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情感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4 18:41: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學生情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學生情感

論學生情感危機表現

摘要:處于當代社會背景下的大學生出現了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情感危機,本文通過對大學生情感危機的成因、表現的研究,試圖為大學生處理情感問題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情感問題;情感調適;情感危機

大學生是一個獨特的群體,他們在生活經歷上有著相似點:即都通過了嚴格的統一考試,通過激烈競爭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成了該群體的一員,這些相似點,使得他們在情感問題上有著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點,他們對情感的認識很單純,不收更多現實觀念的影響,這種情感是很單一的,通常也是不成熟的。同時,他們又有著極大的差異性: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生活習慣各異,家庭背景不同,成長經歷等等各不相同,因此,每個學生對待情感的態度也各不相同,行為表現各異。另,在年齡上,他們處于青年期,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處在迅速變化的過程中,處于從不成熟到逐漸成熟的過渡時期。雖然他們生理上漸趨成熟,但由于閱歷較淺,社會經驗相對不足,獨立生活能力不強,在情感方面還缺乏足夠的認識而且又很敏感,易于受社會上流行的各種思潮的沖擊,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情感問題,女生通常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到以后的婚姻生活。親情、友情、愛情的表現尤為突出。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好,不僅會影響他們當前的學業,還很可能影響他們未來的感情生活,甚至可能導致他們走向工作崗位后對社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親情、友情、愛情是普遍存在于大學生中重要的、一定要面對的、更需要慎重處理的情感問題。由于大學生心理生理內部的需要結構不斷在發生變化,其追求有一定的獨特性,且價值觀念尚不平衡、不穩定,時常處于波動、迷惘、抉擇之中,其心理成熟又落后于生理成熟,因而大學生的情感是極不穩定的。同時,大學生的情感世界還受到紛至沓來的信息時代和市場經濟社會的沖擊。人情輕薄寡淡,更多依靠內心的支撐而較少希冀心外的扶持。雖然他們的內心世界很豐富,卻沒有真愛的立足之地,對于情感,他們有的是為了趕潮流,有的是為了找一個人陪伴,排解孤獨;親情或多或少被淡忘,愛情、友情也欠神圣、純潔。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這一普遍而又重要的問題,幫助大學生合理解決心理矛盾與沖突,正確處理情感問題,使之頃利而愉快地度過大學時代。

一、當代大學生情感問題的主要表現

當代社會迅速發展,對出生于上個世紀80年代的當代大學生而言,他們總體上是一群伴隨著民族改革開放的步伐、伴隨著國家現代化的進程、伴隨著電視、電腦、網絡成長起來的新新人類。獨生子女、提倡個性意識、網絡青年、追逐時尚、性觀念開放、快餐文化的身體力行者等是這代大學生的特點。然而,與他們的父輩相比,日益現代化的工業社會在給他們帶來豐裕的生活、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社會轉型過程中引發的問題也給予他們巨大的沖擊,嚴重蕩激著他們的心理和情感,正負兩面皆有。一方面,激發他們昂揚向上,積極進取,勤奮學習,勇于實踐,追求人生價值的實現,進發出最強烈的時代節律;另一方面,在這恢宏的氣勢和令人震撼的節律中,也隱含著一些不和諧之音。大學生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在其成長、發展過程中,由于競爭激烈、適應不良等方面的心理壓力劇增,個人的內心寂寞孤獨、憂郁、焦慮、無目的、恐懼等心理情緒有所增加。表現在一些大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如魚得水,游刃有余,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常感活得郁悶、沒勁;一些大學生身高體壯卻膽小如鼠,膀大腰圓卻心胸狹窄,在強者面前自乞自憐、趨炎附勢,在弱者面前自高自大、趾高氣揚;校園里無激情、無興趣、無勁頭的三無大學生不乏其人;一些大學生渴望友誼和愛情,廣交朋友,卻常感知己難求、知音難覓,認為別人都不可信,而陷入自我封閉的孤獨的深淵。大學生中不斷發生的諸如轟動全國的劉海洋傷熊事件和不斷見諸報端、互聯網上的情殺、仇殺等校園違法犯罪、精神失常。輕生案例表明,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情感危機狀態令人擔憂。

