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8 15:52: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西醫結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慢性腎功能衰竭中西醫結合研究述評
慢性腎功能衰竭(CRF)是多種慢性腎臟疾病造成的腎單位嚴重毀損,為一組進
行性惡化難治的臨床綜合證候群。血液凈化療法和腎移植是治療該病的重要手段,
但限于條件尚不能普及,因此非透析療法更具有實際意義。我國學者經過30余年的
不懈努力,采用中西醫結合非透析療法在CRF的治療和基礎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矚目
的成就。中西醫結合非透析療法的核心是緩解癥狀、保護殘余腎功能、延緩病程發
展、推遲必須透析和腎移植時間等,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生活質量。本文試就
濕疹中西醫結合治療論文
【關鍵詞】濕疹;中西醫結合;治療
濕疹是由風濕熱邪所致的常見皮膚病,相當于祖國醫學的“風濕病”“浸淫瘡”“黃水瘡”。西醫認為濕疹為多種因素所致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多與變態反應有關。濕疹易反復發作,纏綿難愈,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有獨特優勢,綜述如下。
1內服外用
1.1中藥加西藥內服與中藥加西藥外用洪淑珍[1]對急性濕疹以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疏風止癢為主,藥用龍膽瀉肝湯、萆解滲濕湯合二妙丸加減,亞急性濕疹以健脾除濕、養血潤膚、疏風止癢為主,方用胃苓湯加減,慢性濕疹以養血疏風止癢、除濕潤燥為主,方用消風散加四物湯加減內服。外洗方:苦參30g,黃柏20g,地榆20g,蒼術20g,金銀花20,連翹15g。水煎成1500~2000ml,微溫外洗,日1次;西藥口服撲而敏、開瑞坦或賽庚啶,嚴重者口服小量強的松或地塞米松。亞急性及慢性期,加用激素軟膏。治療100例,治愈66例,好轉3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6%。劉明江等[2]采用祛風利濕、清熱解毒,方用桂枝浮萍湯,并口服開瑞坦10mg/d,外用爐甘石洗劑,1%氫化可的松治療急性濕疹,療效滿意。何澤民等[3]把濕疹分為濕熱毒瘀型和陰血虧虛型,分別給予祛濕清熱解毒湯和滋陰養血止癢湯。西藥口服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息斯敏、強的松,中藥外洗(山豆根、苦參、金銀花、連翹、地榆、九里光、甘草),洗后病灶處涂三九皮炎平軟膏。治療52例,痊愈47例,痊愈率90.4%。程利敏等[4]治療濕疹60例。中醫辨證分型,風熱型:荊防湯加減,濕熱型:龍膽瀉肝湯或涼血消風湯加減,脾濕型:胃苓湯加減,陰虛夾濕型:滋陰除濕湯,風盛血燥:養血消風湯,配合口服西藥敏迪、賽庚啶。外用爐甘石洗劑、皮炎平、膚疾寧。痊愈53例,占88.33%,總有效率100%。
1.2中藥加西藥內服與西藥外用李俊鋒[5]治療濕疹100例,中藥內服予自擬濕疹湯;西藥服息斯敏10mg/d,地塞米松1.5mg,tid,日2次,外搽去炎松軟膏1支、地塞米松(0.75mg)10片、撲而敏(4mg)10片、四環素(0.25mg)10片研末、病毒唑針劑1ml、聚肌胞2ml,調勻外搽。痊愈96例,顯效4例,總有效率100%。曾建中等[6]治療急性濕疹68例,口服賽庚啶2mg,維生素C200mg,日3次,中藥以清熱止癢湯(地膚子、白蘚皮、綠豆衣等)口服,外搽維膚霜。治愈40例,好轉14例,有效6例,無效2例。吳國根等[7]用內服皿治林10mg1次/d,加用健脾潤膚湯(茯苓、蒼術、白術、當歸、丹參等),外用去炎松尿素軟膏治療慢性濕疹40例,總有效率92.5%。
1.3中藥內服與中藥加西藥外用郭晴[8]以疏風養血,清熱除濕(當歸、防風、苦參、蟬蛻、生地、石膏、荊芥等)為法內服,外用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方(黃連、黃柏、全蝎、大黃、苦參研末)混合尿素軟膏。輕者2~4d,重者4~7d治愈,隨訪1年未復發。
中西醫結合研究論文
【摘要】通過對中醫理論和西醫理論特點的分析概括,闡明不能用中醫理論研究西醫,也不能用西醫理論研究中醫;中醫和西醫研究藥物的角度不相同,不能用中醫的藥物研究方法研究西藥,可以用西醫的藥物研究方法研究中藥。中西醫結合的目的: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研究思考
中西醫結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筆者將目前中西醫結合面臨的問題淺述如下。
1中醫理論和西醫理論不能相互闡述或表達
20世紀50年代,同志提出了中西醫結合的觀點,并要求醫務工作者要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提出這個觀點,是從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的角度出發的。那么,怎樣理解中西醫結合呢?中西醫結合可否理解為用中醫理論闡述西醫或者用西醫理論闡述中醫?如果這樣理解會走向極端的,也是不科學的。如細胞屬于哪臟哪腑哪經哪脈?中醫學的經絡為什么用顯微鏡,甚至電子顯微鏡都“看”不到呢?有些人提出誰能找到經絡可獲諾貝爾醫學獎。這和那些否定中醫的觀點一樣,都是沒有正確理解中西醫結合,誤解了中西醫結合。
