茶·說茶”這個綜合實踐課題。不難看出,這個實踐課題基于教材,又是教材的延伸拓展,讓學生到茶鄉采風,了解與茶有關的詩詞、對聯、茶歌、茶諺、茶謠、茶俗等,這是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踐性課題,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茶文化,還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是大有裨益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為一種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的課程形態,校本化課程的開發和建設必須始終把學生的發展放在國家課程“因地制宜”的基礎上的核心位置。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案例探究
一、石湖經典詩文朗誦會
1.活動背景:蘇州吳文化傳統歷史悠久而內涵豐富,但是現在的學生似乎對傳統文化興趣不高,對本地歷代文人及詩文、古代文化遺址知之甚少。本活動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調查、詩文鑒賞等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增進他們對吳地作家、作品的了解,在文化傳承上有所幫助。2.活動目標:通過本次活動能夠增進學生對地方傳統文化的興趣和了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信息檢索的能力;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3.活動過程:(1)詩文搜集階段。①幫助學生明確任務。②對學生進行信息檢索、資料搜集方面技能的培訓。③明確分工,指導學生開展詩文搜集工作,要求學生撰寫心得體會,實地調查要有記錄和照片。(2)整理解讀階段。①指導學生對搜集到的詩文及時進行分類整理。②了解涉及到的相關作家的主要生平、創作風格、藝術特色等文學知識。③結合自然景點,指導學生對其中一些詩文進行鑒賞,對鑒賞文章做交流、修改。(3)總結、嘗試階段。①指導學生將詩文、鑒賞文章和照片編寫成《石湖詩文選》。②開展“石湖經典詩文朗誦會”活動。③撰寫活動總結和心得。4.活動反思:(1)本活動將語文課堂教學與區域文化資源結合起來,指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實地考察等方式搜集學習石湖地區歷代詩文,打破了傳統語文教學的限制,拓寬了語文教學的范圍和內涵,讓學生親近自然,了解社會,增進學生對古代文學、吳地文化的興趣和了解,培養他們對山水田園的審美情趣。(2)充分利用區域文化資源的優勢,將人文教育本土化。本次活動充分利用石湖地區歷代詩文的文化資源,賦予千篇一律的語文教學以濃厚的地方色彩,將人文教育本土化,增進學生對家鄉的了解和熱愛。(3)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探究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二、“解讀路名文化,仰望歷史名賢”語文實踐活動
1.活動背景:蘇州國際教育園是蘇州市教育的聚集區,園區道路的命名都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南北方向的縱向道路以蘇州歷史名人的名、字號命名,分別是雪君路、圣陶路、顧公路、希文路、元璙路、文樑路和范蠡路等;東西向的6條橫向道路以蘇州歷史名人詩句命名,分別為一川街、雙清街、旅思街、年華街和叢霄街等。為了能將這些珍貴的地域文化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勢在必行,通過活動讓學生置身現場,開展研究性實踐活動,進行文化體驗和體認,從而實現其教育價值。2.活動目標:通過本次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與路名相關的蘇州明賢事跡;培養學生文學欣賞水平和景點文化解讀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3.活動過程:(1)準備階段:教師介紹關于國際教育園道路的命名規律和文化內涵。(2)實施階段:①教師帶領學生走進現場,指導學生路名認知和人物事跡研究,增強對明賢文化的情感體驗。②每個小組考察研究一條道路的路名含義,分別介紹以下3方面的內容:人物簡介、作品賞析或故事傳說、旅游景點鏈接。③教師指導學生選擇人物介紹的重點內容,編寫匯報提綱,制作PPT,每組介紹不超過6分鐘。(3)總結階段:按照歷史人物的時代順序讓學生匯報交流研究成果。①伍員路:伍子胥人物介紹②顧公路:顧野王人物介紹③希文路:范仲淹人物介紹④職能大道:范成大人物介紹⑤圣陶路:葉圣陶人物介紹(4)活動反思:學生根據學習任務,主動上網搜集相關資料,經過篩選、比較、精心選擇和組織材料,并做成匯報材料。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其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時,由于時間緊,任務復雜,學習任務必須有組長精心組織,需要整個學習小組成員的齊心協力,通力配合,共同完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行走姑蘇品紅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1.活動背景:《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創作的巔峰之作,是清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而蘇州這座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人才輩出,名勝古跡遍布蘇州大街小巷每一個角落,且與《紅樓夢》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2.活動目標:(1)讓學生親近經典作品《紅樓夢》,讓經典來浸潤學生的精神世界。(2)讓學生了解蘇州這座城市過去的繁華,找尋其文化內涵,培養熱愛地域文化的精神。(3)通過深入閶門、山塘街、虎丘、蘇州園林等實地進行探幽訪勝,去感受紅樓文字所描繪的姑蘇當日的旖旎風光,去身臨其境感受經典的魅力。(4)及時書寫探訪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鍛煉思考和表達能力。3.活動過程:(1)前期閱讀:基本閱讀:請閱讀《紅樓夢》前五回。拓展閱讀:資料一:脂硯齋評、周汝昌校訂的八十回本《紅樓夢》;資料二:www.guoxue123.com/index1.htm國學導航-專題《匯評脂批石頭記》;資料三:《紅樓小講》周汝昌著。(2)實地采風:請在業余時間,自行結伴實地走訪游覽。建議:可從西中市穿過老閶門,經山塘街、過新民橋,可一直走到虎丘,一路仔細觀察,用心品味,并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細心體味紅樓開篇所寫,遙想當日的繁華。3.