當代大學生的情感問題表現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較為復雜和零散的。大學生的情感危機及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查看全文

中學生情感調研報告材料

中學生的情感,在小學生已有的發展水平上,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化和教育的要求,青春期生理的變化,在幾個主要方面增添了新的色彩。

(1)充滿熱情,富有朝氣。

(2)情感的兩極性明顯。

(3)情感內容不斷豐富。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已由學習活動和集體生活擴展到了更多的領域,如對鉆研自然科學,參加社會活動的體驗;對人與人的關系,對友誼和初戀的體驗;對個人前途和祖國未來的體驗等。

(4)情感的深刻性不斷增加。中學生已能克服小學生體驗的具體性、表面性,開始從事物的本質方面產生體驗,形成內部深刻的情感。整個中學時期,情感內容的社會性不斷地深刻化。

(5)情感的穩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學生的情感比小學生要穩定得多。一旦對某門學科或某項活動有了愛好,就能達到迷戀的程度;一旦和某個同學建立了友誼,可以達到“牢不可破”的程度。這些都表明,中學生由于自我意識的發展和世界觀的逐步形成,情感傾向日趨定型,同時由于調節、控制能力逐步增強,到高中階段情感的表露開始帶有文飾的、內隱的、曲折的性質。

查看全文

大學舞蹈教學提升學生情感表現力

摘要:大學舞蹈教學對學生舞蹈素養的培育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大學舞蹈教學中,涉及到民族舞蹈、現代舞蹈等類型,本文章就以民族舞蹈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情感表現力。民族舞蹈能夠傳遞民族特色,民族舞蹈中的情感表現對于民族舞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本文通過從民族舞教學現狀出發,對民族舞的藝術表現情感表達上的不足,提出了“內在感受能力”和“外在的表現能力”的情感表現教學方式,進行雙重培養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民族舞蹈的情感表現力。

關鍵詞:舞蹈教學;提升;情感表現力;思考

一、前言

舞蹈是一門藝術,只有舞蹈技術,不融入情感元素,無法表現舞蹈的張力,因此,必須要通過豐富的情感來表達舞蹈的內涵底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舞蹈的靈魂就是情感元素。但就大學舞蹈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忽略了情感教學,對學生情感表現力的培養不足,只在乎對學生技巧和舞蹈技術的培育,這樣無法傳承舞蹈教學的精髓,也無法給欣賞者帶來震撼,所以我們必須要強調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情感表現力的培育,讓舞蹈者通過自己的真情實感演繹舞蹈,以此來打動他人,實現舞蹈藝術的表現。好的民族舞蹈,除了來源于生活的感悟,還必須通過規范的動作展現舞蹈的風格、律動,同時通過對舞蹈本身的情感體驗,充分將舞蹈的情感表現出來,引起觀眾的共鳴,從而讓觀眾得到一種美的感受。要想達到這種藝術境界,必須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情感表現能力,才能將民族舞的藝術魅力展現出來。然而,就目前大學舞蹈教學現狀而言,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因此,要培養學生民族舞的情感表現力,必須注重對學生外部形態動作的培養以及內部情態感受力的培養,將情感與舞蹈技術融合。

二、舞蹈和情感的關系

舞蹈藝術是通過人體動作呈現的一種表演藝術,通過舞者的動作來傳遞感情。舞蹈,可以說是人類內心情感世界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人們抒發情感的重要渠道,也是人類情感的一種極致表現,舞者正是通過自身的肢體語言來傳遞豐富的情感世界,與欣賞者之間達到一種心靈上的溝通。舞蹈和其他藝術不同,不能借助外界力量表現情感,主要是通過自身動作、眼神、呼吸等傳遞情感,要想達到這種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必須充分發揮舞者的情感表現能力。如何在民族舞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進行情感教學,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舞蹈與情感,兩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注重舞蹈與情感之間的關系,才能培養出具有豐富情感表現力的舞蹈藝術者。

查看全文

聲樂教學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研究

【摘要】聲音教學作為音樂教學中的一部分,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但是,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中卻出現了較多的問題,嚴重地阻礙了聲樂教學的開展,其中最為顯著和突出的就是學生情感表達能力難以在聲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培養。因此,本文就聲樂教學為研究方向,對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給予了較高的重視和關注。

