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德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8 13:18: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小學德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小學德育
一、創新與創新人才
所謂創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經發現或發明的成果的基礎上,能夠做出新的發現、提出新的見解、開拓新的領域、解決新的問題、創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夠時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創造性的運用。創新具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發現式創新,即經過探索和研究從而認識以前客觀存在,但來被前人或他人認識的趨勢、規律、本質或重要事實等,這種創新屬于認識世界的范疇;另一種是發明式創新,即創造出以前不曾存在,并經實踐驗證可以應用的新事物、新技術、新工藝、新理論或新方法等,這種發明式創新屬于改革世界的范疇。兩者的共同特點都是為了創造新的世界。創新最本質的特征是: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只有“冠軍”沒有“亞軍”。它追求的是“新異”、“獨特”、“最佳”、“強勢”,并必須有益于人關的幸福、社會的進步。具有這種發現式創新成發明式創新能力的人就是創新人才,他們是人類社會中最富有創造性的部分,是新的生產力的封喇者和代表者。創新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復雜的、高級的心智活動,但這次不是高深莫測、高不可攀,僅屬于少數人物的“專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創新能力是人類普遍具有的素質,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具有創新的稟賦,都可以通過學習、訓練得到開發、強化和提高,都有可能成為創新人才。
那么,能創新就是創新人才嗎?朗加明認為,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品德性、才智高、膽魄大和毅力強的素質,富有創新意識,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能夠以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去認識世界或改革世界,對人類的和平幸福和社會的繁榮進步做出一定貢獻的人。
根據這一定義,創新人才的素質應該由兩個因素組成: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它反映的是創新人才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完美統一。它要求創新人才不但要知道如何創造,還需要知道為什么去創造,前者屬于創造技能的問題,后者屬于價值判斷的問題。只有這兩者有機結合才是一個真正的創新人才,能夠創新但不符合人類進步普遍價值標準的人不能算作創新人才。
二、培養創新人才對德育的挑戰
既然創新人才是由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組成的,那么,學校教育就應該為兩個方面因素的形成作出努力。一般地,我們把學校教育分為德育、智育、體育等三個主要的方面。在學校教育中,智育重在時人的智力開發,這是培養創新人才才智機構的主要方面,而智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為此,學校總是把“教學”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這種“教學崇拜”還有不斷加強的趨勢,使學生才智因素的培養有觀念和行動上的保障。在此情況下,對學生非才智因素培養的任務就顯得十分重要。而德育是完成這方面任務的重要手段。創新人才的培養對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中小學德育
一、創新與創新人才
所謂創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經發現或發明的成果的基礎上,能夠做出新的發現、提出新的見解、開拓新的領域、解決新的問題、創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夠時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創造性的運用。創新具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發現式創新,即經過探索和研究從而認識以前客觀存在,但來被前人或他人認識的趨勢、規律、本質或重要事實等,這種創新屬于認識世界的范疇;另一種是發明式創新,即創造出以前不曾存在,并經實踐驗證可以應用的新事物、新技術、新工藝、新理論或新方法等,這種發明式創新屬于改革世界的范疇。兩者的共同特點都是為了創造新的世界。創新最本質的特征是: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只有“冠軍”沒有“亞軍”。它追求的是“新異”、“獨特”、“最佳”、“強勢”,并必須有益于人關的幸福、社會的進步。具有這種發現式創新成發明式創新能力的人就是創新人才,他們是人類社會中最富有創造性的部分,是新的生產力的封喇者和代表者。創新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復雜的、高級的心智活動,但這次不是高深莫測、高不可攀,僅屬于少數人物的“專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創新能力是人類普遍具有的素質,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具有創新的稟賦,都可以通過學習、訓練得到開發、強化和提高,都有可能成為創新人才。
那么,能創新就是創新人才嗎?朗加明認為,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品德性、才智高、膽魄大和毅力強的素質,富有創新意識,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能夠以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去認識世界或改革世界,對人類的和平幸福和社會的繁榮進步做出一定貢獻的人。