文字表達: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形成文字。要求:(1)體裁不限,散文、隨筆、游記均可。(2)寫景、抒情、敘事相結合,重在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要有真情實感,切忌大量復制粘貼別人的文字,并請精選2幅所游之處的照片插入在文稿中,圖文并茂者優先。(3)字數在1000左右。評價方式:以征文的方式收集文稿,評出一、二、三等獎項,以資鼓勵。(4)成果展示:把獲獎文章結集打印,裝訂成冊,分發各參加活動班級共同欣賞,以激發更多學生對經典名作《紅樓夢》的熱愛,引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4.活動成果:評選出多篇佳作:如一等獎《探閶門》、《古城西行漫步游記》、《紅樓夢里笙歌寞》、《美麗的城,經典的書》、《憶游山塘懷紅樓》等。5.活動反思:(1)活動顯示大部分學生的閱讀積累遠遠不足,課堂調查顯示,竟高達95%的學生都沒有閱讀過《紅樓夢》,對部分學生來說經典就意味著是束之高閣不愿親近的書籍,不禁令人唏噓。(2)對于職校學生來說,雖然文化課的成績普遍較低,部分學生對學習也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在沒有升學壓力的相對較為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如何引導他們對經典的深入閱讀,是當前職業學校值得深思和關注的話題。(3)網絡技術的發展,讓各類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占用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而讓學生逐漸遠離閱讀,使學生的精神漸漸成為無根之飄蓬,這無疑是民族的悲哀。因此,建議各學校可以讓學有專長的文化課教師,組建經典閱讀指導小組,讓有興趣的學生有深入閱讀理解經典的機會,使優秀的中華文化得以傳承。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思考
在哈佛大學師生中流傳著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索問題”一個人從小時會說話起就會不斷提問,那就是在思索;就是為一個大科學家,他的知識也只是整個知識海洋中的幾個小貝殼,仍然要不斷地思索。可是,為什么偏偏在我們的學校里,這樣的提問和思考少了,甚至幾乎是沒有了呢?是不是我們的學生什么都懂了,不需要問了呢?當然不是!是我們的學生不會問了!這要歸結于我們的教育形成的這樣一種思維定勢:學習和研究是兩個階段,學生只是學,學書本知識,學好書本知識將來自然就會用;中小學階段只是打基礎,搞研究是上了大學、當了科學家以后的事。但是,我們的先人并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看來,“問”就是“學”的一種,也是研究,所以學習叫做“問學”,學習和研究獲得的知識叫“學問”。在英文中,study的意思既是學習也是研究,這也表明學習和研究是有著密切關系的。所以,把學習和研究截然分開,并不符合學習的規律。從生理學上說,上了大學才去開發研究潛能,也會錯過頭腦中研究性才能開發培養的最好時機,失去一生中良好思維品格養成的最好時機。現在,人們終于提出了研究性學習!這是教育觀念的一個可喜的進步,是對舊的思維定勢的否定。
下面,就針對我所做過的《模型直升機》一課,談談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些體會。
一、轉變觀念,打破傳統思維定勢
《模型直升機》一課,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無外是老師首先向學生介紹有關飛機的知識,再著重講解直升機的特點,使學生了解直升機的飛行原理,然后讓學生制作模型,最后教師總結。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無疑桎梏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沒有任何發揮的余地。
我在上這節課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收獲頗豐。該課分為兩課時。首先,在第一課時向學生簡單介紹直升機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學生自愿結合分組,組長負責選擇研究課題;如直升機的發展史、直升機的構造、直升機的種類、直升機的用途等。教師在帶領大家共同商定注意事項后,由學生去收集材料,學訪解決研究課題。其次,在第二課時先讓各組以不同形式對本組的研究成果進行展示,通過展示交流,全班已基本掌握直升機的相關知識。再次,提出注意事項由各組制作,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在組內研究解決,教師適當指導,但千萬不可包辦代替。最后,各組競賽,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本次活動,提出努力方向,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課后統計100%的學生掌握直升機的相關知識,并制作出模型直升機,80%的學生了解了課程以外的有關知識。
二、調整思路,注重科學方法和各種能力的培養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化建設的實踐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既是重要的新興學科之一,也是小學生的必修課程,更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本文就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場館課程化建設進行實踐性探索,以期為全面改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模式、增強學生活動體驗感、提升教學質量提供更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場館課程;建設;實踐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重視學生親歷體驗,創造思考以及實踐能力的經驗性課程,同時,綜合實踐活動課被確定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因此,很多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目前,一些小學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受自身專業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場地不足等因素限制,教學質量相對偏低,進而導致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無法進行有效的學習與實踐,既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未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場館課程資源與開發是一個嶄新的教育領域,其可以為學校提供多種場館課程資源,在改變學生學習行為的過程中還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因此,小學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與實踐中也要合理地進行場館課程的開發與建設,進而能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一、場館課程的內涵與特點
