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量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10:50: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識字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識字量

提高學生識字量的策略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石。《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遵循“識寫分流”、“多識少寫”的識字原則,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字的認識量。比如:一年級上冊要求識字量298個,會寫148個。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量?這就要求教師講究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生活化,促使學生有意識地留心記錄周圍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識字,學會創造性學習。

一、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的策略。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校園文化對學生起著熏陶的作用。于是,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注重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的策略。

1、認識學生姓名,提高識字量。為了讓學生互相認識,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識字。開學初,先讓學生自我介紹,并將其學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學生形象直觀地認識了同學的姓名。同時為了解決一年級學生識字時學得快、忘得也快的難題,印發了全班同學的座位表,讓家長輔導孩子盡快地熟悉全班同學的名字,并且還讓每個學生制作了一張精致的名字卡片粘貼在課桌左角上方便學生隨時認讀,常讓學生在發作業本的過程中認識同學的姓名。除此之外,動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交流,甚至可以與其他班級、年段的學生認識交流,在互動中鞏固識字,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增進友情。這樣一來,學生在很短的時間里都認識了全班同學的名字,識字量大增。

2、認識校園里的告示牌、教室的牌匾,提高識字量。如開學初,我利用班隊課,帶領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認字,還利用升旗、集合、體育課等引導學生認識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校興我榮,校衰我辱”;“愛校、尊師、勤學、守紀”等標語或校訓。這樣,引導學生把熟悉校園環境與自主識字有機地融為一體,濃郁的愛校情與主動識字的強烈求知欲相互滲透,學生識字的內驅力大增。

3、欣賞教室的環境美化,提高識字量。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對教室也進行了美化。如粘貼有班訓,名人名言等。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班訓、名人名言、課表及每期黑板報上的字等,并經常開展識字比賽的課間游戲,使學生的識字興趣不斷提高。

查看全文

語文識字量策略管理論文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石。《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遵循“識寫分流”、“多識少寫”的識字原則,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字的認識量。比如:一年級上冊要求識字量298個,會寫148個。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量?這就要求教師講究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生活化,促使學生有意識地留心記錄周圍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識字,學會創造性學習。

一、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的策略。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校園文化對學生起著熏陶的作用。于是,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注重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的策略。

1、認識學生姓名,提高識字量。為了讓學生互相認識,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識字。開學初,先讓學生自我介紹,并將其學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學生形象直觀地認識了同學的姓名。同時為了解決一年級學生識字時學得快、忘得也快的難題,印發了全班同學的座位表,讓家長輔導孩子盡快地熟悉全班同學的名字,并且還讓每個學生制作了一張精致的名字卡片粘貼在課桌左角上方便學生隨時認讀,常讓學生在發作業本的過程中認識同學的姓名。除此之外,動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交流,甚至可以與其他班級、年段的學生認識交流,在互動中鞏固識字,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增進友情。這樣一來,學生在很短的時間里都認識了全班同學的名字,識字量大增。

2、認識校園里的告示牌、教室的牌匾,提高識字量。如開學初,我利用班隊課,帶領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認字,還利用升旗、集合、體育課等引導學生認識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校興我榮,校衰我辱”;“愛校、尊師、勤學、守紀”等標語或校訓。這樣,引導學生把熟悉校園環境與自主識字有機地融為一體,濃郁的愛校情與主動識字的強烈求知欲相互滲透,學生識字的內驅力大增。

3、欣賞教室的環境美化,提高識字量。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對教室也進行了美化。如粘貼有班訓,名人名言等。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班訓、名人名言、課表及每期黑板報上的字等,并經常開展識字比賽的課間游戲,使學生的識字興趣不斷提高。

查看全文

語文識字量管理論文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石。《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遵循“識寫分流”、“多識少寫”的識字原則,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字的認識量。比如:一年級上冊要求識字量298個,會寫148個。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量?這就要求教師講究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生活化,促使學生有意識地留心記錄周圍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識字,學會創造性學習。

一、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的策略。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校園文化對學生起著熏陶的作用。于是,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注重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的策略。