【關鍵詞】聲樂教學;情感表達能力;培養

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高低對于聲樂演唱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在實際的培養過程中,卻出現了較多的阻礙,如何對這一系列阻礙進行解決,成了當前較為關注的話題。

一、分析創作背景,調動情感因素

要想在聲樂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首先,教師就必須要在歌曲教學中分析歌曲的創作背景,從而調動學生的情感。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中,導致學生情感表達能力難以得到有效培養,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情感因素的調動,對于聲樂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并沒有進行充分分析和利用,進而使得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較為低下。所以,聲樂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該要重視對學生的情感因素進行調動,通過分析聲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對其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進行感悟和學習,進而促進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提升。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一些有關于該作品的詞曲作者的相關事跡,對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簡單的闡述和介紹,使得學生了解作品創作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并且,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及視頻,讓學生能夠擁有一個更為清晰的、直觀的了解,之后再開展實際的作品教學。而學生在對作品的創作背景有了充分了解以后,則能夠更為容易地對作品中的情感進行體會,加深自身對作品的理解[1]。如在針對《嘉陵江上》這一作品進行教學時,該作品的創作背景是在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而當前學生則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對于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情感難以擁有一個詳細了解,就會對學生體會該作品中的情感,而產生情感共鳴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戰爭年代的圖片或者是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并在展示的過程中,將該首作品作為背景音樂進行播放,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產生一個較為強烈的情感共鳴,對其中的愛國情感進行領悟,為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提高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引導學生正確發聲

查看全文

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情感論文

所謂“情感”,就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是一種微妙的心理活動。情感是學生學習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情感因素對人的思維具有多種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調節功能,三是導向功能。文質兼美的語文教材有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我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課文情感因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學習效率。

一、巧設導入,誘發情感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方法有很多,可以用實物演示、圖畫展現、音樂烘托等方法。也可通過介紹背景、釋題、設疑、講故事、談話等方法導入。每一節的導入沒有固定的方法或模式,只要能根據具體的課文創設意境充分誘發學生的情感就行。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導,帶著愉快而幸福的語氣說:“同學們,你們能談談過年的感受嗎?”同學們很高興,一下子就說開了:穿新衣服、吃好菜、放鞭炮、數壓歲錢……同學們仿佛又回到了春節,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這時我語氣一轉,帶著悲傷的語氣又問:“同學們,你們看過或聽過有關資本主義社會里窮孩子的故事嗎?”稍微停了一下接著說:“資本主義社會,窮孩子的命運太悲慘了,正如杜甫寫的一句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一個大年夜,凜冽的寒風呼呼地刮著,鵝毛般的大雪紛紛地下著,一個小女孩赤著腳手拿著一把火柴在叫賣,這是誰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頓時,同學們對這個小女孩的憐憫之情便油然而生。

二、精細分析,熏陶情感

每一篇課文,不管是字、詞、句、段,還是標點符號,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首先教師要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搏,正確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課文,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然后才能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從膚淺直覺表面的認識轉化為內在情感,從而真正領會文章所要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情感受到熏陶。如《海底世界》中“波濤澎湃”一詞,如果只讓學生查查字典,說個句子,這樣對這個詞及整個句子的理解遠遠不夠。我讓學生閉上眼睛,像似親臨海邊,然后跟著我的繪聲繪色的描述想象:“起風了,海水一浪推一浪,濺起了一丈高的雪浪花,唰…唰…”讓學生真正體會大海涌起波浪時那種奇景,從而產生對大海的好奇熱愛之情。又如《我的“自白書”》一課,文中“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這就是我——一個共產黨員的自白”,“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這些句子,“自由”為什么要加引號?那個破折號作用是什么?“人”的后面為什么要加逗號?在教學時,要善于引導學生真正理解這些標點符號的用意,體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那么學生對革命者那種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的情感也就不言而喻,自然領悟。

