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路徑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1 01:04: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有效路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有效路徑

金融扶貧實踐與有效路徑

摘要:評估金融扶貧成效對于地區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全面勝利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通過對現行金融扶貧政策文件的梳理,選取貴州金融扶貧案例作為樣本,從金融扶貧現狀、工作措施與成效對金融扶貧的實效進行評估,發現貴州脫貧攻堅中存在金融助力不足的問題。建議加快健全金融扶貧政策保障體系、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加快金融產品創新和推進貧困地區信用體系建設,更好地發揮金融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金融扶貧;特惠特;信貸

一、研究背景:我國的扶貧政策與金融扶貧

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步伐。規劃和組織大規模扶貧開發活動,先后制定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等中長期扶貧規劃,有力地推進了農村扶貧開發進程。我國農村減貧的進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85年),是制度變革下經濟增長拉動型的反貧困階段,即以經濟增長為主導的緩解貧困的模式;第二階段(1986—2000年),是政府主導下開發式扶貧階段,實行以開發式扶貧政策為主導的扶貧模式;第三階段(2001年以來),是全面建設和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扶貧開發階段,即開發式扶貧與多項惠農扶貧政策并舉的整合式扶貧階段[1]。我國的金融扶貧是隨著國家扶貧開發的進程及政策演變而不斷變化,自1994年我國出臺的《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提出要安排“各項財政資金、信貸資金,增加以工代賑資金和扶貧貼息貸款等扶貧資金投入”,《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提出要“繼續安排并增加扶貧貸款”“適當延長貸款期限”“扶貧貸款執行統一優惠利率”,《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要“完善國家扶貧貼息政策,推動貧困地區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積極發展農村保險事業”。《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大金融扶貧支持力度,加強金融精準扶貧服務”。由此看出,我國農村金融扶貧理念經歷了從單一信貸優惠到綜合金融服務的過程,可劃分為救濟式扶貧階段(1949年至1985年)、開發式扶貧階段(1986年至2010年)、金融扶貧大格局階段(2011年至今)。

二、金融精準扶貧體系與金融扶貧政策梳理

(一)金融精準扶貧體系。金融扶貧是政府運用法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機制或手段,調動金融機構增加對貧困地區信貸資金的供給,為那些長期遭受金融排斥的貧困地區的中小企業和貧困群體提供均等的金融服務機會[2]。經過40年的金融改革,中國農村金融形成了以商業、合作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相互補充,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共同發展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包括以中國農業銀行為代表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以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合作金融機構、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以及以村鎮銀行為代表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農村金融機構覆蓋率持續擴大,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不斷創新,扶貧方式、扶貧信貸投放量不斷增多,各金融組織通過發揮各自經營特點和業務優勢,公開、公平競爭,逐步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金融扶貧服務供給體系。(二)金融扶貧政策梳理。1.國家層面金融扶貧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扶貧開發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金融扶貧體制機制,金融扶貧政策體系基本形成。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要求加大金融扶貧力度,鼓勵和引導商業性、政策性、開發性、合作性等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扶貧開發的金融支持。對各類金融機構的專項貸款進行貼息,支持貧困地區設立扶貧貸款風險補償基金。201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強扶貧再貸款使用管理,優化運用扶貧再貸款發放貸款定價機制……加強金融精準扶貧服務……創新產業扶貧信貸產品和模式,建立健全金融支持產業發展與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掛鉤機制和扶持政策。”由此,在國家層面的金融扶貧政策制度體系逐步形成,并日趨完善。2.省級層面金融扶貧政策貴州結合本省脫貧攻堅實際,根據中央有關脫貧攻堅政策精神,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脫貧攻堅的金融扶貧政策文件,為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發揮制度保障作用。2015年10月16日,《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對支持各類金融企業到貧困縣設立分支機構,支持貧困縣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業務作出明確要求。同時提出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特惠貸”,為貧困戶提供免抵押擔保、低利率、財政貼息補助的小額信用貸款。2015年12月4日,《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落實大扶貧戰略行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強化金融扶貧制度設計。加大對扶貧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成立扶貧開發投融資平臺。貧困縣設立扶貧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設立政府出資的融資擔保機構。2018年6月26日,《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三年行動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決定》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貧困地區、深度貧困地區的存貸款支持提出明確要求。與此同時,當地人民銀行、銀監局圍繞省委省政府的金融扶貧政策制定出臺支持地方扶貧開發的金融配套制度文件,形成地方的金融扶貧政策體系。

