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音樂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3 21:38: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戲曲音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戲曲音樂戲劇音樂特點
在西洋音樂概念中,曲調的旋律性差就等于音樂性差。而在中國音樂概念中,節奏上的鮮明變化(不是沒有旋律),即板頭好,也是一種音樂欣賞。中國的說唱藝術(如大鼓、單弦)講究嘴皮子、板頭上的功夫,節奏鮮明,咬字清晰,既有音樂性,又有戲劇性。
音樂藝術到戲曲中來,本來就存在著矛盾———如果過分強調戲劇性,就會把音樂性損害;如果過分強調音樂性,也會把戲劇性破壞。如何把這一矛盾解決好,既發揮音樂性的長處,又不失其戲劇性。
從我國戲曲創作和演出的長期實踐中,在解決戲曲音樂的音樂性和戲劇性的矛盾方面,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著名戲劇家張庚在論述這個問題時,總結了五條:
一、戲曲音樂的音樂性和戲劇性的矛盾
在戲曲綜合性的大前提下解決的古人有“以歌舞演故事”之說,請注意:戲曲綜合性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切藝術手段都是為了表現戲的內容,而不是為了顯示某一藝術手段。
二、充分考慮中國語言特點
戲曲音樂戲劇音樂特征論文
摘要:戲曲音樂的創作不像歌曲、樂曲的創作那樣“海闊天空”,它的創作要有一個大前提,這個大前提不是別的,就是你那個劇種自己!這就是戲曲音樂的特性。
關鍵詞:戲曲音樂、戲劇性、音樂性
在西洋音樂概念中,曲調的旋律性差就等于音樂性差。而在中國音樂概念中,節奏上的鮮明變化(不是沒有旋律),即板頭好,也是一種音樂欣賞。中國的說唱藝術(如大鼓、單弦)講究嘴皮子、板頭上的功夫,節奏鮮明,咬字清晰,既有音樂性,又有戲劇性。
音樂藝術到戲曲中來,本來就存在著矛盾———如果過分強調戲劇性,就會把音樂性損害;如果過分強調音樂性,也會把戲劇性破壞。如何把這一矛盾解決好,既發揮音樂性的長處,又不失其戲劇性。
從我國戲曲創作和演出的長期實踐中,在解決戲曲音樂的音樂性和戲劇性的矛盾方面,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著名戲劇家張庚在論述這個問題時,總結了五條:
一、戲曲音樂的音樂性和戲劇性的矛盾
戲曲音樂元素在當代音樂創作的應用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民的物質生活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因此,人們對精神文化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音樂是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形式,有大量的受眾,對我國的文化建設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現代音樂的創作發展過程中,為了豐富音樂的內容和傳承傳統文化,部分音樂人會應用一些傳統文化元素進行音樂創作,中國戲曲音樂元素在當代音樂創作中的應用,使音樂作品的形式更加多樣,也使音樂作品的內容更加具有中國特色。本文對中國戲曲音樂元素在中國當代音樂創作中的應用進行深入探究,以期為音樂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豐富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戲曲音樂元素;當代音樂;創作;應用
一、在當代音樂創作中應用戲曲音樂元素的意義
