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廣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5 19:07: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化廣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文化廣播站工作總結
一、文化站工作
(一)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法律法規。××鄉文化嚴格按照《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云南省全民體育健身體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開展各項活動。按照《文化市場管理條例》的要求,協助文化局對我鄉范圍內文化市場進行日常監管。
(二)文體事業蓬勃發展。為繁榮鄉文體事業,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廣泛開展了各種文體活動,為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發揮了良好的作用。一是重大節日期間的文體活動。特別是春節和潑水節的文化活動,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能動性,使我鄉節慶文化活動有聲有色,在各個村寨開展陀螺賽、打秋千、跳嘎光舞、打歌等內容健康向上、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以中小學為主體,舉辦了慶迎“五四”、慶“六一”等文藝晚會。二是廣泛開展各種文化、教育宣傳活動,在鄉集鎮組織了文化、衛生、計生法規等知識的宣傳活動。積極組織協調好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和瀾滄江啤酒集團“送戲下鄉”活動,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三是各村群眾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自發組織了打歌等群眾文體活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為各類文體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保障。四是積極組建業余文藝表演對,完成下甸和大城兩個村的文藝隊組建工作。五是多種形式慶祝建國60周年。第一,積極選送“昌寧歌曲大家唱”活動演唱歌手,演唱曲目為《希望的熱土我的家》,能突出鄉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第二,在上甸芒崗村民小組舉行1場全鄉陀螺手友誼賽,共有22名選手參加,大力發揚和傳承了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第三,組隊參加2009年千年茶鄉商貿文化節,本著“有亮點、展特色”的原則,開展好鄉鎮展棚展銷活動,并榮獲二等獎;第三,宣傳和動員廣大農民朋友開展喜聞樂見、自娛自樂的群眾文化活動。以街子村民小組為代表的新農村建設試點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10月2日晚,街子村民小組開展乒乓球、象棋比賽,還進行了青少年和成年人兩組歌唱比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偉大祖國最美好的祝愿。
(三)進一步提高信息上報質量和宣傳效果。新聞報道工作緊扣鄉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面向基層、面向各行各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充分發揮輿論陣地作用,積極組織正面宣傳。通過《保山日報》、《昌寧宣傳》等媒體發稿4篇,編印《××信息》4條,及時報道了××鄉文體工作在三個文明建設工作中涌現出來的新人、新事、新風貌,新經驗、新典型。
(四)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積極配合縣文產辦對我鄉范圍內的10座佛寺、1座清真寺以及大城村雞腸水新石器遺址等文物的野外普查工作,完善了檔案、圖像及音像等的痕跡管理。
(五)加強業務培訓。以“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總體要求對文化站工作人員實施管理;以兩《讀本》為學習教材,通過自學和集中學習的方式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積極參加縣及組織的各項業務培訓,1年來參加了廣場操舞等培訓和縣、市兩級通訊員培訓、縣級信息公開相關知識培訓。
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是我國廣播電視媒體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新型產業。主要是以文化為依托,運用創意創新進行開發和營銷。主要包含廣播影視、動漫、廣告等多個方面。而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受到了很多影響和制約,導致文化創意產業不能順利發展。