查看全文

化學復習有效路徑

如何提升高考化學復習的效率,這是一個永恒的老問題,又是一個變化著的新問題。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化學高考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隨著分省命題的展開,又呈現了不同地域的不同命題特色。面對這些變化,只有以新的思路、新的視角和新的方法去探索,才有可能獲得新的認識、新的突破和新的提升。化學復習所涉及的知識構建、能力培養、思想形成、素養提升都有待于我們進行這項實踐。在彰顯學科特色的前提下,本文選取了四個視點對這一命題談些粗淺看法。

一、以新思路達成新認識

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特色。例如,“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存在、用途、制備”這是我們學習化學的重要思路;“用實驗探究事實、用實驗驗證假設”這是我們研究化學的重要手段。但化學是眾多學科中的一個分支,它除了自己的特色外,肯定還存在與相關學科的許多聯系與交叉。復習中我們既要靜心向內,抓學科特質,又要視線向外,促方法融合。例如,在化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我們要抓住方法形成與思維提升這一核心,要落實規范表述與有效遷移這一關鍵,要明了總結思想與舉一反三這一要旨。而且還應懂得這些內容的落實,不只是我們單學科的屬性。比如,問題解決中“守恒思想、平衡思想、極限思想、探究思想、建模思想、統攝思想”的運用,各門自然科學都在強調。所以,我們要以自然科學的思想來指導化學的復習,以哲學的思想來指導自然科學的復習(圖1),以此來拓寬復習視野,提升復習效率。

二、以新視角構建新框架

對知識框架的建構,在一輪復習中我們要做扎實,在二輪復習中,亦不能忽視,因為,它是承載能力的基石,是解決問題的源頭。二輪復習對知識框架的構建,應該把點狀問題分析得更全、線狀問題延伸得更長,這樣,就自然會豐富與充實知識的立體網絡。

1.析全點狀問題

查看全文

高校臺球教學功效有效路徑探索

摘要: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素質的重視不斷加強。高校的臺球課程已經成為一門重要體育課程,如何提高高校臺球教學功效是高校體育老師需要探索的問題之一。為了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從目前高校開設臺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簡述了其在高校教學中對于學生的積極作用,并對如何提高高校臺球教學功效進行了路徑探索,以期望為教師帶來教學思路,為學生提供福音。

關鍵詞:高校;臺球教學;功效;有效路徑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高校體育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在不斷提高。高校體育課程的形式和內容在不斷豐富,高校體育教學是實踐體育的重要內容,然而臺球作為當下一項火熱的體育運動,發展其教學在目前的高校體育教學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目前的高校臺球運動也是體育部積極倡導的一項運動,它注重智力和體力的結合,可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高校臺球教學模式在不斷創新,教學功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在課程教學中,教學模式還需要不斷完善,課程教學的內容要充分發揮臺球的特點,從而培養高校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為體育事業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

