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有效融合策略
時間:2022-10-24 10:16:39
導語: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有效融合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內部發展以及外部市場競爭等均對企業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治理體系,優化公司董事會治理、股權治理、監事會治理與管理層治理,并在企業內部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機制。通過良好的管控機制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與建設,增強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文章探討了企業內控制度與治理結構之間的關系,分析治理方式的建立對企業內部控制所產生的影響,并對內部控制構建提出一定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內部控制;公司治理;融合策略;風險控制
在公司治理過程中應當不斷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融合,共同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公司應當在企業內部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機制,及時發現并預測企業內部控制與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在下一步的發展過程中不斷予以完善,以此更好地促進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與有效。
1相關理論概述
1.1公司內部治理結構
公司經營過程中為了達到良好的經營績效,基于信托責任,將公司的經營權與所有權進行一定分離,以此促進企業經營達到最佳的效益。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中包括股東大會組織,為公司最高的決策結構,全面負責公司內部各項經營業務并對此給出最終的經營決策。第一層級為公司內部監事會成員、董事成員以及經理人員等。第二層級為公司總經理下屬的各級管理組織體系。由此在公司內部經營中構建了系統性的治理體系,不同層級之間相互配合,共同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良好的治理體系有利于促進公司組織與運營的有效開展,在企業內部構建系統性的管理機制。由總經理對公司內部經營管理履行相應的職能,全面負責公司內部相關經營活動。治理活動構建過程中,要求項目治理結構之間能夠達到相互牽制與促進的效果,但是同時又能夠獨立完成相應的作業項目。由此在企業內部構建一種良好和諧的工作氛圍,不斷加強各項治理結構之間的規范化與統一化,與企業內部各項工作開展要求相結合,更好地促進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的實現,避免出現資產不合理處置現象[1]。
1.2內部控制
為了更好地保證企業經營活動能夠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提升企業對資金的利用效率,促進企業經營項目的有序推進,要求不斷規范企業內部各項制度規定,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證,加強企業對財務信息的高效管理,保證財務經營信息的全面性、公正性與客觀性。為此要求保證企業內部經濟管理活動的規范化、程序化以及系統性,不斷加強企業內部各項經營管理活動的有效開展與運行。因此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促進企業管理層做出合理的經營方針,與企業的財務狀況以及內部控制狀況相結合,避免出現不合理投資,從而有效改善企業財務狀況不佳的現象。通過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有效避免并且預防企業資產流失現象,在企業內部構建良好的內部管理控制制度。合理判斷企業各項經營信息以及財務資料,綜合分析企業經營方針的執行情況,從而促進企業領導層做出正確的管理決策[2]。
2公司治理對公司內部控制的影響
良好的治理結構對促進公司內部控制具有良好的作用。股權結構建設對企業內部控制有一定影響,在當前企業之間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之下,為了實現進一步發展,要求不斷優化自身的經營管理方式,與企業自身發展需求相結合,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方式與管理機制,其中的重要管理內容為股權結構,提升股權結構的合理性,不斷改進企業的經營發展方式,以此提升企業整體經營效益。董事會的構建對企業內部控制具有一定影響,其要求確保公司發展具有足夠的財力資源支持,并對公司發展制定相應的年度預算,結合公司經營效益的實現情況對股東進行利潤發放。編制公司管理層薪水,并在公司內部制定相應的激勵手段[3]。以上工作程序的構建均與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之間有一定的聯系,為此在發展過程中,要求公司董事會能夠嚴格把控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相關內容,包括建立原則、建立方法以及具體的建立模式等。管理層的建立對企業內部控制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影響,要求在公司內部探索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全面確保各項制度構建的可操作性、穩定性、系統性等。結合公司內部具體活動開展的需要,充分明確制度建設的目標以及原因等,提升企業各項制度建立的有效性。要求企業各項管理制度構建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綜合考慮企業發展中的內部要素以及外部發展要素,提升各項管理制度構建的可操作性[4]。監事會的建立對企業內部控制與相關制度運行也具有一定的影響,能夠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檢查企業財務運作情況,與企業具體活動開展需要相結合,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綜合效益。對公司董事會以及總經理的工作行為進行監督,保證在公司規章制度以及相關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各項活動,因此監事會的職責對企業相關活動運行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企業監事會一般是由公司股東大會通過推舉的方式產生,并在企業內部獨立行使監督管理權,對企業相關各項活動開展均具有較大的影響,包括企業生產管理方式、財務狀況、運營成效等。
3企業內部控制與治理結構融合的有效策略
3.1加強股權結構融合
企業管理過程中應當不斷加強股權結構的優化管理,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制定完整的管理計劃與方案。不斷融合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并在公司內部推廣。要求在企業內部設定完善的組織設計結構,加強對企業管理人員的資質審查與管理,按照現代企業管理人的要求進行,不斷優化企業內部治理方式與治理結構。通過優化組織管理有效避免企業管理中組織內容設計上的不足,以此為促進內部控制管理服務。不斷完善企業股權代表責任,在企業內部建立現代科學化的管理手段與管理方式,要求股權代表能夠具備相應的建設才能,以此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與建設。并以制度的方式體現出來,提升管理活動的科學性與合理化,以此及時發現企業管理與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優化企業整體管理機制,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效益。在企業內部不斷優化股權管理工作流程,與當前企業建設現狀相結合,由公司內部股東大會以及董事會股權代表共同負責,在會議開始之前即審計確定會議主題。通過科學評定之后,將審定的議題分送至各個運行部門,各個部門將審查意見最終反饋給股權代表,股權代表們進行意見匯總,在董事會上發表意見,提出自己的想法,深入探討當前企業實際建設情況,優化企業下一步發展方式[5]。
