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心得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8: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心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心得

篇1

時 間:8月11日

參 會 者: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會長楊步亭、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會長尤小剛、著名導演陸川、北京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梅松、北京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公司總經理秦愷、國際版權交易中心董事長殷秩松、華夏銀行北京分行中小企業部總經理王杰文

主 持 人:北京國華文創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登偉

編者的話: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文化企業自身特點,金融體系不健全及相關法律制度的缺失,傳統金融服務產品和金融工具難以與其有效對接,如何解決文化產業融資難問題,突破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成為產業發展中的重要環節。本期方圓桌我們就金融界如何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做一探討。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們聚首在美麗的地壇公園,雖然正下著雨,但大家依然熱情高漲。今天我們探討的題目叫“金融支持文化大發展繁榮的創新路徑”。眾所周知,在舉國上下“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大背景下,國內文化產業正在蓬勃發展。但是各類影視劇等文化創意產業作品往往缺乏有形資產抵押保證,而主創團隊的專業實力、市場影響力、市場化機制和能力等才是其中的核心,這種區別于傳統產業的“輕資產”特點極大限制了影視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的對接。擔保公司作為政府批準設立的金融機構,其核心是為客戶發展過程中的各類融資需求提供信用增進服務,是解決影視文化企業獲得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支持的天然橋梁。我們剛剛也見證了北京第一家專注于文化創意產業的融資性擔保公司——北京國華文創擔保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它是中關村科技園區雍和園文化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的核心企業,致力于建立首都文化創意企業與銀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機構投融資對接的信用增進機制。東城區乃至首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要金融助推器。雍和園作為東城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龍頭和前沿,近些年來一直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的“雙輪驅動”戰略,搶占文化金融市場,積極推進中國北京文化產權交易所建設,開展文化企業股權交易、無形資產交易、藝術品交易、新媒體權益類基金等服務。從中關村科技金融的成功經驗來看,成立專業性文化創意擔保公司,將幫助廣大首都文化創意企業、創意人才能順利打開金融資本的大門。下面請大家就金融支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創新路徑發表一下各自的看法。

國際版權交易中心董事長殷秩松:我們是一個覆蓋文字、圖片、音樂、影視、動漫、游戲、軟件等版權產業全領域的國家級版權交易所,是國家級版權產業要素市場。將來我們要把自己跟銀行推動的版權質押貸款,通過國華文創跟銀行對接起來,讓更多的文創企業包括影視企業能夠在項目融資過程中得到銀行的支持。

主持人:陸導是來自一線的創作者,讓我們來聽聽他的看法。

著名導演陸川:我們是在一線做創作的,所以對資金的問題有特別的感受。我們拍了4部電影,感受到各個投資方在融資、投資、資本回收等渠道上得到的支持還是有限的。我們最近在鳥巢做的一個助場秀,就是北京國資公司投資的,這次在鳥巢做也感受到資本對文化事業的支持。其實在鳥巢做這么大的助場秀,也是在打造北京的文化名片,邀請這么多國際團隊來做這個事,非常需要資金的支持。我對資本這個事情不是很熟悉,但是我確實知道無源之水不能養活文化產業,所以代表我們電影行業和所有從事文化行業的這些創作者,真誠地對在座的各位銀行家和投資人說:希望你們大力支持我們,我們會拿出更好的文化產品來,不辜負大家的支持!

主持人:尤導對金融支持文創產業的發展,有何獨特的見解?

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會長尤小剛:金融資本來支持文化產業是非常好的事情。金融資本支持文化產業實際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當然,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探索的事情,因為畢竟文化創意產業怎么樣質押、怎么樣擔保還是有一些門檻。這個時候,文化和金融資本的結合是非常好的試點,也是非常好的形式,希望這樣一個形式能夠在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作用。

主持人:楊會長底下有很多電影放映的院線以及電影院組成的協會會員,他們在融資方面的需求、對于金融支持的需求也有非常強烈的想法吧?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會長楊步亭:了很多年文化,過去文化貸款是很難的,需要資金擔保、現金擔保、企業擔保,3個擔保都沒有就貸不來錢。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來臨,開始吸收一些民營資金、國外資金來投資。現在我感覺普通的文化投資中國不缺錢,我們缺的是創意的支持。中國的文化發展需要有創意,如果沒有創意,我們的產品在國際和在國內上收效甚微,看不到它們的業績。現在都說要搞文化產業,而且要使之成為國家的經濟支柱產業,因此除了金融界對創意的支持,還要有對整個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各方面的支持營造一個好的發展環境,才能出現國際代表性的文化產業。所以希望無論是各級政府,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應該對本地的文化產業給予特殊的政策,比如稅收和項目的支持。有了金融和政策的支持,中國的文化產業才有大繁榮、大發展。

主持人:楊會長對行業癥結看得非常準,既然他談到了政策,接下來有請梅主任從產業政策的角度給我們做一些指導。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梅松:首先祝賀國華文創擔保公司開業大吉。其次感謝在座的銀行、擔保公司和其他的金融機構近幾年來對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大力支持,給了我們很多文創企業貸了不少款。最后一點是建議,剛才在臺上我跟陳登偉建議,我說憑陸川導演的聲譽,授信是多少?他說1000萬。我說1000萬是不是少了點?登偉說是一個億。可見,金融投資方對文創產業的杰出人才也是越來越認可。另外,北京市近年來在文創產業方面出臺了不少扶持政策和建議,而且還在進一步的細化和探討中。

主持人:秦總以前是中關村擔保的常務副總,秦總在擔保對文創企業的發展中的作用方面,應該有很多體會。

北京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公司總經理秦愷:我從事擔保行業到今年已經12年了,前9年主要是在做中關村科技園區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擔保。我加入擔保行業以后就非常關注北京的文化創意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發現很多文化創意企業跟高端產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們都是靠自己的創意來發展企業。所以我個人體會是,要想做好文化創意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首先我們應該懂得這個行業、了解這個行業,特別是了解剛才陸導、尤導和楊會長等他們對這個業態是怎么了解的,他們有什么樣好的創意、想法,然后我們適當地配以什么樣的金融支持服務。總之,我感覺如果我們國華文創擔保公司能夠把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透徹,我們就一定能夠為文化創意企業提供更好的融資擔保服務。

主持人:我們的確在往專業的角度扎實地去做事。最后請來自銀行界的王總談談自己的觀點。

篇2

張健在開學典禮致辭中說,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的熱切愿望。文學是精神生產的重要領域,在文化繁榮發展中具有源頭性、基礎性的獨特作用,是建設國家文化軟實力、塑造高品質國民精神的重要力量。長期以來,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文學事業的發展,注重各類文學人才的培養。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的舉辦,就是黨和政府關心、重視我國作家隊伍建設,不斷繁榮我國文學事業的重要舉措。

張健說,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以及廣大文學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我國文學事業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呈現大團結、大繁榮、大發展的可喜局面,人才輩出,成果豐碩。同時,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圍繞綜合國力的全方位競爭更趨激烈,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融交鋒更加明顯,國際思想文化領域斗爭尖銳復雜。可以說,人類正生活在一個有史以來變化最為急遽、思想最為復雜、競爭最為激烈、生活圖景快速更迭、社會面貌日新月異的時代。“盛世出英才,妙手著華章”。為了更好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完成黨和人民交予我們的重托,廣大作家特別是廣大中青年作家要緊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精于學習,不斷擴展視野、升華思想、提高素養、增強能力,準確深入地了解把握時代,充實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指導推動自己的創作實踐,確保正確的創作方向,在創作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成績。

張健介紹說,本屆高研班的學員分別來自不同地區和不同的工作崗位,學習和經歷不同,創作體裁不一。有些在文壇已頗具實力和影響,有些雖剛剛嶄露頭角但已表現出優良的潛質。根據這一情況,魯迅文學院在充分吸納以往辦學經驗基礎上,將根據本屆高研班學員的具體特點,對教學環節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和合理調整,以滿足學員的學習需求。魯迅文學院還將為大家精心安排富有特色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家在實踐中提升思想認識,接受藝術熏陶,豐富學習生活,增加創作積累。

