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素質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2 15:46: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語文素質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語文素質培養(yǎng)論文
【摘要】我縣是一個瑤族自治縣,文化底蘊欠缺,提高瑤族學生的語文素質是我縣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問題。教師通過自身素質影響語文教學效率,創(chuàng)設“多層次”的競爭,讓瑤族學生不斷品嘗到成功的體驗,從而達到提高瑤族學生的語文素質。
【關鍵詞】瑤族學生;教學民主;樹起自信心;教師自身素質;教學效率;“多層次”的競爭;不斷品嘗到成功的體驗
我縣是一個瑤族自治縣,地處大石山區(qū),土地貧瘠,農業(yè)生產離不開人力耕作,水電路大部分地區(qū)還是解放初期的原狀,信息閉塞,文化底蘊欠缺。瑤族學生學習基礎差,接受能力也差,缺乏自信,本族語音濃厚,普通話水平極低,情緒脆弱,性格孤僻、保守,與其他同學不易合群,適應集體能力不強。但突出的表現(xiàn)是民族自尊心強,勤奮努力,吃苦耐勞。提高瑤族學生的語文素質是我縣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通過語文教師自身的人格素質影響語文教學效率
美國教育家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中說:“當他的老師對待所教的學科馬虎了事,毫無熱情并且沒有生氣,那么他的學生也很少和很不會積極熱情學習這門學科。”我國古代有“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之說,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
(1)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技能技巧,構建創(chuàng)造型語文教師的藝術人格和道德境界中的人格,用人格力量影響學生從而影響語文教學效率提高。
語文素質培養(yǎng)策略分析
摘要:目前的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質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缺陷。對語文應試教育在學生語文素質培養(yǎng)中產生的弊端進行了剖析,結合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提出了語文素質培養(yǎng)的實施策略,并對實施教學的語文教師提出了具體要求。
關鍵詞:語文素質;培養(yǎng);策略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既有工具性、交際性等實用性質,又有信息貯存和傳遞的載體性質。此外,語文還肩負著繼承和弘揚祖國優(yōu)秀文化、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責任。因此,語文的學習和應用都應當突出對語文素質的要求。
一.語文應試教育的弊端分析
我們目前推行的語文應試教育,使語文教學過于專注散亂的語文知識點的記憶、文本模式化的解讀及肢解式的分析、八股式的寫作訓練等內容。語文考試題目的設置,也過于龐雜,沒有突出對語文素質考察的要求。這就造成了學生在聽、說、讀、寫等語文基本素質方面嚴重欠缺。比如,目前大多數(shù)的學生,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說不出一段清晰明了的話語,表現(xiàn)出來更多的是詞不達意、條理不清,更談不上優(yōu)美與動人。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應當反思,語文教育教學出了什么問題?語文教育教學如何在培養(yǎng)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方面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眾所周知,我國當代教育教學理論源于前蘇聯(lián),至今未能擺脫其影響。其中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對我國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在教學方面,凱洛夫強調,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教科書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這種提法,囿于當時條件的影響,是有進步意義的。但現(xiàn)在看來,并不完全適用于語文教學。師生間的教學過程如果過于局限在課堂,難免將學生與現(xiàn)實生活隔裂開來,學生學的東西也就脫離實際,難以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東西,主要用來對付考試,是造成學生語文基本素質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強調教科書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有缺陷。語文課本的確精選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品,可謂營養(yǎng)豐富。這些營養(yǎng)雖然很全面,但充其量都是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就那么薄薄的一本,到處蜻蜓點水,不能算作主食。沒有主食,單靠營養(yǎng)元素,就難以擁有強健的身體,更談不上素質了。目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很重,語文也不例外。語文作業(yè)很多,但多而不精,很少顧及到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有的只是單調的重復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學生做語文作業(yè),如墜云霧之中,有很多蒙和猜的成分在里面,也沒有興味,對語文學習的反感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二.語文素質培養(yǎng)的理論與現(xiàn)實依據(jù)
素質教育與語文素質論文