3.2加強董事會融合策略
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董事會之間的融合內容有工資管理、獎勵提成制度、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辦公制度、財務制度、物品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等,在各項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構建過程中要求與公司內部各項制度實際建設情況相結合。在制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過程中,要求不斷優化企業外部董事結構,針對外部董事設置適宜的比例,以此充分發揮外部董事對內部董事會決策中的制衡與引導作用。一般設置為1∶5比例,以此有效避免企業內部控制中的一些不合理之處[6]。不斷優化企業董事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結合企業實際經營業績調整董事薪酬,從而充分發揮董事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其在企業建設中的作用。針對專業能力較強、職業道德表現良好、表現突出的企業董事構建相應的獎勵機制,進一步與當前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相結合,明確企業發展過程中外部董事的義務。各項制度的構建并非單獨存在,由此在企業內部構建一套標準化的制度體系,并在企業實際運行過程中不斷予以修訂、完善、廢止。充分與企業當前的實際運行現狀、外部市場發展需求相結合,提升體系制度制定的科學性與有效性。保證董事具有充足的時間與工作精力,將公司內部兼任其他公司的董事數量限定在一定范圍之內,避免在公司經營過程中出現關聯交易現象。工作過程中要求董事具備良好的危機處理能力,一旦面對危機能夠運用科學的知識做出慎重的管理決策,對企業當前的行為起到良好的決策作用。由此充分發揮董事會在企業中的權利,充分履行自身的職能與義務,避免出現被經理層架空的現象,能夠結合當前發展現狀,做出科學理性的決策,嚴格遵照相關的管理規章制度,避免出現專斷行事與違規決策現象[7]。
3.3加強管理層與監事會之間的有效融合
要求在企業內部充分發揮監事會的內部控制管理功能。監事會在企業內部主要負責的工作內容有不斷完善公司內部的各項控制管理體系,保證公司高級管理層、董事等能夠切實履行自身的內部控制管理職能,對公司內部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董事長等的行為進行管理與規范,避免出現損害公司實際利益的言行。職工監事在工作過程中要求接受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以及其他民主形式的監督,并嚴格要求自身工作中的各項行為,將自身的工作情況定期對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加強管理層與內部控制制度之間的有效融合,充分發揮監事會的作用,保證管理活動的高效性。在管理過程中一旦發現監督不足的問題,要求及時予以糾正,并在企業內部構建針對內控制度問題的預警管理機制,以此提升管理活動的靈活性。充分發揮企業內部管理層的內部控制職責,要求管理層具備相應的管理意識,能夠對企業經營中的財務運行情況進行一定把控,并監測企業財務制度的具體執行情況等。綜合分析可見,企業內部控制需要企業各個主體均參與其中,包括企業管理層、董事會、監事會等。內部控制是一種有效的管理制度,注重對風險的全面把握與管理,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項風險具有一定的預測與管理效果。
3.4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活動
在對企業經營活動控制時,充分發揮企業領導層的總體指揮作用,對企業經營活動合理授權,以此對企業中間管理層以及員工工作開展提供依據。要求管理層加強對授權范圍的控制,對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活動進行有效分析,結合具體的經濟活動設立相應的管理金額,明確管理中的各項職責,避免出現權利重疊現象。保證企業內部各項經營管理決策的有效運作,嚴格貫徹落實各項管理制度,不斷加強不同部門權利之間的有效制衡。在企業內部構建科學的財務控制中心,保證企業內部各級財務部門均按照一致的管理目標開展活動,正確處理企業投資、利潤分配以及成本控制之間的關系[8]。
3.5優化風險評估與監督工作
優化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必要的風險評估與監督,將其作為企業治理的重要構成之一,優化企業會計賬目審核與稽查,及時發現企業賬目管理中出現的問題與缺陷,并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由此在企業內部構建獨立的財務檢查與評價活動,對企業建設與運營提出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在當前外部市場因素多變的背景之下,企業經營中面臨的風險主要有經營風險、市場風險以及財務風險等,包括企業內部與外部兩個層面。通過有效的內部控制與管理活動,能夠及時發現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風險,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對此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以此通過審計工作進行風險防范,采取必要的資金籌劃以及成本費用控制措施,結合企業具體經營業務,綜合分析經營過程中的合同風險、信用風險以及一些不可預測的風險,從而進一步優化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
4結論
公司治理結構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之間的有效融合應當從企業股權結構治理層面入手,不斷加強并優化企業內部監事會治理、董事會治理以及管理層治理,不斷加強各個要素之間的有效融合與管控,與企業具體的發展要求以及發展現狀相結合,不斷探討新的發展模式,為企業的發展與建設建立新的管理方式,以此促進企業整體經營效益的實現,實現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金輝.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分析及治理對策———基于華澤鈷鎳的案例[J].新會計,2021(8):35-37.
[2]楊坪.公司治理專題之看清上市公司內控審計意見的“門道”[N].21世紀經濟報道,2021-11-18(003).
[3]徐飛,薛金霞.內部控制評價、審計師監督與股價崩盤風險———“治理觀”抑或“機會觀”[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1,36(4):33-45.
[4]陳燕.關于如何加強地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內部控制的思考[J].財富生活,2021(20):38-39.
[5]鄧小軍,侯楓婷.公司治理質量、企業生命周期與審計費用———基于產權性質的視角[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0(5):32-39,100.
[6]孫玉娟,趙團結.母公司如何保證其在控股子公司的權益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19):18-20.
[7]謝海洋,陳艷霞,呂振偉,等.黨組織參與治理、內部控制與企業社會責任———來自國有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之友,2021(19):20-26.
[8]邱江,彭野,林慧.全面深化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J].現代國企研究,2021(9):21-23.
作者:邵晨 單位:北京城鄉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體驗式教學在市場營銷教學的應用方法
- 下一篇: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