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成本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3 17:02: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戰略成本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戰略成本

論戰略成本

摘要」

戰略成本管理包括從成本角度分析、選擇和優化企業戰略和對成本實施控制的戰略兩個層面的內容。戰略成本管理存在一個目標體系:第一,降低成本;第二,以成本為杠桿,利用成本與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配合企業盡可能增加利潤;第三,通過獲取成本優勢幫助企業取得競爭優勢。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包括成本的源流管理思想、與企業戰略相匹配思想、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融入思想和培養職工的成本意識。戰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措施體系包括戰略成本分析體系、成本管理的戰略方法措施體系以及成本管理保障措施體系和績效評價體系。

「關鍵詞」戰略;成本;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戰略成本管理的理論和方法正在發展探討過程之中,其基本理論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試圖從企業競爭戰略角度對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涵義、基本目標、基本思想和方法措施體系作些探討。

一、戰略成本管理的涵義

戰略是對全局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趨向所作的謀劃,是指導全局的計劃和策略。戰略一經確定,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未來整體格局的發展演變起指導作用。在管理理論中,由于對戰略解釋的側重點不同,企業戰略理論可以歸納為競爭戰略學派、資源配置戰略學派和目標戰略學派。競爭戰略學派的基本觀點是,企業戰略的重點是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學的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rter),其所著《競爭戰略》(1980年)和《競爭優勢》(1985年)兩書已成為戰略研究的經典著作。書中所提出的通用競爭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目標聚集戰略已經成為競爭戰略的經典理論。資源配置戰略學派的基本觀點是,企業戰略是現有資源和計劃資源的配置,以及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這一觀點的核心是資源配置。目標戰略學派的基本觀點是,企業戰略的主題是確定和實施企業的長期目的和目標,認為戰略是由目標、意志或目的以及為達到這些目的而制定的方針、計劃所構成的一種模式。按照戰略的本義來判斷,關于企業戰略的上述三類觀點只是這些觀點分別強調了企業在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下企業戰略的不同側重點,相互之間并無本質的差別。在激烈競爭環境條件下,能否取得競爭優勢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取得競爭優勢是影響企業全局發展的最核心的問題,企業戰略的重點自然是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當競爭的強度不足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發展,或者競爭均勢已經形成,競爭者相互都無法擊敗競爭對手時,勵精圖治,積蓄力量,發展壯大自己便成為企業發展的重點。在此之時,企業戰略的重點理所當然地轉向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合理配置企業資源,謀求企業資源的有效利用方面。確定和實施企業的長期目的和目標離不開對競爭發展態勢的判斷和對企業資源配置的考慮,目標戰略理論只是抽象掉競爭重點或資源利用重點等具體情形而對企業戰略所作的抽象。它們的共同特質是都沒有脫離戰略的一般涵義。正因如此,在管理領域,一般將戰略理解為實現長期目標的方法,一個單位所應用的戰略是為使該單位的技能和資源與在外部環境中發現的機會相適應所作的謀劃。

查看全文

戰略成本管理分析論文

[摘要]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進行成本管理改革,將可持續發展理論導入戰略成本管理理論當中,以此作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利器,使企業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本文從分析可持續發展與戰略成本管理的關系入手,討論了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特征及實施框架。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核心競爭力戰略成本管理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企業要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必須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將可持續發展理論導入戰略成本管理理論當中,實施戰略成本管理。

一、可持續發展與戰略成本管理的關系

1.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是為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是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為目的的管理行為,其成功的標志是持續市場競爭優勢的獲得。核心競爭力的外在表現形式即某種持續的競爭優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戰略成本管理的效應源于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

2.戰略成本管理是拓展企業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徑。從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規律來看,一般有兩個基本的形成途徑:內部開發和外部獲取。從內部開發來說,如果企業進行所有價值活動的累計成本低于競爭者的成本,企業就具有成本優勢。當企業向買方提供可以接受的價格水平,以使其成本優勢不會因為其售價低于競爭者的價格而被抵消,企業的成本優勢就會帶來超額收益。成本優勢的戰略性價值取決于其持久性。如果企業的成本優勢的來源對于競爭者來說是難以復制或模仿的,企業就能獲得持久性的競爭優勢。