篇3

本文作者:高和榮工作單位:廈門大學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如果說經濟發展改變的是一個國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榮則可以化育一個民族的風骨,文化志愿者及其志愿活動則是一個地方乃至整個國家文化大發展和大繁榮的催化劑。十七大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壯大文化志愿者隊伍,鼓勵專業文化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基層文化建設和群眾文化活動,形成專兼結合的基層文化工作隊伍。”這是中央第一次明確提出“文化志愿者”概念,把文化志愿者作為我國文化建設與文化發展的主力軍,將文化志愿服務作為推進我國文化建設的創新之舉,這將更加有力地推動全國各地切實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推進文化志愿服務的發展。1.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廈門是我國較早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城市。早在1993年12月,共青團廈門市委就響應團中央號召建立了福建省第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廈門市青年志愿者筼筜治安分隊,開展青年志愿者服務。隨后不久,廈門市紅十字會、廈門市民政局以及其它社會組織陸續建立起各種類型的志愿者隊伍。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廈門市志愿者隊伍得到了長足發展,累計有30多萬名注冊志愿者為市民提供各種志愿服務,志愿者人數占廈門市人口總數的10%左右。現在,廈門市擁有青年志愿者、中華巾幗志愿者、紅十字志愿者、社區志愿者、五老志愿者以及科普志愿者等多支志愿服務組織。其中,以大中專學生、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醫務工作者為主體的青年志愿者隊伍,他們圍繞馬拉松、投洽會以及其它大型活動開展了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等志愿服務;以女專業技術人員為主的中華巾幗志愿者隊伍開展科技、衛生、法律、文藝等專業服務;以社區居民為主體的社區志愿者積極開展社區文化服務;五老志愿者以研究會和各類文體協會骨干成員為主體,開展文化科學技術的普及與推廣志愿服務工作;而科普志愿者則大力開展科普活動,舉辦相關科普競賽等服務。在這些志愿隊伍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專業知識或文藝專長的志愿者自然就是文化志愿者,他們是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推動廈門文化繁榮與發展的生力軍。從志愿服務的行業分布上看,公共文化部門成為文化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重要場所,他們成為廈門市文化志愿者隊伍的主體。早在2005年,廈門市少兒圖書館出臺相關制度向社會招募了100多名志愿者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活動;2007年,該館對志愿者招募制度進行完善后又召集了300多名文化志愿者。他們每周利用半天時間協助圖書館開展辦證咨詢、圖書排架、讀者借閱咨詢、社區文化宣傳、讀者活動組織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這些文化志愿者在接受系統培訓后能夠協助少兒圖書館開展大型讀者活動。2009年開始,廈門市圖書館招募“文明小督導”志愿者,組織他們到少兒借閱區協助工作人員維護閱覽秩序、整理圖書,到自助借書區指導讀者操作RFID自助借書機,到綜合閱覽區內對個別讀者的個別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到總服務臺以及各閱覽區開展圖書分類、整架、排架等工作,該項志愿服務一直受到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的歡迎。截止到2012年6月底,廈門市公共文化部門共有注冊文化志愿者2435人,其中有801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42人具有高級職稱。總體上看,這些文化志愿者利用一技之長開展豐富多樣的志愿服務,成為繁榮廈門城市文化的重要力量。例如,廈門市集美區文化館的志愿者不僅致力于集美區北區文化廣場活動,而且還開拓志愿服務范圍,分別在杏林文體中心、集美嘉庚紀念館廣場、杏濱街道文化廣場成立文化志愿服務分隊,通過網站或QQ群相關文化志愿服務活動信息,帶領民眾廣泛參與各類文化活動。再如,同安區圖書館以及區少兒圖書館設法為鄉鎮民眾提供文化志愿服務活動,2010年全年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分別達到12次和30次以上。這些文化志愿服務的開展既提升了廈門城市文化品質,豐富了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進了志愿者的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2.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特點經過這些年來廈門市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我們認為廈門市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鮮明特點:一是文化志愿者招募的規范性。為了挑選熱心為市民提供文化服務的文化志愿者,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和管理,促進文化志愿者隊伍的持續發展,一些文化部門,如廈門市圖書館、廈門市少兒圖書館等在招募文化志愿者之前就著手制定文化志愿者招募規則,明確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訓及使用,制定文化志愿者服務章程,規定文化志愿者的加入條件、考核程序、服務崗位、服務內容、考核與激勵以及相關權利和義務等,努力通過制度建設推動志愿者隊伍的建設。例如,根據廈門市圖書館所制定的文化志愿者服務章程有關規定,文化志愿者參與圖書館服務的崗位主要有三類:一是普通的崗位,如圖書借還、圖書上架、架位整理、圖書修補、圖書加工、回答讀者簡單咨詢等;二是具有一定技能要求的崗位,例如,英文閱覽室管理、美術設計、網頁制作以及文化下鄉、送戲到社區等;三是專業性較強的崗位,如圖書分類編目、大型讀者活動、回答讀者專題咨詢、業務輔導、系統管理等。圍繞這三類崗位要求,文化部門可以據此有針對性的招募相應的志愿者。二是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專業性。志愿者服務是一項專業性、專門性比較強的社會服務工作,只有專業人士才有可能為市民提供專業的文化志愿服務,也只有加強對文化志愿者的專業培訓才有可能使他們為民眾提供更加規范的志愿服務。為此,市文化等部門設法招募有一技之長的愛心人士加入文化志愿者隊伍,以便提升文化志愿者的專業素養;市圖書館以及少兒圖書館等眾多部門則加強對文化志愿者進行系統化、專業化、規范化的業務技能培訓,為文化志愿者講授各項專業服務的基礎理論與具體技能,如圖書館業務流程、圖書分類編目、報刊管理、書目查詢、圖書排架,再如群眾性歌舞節目排練、民族器樂培訓等。這些培訓有力地提升了志愿者的業務能力與業務水平,促進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與發展。三是文化志愿者服務的基層性。基層群眾是文化志愿服務的重要方向,也是文化志愿服務得到人民群眾衷心擁護的可靠依據,更是文化志愿者隊伍具有長久生命力的關鍵所在。作為全國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廈門不僅要達到國家制定的“東部創建標準”,而且要能夠為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經驗。例如,國家創建小組規定被評為“示范區”的城市圖書館及其公共電子閱覽室要為公眾提供每周56小時以上的免費上網服務,文化館(站)、博物館每周開放時間42小時以上,圖書館每年下基層服務次數不低于50次,文化館每年組織流動演出12場以上,流動展覽10場以上。廈門市為此引導文化志愿者走到街鎮、深入村居,為廣大民眾提供專業化、大眾化、普及化的文化服務,既圓滿完成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標準,又使文化志愿服務貼近民眾、扎根民眾生活。四是文化志愿者自律性。自我管理是文化志愿者得到持續發展的可靠保證,也是提升文化志愿服務境界的重要方面。為此,廈門市圖書館、青少年宮、少兒圖書館等部門積極引導文化志愿者進行自我管理,由他們自己組織填寫志愿服務時間、內容以及心得等,同時引導志愿者創建廈門市文化志愿者網站,各區建起文化志愿者QQ群,設立文化志愿者論壇,組織文化志愿者經驗交流以及聯誼活動,推動文化志愿者隊伍自我完善與自我管理,努力在“助人”過程中實現“自助”,增進服務對象、志愿組織以及志愿者個人三方面的共同發展。

盡管廈門市文化志愿者人數眾多,文化志愿者積極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但是,從創建一流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來看,廈門市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們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完善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對策。1.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不足一是文化志愿者準入不夠嚴謹。文化志愿者是做好文化志愿服務的根本與核心,只有招募到具有良好志愿服務精神、具有一技之長的文化志愿者才能做好文化志愿服務工作。這就意味著必須要有規范的文化志愿者招募程序與招募辦法,以便能夠對申請者的基本文化素養、專業技能水準、人際交往溝通、自我控制能力等進行考核,從而挑選最恰當的人選。但是調研發現,在實際招募文化志愿者過程中個別單位或者為了一味地追求文化志愿者數量,或者為了減輕本部門的工作,或者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和考核等,缺乏科學而規范的文化志愿者選拔制度及實施機制,個別部門甚至將一些基本條件尚未具備的人員都吸收到文化志愿者隊伍中來。不加選擇地招募文化志愿者,必然使得文化志愿者不能很好地發揮其功能。二是文化志愿者考評制度不夠完善。考評是對文化志愿者在一定時期內的志愿服務進行綜合性評價,以便能夠更加科學地評估文化志愿者的志愿服務工作情況及其工作績效,幫助各位志愿者全面、準確地總結自身的志愿服務工作,不斷改進志愿服務方法,提高志愿服務水平。但是,廈門市尚未出臺系統而規范的文化志愿者績效考評辦法,現有的考核仍然停留在思想以及服務時間等簡單的考核,缺乏與現代志愿服務相適應的、完整考核體系,尤其沒有形成一套針對文化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務的考核計劃、考核程序及其量化評分、考核績效改進等科學的考核體系,這不利于激勵優秀的文化志愿者脫穎而出,制約整個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與完善。三是文化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持續性不足。一些文化志愿者本身是通過機關事業單位行政動員而參加,他們盡管有文化志愿服務的本領,然而卻缺乏進行文化志愿服務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他們提供文化志愿服務的自主性較弱,甚至把文化志愿服務當成工作任務對待,一旦沒有動員就很難自覺提供文化志愿服務;有的把文化志愿服務看成臨時性、階段性的社會事務,而不是把志愿服務當成社會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多數文化志愿服務圍繞重大節假日而展開。這樣的文化志愿服務必然缺乏長久的運行機制,進而制約著整個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2.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建議及其價值結合調研地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現實,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認為,促進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組織機構,加強文化志愿者的組織領導。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離不開健全的組織領導,組織結構是指導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樞紐與關鍵所在。只有加強文化志愿者組織機構的建設,明確文化志愿者的組織管理機構,才有可能統籌規劃各地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總體目標與具體實施,也才能使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訓、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文化志愿者的績效考核等工作得以系統而規范地進行,還能有效地推進文化志愿者從自發到自覺、從無序到有序狀態的轉變,促進文化志愿服務的深入開展。二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的準入與退出制度,確保文化志愿者合理流動。一方面,要完善文化志愿者招募制度的建設,明確文化志愿者的基本條件(如年齡范圍、身體狀況等)與專業技能要求,規定那些具有良好思想品質、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熱心公益事業、自覺開展志愿服務、具備一定專業知識或文藝專長的人可以成為文化志愿者,確保那些真正既具有志愿服務精神又具有志愿服務能力的人進入到文化志愿者隊伍;另一方面,要落實文化志愿者退出機制。對那些自愿退出者應該經過書面申請確認,辦理退出及注銷手續,對那些違反志愿服務單位的規章制度并造成嚴重后果,或者故意給服務對象帶來傷害,甚至打著文化志愿者名義從事其它不法行為的人要予以清退,取消其文化志愿者資格,辦理退出注銷手續,書面通知其本人。三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績效考核制度,明確文化志愿者績效要求。對文化志愿者進行績效考核是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只有進行績效考核,才能激勵文化志愿者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去,發現每一位文化志愿者的優勢與不足,從而使他們揚長避短,更好地實現價值目標。為此,就要圍繞業績、能力、態度、潛力以及適應性等五個方面制定績效考核標準與考核程序,確定考核指標、考核程序以及考核計劃,量化評分實施與評定,進行績效考核記過反饋與改進等,進而推進文化志愿者規范化、科學化管理,促進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長效管理機制的實現。四是引進先進管理手段,對文化志愿者進行網絡管理。在文化志愿者招募方面,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絡的積極功能,鼓勵市民直接在網上報名,填寫文化志愿者申請資料,由后臺工作人員根據報名者提供的信息加以篩選;在文化志愿者管理方面,可以利用網絡圍繞文化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訓以及考核等各個環節進行管理,從而增強文化志愿者管理的便捷性與有效性;在志愿服務方面,可以建立文化志愿者QQ群、MSN、飛信等虛擬空間,使得文化志愿者和志愿組織之間、文化志愿者之間、文化志愿者與服務對象之間能夠通暢地交流。總之,建立良好的文化志愿者隊伍是開展文化志愿服務的基礎,也是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可靠保證。只有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解決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過程中的突出矛盾,才能促進文化志愿事業的持續發展,使文化志愿服務更好地滿足民眾的精神生活需求,進而推動文化志愿隊伍的建設與發展。

篇4

 

形勢與政策一帶一路個人心得體會1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合作”與“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的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那么,為什么要提出這一計劃?

