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0 00:10: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醫學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醫學生

醫學生實踐帶教認識

臨床實習是對醫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臨床素養進行培養的關鍵階段,是醫學生將理論與實踐聯系的必經途徑。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對臨床教學造成影響因素較多,如臨床醫師的帶教水平、患者日益提高的維權意識、醫院的教學管理體制、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等[1]。因此,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實習質量,改善臨床帶教教學方法進行改善,培養醫學高素質的創新人才一直是教學醫院需重視的問題。

1實習前的準備工作

1.1選擇優秀醫師擔任帶教老師醫學生通過對老師工作行為的觀察來確定和建立工作概念,其實習質量受帶教老師專業素質的影響。選擇素質高、專業知識強、技術操作嫻熟規范的醫師擔任帶教老師,需言傳身教,樹立風險意識,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使教學工作有效進行。醫學生在進入醫院實習后,因臨床各科專業性較強,易產生膽怯、恐懼、緊張等不良心理反應,帶教老師應善于溝通,針對性地對具體的思想狀況進行疏導和施教,消除學生思想顧慮,盡快使學生進入良好實習狀態。

1.2強化帶教老師高度責任心臨床帶教過程中,帶教老師的工作態度、思想道德水平、社會責任感對實習生有著潛在的影響。帶教老師需從根本上對教學給予一定的重視,具備進取和鉆研精神,全身心、主動地投入到工作中,才可在帶教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帶教老師需認真細致對待工作,以自身為榜樣,尊重和關懷患者,用言行舉止給學生形成一種從醫的概念。同時需就臨床實習的重要性向學生講明,讓其珍惜有限的學習時間,爭取最大限度獲得具體的醫學指導和臨床知識,讓學生有重點、有目地開展學習,對知識進行積累。

1.3實習前對學生進行相應培訓醫院對剛完成學校基礎醫學理論學習的醫學生而言,環境相對陌生。醫院工作各環節的開展中,規章制度是關鍵環節,是醫務人員依據的基本原則。醫學生在實習前需就醫院的規章制度、醫風醫德、服務態度、交流溝通等進行培訓,入科后就科室的環境及專科知識對學生進行講解,并讓其明確患者的基本情況和物品擺放的位置,讓學生明白常規治療流程和各個區域注意事項,避免其進入臨床后的無措和盲目,盡快適應學習環境,積極主動開始學習[2]。

2臨床能力的培養

查看全文

醫學生思維培養思考

1醫學思維的概念及培養現狀

醫學思維是指在醫學實踐、臨床以及研究中,基于醫護人員感性認識基礎上,經過思考、概括而反應的理性認識[1]。廣義上是指客觀認識生命與健康的原理,是集方法和模式于一體的思維。醫學思維對于醫學生的成長和職業生涯發展有重要作用,但醫學教育制度并未專門關注醫學生思維培養,且培養過程中醫學思維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醫學教育歷來強調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雖然近年來加大對人文素養的關注,但仍未獨立設置醫學思維培養的課程。而將醫學思維培養與自然科學知識學習的融合,主要依賴于教學實施者的言傳身教和零散的醫學實踐接觸,難以系統、合理地引導和培養醫學生的醫學思維,有悖于培養初衷[2]。

2當代醫學生醫學思維培養的短板

2.1思維觀念缺乏整體性。大部分醫學課程的知識點多且序貫性差,常導致醫學生對于醫學缺乏整體認識,造成學習過程中難以從高層面上對醫學知識進行理解。而國內外醫學教育都在積極推動從基礎到臨床的器官-系統課程整合嘗試,是現行分科過細的醫學課程割裂其內在聯系和整體性,并一定程度上影響思維整體性培養的一種佐證。2.2思維模式限于被動性。隨著科技的發展,醫學已從宏觀發展到微觀,涵蓋的領域越來越廣。雖然標準化路徑的不斷推進規范大部分疾病的診治流程,但醫學生仍需積極的思考和靈活的思路,以便處置千變萬化的臨床現狀。由于經過長期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和應試教育,醫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3]。另一方面,醫學發展迅速,而教材更多依賴于經典理論,更新相對滯后,如果無法積極主動學習涉獵多方面知識,會導致部分學生對于新理論、新知識的接受過于被動。2.3思維方式存在局限性。醫學因其特殊性,更貼近專科教育,盡管許多醫科院校合并成為綜合性大學的醫學系,但由于課時長、壓力大,醫學生并沒有更多時間去廣泛涉獵,并且我國不像歐美國家一樣實施預科教育的培養模式。從格式塔學派的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看來,醫學生局限的思維方式不利于今后全面發展[4]

