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專業本科生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18:44: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英語專業本科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英語專業本科生

英語專業本科生綜合能力培養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市場化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工業社會進一步向信息社會的轉化,加速了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也決定了21世紀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格。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探索英語專業本科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扎實的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較強的能力和較好的素質。

關鍵詞:英語專業本科教學基本功知識能力素質

教育作為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適應社會和超越社會的本質特性。由于國際間不斷的交流與合作,21世紀需要復合型外語人才,但是現在對英語專業本科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理論研究較為薄弱。因此,對英語專業本科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進行的探究更具有針對性與必要性。

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

英語專業本科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扎實的基本功主要是指外語的基本功,即語音、語調的正確,詞法、句法、章法的規范,詞匯表達的得體,聽、說、讀、寫、譯技能和外語實際運用能力的熟練。”“聽”是一種迅速正確的辨音解意、理解語意并對聽到的信息作出評價反應的能力。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聽能訓練時,教師要特別注意激發學生聽的素質的潛能。“說”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英語口頭表達的特點是現想現說,思考的余地極為有限。所以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素質,在課內外多同學生用英語交談,激發學生講英語的興趣。“讀”是一種重要的語言交際形式,是人們獲得各種信息的重要途徑。讀的過程是一種通過視覺感知,來識別和理解語言材料的推理過程。通過對文字符號的辨認和解碼,即對詞及詞組的意義、句子的結構和意義的辨認和掌握,達到對文字符號所蘊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精讀和泛讀是閱讀的兩個方面,教師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泛讀技巧,主要是略讀(skimming)、跳讀(scanning)和整體閱讀(globalreading)等。“寫”也是人們進行交際活動的一種重要的基本形式。培養寫的能力還要注意訓練學生的靈活表達的能力。即同一個意思讓學生盡可能寫出多種不同的表達形式。“譯”包括口譯和筆譯。??要求學生初步了解翻譯基礎理論和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譯技巧,能將中等難度的英語篇章或段落譯成漢語,能清楚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能擔任外賓日常生活的口譯。

二、要有寬廣的知識面

查看全文

英語專業本科生綜合能力培養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英語專業本科教學基本功知識能力素質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市場化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工業社會進一步向信息社會的轉化,加速了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也決定了21世紀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格。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探索英語專業本科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扎實的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較強的能力和較好的素質。

教育作為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具有適應社會和超越社會的本質特性。由于國際間不斷的交流與合作,21世紀需要復合型外語人才,但是現在對英語專業本科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理論研究較為薄弱。因此,對英語專業本科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進行的探究更具有針對性與必要性。

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

英語專業本科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扎實的基本功主要是指外語的基本功,即語音、語調的正確,詞法、句法、章法的規范,詞匯表達的得體,聽、說、讀、寫、譯技能和外語實際運用能力的熟練。”“聽”是一種迅速正確的辨音解意、理解語意并對聽到的信息作出評價反應的能力。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聽能訓練時,教師要特別注意激發學生聽的素質的潛能。“說”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英語口頭表達的特點是現想現說,思考的余地極為有限。所以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素質,在課內外多同學生用英語交談,激發學生講英語的興趣。“讀”是一種重要的語言交際形式,是人們獲得各種信息的重要途徑。讀的過程是一種通過視覺感知,來識別和理解語言材料的推理過程。通過對文字符號的辨認和解碼,即對詞及詞組的意義、句子的結構和意義的辨認和掌握,達到對文字符號所蘊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精讀和泛讀是閱讀的兩個方面,教師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泛讀技巧,主要是略讀(skimming)、跳讀(scanning)和整體閱讀(globalreading)等。“寫”也是人們進行交際活動的一種重要的基本形式。培養寫的能力還要注意訓練學生的靈活表達的能力。即同一個意思讓學生盡可能寫出多種不同的表達形式。“譯”包括口譯和筆譯。??要求學生初步了解翻譯基礎理論和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譯技巧,能將中等難度的英語篇章或段落譯成漢語,能清楚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能擔任外賓日常生活的口譯。

二、要有寬廣的知識面

查看全文

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翻譯課程設計探討

摘要:應用型本科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經過兩年的大學英語學習之后,具備了一定的英語語言能力,但往往欠缺實際翻譯能力,無法達到用人單位所要求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因此,有必要開設以培養翻譯能力為教學目標的應用翻譯課程。文章首先分析了翻譯能力的構成分項,然后從翻譯理論基礎、翻譯實踐內容、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評價方式四個方面論述了以翻譯過程為導向的應用翻譯課程設計思路。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本科生;應用翻譯;翻譯能力;課程設計