 

我認為有幾點原因,如下:1.它符合中國當今的經濟發展內在需求。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國內經濟迅速發展,由于政府的一些優惠政策,引來了蜂擁而上的投資,之后由于人們投資過于集中,主要在基礎建設上,光伏、核電上(此方面技術也以成熟形成產業化),經濟高速發展,這些產業開始出現過剩。

 

2.它符合中國有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經濟繁榮,外匯儲備豐厚,國內產能過剩,更應該迫切的走出去,正如二戰后的美國推出了馬切爾計劃,美國對受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和協助重建。使得歐洲經濟迅速發展,形成歐洲一體化,也為美國開拓了新的市場,促進了國內的發展,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3.可以推動中國經濟及其與全球經濟的融合。wto是針對的貨物貿易,致力于推進各國降低關稅水平和非關稅壁壘。目前發達國家由于在wto下獲得的利益越來越少,就把推進wto升級進程一放再放。其中,中國及其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比重遠遠超過之前制定規則的發達國家,其規則以不適應當今的經濟發展形勢,而且包括平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也處于劣勢,所以面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化,中國必須調整戰略來迎接變化的挑戰,才能不被邊緣化,才能在未來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和新格局中把握主動,贏得先機。

 

4.歐美國家力圖跨越wto的規則,來通過區域間的自由貿易,或者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經濟體之間更廣泛的經濟一體化,于是他們制定出ttp以及ttip來壓制中國----這的出口和制造霸權大國,使得中國生產成本提高,人民幣貶值,再加上歐美國家對中國的反傾銷和中國的人口紅利漸漸消失,不再具有優勢。所以,考慮到中國及發展中國家的權益,保護多變貿易體制的成果,同時又順應國際經貿規則,更應該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設,迎接挑戰,承擔更多的責任。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學習模范,我們更應該要帶動周圍相鄰的國家經濟發展,更應該給予周圍國家更多的幫助。

 

所以,“一帶一路”是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利的重要平臺。我們不可以當旁觀者,要做引領者、參與者。“一帶一路”是一個宏大的工程,建設一定是沿線國家共同努力推進經濟發展、相互合作、共同商議、符合沿線國家的反戰戰略,成果共享,患難與共,這樣才能從中獲得最大利益,獲得自身最大的發展,共同促進全球經濟多元化、權益平等化。我們也要相互包容,集八方智慧和努力,促進互利,互贏的美好未來。“一帶一路”有望刺激中國的經濟增長,鞏固大國地位,化解周邊矛盾,是中國持續發展的源源動力。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秉承開放包容的絲路精神,不限國別范圍,不是一個實體,不再另起爐灶,不搞封閉排外機制,不以控制他國經濟命脈、改變他國政治制度為目的,有意愿的國家和經濟體均可參與。通過“一帶一路”,世界見識到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氣度和胸襟。“一帶一路”不僅是中國自身的戰略構想,更是沿線各國的共同事業――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其互補互利互惠開啟新的機遇之窗。

 

形勢與政策一帶一路個人心得體會2

 

從世界地圖上看,一條貫穿歐亞大陸,向東延伸至海的經濟帶熠熠生輝。“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經濟增長、實現區域一體化注入古老的東方智慧。

 

因為連接,世界正在變小。

 

在中國,資源與負荷中心分布不均的矛盾由來已久,廣闊的西部地區有著豐富的太陽能、風能資源,如何將它們發出的電能送到上千公里外的東部沿海地區?能源互聯勢在必行。特高壓的誕生,為城市間能源流動提供了現實路徑。

 

從西到東,由北至南,電力的交換描繪出中國經濟版圖的獨特景象。以特高壓為通道,西部的清潔能源輸送到中東部地區,不僅大大促進了中國清潔能源的開發與消納,帶動西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也為東部地區綠色發展帶來契機。

 

“我們都知道,電壓越大,運輸中的損耗就越小。如果沒有特高壓,不可能有這么長距離的電力輸送。這是對國家做了非常大的貢獻,應該說,也是對全世界做出了很大貢獻。”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家騏說。

 

在世界版圖上,能源資源與需求中心分布不均的問題同樣存在。在亞洲,各國經濟增長加快,電力需求旺盛,清潔能源開發意愿強烈。經濟發達的歐洲地區卻面臨著電力設施老化、經濟增速放緩的問題。在非洲,清潔能源的豐富性與當地缺電、基礎設施落后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打通我國走向全球的通道。”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在能源領域,當前我們已經具備了長距離電力運輸的能力,借助正在發展的全球能源互聯網,中國西部用不完的電力,可以通過全球能源互聯網輸送到南亞地區,這也為全球清潔能源的互聯互通打開了一條路。”

 

形勢與政策一帶一路個人心得體會3

 

中國再次敞開古老而厚重大門以最新姿態迎接世界的到來,一帶一路是中國崛起之路,是雄獅睡醒之時,曾經的絲綢之路揭示歐亞大陸過往的輝煌,馬可波羅的造訪讓歐洲商界達到共識“想要得到更多的財富就要去東方,去中國”。從公元前220xx年—公元8年的絲綢之路,距今2220xx年左右,中國將再次開啟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應對危機、加快調整,許多沿線國家同我國有著共同利益。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我國同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帶一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獲得了廣泛認同。

 

“一帶一路”是訪問中亞和印尼的時候提出來的。“一帶”指的是陸上“絲綢之路”,從中國到中亞、中東再到歐洲這樣一條帶狀之路。“一路”是指海上“絲綢之路”。其實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海外貿易早就有了,宋朝時非常發達,明朝有鄭和下西洋。今天這個概念是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提出來的。

 

一座座港口、驛站,不絕于途的貨物、原料,以及不斷傳播的思想、文化、宗教和遷徒的民族,構筑起一張東西方復合網絡,從陸地和海洋延伸出來無數貿易路線,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地緣空間里將歐亞大陸緊緊聯系起來,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絲綢成了連接世界的紐帶,并出現了一條條無窮無盡的商路,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條路承載著往昔的歷史,映照著未來的輝煌。

 

說一帶一路是中國為地區和全球發展提供的“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借助這個平臺,中國將致力于推動完善國際治理體系,積極推動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為國際社會貢獻中國智慧,提供公共產品。

 

“一路一帶”是中國將要帶領全世界的經濟體走向一個新的發展時代。一路一帶是關系世界經濟問題、全人類經濟問題。中國將帶領著發展中國家,乃至全世界開辟經濟新紀元。

 

國家級頂層戰略,看似頂層戰略其實也是和百姓息息相關,國家,有國才有家,國之興亡匹夫有責,一帶一路倡議能夠把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同沿線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

篇5

內容摘要:跨國公司在我國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實施了人力資源本土化和研發本土化兩大戰略。在造就繁榮的同時,也給我國企業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對我國企業而言,必須積極應對這些挑戰,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才能不斷壯大發展。

關鍵詞:跨國公司 本土化 負面影響 對策

跨國公司本土化戰略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人力資源本土化

人力資源本土化是為了進一步升級人才資源的爭奪。跨國公司很重視我國國內豐富的人力資源。現在,國內的跨國企業正處在人力資源本土化的時期。據北京外企人才招聘大會記錄,外企近年來更傾向于在本地“招賢納士”。北京的外資研發中心集中在中關村園區,就是因為中關村是我國最大、世界少有的科教智力資源密集區:有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各級各類高等院校68所,在校大學生30萬人;有以中科院研究院所為代表的各級、各類科研機構213家,兩院院士人數占全國院士總數的37%。在這里安營扎寨,自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二)R&D本土化

R&D(研發)本土化有利于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大可能地降低產品生產成本。以前跨國公司投資企業在設備采用和原材料使用方面,以進口為主,在國內采購的比例只有30%左右。其原因主要是外商認為國內產品不符合其采購要求,如質量不夠穩定且不高、價格較高、交貨不及時等。此外,與國內廠商缺乏足夠的溝通交流,也是外商采購不愿實行本土化的主要原因。現在,這一情況有了很大改變。各大跨國公司紛紛加大在我國國內的采購力度,因為我國屬于低成本國家,采購絕大多數原材料、零部件成本不高。再者,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國內企業綜合水平的不斷提高,與外商的交流也向正常化方向發展,良好的溝通配合已不再是太大問題。外商所關注的產品價格問題、產品質量問題、交貨定時定點問題等基本能得到較好解決,不少國內企業已經與跨國公司建立了長期協作關系。

跨國公司本土化戰略對我國企業的負面影響

(一)人力資源本土化的負面影響

加劇了我國人力資源市場的競爭。跨國公司利用加入世貿組織后人才市場化的趨勢,簡單地采取高薪的辦法輕易地將高素質的人才挖走。跨國公司已經在我國搶奪本土的人才資源,人才爭奪戰可謂日趨白熱化。

給部分在非跨國公司的員工帶來心理壓力。本土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中與跨國公司有相同職級的人員會由于工資相對較低,晉升機會相對弱而造成心理不平衡,想方設法跳槽,直接影響了他們在非跨國公司的工作積極性。

間接限制國內企業的發展。跨國企業搶占在我國同一產業中的市場份額,容易把部分效益低的企業擠出市場,從而形成壟斷地位。因此跨國公司在華實施人力資源本土化的戰略,給我國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限制了國內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給我國區域經濟帶來的不均衡發展。跨國公司的選址一般都在沿海的大中型經濟發達城市,由于公司的薪酬和發展對員工有吸引力,因此許多畢業生都往這些沿海城市進軍,造成人才的聚集,甚至出現“過度教育”的現象,一定程度上給這些地區的勞動力就業帶來壓力。

(二)R&D本土化的負面影響

“技術鎖定”使企業對跨國公司依賴性增強。所謂“技術鎖定”是指跨國公司利用其先進技術的壟斷性優勢和內部化優勢,在技術設計、生產工藝、包裝廣告、營銷網絡等環節的關鍵部分設置一些技術障礙,通過將非核心技術轉讓給我國企業,由跨國公司的R&D部門控制核心技術,增強我國企業對跨國公司的依賴性,從中謀求巨額利潤。跨國公司R&D本土化的發展使其更加重視“技術鎖定”的運用,特別是在我國這樣的一個市場巨大的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一方面將其R&D部門搬遷到我國,另一方面在“技術鎖定”方面大作文章,牢牢地控制著核心技術,影響我國企業的利潤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技術鎖定是跨國公司使用的一種更高級形式的技術產品效益外溢的補償方式,其最終結果是加強我國對跨國公司技術的依賴性。