1、認識學生姓名,提高識字量。為了讓學生互相認識,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識字。開學初,先讓學生自我介紹,并將其學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學生形象直觀地認識了同學的姓名。同時為了解決一年級學生識字時學得快、忘得也快的難題,印發了全班同學的座位表,讓家長輔導孩子盡快地熟悉全班同學的名字,并且還讓每個學生制作了一張精致的名字卡片粘貼在課桌左角上方便學生隨時認讀,常讓學生在發作業本的過程中認識同學的姓名。除此之外,動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交流,甚至可以與其他班級、年段的學生認識交流,在互動中鞏固識字,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增進友情。這樣一來,學生在很短的時間里都認識了全班同學的名字,識字量大增。

2、認識校園里的告示牌、教室的牌匾,提高識字量。如開學初,我利用班隊課,帶領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認字,還利用升旗、集合、體育課等引導學生認識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校興我榮,校衰我辱”;“愛校、尊師、勤學、守紀”等標語或校訓。這樣,引導學生把熟悉校園環境與自主識字有機地融為一體,濃郁的愛校情與主動識字的強烈求知欲相互滲透,學生識字的內驅力大增。

3、欣賞教室的環境美化,提高識字量。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對教室也進行了美化。如粘貼有班訓,名人名言等。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班訓、名人名言、課表及每期黑板報上的字等,并經常開展識字比賽的課間游戲,使學生的識字興趣不斷提高。

查看全文

大學生識字量漢語水平的重要參考論文

關鍵詞:留學生識字量抽樣測試對外漢字教學中國論文職稱論文

[摘要]本文報告對某大學部分中高級留學生識字量抽樣測試的目的、內容、方法、結果及其對教學的啟示。文章認為,識字量是反映一個人漢語水平的重要參考數據,應該成為教材編寫、班級劃分、教材選擇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之一。

測試結果顯示:中高級留學生綜合識字量偏低;對漢字字音掌握較好,對字形掌握最差;對甲、乙兩級漢字掌握不扎實;漢字文化圈學生在識字量方面有明顯優勢,但高級階段優勢大幅度下降;華裔學生識字量遠低于非華裔學生。作者根據測試結果,對如何提高學生識字量提出了相應的建議。01測試緣起一般來說,學習掌握漢字的過程是識字,具有識讀、書寫、理解使用漢字的能力也是識字,本文的識字指的是后一種意義的識字。這后一種識字又有狹義、廣義之分。漢字有形、有音、有義,學習漢字就要學習掌握漢字的形、音、義。狹義的識字,指能讀出某些漢字的讀音;廣義的識字,指掌握某些漢字的形、音、義,即會讀、會寫、會用。本文的識字指的是廣義的識字。一個人的識字水平具體表現在會讀、會寫、會用漢字的數量,即識字量。一般人對漢字形、音、義的掌握是不平衡的,會讀、會寫、會用的字數多寡不同,可以為分音、形、義3類單獨計算識字量,也可以取音、形、義各類識字量平均計算出綜合識字量。識字量是反映一個人漢語水平的重要參數,是教材編寫、學生分班、教材選擇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之一。長期以來,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從整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到水平測試,都沒有對學生識字量問題給與足夠的重視,沒有對不同階段留學生應達到什么樣的識字量提出明確的要求。1992年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的《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對中高級階段留學生應該達到的識字量有了一個籠統的規定:“對對外漢語教學來說,基礎及基礎后階段要掌握常用字2000-2200,高級階段應掌握常用字和次常用字700-900,這樣共掌握常用字和次常用字2900”。[1]2002年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了《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開始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對外漢語教學的漢字教學目標做出具體規定。《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規定:“初級階段漢字共1414個,中等階段漢字共700個,高等階段漢字共491個。”[2]《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規定:一年級學習漢字1491個,其中一級字795個,二級字696個;二年級學習漢字545個;三年級學習漢字467個。[3]雖然這幾個大綱在總識字量和各階段識字量的規定方面還很不統一,但畢竟有了可供各取所需的依據。不過到目前為止,國內對外漢語教學忽視識字量現象仍普遍存在,教材編寫、學生分班、課堂教學都不太考慮學生識字量。