1概述

自中國政府提設“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我國與世界各國在經貿上的往來日益頻繁,在科技與文化等領域的交流不斷加深,作為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開放的中國需要迎接來自五洲四海的合作伙伴。在這一社會發展新形勢下,應用型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致力于為各類企事業單位培養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及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本科生。目前,一些應用型本科的大學英語課程主要作為通識類必修課開設在大學一、二年級,盡管授課內容包括了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但是相對于一直較受重視的英語讀寫能力,翻譯能力的培養長期處于邊緣化的地位。實際上翻譯教學可分為“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兩種類型。早在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翻譯學家讓•德利爾就指出“教學翻譯的目的是為了學習某種語言或在高水平中運用這種語言和深入了解這種語言的文體而采用的一種方法,它只是一種教學方法,沒有自身的目的;翻譯教學的目的是要出翻譯自身的成果,是為了學習在特定場合下傳遞具體內容時的語言的運用”(德利爾,1988:24-26)。國內學者也認為兩者是不同性質的教學類型。劉和平認為教學翻譯不是以交際為目的,而是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翻譯教學則是在學生具備一定語言能力的基礎上訓練翻譯技能(劉和平,2000:42)。張美芳認為前者的目的是鞏固和培養學生的外語語言能力;后者旨在培養學生的雙語交際能力(張美芳,2001:39)。正是由于缺少系統地翻譯技能訓練,許多本科生雖然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取得了較高的分數,但仍然不具備翻譯意識,也欠缺實際翻譯能力,無法達到用人單位所要求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因此,筆者認為要培養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翻譯能力,有必要在本科高年級階段結合專業背景開設應用翻譯課程。應用翻譯區別于文學翻譯,包括了“文學及純理論文本以外的人們日常接觸和實際應用的各類文字,涉及對外宣傳、社會生活、生產領域、經營活動等方方面面”(方夢之,2004:126)。本文將從翻譯理論基礎、翻譯實踐內容、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評價方式四個方面闡述以翻譯過程為導向的應用翻譯課程設計。

2翻譯能力的構成

翻譯是一項跨文化交際活動,因此翻譯能力本質上是一種交際能力。一些國外研究者認為翻譯能力包括了譯者進行翻譯工作必備的知識與技能(Bell,1991;PACTE,2000;轉引自馬會娟,2013:41-42)。德國萊比錫大學AlbrechtNeubert教授主張學生在接受專門的翻譯課程訓練后應具備的翻譯能力包括語言能力、文本能力、學科能力、文化能力與轉換能力。語言能力表現在譯者對源語和目的語的掌握和使用上,包括對兩種語言的語音、詞匯、語法、語篇知識的全面了解和掌握。Neubert特別強調,對于專門用途語言,譯者需要掌握相關的語言知識,如術語、慣用句法等。文本能力指譯者應熟悉各種語域的規范,能夠敏銳觀察不同文本的特點差異,能翻譯科技、法律或文學等不同領域的文本。學科能力與文本能力關聯,指譯者所掌握的百科知識以及專業知識。Neubert認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至少應知道獲取相關專業知識的方法與途徑。文化能力指譯者能夠辨析不同類型文本在文化層面上的差異,從而成為源語文本與目的語文本接受者之間的文化中介者。轉換能力指譯者進行源語與目的語文本之間的轉換時能采取的翻譯策略,是上述四項能力最終以譯文形式呈現給目的語讀者的前提條件,是譯者服務能力的體現(Neubert,2000:6-10)。在上述翻譯能力分項基礎之上,國內學者文軍還補充了自我評估能力這一分項,認為是“可以幫助翻譯者翻譯出得體譯文的反饋機制”(文軍,2005:70)。通過上述對翻譯能力構成的分析,可以了解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的語言能力只是諸多翻譯能力分項中的一項。因此,對于已具備一定語言能力和專業基礎知識的應用型大學高年級本科生所開設的應用翻譯課程應幫助學生了解應用翻譯相關理論,熟悉翻譯過程,學會進行文本分析,掌握翻譯策略和翻譯技巧,懂得使用翻譯工具,并且形成自我評估的機制,從而真正獲得跨文化交際能力。