1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1節目內容方面。1.1.1創新不足。目前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新不足,很多廣播電視策劃人為了迎合觀眾和潮流,不對電視節目內容進行創新,而只想通過抄襲借鑒高收視率的節目,但其實這樣的電視節目形式是不利于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發展的。如近幾年層出不窮的一些選秀節目,形式雷同、內容雷同,只是進行了輕微的調整,而并沒有真正地進行創新,這是不符合當今時代變化的,最終會被社會所淘汰。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廣播電視策劃人員對廣播電視文化缺乏工作熱情,漸漸被所謂的流行所同化,失去了傳播我國文化的機會。一味地模仿可能會暫時提升收視率,但是并不能促進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的長遠發展。所以,我國廣播電視媒體應進行節目內容的創新,增強節目的獨特性。1.1.2節目內容低俗。目前,有些廣播電視節目策劃人,會因為當今浮躁的社會風氣而急功近利,一味迎合觀眾的惡俗趣味,為了提升收視率不擇手段。這樣的廣播電視節目,是有失水準的,并且不符合廣電總局對電視節目的要求。這樣的節目既不能發揮廣播電視節目弘揚文化的作用,也不能發揮廣播電視節目教化的作用,[1]對于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廣播電視節目想要提升收視率,應從節目內容的創新和節目形式創新兩方面著手,而不是迎合潮流,因為潮流終會被驅散,只有文化才會永流傳。廣大廣播電視文化創意工作人員應有所警醒,避免制作出內容低俗的節目。1.2體制方面。1.2.1創新體制缺失。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想要進行發展,就必須要建立相應的文化創新體制,只有體制完善,廣播電視文化產業才能有據可依,才能順利發展。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并沒有提出完善的法律條文支撐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同時,有一些缺乏職業素養的媒體制作人員,在廣播電視文化創意行業內進行惡性競爭,導致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無法順利發展。另外,固化思想對廣播電視文化的傳播也產生了巨大的阻礙,當今電視媒體人應跟隨時代的發展,完善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體制,提升廣播電視文化產業整體素質。1.2.2市場環境缺失。企業的良好發展與當下的市場環境關系緊密。同理,穩定的市場經濟環境也會推動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缺乏完善的法律條文來監管電視傳媒市場。這也不利于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因此,國家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合理監管電視傳媒市場,使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能順利進行。
2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策略
2.1產業創新。對于文化產業而言,創新是貫穿全程的,所以,在對廣播電視文化進行創新時,廣播電視策劃人員應注重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并根據時代的變化抓住我國主流價值觀,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在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中能引人入勝的永遠都是內容,而不是表象。廣播電視策劃人員應加強對于文化產業的創新,把握我國當下的審美需求,對廣播電視節目進行包裝。但是,在此過程中應注重內容輸出和思想輸出,并不能為了提升收視率、博人眼球而進行低俗的設計。[2]所以,廣播電視策劃人的個人素質就相當重要,不僅僅要使廣播電視節目高端化,更要精致化,給觀眾帶來視聽盛宴。廣播電視策劃人應適當地與新媒體進行結合,展開多平臺全方位的節目輸出,提升電視節目的影響力。當今的廣播電視媒體應與互聯網數字電視進行融合,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傳播力度。例如近期熱播的《國家寶藏》收視率與口碑齊飛,這樣的成功,離不開節目策劃人的創新意識和把握國家主流思想的能力。首先,這檔節目是以我國歷史文物為核心,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這就是很典型的內容輸出,讓人們在浮躁的當代生活中,體會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并且學習歷史,從歷史中得到思想價值和人文觀念。其次,這檔節目以全明星陣容展開,運用偶像的力量吸引流量,但是,最后卻是通過內容抓住觀眾的心。這樣的成功案例,值得廣大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深入研究,得出全新的思路,進而促進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2.2打造品牌。對于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新產業的發展而言,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打造品牌效應。