即使想考慮也無從考慮起,因為一般來說,教師不知道學生大概識多少字,學生也不知道自己大概識多少字。為了能對學生識字量心中有數,2001年3月下旬,我們在某大學5個中高級班42位長期進修留學生中進行了一次識字量測試,并取得一些有參考價值的數據,現總結報告如下,供同行們參考。11測試目的本測試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以下幾方面情況:(1)中高級留學生綜合識字量(即讀、用、寫三會的綜合識字量)。(2)中高級留學生對漢字形、音、義三者掌握情況。(3)中高級留學生對甲、乙、丙、丁4個級別漢字掌握情況。(4)不同文化背景留學生識字量情況。21測試內容和方法211測試題目設計21111題型測試題型共3種:A.為漢字注音。本題測試學生對漢字讀音的掌握。考慮到“聲母和韻母是由音質音位構成,聲調由非音質音位中的調位構成”。[4]聲母、韻母、聲調三者在決定字音時作用不同,聲母和韻母是區別一個音節與其它音節最本質的因素,不能錯,而聲調錯誤在很多情況下可以寬容。故對聲母、韻母錯誤從嚴,無論聲母錯誤還是韻母錯誤,均視為整字錯誤;對聲調錯誤從寬,4個聲調錯誤算一個錯字。B.用指定漢字組復音詞語。本題測試學生對漢字字義(用法)的掌握。如果其它用來組詞語的字不會寫,可以使用漢語拼音代替或寫同音字,以半對計算得分。C.根據拼音填寫漢字。本題測試學生對漢字字形的掌握。考慮到漢字同音字多,也考慮到留學生基本是以詞帶字或字詞連帶記憶的習慣,為確保不因同音字引起答案歧義,也為給學生提供記憶的線索,題目給出一定語言環境———與測試字搭配構成復音詞語的另外一個漢字。21112題目難度所謂難度,第一是從常用度方面考慮,常用度越低就視為越難。《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依常用度分為甲、乙、丙、丁4個級別,難度遞加。本測試每一種題型題目的難度亦分為甲、乙、丙、丁4個級別。分別測試學生對甲、乙、丙、丁各級漢字形、音、義的掌握情況。第二是從各題型具體情況考慮,盡量使難易度符合漢字實際情況。在測試字音(讀)的題目中,主要考慮3點:(1)在測試字中沒有表音偏旁的字不能超過20%;(2)作為測試字的形聲字,其表音偏旁整體表音率處于正常狀態①;(3)避開多音字。在測試字義(用法)的題目中,重點考慮測試字參與構成詞語的能力,一般盡量選擇構成常用詞語較多的字,同時考慮使測試字表義偏旁表義率處于正常狀態②。