查看全文

英語專業本科生翻譯實踐能力分析

[摘要]英語專業本科生在英漢互譯時會出現各種錯誤,原因有多種。為了厘清錯誤類型以及導致錯誤的根本原因,本研究以某省屬高校三年級英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他們平時翻譯實踐成果為語料,分析錯誤的類型,通過采訪和回顧報告確定導致翻譯錯誤的原因。結果表明,最常見的翻譯錯誤是句法錯誤,其次是語義錯誤,導致錯誤的原因主要來自學生語言能力不足,但粗心、自信心不足和焦慮等心理因素占有相當的比重。為了提高翻譯課的教學質量,本文建議課堂布置的翻譯訓練活動應更具有針對性,課堂中應該建立翻譯小組,增加小組討論,以增強自信心,減少焦慮。

[關鍵詞]翻譯教學;翻譯錯誤;語言能力;心理因素

1引言

隨著國際化程度的提高,語言間的相互翻譯數量也隨之加大。然而,翻譯活動本身的性質決定了翻譯的不易(吳婷,等,2019;張思,等,2019)。現有的翻譯研究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翻譯思想、翻譯體系研究(薛香云,等,2019),翻譯范式研究(伍靜,2019;王瓊華,等,2020;葛莎莎,等,2019),譯介研究(葛莎莎,2019;伍靜,等,2018),具體翻譯作品質量研究(吉馨,等,2019;李勝玉,2018;居方,2018),但關于翻譯教學的研究很少(劉暢,等,2018),跟蹤學生的翻譯能力或學生翻譯作品質量的則更少。事實上,學生的翻譯實踐成果問題較多,翻譯質量不容樂觀。雖然近年來機器翻譯有了迅猛的發展,但機器翻譯的局限性難以避免(吳美勤,等,2018;祁文慧,等,2019)。高校英語專業學生是未來翻譯人才的主力軍,作為培養翻譯人才的主要基地,高等學校有必要厘清英語專業學生在翻譯實訓中出現的各類錯誤以及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從而提高翻譯人才培養質量(王富銀,2018)。翻譯是一項復雜的技能。譯者首先必須解釋源文本,然后將其放在另一種語言中,并保持源文本的意義、風格和目的,這需要譯者精通源語言和目標語言,以及專業和文化知識(劉晶晶,等,2018;金瑞,等,2018;呂鵬,等,2018;蘆蓉,等,2019)。國內高校翻譯課堂上供學生訓練使用的翻譯材料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一般不包含太多的專業和文化內容,因課堂翻譯訓練的目的是確保學生能在語義和語法上準確地翻譯源文本,掌握翻譯的基本技能。現有研究表明,英語專業學生從漢語到英語的翻譯錯誤發生頻率高于從英語到漢語,主要原因是許多學生對第二語言的熟練程度較低,他們無法將漢語文本正確地翻譯成英語,因為翻譯是源語言轉化為目標語的過程。英漢語言在語法結構上的差異也是造成許多錯誤的另一個主要的原因(陳心妍,等,2019;張永亮,等,2017)。許多學生在學習語法時意識到它們之間的差異,但在翻譯時往往忽略它們的差異,直接將目標文本中的英語語法結構與漢語結構進行匹配,從而導致許多錯誤。為了更清楚地了解學生的翻譯能力,需要分析學生在翻譯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錯誤,將它們進行歸類,并找出最常見的錯誤的原因。目前沒有固定的模型可以對翻譯錯誤進行分類,因導致翻譯錯誤的原因有多重,例如,缺乏理解力或單詞使用不當等,但大體上我們把翻譯錯誤分成兩種類型:二進制錯誤和非二進制錯誤。二進制錯誤是指翻譯不正確的任何錯誤,非二進制錯誤指的是并非完全錯誤的翻譯,但可能不合適并且可以改進。在翻譯課堂上,這種錯誤分類可以揭示學生的語言能力或翻譯能力。二進制錯誤意味著需要提高語言能力,而非二進制錯誤反映了學生的翻譯能力。所謂翻譯能力就是指創建一組目標文本,然后根據交際目的和讀者群選擇最佳文本的能力。辛楠等(2019)研究了英語到漢語的翻譯策略,并根據導致錯誤原因將翻譯錯誤分為兩種類型:閱讀錯誤和解釋錯誤。在前一種類型中,譯者誤讀了源文本,這可能是純粹的錯誤。當譯者誤解源文本時,會產生解釋錯誤,這可能與語法以及單詞的含義有關。章璐等(2019)分析了英語到漢語和漢語到英語的翻譯,將錯誤分為三類:語義錯誤、句法錯誤和文化錯誤。語義錯誤往往是單詞誤譯造成,這些誤譯可以是單個單詞、搭配詞組或成語。句法錯誤是指句子結構或語法結構的誤譯。文化錯誤是由文化差異引起的任何錯誤。本研究中的“英漢互譯”課程是入門級課程,學生的語言能力是重點,因此采用了章璐等(2019)的分析模型。在他們的研究中,對漢語到英語翻譯中的錯誤進行了分析和分類,因單詞意義理解出錯而導致的錯誤歸為語義錯誤,因語法問題而造成的錯誤為句法錯誤。例如,原文:“當我們結束了一天的學習和訓練,感覺很累,回到宿舍,我們的心已經累了。”譯文:Whenweendadayofstudyandtraininglife,feelingtiredtoreturntothedormi-tory,theheartisalreadytired。譯文中,沒有句法錯誤,只是heart這個詞用得不準確,這類錯誤歸為語義錯誤,而不是語法錯誤。又如,原文:“首先,我們必須學會容忍。”譯文:Forastart,it’sessentialforourtolearntoler-ance.譯文中學生用our代替us,誤用了詞性,在本研究中仍然是歸為句法錯誤。通過這種分類,筆者試圖查明學生翻譯實訓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以此改進翻譯課堂教學質量。