3醫學生應重點培養的思維品質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研究進行一些反思,并進一步探討在醫學生成長中需要培養以下幾種比較重要的思維品質。3.1整體思維。要求分析事物內在的邏輯性,以全面的視角把握對象。對于疾病的認識,大多數人停留在局部和表征的階段,但疾病本質是一個全身過程,各個系統密不可分。從內部外部、結構功能等方面綜合分析,有助于準確認識疾病[5]。臨床上,如治療不可逆盲的眼底病,常只進行眼底病專科診治,這樣容易忽略基因、免疫、環境、精神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病因,導致治標不治本[6]。作為系統性學科,除專業屬性外,醫學還有社會。屬性的一面,主要表現在決定臨床醫療服務效果的一些非技術性要素,如人文素養的提高。總體而言,整體思維涵蓋面廣,基礎知識、臨床、科研都需要通過整體思維分析。3.2創新思維“定勢”是人在長期活動中形成的穩定行為模式,表現為遇到類似情形時自覺反應出相同的心理狀態,而醫學研究缺少突破性的成就便在于定勢思維的阻礙。創新作為探索解決醫學問題的創意過程,能有力擺脫定勢思維。但不是簡單的創造與發現,還包含評估、批判、質疑能力的綜合發展[7]。創新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有“創造”“借鑒”“遷移”和“整合”等多種表現。就遷移而言,研究西地那非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其引起陰莖勃起的作用,合理遷移后,成功研發了“偉哥”[8]。此外,像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腸系膜是一種器官,打破經典解剖學的觀點[9],改變人們的認知。作為不斷發展的一門學科,醫學領域不斷涌現新的技術、方法和理論,比如3D打印移植器官,以及新診療模式的研發都給醫療帶來極大的便利。創新思維的培養,能幫助醫學生開拓思想,杜絕盲從,推進醫學的發展。3.3逆向思維。又稱求異思維,旨在敢于“反其道而思之”。對于某些特殊復雜問題,從結論往回推,逆向思考,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但逆向思維最難的是打破常規,不走尋常路。醫學是一門將理論用于實踐,再由實踐支持理論的科學,但醫學生對其理解卻仍停留在由因到果的階段,逆向思維的培養能夠加強醫學生對醫學的全面理解,擺脫認知局限性。同樣,逆向思維能夠引導人們從不同角度看待、解決問題。比如利用逆向思維的發明創造:骨創傷出血較多是因為骨髓內的血竇通透性大,發明者利用這個特點,發明了骨內輸液器,從而在靜脈塌陷時,使液體通過骨髓迅速融入血液循環而搶救生命[10]。又如傳統的口腔修復方式只有當修復體植入口內時,才能看到修復效果,而逆向思考,基于修復最終狀態和患者需求為導向,通過各種技術和階段導向性分步實施,也可以達到滿意效果。3.4辯證思維。是指按照唯物辯證法,在聯系發展中把握對象,在對立統一中認識事物。健康狀態本身就是一種動態平衡,機體免疫和致病因素,孰強孰弱都會引起疾病的發生。中醫陰陽學說中的對立制約、相互依存轉化都是對于辯證思維的詮釋。進入臨床,醫學生更應該用辯證思維去分析疾病的現象與本質。比如目前對女性冠心病的特點認識不全,臨床上常出現診斷及治療的不足。但通過辯證分析,醫師能夠了解女性冠心病癥狀、危險因素、診斷,以及機制中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在具體情況發生時方能做出正確的判斷[11]。3.5個性化思維是一種結合理性邏輯和感性經驗互補的思維方式,有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內涵。在各種標準化路徑、醫療指南等規范診療流程和技術標準中都有所體現,如不同國家、地區的診斷標準盡管大。致相同,但因疾病的區域性,仍會有所差異。醫療實踐面對患者個體時,對疾病診斷和療效判斷是單稱判斷(即“個體判斷”)。因此,臨床醫師在實踐個體化醫療中,應杜絕機械看待每個患者或者每種疾病,盡可能多地為患者進行個性化的最佳診治。比如在高血壓的治療上,遵從目前推崇的“生物—心理—社會”的醫療模式[12],考慮患者年齡性別、心理狀態、靶器官損害嚴重程度等個體情況,選用適宜的降壓藥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13]。