在測試字形(寫)的題目中,主要考慮兩點:(1)結構繁簡程度符合漢字結構的實際情況;③(2)避開同音異形詞。21113選字從《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甲、乙、丙、丁4個級別的字表中隨機選字。為題目更加合理(如合理控制測試難度),略作調整(具體做法是將原來隨機選定的某字更換為同列的上一個字或下一個字)。21114分數分配每一題型40分,3種題型總計120分。每一題型中有4個小題目,每個小題10分,每個字2分。21115題量為簡便易行,3種題型共考60個字,每一題型20字。21116考試時間限15~20分鐘完成。212測試對象選擇測試對象是北京某大學對外漢語教學中心長期進修生。中級班選一個最低班(7班),一個最高班(15班),一個中等水平班(12班),高級班選一個最低班(17班),一個最高班(20班)。①在確定測試班時,除考慮學生整體水平外,還注意學生國別的多樣性。213識字量計算方法卷面總分120分,根據得分折合識字量,滿分識字量為2905字。由于甲、乙、丙、丁各級漢字數量不同(分別為800、804、601、700),平均每1分折合的識字量也不同。測試字音、字義、字形的三類題目各40分,分類計算識字量時,甲級字每1分折合80字,乙級字80140字,丙級字60110字,丁級字70字。測試甲、乙、丙、丁4級字的題目各30分,分級計算識字量時,甲級字每1分折合26167字,乙級字26180字,丙級字20103字,丁級字23133字。具體計算公式為:21311分類識字量計算公式:掌握讀音字量(字)=80×甲級字讀音得分+80140×乙級字讀音得分+60110×丙級字讀音得分+70×丁級字讀音得分掌握字義字量(字)=80×甲級字字義得分+80140×乙級字字義得分+60110×丙級字字義得分+70×丁級字字義得分掌握字形字量(字)=80×甲級字字形得分+80140×乙級字字形得分+60110×丙級字字形得分+70×丁級字字形得分綜合識字量(字)=(掌握字音字量+掌握字義字量+掌握字形字量)÷321312分級識字量計算公式:甲級字識字量(字)=26167×(字音得分+字義得分+字形得分)乙級字識字量(字)=26180×(字音得分+字義得分+字形得分)丙級字識字量(字)=20103×(字音得分+字義得分+字形得分)丁級字識字量(字)=23133×(字音得分+字義得分+字形得分)綜合識字量(字)=甲級字識字量+乙級字識字量+丙級字識字量+丁級字識字量214測試結果統計分類分級輸入成績,列出中高級學生識字量測試結果總表、各班學生識字量測試結果表、中級班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學生識字量測試結果表、高級班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學生識字量測試結果表、中級班華裔與非華裔學生識字量測試結果表、高級班華裔與非華裔學生識字量測試結果表。為使數據盡可能準確,除各表最后結果數據取整數外,其它數據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數據計算誤差在1個字以內。

31各項測試結果及值得注意的情況311人均綜合識字量統計結果及值得注意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情況:(1)由低班到高班,學生識字量呈層級上升趨勢。說明從識字量角度說,現在班級劃分相對合理。(2)中級班人均綜合識字量僅1000字,最低班7班識字量僅656字;高級班綜合識字量為1616字。按一般標準,中級班學生的識字量至少應達到《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規定的初級階段1414字,高級班學生的識字量至少應達到《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規定的2114字,或達到《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所規定的2000-2200字。看來無論中級班還是高級班,其識字量均與大綱的規定有較大距離。312對漢字音、義、形掌握情況統計結果及值得注意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情況:(1)無論是中級班學生還是高級班學生,掌握最好的是字音(讀),其次是字義(用),最差的是字形(寫)。(2)與中級班學生相比,高級班學生掌握字義的字數接近掌握字音的字數。313對甲、乙、丙、丁4個級別漢字掌握情況統計結果及值得注意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情況:中級班音、義、形三會的甲級字只占甲級字的65%(高級班也只有83%),乙級字只有35%,而丙級字、丁級字分別為23%和9%。314漢字文化圈學生與非漢字文化圈學生識字量統計結果及值得注意的情況③值得注意的情況:(1)中級班非漢字文化圈學生人均綜合識字量約為漢字文化圈學生人均綜合識字量的2/3;高級班非漢字文化圈學生人均綜合識字量約為漢字文化圈學生人均綜合識字量的4/5。(2)在對漢字音、義、形的掌握方面,中級班學生,都是掌握字音的字數最多,其次字義,再次字形;高級班漢字文化圈學生掌握字義的字數最多,其次字音,再次字形;高級班非漢字文化圈學生仍是掌握字音的字數最多,其次字義,再次字形。(3)在對甲、乙、丙、丁4級掌握方面,漢字文化圈學生在識字量方面的優勢,主要在高級別字(特別是中級班)。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中級非漢字文化圈13名學生中,屬于7班、12班、15班學生人數分別是4人、5人、4人;高級非漢字文化圈11名學生中,屬于17班、20班學生人數分別是5人、6人,均比較均衡。而在中級班漢字文化圈11名學生中,屬于7班、12班、15班學生人數分別是6人、2人、3人,最低的7班中6人,占漢字文化圈學生的55%;在高級班漢字文化圈7名學生中,屬于17班、20班學生人數分別是5人、2人,最低的17班占5人,占漢字文化圈學生的71%。因此,統計表中顯示的漢字文化圈學生平均識字量,顯然低于其實際識字量。如果各班參加測試人數相等的話,中級班漢字文化圈學生識字量優勢還會增大。315華裔學生與非華裔學生識字量統計結果及值得注意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情況:(1)非華裔學生識字量水平在中級階段高于華裔學生,在高級階段遠高于華裔學生。(2)在對字音、字義、字形掌握方面,非漢字文化圈學生的識字量優勢,以字形掌握最為突出。(3)非華裔學生對甲、乙、丙、丁四級漢字掌握的優勢,隨字級升高而加大。