技術和人才流失。跨國公司R&D投資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我國優質而又廉價的科研人才隊伍為目標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教育領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而年輕的科學技術人才。這些人才在現代科技和產品研發中具有關鍵的作用。然而,跨國公司的R&D本土化卻意味著我國年輕人才的新一輪流失。國有企業在各項統計指標中明顯高于外資企業,在總量中占據絕對比重。但是從動態的角度看,外資企業在各項指標的積累上都呈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而國有企業反而表現為持續下降。

我國企業應對跨國公司本土化負面影響的對策

(一)針對人力資源本土化

“合作雙贏”―搭便車。跨國公司為了提升人力資源本土化,往往與配套的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同時提供技術幫助和管理培訓,本土中小企業可以利用這種培訓提升自己的技術和管理水平。還可以參加跨國公司的戰略聯盟,在高層上參與其合作與競爭。

“感情彌補”―留住人才。近兩年來出現了“民工荒”,學術界比較多的學者認為這是由于民工對工作的需求層次已發生了改變。隨著內陸經濟的發展,民工不僅僅看重工資的高低,更理性的認識到了工作中也需要人格尊嚴的維護。所以面對跨國公司的人才爭奪,雖然本土企業在薪酬上的競爭力比不上跨國公司,但可以在人才重用上更加注重感情投入,從精神層面上滿足員工,培養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其實,本土企業比跨國公司在民族文化了解方面更具有優勢,更容易抓住員工的心理需求。

“文化突圍”―吸引人才。本土企業需要創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應該多借鑒跨國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成功之處,營造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來吸引人才。具體來說,本土企業應建立公正的人才招聘機制,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建立任人唯賢的氛圍;培育寬松的用人環境,從精神上激勵員工;同時樹立企業和員工共同價值觀,讓員工認同企業,并配合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定期對員工進行業務培訓,給他們提供一個不斷向前發展的階梯。

“事前伯樂”―為在校生提供實習機會。跨國公司可以吸引大量優秀畢業生,然而本土企業可以提前招聘應屆畢業生。考慮到現在實習機會難找,本土企業可以與高校合作,為部分優秀推薦生提供實習機會,這樣有利于企業發掘潛在優秀的學生,以較好的待遇邀請他畢業后到該企業工作,達到提前吸納優秀畢業生。

(二)針對R&D本土化的措施

1.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并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建設。企業應根據自身實力建立技術中心,擁有專利和知識產權。建立滿足當前消費者需求與開拓未來市場相銜接的R&D體系:建立以技術中心為平臺的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以技術中心為依托,搭建有利于人才培養、吸引和發揮作用的人才舞臺;建立以技術中心為基地,形成有利于技術交流、合作與輻射的對外窗口。通過技術中心建設,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質量和運營效益,強化核心技術,減少對跨國公司技術的依賴性,把產業結構推向更高的層次,帶動企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技術水平的提高。

2.積極開展R&D國際化活動。可采取以下措施:

國家對企業的R&D投資國際化進行一定的指導。我國企業跨出國門開展R&D,會面臨信息不靈、對當地風俗習慣不熟悉等障礙,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幫助企業進行跨國經營研發中的戰略規劃,統籌安排投資方向、投資重點、地區分布、行業導向和國別政策等。

鼓勵企業通過跨國兼并的手段使R&D投資國際化。鼓勵我國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兼并一些國外的高技術企業,研究開發機構,可以減少重復建設,節約成本,達到迅速利用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良好的研發環境的目的。

加強與跨國公司的技術交流并提高技術創新能力。與跨國公司進行技術合作與交流是提高自身技術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干中學”獲得最大限度的技術外溢。

到發展中國家進行R&D投資。在國際R&D的背景下,開發滿足我國當地的產品,充分利用當地的優惠政策,延長產品的技術生命周期。

3.創造寬松的研發環境。營造有利于個人成長的寬松研發環境。研發活動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研發人員一般也都具備很高的知識素養,心理學更是證明了在創造性過程中,人的心理活動達到了最高的水平。而這又意味著高效的研發活動。只有在寬松的管理環境下才能順利地開展。研發工作需要深厚的沉淀,研發人員的不斷成長帶來整個研發機構的蓬勃發展,因此企業從事營銷活動必須要營造一個寬松的研發環境。

改善用人制度并保證以人為本戰略的實施。企業要從內部提高效率、完善激勵機制,從激發優秀人才的創新和創業精神角度出發,為人力資源發揮提供良好的基礎,留住優秀的人才。注重對員工素質的培養,通過科學、有計劃地培訓和“干中學”,使每個員工親身體驗知識與體系化的知識相結合,成為持續創新能力的重要源泉。 注重科技人才的個性,包括理念、技術品味、技術態度等的發揮,沒有個性的張揚,就很難有發散的、創意性的思維。進行企業人力資源的重組,使企業的每一個員工都參與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造就多層次的創新性人才,使技術創新過程成為企業群體組織創造知識的過程。在研發活動中有意識地將不同知識背景、不同專業技能的人員組織在一起,讓他們各展所長,都會形成無與倫比的團體創造力。

4.學術界要不斷研究吸收當代先進的營銷理論成果,兼收百家,融于一爐。首先,提高我國學術界的理論水平,不斷從心得高度觀察研究我國市場及其營銷活動的規律性;其次,應建立一支由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合作組成的研究隊伍,通過理論研究、咨詢診斷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再次,政府部門應根據企業界面臨的實際問題、特別是我國入世后所面臨的心得市場環境,依據我國的國情,從保護資源、保護消費者利益、保護民族工業等方面。吸收專家學者的意見,制定符合我國市場實際的法律法規,引導企業界開展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營銷活動。

5.注重實行本土化經營戰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跨國公司間競爭的加劇,意味著我國的跨國公司也必須向國際企業學習,深入實施“全球本土化”戰略。跨國公司的決策者要以公司整體長遠利益為考慮對象,在世界范圍內有效地配置資源公司的組織管理結構應趨于網絡化,管理職能趨于分散化,打破過去企業內部垂直僵化的條塊分工現象,加快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和資源的共享,弱化公司的國籍,使海外子公司“本土化”,及時了解東道國的經濟政策,減少經營摩擦,提高經濟效益,降低成本,發展自己的企業。同時應注意產品的開發、設計要符合東道國的國情,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利用國外經銷的國際市場網絡,吸收當地具有國際經驗的管理和其他專業人才,樹立起我國跨國公司在當地的優勢地位,進而提升我國跨國公司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

結論

本土化是跨國公司全球擴張過程中表現最為強勁的勢頭,它集中反映了跨國公司發展趨勢的內在要求,為跨國公司主動適應全球化進程中的新趨勢,提供基本條件和動力,是跨國公司在新形勢下最深刻、最本質的發展趨勢。我國企業要在今后的國際競爭中注意運用這種本土化戰略,引入國際化戰略,推進我國企業的多元化,提高國際競爭力。

跨國公司在我國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實施了人力資源本土化和研發本土化兩大戰略。在造就繁榮的同時,也給我國企業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我國企業必須積極應對這些挑戰,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才能不斷壯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艷婷.跨國公司跨國壟斷行為及其反跨國壟斷規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2.陸亞琴.跨國公司與東道國的環境關系研究綜述.蘭州商學院學報,2010(6)

篇6

關鍵詞:少數民族學生 漢字書法文化 傳承 現狀與對策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國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制約,書法文化傳承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有所下降,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特別是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在漢字書法文化傳承方面比較薄弱。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了具體研究部署,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漢字書法文化傳承教育是中國書法文化保護傳承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增進民族團結、文化融合及傳統文化的傳承。

一、漢字書法文化在少數民族學生中傳承的意義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標志,它擁有其他文字沒有的表現其文化特色的元素——書法。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文化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和中國文化精神的表征,其對文化繼承等起著重要的社會作用,著名法籍華人藝術家熊秉明先生甚至認為“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然而,少數民族學生(尤其是邊疆地區)受地域文化,風土人情,語言交流,教育教學設施、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對漢字的認識和規范書寫的習慣起步較晚,有的連漢語都講不好,自然對書法的興趣不高,悟性也較差,書寫功底薄弱。這給漢字書法文化傳承帶來了客觀的困難。2011年8月教育部文件《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中指出:通過書法教育對中小學生進行書寫基本技能的培養和書法藝術欣賞,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培養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漢字書法教育還有利于培養學生持之以恒、勤學苦練的精神,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有利于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提升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認同,有利于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增強保護、傳承漢字書法文化的責任感。

二、漢字書法文化在少數民族學生中傳承的現狀調查分析

本文以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為研究樣本。該學院曾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榮譽稱號。該學院在校生中藏族、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珞巴族、門巴族、侗族、壯族、哈尼族等少數民族學生占55%,在少數民族中有62%的來自河北省內,其余的均來自自治區,民族成分多樣,是典型的多民族院校,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為了了解少數民族學生對漢字書法文化的傳承現狀的相關信息,筆者研制《少數民族學生書法文化調查問卷》并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600份,收回有效問卷576份。調查對象既有來自的高中生和專科生,又有來自省內的少數民族大學預科生和專科生;既有學過一年書法課的學生,又有沒有開設過書法課的學生。從學生層次、數量來說,調查均具有科學性、針對性,調查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調查少數民族學生對漢字書法文化的看法,二是調查少數民族學生對漢字書法文化的了解掌握程度,三是調查少數民族學生對傳承漢字書法文化的建議。其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少數民族學生對漢字書法文化的看法

在回答“你喜歡漢字書法文化嗎”這一問題時,省內93.83%和53.27%的少數民族學生選擇“喜歡”,欣慰的是沒有選擇“討厭”選項的;對問題“你認為漢字書法文化有傳承的必要嗎”的回答時,省內100%和58.52%的少數民族學生選擇“非常必要”;100%的省內少數民族學生和92.63%的少數學生認為在電腦普及的今天寫一筆好字(漢字)依然重要;77.78%的學生認為中國書法的前景是樂觀的。這說明少數民族學生從內心深處對漢字書法文化還是比較喜歡和樂于接受的。從學生的區域性來看,每組數據中省內少數民族學生比少數民族的比例均高些,原因為省內少數民族學生從小交流、使用的均為漢語,而少數民族學生小時候受母語(藏語等)和成長環境的影響,對漢字的情感稍弱些,這正說明我們開展漢字書法文化傳承研究的必要性所在。每組數據還反映出開設過書法課程的學生比沒有開設過書法課程的比例要高,這恰恰證明我們進行漢字書法文化傳承研究是有效的。