查看全文

戰略成本管理方法

圖中第一象限的區域表明,伴隨特定戰略方案的實施,企業的競爭力增強,同時成本升高。也就是說,戰略方案的實施能夠使企業獲取競爭優勢,但要付出成本升高的代價。從戰略成本管理的角度講,這時就需要進行一定的成本決策分析,看企業戰略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如果成本在短期內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從長期來看,它能夠使企業競爭力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增強企業的長期贏利能力,這對企業來說,該戰略無疑是可取的。如企業在員工培訓方面加大資金投入,雖然在短期內會導致企業成本上升,但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這有助于企業形成自身的人才競爭優勢,因此是應該能夠接受的。

圖中第二象限的區域表明,伴隨戰略方案的實施,企業成本升高,競爭力反而下降。對于此類戰略方案,不管從哪個角度來分析,都是不可行的。企業如果實施這類戰略方案,必然會導致生產經營能力的下降,并喪失已有的市場份額。比如,在國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過程中,個別企業盲目從國外進口早已被淘汰的生產設備,既消耗了大量的資金,所產出的產品又沒有科技含量,不具有市場競爭力,最后出現了不生產要虧損,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局面,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遭受重創,甚至不得不破產倒閉。

圖中第三象限的區域表明,伴隨戰略方案的實施,企業成本下降,而且競爭力減弱。這也就是說,盡管企業戰略方案的實施要求的成本很低,但缺乏競爭力,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比如有的企業為了追求成本的降低,放棄產品的質量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不按規定的投料標準和操作規程進行生產,最終引起顧客的不滿,影響了市場的進一步擴大,使得企業競爭力下降。企業此類成本的降低是靠犧牲競爭力為代價的,這樣的戰略一般是不能接受的。

圖中第四象限的區域表明,伴隨戰略方案的實施,企業成本下降,競爭力提高。企業能夠在提高競爭力的同時實現成本的降低,無疑是最為理想的狀態。比如有的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采用新設備新工藝,不但降低了產品成本,也使產品質量得到了提高,實現了價格與成本的雙贏,給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回報,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因此,這種戰略正是企業應該積極采用的。

因此,戰略成本管理應主要集中在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區域之內進行。由于戰略成本管理是服務于企業戰略管理的,它要以企業戰略管理為基礎而加以展開,而戰略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制定和實施戰略,因此,戰略成本管理的內容也應分為兩個方面:

首先是利用戰略性成本信息進行戰略選擇。企業戰略通常是由相互作用的總體戰略、一般競爭戰略和具體競爭戰略的三維結合。利用企業產品生命周期與市場定位相結合的分析方法,西方學者一般將企業總體戰略分為三種,即發展戰略、維持戰略和收獲戰略。在明確了總體戰略的前提下,企業一般通過三種方式來開發競爭優勢,即成本領先、產品差異化和目標集聚。在一般競爭戰略的指導下,企業還會按照業務活動的范圍確定一些具體的戰略,如產品開發戰略、生產流程戰略、營銷戰略、規模擴張戰略等。利用戰略性成本信息對企業的戰略選擇過程提供決策支持,保證企業戰略決策的正確性,是戰略成本管理針對戰略管理而進行的功能展開與運用創新,是戰略成本管理對傳統成本管理的超越。

查看全文

戰術成本管理與戰略成本管理論文

一、戰術成本管理與戰略成本管理的聯系

1、戰略成本管理是對戰術成本管理的功能拓展

2、戰術成本管理與戰略成本管理相輔相成

戰略成本管理的產生和發展并不是對戰術成本管理的完全否定,也不可能取而代之,相反還會進一步促進戰術成本管理的發展和完善。無論是戰術成本管理還是戰略成本管理,其基本職能都是為企業管理提供相關的成本信息并實施相應的成本管理措施。戰術成本管理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是戰略成本信息的基礎和重要構件,戰略成本管理目標需依賴于戰術成本管理來實現。如果缺乏戰術成本管理的信息資源,戰略成本管理便成為“空中樓臺”,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同時,戰略成本管理對戰術成本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給戰術成本管理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它們一個是戰術,著眼于企業局部的近期目標;一個是戰略,著眼于企業整體的長遠發展目標。兩者共同服務于企業管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戰術成本管理與戰略成本管理的程序基本一致

成本管理程序是企業實施成本管理工作的基本步驟,也是實現成本管理目標的有效途徑。戰術成本管理的程序已為大家所熟知,主要是圍繞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進行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和業績評價(成本分析評價),這五個基本步驟的程序圖如下所示:

查看全文

加強企業戰略成本管理途徑

摘要:在企業經濟管理體系中,成本管理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是決定企業能否獲取預期效益、能否實現利潤增長的關鍵因素。現代企業成本管理指導思想更注重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要與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環境相結合,另一方還要與自身的發展目標、發展方向、發展模式等相結合,以此方便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總的成本分配、盈余情況、經營業績以及發展愿景等能有一個全面的、清晰的了解,能從戰略高度進行審視和統領,從而實現現代市場環境下成本管理的現代化和智能化。正是由于這種成本管理指導思想比傳統成本管理觀念更先進、更前沿、更具競爭力,所以很多企業都在成本管理中導入了戰略思想,使得戰略成本管理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權重被不斷抬升。本文闡述了戰略成本管理的內涵與特點,分析比較了戰略成本管理相較于傳統成本管理的優勢,探討了加強戰略成本管理的途徑。

關鍵詞:戰略成本管理;內涵與特點;傳統成本管理;優勢比較;途徑探討

在現代市場環境中,尤其是在信息經濟時代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的生產模式、運作模式以及經營管理模式等,與傳統經濟時代相比,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這些變化當然也對企業成本管理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例如,要求企業成本管理策略要更具體、更精細,要求企業成本管理途徑要更高效、更快捷,要求企業成本管理指導思想要更全面、更前瞻。這些新要求凸顯了企業成本管理的戰略性發展趨勢,這表明能否開辟現代化的戰略成本管理途徑,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企業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的重要標準。

一、戰略成本管理的內涵與特點

在信息經濟時代市場環境中,戰略管理對企業發展經濟至關重要,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通過對自身戰略規劃、戰略實施、戰略控制與調整過程中的相關戰略要素進行綜合運用所形成的一種管理思想和管理策略。將戰略管理導入成本管理之中,形成具有現代意義的戰略成本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既是市場經濟進化的產物,也是企業實現全面發展、實現持久發展的客觀要求。關于戰略成本管理概念,學術領域給出的解讀是,“以戰略的眼光從成本的源頭識別成本驅動因素,對價值鏈進行成本管理,即運用成本數據和信息,為戰略管理的每一個關鍵步驟提供戰略性成本信息,以利于企業競爭優勢的形成和核心競爭力的創造。”“是在對企業生產經營環境和生存環境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幫助企業確立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進而幫助企業開發和實施導向目標的企業戰略的全過程”。從學術領域關于戰略成本管理的描述不難看出,所謂戰略成本管理,簡單說就是,企業將戰略管理與成本管理進行有機結合后得來的產物。戰略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應用,表明傳統成本管理為了應對競爭環境所發生的變化已經對自身進行了適應性的改良。相較于傳統成本管理,戰略成本管理表現出了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它的全局性,即戰略成本管理在實施中把滿足企業的全局性需求作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此基礎上,再根據自身的組織結構特點和外部市場環境特點來為企業制定總體的成本管理規劃,來保證企業成本管理的全員性、全覆蓋性和全過程性;二是它對延展性,即戰略成本管理以做好內部成本管理作為實施成本管理的基本立足點,在此基礎上,將成本管理的觸角向采購環節、市場銷售環節等外部環境延展,讓成本管理在廣度上和深度上都能夠得到更多地擴展;三是它的雙重性,所謂雙重性,即戰略成本管理在管理目標上所具有的長期性與短期性相結合的屬性,戰略成本管理在制定管理目標時,將目標分成了長期與短期兩種屬性,其中,短期目標從屬于長期目標序列,是對長期目標的具象化分解,長期目標是短期目標的綱領,對短期目標的執行具有控制作用;四是它的決策性,決策性在企業戰略成本管理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與企業成本管理的趨勢走向、競爭策略以及與企業經濟發展的協同性、配合度和利潤率等有著密切而直接的關系,能夠對企業的未來生存能力和未來發展能力等產生根本性和決定性的影響,因而它在戰略成本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二、戰略成本管理相較于傳統成本管理的優勢

查看全文

基本戰略成本管理

一、基本戰略成本管理方法

(一)價值鏈分析法。這種方法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首先提出。價值鏈思想認為企業的價值增值過程按照經濟和技術的相對獨立性,可以分為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多個價值活動,這些價值活動形成一個獨特的價值鏈。價值鏈是一系列由各種紐帶連接起來的相互依存的價值活動的集合。也就是說,價值鏈并不是獨立活動的匯集,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動構成的一個系統,在這一系統內各項活動之間相互聯系,即某項活動進行的方式影響其他活動的成本與效率。按照企業活動的空間范圍,價值鏈分為內部價值鏈和外部價值鏈。可見,價值鏈分析以戰略成本管理的空間范圍為對象,為戰略成本管理提供了空間平臺。