查看全文

醫學生德育資源途徑研究

摘要:結合高等醫學院校的特色,充分發揮孫思邈醫德思想的德育功能,是陜西高等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本文主張對孫思邈濟世救人的人道主義精神、精誠合一德術并重的醫德觀、仁愛為準的醫德規范進行全面挖掘和梳理,并發揮其教育和啟迪作用,然后將這些醫德思想與思政教學相結合,與醫學倫理教育相結合,與醫理醫術教育相結合,使培育的醫學生都能成為繼承傳統、勇于創新、醫術精湛、醫德人格高尚的“白衣天使”。

關鍵詞:孫思邈;醫德思想;德育資源;轉化

立德樹人,培育德才兼備、德術并重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高校所肩負的歷史使命。高等醫學院校應充分聯系自身的實際,認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弘揚中國古代傳統醫德思想,充分發揮傳統醫德思想的德育作用,這是高等醫學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須思考的重大問題,更是醫學院校思政教育兼具普遍性和獨特性的關鍵所在。因此,高等醫學院校將我國傳統醫德思想,特別是孫思邈醫德思想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德育資源之一,這既符合黨中央的相關要求,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內容,也體現出高等醫學院校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國內外有關孫思邈醫德思想的研究較為豐富,研究者對孫思邈有關醫德思想給予高度的評價。國內方面,錢超塵等主編的《孫思邈研究集成》(中醫古籍出版社2005年)一書,集中了北京、陜西和其他一些省市的50多位專家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該書全面系統地集錄了孫思邈研究的情況,研究者從多方面對孫思邈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了探討。另外,對孫氏在醫德、醫理、醫術等方面的突出成就進行了深入研究。郭瑞華等編寫的《試析孫思邈醫德思想之精粹》一書,將孫思邈醫德思想總結為:貴人命,重醫術,不慕官利;濟世救人,普同一等;不謀錢財,不慕名譽,不圖報答;勤求不倦,博極醫源,醫術精湛。吳鴻洲在《試論孫思邈的醫德觀》中對孫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貴千金”,端正行醫目的,醫生除了治病之外,應該“無欲無求”等相關主張給予高度評價。劉紅葉在《孫思邈醫德思想論述》一文中,將其概況為精益求精、謙虛敬慎、尊重生命。盧啟華在《談孫思邈的醫學倫理思想》一文中研究了孫思邈的醫德思想,并且把孫思邈的醫學倫理思想總結為淡泊名利、濟世愛人。楊錚錚的《孫思邈醫學倫理思想探析》分析了孫思邈醫德思想的精髓,文章高度評價孫思邈的“仁愛”思想、“普救眾生”的思想境界、“無欲無求”的道德情操、“精益求精”的職業追求,強調孫思邈的高尚人格及崇高的人格魅力對后學樹立了榜樣。國內外學者從多角度、多層次對孫思邈的思想進行研究,分析孫思邈醫學倫理思想的內涵等。前人的研究成果對本文的研究極具啟發價值,但是,之前的這些結論基本上都是從單純的醫學倫理思想本身展開的,若要從醫德資源的開發、孫思邈醫德思想的時代價值及其實踐應用層面開展研究尚顯滯后,這也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孫思邈醫德思想的挖掘與闡發