三、加強朗讀,升華情感

查看全文

語文教學對學生情感培育論文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充斥著濃厚的工具色彩,它更多關注的是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新課改實施后,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受到了教育者們普遍的重視。然而,學生的情感態度和人生觀的培養卻被排擠到了語文教學與其它學科教學的交叉、邊緣地帶,常被語文教學工作者忽略。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學生對語文學科嚴重的情感流失和語文教學的蒼白無力。語文不僅變得難學,而且單調乏味,這不能不說是語文教學的一種偏差,一種失誤。“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應該重視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生活化,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感和人生價值觀,讓學生在美好情感中健康成長。于漪說得好:“培養學生成為21世紀素質優良的中國人,是各個學科共同擔負的責任。但語文學科起著獨特的,別的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因為語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質層,積淀了中華文化的精粹。語言和思想、情感,是同時發生的,它不僅僅是載體,實質上它就是意識,思維、心靈、人格的組成部分。教學生語言,也就是同時在用人類的精神文明,用中華文化的乳汁哺育他們成長,提高他們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

一、情感的培養:讓學生接受愉快的情感體驗

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情感,是在認知基礎上產生的對語文學習的情緒反應。學生一旦喜歡、熱愛、接受語文學科,那整個語文學習的水平就會有長足的進步。語文教學工作者要努力使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變成一個愉快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在情感升華中獲得水到渠成、揮之不去的穩定的學習態度和興趣。

語文教學的載體是范文。“文章合為情而作”,文章本身就是作者情感的外化。教師自身應當有濃厚的情感投入。魏書生在講課前一般要向學生推薦有關作者的傳記,使學生與自己一道觸摸文章跳動的感情脈胳,喜作者之喜,怒作者所怒;錢夢龍講《蘇州園林》,能使學生產生到蘇州園林游覽一番的強烈愿望;于漪更是被看作是“情感派教學”的圣手。教師的情感無異于一股“乍起”的風,能“吹破一池春水”,讓學生體驗到具體、親切的情感,能“披文以入情”。正如明代學者王明陽所云“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己”,情感教學可以使學生樂學到“不能自己”的程度,可以使課堂教學進入五彩紛呈、奇峰迭起的藝術境界。一堂充滿激情、旁征博引、縱橫捭闔、引人入勝的語文課會令人終生難忘,永遠受益。

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在學生預習全文后,掛上一幅“荷塘月色圖”,讓學生關上課本,聽課文朗誦帶,營造氛圍,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打開想象的翅膀,隨作者一起去領略那流水般的月色,若有似無的荷香,那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舞女衣裙般的葉子,那裊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荷花,還有彎彎楊柳的倩影……,使學生從中獲取了深刻的、愉快的情感體驗。

語文學科和其它學科比較起來,在對學生進行情趣與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材本身就蘊涵著豐富的人文信息與生活氣息,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隨時地加以利用和發揮,在自然而又生動、有趣的熏陶中潛移默化地完成情感的培養和教育。語文教學應當突出體現這一優勢,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為實現語文學科教學的終極目標創造便利的條件、奠定良好的基礎。

查看全文

小學教育對學生情感的培養

1.現代小學生的情感特征

記得有一次給一年級新生教授接力跑時,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當我宣布獲勝小組勝利時,全組的學生沒有一個為此而歡呼雀躍,只是極其冷漠地等著老師宣讀完畢,好像獲勝和自己毫無關系。此時我的教學情緒一下子從巔峰而驟降至谷底,教學熱情受到很大的挫傷。是我的教學出了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我帶著這個疑問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研究,發現這類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現代小學生情感培養方面的缺失而造成的。分析歸納現代小學生的情感特點表現為以下幾點:①情感意識薄弱,不知道關心,處處以自我為中心;②情感產生的原因簡單,情感反應快,轉變也快;③情感的遷移性大,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愛屋及烏”。