根據這一定義,創新人才的素質應該由兩個因素組成: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它反映的是創新人才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完美統一。它要求創新人才不但要知道如何創造,還需要知道為什么去創造,前者屬于創造技能的問題,后者屬于價值判斷的問題。只有這兩者有機結合才是一個真正的創新人才,能夠創新但不符合人類進步普遍價值標準的人不能算作創新人才。
二、培養創新人才對德育的挑戰
既然創新人才是由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組成的,那么,學校教育就應該為兩個方面因素的形成作出努力。一般地,我們把學校教育分為德育、智育、體育等三個主要的方面。在學校教育中,智育重在時人的智力開發,這是培養創新人才才智機構的主要方面,而智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為此,學校總是把“教學”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這種“教學崇拜”還有不斷加強的趨勢,使學生才智因素的培養有觀念和行動上的保障。在此情況下,對學生非才智因素培養的任務就顯得十分重要。而德育是完成這方面任務的重要手段。創新人才的培養對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中小學德育趨勢研究論文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20年,是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20年,也是學校德育工作改革發展的20年。本文試從分析德育發展狀況和發展趨勢的角度,以德育科學化和規范化問題為中心,追溯德育改革的軌跡,探索德育改革的主要線索和實踐走向,以求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示和幫助。
一、中小學德育發展的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的德育工作總體上經歷了如下幾個發展階段:
(一)第一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6年。這是一個撥亂反正,強調又紅又專的時期,主要解決的是德育正位問題
這一階段,在剎住十年教育動亂、恢復和建立良好教育秩序、狠抓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的同時,強調了學校德育,既要重視德育的政治性,又要重視政治思想工作落實到業務工作之中,做到又紅又專;重申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加強了學校德育的宏觀管理。這一時期最重大的教育事件是恢復高考,結束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化推薦升學制度,學校德育在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開始從泛化的政治束縛中解脫出來。但是,這一階段仍普遍存在著德育方式單純灌輸、德育內容成人化等問題。
(二)第二階段:1986年到1992年。這是一個建立制度、探索規范的時期
論中小學德育情況及措施
社會、家庭與學校在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中認識不同步、不一致現象。近十年來,不少學校和地方黨政部門都意識到學校德育綜合治理的必要性,并且進行了社區、家庭與學校齊抓共管的大量探索,取得了豐富的經驗。但人們對社會和家庭影響因素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中作用增強的趨勢還沒有充分估計,因而導致了社會、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協調或配合不當。一方面,學校的德育工作好比一塊凈土。學校教給學生的是一些美好的東西。極少或根本不接觸社會現實的陰暗面。但學生一旦走向社會,往往發現現實人生與課本上寫的、課堂上講的并不一樣,耳聞目睹的是復雜紛繁、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因而產生困惑和不解。學校德育內容與社會存在著嚴重的背反現象,從而為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鋪平了道路。
家庭教育薄弱。作為第一教育基地的家庭,如今有許多也無法擔當起教育子女的重任。離異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家庭,在許多班級中占到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更有一些家長教給孩子利己,以惡制惡,金錢至上等錯誤觀點。家庭,學校不但不能形成合力,反而出現了5+2<5的怪現象。
德育教學的隨意性和學生成長的個性之間存在著矛盾,對學生的不良行為的習慣形成奠定的基礎。當前,城區學校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班額普遍偏大,每班學生人數大多在70人左右。教師工作量增大,而學校主要負責學生德育工作的班主任大都擔任了語文或數學的教學工作。每天除了完成教學任務,還要處理大量煩瑣的班級日常工作。如:清潔,安全,學生的突發性狀況等。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壓力,分身乏力,因而在德育方式上呈現出單一化、成人化、公式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教育內容抽象、空洞、缺乏較強的針對性和層次性。中小學生有豐富多彩的思維方式,渴望符合自己特點的德育活動。這種樸素的心理要求在現階段德育教學隨意性較大的,以智育標準來衡量一個學生情況下必然會受到壓抑,從而產生一種“逆反心理”,拉大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這樣對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綜上所述,由于中小學德育在學校教育中沒有真正放在為首的位置,學校,社會,家庭沒有三位一體,真正形成合力等客觀存在的問題,中小學生在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文明禮儀的自覺遵守,傳統美德的繼承,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養成方面都不能得到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訓練。這就像一棵小樹在迅速成長的過程中卻得不到充足的陽光一樣,我們怎么能不擔憂在這樣隨意的德育教育下孩子能否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自覺遵守文明禮儀,繼承傳統美德,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呢?