一是濟世救人的人道主義精神。我國古代醫術被世人稱為救人生命的“仁術”,是一門受人尊重的科學技術。《黃帝內經》中有專文論述人命之貴,提出醫者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嚴,即“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該書還較早地將從醫者的崇高理想和終極目標確立為“仁者愛人、仁愛救人、濟世活人”。孫思邈主張,醫者應當自覺承擔起保衛人類神圣的生命、維護人類健康的崇高職責,他認為醫學的社會職能和存在價值就在于“濟命扶危”。正是從生命至尊至貴和醫學的社會責任出發,孫思邈才最終提出了“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孫思邈強調,治病救人是醫者的職責,從醫者應“志存救濟”,主張從內心深處將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要一心一意地努力解除患者疾苦,挽救患者寶貴的生命。孫思邈的這種以生命至上為基礎的人道主義觀點,形成了其傳統醫學倫理思想體系的基礎[1]。二是精誠合一、德術并重的醫德觀。孫思邈的醫學巨著《備急千金藥方》中有專論醫德的篇章,最具代表性的是“大醫習業”“大醫精誠”,孫氏專門將有關醫德的篇章放在全書的最前面,其寓意是十分深刻的[2]。在“大醫習業”中,孫思邈開門見山提出了德術并重的觀點;在“大醫精誠”中,孫氏進一步論述了醫德與醫術融為一體的深刻內涵。研究表明,孫思邈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開創性地提出了醫者的品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系統闡述了傳統醫學倫理思想;毋庸置疑,“精”與“誠”是孫思邈醫德思想的根本精髓,所謂的“精誠合一”,是“醫術”與“醫德”并重的要求,是“術”的精益求精和“德”的純粹高尚有機結合。孫思邈主張,醫者必須精誠合一,既要有精湛的醫術也要有高尚的醫德,二者缺一不可。孫思邈主張,高尚的醫德是促進醫術進步的力量,更是保障醫術用于正途的關鍵所在,而高明的醫術往往需要以高尚的醫德為基礎,二者必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唯有精誠合一、德才兼備、才能擔當起濟世救人的大任,最終成為社會尊重和愛戴的醫者。三是以仁愛為準則的醫德規范。孫思邈在傳世醫典《千金方》中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醫者的品德和行為規范,其要點為“博及醫源,精勤不倦”[3]。孫思邈提出,作為受人尊敬的醫者,不僅其醫術要精良,即“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嚴謹勤奮治學”,更要時時保有一顆同情病人的心,即“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同時,無論身份門第、高低貴賤,對待病人應該一視同仁,即“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為“蒼生大醫”。第一,孫思邈提出,面對病人進行診斷是,應該“至意深心,澤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湯藥,無得參差。”特別是在遇到復雜情況時,更應該“臨事不惑,審諦覃思。”第二,孫思邈主張醫者“不得于性命之上,率爾自逞俊快”,應該“言行端莊,不皎不昧”。第三,孫思邈認為醫者的儀表舉止對病人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醫者應該“望之儼然,寬裕汪汪”,強調醫者必須從患者和家屬的角度出發,多替病人和家屬著想,多體諒患者和家屬的心情。第四,尊師重道,勿驕勿妒。孫思邈提出,醫者應該“志存救濟,勿驕勿妒,尊師重道,切磋醫術”。即,尊師重道,堅守同道相互尊重這一道德原則。諸如此類,《大醫精誠》和《大醫習業》所闡述的這些規范性的內容,被后世的習醫者、業醫者所推崇和傳承[4]。

二、孫思邈醫德思想轉化為醫學生德育資源的可行性分析

查看全文

全科醫學生急診醫學教學研究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區服務的發展,基層醫療工作需要大量全科醫生,為老百姓解決基本醫療問題。因此,傳統的教師主動講、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全科醫學生的需求。本文通過急診教研室深入了解培養全科醫學生的內在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并改進教學方法。

【關鍵詞】全科醫學生;急診醫學;教學思考

全科醫生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療和轉診、患者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不論是在學科的特性還是工作環境,急診醫學與全科醫學有著密切聯系。我院是三級甲等教學醫院,急診教研室承擔了我院全科醫學生的大部分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達到培養全科醫生特殊臨床思維方式和臨床技能的目的,因此需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具體報道如下。

1了解培養全科醫生的內在要求

全科醫學學科有以下4大特性:學科屬性實用性強;學科內容具有廣泛性和綜合性;診療思維過程強調整體性;學科體系與人才培養過程和培養階段具有不可分割性[1]。全科醫生主要解決的是疾病的首診分診、急診搶救、患者轉診及健康教育問題。這要求全科醫生在平時的工作中,既要幫助老百姓診治常見病,又要及時做好急重癥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還需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可見全科醫學的最重要特點是綜合性和實用性。在探尋全科醫學生培養模式過程中,需尊重這一規律,才能培養出真正意義上的全科醫生[2]。