一、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閱讀能力就是人們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下對語段的感知能力。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忽視讀書的現(xiàn)象是很嚴重的,課堂上讀課文的時間越來越少,有的課文讀一遍,有的課文讓學生下課讀,一篇課文反復讀幾遍的情況實不多見。此外,學生讀書不認真,粗枝大葉,光為讀而讀,很難達到理解課文的程度。由于學生對課文生疏,教師在課上對課文的分析效果是很差的,師生雙邊活動無法展開,更無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語文課一定要安排一定的讀課文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把課文讀熟、讀通,自己概述課文大意。教師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稍加點撥和講解,學生就能理解和掌握。還要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學生把課文讀懂了,要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的見解,以往教師獨攬課堂,不給學生說的機會,甚至怕學生說錯。其實,語文課“說”很重要,一則教師通過學生“說”,了解學生對語文的理解程度;二則通過“說”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要“說”的話,要盡量啟發(fā)學生自己說出來,不去包辦代替。除了課堂上注意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之外,還應開展“課前一分鐘說話”練習活動。讓學生在課前自選“笑話”、“名人軼事”、“故事”、“歷史趣聞”等內容進行1—3分鐘說話練習活動。學生對這種活動很感興趣,為了使自己說的有意思,都認真準備,平時都留心各種趣聞、報紙、雜志、從而又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課實施素質教育的歸宿
學習語文的基本功能力是“讀”、“說”,其綜合能力是寫作。寫作是學生把認識、感知的東西由口頭語變成書面語并加以修飾和“練”的過程。寫作能力的高低取決于閱讀能力和說話能力及思辨能力的強弱。因此,語文課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至關重要。目前學生寫作狀況令人擔憂,絕大部分初二初三學生尚且寫不出來像樣的作文,不管題目大小,“兩行半結束,內容“少而空”,空洞乏味,文理不通。每年中考學生在作文上失分者甚多。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在教學中要切實加強寫作訓練,每節(jié)課都要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命題,題目大小根據(jù)時間、內容而定。命題后先讓學生審題,讓他們說寫作的思路,教師調控點撥,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的構思用文字表達出來,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每次布置作文都要給與認真批改。只有這樣抓緊抓實,學生寫作能力才會提高,語文綜合素質才會得到提高。
三、結語
總之,語文課實施素質教育有著廣闊的探究空間,它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地研究、探討和不斷總結經驗,使這個課題研究取得良好成果。
中專語文素質教育策略探討
摘要:中專教學的重點在于技術培養(yǎng),更傾向于去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技術人才,因此對素質教育有所怠慢。中專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其重點在于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目的是強化應用功能以及文體的書寫規(guī)范。從表面上來看,這是一種很高效的教學方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教法拋開了語文教學的初衷。因此,必須要認識到中專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出適當?shù)拇胧﹣韼椭袑UZ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中專語文;素質教育;策略
語文教學是包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悠遠歷史,可以凈化心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一門人文藝術學科。而中專學校語文課的開展卻是只重技術,為了讓中專學生更好的融入到社會當中,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更高的要求,中專語文教學必須要把素質教育作為根本。
一、中專語文素質教育的現(xiàn)狀
(一)教師教學水平有待提高,對素質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
中專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是沿用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以老師講為主,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鮮明。學生在課堂中找不到歸屬感,聽課效率很差。這些都是因為學校老師在新時代來臨時,教學手法顯得落后,教師的教學水平沒有跟上時展,使得中專語文教學課堂死氣沉沉。另外,中專語文教學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在課堂中仍然是注重技術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個人品質、內心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些現(xiàn)狀讓中專語文教育丟失了語文教學的真諦,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了。
語文素質教育實施策略
一、語文素質教育實施的必要性
素質教育具有民主特性,它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語文在眾多的學科當中屬于與人生活最為緊密的一門學科,故其可以說得上是學生掌握生活的首要“工具”之一。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具備掌握語文素質的這個工具。作為語文素質教育,絕不是學生每天背著沉甸甸的書包來學校將教師傳授給他們的知識一一記下來,它是一種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民主、科學以及個性的素質教育,是為順應時代教育而擬行的一種長期教學戰(zhàn)略,是為發(fā)展學生全面素質的一種教學手段。所以對教育知識日益重要的現(xiàn)代化來說,語文素質教育的實施是必然的。
二、語文素質教育中體現(xiàn)的個性特征及其運用策略
(一)語文素質教育具備立足實踐性