只有觀眾對廣播電視文化創新產業有所了解、記住并信賴這個品牌,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才是真正獲得了成功。[3]在此過程中,廣播電視策劃人員應根據國內具體形勢,打造既滿足于觀眾審美需求,又具有特色的電視節目。湖南衛視就是非常好的廣播電視文化品牌。湖南衛視旗下最重要的兩檔節目是《天天向上》和《快樂大本營》,并且近期播出的《聲臨其境》也具有較高的影響力。這幾個精品節目的推出,使湖南衛視的文化品牌效應得到迅速提升,給湖南衛視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湖南衛視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離不開其電視策劃人對電視節目內容的把控和創新,這凸顯出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只有不斷用內容打動觀眾,才能讓觀眾信任其品牌。
3結語
我國廣播電視文化論文
一、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中存在的問題
1.節目創新意識弱
在我國的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中,具有區域壟斷的特征,這種特征導致了我國的廣播電視行業沒有淘汰性,缺乏很大的競爭意識,最終會導致工作人員缺乏積極性,廣播電視的內容沒有創新性,千篇一律的現象普遍出現。由于工作人員缺乏從業的積極性,因此對于電視節目的開發與研究積極性普遍降低,僅僅是仿造傳統的節目內容進行修改,沒有對節目的內容進行創新,從而大大的降低了節目的樂趣性。廣播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是要帶有創新性,但是現今我國的媒體發展帶有滯后性,缺乏電視節目的原創性,最終使得電視熒幕上出現了大量的雷同電視節目,缺乏創新性,使得觀眾的興趣大大的降低,只有創新的電視節目才能夠提高觀眾的興趣,才能夠增強電視節目的生命力,促進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2.為追求收視率最終導致節目比較低俗
現今我國的一些電視節目為了追求高收視率,片面的追求節目的單純娛樂,最終使得廣播電視產業中出現了低俗節目熱潮的現象發生,使得我國的廣播電視產業的發展背離原本的發展軌道。收視率的高低影響著廣播電視的經濟效益,通過收視率可以呈現出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的發展現狀,片面的以低俗娛樂形式追求收視率,雖然可以短期的增加經濟效益,但是在長遠來說,卻不利于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的正常發展。
3.傳統體制的僵化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與特色文化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以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與民族地區特色文化創新探析為重點進行闡述,首先分析融媒體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從轉變新聞編輯角色、形成完整的新聞傳播環節、創新節目結構體系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開展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有效方式,最后闡述民族區域特色文化創新的相關途徑,進而提高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運作效率,加快民族地區特色文化創新,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融媒體;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民族特色文化;創新思路
與傳統的媒體運作模式存在差異,融媒體把現有的媒介當作框架,對廣播和電視與報紙加以高度整合,挖掘多種媒介的優勢,優化相關內容和宣傳路徑,循序漸進地構建現代化與便捷化的媒體機制。融媒體和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互相銜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轉變傳統編輯工作的管理模式,為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創新和發展提供便捷條件,特別是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要想充分發揮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價值,要在廣播電視規模和組織與文化創新等層面不斷進行升級和轉型操作。
1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重要性
分析融媒體發展實際情況,便于媒介相關人員在思想認知角度明確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案,采取科學的管理對策,保證融媒體和自身工作之間有效銜接,彰顯文化服務效能。融媒體充分融合廣播媒介、電視媒介和報紙媒介,形成資源通融和宣傳互溶的媒介關系,不僅能夠提升媒體文化服務水平,還能夠拓展媒體經濟效應[1]。在融媒體背景下運用信息技術,將多種類型的新聞媒體信息通過數字化模式加以呈現,較大程度上增強新聞自身的信息時效性,但傳統的新聞編輯存在著渠道和途徑相對狹小的問題,不能充分滿足新聞受眾的消費需求,無形中增加了新聞編輯工作者的工作難度。新聞從業人員要意識到融媒體背景下新聞編輯工作發展變化的核心方向,把信息技術當作手段支撐,與時俱進地創新編輯工作。