查看全文

新課程識字管理論文

新課程低年級識字量大,我覺得是好事。恐怕大家的擔心之處,一是學生會遺忘,二是識字考試考不好。引用崔巒老師的話:“要依據課標,準確把握兩種識字要求。要求認識的字,只要求認識——在本課認識,放到其他語言環境中也認識,不抄、不默、不考。”注意“不考”兩個字。學生認了字忘記了,這很正常。可以想一些辦法讓他少遺忘,例如多認認生字卡片,多讀書、搞一些識字游戲等等。如果認為學生認識了就應該記住,這是不符合認識規律的。以后學生還要和這些字見面,多見面就記住了。再說我們大人都經常會忘記一些字,為什么小學生就不允許呢?老師們還普遍反映新教材識字量大,說期末考試時許多學生識字量達不到要求怎么辦。他們的擔心有道理,但是應該看到,傳統的評價觀是引起這種看法的重要原因。一說到認字,總要讓孩子一個一個地認字,一次認幾百個字,誰受得了?大人們還經常有不認得的常用字,有一下子不會寫的常用字,為什么要讓孩子們那樣去認字?何況是一個一個單獨的字,沒有語言環境,生活中誰這樣認字?我覺得測查學生的認字可以分散進行,適當集中。“分散進行”就是在復習期間,把一冊課本要求認的字分為3~4次測查。也可以是平時2~3個單元一測,期末就認為測過了。“適當集中”認字時可以只選一部分字測查,比如50個、60個字。要盡量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下測認字,如在詞語、短句中或閱讀中認字。認字要給學生以寬松的環境,可以在小組里互相測認字,認錯了可以再認。同學之間還可以適當地給予幫助,隔一段時間后再認。這樣,認字測評的過程就不僅僅是認字,而且是三維課程目標全面檢測的過程,是充滿人文關懷的過程,這本身也是在培養學生誠信的品質,在學會與別人共處。另外,集中測查還可以讀一篇短文,短文中要含一定量要求認得的字,也有學生沒有學過的字。這種測查最符合實際使用漢字的情景,學生在閱讀中有不認得的字就要想辦法。課標不是說“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嗎?我還覺得,不要以學生一下子把四百多個生字全認會為標準,認會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就算通過了。還可以看看學生自己在課本以外認了多少字,也算到他的識字量中。識字量大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不要斤斤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關鍵是要從孩子的終身發展來認識識字量多的問題,來處理測查認字的問題。

查看全文

小學中低年級識字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傳統蒙學”主要指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啟蒙讀物,它們在歷史上曾對普及文化知識、加強道德教育發揮過積極的作用。汲取古人的智慧,遵循千年來對于文字教學的正確規律,將古代蒙學識字理論中蘊含的教學智慧與今天的語文教育現狀相聯系就必將促進當前我國小學中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效率,對語文課的識字教學有很大促進作用。

關鍵詞:蒙學;中低年級;識字策略

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筆者深刻的感覺到在小學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識字對于學好語文至關重要。可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會發現語文識字教學效率非常低下,存在少、慢、差、費的現狀。作為一線的老師迫切想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讓孩子早日獨立閱讀。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研究表明,發展兒童閱讀技能的關鍵時期是在一年級和二年級,其次是三年級,如果忽視這一個年齡段閱讀會變得更加困難。換句話說,孩子們應該在八歲左右就可以自由閱讀。如果你想自由閱讀,你必須能夠閱讀2500字,在三年級之前良好的閱讀能力是未來學習成功的關鍵。綜上只有提高中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終身素養[1]。在多次語文培訓中我接觸到了“傳統蒙學”,發現它是有上千年傳承的識字教材。如何從傳統蒙學中找到促進小學中低年級識字的有效策略,成了筆者課題的研究方向。