1.目前高校開設臺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基礎設施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在目前的許多高校,由于體育場地、學校資金、師資人力等多個方面的限制,臺球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高校體育教學的薄弱環節。許多高校在擴大辦學規模的情況下,相應的體育教學投入并沒有隨之增加,這導致了學校的體育場地和基礎體育設施沒有及時跟隨體育的發展變化,從而不能滿足體育教學的基本需要。很多學校也沒有專門的臺球館供學生練習,其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也較低,這限制了臺球教學功效的發揮。1.2臺球課程體系不夠成熟。由于臺球并不是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之一,傳統的教學課程中對其重視程度不夠。目前來說臺球教學可參考教材少,很多高校才剛開始將臺球作為體育教學課程體系之一,其課程體系與籃球、排球、乒乓球等傳統課程相比還不夠成熟。另外,臺球種類十分豐富,到底哪種臺球教學方式適合目前高校體育課堂教學還有待研究,教師如何對學生的臺球教學采取何種授課方式,講授什么教學內容等還有待進一步探究。1.3臺球的師資力量短缺在高校的臺球教學中,由于缺乏專業的教師,臺球教學效果不佳,很多學生對臺球選修課并不感興趣。此外,我們國家對臺球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不像乒乓球運動的影響力度大,優秀的臺球運動員除了丁俊暉、潘曉婷為大家所知,其他的個人名氣外很少有人知道。另外,進入高校教學的體育教師大多畢業于體育院校,真正專業的學習臺球的人很少,臺球教學師資力量的短缺是影響臺球教學功效的因素之一。

2.提高臺球教學功效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高校健康教育有效路徑探析

摘要:大學生健康教育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健康教育是提升大學生健康素養的重要手段。在探討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問題、開展健康教育的現狀和必要性的基礎上,提出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路徑為著力拓展多種健康教育渠道,努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實踐,大力加強健康教育教學能力建設,完善健康教育保障措施,建立健康教育評價反饋機制。

關鍵詞:“健康中國”;健康教育;健康素養

健康教育是提高健康素養的重要手段之一,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并將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與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健康教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學生體質呈下降趨勢。2017年的《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指出,大學生的身體形態正在發生變化,尤其是肥胖率持續上升,每5年提高2%~3%。在此背景下,探討高校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全方位保障高校大學生健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與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問題

“健康中國”概念是2007年12月由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首先提出的,其在《中國衛生》發表了《實施“健康中國2020”戰略》的論文。2008年1月,陳竺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研究實施“健康中國2020”戰略,作為衛生系統貫徹落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的重要舉措之一,并組織多學科力量于2012年研究制訂出《“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包括總報告和6個分報告[1],總報告主要闡述了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明確發展的指導思想與目標,提出了發展戰略重點和行動計劃以及政策措施等,但尚未提出適應國民健康需求的健康教育政策。2015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打造健康中國”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會議公報,首次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1],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將“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并入“十三五”規劃中。針對“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出了加強全民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養。2016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召開,在講話中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并將全民健康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結合。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外《“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的勾畫出打造“健康中國”的美好藍圖,這一部署標志著“健康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基本完成。《綱要》的第四章提出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并將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為貫徹落實《綱要》,解決大學生健康教育問題,2017年6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了高校開展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內容、措施等。綜上可知,從提出“健康中國”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顯示了國家對健康教育的重視。健康教育位于“健康中國”建設的前端,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為高校健康教育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通過健康教育讓大學生樹立健康意識,掌握維護健康的知識和技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什么是健康?健康不僅是指免于疾病和虛弱,也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2-3]。健康教育是在健康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使人們自愿采納有益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消除或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增強健康意識,提高健康素養,健全人格品質[4]。高校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意識,掌握健康的知識和技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以減少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因素,并自覺自愿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推進高校健康教育,首先要厘清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基于高校健康教育的內涵,高校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1)健康生活方式;(2)疾病預防;(3)心理健康;(4)性與生殖健康;(5)安全應急與避險等。

2高校開展健康教育現狀和必要性

查看全文

財經專業教師有效研修路徑

摘要:本文通過對職業學校財經專業教師有效研修現狀的調查,針對目前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認為有效校本研修是職業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培養更多的“雙師型”教師的基本途徑之一。本文對職業學校教師有效研修的途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提出了包括校企合作、技能競賽、專家引領、同伴互助、教學反思等方法途徑。

關鍵詞:有效研修;意義;途徑;方法

當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對職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投身于教育科研,才能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教師。為了提高職業學校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有效性和積極性,筆者對職業學校財經專業教師有效研修的途徑和方法進行了以下探索。