1.1廣播電視編輯工作創新有助于適應受眾的精神需求
校園廣播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摘要:我們現在的大學生已經漸漸地忽略了校園文化,我們的注意力往往放在學校有沒有新建的宿舍,一個新的食堂,一個新的體育場之類的,各大高校的逐漸興起,校園文化建設已成為了當務之急。文化建設可以增強學校的綜合實力,提高培養學生素質的能力,而校園廣播對校園文化的傳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廣播電臺是學校的門面。學校要充分重視校園廣播電臺的播出,不斷創新和變革,確保廣播電臺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高校校園廣播;校園文化;建設;作用
1高校校園廣播的意義
(1)傳播校園文化。隨著教育產業的不斷發展,學校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校園文化是學校在社會中的重要標志。要理解一所學校首先要從一個小的角度開始,然后逐步了解整個學校,校園廣播對學校發展自己的校園文化有很大幫助,通過校園廣播電臺,向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拓寬學生的視野,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2)提供鍛煉的機會。學校廣播站,就像城市里一個小電臺,校園廣播站是由學生組成的學校組織,高度自治的方針,我們通過適當的選擇,對喜歡廣播的同學加以考察,就可以進入成為廣播電臺的一員,他的成員分為,后期編輯,攝影師,音響師,化妝師,編輯等。廣播電臺傳播的信息和價值觀下意識地影響著每個人。充滿陽光和正能量的傳播將為校園生活注入樂觀活潑的活力,盲目追趕流行的傳播模式必然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注重從事廣播事業人員的素質選擇和傳播質量是校園廣播有待提高的地方。
2高校校園廣播的特點
廣播站是學校進行宣傳工作的一個重要窗口,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塊重要陣地,也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一個好的校園廣播站就是一座聯系學校和學生的橋梁,也是一條團結全體同學感情的紐帶。同時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給學生更多的參與學校管理的機會,方便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同時也能更好的發揮廣播站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校園廣播受益人大多數都是住校的學生,豐富和良好的校園文化特別重要,校園文化的提現也在學生的身上。通過活動實踐和新聞采編,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也使部分大學生提高了識別新聞和實踐活動的能力,逐步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水平和人格素質,為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優秀人才。學生承擔校園廣播的責任,主動承擔校園文化建設的任務,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和校園文化傳承與發展。現在我們的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各種活動層出不窮,促進校園文化的途徑也是有著各種方式,如校園報紙、電臺、校園網絡、微博、微信官方賬號、今天的校園,隨著技術進步水平的提升,校園廣播一直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為傳統媒體的標桿,他的特點是:(1)經濟廉價,傳播范圍覆蓋大。與其他傳播方式相比,校園廣播不需要限制聽眾的收聽場所。只要是在整個校園里,就可以收聽廣播,這就要求低成本、高方便和自由度高。(2)正確引導輿論方向。如果校園內有人故意制造恐慌和糾紛,校園廣播就可以監督信息,并及時清理無中生有的垃圾郵件,引導校園輿論和價值觀的方向。
縣長在文化廣播體育工作會的發言
同志們:
縣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全縣文化廣播體育工作會議,目的是傳達貫徹市文化廣播體育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我縣下步文化廣播體育工作。剛才,同志傳達了市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同志就廣播電視網絡資源的整合作了紀律要求,同志傳達了市體育工作會議精神,并就下步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所講意見我都完全贊同。下面,我就進一步加強文化廣播體育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關于文化工作