針對現狀應采取的對策
誠如梁啟超先生所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青少年是未來中國的希望。為了培養出有良好行為習慣,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能繼承傳統美德的,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合格人才,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學校德育工作:
1、德育組織形式社會化。仔細思考,我們的中小學德育工作之所以未盡人意,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校、家庭、社會之間協調不夠,缺乏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和工作經驗,未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近年來的德育研究與實踐告訴人們,要取得中小學德育的最佳效果,光憑學校單方面德育管理是不行的,必須實行社會全方位綜合治理。各行各業,校內校外,家庭、政府都要負責,齊抓共管,一起把青少年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小學德育途徑研究論文
[摘要]德育途徑是德育取得良好實效的重要保障,面對當前我國中小學德育途徑存在著教學途徑主渠道不暢通,活動途徑走過場,班主任工作重智育輕德育等問題,必須恢復德育課在學校教學中應有的地位,明確各項活動的育人目的,讓班主任成為學生成長為“人”的引導者,方能確保德育途徑暢通,順利實現德育目標。
[關鍵詞]德育途徑問題策略
進行德育,不僅要有正確的內容,而且要有恰當的途徑。常有這種情況,教師對學生所講的內容是正確的、有針對性的,但實際上卻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其原因就與德育途徑選擇不當或不暢通有關。為此,必須針對中小學德育途徑存在的問題,采取優化策略,以確保德育途徑暢通,順利實現德育目標。
一、中小學德育途徑的重點
德育途徑是指學校為了向青少年學生施加德育影響而組織進行的各個不同方面的活動和工作。它是德育工作在教育對象那里取得效果的基本渠道,是實現德育目標的橋梁。德育途徑規定了實現德育目標、落實德育內容所必須經過的基本通道或路徑。
根據我國現行中小學德育大綱的規定,并結合中小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當前我國中小學應重點抓好以下德育途徑:第一,教學途徑。包括專門的德育課教學(如思想品德課、政治課等)與其他各學科的教學。第二,活動途徑。包括課外與校外活動(含勞動與社會實踐),共青團、少先隊所組織的各種活動。第三,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教學途徑統一要求缺陷的彌補者,是活動途徑的主要組織或指導者,是學校德育向家庭、社會德育延伸的搭橋者。第四,家庭、社會等校外環境。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空間,父母是學生發展的第一任教師。社會是學生成長的廣闊空間,社會的各種事件、變化等是影響學生發展的全方位途徑。
改進中小學德育意見
各縣(市)、區教育(文教體、社會事業)局,局直屬各學校,各民辦學校:
為發揮德育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動力、導向和保證作用,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現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工作原則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發展的生命線。德育工作要緊扣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這個中心,本著“抓德育,強素質,促教學,提質量”的工作原則,不斷創新,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效保障。
二、主要工作
1、進一步加強養成教育。把學習、執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作為經常性工作,加強常規管理。在全市中小學重點進行講文明、講禮貌、遵規守紀、勤奮學習、遵守公德、立志成材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社會公德意識和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各地各校要針對主題,細化教育目標,抓住教育細節,制定相關細則,不斷深化養成教育。大力加強學風、校風建設,全面開展“優良學風班”、“學風進步班”評選活動,在校園內形成勤奮學習、文明健康的良好風氣;繼續深入開展“爭做文明人”——六項基礎文明習慣養成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啟動“遵規守紀,勤奮學習”的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認真預習、認真上課、認真作業、認真復習、認真考試”為主要內容的學生學習“五認真”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生中營造樂學、勤學的學習氛圍,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廣泛開展“學習之星”、“文明之星”評比,鼓勵學生認真刻苦學習,激發學生樹立自信心。市教育局將不定期進行檢查,及時反饋,宣傳推廣好的經驗做法。
中小學德育途徑分析論文
[摘要]德育途徑是德育取得良好實效的重要保障,面對當前我國中小學德育途徑存在著教學途徑主渠道不暢通,活動途徑走過場,班主任工作重智育輕德育等問題,必須恢復德育課在學校教學中應有的地位,明確各項活動的育人目的,讓班主任成為學生成長為“人”的引導者,方能確保德育途徑暢通,順利實現德育目標。
[關鍵詞]德育途徑問題策略
進行德育,不僅要有正確的內容,而且要有恰當的途徑。常有這種情況,教師對學生所講的內容是正確的、有針對性的,但實際上卻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其原因就與德育途徑選擇不當或不暢通有關。為此,必須針對中小學德育途徑存在的問題,采取優化策略,以確保德育途徑暢通,順利實現德育目標。
一、中小學德育途徑的重點
德育途徑是指學校為了向青少年學生施加德育影響而組織進行的各個不同方面的活動和工作。它是德育工作在教育對象那里取得效果的基本渠道,是實現德育目標的橋梁。德育途徑規定了實現德育目標、落實德育內容所必須經過的基本通道或路徑。
根據我國現行中小學德育大綱的規定,并結合中小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當前我國中小學應重點抓好以下德育途徑:第一,教學途徑。包括專門的德育課教學(如思想品德課、政治課等)與其他各學科的教學。第二,活動途徑。包括課外與校外活動(含勞動與社會實踐),共青團、少先隊所組織的各種活動。第三,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教學途徑統一要求缺陷的彌補者,是活動途徑的主要組織或指導者,是學校德育向家庭、社會德育延伸的搭橋者。第四,家庭、社會等校外環境。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空間,父母是學生發展的第一任教師。社會是學生成長的廣闊空間,社會的各種事件、變化等是影響學生發展的全方位途徑。
中小學德育工作研究