2.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只重視孩子的物質需求,忽視孩子的情感心理需要。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人們生活、工作的節奏加快,許多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有的父母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才同孩子見上一面,一兩天后就又離開孩子忙于工作了。有些父母意識到這樣做對孩子的培養會產生很多問題,于是就想方設法進行彌補,但大多都是簡單地從物質方面讓孩子按需要去取,而很少和孩子坐下來談一談,聽一聽孩子的心里話。因此,造成了現代小學生的情感意識薄弱,不知道關心人,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2)小學生和社會接觸機會少,交往面窄。心理學告訴我們:情感的產生是人對客觀與現實的體驗。當客觀事物滿足學生的需求時產生愉快的體驗,而客觀事物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時則產生不愉快的體驗。現代學生的生活是簡單的兩點一線,上學、回家,再上學、再回家,缺乏和社會必要的交流,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大多數是滿足的體驗,而很少有不能滿足的體驗,因此,造成情感產生單一,缺乏情感產生的外界條件。(3)學校智育比重過大,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學校過于注重智育,只要求學生在考試中能取得優異的成績,至于其他方面特別是心理健康方面,就只是應付一下完事。于是造成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不健康心理。

3.現階段培養學生正確情感的現實意義

(1)有利于學生建立完整的性格特征。報紙上多次報道:某某學生因為老師的訓斥而輕生;某某學生因為母親暫時不能滿足他的所謂合理“要求”而殺掉自己的親生母親;某某大學生因為不堪忍受工作后的重壓而輕易結束掉自己寶貴的生命。在21世紀我們的祖國要強盛的時候,我們能依靠這樣心理不健康的“人”嗎?——不能,決不能,我們要的是優秀人才,優秀的人才不僅僅是智力上優秀,更應該是心理上的強者。重視對學生的情感培養有助于學生構建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建立完整的性格特征。(2)培養學生完善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開展教學改革。隨著教學改革的一步步深入,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學手段進入課堂,課堂教學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這基礎上越來越多的教師發現,課堂教學要想進一步得到提高,只重視教材內容的變革、教學手段的豐富是遠遠不夠的,而發揮學生情感的動力作用,重視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活動科學化、藝術化。因此,很多教師在努力抓好教材改革的同時,花大量的時間對學生情感進行培養,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正是這種功能的最好詮釋。

查看全文

談初中政治學生情感點燃辦法

一、調動學生情感,營造和諧課堂

我們學生都是未成年人,但是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觀和認知觀。我們教師在課堂的言行、情緒都影響著學生。因此,我們首先要控制好情緒,要積極、樂觀、親切地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努力與學生保持平等、民主的狀態,如此,學生在課堂才能活躍,才能積極參與,從而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氣氛。于是,學生便在一種輕松、愉快狀態下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課堂充滿應有的生氣和活力,學習效果肯定比那種死氣沉沉的課堂要好得多。在政治課上講解一些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事件和典型案例,既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又能增強思想政治課的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激發他們的積極情感體驗,更好地開啟學生的思維活動,使課堂活起來。如在八年級《思想政治》第六課《拒絕犯罪》一課教學時,我將事先準備好的教學素材—從中央電視臺《法治社會》欄目錄制的一個案例播放給大家,這則案例主要內容是:山東省德州市某中學發生的一起事件:六個九年級的男生在公共場合對一名七年級男生實施敲詐。學生看完短片之后,都有著一定的想法,這不是惡作劇,而是一種違法行為!之后,我讓學生談論,這六名學生為什么敢這么做,我們遭到這樣的“惡作劇”應該怎么辦?在討論中學生產生了強烈反響,每個人都積極表達內心的感想。于是,大家對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感受較多,這節課的教學非常效果好。

二、注重情感體驗,培養學習興趣

我們初中思想政治學科中抽象概念較多,某種程度上會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如果我們不投入情感,只是照本宣科、劃杠杠背條條。那么,學生便沒有主動參與的學習興趣,更沒有學習沒有愉悅感。所以,教師必須以飽滿、生動的教學引導學生,讓學生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可依據教學內容,開展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上課可補充一些同學感興趣的例子,將一些時事熱點融入教學,并且深入淺出互動教學,于是學生不會感覺到枯燥,課堂就“活”起來,而學生能夠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表現出積極思考的狀態,智力活動也能興奮起來,于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能力得以提高,教師的高度熱情也感染著學生,調動著學生情緒,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將所學內容與自己的閱歷、以前的知識積淀結合起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情感體驗,我們的教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教學活動中不能居高臨下、不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有提出的不同想法或意見的空間,讓他們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這樣師生間溝通便會融治,學生對老師增強信任感,于是,他們就會喜歡我們的政治課堂,對政治學習有興趣。