(一)堅持以文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逐步形成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和管理機制。文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自去年啟動以來,全面推行和實施了《崗位設置方案》、《競爭上崗方案》和《工資分配方案》。“三個方案”還要繼續細化,不斷深入。要進一步完善合同聘用制,因事設崗,以崗聘人,完善手續;要進一步完善工資分配機制,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激發文藝工作者創造活力。要認真研究和處理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協調各方利益,維護社會穩定,確保完成文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預期任務目標。
(二)切實做好文物保持工作。各鄉鎮(區)人民政府(管委)要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對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1處切實加強保護和利用,特別是加強紅軍長征路線遺址遺跡的保護。
(三)切實做好“送文化下鄉”、“文化進社區”工作。進一步加大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創建力度,增強創建活動的生命力和持久力,用優秀、健康的文化藝術占領農村和社區文化陣地。要結合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創作一批體現時代特征、反映群眾精神風貌的文藝作品,豐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廣播電視對大眾文化的影響
摘要:公眾文化服務是國家政府面向全體公眾提供的非營利、非排他的一種文化服務。公眾文化服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服務型政府應有的職能之一。廣播電視作為公眾文化服務的組成部分,在營造公眾文化、引導文化發展、提供信息服務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闡述了廣播電視的含義、特性、功能及其對大眾文化的影響,從各方面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廣播電視;大眾文化;影響
廣播電視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大眾傳播媒介,需要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文化傳播。21世紀的廣播電視承載著推進文化軟實力發展的歷史重任,它在城市建設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能夠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感。
一、廣播電視和大眾文化的含義
廣播電視是一種通過無線電波和導線面向社會公眾播送影像、音響等節目的傳播媒介。通俗來講,廣播電視即是通過電視向公眾傳播音像的手段和相應節目的統稱。大眾文化是一種以文化產業為特征,以現代科技傳媒為手段,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市民大眾為對象的社會型、大眾化的文化形態。它具有商業性和產業性,具有強烈的實用功利價值和娛樂消遣觀念,具有批量復制和拷貝的創作生活方式,具有主體參與、感觀刺激、精神快餐和文化消費都市化、市民化、泛社會化的審美追求。它是現代工業社會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反映大眾日常生活、適應大眾文化品位、為大眾所接受和參與的,意義生產與流通的精神創造性活動及成果。簡單來講,大眾文化就是老百姓的文化。其本質是一種以廣大群眾為載體,以現代傳媒(如廣播電視)為介質,以人民群眾的生存、享受、發展需要作為出發點、歸宿點和最高價值目標的人文文化形態,它被民眾所廣泛接受并對民眾產生深遠的影響。就載體形式而言,有娛樂性的書報雜志、網絡文化、影視文化、服飾文化、流行歌曲、飲食文化、街頭藝術、廣告等。
二、廣播電視對大眾文化的影響
少數民族語言廣播傳承民族文化
摘要:新文化的傳播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而廣播作為文化傳播的一種主要形式,對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本文淺析了少數民族語言廣播如何傳承民族文化。
關鍵詞:少數民族;語言廣播;傳承;民族文化
一、前言
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文化跟不上現代社會的發展,為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相關部門可頒布相關政策,創新文化改革,借助多媒體等新興傳媒,發揮經濟文化的作用,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傳承。廣播是傳媒的代表之一,借助少數民族語言廣播來促進文化交流,展示了語言文化的重要性和存在意義。
二、少數民族語言廣播的重要性和意義