2研究方法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是國內某省屬高校三年級英語專業學生。他們都選修了“英漢互譯”課程,首先是“英譯漢”,然后是“漢譯英”,各占8周授課時間,兩個階段的教學方法和活動設計都是平行的。本次研究收集了9次練習材料和7次考試材料用來分析翻譯錯誤。在練習和考試期間,學生可以查閱紙質詞典,研究者同時向學生提供了專業術語、行話和文化術語的翻譯。錯誤統計以頻率和百分比為主,盡可能減少主觀性。除了對翻譯實訓材料進行分析之外,本研究還選擇了一定比例的學生進行訪談,以了解導致錯誤的原因。

查看全文

非英語專業本科生學習需求狀況分析

摘要:高等教育國際化和新文科背景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大,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英語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應更加注重通識教育,使學生在打好專業基礎的同時,能夠適應不同工作、善于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成為適應時展的專業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新文科;大學生;英語需求

新文科是國家的重大戰略,該戰略的實施,必將對外語人才的培養提出新的挑戰。如何在新形勢下,繼續深化、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也成了刻不容緩的課題。隨著入學學生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單一的大學英語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為此在訪談、調查問卷的基礎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大一兩個學期修完大學英語之際,為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超過500分的學生提供了諸如通用英語課程(EGP)、語言技能課程、文化通識課程、通用學術英語課程(EGAP)和專業英語(ESP)等多元化課程。國內學術界分歧最大的莫過于通用英語和專業英語在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學習中的定位問題,雖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從宏觀上對此進行了整體的布局,但是并沒有從理論上厘清二者之間的關系。《國家中長期(2010—2020)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高校的任務是“培養大批擁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并且能夠參與國際競爭和國際事務的復合型人才”,這一具體要求是國家層面對大學生外語能力的期望。由教育部的《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中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首先要提升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其次要提高他們直接用英語進行科研的能力。那么,落實到地方院校,應該如何進行具體操作,目前學術界的觀點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以蔡基剛為代表,認為學術英語應逐步取代通用英語。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通用英語的教師都是英美文學專業出身,因此這些教師從自身利益出發培養學生,并沒有把學生的需求,諸如用英語進行本專業文獻閱讀、撰寫論文和科研能力的培養納入學生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之中。第二類以王守仁為代表,認為學術英語只可能在一小部分頂尖的高校內貫徹通行,大學英語的改革和發展方向終將是通用英語[1]。第三類以文秋芳為代表,認為大學通用英語和學術英語可以并行不悖、相互促進[2]。