一、有效研修對促進財經類專業教師成長的意義

有效研修強調通過提高研修效率、增強研修效果、提高研修質量、獲得研修體會到教師專業發展和專業能力提升以及教學問題的有效解決。“研”是研究思考,“修”指修煉提升。研修既強調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琢磨,又強調對自身進行修煉和提升。研修既是對培訓、研究的整合,又是對培訓、研究的超越。因此,有效研修對教師專業成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1.有利于提高道德修養,更新教育理念。教師職業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增強立德樹人的責任感,及時掌握最新的技術發展動態和科技成果,以推進職業學校課程改革和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2.有利于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業務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中職學校財經專業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適應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3.有利于財經專業教師在教育教研中體驗專業成長的成功,獲得幸福的教育人生。

二、中職學校財經專業教師研修現狀分析

查看全文

幼兒語言入學準備的有效路徑

一、幼兒園語言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辨析

通過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標》)的分析,本文從二者的目標、內容和學習途徑三個方面進行比較。

(一)教學目標不同

《指南》中指出,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目標是:能聽懂常用語言;愿意講話并能清楚地表達;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喜歡聽故事,看圖書;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簡言之,就是聚焦于傾聽、表達、閱讀和書寫四個方面。而《語文課標》指出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目標主要聚焦于三個方面,即體驗性目標、語言習慣的養成、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在閱讀與書寫準備方面的目標也僅是強調興趣、愿望及初步技能的養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從學生發展的層面出發,涉及情感、習慣、方法、能力等,學科層面包括漢語拼音、漢字認讀與書寫、閱讀、寫作、工具書的使用等,更加關注語文學科專業化、系統化的人才培養。

(二)教學內容及途徑不同

幼兒園語言教學包括看圖講述、談話、文學作品學習、早期閱讀、聽說游戲等,強調“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等;在學習途徑上,《指南》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語言的內容。《語文課標》把小學語文教育分為五個方面: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在學習途徑上,小學語文教師通常采用的是講授法和練習法,重視通過系統的語文教學讓學生掌握字、詞、拼音等,注重學習過程的多樣化和學習成果的評價。

查看全文

淺談企業內控質量的有效路徑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信息在經濟決策等方面的作用逐漸攀升。但是,目前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并不盡如人意,財務舞弊等行為在為企業帶來巨大損失的同時也為資本市場的信譽度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內部控制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科學的關鍵環節。本文將就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質量的提升進行探討。

關鍵詞:提升;企業;內控質量;途徑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協調、穩定發展,會計信息在市場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越來越重要。縱觀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管理體制,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科學性問題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質疑。會計信息的失真從宏觀方面看將對社會資源的分配帶來嚴重影響,從微觀方面看將對企業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企業的投資者形成誤導,從而造成投資決策的失誤。透過現象看本質,企業會計信息的失真主要是由于企業缺乏完善的、科學的、規范的內部控制系統而導致的。只有建立完善的內控系統才能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者、管理者認識到任何一個優秀的企業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優秀的企業績效,還必須擁有健全的內控體系。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企業內控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提升、優化企業內控質量是每一個企業必須認真深思的問題。

二、提升企業內控制量的有效途徑

1.創建優秀的企業內控環境

查看全文

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路徑

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概述

科技成果轉化就是一個將科技創新成果進行推廣應用,并最終形成全新產品以及工藝的過程。在我國創新驅動發展國家戰略的過程中,科技成果轉化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當前我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修訂版本中明確指出了企業需要發揮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而在黨的報告中則再次指出,創新是引導國家發展的第一動力,需要建立政府引導,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借此來有效地提高企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我國在科研成果方面投入的經費也呈現出一個持續增加的態勢。企業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年均增長率均超過了10%,并且最近5年來企業在科研工作方面的投入占據了全國科研投入經費比例的77%左右。由此也不難看出,企業在科研成果創新以及轉化方面的主體作用得到了有效地發揮。