2注重臨床思維的拓展

查看全文

醫學哲學觀培養醫學生思索

醫學伴隨著人類生命的誕生而產生、豐富與發展。考察人類醫學的發展史,不難發現,不同醫派無一不是從哲學中孕育而生,在哲學中得以成長、發展的,二者具有鮮明的同源性。1977年美國醫學家恩格爾在論述現代生物醫學模式不足時,提出“生物一心理一社會”現代醫學新的發展模式,這標志著醫學的模式正式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這種充滿了辯證統一思想模式的轉變,也更加印證了恩格斯“自然科學向哲學辯證思維復歸”的觀點。現代醫學哲學模式的建立對未來醫學人才的思想品德、專業理論、醫療技術、臨床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只有知識更加廣博,具有多元化、多層次、多樣式、全方位、統一整體辯證的思維能力,才能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需求,其本質就是按照系統醫學哲學觀來培養醫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一、以系統醫學哲學觀培養學生的價值觀

隨著醫學教育內容和標準的全球化、國際化,按國際醫學教育標準來評價醫學院校及醫學生已成為我國醫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一名合格的醫學人才,不僅要有較高的醫學專業素質,而且應有高尚的醫德,只有這樣才能把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作為自己的職業追求。醫學是一個需要付出畢生精力的學科,因此要有“篤學精術”的品格,要培養學生刻苦求學的意識,尊重科學知識,踏實鉆研的精神,樹立修身為本的理念。堅持修身為本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倫理道德和敬業精神,在未來職場生涯中能夠把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因此,醫學教育應該重視學生思想的“頂層設計”——構建系統醫學哲學觀,培養醫學生具有哲學家的品質:大公無私、謙虛、高尚、沉著、冷靜的判斷,具備必要的知識,無邪,不迷信,用冷靜的思想和理性的經驗去探索病因。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一些西方哲學思潮相繼傳人,各種流派的思想也紛至沓來,如何明辨精華與糟粕,不被西方的拜金主義思想影響,對醫學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戰。能不能從思想上給學生以“頂層設計”,給學生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教育,在當今醫學教育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主張通過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指導醫學生的教育與實踐,培養醫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拋棄狹隘的功利目的,培養超脫的心境,塑造追求真理、探討醫理醫源、關懷人類身心健康的精神境界,從而提高醫學生自身科學研究與堅持真理、推動社會進步的高尚情懷與素養。對醫學生的思想教育中,要突出“人文關懷”教育,把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只有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以維護生命作為醫學最高使命和職責,醫學生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才能恪守職業道德,才能擺脫“技術至上”“物質至上”的觀念束縛,從而構建起醫者仁心、大醫精誠的人文理念,使思想教育成果延伸和滲透到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之中。

二、以系統醫學哲學觀培養學生的人生觀

傳統生物醫學模式使醫學科學化和現代化的進程,就是不斷將現代科學技術向醫學領域持續、全面引入的過程。在生物醫學模式下,人們對疾病的研究和對患者的治療更為專業和深人,生物醫學模式極大地促進了醫學的發展和進步,提高了臨床的診斷率和治愈率,但也存在致命的弱點:重視技術、物質和人體,忽視了人的社會性和心理性。由于科學技術的大量介入,醫學的“人文性”正在逐漸地喪失,表現出明顯的失人性化傾向。醫療服務的過程也成為工業流水線式的操作過程,只注重結果,而忽視對被服務者的心理關心,只重視“病”的存在而忽視了“患者”。當前,多數的醫療糾紛、醫患沖突大都產生于這種失人性化的服務,患者及其家屬在接受醫療服務的過程中,感受到醫生僅僅是對“病”感興趣,而忽視“病”的主體——人的心理和社會狀態,使其自尊心受到漠視與侵害,從而對醫療過程產生不信任,甚至抵觸、對抗。現代醫學模式的興起和發展,使現代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關系更為密切,使醫學研究更多注意到人的整體性、社會性、自然性等屬性,使醫學教育趨向綜合化、整體化、多元化發展,回歸到了人文關懷和人道思想上。因此,現代醫學教育必須加強醫學生系統醫學哲學觀的培育。使學生樹立起宏觀與微觀、靜止與運動、整體與局部及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觀,不再以靜止的、孤立的、形而上學的方式看待分析生命現象,以應對現代醫學模式發展的要求。基于以上醫療現狀,近幾年,醫學教育把培養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放在了一個重要位置。這些將來從事醫療工作的“準醫生”們,如果沒有強烈的人文關懷,沒有正確的人文理念,很難擺脫“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要改善醫療環境,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就很難實現。因此,醫學教育要著眼于醫學生的人生觀教育,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以系統醫學哲學觀來構建醫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以正確的人生觀來構建醫學生的職業生涯。我們在醫學生教育中挖掘整理當代醫學大師的人文精神,為醫學生人生觀教育積累生動活潑的教育素材,發揮醫學大師們的示范和榜樣作用,激勵和教育醫學生。人生觀是對人生的目的、意義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對醫學生而說,人生觀既是對自己人生的看法和態度,也是對他人的看法和態度。通過當代醫學大師的人格示范作用,挖掘他們的精神財富,運用于醫學人文教育之中,突顯他們的榜樣的力量,是對醫學生進行人生觀培養的一劑良方。醫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人為本,敬畏生命,善待患者,自覺維護醫學職業的真誠、高尚與榮耀,才能擔當起社會賦予的增進人類健康的崇高職責。