2.少數民族學生對漢字書法文化的了解掌握程度

在回答“漢字書法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你讀過其有關方面的書籍、資料嗎”這一問題時,僅為4.12%讀過較多,沒有讀過的學生占30%多;在問及“你以前學習漢字書法(練習漢字書法)的情況”時,在來我校之前僅有19.33%的學生參加過學校開設的書法課,42%學生自己練過,26%的學生從沒練過;根據問卷統計,61.35%的學生沒有參加過任何書法文化活動、90%的學生不會寫毛筆字、近80%的藏族學生認為本民族的文字比漢字寫得更好;對沒有學過書法的學生進行漢字書法文化知識和書寫水平進行測試,成績良好的分別僅占4.17%和5.35%,合格的分別占21.17%和29.55%,而學過書法的學生成績分別達到60%以上。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除了客觀因素外,領導不夠重視、不開設書法課、不組織書法活動是造成學生的書法知識缺乏和書寫(包括毛筆字)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3.少數民族學生對漢字書法文化傳承的建議

在回答“為了更好地傳承漢字書法文化,你認為應該多開展哪些活動”這一問題時,41.83%的學生認為應該多舉辦書法比賽活動,30.20%的學生認為應開設書法課,29.06%的學生認為多搞書法展覽,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對傳承漢字書法文化比較喜歡的途徑主要是課堂教學、書法比賽、展覽等活動。從數據來看,學生比較喜歡以活動的形式來接受。

三、漢字書法文化在少數民族學生中傳承的對策思考

1.領導重視,落實制度

俗話說:“大海航行靠舵手。”教育行政部門要站在傳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高度,認識到當前情況下傳承漢字書法文化的重要性。按照“政府主導、教育部門主抓、相關單位配合”的原則,建立完善的漢字書法文化傳承、發展等制度,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必要時以紅頭文件方式,對漢字書法文化的傳承提出要求,并納入教育質量考核體系,將國家有關要求落到實處,形成漢字書法文化在少數民族學生中傳承的長效管理機制。在2011年8月教育部紅頭文件《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頒布之后,又于2013年1月18日頒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對全國中小學書法教育提出具體實施方案和意見。河北省教育廳擬發通知并下發各設區市教育局。全省積極落實并認真展開工作,以石家莊為例,石家莊市教育局聯合省硬筆書法協會等五大部門推出“石家莊市規范漢字書寫百千萬工程”,內容包括:創建規范漢字實驗學校、舉辦教師書法培訓、學生書法比賽、現場書法筆會等,直接參與學生達15萬人次,培訓教師3000余人,區域性地推動了整個石家莊市中小學漢字書寫教育工作。

2.加大宣傳,營造氛圍

在少數民族地區加強漢字書法文化培植,充分利用網絡、學校、書法協會團體或專題展覽、媒體等宣傳漢字書法文化,提高學生對中國書法藝術的認識,擴大其對廣大學生的感染力。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一方面由于書法的實用性大減,書法文化受到了強烈沖擊;另一方面書法的藝術性增強,成了一門純粹的視覺藝術,網絡也給書法帶來了極大的便捷。因此建立校園書法網站,學生上網可以查閱有關書法資料、欣賞古今名作,還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對書法的看法發表出來,網絡為書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傳承、發展平臺;另外,學校周末定期播放《千年書法》《中國書法五千年》等書法視頻。利用教學樓樓道墻壁、宣傳櫥窗、展板等陣地介紹一些漢字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介紹有關書法方面的知識、書法家、名作等,使學生置身于書法美的氛圍之中,促其感化,爭取把漢字寫好。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步認知我們的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書法文化的情感,對鼓勵其積極參與漢字書法文化的傳承保護,將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3.優化師資,確保教學

漢字書法文化的傳承應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要按照國家相關要求,開設課程,健全課程教學大綱、實施細則,建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教學的成敗關鍵要有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應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書寫水平、教學能力和對開展寫字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書法教師可以結合少數民族文化,并系統講授漢字書法文化相關內容,講究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規范學生練字習慣,包括技法、欣賞、理論,各科目教師督導學生雙姿,嚴抓學生作業書寫效果,形成齊抓共管的教學局面,確保課程的教學質量;另外學校應積極開展漢字書法競賽、展覽,組織參觀書法展;我校自建校至今一直開設書法課程,配備專業書法教師,開展系列書法文化活動,如:摹帖展、臨帖展、校園書法十佳評選、組織參加國家、省、市書法大賽等。

4.成立社團,搭建平臺

要真正做到漢字書法文化傳承,僅靠開設課程還遠遠不夠。根據問卷調查,參加社團活動是少數民族學生樂于接受、互相切磋的好形式。因此我校較早就成立了書法社團,作為志趣相同的群體,大家定期開展一些書法文化交流活動,如一年一次的筆會和書法展賽、定期邀請書法家專題講座和學生交流心得,組織學生外出參觀書法展覽,尤其是在每年12月份全校學生參加的“今年我最紅”學生才藝展演活動中,書法特長生在舞臺上現場進行書法才藝展示,現場揮毫,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身書法水平、增進彼此友誼,而且還可以輻射其他同學,濃厚校園文化氛圍,促進書法教育成果轉化。

少數民族學生漢字書法文化傳承是一項持久的文化體系工程,應該得到國家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也是一項教育教學系統工程,不是一種簡單的興趣培養和技能教育,整個過程需要全體師生的參與和配合。所以,需要我們做大量艱苦的工作,使漢字書法文化傳承真正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每個環節。

注:本文為2012年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漢字書法文化在少數民族學生中的傳承研究”(課題編號:201203125)主要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羅紅勝.關于大學生書法文化素質教育的調研報告.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8).

[2]陳緒貴.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書法教學研究.

[3]寇學臣.當前中小學生漢字書寫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學周刊,2011(6).

[4]侯貴民.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生書法教育的一點思考.群文天地,2011 (17).

[5]畢芳芳.內地高中班學生漢字書寫質量的調查與對策探究.教育,2011(12).

篇7

關鍵詞:聲樂演員;藝術修養;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G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4-00-02

一、文藝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準則

2012年3月1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國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中提出:要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規范職業行為,弘揚高尚的職業精神,積極踐行“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爭做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公約要求文藝工作者:堅持愛國為民;弘揚先進文化;追求德藝雙馨;倡導寬容和諧;模范遵紀守法。

簡單的公約要求,蘊含文藝工作者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和職業道德的最高要求,作為一名合格的文藝工作者,必須以此公約來要求自己,提升自己,把自己的藝術技能、藝術修養緊密地和推動當地文化發展繁榮相結合,緊密地與中國夢相聯系,把自己定位在德藝雙馨的文化藝術貢獻者上,為國家藝術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二、聲樂演員藝術修養

藝術修養,是一個文藝工作者的靈魂,如果把藝術比作一顆樹木,那么藝術技能就是茂密枝葉的展示,藝術修養就是強勁扎入泥土的根莖,它決定了藝術的造詣高低,所以只有不斷汲取更多文化的養分,才能保證藝術表現的飽滿且富有生命力,期間,藝術修養的基本素養,就變的尤為關鍵。

(一)文學素養

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是音樂的孿生兄弟,放眼世界各地,最早的音樂都與文學中的詩歌密切相關。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風”,即是可以演唱的民歌。因此,歌曲的創作背景需要歌唱演員充分理解詞、曲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歌曲的主題與樂思、作品的風格特色等等,只有理解,才能把握,才能通過演唱把所有這些表現出來。而所有這一切,離開文學修養都將寸步難行。

(二)專業素養

聲樂演員的專業素養主要指聲樂專業所涉及的相關史論與技能知識。一個歌唱者,除了具備良好的聲音條件之外,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學習音樂專業理論知識,以及中西方音樂歷史等多方面音樂元素,同時增強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

(三)舞蹈素養

樂舞自古便是一體,載歌載舞,歌舞同步,是最為常見的藝術形式。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相應有了更高的要求。單一形式的藝術作品,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藝術需求,這就要求我們歌唱演員除了歌唱這種單純的表現形式,還必須要有舞蹈技藝的融入。舞蹈不但增加了視覺的觀賞性,更增強了作品的詮釋表達,通過聽覺、視覺的同步輸出,可以大大提高藝術傳播的大眾接受度。

(四)實踐素養

聲樂演員創作的基本原料和前提條件是豐富的生活體驗。對一個有創作力的歌唱者,他的親身經歷特別是與自己命運相關聯的經歷和感受,往往能夠激發歌唱者的歌唱欲望,唱出內涵深刻、感人至深的歌曲。任何優秀的歌唱者,即使是世界頂級的歌唱家,長時間遠離社會生活或是對所要表現的聲樂作品不熟悉或者沒有深刻的體驗,其演唱必定失敗。

三、演員的職業道德、藝術修養與職業技能的互促關系

職業技能的形成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必然以某種目的為支撐,而且這種目的往往具有不確定性。而特殊的規范性、相對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是職業道德三個突出特點。

規范性實質就是導示性,它使職業道德能夠以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的方式來體現社會對職業的特殊要求。由于職業道德在內容上有相對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使得它能夠對從業人員發揮持久的影響,有助于為提高職業技能水平提示正確方向和提供持久的精神動力。

在以職業道德為指導方向和準則約束之下,職業技能發展到一定程度,往往會遇到瓶頸,這就對文藝工作者的藝術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藝術修養是可持續的,是在有文化沉淀積累的基礎上,吸取新鮮藝術元素的同時,將兩者融合的行為,符合了傳承和創新的時展要求。

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對于這三者的關系,必須有科學的認知和自己獨特的理解,即道德決定了方向、技能是手段、修養是循序漸進的沉淀和積累,三者融會貫通,才能保證在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表現上更加具有時代性和文化內涵。

四、聲樂演員藝術修養的培養方式

藝術修養的高低、深淺,不是一日之功,更多的是文藝工作者在長期自己獨有藝術職業中的積累、沉淀、結合自身特點而形成的個人獨有的藝術修養方式。下面,結合自身的職業經驗,就歌唱演員,談談藝術修養方式和方法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加強思想和文化修養