在中國當代音樂創作中應用戲曲音樂元素對于音樂創作的創新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目前,在音樂創作中應用戲曲音樂元素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音樂創作方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音樂創作者對戲曲音樂元素在音樂創作中的應用價值缺乏正確認識,在當代音樂創作中應用戲曲音樂元素的范圍相對較窄,無法有效實現音樂作品的創新和戲曲文化的傳承。
(一)引起民族共鳴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中國非常注重提升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凝聚力,因此,音樂作品的創作也要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體現中國文化特色,才能將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傳播到世界各地,使更多人通過音樂作品認識中國文化。而中國戲曲文化中的音樂元素極具中國特色,將中國戲曲音樂元素應用于音樂創作可以極大地豐富音樂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使其更具有中國文化氣息,并得到更多人的喜愛,在使更多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引起國民的情感共鳴,推動音樂藝術發展成為更高級的視聽藝術,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戲曲音樂配器的傳承與創新
【摘要】戲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面對地方戲曲觀眾群日漸萎縮、劇團經營舉步維艱、戲曲音樂模式固化的窘境,作為戲曲音樂的配器工作者,如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傳承與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引進現代樂器完善戲曲音樂”、“用新的音樂元素充實戲曲音樂”、“用現代配器技法豐富傳統戲曲音樂”三個層面,探索戲曲音樂配器創新的切入點,從而對傳統戲曲音樂文化的延續與創新發展進行審思與踐行。
【關鍵詞】戲曲音樂;配器;傳承;創新
戲曲,顧名思義,有“戲”有“曲”?!皯蚯笔恰皯颉迸c“曲”的組合體。就戲與曲的關系來說,戲(戲說的故事情節)是戲曲的載體,而音樂則是戲曲的靈魂。二者互為依存,缺一不可。作為戲曲靈魂架構主體的戲曲音樂配器,如何才能做到在傳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為戲曲音樂注入新的元素,使傳統戲曲音樂的生命之樹長青,在傳統戲曲日漸式微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一、引進現代樂器充實戲曲音樂
不斷地采用外來的、新興的、深受人們喜愛的演奏樂器充實到傳統戲曲樂隊中,豐富戲曲音樂元素,既是傳統戲曲音樂改革創新的需要,也是時代的要求。一部中國戲曲音樂樂器的發展完善史其實就是不斷吸收、引進、兼收并蓄的過程。無論是國粹京劇,還是曲劇、豫劇、秦腔、越調等劇種,其唱腔伴奏和間奏(場景)音樂演奏的樂器無不經歷了由簡至繁、從單到眾的發展歷程。如洛陽曲劇最初的伴奏樂器主要是三弦、月琴、古箏以及由八角鼓指揮的簡板和云鑼;豫劇樂隊的伴奏樂器曾有“一鼓二鑼三弦手,梆子手拔共八口”的說法,亦即“八件樂器一臺戲”??梢哉f,所有地方戲曲的演奏樂器都是從最初的一兩件伴奏樂器,逐步發展壯大成為建制完備的綜合性大型戲曲樂隊。沒有借鑒、沒有引進、沒有革新創造,就沒有戲曲昨天的輝煌和今天的存在。豫劇的主奏樂器板胡、曲劇的主奏樂器曲胡、京劇的主奏樂器京胡,包括那些能演奏出一首首扣人心弦的美妙音樂的所有拉弦類樂器,均是從隋唐時期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奚部落”的拉弦樂器“奚琴”演變而來的?!耙灾衿堉毖葑嗟霓汕賯魅胫性螅倪M為馬尾弓拉奏,不同地區的人民又根據不同劇種戲曲音樂的需要進行改造,逐步形成了適宜于京劇需要的京胡、適應于豫劇演奏的板胡、適應于曲劇演奏需要的曲胡、適應于合奏或獨奏的二胡,等等。“胡琴”的引入、改造與創新,增加了戲曲演奏樂器、豐富了戲曲音樂元素、促進了戲曲唱腔設計,帶來了戲曲音樂的革命性變革。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國度文化廣泛交流的今天,為了戲曲音樂的發展,為了爭取更多的戲曲愛好者特別是年輕戲曲愛好者,我們當依據各種戲曲音樂的特點,不斷引進音色優美、年輕人喜歡的民族樂器、西洋樂器等,以優化戲曲音樂樂隊,豐富戲曲音樂元素,增強戲曲音樂的表現力,壯大戲曲音樂樂隊,為戲曲音樂增音添色。