一、不同地域大學英語教學

對于蔡基剛的觀點,筆者認為他只調研了上海部分高校,并沒有涵蓋中西部高校的實際情況,基于實際教學觀察,即使985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依然參差不齊,福建等沿海地區的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高,內陸地區的學生稍顯遜色。其中,山東、河南、四川等省份學生英語成績相對較好;還有一些省份如山西等,高考時不考聽力,這些學生入高校后,面對全英授課會顯得力不從心。因此,蔡基剛的說法即用學術英語逐步取代通用英語是不切合實際的。通用英語應該是高中英語和專業英語間的一個階梯,是高中英語的必要延伸。據調研,“上海市高校2012屆新生的平均詞匯量達到3421個”[3],這是發達地區的統計,全國大部分學生并沒有享受上海的優質教育資源,除了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沒有接觸過外教,中西部地區的大部分學生詞匯量也不會超過3300個[4]。這不足以支撐學生開展專業領域內獨立的科研,閱讀專業文獻和撰寫專業論文,甚至專業領域的英文講座都很難聽懂。因此,在大學低年級階段,學生需要繼續學習基礎英語以強化自己的英語知識。章振邦談過專業英語和普通英語的關系:他認為普通英語是專業英語的基礎,專業英語如果不建立在普通英語之上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5]。掌握普通英語是精通專業英語的先決條件,因此在我們提倡專業英語重要性的時候絕不能忽視普通英語的學習。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外語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和價值觀。人文情懷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閱讀并不是文科生的專屬,理科生也需要擴大閱讀面,培養自己的人文情懷。大學英語是學科交叉的重要陣地,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向學生拓展西方文學、文化,甚至包括中國的典籍英譯。中國學生學習外語不是為了介紹西方文化,而是把東方的文化向世界傳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其思辨能力,幫助他們打開看世界的窗戶,名人軼事、異國風情、宗教文化、詩歌戲劇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容。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專長,中國的大學也可以學習歐美名校教師自備講義。學生在大學不僅要學習基礎英語擴大視野,還要學習語文、音樂等課程,一個人的氣質是通過優秀的素材長期熏陶出來的。高考的壓力下,學生們大都淪為考試機器。作為教師有必要把他們成長時漏掉的諸如唐詩、宋詞等中國古典文化補全。歐美的大學,每次課后會給學生一個書單,讓學生去讀相關的參考文獻。我們要教授學生對課本中作者的某個觀點進行質疑并陳述原因[6],即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可是批判性思維不是憑空產生的,必須建立在大量經典閱讀基礎之上。批判性思維能力適合任何學科的科學研究,為以后用英語進行專業文獻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如何從海量的書庫里擇取好書就需要體現大學英語教師存在的價值,教師博覽群書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和業務水平,才能去引導學生。綜上,首先,東部地區經濟發達,比中西部地區英語學習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由此,學生的英語水平因地區差異而不同,不能把對發達地區的語言規劃遷移到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其次,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之所以費時低效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客觀方面,國家沒有積極的政策導向,教材內容陳舊,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觀方面,學生習慣了中學時代的應試教育,摒棄被動學習模式,需要一個過程。

二、課程設置

查看全文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問題研究

【提 要】本科畢業生的畢業論文既是衡量高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測評畢業生綜合能力和學業水平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對某獨立學院10名資深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指導教師進行的訪談和問卷調查,分析畢業論文題目、摘要等重要組成部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管窺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共通性問題,并尋求相應對策。

【關鍵詞】獨立學院;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問題

一、引言

教育部(2007)對大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從“提高聽說為主的日常交際能力”提升為“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畢業論文是培養本科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他們畢業后進一步深造和從事科研工作的前期準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尚存諸多問題。董秀麗、吳艷萍(2007)認為,在文獻檢索與利用方面主要存在下列問題:檢索能力較低,檢索面過于狹窄,檢索范圍無主次之分,缺少分析整理文獻的實踐經驗等。朱文娟(2013)指出,英語專業本科生在畢業論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較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態度不夠端正,學術研究能力較低,語言表達能力欠佳。楊敏(2019)通過研究發現,學生對文獻綜述的認識和寫作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他們不清楚文獻綜述對畢業論文的重要性,會不加思考地接受文獻綜述里的觀點。同時,在撰寫文獻綜述時,他們對“前言”“主體”和“總結”三部分的作用不清楚,因此“前言”沒有研究目的,“主體”只有綜合沒有評述,“總結”只有肯定沒有不足,最終導致文獻綜述質量不高。有鑒于此,本文旨在通過對某獨立學院10名資深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指導教師進行訪談和開放式問卷調查,探討學生畢業論文各組成部分的主要問題和成因,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期提高獨立學院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質量,切實幫助畢業生提高專業英語水平。