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對歌唱藝術起著積極的導向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個教育階段和領域都提倡全面教育。同樣在藝術領域,作為每一個藝術表演者更應該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藝術的純正和高雅不被污染。

在當代社會,大部分歌唱者每天都在學習發聲的技巧和歌唱的方法,卻往往忽視了文化知識的補充。只有諸多方面的能力均衡發展,好的嗓音條件才能成為歌唱者進行聲樂藝術創作的工具。注重文化的修養是至關重要的。古往今來,凡在藝術史上留下光輝一頁的藝術家,他們的產生無不得益于深刻的思想修養。所以要想成為家喻戶曉的歌唱家,就必須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知識修養,開闊視野,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由此可見,歌唱者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對歌唱藝術的發展方向起到了助推作用。只有形成正確的創作目的與動機,選擇恰當的創作方法,提高藝術作品格調和品位,激發健康的感情,才能創造出崇高的審美境界。

(二)加強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學習

民族聲樂藝術的價值絕不是僅僅只是提高民族整體的音樂素質,而是能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這種強大的審美功效一方面來自音樂本身的審美魅力,而另一方面還應借助于音樂與周邊藝術以及其他學科的有機聯系和融合。

比如國畫,與聲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著名民歌表演藝術家郭蘭英就很喜歡繪畫,她畫的蘭花能使人聯想到她的表演藝術,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們從事民族聲樂的演唱者也應從美術中吸取寶貴的營養,豐富自己的藝術修養。

再比如民族舞蹈,可以加深對音樂形象的理解。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民間舞蹈絢麗多姿。在學習實踐中,民族聲樂演唱者可根據歌曲的風格,配以簡單易學的各民族舞蹈動作,使自己在愉快的舞蹈律動中了解各民族的風格特點,從而加深對音樂、歌詞的理解。

(三)加強歌唱技術和技巧的培養

聲樂技巧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一個好的歌唱者,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與時俱進運用新的聲樂技巧,以適應當代聲樂演唱的需要。

技巧高于技術。歌唱技術是指符合聲樂發聲原理的專業技能,那么歌唱技巧則是在歌唱技術的基礎之上追求聲樂演唱的風采和神韻,提升表演的境界。精湛的歌唱技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必須通過長期的訓練和不斷的探索,才能使聲樂技巧日臻成熟。

(四)提高藝術表演的實踐

歌唱藝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表演藝術。藝術實踐能夠培養聲樂演唱者多方面的能力,能讓聲樂演唱者獲得豐富的藝術體驗和藝術靈感。在實踐中接觸不同的藝術表達方式,通過歌劇,話劇,戲曲,京劇等來提高自己對舞臺的駕馭能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把握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自己文化和文學的修養。通過這樣的實踐可以激發演唱者的豐富想象力、創造力,提高演唱的表現力和張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參加各種聲樂比賽,虛心接受專業人士的點評和建議,在比賽中學習、比較、前進。

只有當藝術修養和藝術實踐做到完美的結合和統一時,聲樂演員才能更好地演繹作品、表達作品。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聲樂演員,就必須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多讀、多練、多實踐,不斷加強自身思想、知識、情感、藝術等方面的修養,逐漸形成個人風格。

藝術修養與藝術實踐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聲樂演員要嚴格要求自己,培養并豐富自己的藝術修養,全方位的進行藝術實踐,藝術創作,成就自己的藝術夢想。

五、加強聲樂演員職業道德培養的方法

一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包涵著各個方面,包含對生活的態度、對職業的操守,等等。熱愛藝術,首先要熱愛生活,只有不斷從生活中去積累自己的感受,善于從生活中去發現美,感受美,才能結合專業技能來表現,傳達愛。

我們常常會說,人的品格決定人的一生。品格的高低,往往決定你人生道路能走得多遠。人生的學習,不單單是在學多少知識,等到回歸社會這個大熔爐之后才會明白,有時候人的品行遠遠比一個人所擁有的知識更重要。

聲樂表演者在掌握了一定的表演技巧和創作方法后進入表演行業,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對演員在今后的演藝道路上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表演專業是一個實踐第一的專業,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必須在表演實踐中體會。因此,在緊張的排練和演出過程中,同時要注重培養吃苦精神、時間觀念和尊重觀眾等品質,才能更好地為觀眾所接受和喜愛。

六、小結

音樂藝術的表現,是人內在素養的表現,并且也能夠從這樣的藝術中來提高人的內在素養,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聲樂演唱者要廣泛接觸各門類藝術,促使自己在各門藝術之間能夠互相貫通,開闊自己的文化視野,發展自己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以提高綜合藝術的審美能力和演唱水平,去歌頌美、表現美,把美好的歌唱藝術獻給祖國和人民。

參考文獻:

[1]徐浩.提高聲樂表演的文化藝術修養方法探析[J].音樂大觀,2012.

[2]唐敏.論聲樂表演者的四大藝術修養[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陳茜.論如何提高聲樂表演的文化藝術修養[J].大眾文藝,2012.

篇8

關鍵詞:高職教育;傳統文化;活力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23X(2013)03-0154-03

高等教育肩負著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傳承優秀文化,推進社會文明,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特殊使命。

一、高職教育和傳統文化的關系

教育與傳統文化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系,傳統文化常常是依托于教育平臺得以傳承,教育常常也是傳統文化的基因。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涵深刻,是我們中華民族發展的根本,也是一種最基本的道德準則。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各種思想文化的總和,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文化與教育》是錢穆先生關于中國文化與教育諸問題的專論和演講詞匯集而成。先生以其對中國文化精深閎大之體悟,對中國精神健旺蓬勃之感觸,揭中西傳統與路線之差異,指明中國文化現代轉向之途徑,并以教育實施之弊端及其改革為特別關心所在,尋求民族健康發育之正途,讓人看到了傳統文化的教化功能。時下,按照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文化改革發展的決定,以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為目標,更讓人從傳統文化中看到了教化育人功能的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

中國的傳統文化里面包含了各式各樣的文化內涵的修養,道德素質的修養。這其中最特別的是儒家文化以其積極入世的態度、兼收并蓄的開放精神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文關懷,儒家人文思想的要旨是教人如何做人。儒家主張誠信不僅是立人之本,而且是立國之本,是治國的重要政治原則。市場經濟既是法制經濟又是信用經濟,要求人們學會市場經營,學會抓住機遇,更需要學會講究道德、恪守誠信、公平競爭,用儒家“民無信不立”的誠信觀教育學生,有助于其樹立誠信意識,規范自己的行為。[1](P11)

新世紀的大學生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起關鍵性作用的傳承者、發展者和創新者,高職院校在對他們進行素質教育時,必須注重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確立愛國主義思想,培養民族正氣和氣節,做人處事以誠信為本。

二、傳統文化在高職教育中存

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筆者主要通過對我校高職學生隨機調查和訪問發現,當前高職院校重實操技能、輕人文素質的現象比較普遍,高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令人堪憂,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已刻不容緩。首先是認知貧乏。調查發現,高職學生對傳統文化了解不多,基本停留在高中階段語文課的所學內容。其次是熱情不高。高職學生購書欲望本來不強,而其意向重點又集中在科普讀物、考試輔導書籍、雜志期刊等方面,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不高或基本沒有興趣。再就是道德缺失。高職學生的傳統道德缺失主要表現在:責任感缺失:過分看重個人利益,在維護單位聲譽、承擔分外工作方面的責任感明顯不足等現象。

(一) 原因之一:教育導向影響

基于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院校基本沒有擺脫重專業、輕素質,重技能、輕人文的做法,過分重視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特別是在突出工學結合、加大頂崗實習的情況下,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相對減少,課程設置更加緊張,傳統文化課程開設少、效果差。再加之傳統文化教育類課程的考試方式大多采用寫體會、寫心得等形式,學生大多無情無感,無病,拷貝抄襲現象大量存在,失去了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同時,教育導向造素養較高的師資隊伍缺乏,高學歷、高技能的教師較多,高素質、高文化的教師相對不足,影響了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課程設置不盡完善,過分看重技能培養,忽視文理融合;用人單位對計算機、英語等技能證書認可度較高,處于就業考慮,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之外,還把課余時間用在了計算機、英語學習上,無暇學習傳統文化知識。[2]

(二)原因之二:社會環境影響

“五四”以來,如何正確認識和充分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始終是爭論不一的一個重要社會命題。“”期間,對傳統文化基本持全盤否定的觀點,導致了整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繼承傳揚的斷層,致使一代人對傳統文化認識不清、理解不明,一味排斥和否定,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弘揚失去了其社會基礎。特別是在極“左”思想控制下,大批文獻著作遭到破壞和遺失,一批傳統文化學者遭到了排擠和冷落。一代人的空白造成對下一代的教育放棄。[3]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建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增,造成對純粹傳統文化知識的忽視和淡漠。在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歷史遺留和思想慣性的影響依然存在。

(三) 原因之三:多元文化影響

經濟全球化帶來了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和文化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影響著高職學生的生活方式、行為規則和價值取向。學習功利化更強,認為學習只是為了生存、就業,只看重眼下,不著眼長遠,過分注重技能,忽視素質培養;課余娛樂性更新,沉溺于網絡、戀愛、影視廳,沒有時間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崇洋心理更多,高職學生中洋風洋氣十分盛行,圣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西方節日,他們過得津津有味,而傳統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他們卻感覺沒有意思,比薩、漢堡、壽司,他們吃得有滋有味,對傳統的菜品,他們卻沒有胃口。多元文化的沖擊,影響了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帶來了不利影響。

(四)原因之四:信息高速影響

信息時代帶來了網絡,認為什么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不用讀書,產生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也帶來了困惑,大眾傳媒時代的到來,各種電視片、專題片、科教節目相繼推出傳統文化教育節目,很多高職學生只想通過這些節目了解傳統文化大意,而不愿深讀原著,認為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像理工科的具體公式、精確測量那樣直觀具體,也不像小說、話劇等文藝作品那樣易讀活潑,大多興趣一時、不能持久,只知皮毛、不領深意,造成了對傳統文化的“敬而生畏、望而卻步”。

三、用傳統文化激發高職教育活力的途徑

高職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的重心是吸引性,要注重能夠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循序漸進,易懂易學;增強靈活性,根據學生需要和學習目標,進行時間、內容等方面的調整,滿足學生需求;增強有效性,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學有所長,禁得起檢驗和評價。[4](P9)