二、用新的音樂元素充實傳統戲曲音樂
剖析戲曲音樂結構和表現特征
戲曲音樂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兩種不同的體系,即曲牌聯套體和板式變化體。戲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世界音樂史上較為特殊的音樂現象,它源于民歌、曲藝、歌舞、器樂等多種音樂成分,有著嚴謹的結構方法和表現體制,是中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曲牌聯套體
曲牌聯套體是將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章法組合成套,以構成一折(出)戲的音樂。一本若干折(出)戲,即由若干成套曲構成。這種戲曲音樂結構方法開始于南、北曲,至昆山腔逐漸成熟,而戈陽腔則作了不同發展。在梆子、皮黃出現之前,曲牌聯套體曾是中國戲曲音樂唯一的結構形式,昆曲、高腔至今仍在沿用。曲牌聯套體由諸宮調發展而成,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的衍變過程。從南、北曲到昆曲、高腔所用套曲,其曲體大致分為:1、單曲體,同一曲反復使用,除引子與尾聲外,全為同一曲牌的反復,此種曲體在南曲(特別是在戈陽腔與高腔)運用較多。2、循環體,兩種循環交替,除引子尾聲外,完全或部分采用兩曲循環交替如北曲的(滾繡球)與(倘秀才)二曲,南曲的(山坡羊)與(水紅花)二曲。3、多曲體全套均由不同的曲牌組成,雖然其中個別曲牌可以連用,如北曲稱(幺篇),南曲稱(前腔)的都是。
套曲在形式上又有長套與短套之分,長套所用的曲牌可以多達二十余支,短套也可以僅由二、三支曲構成。
套曲的構成因素,首先在于宮調的選擇運用,組成套的多個樂章,必須是宮調相同,或雖不同但可以是相同的曲調。因此,在一套之中,通常只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或音雖不限于同一個宮調,有時也可以用上二至三個,但應是近關系調。宮調的選擇運用,即是為了求得全套的協調統一,這也是作為一種戲劇性的表現手段而用,因為每一宮調都有它不同的調性色彩與表現功能。而戲劇的情節則有喜有悲,是悲、歡、離、合,它需要通過音樂來體現。這些情節均須選用不同宮調的套曲。宮調對一折(出)戲的情感表現起著奠定基調的作用。就全局范圍來講,各種宮調的變化對置,無不體現著情調色彩的變化對比。
構成套曲的另一要素,在于一套之中的板式變化。南曲每支曲牌都有一定的板式,或為三眼板,或為一眼板或為散板。引子與尾聲通常為散板,說明套曲在節奏上以散板起,以散板終。過曲的部分,因為包含的曲牌較多,這些曲牌基本原則是慢曲在前,中曲次之,急曲之后。這種散起散收,由慢漸快的變化,體現了音樂情緒的發展,也是與戲劇情節、矛盾的變化起伏過程相適應的。
戲曲音樂音響化在戲曲電影的作用
摘要:戲曲電影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凸顯了戲曲與電影的多重矛盾,正是因為這些矛盾的存在以及藝術家對于解決矛盾的嘗試,使得戲曲電影形成了眾多不同的類型和風格,與此同時戲曲與音樂又有著微妙的互通關系。例如戲曲音樂有著其他舞臺形式所不具備的聲音特性,那就是對動作的表達。“鑼鼓點”在戲曲舞臺表演中的功能與電影中的動效相類似。同時在戲曲與電影的結合中,真實音響的介入常常會遇到多重困難,而“鑼鼓點”的使用特性介于兩者的臨界點,容易與任何一種類型相結合產生不同的化學反應。本文將戲曲電影大致分為四種類型與風格,并且針對四種類型的不同特性,分別論述戲曲音樂音響化在影片中的使用方法及特殊作用。
關鍵詞:戲曲電影音樂音響化