我們的德育工作往往從學校的需要,教師的意志出發,為德育而德育,所以德育工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實際效果甚微。作為一名從事學校德育工作近十年的專職德育干部,我常常在想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實實在在地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我們學校的德育干部有一個思維定勢,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是搞活動,所以為搞好一個活動絞盡腦汁,想辦法,找點子,結果常常是活動結束后,除了為以后上級來檢查學校工作多了一次活動記錄外,學生的反映,實際問題的解決及活動的效果始終不盡人意。最近,越來越覺得有必要結合平時的點滴思考,對當前中小學的德育工作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德育工作抓什么
我們許多的學校德育干部從接受學校德育工作任務開始,就常常延續上任德育干部的做法,一開始就忙碌于各種活動方案的設計及活動的準備,而對于德育工作到底抓哪些,怎樣抓,卻沒有更多地去理會和思考。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學校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各級各類學校必須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主動推進素質教育,把教書育人緊密結合起來,要科學規劃不同年齡學生及學習階段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堅持貫徹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加強校紀、校風建設,要發揮教師為人師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要組織參加適當的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這段話從三個方面非常明確地回答了當前學校德育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的問題。首先要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處處都是德育環境,分秒都是德育時間的大德育觀;其次,要把實踐體驗作為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徑;第三,要以讓學生學會做人作為德育工作的目標;第四,德育工作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分階段逐步實施。顯然,如果我們把德育工作簡單地看成是搞活動是不夠的。
二、要把為學生服務作為德育工作的出發點
我們經常說要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許多德育工作者在這方面也進行了有益地探索。我覺得,要真正提高德育工作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必須要把為學生服務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只有我們的學校做到一切為學生服務,為一切學生服務,我們的德育工作才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這里要弄清楚兩個問題:一是為學生服務什么,也就是說學生有什么需要;二是怎樣服務學生?也就是說我們學校怎樣滿足學生的需要。
需要是社會運動的第一動力,是一切行動的生命線。德育工作只有滿足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才能有生命力。老子說:“德者,得也”,朱熹說:“正其義則利自在,明其道則功自在”,這些都說明需要是德育的目的和指向,德育是滿足學生健康成長需要的途徑和方法。
中小學德育教學改善意見
加強和改進我縣中小學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結合我縣中小學德育工作實際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目標
(一)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則
堅持教書與育人、教育與自我教育、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教育與管理、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的原則。
(二)中小學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標
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德育工作主要通過生動活潑的校內外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社會常識教育和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和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初中除了繼續進行“五愛”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外,側重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他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和社會公德及法制意識,養成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高中階段,注重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觀點教育,引導他們逐步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核心價值體系。各階段的德育工作目標要加強整體銜接,切忌簡單重復或脫節。
中小學德育的分層次教學特征論文
[摘要]當前我國中小學的德育內容非常豐富、復雜,對其層次及重點加以合理區分,利于教師在實際的德育過程中處理好各內容之間的內在層次、實施重點,將學校德育的內容進行不斷優化和落實,取得較好的德育效果。
[關鍵詞]德育內容層次重點
當前我國中小學德育的內容主要源自《小學德育綱要》(1993年)、《中學德育大綱》(1995年)等相關規定,內容較為豐富、復雜,需要對其層次及重點加以合理區分,以利教師在實際的德育過程中處理好各內容之間的內在層次、先后關系、實施重點等,取得較好的德育效果。
一、中小學德育內容的層次
現當代德育內容結構的一般趨勢是從最基本的道德教育開始,因此當前我國中小學德育內容應當包括三個層次:
其一,規則層次的德育內容。這是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守的一些具體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行為規則。如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孝敬父母,友愛同學,不打架、不罵人,不說謊,不恃強凌弱,不損壞公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亂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