(一)少數民族語言廣播的重要性。民族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表達的是一個少數民族地區的區域性,作為傳統文化的瑰寶,民族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我國文化的繁榮昌盛有促進作用。少數民族語言廣播代表的是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是多樣性文化的組成部分,有利于促進我國各地區民族的團結,加強民族凝聚力。文化本身就是政治、經濟的代表,是語言的組成部分,文化的發展就是經濟的發展,可促進少數民族的歷史性進步。廣播作為新興傳媒的傳播手段之一,是歷史文化的演進和創新,有利于促進語言文字的交流和發展。[1](二)少數民族語言廣播的意義。廣播傳播速度快、范圍廣,促進了少數民族各地區的文化交流與發展。少數民族不僅局限于經濟文化的發展,也局限于科技手段的發展,少數民族語言廣播的演進促進了各地區的交流與合作,讓人們了解和接觸了優秀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古代勞動人民一代代傳下來的智慧結晶,總結了傳統文化和優良傳統,借助少數民族語言廣播的傳播力量,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各民族的團結與合作,增強了其歸屬感和榮譽感,增強了我國的經濟文化戰略力量,為我國成為文化強國起到促進作用。文化的區域性使文化存在多樣性,各民族的不同文化組成了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少數民族語言廣播的出現加強了各地區的文化協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多樣性的發展,有利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廣播電視語言文化性及規范性探析
[摘要]作為傳統的傳播媒介,廣播電視在滿足我國居民的精神需求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且這種重要的角色帶有一定的“獨特性”。廣播電視語言在傳播過程中,其自身會產生強大的輿論性,這種輿論性是廣播電視語言所特有的。此外,廣播電視語言還可以傳遞精神文化、使受眾產生“感知共鳴”。本文將對廣播電視語言的文化性與規范性展開詳細論述,包括闡述二者關系,對其進行細致分析。并在分析后研究如何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提升廣播電視語言的文化性以及規范性。
[關鍵詞]廣播電視;文化性;規范性;綜合探析
一、廣播電視語言的文化功能
(一)構建文化。我國幅員遼闊,居民的構成具有多樣性。尤其在少數民族地區,要考慮到其語言的特殊性。因此,在廣播電視信息傳播的過程中,需要采用“雙語播報機制”。[1]例如先用漢語進行首次播報,在播報完畢后使用相應的少數民族語言進行二次播報。同時,為了提升播報的準確性,電視節目需要在少數民族語言的翻譯中做到“細致化”以及“精準化”。此外,廣播電視語言自身也具有“特殊性”以及“直觀性”。在信息的傳播介質中,除文字外,視聽語言是最容易被人們所感知的一種文化形式,這種文化形式自身也構筑了我國深厚文化的重要傳播平臺。[2]同時,在播報中,加入不同的觀點可以激發群眾不同的認知,在思想傳遞中具備無可比擬的優勢。在新媒體迅速崛起并發展的今天,大量的選秀節目應運而生。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還可以進行娛樂類節目的播報,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二)傳播文化。在信息的傳播中,不同的傳播方式對應了不同層次的受眾需求。正如文中所言,作為我國主流信息媒體,廣播電視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為了保證其綜合發展的特性,廣播電視語言也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與新媒體技術融合,通過“互聯網計算機技術”“網絡連接技術”“信息通信共享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全面提升自身的實際傳播效果。在傳統媒體時代,由于技術受限,廣播電視的傳輸范圍較小,無法進行大規模地信息傳遞以及思想傳播,導致了人們接受信息的“被動性”;而在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與新媒體進行了高效融合,通過媒體與受眾之間的廣泛互動,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便利性條件,為實現全面傳播奠定了基礎。在對廣播電視語言的文化屬性進行分析后,可以得知其具有兩個層面的特性。一是其具備了語言自身的文化屬性,這種屬性對于后續的精神傳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則是我國的廣播電視語言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其對于語言的選取可以全方位滿足我國居民對于信息的需求,同時也有效地滿足了其自身對于語言呈現的文化需求。此外,這種需求的供給也具有“及時性”以及“延伸性”。因此,從宏觀意義上來講,廣播電視語言的使用體現著我國的民族意志與民族尊嚴。
二、廣播電視語言文化性與規范性關系分析
(一)語言的規范性得到加強。在廣播電視節目的播放過程中,其自身的文化特性得到了顯著加強,進一步拓寬了平臺,并通過集中性的平臺有效地推動了語言文化的規范建設。[3]就目前情勢來看,廣播電視的主要功能是保證受眾可以及時獲取信息,并以此作為基本的媒介,形成自我認知。因此,廣播電視必須具有可信度,這就要求在使用廣播電視語言的過程中,不但要體現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也需要嚴格遵守語言傳播的規范。(二)語言規范性是文化性的基礎保障。在我國的綜合發展中,通過廣播電視語言傳播,可以進一步促進文化體系的構建,并在構建過程中繼承和發展文化。此外,由于我國的廣播電視節目是基于傳統平臺進行播放的,因此其播放具有“一次性”。在文化的傳遞中,不能像傳統的報紙等文字媒介一樣,可以讓人們進行反復閱讀,通過反復閱讀領會其中的含義。因此,為了保證傳播有效性,廣播電視語言必須保持規范性。此外,不同類型的媒體和節目也需要根據其自身特點,在播放過程中通過合理有效的方式進行系統化語言規范。