二、問題

(一)題目和摘要。畢業論文的題目應簡明地體現論文的研究對象與主題。就內容而言,論文題目最常見的問題是題目太大,主題不明。如《中學生英語寫作錯誤分析》一文,英語寫作錯誤是一個很大的范疇,包括篇章類、話語類、措辭類、語法類等分支,每一個分支又包括若干不同的內容。這樣的題目應該是一本專著,甚至一系列叢書的書名,絕非一篇6000字左右的本科畢業論文可以窮盡內涵的。題目太大往往導致論文寫作以點代面,或者面面俱到,卻又淺析輒止,無法開展深入研究。論文題目中另一個主要問題是話題過于空洞,如《希臘神話對莎士比亞作品的影響》,這一題目讓人感到一頭霧水,不知道作者是從希臘神話的人物、情節、英雄主義,還是歷史背景的角度去分析對莎翁作品的影響。再如《關于某app漢英翻譯準確性的研究》一文,其題目中的“準確性”缺乏統一的評判標準。眾所周知,不同的翻譯理論(如語言學視角、文化視角、認知視角、社會學視角等)對同樣的翻譯文本可能有不同的評判標準,如此一來,如何評價該app英漢翻譯的準確性?作者的寫作思路往往出現游離,論文的質量也會因此大打折扣。畢業論文的摘要是論文內容的高度濃縮,應以簡潔的語言載明論文的研究背景、主題、目的、方法、結果和意義等內容。摘要部分最常見的問題是內容不全,其中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等最容易被學生遺漏。此外,“頭重腳輕”也是摘要寫作中的常見問題,所謂“頭”,指的是研究背景,而“腳”則是指涉及論文研究的具體內容,主要是指方法和結果。上述問題產生的根源之一在于學生的認知出現偏差,他們往往認為從文獻里摘抄的研究背景更可靠,于是便直接摘抄;另一個原因在于學生缺乏深入的研究與思考,被迫以文獻內容充數,結果導致研究背景羅列極其詳盡,而自己的研究內容卻一筆帶過,本末倒置。總之,篇幅過長、詳略分配不當已成為摘要寫作中的“通病”,無病呻吟、隔靴搔癢比比皆是。(二)引言。論文引言的作用是向讀者簡要介紹研究背景等內容,并提出作者的研究問題和研究意義,筆者常用“來龍去脈”四個字來概括論文引言的功能,所謂“來龍”,是指簡要爬梳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所謂“去脈”,就是要在這些研究成果中尋找缺陷或不足,進而跟進研究。“研究背景”中應首先簡要介紹宏觀研究背景,然后通過文獻回顧的形式介紹微觀研究背景,順理成章地提出作者自己的研究問題和研究意義。以《元認知策略在英語專業聽力學習中的應用研究》一文為例,在引言部分應先簡要介紹學習策略的相關研究背景,然后分析國內外關于元認知策略的代表性文獻,最后提出研究元認知策略在英語專業聽力學習中的意義。引言寫作中存在的典型問題是內容不足,重點不突出。有的論文在引言中大談特談宏觀研究背景,而微觀研究背景卻寥寥幾筆帶過,甚至相關文獻語焉不詳。其結果則是,關涉本研究的主要問題要么被遺忘,要么突然出現,與前面的研究背景沒有任何邏輯關系。此外,文獻數量不足或文獻缺乏代表性也是引言中的常見問題,文獻的代表性是指在選擇文獻時應國內外兼顧,同時還要考慮時效性與代表性。如《元認知策略在英語專業聽學習中的應用研究》一文在介紹相關文獻時,應考慮其在英語口語、閱讀、寫作、翻譯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分別介紹在上述領域具有代表性的文獻并稍加評論,進而引導出元認知策略在聽力學習中的應用研究。(三)研究部分。研究部分是論文的核心,是論文的主干部分,主要包括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發現等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部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選擇的方法和對象太過隨意,若換一種研究方法或者一批研究對象,能否得到同樣的研究結果和研究發現?這樣一來,數據的信度和效度得不到保證。在描述研究結果和提出研究發現的問題時還存在思路混亂、線索不清的問題,正確的步驟是以引言部分提出的研究問題為線索,客觀描述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繼而提出研究結論。此外,英語專業本科生因受知識結構所限,不善于使用圖表形象地描述研究結果和研究發現,有的雖有簡單描述,卻存在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的問題,如《游戲教學法在幼兒英語課堂的有效性研究》一文的研究對象是某教育機構一個由10名學前兒童構成的班級,其結論則是“游戲教學法在幼兒英語課堂是非常有效的”,顯而易見,用10名幼兒組成的一個班級無法代表所有幼兒英語班級,其研究發現的結果自然難以令人信服。