中學生的素質教育讓學生在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以及文化素質上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它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是立足于實踐去進行教育,而非僅僅對學生進行表層的知識灌輸和技能培養(yǎng)。如果只是按照傳統(tǒng)的概念去理解素質教育,那對于現(xiàn)代化教育來說就并不能順應學生全面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特別是對于九年級的中學生來說,臨近高考,如果還是一味地講解知識,不讓學生付諸行動去查找解決方案,去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實踐解決,那么,素質教育就達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里,它的教材內容具有一些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內容上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九年級上下冊的課本里,編排有古典小說,戲劇閱讀,小說散文等,這些都是越發(fā)貼近生活的內容。但是在教學上不能總是強調學生背誦,教師可以進行課堂模擬化,如對于戲劇閱讀,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自行編排一段戲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演練中背誦,則是學生對課文實踐記憶的一種方法,豐富了學生的課堂生活和學習方法。故在教學上,要想更充分地實現(xiàn)素質教育,就要從教學策略上出發(fā),即讓學生先通讀,然后產生質疑,再去理解和概括,最后便進行實踐。按照這五步程序來進行教學,那么,對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的積極性便會隨之產生,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二)語文素質教育培養(yǎng)了學生“質疑求答”的學習精神
語文素質教育對策分析
摘要:素質教育作為我國重點實施的教育工程,一直以來被放在育人的重要位置。而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更需要進行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語文素質教育,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點。文章探究語文素質教育對策,旨在為語文教學提供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語文教學;素質教育;完善;對策;借鑒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只有改進、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語文教學模式和方法,才能全面有效地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語文素質教育對策進行探究,旨在為語文教學提供幫助和借鑒。
一、素質教育概述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并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不是反義詞。素質教育的出發(fā)點是為了滿足社會實際發(fā)展的需求,培養(yǎng)出文化素質高、能力強的新一代公民。語文素質教育要結合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yǎng)、思想品德以及心理素質等教育。
二、語文素質教育的目標
語文小報素質教育研究
“素質教育”的提出在我國己有近20年的時間,它是一種將知識技能傳授、智力能力發(fā)展、情感意志和健全人格培養(yǎng)等融為一體的綜合型、創(chuàng)新性教育,涵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多個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素質教育的內涵不斷豐富,越來越注重促進受教育者在知識、能力、情感意志和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均衡發(fā)展。小學教育是學生系統(tǒng)學習知識的開端,為基礎教育之“基礎”,將素質教育的理念貫穿于小學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可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使之受益終身。
一、素質教育在我國的發(fā)展歷程
早在1985年5月27日,在《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就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中發(fā)[1993]3號文件《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中指出: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明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素質教育”;為適應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加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的要求,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進一步指出“增強適應時展、社會進步,以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質教育”,為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綱領性指導;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確定了素質教育實施的意義、范疇、方法、措施與保障,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貫穿于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yè)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標志著“素質教育”正式成為我們的國家戰(zhàn)略。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2006年和2015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將“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以法定形式予以確認,標志著素質教育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已全面依法實施。2010年7月1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系統(tǒng)闡述了素質教育的時代內涵、發(fā)展目標與推進對策,堅持以人為本,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確立為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