中醫學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根據,以藏象和氣血津液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用以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的一門科學。以整體觀點為主導思想,以辨證論治為診療特點。
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論文
以慢性腎功能衰竭為例,以往的臨床研究大多將其視為一獨立因素處理,基本采用以中醫辨證分型進行分組,進而對不同干預措施加以比較的研究方法。沒有考慮到原發病種的不同和病理分型的差異等因素所帶來的偏倚與誤差,如糖尿病腎病、痛風性腎病、免疫球蛋白A型(immunoglobulinA,IgA)腎病等所致的腎功能衰竭均有不同的特點與規律,如將其混為一談則不利于開展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亦不利于中醫療效的評價。因此建議按照原發疾病,逐個深入研究,加強對單病種疾病的認識,總結其治療規律,從而逐漸達成單病種疾病的診治共識。
又如IgA腎病,其被臨床認識已有30余年,據近年的文獻報告,其臨床表現呈多樣性,且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因此認為它是一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如單純以某一方案進行治療,難免出現顧此失彼、力窮效微的局面。因此對于此類復雜疾病,在臨證中既要重視中醫傳統的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的原則,更要重視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中西結合理念。以辨病為綱,辨證為目。在尋求疾病治療的普遍規律——辨病論治的前提下,再加以辨證論治以尋求疾病治療的復雜規律,兩者有機結合可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制定治法和方藥,方能更為準確而有效。
再以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為例,目前臨床仍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為主進行治療,此類藥物雖然能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但其存在毒副作用大的缺點,有時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甚或不良后果,導致患者中途退出治療;當激素減量時還會復發,存在激素依賴或激素抵抗等諸多棘手問題。中醫藥在減毒增效和調節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如能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激素使用的階段、劑量及反應的不同規律,加以中醫辨證用藥,以降低激素類藥物的毒副作用并幫助順利撤減激素,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對于此類西醫已有明確治療效果,但仍存在較大局限的疾病,應當充分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中西合璧、揚長避短,才有望在難治性腎病的治療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西醫結合腎病臨床研究,學術創新是亮點,臨床療效是關鍵,機制探討是根本。如何才能出現學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之新局面,我個人認為改進和完善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1要重視臨床資料采集和管理
目前各大醫院腎科門診業務都十分繁忙,許多醫院腎科年門診量達8萬~10萬人次。大量的臨床病例是我國腎病醫生研究腎病特別優越的條件,也是一份十分寶貴的財富。如果沒有及時將這些病例的原始資料詳細收集,如何能做好病人的隨訪工作?對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的遠期療效,以及它對疾病的預后影響也拿不出確鑿的依據。由于病人多、工作量大,可以先從科研病人和疑難病例做起,建立電子病歷,設計切實可行的數據庫,希望我們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況下,千萬不能忽視了臨床資料的收集和保存。
中西醫結合治療卵巢早衰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卵巢早衰的療效。方法對42例卵巢功能早衰(POF)病人進行臨床治療并進行追蹤觀察。結果34例患者癥狀明顯改善,31例月經基本正常,3例恢復正常月經并排卵妊娠,3例不滿意。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卵巢早衰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可在臨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卵巢功能早衰