查看全文

商務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我國高等教育界的關注,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新需要,商務英語專業應運而生。然而,國內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面臨“思辨能力缺席”的難題即英語語言能力強而批判性思維能力能力較弱。綜述了批判性思維的相關理論,分析了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現狀,并提出了培養其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具體思路。

關鍵詞:商務英語專業;批判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教學

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之一和不可忽視的一環,它是創新教育的需求,也是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試行)在討論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其中一個模塊即商務知識與技能時,明確指出在系統掌握普通和專業商務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科思維和創新能力。[1]LorinAnderson(1990)改進了Ben⁃jaminBloom的認知能力分類,提出了一個6級認知能力模型即“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2]但是反思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現狀,其大量的技能課訓練和少有的專業知識課程往往只停留在“識記”和“理解”這兩個最下面層面上。[2]批判性思維是分析和評價,是創新教育的需求。目前,極具專業特定性的商務英語專業迅猛發展,研究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則顯得愈發必要。本文綜述了批判性思維的相關理論,在分析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現狀的基礎上揭示培養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必要性,進而探討培養其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和具體措施。

一、批判性思維能力理論綜述

(一)起源和發展

西方術語CriticalThinking在國內主要翻譯為批判性思維、思辨能力、評判性思維、批判性思考、高層次思維。二十世紀初,批判性思維始于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維”,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并把批判性思維培養作為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其研究趨于完善,并且在教學中得到實際運用。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在教育學與邏輯學領域引進批判性思維研究。而20世紀末期,隨著“思辨缺席癥”的提出,我國外語界開始關注批判性思維研究,并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與探討。商務英語專業是我國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批準的新興專業,與傳統的英語專業并列。接著便有少數學者開始關注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狀況,例如,2012年集美大學的饒妙老師調查了該校包括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內的商務類學科本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傾向,研究結果表明該校學生批判性思維偏弱,學生的思維能力迫切需要得到提高。先鵬和王關富從商務英語專業的特點出發,分析了商務英語專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所具有的優勢,并探討了其會面臨的挑戰。[3]

查看全文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保障策略

[摘要]畢業論文是檢驗學生學業成績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是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關鍵一環。本文探究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中的各種問題,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為下一階段英語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本科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具有一定價值的依據和參考。本文運用實證調查和文獻研究等方法,對近兩年的英語專業畢業生論文進行調查,發現普遍存在論文選題質量不佳、文章內容空洞、撰寫不規范等問題。本文認為高校應著眼于師資建設、教學方法、學生能力和管理機制等多個方面,全方位保障畢業論文質量。

[關鍵詞]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策略

畢業論文是判斷學生是否具備畢業條件的一種方式(李正栓,2006;盛國強,2001),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和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檢驗。因此,高校英語教學水平的重要體現之一便是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質量。然而,長期以來,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在選題、文章結構、語言以及論證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教師及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曲振國(2006)認為素質教育是對現有實踐經驗的反思與總結。本課題運用實證研究法,利用問卷星對近兩屆英語專業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設計以與畢業論文寫作有關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學生的合作度、寫作效果、論文管理為重點。本課題組成員與近兩屆畢業生代表和論文指導教師進行面對面訪談,并對座談會上收集到的反饋信息進行分析、總結。

1畢業論文工作存在的問題

1.1選題質量不佳

論文選題是影響論文質量的重要因素。論文選題直接關系到文章的創新性、可行性。選擇一個與專業契合又具有一定意義的題目是寫好一篇論文的根基。為了了解學生論文選題的依據,本研究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有75%以上的學生在選題時依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或者因題目具有普遍性而選擇,這兩種做法均存在著一定弊端。學生在選擇與興趣和特長相關的題目時,容易忽略題目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意義,時常會導致選題過于寬泛、缺乏實際意義等,最終直接影響論文的質量;選擇具有普遍性的題目帶來的弊端則更為明顯,即學生過度關注資料收集的難易程度,認為題目普遍性可以降低文章撰寫的難度,只需模仿他人文章即可完成任務,這樣的選題勢必會影響文章質量。