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工作計劃
年是區經濟、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實現三年翻一番目標的關健年,文化廣播電視工作要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區委宣傳部的直接指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市委八屆四次全會和區委三屆三次全會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握導向,貼近群眾,新聞宣傳在堅持導向、創新形式上要有新面貌;文化工作在塑造精神、體現特色上要有新水平;事業發展在科學規劃、完成實事工程上要有新推進;體制改革在以人為本、理順機制上要有新舉措;隊伍建設在改進作風、提升素質上要有新提高;突出行政效能建設,提高水平,增長效益,強化管理,深化改革,為建設文化大區打下良好的基礎,創造優越的文化條件。為全區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一、圍繞新一輪發展目標,著力提高輿論引導水平。
年新聞宣傳要堅持團結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緊緊圍繞全區新一輪發展目標,視角下移,貼近群眾,著力營造堅定信念,奮發有為,開拓創新,持續發展的輿論氛圍,提高新聞宣傳的吸引力、親和力和感召力。
1.服務大局,著力做好輿論引導。深入宣傳""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把全區已經興起的學習貫徹""重要思想新高潮向廣度拓展,向深度推進。緊緊圍繞全區貫徹區委三屆三次全會、區人大三屆二次會議精神,全區的經濟建設、招商引資和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組織專題報道,宣傳全區上下圍繞奮斗目標,真抓實干的新思路、新舉措、新力度、新成果。要集中宣傳一批改革發展的先進典型,及時反映全區重點工程實事工程的建設進展,做好功能定位、改革發展成果成效、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村級經濟改革、河道專項整治、紫竹園區建設、志愿者活動等重大題材的宣傳報道。精心組織好區"兩會"、建國55周年等節慶、紀念日的宣傳報道,做好學習型城區創建、"與文明同行"、區第三屆藝術節、運動會的宣傳報道;做好區創建國家生態城區、國家健康城區、科技進步先進城區、打造文化大區堅實基礎的宣傳報道。通過強有力的輿論引導,展示發展成就,營造昂揚向上氛圍,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2.堅持"三貼近",全面提升新聞宣傳質量。"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新聞宣傳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實現途徑。年廣播電視要更多地展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成就,把鏡頭和話筒更多地對準觀眾,用群眾熟悉的語言和喜聞樂見的形式報道群眾實際生活中具有新聞價值的事情,組織記者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反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火熱生活。新聞節目要對"三貼近"報道作出相對明確的量化要求,建立獎懲措施,舉辦"好新聞"比賽。要加強與中央和市臺的協作和聯系,提高廣播電視新聞在中央臺、市級臺的錄用播出率和獲獎率,組織更多的專題節目參加海外播出,擴大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提升廣播電視的質量和水準。
3.創新形式,不斷增強廣播電視傳播效果。要以體制和機制創新為重點,深化廣播電視新聞宣傳的改革工作,進一步創新宣傳報道形式,積極探索廣播電視新聞宣傳工作的新規律、新途徑、新舉措。進一步改進會議報道和突發事件的宣傳報道,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熱點引導和典型宣傳工作,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的橋梁作用。推出新的欄目和新的節目主持人,加強新聞的滾動報道、現場報道、參與互動、信息服務等功能,增強時效性和信息量。要進一步把握欄目定位,注重欄目設計和節目選題、策劃和表現手法,豐富欄目內涵,優化節目質量,辦好特色欄目,滿足受眾需要。要進一步完善創優激勵機制,健全節目考評制度,把節目創優工作與個人經濟利益、職稱評聘相結合。要豐富熒屏聲頻,精心包裝節目,嘗試新的報道運作方式,積極做好重大活動、專項工作集中宣傳和前期導視宣傳,認真做好優秀影視劇的內容介紹和收視指南的宣傳包裝工作。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文化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