一、核心概念界定

本文講的“傳統蒙學”主要指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啟蒙讀物,它們在歷史上曾對普及文化知識、加強道德教育發揮過積極的作用。

二、傳統蒙學促進識字的有效教學策略

查看全文

識字思考管理論文

按理,讓孩子多識點字總是比少識字好。不過,識字要有一個科學的選擇。不是什么字都應該讓孩子去學,不是識字越多就越好。目前的一些識字教學書,讓一年級兒童認識的字成人不翻翻字典都還弄不明白,這樣的字認得再多恐怕也沒多少意義,反而增加兒童的負擔。小學低年級兒童識字,是為其初步的閱讀和寫作打基礎的。這個階段的兒童究竟應該識多少字、識哪些字,是應該有科學依據的。據統計,漢字共有四萬多字,但一般書報雜志、日常生活最常用的也就是3000字左右。那么,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兒童來說,認多少字就可以為中高年級的閱讀和寫作掃清基本的障礙

我們以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一至十二冊課文為語料庫,參照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對不同字頻的漢字在課文中的出現次數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到的結果或許能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表不同字頻的漢字在課文中出現次數的統計

類別

在課文中使用的個數

在課文中出現總次數

查看全文

語文閱讀識字管理論文

如何使幼兒園出來的天真活潑的孩子進入小學以后也能開開心心地學語文呢?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吳立崗和吳忠豪兩位老師共同設計了“聽說起步,閱讀識字”為特征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改革的新方案,構建了以孩子“聽故事—說故事—讀故事—認漢字”等語言實踐活動為主的低年級語文教學模式。從2000年開始,這種新型的小學語文改革方案在上海市及浙江、江蘇8所學校進行小范圍的實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該課題依據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采用聽故事、講故事的方法來組織一年級語文教學。孩子在語文課上,津津有味地聽老師講故事,然后每個孩子自己學著講故事,聽懂會講之后,老師再帶著孩子讀故事,在讀故事的時候認識漢字。一學期下來,每個孩子在語文課上興趣盎然地學會了40多個故事,并且將自己講的故事認認真真地用錄音機錄下來。結果,每個孩子都灌制了一盤《××講故事》的錄音帶,雖然稚嫩,但孩子們充滿成功感;每個孩子認識漢字不少于450個,會寫180個,識字最多的學生達到1700個。

兒童語言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在4-9歲。在這一關鍵期內,花上兩年至三年的集中主要精力來攻克漢字,必定會對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聽說起步,閱讀識字”教學法,妥善地解決了低年級孩子“學漢字”和“學語言”這一對矛盾。課堂中學生聽、說、讀等語言活動時間占了語課全部時間的60%以上。也就是說,每一節語言課有一多半時間是學生在進行聽話、說話和朗讀練習。采用“聽說起步”的方法,學生的口頭語言發展就可以不受識字量的制約。課題組編寫的實驗(補充)教材將一年級第一學期課文總量增加到48篇,字數將近一萬,相當于原來教材字數的10多倍。不僅有效地豐富了兒童的語言積累,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也促進了孩子思維的發展。

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花在語言學習上的時間多了,是否會影響識字速度和質量呢?實驗根據人的記憶規律,采用“閱讀識字”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閱讀識字”就是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反復多次認讀漢字,通過一段時間多篇課文的閱讀,使學生逐漸化“生”為“熟”,慢慢熟悉一個個漢字,然后以適當的方法強化刺激,最終達到識字的目的。實踐證明,“閱讀識字”可以有效避開最高遺忘期,符合人的記憶規律,是一種輕松有效地識字教學法。這樣,既加快了識字的速度,又減少了教學時間,真正達到了提高效率、減輕負擔的目的。