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

第一,企業經營實力不足。在科技成果轉化中,企業研發投入需要大量資金,但近年來,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是一件極難解決的問題。企業經濟實力不足,銀行很難給企業融資,缺少有效渠道的融資,企業的技術實力無法體現。資金的缺乏,導致有的企業經營狀況不佳,造成企業自身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方面無法發揮。對于一些投資基金來說,因為創新技術伴隨的風險,基金管理人對企業整體發展進行評估后,才會決策是否投資,特別是初創期企業的技術成果首次產業化,投資人不會輕易投資給企業,因此也就無法實現科技成果成功轉化。另外,受到諸多企業制度管理、人力、物力資源等多個內部因素共同影響,科技投入、科技轉化過程中所需要的同樣存在供給不足的問題,導致企業的整體經營能力不強,無法及時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如果將科技成果自行轉化失敗或市場長期打不開,將有可能造成企業經營困難越來越大。第二,科技成果技術價值不足。科技成果本身的技術價值包括了技術的先進性、成熟性、獨立性、可替代性等諸多方面。在真正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優質科技成果可以充分展示自身技術的核心價值,但一般的科技成果技術創新價值存在成熟性不高、與研發預期差距較大等問題,從而導致科技成果轉化受限的現象。除此之外,部分科技成果出現了一種為了科研而科研的現象,側重于證書的價值,反而是忽視了科技成果帶來的市場價值,導致最終的科技成果轉化產品和市場需求出現了脫節現象,不具備較高的可轉化性,為企業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第三,當下還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科技成果價值評估體系。很多科技成果,都是由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的目的不同、評估導向不同,導致各個評估機構對相同科技成果評估值差別很大。在科技成果評估市場當中,沒有形成一套公認的,具有權威性的評價體系,從而使得有意向對科技成果轉化的企業,無法有效判斷需要被轉化的科技成果的交易價格以及投資入股的轉化資金的股份比例。第四,科技成果的市場價值與預期目標相去甚遠。科技成果價值最終表現為技術、經濟和市場價值三個部分,其中技術價值是經濟價值的基礎,而市場價值則是這三大價值成果的最終體現。對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價值包括了當前應用價值、未來預期價值和市場競爭程度三個方面。從科技創新初期到技術成果產品化的整個階段中需要經過實驗、調試等多個工作流程,這也就導致科技成果產品化的過程出現了滯后性,使得制造出來的產品其市場價值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直接降低了企業科研成果的利潤空間。