卵巢功能早衰(prematureovarianfailure,POF)是一種治療相對困難,療程長且影響正常生育,給患者及家庭造成痛苦的婦科內分泌疾病。其發病率在婦女中占1%~3%,占繼發性閉經原因的2%~10%[1]。特點為40歲以前的婦女出現持續閉經、雌激素水平低下、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且由于體內低雌激素水平而出現一系列癥狀,如面部潮紅、陣熱多汗、骨質疏松等。近年來POF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門診患者多以閉經、不孕、更年期癥狀就診,現對200010~200610在我院婦科門診診斷為POF患者42例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42例患者中年齡最小18歲,最大39歲,平均36歲;其中25歲以下9例,26~30歲21例,30歲以上12例;月經初潮年齡范圍13~17歲,平均14歲;繼發閉經的婦女在停經以前平均行經8.4年,閉經期限平均為3.2年(最少為6個月,最長為10年);40例繼發閉經患者中,36例為月經稀少漸至閉經,4例為突發閉經。42例患者中未婚3例,已婚39例。其中9例有分娩史,30例為不孕癥占71.4%,大多以不孕來我院就診,診斷為POF。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1999年9月至2003年8月門診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伴腎功能損害的患者共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0.5±8.3)歲,平均病程(6.9±6.1)年;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57.6±10.4)歲,平均病程(6.2±5.7)年。兩組患者治療前年齡、病程、尿蛋白、腎功能、血脂水平無明顯差別。
1.2治療方法(1)對照組。控制血糖、血壓,予常規治療和低蛋白飲食,蛋白攝入量0.6~0.8g・kg-1・d-1,適當增加運動。并予糖適平片100~120mg/d或格列齊特片160~320mg/d,開博通片25~75mg/d,口服8周。(2)治療組。一般治療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自擬基本方:黃芪15g,黨參15g,太子參15g,生地黃15g,枸杞子15g,女貞子15g,山藥15g,當歸9g,大黃(后下)6g。兼血瘀者加丹參、川芎、桃仁、紅花、丹皮、澤蘭、益母草;水濕甚者加蒼術、赤小豆、玉米須、冬瓜皮、車前子、牛膝;濕熱者加扁蓄、瞿麥、黃柏、土茯苓;濕濁較甚者加木香、檳榔、陳皮、厚樸。治療8周。
1.3療效標準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中的規定。
1.4觀察指標兩組患者于治療前后分別經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尿白蛋白(urinaryalbumin,Ualb)及尿β2微球蛋白(urinaryβ2microglobulin,Uβ2M),常規檢測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餐后2h血糖(2hourbloodglucose,2hBG),總膽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清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及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并作血液黏度測定。
1.5統計學方法檢測所得的實驗數據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中西醫結合經驗交流
我校中醫藥事業在中央軍委、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積極探索實踐中西醫結合發展之路,勵精圖治三十年,辦學規模不斷壯大,質量不斷提升,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實踐證明,突出特色,開拓創新,堅定不移地走中西醫結合之路,有力地促進了我校中醫藥事業的快速發展。
一、珠聯璧合,造就了特有的中西醫結合優勢
我校是華南地區唯一擁有西醫和中醫藥學院的醫科大學,其前身是第一軍醫大學。學校既有一支經歷幾十年考驗的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同時也擁有西醫的強勢學科陣容和雄厚科研實力。
目前學校學科涵蓋理、工、醫、文等8大門類,博士、碩士授權點覆蓋了所有主干學科;擁有6個一級博士授權學科,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3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學科,1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醫藥衛生領域內的4名院士和4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我校各占了2名;學校現有三所附屬醫院,臨床醫學擁有6個廣東省重點醫學專科和15個全軍醫學研究中心。