三、運用魅力語言,感染學生情感

我們知道教師的專業知識、語言修養和在授課中藝術性語言運用是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而對我們較多的老師而言,往往在課堂教學中忽視魅力語言多學生的感染作用。我認為我們要想讓學生情感調動起來,首先我們自己要進入角色,投入真情,用聲情并茂地語言激發、感染學生情感;如果我們能把把課本中無聲無情的文字轉變成極具藝術性的有聲有情的語言,那么,學生就會喜歡我們的課堂。如在“捍衛國家尊嚴”這一教學內容講授時,學到曾經帝國主義在我國領土租界橫行霸道的典型:在公園門口立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我們教師要表現出義憤填膺又傷心難過;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成就與輝煌講授時,那種興奮之情、自豪感就應表現出來。如此,我們的語言就更富啟發性,更能感染學生并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情緒,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可見,在政治教學中,我們要學會善于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引導他們進行情感體驗,如此,學生就有激情和熱情來學習我們的思想政治,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們的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的目標就能有限推進。

查看全文

高校英語學生情感及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報告一項應用PTBL,即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TBL(Team-basedLearning)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聽力教學的實驗研究。通過對英語專業27名學生進行為期四周的聽力教學干預,研究者發現學生的聽力焦慮明顯改善,PTBL聽力教學模式切實有效。本研究對國內高校英語專業聽力教學改革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英語專業;聽力教學;聽力焦慮;情感因素

一、引言

目前,國內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生在入學時英語起始水平差異較大,聽說方面的差異尤為顯著。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高中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地區差異以及普通高中與外語類高中之間的教學側重差異。自2005年教育部取消了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外語聽力測試的全國統一要求之后,普通高中的英語教學工作中出現了弱化聽力專項教學的現象。多數中學將包含聽力教學的課程僅設置在高一和高二年級,高三英語教學則完全以應試為主,幾乎沒有任何聽力方面的訓練。而外語類高中則始終相對重視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英語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進入大學后,來自普通高中的學生在聽力水平上與外語類高中畢業的學生差距較大。入學前英語聽說訓練的不足以及英語專業聽力課較高的難度使英語基礎偏差的學生在聽力學習過程中普遍面臨較大壓力,極易產生外語聽力焦慮,阻礙英語學習。同時,英語聽說方面起點高的學生則易對聽力學習產生倦怠情緒。加之大部分高校的英語專業聽力課時的設置為每周2課時,較少的課時安排使得學生難以通過課堂教學提高聽力水平和技能。學界對于國內高校英語聽力課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聽力技能培養(胡璐,2018;閉富春,黃景文,2015;黎茂昌,2009)、多媒體教學(田苗,王萌,周子航,2019;胡永近,張德祿,2015;)以及針對大學英語(非英語專業)聽力課堂的研究(水娟,2019;楊香玲,2018)等方面,缺少從學生主體感受出發,側重學生情感因素的調查與研究。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國高校英語專業一年級學生的聽力學習現狀,本文作者開展了名為《英語專業大一聽力課調查》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英語專業聽力教學和學習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學生聽力水平存在較大差異;聽力課堂教學無法滿足學生需求;聽力課的主要教學模式單一。基于此,本研究以改善學生聽力課堂情感體驗為目標,改革現階段聽力教學模式,以解決目前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將重點介紹改進后的聽力課堂教學方案及其在應用中的實際效果。