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有效路徑的探討

政府部門引導,釋放政策紅利政府作為政策引導,大力推進科技政策機制的創新建設,有助于促進科技創新的高質量發展,激發技術市場技術交易的活躍度。由于企業在科研成果轉化以及長期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需要借助科技政策,積極推動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政府從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制定成果轉化政策支持,鞏固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引導創新型企業加大科技研發的投入建設,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強化科技創新的平臺建設,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和創建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通過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和合理流動助推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圍繞重點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化服務業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同時,政府部門鼓勵和規范企業通過科技成果轉化,獲得的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取得的收入享受國家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把科技成果轉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作為科研人員職務晉升、職稱評聘、績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據。進一步推進科技人員個人從事技術成果研發、轉讓過程中取得所得稅優惠政策,營造鼓勵社會各方投身技術轉移轉化的氛圍有利于創新驅動發展的市場環境。政府部門應該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科技成果評價標準和政策層面,給予相應規范和的政策支撐。要逐步建立和規范科技成果評估體系,評估體系的建設應以市場主導,對被評價的科技成果的科學性、創造性、先進性、可行性和應用前景等進行評價,可以作為技術交易時可參照的公允價格。企業創新主導,激發市場活力企業需要以創新發展構建作為核心,從戰略角度進行企業技術創新機制健全工作的系統規劃及布局,在創新主導的過程中,可以從如下幾個層面入手:第一,產業技術聯盟機制的創建及加入。企業需要建立或者參與到以行業內龍頭企業作為核心,將技術標準及專利許可作為紐帶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機制,以便在聯合研發、資源共享的前提下,提高企業的風險抵御及集合知識產權運動的能力,為今后的自主創新技術和標準結合提供基礎條件。第二,專利布局及培育機制的實施。重點企業需要在對接國際新興技術及市場需求的同時強化企業的核心專利保護力度,并落實海外專利國際布局工作,并做到及時評估和確認技術研發成果,全方位保護企業核心知識產權。同時,須在企業內部建立從上到下的知識產權聯動推進機制,做到進一步加快專利的創造、挖掘、申請等。第三,復合型人才培養。企業要重視引進和培養科研成果轉化的復合型專家和人才,可以組織相關人員全面參加各種科技成果標準化轉化以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培訓活動,借助專業領域的力量進一步強化企業內部員工對于自主創新及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意識,并鼓勵其開展科技成果標準化轉化的研究,從而有效的培育科技成果標準化轉化的復合型人才。而對于具備資源或者條件方面優勢的企業而言,可以就科技成果標準化轉化的人才培養進行對外合作,在制定相應高端人才引進措施的前提下,逐漸建立一個人員層次配置合理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隊伍。建立評估體系,規范評估價格科技成果評價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環節。企業根據需求配套的技術路線圖分析、行業情報分析等增值服務,促成企業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并獲得政策支持,建立一個完全符合企業內部情況的科技成果創新向標準轉化的潛力分析及綜合評估體系,具體包括評估的具體指標及指標體系、評估所用方式及評估分析工作的機制。在此之后,企業便可以在組織內部科技成果創新評估會議的基礎上,篩選適合進行標準轉化的科技創新成果。同時,企業需要以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先進程度及各個層級標準特性作為出發點,得出科技成果適合轉化的技術標準層次,隨后著手進行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除此之外,企業科技成果評估體系的建立,也需要多種機制的融入。比如,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的機制、投融資風險防控機制等屬于此類。科技金融結合,實現成果轉化以科技與金融相結合的手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國家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組織形式、管理機制、金融產品和服務等方面進行創新,鼓勵銀行加大力度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貸款業務形式,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金融支持。同時,充分利用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企業通過股權交易的直接融資方式為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進行融資。科技成果的資本化才能體現技術成果的價值。加大“股權”融資的形式,將科技成果作價入股,替代市場中不易接受和難以量化的“科技成果”,借股權交易之形,行成果交易之實。通過技術入股實現股權的置換、重組、增值,達到成果轉化、產業化的目的。技術擁有者應充分利用技術入股的形式,使科技成果資本化和證券化,借助資本的力量,使得科技成果盡快轉化起來。充分發揮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的職能,推進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技術轉移機構專業化隊伍建設和市場化運營改革,充分發揮技術轉移機構可集約法律、金融、知識產權等全要素專業服務。金融機構的監管部門,也要對投入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和與愿意投資科技成果轉化的機構,在監管當中適度放寬,例如對于銀行給企業的貸款,如果企業用于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貸款,不良率應允許高于普通商業貸款。只有這樣,才可以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強度與速度。

查看全文

音樂聽力訓練有效路徑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進行聽力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每個成功的音樂家無不具有超凡的聽力,小時候的聶耳對聽過的曲子過耳不忘,瞎子阿炳沒有超凡的聽力也不會創作出《二泉映月》。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我們要抓住這個契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聽力訓練,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把握教學的各個環節真正把聽力訓練落到實處,這也是音樂教學的長期探討的問題。

一、在單音訓練中形成聽力辨別力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聽力訓練從單音開始,但是要辨別一個單純的音符的高低、長短、音色是很難讓學生接受的。如果能把幾個音符結合起來進行比較的聽,就相對簡單起來。分別彈兩個音讓學生聽,一個音高,一個音低,雖說學生不能判斷每個音標的絕對音高,但也能感受音標高低性質不同,以此類推來增強學生對音標的聽力辨別力。在聽音訓練的過程中,遇到學生常出現的錯誤和不解的地方,千萬不可忽略,一定要及時的校正,還要結合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適度調整。還可以給幾個單音讓學生聽,判斷出正確的音標,一方面吸引學生注意力,還可以避免枯燥,寓教于樂。在每次教唱歌曲之前,都要進行說音名的訓練。教師用琴彈出一個或幾個音符(音組),讓學生試著說出其名稱來,以便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教師用琴彈奏音符或音組,讓學生聽后學唱,增強聽音的記憶和表達能力。