三、以系統醫學哲學觀培養學生的世界觀

查看全文

醫學生評教成效

教學質量監控是現代大學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學質量最有發言權,學生評教工作就成為各級領導了解教學信息,全面、準確地掌握教學工作狀況,強化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學決策水平的重要環節和有效手段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校園網的逐步完善,網上評教逐漸成為當前高校學生評教活動的主流形式。網上評教是由學生自行通過網絡進入教育在線管理系統,對授課教師分別進行評教的方式[1]。網上評教有參與面廣,獲取信息快捷等優勢。但由于網上評教開展較晚,其管理制度欠完善、條件不充分;參評人員對其認識不清、態度不端正及網絡道德境界不高等多重因素影響[2],學生網上評教的效果不佳。本文通過對某省醫學高校的學生進行網上評教及其問卷調查,分析現存的問題并找出相應的措施。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1年1~12月采用便利取樣的方法選取某省一所醫學高等學校的二至四年級的412名醫學生進行網上評教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00份,有效回收率為97.1%。學生的一般情況:男生189名占47.2%,女生211名占52.8%;二年級學生131名占32.8%,三年級132名占33.0%,四年級137名占34.2%;護理專業學生128名占32.0%,臨床專業學生135名占33.8%,藥學專業學生137名34.2%。

1.2調查方法

采用網上評教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調查問卷自行設立和編寫,設計的內容包括專業,年級,參加網上評教的時間,學生網上評教的必要性、真實性等。

查看全文

醫學生實踐匯報材料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的重要教學階段,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是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必要途徑。作為醫院的一名臨床實習生,我積極參加醫院舉辦的科室講座和實際操作等活動,認真努力的學習臨床知識和學習作為一名合格醫生的職責和任務。

經過了十個月的實習生活,內心真是百感交集,回想實習的這段時間,我從一開始懷著緊張恐懼的心情到醫院實習,一直到參加院內活動,熟悉溫馨的醫院環境與職場文化,并調適自己主動去接觸人群,不僅是病人,也同院內工作人員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這都是在課本中學習不到的寶貴知識,但卻是初入社會的我們不可缺的經驗與成長。十個月的實習生活,使我成熟、進步了許多,現將我在市人民醫院實習成果的總結如下:

1、通過了醫院對我們實習生第一次的考試,邁進了實習生涯中的第一個科室——呼吸內科。初到科室,什么都不懂,后來漸漸的從第一次給病人肺部聽診、第一次開化驗單、第一次開藥,漸漸的熟悉了這個環境,熟悉了工作情況,開始看書掌握一般常用的藥品、藥量,重點針對現有的病人所得疾病認真作好實習筆記。由于天氣季節的原因,現在住院的病人很多,使我有機會詳細地觀察病人病情變化。每收住一個新病人,我都和其他實習的同學主動的量血壓,做心電圖,輔助老師做體格檢查,認真地聽老師分析。在此期間我主要熟悉了呼吸內科常見病的診斷和處理方法,熟悉了常用藥物,剛剛去呼吸內科時我還不適應,但我服從領導安排,不怕麻煩,向老師請教、自己摸索實踐,在短時間內就比較熟悉了呼吸內科的工作,明確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體的工作中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夠順利的開展工作并熟練圓滿地完成本職工作。