無論是滲透著古典西方文明的歌劇還是匯集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戲曲,都自發的將電影作為當今社會傳播的沃土,這也許它們繞不開的一條道路,同時并非是一條輕而易舉的道路。在中國從電影誕生之日起,歷代藝術家們從未停止對電影與戲劇的研究。近幾年筆者也參與了多部國內外不同類型的歌劇電影制作,積累了一定的心得體會,并試圖將其延伸到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戲曲文化的傳播當中,進一步研究戲曲電影的特殊性及創作方法。立足于我國的文化藝術底蘊和積淀,使傳統能夠在新技術的驅動下發揚光大。
一、戲曲影電影概述
自1905年《定軍山》起,中國戲曲電影的誕生也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中國電影的萌芽時期也是在不斷探索和揭秘戲曲與電影的關系。早期的電影與“文明戲”“影戲”密不可分,在這個過程中電影創作者與戲曲藝術家們都曾為戲曲電影的創造和發展付出了辛勤的勞作。從初期的《長坂坡》、《金錢豹》到1920年梅蘭芳大師敢為人先的《春香鬧學》和《天女散花》,再到1948年費穆導演開創先河的《生死恨》(我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與此同時,國外導演與中國的戲曲藝術家的合作,也為戲曲電影的發展增色不少。1930年,梅蘭芳先生訪美期間與派拉蒙公司合作的影片《刺虎》成為了第一部有聲戲曲片。1934年,在訪俄期間與電影大師愛森斯坦合作的影片《霓虹關》,為戲曲電影的視聽語言方面做了諸多開拓性嘗試。回顧戲曲電影漫長而曲折的發展過程,不斷的暴露出戲曲與電影之間、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之間的種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如電影鏡頭語言與舞臺表演的矛盾、虛擬和寫實的矛盾、敘事方法的矛盾等等,而它的發展歷程也是不斷嘗試解決矛盾的過程。三四十年代,戲曲電影由最初的“戲曲紀錄片”逐漸向更高層次的“戲曲藝術片”轉型,無論從場景還是聲音,都有了更多寫實主義的發展,突破了傳統的舞臺紀錄。一般來講,戲曲電影被理解為以戲曲為拍攝對象的電影。而戲曲發展至今,由于戲曲與電影結合的手段不斷豐富,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運用不斷成熟,出現了具有不同特征的戲曲電影。有傳統的以戲曲舞臺為依托的影片,有保留戲曲表演體系但利用實景拍攝的影片,也有講述戲曲故事的電影故事片,這幾者的區別則在于“戲與影的關系”。第一種是以戲曲演出為依托,以電影技術為手段。第二種依然是以戲曲演出為依托,但電影的手段更為豐富,通過電影特技、環境音響等技術手段塑造和模擬真實的空間。第三種是則將戲曲故事放入實景當中,在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一系列此種類型的經典之作,如《追魚》、《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最后一種則是將戲曲作為元素融入電影故事中,拋開了舞臺表演體系。例如最著名的《霸王別姬》以及今年上映的《進京城》等。第二、三種主要是作為第一種的發展成果,但目前市場上則出現了三種類型并存的現象,可見在戲曲電影中,電影對戲曲這種傳統藝術形式介入的程度在每部影片中都體現了不同的狀態。而最后一種則應反其道而行之,更多的加入一些戲曲元素,表現戲曲習俗,甚至更多地運用具有戲曲特征的聲音來增加電影的傳統文化韻味。遺憾的是,至今這種情況并不多見。
二、戲曲音樂音響化概述
廣西戲曲音樂歷史研討構思