二、在器樂訓練中提高聽力判別力

“器樂進課堂”的教學形式得到廣大師生的普遍歡迎。不同的器樂發出的聲音能有效的訓練學生的聽力。首先由老師對一段曲子進行演奏。在演奏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反應,一部分學生對樂器以及樂曲比較敏感,能很快進入到樂曲中,另一部分學生不能感知樂器以及樂曲,很難進入狀態。教師可以進行有側重的教學,多遷就認知能力較差的學生。再就是讓學生演奏。班上可能有幾個學生是音樂世家,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接受力比較強,可以讓他們根據能力演奏,別的學生可以根據理解進行演奏,在演奏訓練中,感受音準,增強榮辱感,調動學習的興趣。在演奏過程中,學生可以“哼唱”,不僅聽覺能力有所提高,還能鍛煉理解力。樂器教學中,切忌一味的講求演奏技巧。演奏的好壞是其次,真正目的是讓學生用心去聽,用心去感受,去表現音樂。

三、在聽樂曲訓練中增強聽覺器官感知能力

查看全文

淺談德育課程有效路徑

[摘要]德育課程的“對話教學”是在突出德育課程特性的前提下,結合“對話教學”的相關理論,在師生經驗共享中,通過“精神的相遇”和“視界的融合”達成意義的建構和道德的成長。“對話教學”符合德育課程的學科邏輯,滿足德育課程的價值取向,實現德育課程的教學共生,有利于德育課程的目標達成,是德育課程的應然選擇。在德育課程中實施“對話教學”,需要具備物理條件、理智條件和情感條件。

[關鍵詞]對話教學;德育課程;實踐條件

著名教育家克林伯格(L.Klingberg)曾經指出:“在所有的教學中,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占支配地位,這種相互作用的對話是優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的標識。”[1]“對話教學”作為一種尊重主體性、追求人性化、體現創造性的教學,因其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被廣泛地應用到中小學德育課堂中,在德育課程教學中日益凸現其價值和意義,較大程度提高了德育課堂的有效性。