(一)從認識上下功夫

從高職院校領導層面來說,需要科學認識和全面把握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以及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研究方法途徑,出臺制度文件,加強組織領導。對教師來說,需要積極應對學生傳統文化缺失的現狀,努力提高自身傳統文化素養,增強課堂教學滲透,開設通識課或文化講座,提高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主動意識。對學生來說,需要喚醒道德成長的內在自覺性,提高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

(二)從觀念上下功夫

中國傳統文化本身是一種客觀存在,有其兩面性。由于受特定歷史條件的影響,傳統文化中存在家長專制、君權神授、等級觀念、唯古是法等與現代社會思想觀念背離和不符的因素。因此,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中,要堅持辯證的文化觀,采取批判繼承的精神,更好地汲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摒棄無用的、消極的成分,警惕和避免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消極影響。

(三)從素質上下功夫

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既包括愛國情感、民族精神、倫理觀念、包容意識、責任態度、道德標準,還包含仁愛、誠信、感恩、敬業、中和、共處等傳統美德。[5]豐富的民族文化結晶,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生動教材,它在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包容意識,仁愛、誠信的民族品質,“中和”為美、和諧統一的價值取向,“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態度,“正己”、“修身”的道德標準,在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健全人格、砥礪品格方面,都有著積極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立足于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四)從創新上下功夫

要建設一支傳統文化功底深厚的教師隊伍。 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雙重重任,是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主力軍。要開設一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通識課。優化課程設置是高職院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6](P6)可以分年級、分階段開設一些傳統文化概論、哲學精神、名篇名著導讀、歷史精神、風土人情、民族風貌、民間習俗、詩詞鑒賞等方面的通識課。與此同時,將中國傳統文化通識課與思政課、計算機文化基礎、大學英語等必修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做到課內和課外兩個課堂的有機結合。課堂教學是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因此,要充分重視課堂教學的作用,努力做到學生學習傳統文化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教師講授傳統文化與學生課外主動學習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學習傳統文化與學習專業技能的有機結合。要優化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的靈魂,對大學生陶冶情操、塑造品格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高職院校要圍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眼職業化人才培養,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突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精神品質和道德意識,努力營造富有高職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學生“軟實力”。要依托傳統節日這個載體。重視傳統文化節日的教育意義,利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重要傳統節日以及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紀念日[7](P9),通過主題班會、黨團日活動、傳統民族文化展演等形式,廣泛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動。

高職院校發展只有上升到文化層面的發展,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的發展,有特色、有活力的發展。季羨林先生曾說:構建和諧社會最要緊的一條是什么,是人內心的和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構建和諧的內心世界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高職院校的發展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文化立校”,才是最高境界和追求。

[參考文獻][1]劉守華.文化學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梁淮平.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淺談[J].江蘇高教,2008,(3).

[3]羅繼全,朱鷹屏.論傳統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咸寧學院學報,2008,(2).

[4]張立文.傳統學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5]李宗霖,司見南,岳冬青.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素質教育[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

篇9

關鍵詞:三友集團;職工文化;品牌建設

Abstract: The staff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rporate culture, it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run the enterprise,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the actual of Sanyou Group, start of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culture of construction workers.Key words: Three Friends Group; in cultural; brand building

中圖分類號:D412.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3-0020-02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工會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重要作用,把廣大工會干部和職工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上來,三友集團工會圍繞“服務中心、服務基層、服務職工”,不斷創新活動內容,不斷豐富活動載體,發動帶領廣大職工立足崗位建功立業,創先爭優奉獻企業,為集團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領導高度重視,為推進職工文化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三友集團始終堅持以職工為本,始終把職工利益放在首位。從持續改善職工工作生活環境到職工工資逐年增長,從告誡各級領導干部要學會腦子里裝著職工到每年堅持為職工做好事做實事,從提高職工福利待遇到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職工,裝著職工。三友工會作為集團最廣泛的群眾組織,深刻認識到廣大職工在文化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以滿足職工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形式,拓展內容,大力弘揚工人階級的偉大品格和勞模的崇高精神,積極引導廣大職工自覺投身企業的發展建設中來,為企業實現科學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二、抓基層,打基礎,扎實推進班組文化建設

集團加快發展,要以勞動者素質提高作保證。三友集團工會以班組建設為有力抓手,按照鞏固原有基礎,突出建設重點,推動三個轉變,全面提高素質的建設思路,重點抓好職工技術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提升工作,扎實推進班組文化建設,推動班組和職工由體力型向知識型轉變,由落實型向管理型轉變,由執行型向創新型轉變。

一是以“三大活動”為支撐,著力提升職工技術素質。職工是企業的主體,職工素質的提升推進企業技術的進步。三友集團通過扎實開展勞動大競賽、技術大比武、全員大獻策“三大活動”,不斷提升職工技術素質。勞動大競賽堅持“突出主題、突出重點、突出實效”的“三突出”原則,主導產品生產指標40項全行業第一,打破生產指標紀錄230項,創效1620萬元。集團成立以來共完成技術創新項目300多項,一線職工參與創新項目占三分之一以上。有67項新技術獲得國家專利,27項填補國內、省內空白,32項技術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技術大比武活動做到了“三個明確”,即明確“培訓、練兵、比賽、晉級”一體化運作模式,明確“技術業務并重、技能素質共長、發揮引領示范、培養拔尖人才”比武思想,明確日常崗位練兵和集中大比武相結合的比武原則,截止2011年已舉辦22屆職工技術大比武,涉及工種47個,參賽職工22800多人次,涌現出集團級技術狀元、技術能手822名,81人次獲得市級以上榮譽稱號。特別是在全國石化行業技能大賽中,4次派選手參賽,獲得儀表工團體第三名和鉗工第六、第八名的好成績,3名選手獲得行業技術能手稱號,股份公司張光明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燕趙技能大獎榮譽稱號。全員大獻策活動實現“三個到位”,即制度落實到位,制定有關合理化建議征集、處理、反饋、落實、獎勵一體化系列規章制度;發動全員到位,建立“日集+奉獻月征集+專題征集”模式;評優獎勵到位,對重大建議,以建議人的名字命名建議成果,集團2008年被評為全國合理化建議活動先進組織單位,其中股份公司胡向成提出的“大型石灰窯擴徑項目”被評為全國節能減排優秀合理化建議獎。

二是以班組建設為統領,全力提升職工思想素質。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職工素質提升必須以思想轉變作保證。三友集團以班組建設為統領,將班組建設工作與職工素質提升相結合,激發職工工作熱情。按照不同時期的班組建設要求,三友集團班組建設工作以“三步建設”抓好“四項落實”,進而推出“四聯工作法”。即先后歷經了以“三高”(知識含量高、科技含量高、創新意識高)為標準的新型班組建設階段、以“四味”(文化味、創新味、民主味、思想味)為特征的文化班組建設階段、以“雙爭雙創”(爭當標兵、爭當先進,創一流班組、創一流業績)為目標的科學發展示范班組建設階段,三個階段建設各有側重,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抓好四項落實,即合理化建議來源班組,技術比武扎根班組,讀書小組建在班組,企業文化落實在班組。 “三聯工作法”,即年年搞聯訓,確定每三年對班組長輪訓一遍。幾年來累計舉辦培訓班58次,培訓班組長4100人次;月月搞聯查,組織由基層工會主席、班組長代表、職工代表組成聯查組,對公司班組建設進行聯查,落實獎懲;“家家”開聯動會。從2004年開始在各公司輪流召開班組建設聯動會,通過現場參觀、交流匯報等形式,互相借鑒,互相提高。

三是以培訓活動為載體,努力提升職工文化素質。文化素質是職工創新活動的源動力和推進力,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練什么、精什么”的原則,打造一支學習型、創新型、專家型職工隊伍,形成“人人建功在崗位,人人爭先有作為”的良好局面。一是積極鼓勵廣大職工參與到“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員工”活動中來,充分利用各類陣地資源和手段,形成了“集團有中心,公司有基地,班組有園地”的全員學習培訓格局,同時發揮“職工書屋”作用,吸引更多的職工參與讀書學習活動,不斷提升職工文化素質;二是大力督導各公司開展“三個一”培訓,即在一線職工中廣泛開展“每周一題”、“每月一課”、“每季一賽”活動,受到基層職工歡迎,廣大職工學技術、鉆業務、長技能,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三是加強班組長、職工代表、工會主席三支隊伍素質建設。新任班組長當年要接受全方位培訓,每年舉辦班組長管理論壇,以此提升班組長的管理技能。落實好職工代表培訓制、巡視制、調研制,全面學習掌握職工維權“四大法寶”,職代會“四步工作法”等關鍵業務知識,提升履職能力。舉辦工會主席論壇和各類培訓,拓展思路,擴大交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基層工會主席隊伍。

三、建組織,育骨干,努力打造三友文化品牌

三友集團工會始終堅持把職工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堅持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并重、節日文化和廣場文化并舉的方針,圍繞節日文化、協會文化、廣場文化、陣地文化這四個重點,廣泛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陶冶職工情操,豐富職工精神,不斷加強職工文化建設,不斷提升職工幸福指數。

2011年,按照“建組織、育骨干、帶全員”的基本思路,成立書法美術、攝影、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聲樂、舞蹈等協會,吸收會員1000多人。按照“專業培訓與重大比賽結合,日常活動與外部交流穿插”的原則,組織了迎新春文藝晚會、元宵節游園、五一歌手比賽、中秋聯歡晚會、國慶文藝匯演等重大節日活動;舉辦了羽毛球、排球、籃球、乒乓球比賽和暑期大眾趣味及“幸福三友”廣場卡拉OK大家唱等文體活動近20場次;舉辦各種協會交流、業務培訓活動等30多次;投資近20萬元,加強文化陣地建設,開辟協會活動新場所7個;投入3萬多元,開通數字圖書館。改變傳統借閱方式,實現圖書微機管理。分批次購入新書一萬多冊,滿足了不同層次職工的閱讀需求。

我們還常年堅持開展“讀書興企、自學成才”活動,以班組為單位,成立讀書自學小組,召開讀書心得交流會,堅持送書下車間,幾年來給車間配備書櫥300個,送書15500多冊。涌現了股份公司重灰技術組等3個全國工人先鋒號、熱電公司鍋爐檢修班等9個省級工人先鋒號。