2、實習了一個月之后,想到老師對我工作的認可,讓我帶著些許自信到了第二個實習科室——神經內科。對于開化驗單熟練和看頭顱CT和頭顱核磁的困難,讓我深知自己還要保持謙虛的心態,接觸新的知識,開始的時候什么也看不懂,在神經內科實習將近兩周的時候,通過老師對我耐心的教導和自己的努力,能看出簡單的腦出血、腦梗塞等成像圖片。通過長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在神經內科要注意監測血壓,注意病人意識、瞳孔變化,區分腦出血與腦梗塞,從CT或MRI可以加以鑒別。每天查房后,開處方、開化驗單成了我的主要工作,完成老師交予我的工作,我一邊看書一邊拿片子對照著看,進而達到課本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對我的學習更加的有幫助,當人們需要你的時候,就要迅速的到達他們身邊,給他們一個安心的微笑!

3、接下來的三個月我在內分泌、消化內科、心臟內科進行我的實習生涯。在內分泌時,我看到很多糖尿病的病人,因為是第一次深接觸糖尿病,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每天為所有糖尿病的病人測空腹、餐后兩小時的血糖,通過血糖的情況為病人們調解胰島素的劑量,每次主任大查房,總是很認真的為我們講解知識,還有一些其他疾病的處理,在內分泌科的一個月使我明白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的并發癥,所以我常和病人聊天,讓他們多注意自己的飲食、運動,減少糖尿病的并發癥。到了消化內科,我看到了很多典型的病例,例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消化道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等。也學會了根據病情都應用什么藥。老師還交我一些常見病應用簡單的藥就能治愈。

4、心內科使我實內科的最后一個科室,回想在心內的一個月,最讓我開心的事,是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用聽診器聽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心音,如房顫和早搏,看了正常和異常的心電圖,也參加很多次重病號的搶救,親身體會到那種在生與死邊緣的選擇和搶救時緊張的氣氛。在心內科應注意病人體位,心電圖、心肌酶學檢查,患者多因肺部感染而引起胸悶氣促。學會了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用藥,以及心肌梗塞的溶栓和溶栓成功的指征。

查看全文

醫學教育下醫學生醫學教育思考

1原因分析

1.1宏觀因素教育的發展不是孤立的,受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國現在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治改革步伐緩慢、經濟發展區域失衡、文化發展缺乏整體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著我國醫學院校人文醫學教育的發展。

1.1.1醫學教育定位及培養目標偏離,人文醫學教育制度不健全目前對醫學生的培養往往只重視醫療技術方面,忽視了人文素質的培養。對醫學教育的定位不明確,將人文素質教育與人文醫學教育混為一談,認為加強醫學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是開設一些基礎性課程,如文史哲、藝術欣賞等,完全背離我國醫學教育的實質。

1.1.2我國教育重理輕文,人文醫學教育未得到重視長期以來,重理輕文成為醫學教育中的一種普遍現象,這樣雖然培養了醫學生的理解、概括、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等智力因素,但忽視了開發醫學生的意志、興趣、情感、態度等非智力因素。現階段的醫務工作者,既要有過硬的醫學技術,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養。

1.2微觀因素醫學院校人文醫學教育的發展,有賴于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和諧發展,同時也離不開本身的教育觀念、體制、經費投入、師資力量、學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和制約。

1.2.1教育觀念體制落后調查研究顯示,53.03%的學校其人文醫學教育的阻力主要是教育部門重視不夠、教育觀念落后、教育體制改革緩慢;51.62%的認為人文醫學教育的最大阻力來自學校決策者;進一步分析發現,53.48%的認為來自學校決策層的阻力,是他們在觀念上認為人文醫學教育不重要,46.5%的認為他們認為很重要,但認為教育體制改革太麻煩了,不易做到。這些數據說明,教育觀念、體制是影響醫學院校人文醫學教育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查看全文

醫學生眼科學教育問題

1課程模式

理想的醫學教育課程應該定位于精英培養,課程模式多樣,不斷推陳出新,重視醫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積極引進新版教材和學科前沿的參考資料,配備優秀教師主講八年制的課程,加強遠程教育合作,提供交流培養機會。適當增加高技術含量的部分知識內容,如白內障、青光眼等疾病診療的發展動態,屈光手術、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發展以及顯微手術的應用等。結合國際眼科學教育課程(InternationalCurriculaofOphthalmicEducation),積極借鑒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從基因到社會”課程的設計框架,將整體課程設計與臨床實踐需要相結合,努力實現醫學預科教育與大學教育的有機銜接。合理安排臨床技能培訓與科學研究工作的時間,給予醫學生更多參與人生規劃、設計的機會,有利于今后順利完成學生向臨床醫生的角色轉換。