二、語文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中指出“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語文是進行母語教學的一門基礎性課程,為小學階段學習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重要基礎,關系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基本功能是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寫字、口語交際、閱讀和寫作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教學的深層次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人文素養(yǎng)和一個人的幸福感緊密相連,審美素養(yǎng)和人生的境界緊密相連。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除了包括基本的字、詞、句的拼寫、閱讀、寫作等,還包括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智力水平與情感意志等。小學語文中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愛國主義教育相關課文與課外讀物的學習可有力地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了解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積極地滲透價值觀、道德觀和審美教育,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達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的作用,為學生和諧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yǎng)小學生編讀語文小報的作用
語文素質教學論文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在走向素質教育的今天,在語文教學中應如何落實素質教育呢?我們認為路子只有一條:就是全方位地改革語文教學,向改革要質量,向改革要素質。
一、改革教法,誘導成功
在課堂教學的教法改革上,我們主張一法為主,兼用多法。關鍵是教師在教法的選擇和組合上,要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講與練的時間比例及練習的設計上,要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在板書及提問的設計上,要新穎和富于啟發(fā)性,有助于活躍學生思維和記憶新知,有助于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
我們教師要善于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每學習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都要力求全面理解抓住本質,掌握要領;通過試驗,取得成效,然后組織推廣。例如低年段語文的支架式直呼音節(jié)的新教法就是一個例子,我們用了兩年多時間,先派教師到市教師進修學校學習新教法的要領,然后回校同科組的10位語文教師反復揣摩直呼音節(jié)的教學要領、步驟,并采用循序漸進、分步過渡直呼及教順口溜、兒歌、趣味拼讀、看圖擺音節(jié)等多種形式強化訓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再其次,是講究科學,堅持精講巧導。沒有藝術的教學是低質乏味的教學,是不成功的教學;而不講科學的教學更是盲目粗劣的教學,是肯定要失敗的。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體現(xiàn)藝術性,又要體現(xiàn)科學性,力求做到科學與藝術性的統(tǒng)一。如六(3)班的葉老師在教學《七律·長征》中的“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時,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繪畫了“五嶺”和“烏蒙山”的山勢,巧導學生理解“逶迤”、“磅礴”,再通過填比喻句:()的五嶺在紅軍的眼里像();()的烏蒙山在紅軍的看來像(),加深學生對上述兩詩句的理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總是竭盡一切努力使學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學生愿意學習而不會學習,就應當幫助他,哪怕前進很小的一步,而邁出一步將會成為他們思維的情緒刺激的源泉。”這里的幫助指的是啟發(fā)點撥,使學生于疑惑處豁然開朗。例如四(5)的歐陽老師在指導學生寫《有趣的小實驗》一文時,教師先指導學生做實驗:先將紙片放進水杯中粘在杯側,然后將水杯垂直放入盛滿水的器皿中,然后取出,再斜著放入水中,讓學生仔細觀察兩次水杯中的紙片和內壁有什么不同,原因何在。經過學生的討論及教師的啟發(fā)點撥,讓學生明白空氣的存在。
二、改革活動課程,培養(yǎng)綜合能力
語文老師教學素質闡述
伴隨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素質作為教學的主旋律向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舊體制的轉軌過程中,教師面臨著種種挑戰(zhàn),在廣大教師中產生了很大的反響,這也反映了教師的教學素質如何。筆者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從以下兩大方面對教師的素質做一闡述。
一、深化課改,提升層次
新課標中明確規(guī)定了新型的教師觀、學生觀和教學觀。小學語文教師的角色無論怎樣轉變,都會對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就小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素質的探討及評價還未達成共識,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模式尚未建立,缺乏參照體系。盡管如此,教師要抓住契機,深層次探討符合各個不同階段和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規(guī)律,結合本地、本校、本班實際,打造自己特有的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層次,將自己由一名傳統(tǒng)意義上的合格語文教師轉化為一名新形勢下出類拔萃的語文教師。
二、關注對教師的教學評價
我們通常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生的評價上,卻很少把注意力放在教師身上。而教師評價的成敗與否同時決定了學生評價的成敗;教師評價的進展與成熟決定了學生評價的進展與成熟。作為教與學的重要一方的教師,他們的教學興趣,他們的教學樂趣同樣也值得我們關注。如果教師上課沒有一點樂趣,他們又如何能把自己所教的學生的樂趣調動起來呢?