二、文獻綜述

1.情感過濾假說。情感因素對語言輸入起著過濾作用最早由Dulay和Burt在1977年提出。在此基礎上,Krashen(1985)將其發展成為情感過濾假說,認為情感過濾是阻止語言習得者完全吸收所獲得的可理解輸入的一種心理障礙。該假說解釋了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過程的影響。而后美國心理語言學研究專家Schumann對Krashen情感過濾假說進行重建,并為之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依據。Schumann(1997)建議教師應力求避免給學生帶來不愉快體驗的活動、與學生的語言學習目標相沖突的活動、超過或低于學生應付能力的活動、有損學生自我形象和社會形象的活動。2.PTBL教學模式。PTBL教學模式即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TBL(Team-basedLearning)相結合的教學模式。3.PBL教學模式。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模式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創,是隨著建構主義思潮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該理論早期主要應用于醫學教學領域。二十年代末,一些學者開始將PBL教育模式應用到語言教學中。AlbaneseMitchell(1993)通過研究提出,該模式對語言教學有積極作用。NormalaOthman和MohamedIsmailAhamadShah(2013)通過實證研究證實了PBL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語言能力具有更顯著的促進作用。近些年,國內學者也開始將PBL運用到語言教學中,但總體仍處在起步階段。2018年,李玉芳等學者將PBL教學模式運用到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進行了教學實證研究。結果表明,PBL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并降低聽力過程中的焦慮。4.TBL教學模式。TBL(Team-basedLearning)模式于2002年由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Michaelsen教授等學者創立,并首先在醫學專業的高等教育中得到廣泛實施。在該模式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團隊討論。因此,該模式是在學生人數增加的情況下保證教學質量的一種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Haidet,Kubitz&Mccormack(2004)對TBL教學中小組成員的積極和消極學習策略進行了研究,總結了適用于TBL團隊合作學習的積極學習策略。Davidson(2011)對學生的反饋進行了調查研究,得出TBL教學法能夠轉變學生學習態度的結論,進一步證實了TBL的教學效果。以上研究雖然證明了TBL教學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提出了具體的教學建議,但主要都是在醫學專業領域實施TBL教學的探索。國內學者也對TBL教學進行了相關研究,進一步探索了TBL教學法,證實了TBL教學法的有效性,但是仍然主要集中在醫學教育領域,在外語教學,尤其是聽力課堂中的應用較少(龔莉,2014;劉佳佳,2013)。本研究參考Schumann的教學建議,在聽力課堂中以小組合作、學生互動為主要學習方式,因而采用PBL同TBL相結合的PTBL教學模式。整體的課堂設計主要以問題為導向,要求學生根據聽力內容對題目進行討論分析,并給出答案;而在電影配音部分更加突出以小組合作為導向,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工,自主練習并展示學習成果。一方面,PTBL教學模式結合了PBL和TBL模式的優點,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聽力學習興趣,多種類型的問題設計也使得教學重點更加明確;同時,團隊合作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聽力學習主動性,也能有效降低學生的聽力焦慮。另一方面,PTBL教學模式在英語專業聽力課堂的應用也打破了傳統聽力課的教學模式,使得課程內容和形式都更加豐富,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改善聽力課的教學效果。

查看全文

小議怎樣激發學生情感加深理解能力

摘要:情景教學是指運用具體活動的場景或提供學習資源以激起學習者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是將學習內容和相應的情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助于學生從整體結構上感知和把握學習內容。

關鍵詞:情景教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

在教育教學中時常聽到情景教學這四個字,那么什么是情景教學呢?情景教學即教師在課堂上創造一個與學習有關的問題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對知識的求知欲,能夠使學生在情景交融中主動地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現對其作出如下總結。

1激發情感,加深學生理解能力

創設情境很重要的是要激發情感,發揮學生理解與語言表達的能力。首先要讓學生細致入微地理解課文語言。教材中的篇篇課文都是因“情”而作,每字每句都浸透著作者的情,流動著作者的情。要理解課文語言,就必須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體驗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情之萌生離不開境。要了解作者之情,首要進入文章之境。教學時我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豐富的聯想,采用音樂、聲、光、電、圖畫、圖像、語言描繪等手段,再現特定的教學場景來強化學生的感受,激起他們熱烈的情緒,在熱烈情緒的推動下,學生便被帶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從而獲得與作者相似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課文“窮人”第七,第八兩小節時,通過有感情地配樂朗誦,生動地再現了桑娜推開門后所看到的情景,激起了學生“悲”的情感體驗。正是在這樣的情感體驗下,學生對“悲”這樣的理解,不僅僅是字面上的理解,而是“桑娜”,不這樣做西蒙的兩個孩子會死的。西蒙臨死時,還想著溫暖她的孩子、她多么想讓她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呀,桑娜沒有理由不這樣做。一切景語、聲語似情語,這些擴展愈加浸透著學生的情感,顯示著他們的自我理解能力,自我感悟能力。

2體驗情景創設,優化教學內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