(二)成本動因分析法。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由美國著名會計學教授卡普蘭等所倡導的作業成本計算法,在美國、加拿大的許多先進制造企業成功應用,結果發現這一方法不僅解決了成本扭曲問題,而且它提供的相關信息為企業進行成本分析與控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雖然,成本動因是作業成本計算法的核心概念,但并不專屬于作業成本計算法模式。因為從戰略成本管理的高度來看,成本動因不僅包括這一模式下圍繞企業的作業概念展開的、微觀層次上的執行性成本動因,而且包括決定企業整體成本定位的結構性成本動因。分析這兩個層次的成本動因,有助于企業全面地把握其成本動態,并發掘有效路徑來獲取成本優勢。

(三)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是對項目整個生命周期中所有有關的支出和收入進行確認和量化(現金流量分析)的一門技術。生命周期成本是指從產品的產生到消亡的整個期間內發生的成本,其內容可從生產者、市場、社會、用戶等視角界定,其中基于用戶視角的生命周期成本為全生命周期成本,它與戰略成本管理的用戶滿意目標相一致,通常將全生命周期成本按時間序列分為生產時段的生產者成本和消費時段的消費者成本。但這種對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二時段分類未包括對生產者成本具有決定意義的供應者成本,無法與縱向價值鏈的供應商、企業、用戶三個空間相匹配,因此需要將全生命周期成本向前延伸至供應時段的供應者成本。

我國對戰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才開始的。一般認為,企業戰略成本管理將成本管理與企業的競爭地位相聯系來尋求企業持之以恒的“成本優勢”。筆者認為,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在于企業對其內外部的環境適應和調整,以培養和鞏固企業持之以恒的競爭優勢。這要求企業從關系企業長遠利益的各方面著手分析,不僅僅努力適應企業的外部環境,還要改善企業的內部環境,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把握戰略成本管理,從戰略的高度為管理提供信息服務,以創造和維持企業的競爭優勢。

二、作業成本法對戰略成本管理方法的優化

查看全文

小議戰略成本管理框架透析

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和競爭的日益激烈,極大地改變了企業的經營環境:從生產層面看,彈性制造系統(FMS)及技術信息系統的創新,使企業生產邁入計算機化和自動化的新階段;從市場層面看,經濟的國際化和競爭的全球化加劇了企業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使企業不得不從原先追求“規模經濟”轉向為能對顧客不同需求迅速做出反應的“顧客化生產”。經營環境的改變使以標準成本為核心、按成本項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分攤費用的傳統成本管理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種將企業戰略財務決策相聯結的現代成本管理體系——戰略成本管理應運而生。

1992年,JohnK.Shank和VijayGovindarejin在《創造競爭優勢的新工具——戰略成本管理》一書中,將戰略成本管理定義為:服務于企業戰略的開發與實施,從戰略高度對企業成本結果與成本行為進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從而尋求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一種成本管理手段。并指出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由戰略定位、價值鏈分析和成本動因分析三部分組成。由于戰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實施步驟和實現模式都離不開上述框架,因此本文從框架入手,進行探討。

一、戰略定位

戰略成本管理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將成本管理和企業戰略相結合。不同的戰略需與不同的管理控制系統相互映襯。戰略定位,即企業如何在市場選擇競爭武器以對抗競爭對手,是戰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美國哈佛大學的波特(MichaelE.Porter)所著的《競爭戰略》(1980年)和《競爭優勢》(1985年)兩書中提出的通用的競爭戰略有成本領先戰略、差別化戰略(標新立異戰略)和目標聚集戰略(專一經營戰略)。現簡述如下:

1.成本領先戰略。成本領先戰略的目標是通過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式,使企業成為產業中的低成本生產廠商,以成本優勢獲取競爭優勢。典型的低成本廠商一般銷售標準的、實惠的產品并強調獲取規模經濟或絕對的成本優勢。成本領先戰略要求企業成為領先者,而非僅僅成為幾個競爭企業中的一員,因此成本領先戰略是一種先發制人的戰略。

2.差別化戰略。差別化戰略是建立在產品本身的性能、銷售體系和特殊的服務等基礎之上,力求產品性能的某一方面獨樹一幟,突出其特定功能,以吸引消費者,增加產品的競爭力。實施差別化戰略在帶來溢價報酬的同時,常會導致為維護產品的獨特性能而追加一些額外成本,因此判斷該戰略成敗的標志之一是實施戰略所增加的收入是否超過為此而追加的成本。