歷史研究,以其探究事物的歷史發展軌跡和溯求根本,成為人類全面認識世界的基礎步驟。戲曲音樂的歷史觀察是戲曲音樂研究的學術架構基礎。戲曲是一種以文學、音樂、表演為核心形態要素的綜合藝術形式。戲曲音樂的歷史學研究并非僅有音樂而孤立其他,而是從音樂入手,觀察在音樂制約之下的文學、唱腔、念白、板式、曲牌、器樂等。歷史研究是以史料作為結論的提取素材,戲曲音樂的歷史關照,其文字性史料,體現為文學形態的劇本、戲詞,輯錄于各類文獻中相關“演劇”景況的描述性文字。曲譜屬于符號性與文字性共有的史料。此外,演劇圖像史料、文物、遺演劇址等實物,都可以作為論證過程中重要的論據。另有口述傳說,也可作為相互作證而用。本文所論,側重在文字性史料及樂譜史料的關照。音樂研究是不能脫離曲譜的,戲曲音樂如是。但戲曲音樂直接相關的樂譜史料,比其文字性史料來說,數量匱乏,地方戲曲更是難見晚清以前的曲譜存世。因此,戲曲音樂的歷史研究,進展緩慢,目前只能在形態學上進行曲體結構分析、表演藝術上進行唱腔分析等研究角度有所積累。本文所指歷史研究,即立足史料,對某劇種或其下屬某聲腔、某板式等結構單位的音樂形態進行其風格、特色的歷時性動態的演進,觀其變化等學術論證。本文僅提出“構想”,因廣西戲曲音樂以文字史料和曲譜結合進行體系化研究尚未形成,遂提出構想及論證,呼吁未來有更多同仁關注研究并參與其中。廣西曾可見有桂劇、壯劇、彩調劇、邕劇、絲弦戲(劇)、采茶戲(劇)、牛娘戲、牛歌戲、鹿兒戲、客家戲、文場戲、唱燈戲、師公戲、壯師?。☉颍?、侗戲(?。?、毛南戲(?。⒚鐟?劇)、鷯戲、仫佬戲①等20個戲曲劇種。目前,在廣西區圖書館的文學書庫、地方文獻庫和廣西地方報刊庫進行史料搜集工作所獲史料所記載的信息,其內容主要集中于劇本、音樂曲譜、演劇情況、源流、戲俗、科班藝人等,下文將對此進行簡要陳述。
一、文字史料與曲譜概述
(一)劇目
劇目即劇本?,F有桂劇、彩調、邕劇等劇種的傳統劇目匯編書籍中,如1963年的《廣西戲曲傳統劇目匯編》(共64集),包含了彩調、桂劇、邕劇三個劇種上千個劇目。這些劇目劇本,描述故事并有簡單提示演員的動作、走位。其他劇種的劇本,主要在《中國戲曲志•廣西卷》中,如苗劇、仫佬劇等建國才產生的劇種?,F刊行的劇目,基本為故事講述的戲劇臺本,少見曲譜隨附。在廣西上世紀50-80年代的期刊,如《廣西藝術》、《廣西文藝》、《廣西戲劇通訊》、《漓江》,這些期刊選登有粵劇(當時分為小型粵劇、新粵曲)、彩調(當時1955年前稱調子戲)、桂劇、采茶劇的劇目劇本?!稄V西文藝》僅在1954-1956兩年,共24期(有12期未留藏本)就刊登了34個劇目劇本。另外還有專門刊登某一劇種劇目的刊物,如《彩調叢刊》(1-6)《桂劇叢刊》(1-4)。這些刊載或有重復,但劇目的數量也是巨大的,還有大量的單個劇目成冊出版。
(二)唱腔收錄及曲譜匯編
現有唱腔曲譜以彩調、桂劇最多,其次有采茶戲、壯劇;其他劇種較少。主要集中于《彩調常用曲調集》(1964)《桂劇音樂》(1961)等書中,有一小部分則見于《廣西文藝》等期刊中。《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廣西卷》《中國戲曲志•廣西卷》兩部大型集成,收錄了上述彩調、桂劇等廣西可見的,相對成熟①的所有劇種。戲曲唱腔因流派風格有異,演員傳譜有異,常見同一唱段有多個版本記譜,體現不同藝人演唱、不同研究者記譜。不同版本記譜,會有旋律片段、唱詞上的差別。這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一大特點,也可給研究帶來困難,但也是比較研究的寬廣空間。地方性劇種,如桂南采茶戲的曲目曲譜,則曲譜比較多且集中。在廣西藝術研究所編寫的《桂南采茶音樂》(1985年)一書中,就有廣西各地區采茶的茶腔、茶插(小調)、曲牌、鑼鼓音樂的曲譜,此輯曲譜的學術性較強,記譜者不僅盡量再現音樂及歌詞原貌,甚至顧及到方言的差異,體現地方戲音樂的核心特色:地方語言與音樂的結合。
鋼琴作品中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音樂元素解析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其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加入了眾多的音樂元素,并充分表現出傳統文化的內涵。特別是在鋼琴作品中融入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音樂元素等,從而提高了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水平和層次,在世界鋼琴藝術領域中大放異彩。本文闡釋了在鋼琴音樂作品中,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音樂元素的體現,并分析了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元素的綜合體現出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中國鋼琴作品;民族音樂元素;戲曲音樂元素