查看全文

理工英語專業畢業論文

關鍵詞:本科畢業論文理工科大學英語專業

摘要:調查結果顯示:傳統的理工科大學英語專業的學生在撰寫本科畢業論文時遇到的主要問題有選題時的困惑、資料的缺乏和研究方法的不足等。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教師與學生思想上的重視,更有賴于學校的大力支持。

畢業論文(graduationthesis)是高等學校學生在畢業時所撰寫的帶有總結性的論文。對英語專業本科生而言,畢業論文同時就是學士學位論文(BAthesis),是他們申請學士學位的重要依據。它一般要求該生通過此論文的撰寫,體現他在某一學科內已掌握的基本理論和所具備的初步研究能力。英語專業高年級教學大綱明文規定:“應培養學生撰寫課程論文及畢業論文的能力”。近幾年,國家在陸續進行本科工作評鑒,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本科畢業論文的規范化管理。對理工科院校及師范性專科學校的英語專業來說,學科建設不齊全,辦學時間短,經驗不足,往往會造成某些方面的疏漏和問題。筆者就此對本校的97級英語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的撰寫情況作了調查,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并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有關論文的一般情況論文撰寫的方向由指導教師填寫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方向和指導教師,一般每人填報3位指導教師,由系里進行統一調配,指導教師通常指導3到5人不等。為了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撰寫出質量較高的畢業論文,論文的工作從大四第一學期末開始。確定指導教師,探討選題,查找資料的先期工作按規定都在第二學期開學時完成。開學后便是與導師共同確定選題,開始正式的撰寫工作。最終成績的評定由多個成績綜合而來:指導教師的評分,評閱教師的評分和答辯的平均成績。論文的評分和答辯的評分均有標準可依,但因標準過于籠統,評分教師在實際操作時難以把握。學校對論文的優,良,中,及格的比例有一定的限制,故而最后的評分結果實難看出一屆學生的論文整體水平。指導教師反映這幾年來真正花了功夫,但體現一定質量的論文卻鳳毛麟角。筆者調查了本校97級英語專業應屆畢業生的論文撰寫的情況,并為了更深一層地了解情況,發現問題,還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85份,回收有效問卷66份。并采訪指導教師2人。

二調查結果97級學生共有85名,指導教師共23名,其中正高職稱3名,副高6名,中級10名,初級4名

查看全文

英語學習特征策略研究論文

[摘要]基于Oxford提出的學習策略分類,本文以問卷調查形式,對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720名高職生(其中有效問卷672份)進行了英語學習策略現狀的調查,并用SPSS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表明:高職生在學習策略使用上頻率一般,屬“有時使用”程度;高職生與本科生在使用學習策略方面有較大的共性;高分組與低分組在使用學習策略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男生和女生除在記憶策略和社交策略使用上存在顯著差異外,在使用其它學習策略上均無統計意義。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英語學習策略;研究

Abstract:BasedontheOxford''''sclassificationoflearningstrategy,weinvestigatedtheuseoflearningstrategybythestudentsofGuangzhouCivilAviationCollegeandShenzhenPolytechnic.Amongthe720questionaires,thereareonly672effectivequestionnaires.WemadeananalysisofthembythemeansofSPSS.Theresultshows:(1)Thefrequencyofstrategyusedbythestudents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snothigh,andthemajorityofthestudentsusethelearningstrategysometimes.(2)Therearesomecommontraitsbetweenthestudents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andthestudentsofuniversityintheuseofthelearningstrategy.(3)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high-scoregroupandthelow-scoregroupintheuseofthelearningstrategy.(4)Therearesom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maleandfemalestudentsintheuseofmemoryandsocial-contactofstrategy.

Keywords:Englishinstructed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learningstrategy;use;research

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不少業界人士發現,“很多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是不理想。雖然可能有各方面復雜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1]。

近二十年來,國內對外語學習策略的研究雖然取得顯著成績,但“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上,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而且此前相關研究對象幾乎都是普通高校學生,以高職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的文章少之又少。因此,針對高職英語教學,研究高職生的學習策略使用狀況,探求有效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具有現實意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