查看全文

商企集團成本控制戰略研究

企業戰略是企業資源配置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其核心是使企業的自身條件與外部環境相適應,求得企業的生存、盈利與發展。面對現實的經營形勢和競爭局面,我國的商業企業集團因應外部環境、調動競爭優勢、發揮協同作用、確定增長向量和市場范圍,努力實踐著他們的企業戰略觀。

我國的商業企業集團通常為,以知名的大型零售商業企業為龍頭、以百貨零售為主業的單元核心型企業集團。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商業經營技術的進步以及商業經營環境的變遷,我國商業企業集團在從事百貨零售經營的過程中,組建配送中心及大型物流中心,開拓小批發業和配送業;商業企業集團的經營組織結構由原有的單店經營形式向連鎖經營形式逐步地轉化和演變,其經營業態從單一向多元不斷地進行著創新的嘗試。在商業企業集團追求保持競爭優勢、挖掘發展潛力的努力中,其成本控制戰略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商業企業集團戰略態勢分析

進入90年代以來,我國的零售商業呈現出空前繁榮與活躍的局面,社會投資大量涌入,外商外資也相繼進入,商業設施四處興建、改建,社會商品零售額連年大幅度增長。但是經過幾年強勁的超常規高速發展之后,我國的商業轉入了競爭激烈、效益滑坡、經營慘淡的狀態。1997年下半年我國的買方市場形成,物價持續走低,消費者需求變化迅速,商業競爭日趨激烈,商家打折、降價,用盡營銷策略,使盡渾身解數,終于無法從根本上擺脫“難賣”、“賣難”的困境。銷售難于實現,利潤自然下降。據國內貿易局商業信息中心對全國200家大型商場的調查顯示,1998年1月—10月份,29.3%的商場虧損,66%的商場利潤比上一年同期下降。國外一些大的商業機構對國內零售商業的沖擊也是商業企業集團經營環境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由于國外的大型商業零售企業掌握著最先進的商業經營管理技術,充分利用著最新的通訊信息技術,同時又經歷了長期的競爭經濟洗禮,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因此象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外國大零售商的進入,確實對我國的商業企業構成嚴重的威脅。宏觀商業經濟環境的變遷固然對零售商業提出了挑戰,一些城市大型零售商業過于集中、過于趨同、商店過剩、競爭過度,也是商業企業集團外部經營環境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不利因素。北京曾經有個在全市建一百家大商場的規劃,然而一百家店還未建齊,已經建成的一些店就開始紛紛倒閉,其他的一些城市大型零售商店過于密集、數量過多的情況也很普遍,以致于我國某些城市的人均百貨商場面積竟然高達發達國家的十倍。商業企業集團經營環境中的外部威脅(Threats)是明顯而嚴峻的。

商業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上的劣勢(Weaknesses)也不容忽視。一些商業企業集團經營戰略不確定,盲目地涉足于與商業經營無關、自己并不熟悉的其它領域;一些商業企業集團不進行深入的市場調查、不做長遠的發展規劃、不認真地進行新的營銷策略的探索和新的經營方式的嘗試,似乎“老字號”的商譽可以永享不盡;一些商業企業集團沒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特色,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地邯鄲學步,只有模仿沒有創新;而商業集團普遍存在的問題則是管理效率低、成本費用高、經濟效益差。

采用戰略態勢的SWOT分析方法,我們分析了影響商業企業集團競爭地位的外部經營環境的不利因素,即外部的威脅(Threats),但是從辯證的角度看同樣也存在著外部環境的機會(Opportunities)。零售業的開放,國外商業機構的介入,對我國的本土商業確實產生了一些沖擊,但也為我國商業與國際接軌,參與國際競爭,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商業經營管理思想和技術,進一步促進我國零售商業向正規化、連鎖化、顧客導向化以及商業自動化的方向發展提供了舞臺和背景,創造了環境和機會。按照現代商業的競爭規律,分析我國商業企業內部存在的優勢(Strengths)和劣勢(Weaknesses)及其二者之間的相對測度,可以認為在開放的零售商業的市場中,商家經營的好與差、商場的開張與關張是極其自然、極其正常的事情。1998年初商場“開業大擠”,“1998年是大型商場的倒閉年”不幸被言中,而1999年初一批大型商場又卷土重來。雖然商業競爭加劇,但有的商家卻并不怕與別人擠市場;雖然都在搞連鎖、搞超市,但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雖然零售商業對外開放,“狼來了”,但有的商家卻能夠與狼共舞;雖然大型商場過量而又集中,但“錯位經營”卻使商業的良性競爭初露端倪。對于商業企業集團來說,關鍵的問題是確立科學的企業戰略觀,在戰略態勢分析的基礎之上,準確地掌握企業經營環境中的S、W、O、T,合理地設計和構建企業戰略管理模式,有效地進行企業的戰略管理,適當地確定經營定域、優化資源配置、突出競爭優勢、發揮協同作用,才能在新的經營環境中,在激烈的商戰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戰略管理框架可簡略地圖示如下:

查看全文

戰略成本管理論文

摘要在闡述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礎上,分析指出價值鏈應當成為戰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或樞紐,并對企業價值鏈進行分類與分析。

關鍵詞戰略成本管理價值鏈分析

1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內容

戰略成本管理(StrategyCostManage?鄄ment即SCM)是企業為了適應現代變化了的經濟環境,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戰略管理,并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的新的管理體系與方法。具體而言,戰略成本管理是一個對投資立項、研究開發與設計、生產和銷售環節進行全方位監控的過程,主要是從戰略的視角來分析影響成本的因素,從而進一步發現降低成本的途徑,其目標是營造企業的持久競爭戰略(羅賓·庫帕)。

在對戰略成本管理內容的劃分上,1992年JohnK·Shank和VijayGovin?鄄darejin在《創造競爭優勢的新工具———戰略成本管理》一書中分為三部分:一是戰略定位。即企業如何在市場競爭中確立自己的優勢地位,這應該成為戰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二是價值鏈分析。即將企業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產品生產過程中進行的種種活動,系統地連接成鏈狀集合體,對其中的價值流動進行分析。三是成本動因分析。即對引發或推動成本的驅動因素進行分析。

2價值鏈分析應當成為戰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或樞紐

查看全文

集團公司戰略成本會計研究

摘要:在傳統的成本會計應用中,并不能隨著企業內部環境的改變制定出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成本會計模式,為了使企業能夠適應時代的需要,戰略成本會計得到了開放和廣泛的應用。在應用戰略成本會計后,企業在進行成本會計核算時突破了傳統成本會計的局限性,將重點應用與企業整體的戰略管理之中,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將集團戰略成本會計的概念作為研究的基礎,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找出了一套適應于企業發展的方案,使企業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立足。

關鍵詞:集團公司;戰略成本;應用

一、戰略成本會計的定義

戰略成本會計就是指:企業中的會計人員運用一些專業的手段為企業提供,競爭對手的資料和企業本身的資料,從而協助管理者對企業戰略進行評價,使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從而使企業能夠更好的適應外部環境。企業的業績、戰略空間、過程是戰略成本會計首要關注的任務,也就是說它將在不同的戰略選擇下組織成本會計,在企業的整個戰略管理中將成本信息問題融入其中。通過對公司成本行為、成本結構的改善、了解和控制,使其得到更加長久的競爭優勢。戰略成本會計具有戰略性、長遠性、全局性、外向性等特點,第一,戰略性,戰略成本會計的目標是為戰略管理而服務,能夠將一些戰略成本信息提供給企業,并且為企業提供分析工具使其進行戰略管理。第二,長遠性,取得更加持久的競爭優勢就是企業戰略管理的宗旨,它能為企業提供更加長遠的生存和發展目標。第三,戰略成本會計在工作過程重要為企業的全局考慮,從整體企業看待企業的管理,為企業提供更加有效、及時和廣泛的信息。

二、戰略管理會計應用目的

隨著我國進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的許多行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也給我國各行各業帶來了許多發展機會。近些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外品牌開始進入我國市場,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程度得到了更大的推進,這些現象都給我國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也使我國供需矛盾的情況日益嚴重。由于市場中大多數產品都會存在生命周期的經濟現象。例如:我國建材企業,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建材行業逐漸開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趨勢,但是到了2004年我國復合地板領域卻出現了一落千丈的勢態,而在2004年時我國其他領域的市場才得到起步。在此同時由于復合地板行業的發展狀態導致許多廠商失魂落魄,許多廠商開始降低復合地板的價格,并且開始轉變思維將往常的復合地板轉變成了新型的環保地板,但這些新推出的環保地板并沒有因需求上升而得以漲價的跡象,才進入市場領域就出現了大幅度降價的情況。這些情況都表明了我國建材領域正在經歷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度時期,在度過這個時期后我國建材市場有可能向著更加成熟穩定的方向發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