鋼琴由國外傳入,可以用來演繹音樂,從而實現人們對音樂的體驗。隨著時代的發展,鋼琴音樂也融合了多種的藝術形式,從而出現了很多類型的鋼琴音樂作品。尤其是在鋼琴音樂作品中融入民族戲曲特色、民族音樂元素等,充分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使中國文化登上世界的舞臺。另外,在國際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鋼琴音樂也得到了新的發展,通過對國外先進的鋼琴音樂經驗和理論的借鑒,我國創造出的鋼琴音樂作品將會在國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1民族音樂元素在中國鋼琴作品中的體現
1.1鋼琴曲中的民族旋律元素
在對音樂作品進行展示時,作品的旋律至關重要,也是進行音樂創造的重要因素。藝術家在進行音樂創造時,確定旋律是至關重要的,比如風格、內容等。在鋼琴曲的創作中,將民族旋律元素融入其中,要重點關注民歌的旋律,可以進行直接的移植,同時也可以在改編的基礎上融入。在民族旋律元素的引入中,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利用原生態民歌旋律進行創作。比如,在黃虎威的鋼琴組曲《巴蜀之畫》中,它是一部抒情的組曲,其主要旋律是四川民歌,作者通過對原生態民歌旋律進行整合,形成獨特的鋼琴創作,帶給人一種奇妙的親切感,并可以真實反映出民俗特色。二是通過對民族器樂曲進行移植或者改編。將民族器樂曲融入鋼琴作品中,被廣大的觀眾所喜愛。就《百鳥朝鳳》來說,其主要是根據嗩吶曲改編,充分表現出一派繁榮、四方歡騰的景象。通過將一些民族器樂曲的移植或者改編,可以發揚中華文化的偉大力量,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精神,使我國優秀的、傳統的藝術名揚世界。
小學音樂戲曲創新設計論文
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使命,戲曲屬于音樂文化中的重要內容。在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應精心選擇戲曲內容,開展個性引導,設置多元訓練課程,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曲戲鑒賞的熱情,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音樂鑒賞并非要讓學生進行專業解讀,而是讓學生獲得直觀性音樂感知,從而內化成音樂學習素質。
一、定向選擇,激活學生鑒賞情趣
小學音樂教材中有一定量的戲曲內容,教師要有整合意識,優化處理戲曲內容,激活學生參與戲曲鑒賞的熱情。相比戲曲,學生對流行音樂更感興趣,為激發學生戲曲鑒賞的興趣,教師不妨結合流行音樂開展戲曲鑒賞教學。對于流行歌曲中涉及的戲曲,教師可以流行音樂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戲曲鑒賞,激發學生戲曲鑒賞的興趣。很多流行歌曲都屬于校園歌謠范疇,在篩選教學內容時,教師需要做好調查?!缎@的早晨》是一首校園歌曲,為充分激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推薦喜歡的校園民謠,在課堂上進行鑒賞,然后引導學生展開集體討論,并發表自己的看法。校園歌曲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界定。20世紀,校園歌曲風行一時,如《童年》《外婆的澎湖灣》《踏浪》《三月里的小雨》《雨中即景》等。后來,校園童謠有《唱臉譜》《同桌的你》《梔子花開》《心愿》等。對于涉及的戲曲內容,教師可給出如下一些建議:《唱臉譜》是對京劇的認知,具有普及知識的意義。之后,教師可以讓會唱的學生展示一下。由校園歌曲聯系到戲曲內容,教學設計自然,教學氛圍和諧,教學環節有序,教學效果高效。學生偏愛流行音樂,教師可以此引導學生展開鑒賞活動,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價值取向,效果也非常顯著。