篇10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倡議書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倡議書有利于倡議者交代清楚倡議活動的原因,以及當時的各種背景事實。你所見過的倡議書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關于一些誦讀春天倡議書,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誦讀春天倡議書1春天,注定是一個生命復蘇的季節。

19__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號召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讓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__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這一天也是著名作家塞萬提斯(西班牙)、莎士比亞(英國)、維加(西班牙)3位著名文學大師的辭世紀念日。“世界讀書日”的目的是鼓勵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發現讀書樂趣,享受讀書之美,并以此對那些推動人類社會和文化進步的人們所做出的偉大貢獻表示感謝和尊重。

書籍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全人類的營養品。閱讀是與圣賢智者在時空上進行的談話,明朝陳繼儒在《讀書十六觀》中說:“讀書以觀圣賢之意,因圣賢之意,以觀自然之理。”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位益友,一切時代的精華盡在書中。讀書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系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讀書是生活永恒的主題,它使人睿智、使人高尚。美國詩人狄金森說:“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有沒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為此,在第十八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我們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讓我們盡享閱讀之樂,共建書香校園。讀書豐富一個人的人生閱歷。人,需要思考。書,幫助人們思考。遠離了書籍,也就等于拋棄了前人留下來的豐富的精神財富,放棄了幫助自己思考的重要渠道。“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使我們的精神不再貧乏,生命不再貧弱,人生不再孤獨,讓我們成為有信念、達情理、知榮辱的人。

讀書塑造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與他的閱讀息息相關;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誰在讀書,讀哪些書,決定了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反映了一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影響著這個國家的未來走向。一個不愛讀書的社會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會,一個不愿讀書的民族是創造力貧乏的.民族。崇尚讀書,才能讓民族的發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讀書鑄就一個國家的文化根基。黨的十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國家的富強和騰飛必然要以知識凝聚力量,而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在知識經濟社會,讀書是創造力和活力的起點,是文化底蘊的基石。一個國家是否有廣泛的大眾閱讀,是否有樂于讀書的社會風尚,決定了人們能否主動吸收各種文化的營養,在潛移默化的滋養中,提升國民素質,營造文明氛圍,引領先進文化。

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我們期盼閱讀春天的來臨。“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與書為友,熱愛閱讀,讓思考伴隨我們的一生,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營造書香校園,共享讀書樂趣,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讓這美好的習慣豐盈我們的生命!

團 委

20__年4月23日

誦讀春天倡議書2親愛的家長朋友、老師、小朋友們:

您好!每年11月,是深圳的“全民讀書月”,旨在倡導全民讀書的生活方式。因此,結合深圳讀書月活動,20__年11月1日,我園將啟動“書香浸潤童年,閱讀點亮人生”為主題的讀書活動。

活動目的:

1、倡導全民讀書的生活方式。

2、為了更多的家長和孩子一同感受濃濃的書香氛圍,促進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閱讀能力的提高。

3、鼓勵幼兒接觸優秀兒童繪本作品,引發對書籍閱讀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4、調動家長積極參與閱讀和講故事,讓幼兒在閱讀中快樂成長,并增強家長的讀書意識和對早期閱讀重要性的認識!

活動時間:20__年11月

活動對象:全體教職工、家長、幼兒

活動內容及形式:

1、好書分享,豐富班級圖書,鼓勵孩子把家里的好書帶幼兒園和同伴分享。

每天餐前15分鐘老師將根據本班孩子年齡特點和孩子進行以優秀繪本欣賞、中、大班幼兒故事講述、兒歌朗誦、詩歌欣賞等形式進行分享活動。

2、爸爸媽媽進班講故事。

3、評選閱讀小明星(連續21天親子閱讀、自主閱讀,視頻或照片發朋友圈,),即可獲得小禮品和閱讀明星獎牌一枚。

老師進行統計,中途中斷者將視為放棄

4、書香家庭評選及要求:a、家里有藏書,有專為兒童提供的書籍書架或書柜。

b、家長自己也以身作則,熱愛閱讀,認真閱讀老師推薦的優秀育兒書籍,每天有固定的時間一起親子閱讀。c、讀有所獲,分享讀書心得在班級群。d、熱心參與、支持幼兒園組織的各項活動。

5、讀書月活動展示、總結,親子繪本童話劇演出大賽、書香家庭閱讀展示。

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能改變人生的終點!為了做更好的自己,也為了引領孩子將來有一個更豐滿更高貴的人生!讓我們一起“閱讀”吧!

愛心堡幼兒園

20__年10月30日

誦讀春天倡議書3尊敬的各位家長、小朋友們:

大家好!

書是五彩生活的萬花筒,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為了提高幼兒讀書的興趣,增進家園以及親子之間的感情,讓閱讀成為孩子一生的良好習慣,讓好書成為孩子一生的伙伴,在“世界讀書月”活動之際,馬尾第二實驗幼兒園再次迎來了“創建書香校園,好書浸潤心靈”的親子讀書月活動。讓我們帶著發現的慧眼,在生動有趣的圖書王國里,聆聽小天使們天籟的童聲,感受和體驗快樂的閱讀之旅!本次活動旨在營造全園內外良好的書香環境、濃厚的讀書氛圍,讓每位家長和孩子共同讀書、品書、思書。

在此,我園向各位家長提出倡議:

1、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

給孩子一個小書架,為孩子添幾本好書,并將孩子的圖書單獨擺放。

2、陪伴孩子共同閱讀:

給您的孩子提供靜心閱讀的時間、空間和更多有益的適合幼兒閱讀的書籍、和孩子共同閱讀、分享閱讀的快樂。堅持每天30分鐘陪伴孩子共同閱讀,并持之以恒,爭做書香家庭。

3、鼓勵孩子積極參與班級組織的故事大王講述活動:

選定時長不超過三分鐘左右故事,能獨立、完整、生動地講述故事。

4、與孩子一起制作書簽(小班)、圖書(中大班):

每位家長與孩子一起制作書簽或圖書(以剪貼、繪畫等形式),充分調動孩子制作圖書和書簽的積極性、大膽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通過圖書、書簽的制作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圖書書簽制作方面的知識。

5、故事家長活動:

歡迎家長到班級為幼兒講經典繪本故事、增強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感。

為了孩子們的閱(悅)讀,倡議大家積極地投入到讀書月的活動中來吧!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在一樓大廳的簽名板上簽下您的名字,成為書香校園、書香家庭的一份子!讓我們用自身的閱讀熱情感染孩子,引領他們進入圖書的海洋和知識的殿堂,共同暢游、成長!

福州市馬尾第二實驗幼兒園

20__年4月11日

誦讀春天倡議書4身為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你的時間和心無旁騖的關注。

面對天真無邪、求知若渴的孩子,我們會想起坐在父母或祖父母溫暖的懷抱里,靜靜聆聽故事的情景,讓人難忘。有時,驀然回首,竟會發現,那些孩時聽到的故事和童話對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產生了那么大的影響。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也許會反思自己的人生,后悔自己曾經在有些事情上投入過多。但是,做父母的永遠都不會說:“我覺得在孩子小時候陪伴他們的時間太多了。”

孩子還小時,富于想象力,充滿求知欲,但自己未有閱讀能力。可父母忙于日常事務,未能多讀書給他們聽;

孩子喜歡模仿,尤其喜歡模仿自己的父母。可父母本身并不愛閱讀,也不向他們強調閱讀的重要,未能樹立起良好的榜樣;

孩子敏于感受,但父母未能在家庭中營造溫馨舒適的書香氛圍,孩子便無法擁有輕松自在的閱讀環境。

我們的權力、學歷、收入都不一定能幫助教育孩子,對許多父母來說,只能看著孩子成長,而無法真正“培育”孩子。

兒女是父母注定失去的珍寶,在他們長大之前,如何用愛擁抱他們的人生?

――我們倡議,請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加入到共同的親子閱讀中來。親子共讀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對孩子心理、情緒、社會交往等的健康發展意義深遠,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人生。

――我們倡議,請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加入到共同的親子閱讀中來。親子共讀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對孩子心理、情緒、社會交往等的健康發展意義深遠,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人生。

――我們倡議,請經常帶孩子走進書店、圖書館。在孩子的選擇和你的選擇之間,以孩子的選擇為先。對孩子而言,還能找到比對書籍和閱讀的熱愛更好的饋贈嗎?

――我們倡議,在家里為孩子準備一個小書架,好讓他們隨時享用書的“盛宴”。還有什么比創造出愛讀書的家庭環境更讓人倍感自豪的?

――我們倡議,每天早一點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和孩子一起,通過閱讀探索人生和自然的奧秘,孩子會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誦讀春天倡議書5尊敬的各位家長、親愛的小朋友:

月日是世界讀書日,在這生機盎然的季節里,我們迎來了衛前幼兒園“閱讀?悅幸福”第六屆讀書月活動。讓我們帶著發現的慧眼,相約春天,聆聽小天使們天籟的童聲,一起體驗與感受快樂的閱讀之旅,訴說春天的故事。我們希望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月”活動,為孩子、家長、老師們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從而讓更多的人愛上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生的好習慣。在此,我園向全體幼兒、家長、老師們發出倡議:

倡議孩子們

每天回家堅持讀書30分鐘,養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愿意和小伙伴分享好書,交流書中感人的畫面或印象深刻的人、事,享受共同閱讀的樂趣。

在父母、老師不能陪伴的情況下也能主動閱讀,讓閱讀成為習慣。

愛護好每一本書,閱讀時保持環境的安靜,做最文明的小讀者。

倡議家長們

共建書屋,在家里設立一個溫馨、舒適的書屋或者圖書角,給孩子提供更多有益的書,讓孩子有一片自己的閱讀小天地。

親子閱讀,每天堅持和孩子共同閱讀30分鐘,給孩子足夠的鼓勵和必要的督促,并和孩子暢談閱讀的感受,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畫一畫記錄閱讀感受。

親子朗誦,倡議家長能積極參與慈溪電視臺《美好生活》欄目與衛幼合作組織的《童聲頌祖國》親子朗誦活動,給孩子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積極參與班級爸爸媽媽故事團閱讀傳遞活動。

倡議教師們

營造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豐富閱讀區書籍及材料,組織好班級“我最喜歡的圖書”“我的圖書大家讀”等活動。

利用餐前、午睡、離園等時間給幼兒說兒歌、講故事,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開展教師讀書論壇和演講比賽等活動,通過精讀、凝練、分享,大家一起品書香、共交流、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