“十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課題1086項,總經費近2億元,是全省獲得政府基金課題經費最多的醫科院校;“九五”以來,在粵所有各類高校及科研院所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2項,我校占10項;“十五”期間,我校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8項,列廣東高校之首;先后有4項研究被評為“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或“基礎研究十大新聞”,是廣東省入選“十大新聞”最多的高校。
學校也同時擁有雄厚的中醫藥基礎條件和學科人才優勢。我校1975年成立中醫系,是全軍唯一的中醫藥高級人才培養基地。轉制后,成立中醫藥學院,是目前全國6個中西醫結合醫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之一。現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3個,重點專病建設單位2個,三級實驗室1個;國家中藥臨床藥理基地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廣州市中藥品種開發中心1個,廣東省中醫藥局重點專科2個;擁有中央軍委保健專家2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名,國家中醫藥師承制導師1名,國家和總后的優秀教師5人。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探討論文
我院兒科自2003年10月以來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90例,并與單純使用西藥或中醫治療各60例對比觀察,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3年10月以來,共收治肺炎住院患兒210例,均符合肺炎診斷標準。其中發熱130例,伴煩躁者80例,口唇發紺者68例,腹瀉者60例,合并心衰者30例,白細胞數>10×109/L者80例。隨機分為3組,中西醫結合治療組(聯合組)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齡為6個月~10歲;單純西藥組(西藥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為6個月~8歲;單純中藥組(中藥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8個月~10歲。三組年齡、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均有可比性。
1.2方法聯合組采用病毒唑10~15mg/kg,青霉素20~30U/kg分2次靜點,或紅霉素30~50mg/kg加入5%~10%葡萄糖液靜滴,1次/d,中藥治則:宣肺化痰平喘,清熱解毒,湯劑選方為麻杏石甘湯加減,其基本方為:炙麻黃3g,杏仁6g,生石膏15g,金銀花9g,連翹6g,桔梗6g,桑白皮8g,半夏6g,甘草6g。加減:(1)風寒閉肺型,基本方中炙麻黃加至5g,杏仁加至9g,細辛1.5g,以增加宣肺散寒解表之功,(2)風熱閉肺型:基本方加黃芩6g,菊花6g,板藍根10g,生地黃9g,以增加清熱解毒,且注意養陰。(3)痰熱壅肺型:基本方中生石膏增至20g,加葶藶子10g,全栝蔞10g,知母6g,萊菔子6g,桃仁6g,紅花3g,便秘者加大黃2g,以滌痰宣肺降氣兼活血化瘀。每日1劑,分2~3次服,重癥者日服2劑。魚腥草針劑以0.5~1ml/kg加5%~10%葡萄糖液靜滴,1次/d,療程10天。3組均給予綜合治療。西藥組采用病毒唑加青霉素或紅霉素,療程10天。中藥組采用中藥湯劑加魚腥草針劑治療,療程10天。
1.3療效標準顯效: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肺部干濕羅音完全吸收,肺部陰影消失;有效: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減輕,肺部干濕羅音減少,肺部陰影部分消失;無效:病情改善不明顯,肺部陰影無改變。
2結果
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對目前中西醫結合腎臟病學臨床研究領域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了分析與討論,并對不同類型的腎臟疾病提出了針對性研究策略。重點強調了改進和完善研究方法是學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臨床研究;腎病;中西醫結合療法
通過近30年的發展,中西醫結合腎臟病學在臨床、科研等領域均取得了較大成績,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分析總結以往的工作成果既能看到中西醫結合具有極大的優勢與潛力,同時也不難發現存在一定的局限與不足。