二、個性引導,拓展學生鑒賞思維
在戲曲鑒賞教學時,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開展個性引導,幫助學生盡快找到鑒賞思路。戲曲鑒賞要先學會聽,然后才是品,最后是內化認知。由于小學生對戲曲缺乏了解,教師應引導學生賞析戲曲唱腔的特點,聽人物個性表達,聽戲曲臺詞內涵,學生感覺“好聽”了,鑒賞才會有效果。戲曲特征極為鮮明,不同戲曲的種類反映不同區域的文化內質,所以教師可以從文化傳承角度展開引導,給學生帶來豐富的鑒賞認知?!稐盍唷穼儆诮K民歌,為了讓學生體驗多重學習,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播放用揚州方言演唱的《楊柳青》。學生紛紛表示聽不懂,教師可由此展開教學引導:“我們都聽說過‘揚州八怪’,揚州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好地方,所以才有‘煙花三月下揚州’一說。揚州文化豐富,人才輩出,《楊柳青》是江蘇揚州地區最有代表性的民歌,旋律悠揚動聽,活潑風趣,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學生們可先讀讀歌詞,已經聽過揚州方言版的《楊柳青》的學生可說說方言演唱有什么特點。”從而讓學生自然參與到課堂討論中。教師播放揚州方言版《楊柳青》,從揚州文化視角展開引導,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在課堂討論中,教師以方言版歌唱為話題,引發了學生對當地文化的思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多元訓練,塑造學生鑒賞能力
戲曲在中國音樂的作用
【摘要】戲曲作為中華民族流傳至今的音樂文化,因其容納了民間歌舞、故事、文化等眾多藝術內容,它是我國民族音樂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國最獨特的傳統藝術形式,在世界表演藝術體系中也獨樹一幟。本文以戲曲走進中國音樂中小學課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主線,淺談了對于如今中小學戲曲音樂課的一些認識和思考。
【關鍵詞】戲曲;重要性;必要性
中國是世界上戲劇品種最多的國家。據《中國戲曲志》的統計,中國歷史上曾經擁有394個戲曲劇種;到2004年,現存戲曲劇種為270多種。50年的時間里,有120多個劇種變成了中國民族音樂的歷史,平均每年就有2-3個劇種成為歷史,這是一個音樂文化的流逝,也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一、戲曲音樂在中小學課堂中的現狀
(一)課程設置。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到2018年各級各類學校開齊開足美育課程”等要求。在美育課程建設上,北京、上海等地都將開設舞蹈、戲劇、戲曲等課程。(二)教師素養。據調查,我國真正對戲曲文化有細致了解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寥寥無幾,許多年輕教師本身對戲曲音樂不太注重,認為這是過于陳舊的東西,對于戲曲音樂中常使用的樂器也只是略知一二,自身對戲曲音樂的興趣都不積極,更別談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三)學生興趣。在這個數字信息化的速食時代,對于戲曲音樂這樣緩慢、老派、故事陳舊的音樂文化,學生難以提起興趣,他們更愿意接受各大類選秀節目、電視節目里各類明星演唱表演的音樂,他們認為這樣的音樂才是時代的音樂。
二、戲曲走進中國音樂中小學課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