場館主要是指面向大眾開放且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非營利性的機構,既涵蓋了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生態園、綜合實踐基地等具有封閉結構的場所,也包括公園、歷史遺址、自然保護區等露天開放場所。場館課程則是以場館課程資源為基礎,以場館自身特色為載體,強調學生在場館環境中通過與物、環境以及他人進行互動活動而獲得直接的體驗與技能等的一種經驗性課程,其可以有效培養、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獲取能力,并為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提供保障。場館課程的特點主要有情境性、主體性、主題性、互動性、生成性、經驗性以及開放性等本質特點。因此,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場館課程化建設可以充分利用場館課程的諸多特點為學生提供主題式、體驗式、互動式等多元化的綜合實踐活動場所,并在打破傳統封閉式課程教學體系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多豐富的綜合性知識場所,為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素養提供了更多保障。
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場館課程開發與建設的必要性
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管理論文
綜合實踐活動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從小學到高中都開始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綜合實踐活動的設置對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要保證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功能的正常發揮,首先要對綜合實踐活動有正確的認識和科學的設計。長期以來,受泰勒目標模式以及“學科本位”思想的影響,在課程設計中以預期的教育結果作為目標指向,圍繞目標來選擇并組織教育經驗,最后是對目標是否達成的評價。目標模式將教育活動簡化為一種訓練活動,只關注預期目標的達戰,忽視非預期的目標,而且為了保證預期目標在課程設計和實施中的作用,泰勒等人都強調目標的具體化和可測性,在此方面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作出了努力,但是這種具體而可量化的目標不一定能夠涵蓋學生的多方面發展,預先設定的目標難以容納在課程實施的動態過程中生成的更加寬泛的教育經驗。由于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開放的教育目標、綜合性強的活動內容和生動活潑的實施方式,強調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充分的體驗并得到多方面的教育經驗,決定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是不能簡單照搬目標模式的,而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尋求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的一套思路和辦法。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原則
(一)內容組織的關聯性原則
所謂內容組織的關聯性原則,是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不應該是孤立和封閉的,其主題的確定和內容的組織要與相關的課程有機聯系起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支撐點。
設置綜合實踐活動的意圖主要是要加強學校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校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不可能是憑空實現的,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也必須有知識可用。如果我們要讓學生在活動中獨立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必須保證學生具備獨立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只有當學生掌握了相關知識、具備了相應的能力,站在了一定的知識與能力的“平臺”上,才可能去探索發現,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確定和內容的組織,最好能夠與其他的課程內容和學習經驗聯系起來,在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之中,尋找到綜合實踐活動的“生長點”和“支撐點”。例如,專門設計的研究性學習主題,以現實生活中的某個問題為中心,面對這一問題,學生應該能夠運用學校里所學的知識和本領來進行思考,調動多門學科的知識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主動的實踐活動,主動實踐必須要有“動起來”的條件,這個條件除了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之外,也包括學習的興趣和態度;興趣和態度的形成不僅可以依靠相關的科目學習和活動實施來實現,學生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產生了對某種事物或某個問題的興趣,形成了進一步探究的愿望,可以成為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在動機,積極投入到實踐活動之中。總之,內容上的關聯,既可以解決知識經驗基礎和能力基礎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學習興趣和態度的問題,這些都能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