2教學方法

我國醫學教育長期以來教學模式單一,定位于知識傳承,強調醫學知識的掌握多于啟發,對醫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不足,致使醫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嚴重不足。因此,在醫學生的眼科學教學過程中,推廣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如臨床技能模擬教學、標準化病人教學、網絡教學、雙語教學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采用多媒體等形式,開展課堂互動式、討論式教學,引入并培養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思維,進行發散式思維訓練,有利于在解決臨床實際問題中,全面提高自身的臨床實踐能力、自學能力、批判性思維和研究能力、溝通技能和信息管理能力,使醫學生對眼科學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進一步提高。

3教學評價體系

規范、系統的臨床培養包括:熟悉臨床工作流程、規范化書寫醫療文書、各種臨床技能的培訓、互動型教學查房模式、制度化的實習小講座、雙語教學、課后拓展和出科考核等。理想的考核方法不應僅以分數為依據,而應在關注醫學生本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注重知識整合、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核評估以及情感、思維、能力的評價。在保持傳統的理論終末考試的基礎上,將臨床見習和PBL教學納入評估范圍,引入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建立過程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綜合評估模式及一定的淘汰制度。定期對指導教師進行這方面的培訓,確定統一標準使評估相對公平和公正,并在臨床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完善。我們在眼科教學中應整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自身的臨床實踐,對眼科醫學生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為提高眼科教學質量和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醫學人才進行初步探索和嘗試。

查看全文

醫學生英語教學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為提高臨床定向醫學生大學英語教學效果。方法:從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三個方面探討了將傳統教學方法與App輔助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改革,對學生在口語、詞匯、閱讀及綜合知識等方面的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班學生在各方面表現均優于對照班。結論:移動終端App在輔助臨床定向醫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方面有積極效果的結論。

關鍵詞:臨床定向醫學生;英語學習;App輔助教學;教學效果

“臨床定向醫學生”即“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是國家在2010年開始實施的人才培養計劃,目的是為鄉鎮公共衛生機構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全科型臨床醫學高級專門人才[1]。一直以來,臨床醫學生的英語教學是培養高水準醫生的重要環節,但對于定向醫學畢業生來說,職稱晉升放寬了外語要求,以基層為主的職業特點和職業環境也為他們的英語學習造成不利影響,在終身教育的大背景下,臨床定向醫學生的英語教學問題凸顯。與此同時,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應用使得英語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呈現出多樣性的變化[2]。本文應用移動終端App于臨床定向醫學生的英語教學中,旨在為改善英語教學現狀、提高定向醫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提供建議和參考。

1新時期下臨床定向醫學生英語教學的需求分析

1.1選取更豐富的教學內容。英語的教學目標應為:通過英語學習,首先,培養人文意識,使他們成為醫德高尚、以人為本的好大夫;其次,培養英語技能,借助英語這門工具輔助專業發展,實現與世界的雙向溝通;再次,培養創新意識,為以后的科研奠定一定的基礎[3]。臨床定向醫學生還應了解最新的醫學研究信息,以使自己成長為德才兼備的新型醫生。1.2創建更多實際應用的語言環境社會的發展。加大了醫學生英語學習需求的多樣化,臨床定向醫學生出于個人職業規劃的需要,希望能真正提高英語水平。同時,學習及實習的壓力大,很難有時間系統學習[4]。所以,教師需要在英語教學中,向更實用性和職業性方向發展。1.3采用更加靈活自由的教學方式。定向醫學生的學習任務重,英語學習時間少,而教師死板的講授式教學根本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和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載體出現,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大量采用使得教學方法和方式的改革成為可能。因此利用新環境、新媒體、新理念,積極探索更高效的教學方法,成為教師和學生新時代的渴求[5]。1.4培養走上崗位后持續有效的自學能力。在終身學習的社會背景下,定向醫學生英語學習的自學能力成為關鍵。只有具備良好的自學觀念和自學方法,才能在走上工作崗位后,面對職業壓力的增大,工作崗位和環境的限制,依然能夠不斷充實自己,持續提高醫學專業素養[6]。

2面向臨床定向醫學生利用移動終端APP輔助英語教學的效果研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