以慢性腎功能衰竭為例,以往的臨床研究大多將其視為一獨立因素處理,基本采用以中醫辨證分型進行分組,進而對不同干預措施加以比較的研究方法。沒有考慮到原發病種的不同和病理分型的差異等因素所帶來的偏倚與誤差,如糖尿病腎病、痛風性腎病、免疫球蛋白A型(immunoglobulinA,IgA)腎病等所致的腎功能衰竭均有不同的特點與規律,如將其混為一談則不利于開展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亦不利于中醫療效的評價。因此建議按照原發疾病,逐個深入研究,加強對單病種疾病的認識,總結其治療規律,從而逐漸達成單病種疾病的診治共識。
又如IgA腎病,其被臨床認識已有30余年,據近年的文獻報告,其臨床表現呈多樣性,且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因此認為它是一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如單純以某一方案進行治療,難免出現顧此失彼、力窮效微的局面。因此對于此類復雜疾病,在臨證中既要重視中醫傳統的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的原則,更要重視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中西結合理念。以辨病為綱,辨證為目。在尋求疾病治療的普遍規律——辨病論治的前提下,再加以辨證論治以尋求疾病治療的復雜規律,兩者有機結合可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制定治法和方藥,方能更為準確而有效。
再以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為例,目前臨床仍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為主進行治療,此類藥物雖然能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但其存在毒副作用大的缺點,有時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甚或不良后果,導致患者中途退出治療;當激素減量時還會復發,存在激素依賴或激素抵抗等諸多棘手問題。中醫藥在減毒增效和調節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如能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激素使用的階段、劑量及反應的不同規律,加以中醫辨證用藥,以降低激素類藥物的毒副作用并幫助順利撤減激素,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對于此類西醫已有明確治療效果,但仍存在較大局限的疾病,應當充分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中西合璧、揚長避短,才有望在難治性腎病的治療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西醫結合抗腫瘤研究論文
【摘要】從非特異性免疫及特異性免疫兩個方面對中西醫結合抗腫瘤機制進行了綜述。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抗腫瘤免疫學
在眾多的對腫瘤治療方法的探索中,各種治療方式的結果大多不如預期有效[1],而傳統的化療藥具有明顯的毒副作用及耐藥性,從天然產物中提取可以用于臨床的有效成分激發機體免疫系統的活性一直是多年來學術界感興趣的重要研究課題。我國傳統醫學不但具有獨特的優勢,而且與西醫相比,中醫更重視整體認識疾病發生的條件,強調“治未病”。中醫認識到正虛是疾病的重要內因,即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虛學說已被現代醫學認識和承認。西醫比較能融合現代科學成就,認識病癥具體、深入。越來越多的意向認為中西醫應當互相補充,但如何互相補充又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我們認為,這種結合或補充,不但在于臨床實踐中的摸索,而且還應同時解決理論上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被國際醫學界認可。現將中西醫結合抗腫瘤的免疫學機制研究綜述如下。
1對非特異性免疫抗腫瘤的影響
機體免疫機能狀態的異常及腫瘤免疫逃逸是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同時腫瘤細胞及其產生的腫瘤性免疫抑制因子往往導致荷瘤機體免疫機能低下,由于腫瘤細胞抗原性較弱或抗原調變等因素導致腫瘤特異性免疫往往難以奏效,因此非特異性免疫在機體抗腫瘤免疫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包括單核巨噬細胞及NK細胞所構成的機體腫瘤免疫監視中的第一道防線。
1.1中西醫聯合對巨噬細胞抗腫瘤的影響欖香烯是從姜科植物溫郁金中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將其用專利方法制備出Hca-F欖香烯復合瘤苗HSP70(HSP70HTCV),分析其對小鼠腹腔或脾臟巨噬細胞功能的影響及抗免疫作用的機制,發現HSP70HTCV免疫小鼠脾臟巨噬細胞分泌TNF的能力高于HSP70BCG免疫小鼠的脾臟巨噬細胞,且巨噬細胞吞噬中性紅的能力亦明顯增強,由此得出結論[2],HSP70HTCV免疫誘導的巨噬細胞對腫瘤細胞有更強的殺傷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