1.帶著微笑進教室,創(chuàng)造愛的意境。這需要教師在每一次進入教室之前,都要有一個醞釀過程。一個人他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但一定要有愛心。愛心是一個教師達到教育教學意境的首要條件,教師一定要有愛心,才能愛他的學生。教師對班級里成績有差異的學生不能夠做到公平,對外來民工孩子更是帶著點別樣的情緒,覺得收下他們是累贅,是負擔。在無怨無悔地付出的同時也在抱怨,在呵斥……畢竟,生活在城市邊緣的他們的家長更多的是為生計在打拼,少了些對孩子學習的重視與關注、督促與引領。于是,在無形指揮棒的指揮下,教師的心態(tài)也受其影響。其實,盡心盡力了也就釋然了,教師關注的不應該那么片面,應該以自己的光和熱盡可能地去溫暖著他們,改變他們。
小學學生語文素質培養(yǎng)
一、改進小學語文教學素質培養(yǎng)的原則及實施方法
我國的小學教育長期存在重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傳授,輕德育教育的不良傾向,畸輕畸重之下,學生的綜合素質往往難以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國內教育理論界己經注意到語文課程的德育功能。例如,趙玉厚指出:“語文學科的教育理論是由教化論、教學論、以及教導論構成的。其中,直接決定學生的生活態(tài)度、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當屬教化論系統(tǒng)。以小見大:小學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戲曲或散文,這些文學對生命的禮贊。豐富多彩地描畫了美的人生,其感染力量能使學生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升華。語文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學,語言文學的背后則是人的情感世界、精神生活。根據(jù)課綱規(guī)定,現(xiàn)代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占用課程時數(shù)最多的組成部分。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它應耗用80課時以上的教學計劃。因此,利用好現(xiàn)代文閱讀,就幾乎掌握了小學語文教育的半壁江山。閱讀教學有強大的思想教育功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道德素質。滲透思想道德教育,而滲透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是以小見大。以筆者的教學實踐為例,在講授課文《好雪片片》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體會作者對流浪老人的衣著、外貌、睡態(tài)的刻畫,以及老人把獎券裝進紅色塑膠套和為我扣扣子等細節(jié)描寫,感受流浪老人在困苦的逆境中窘迫,能夠勇于直面人生、積極樂觀、拼搏進取的崇高精神,以及送他人以溫暖的善良人性。再如講授《哦,香雪》時,可以提示學生學習香雪登上火車時的果斷執(zhí)著和勇于戰(zhàn)勝困難的拼搏進取精神。很多課文篇目,都可以體現(xiàn)社會對小學畢業(yè)生素質的期望的某一側面。我們的閱讀教學要在課堂中有意識地深化課文影響,把教育的目標指向受教育者本身。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培養(yǎng)的改進措施
簡單直接的道德宣講不容易引發(fā)學生共鳴,教學效果低下。并且這也會干擾語文教學本身的正常開展。要融德入文:語文教學的策略應是披文入情,以情感人,以美揚善。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我國的小學教育長期存在重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傳授,輕德育教育的不良傾向,畸輕畸重之下,學生的綜合素質往往難以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因此很多畢業(yè)生在結束學校教育、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常常因為素質能力的欠缺,職業(yè)發(fā)展不能令本人和家庭滿意,并且影響到他們對企業(yè)和社會作出的貢獻。
三、結論
小學學校的語文課程,應當放在素質培養(yǎng)的整個框架體系中,從整體著眼,協(xié)調好與專業(yè)課程的聯(lián)系,做到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 上一篇:語文素養(yǎng)范文
- 下一篇:語文現(xiàn)代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