一、德育課程“對話教學”的內涵

我國中小學的德育課程,從“”后經過40年的改革,逐步形成了符合認知規律,注重學段銜接以及強化道德實踐、情感培育和行為習慣養成的課程體系。德育課程所遵循的邏輯是生活的邏輯,而不是純學科的邏輯,這就決定了中小學德育課程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過程。小學的德育課程性質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2]。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性質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3]不論是小學學段還是初中學段,從課程性質不難看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德育課程都是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生活和發展,以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為核心,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有機融入了品德與規則、法治和國情、歷史與文化等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獲得德性的成長。簡言之,課程在以德育為首的前提下,突出了生活性、實踐性、綜合性和活動性。德育課程的“對話教學”就是在突出德育課程特性的前提下,結合“對話教學”的相關理論,構建德育課程“對話教學”的形態。師生間以構建平等、民主的合作關系為前提,以尊重、信任的情感紐帶為保障,通過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展開對話,師生在生命交流和經驗共享中,通過“精神的相遇”和“視界的融合”達成意義的建構和道德的成長。(一)德育課程的“對話”是師生“精神相遇”的過程。1.“對話”強調個體間內在精神上的聯系在傳統的二元師生關系中,教師和學生是“我-它”對立的師生關系。“對話教學”強調的則是師生間“我-你”的關系。“我”和“你”地位平等、人格平等、精神共生。馬丁•布伯認為,“我-你”關系的特點是發自兩個人的內在的精神世界的聯系。就實質而言,對話不僅是有聲語言的交流與溝通,也是對話雙方的精神際會。在對話的動態過程中,可能是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姿態,師生間便可懂得對方的意思、理解對方的情感、融會對方的心意,這便是雙方精神層面的“相遇”。“相遇”引起了對話雙方互動的意愿、交互式的溝通與交流,引起了課堂需要解決的問題的生發和解決,也引起了師生道德認知、道德思維的激發和碰撞。這種精神際會,讓師生都能夠從傳統的“我-它”關系中解放出來,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我”,而是對話關系中的一員,可以引導課堂對話的展開,以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以學生的視野看待學生,以學生的文化尊重學生,秉持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原則,傾聽學生的聲音,延續學生的聲音展開對話。學生也不是被拉著牛鼻子牽到河邊喝水的“它”,而是不再需要按照教師的“規定路線”走完課堂流程、擁有充分的自由、將自我的生活經驗和道德理解拿出來、和課堂中的教師與學生構成的“你”,充分展開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靈魂的接納。在對話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以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共同面對教學任務,合作實現教學目標。2.“對話”就是用人的精神美使人變得精神高尚道德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學科教育,它更強調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學生內心世界的充分參與十分重要。學生不是冷冰冰的機器,可以受教師的操作和指令,完成各項指定動作。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培養真正的人,就是用人的精神美使人變得精神高尚”[4]13。以信念培養為例,他認為信念就是精神財富,要在活動中才能起作用。“信念就其本質來說不可能是一種不勞而獲的精神財富,只有通過積極的活動,信念才會起作用,才能得到鞏固,才能變得更加堅定。”[5]堅決反對那種直接和簡單的道德說教。蘇霍姆林斯基曾開設過為他人提供幫助和服務的“熱心課”,他認為“熱心課并不是孤立于周圍世界之外的特殊的東西”[6]。恰恰相反,由于學生們的熱情參與,學生們進入了道德與理想所實際存在的現實世界,學生會在實際人際網絡中學會道德操作,領會人生的真諦。他認為活動和人際交往是學生整體精神生活的具體體現。“人要有一種精神。在這一真諦之中,我看到了整個道德教育的一條紅線。”[4]15因此,他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對話,認為可以帶來“1+1>2”的不斷增值的德育效應。(二)德育課程的“對話”是師生“視界融合”的過程。1.“對話”讓師生共同建構意義的世界從人學的視角看,對話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之所以能夠確認自己存在于現實世界,是以自我和現實世界中他人的交往和互動、溝通和交流產生出的對話關系作為背景和參照的。同理,教育中的對話關系,也表現為教師和學生間、學生和學生間,甚至是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多向交往與互動。這種對話關系的產生,映照各自存在于課堂的現實世界,構建課堂的意義世界。在這種關系中,學生被“賦予最充分的民主”,教師引導學生在自己已有道德認知、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建構起個人的生命意義,豐富自己的人生感悟和道德理解。“我”發出“我”內心的“真實聲音”,你說出你的“肺腑之言”,大家帶著誠懇、尊重、民主和信任,充分溝通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獲得人生心得和道德感悟,共同建構起意義的世界。“對話式”的德育課堂不僅是師生“共同做事”,不僅是“經驗分享”,更不僅僅是“信息的交流”,其更大的意義在于師生通過對話,共同創造出一個更廣泛的道德認知空間,創生出對于學生甚至是教師而言以前不為所見的新思想、新行為。2.“對話”使師生在同頻共振中共同成長從解釋學的角度看對話,處在對話關系中的雙方,各自基于自己的前理解結構,再通過理解對方而達成了一種視域融合。它不僅發生在人與人之間,如師生間、生生間;還發生在人與物之間,比如師本間、生本間;它不僅只強調現在,也可以是現在和過去的聯結。在真正的“對話式”德育課堂中,師生均是對話的主體,雙方都以自己全部的生活經驗、道德認知、道德理解、道德判斷作為對話的內容,并以道德情感感染著對方。教師、學生、文本在多人、多視角的相互溝通和對話的過程中,生成更多的道德思考和生發點。作為一個對話者,教師要不斷地思考他人的話語,思考這種視角對自己有哪些啟示,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實現教學相長。教師和學生共同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呈現或者分享他人的生活情境,彼此提取有道德價值的內容,從自己過去的經驗、教師的經驗、同學的經驗中,找到當下的出路,進而共同創造精神與品質,實現共同的成長。綜上所述,“對話式”德育課堂在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教學方式等方面超越傳統教學,較好解決了在傳統德育課堂中出現的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現象。

二、“走向對話”是德育課程的應然選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