由于家庭環境、學前教育等因素,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很大。據我們開學初對6所學校入學兒童識字量的測試,識字最少的不到5個,最多的超過1000個,20%的學生識字量超過200個。“閱讀識字”的方法十分巧妙地化解了這一難題。根據學生的識字實際,實驗只規定最低識字量:認識漢字不少于450個,其中會寫的不少于180個。而教材漢字量達到近1000個。這就為一部分識字較多、“識”有余力的學生留有相當充分的空間。實驗證明,由于學生識字處于一種比較寬松、自由度相對充分的氛圍中,加上教師對識字量較多的學生不斷加以鼓勵和表揚,有效地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實驗對漢語拼音的教學也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采用“化整為零,分散難點,注重拼讀,邊學邊用”的方法。具體做法是:語文課30分鐘用于學故事識漢字,留出10分鐘分散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放在課開始或結束前10分鐘。實驗教材的課文采用全注音方法,學生邊學拼音,邊在閱讀課文時練習拼讀,拼讀練習的實踐機會增加,激發了學拼音的興趣。拼音教學12周完成。實驗班教學拼音的總課時數約25課時,整整減少了一半以上,而學生拼讀能力、熟練程度和對照班學生基本相等。

查看全文

多媒體技術識字管理論文

上海市實驗學校編寫的語文教材與計算機教學密切結合,引入雙拼漢字輸入方法,把認字、學拼音和多媒體計算機的應用結合起來,使小學生從入學第一天起就與計算機結下了不解之緣。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A"后就要在計算機鍵盤上找到它的位置,當學生在鍵盤擊"A"鍵后,屏幕上顯示漢字"阿"(一碼字),計算機發出該字的讀音,隨后發出含有該字組成的詞語的句子的讀音,讓學生從中了解了該字的含義。一節語文課不僅能讓學生學會字母,還學會漢字輸入,并能認字和讀句。其容量之大,效果之佳,負擔之輕,興趣之濃,是多少年來教改企求達到的目標,也是廣大教師夢寐以求的事。夢想成真是由于將多媒體技術引入了語文教學,它提供了文字、聲音、圖像等信息,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經過幾年的實踐,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不僅增加了學生識字量,而且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有效的多媒體識字教學使神話變成了事實

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兩個月后能認1000個漢字。進校一個半月的學生能在電腦中輸入600多個漢字,"寫"96句話。進校時只認64個字的學生,經過不到兩個月的訓練,能認720個字。有人認為這是神話!不,這是事實。

上海市實驗學校自1991年利用電腦輔助學習漢字以來,學生的識字量逐年提高。1997年多媒體技術介入識字教學后,學生進校兩個半月的平均識字量已達990個,1998年竟達到1240個。經過兩個月的訓練,小學生用電腦輸漢字速度達20個字/分鐘,最高達到42個字/分鐘。有些進校時就認1000個字的學生,已能在電腦中"寫"童話故事,盡管他們還不會用筆寫這些字。許多學生能流暢地讀《365夜》故事。

也有人認為進上海市實驗學校學習的學生都是"神童"。其實不然。1995年將這種新型的識字教學推廣到對學生入學不加選擇的廣東碧桂園學校(私立學校),學生能在入學后的三個月中平均認700~800個漢字。1996年上海浦東明珠小學引進了這種教學方法,平均識字量與上海市實驗學校持平,達990個漢字。1998年又將該識字教學推廣到河南信陽實驗小學,學生學習漢字,運用漢字的效果達到了教材要求的各項指標。江蘇蘇州國際外國語學校、浙江溫州新世紀學校、云南昆明春城小學的教學反饋都是令人滿意的。

查看全文

開放識字教學管理論文

在我國教育史上,識字向來是啟蒙教育階段的教學重點,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識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這是對識字教學的重要定位,也是對十幾年來識字教學現狀進行深刻反思的結果。我認為新課標中的識字教學精神可以概括為這樣十二個字:多認少寫,把握規律,開放識字。

一、多認少寫

盡早大量閱讀是發展語言的最重要、有效的途徑,而識字是閱讀的基礎。照原大綱的規定,1、2年級識字量只有1100多個,這樣少的識字數量既不能滿足兒童閱讀、寫作的欲望,也不能適應語文教學進度的要求。

另據研究發現,兒童識字能力的強弱存在年齡差異,一年級學生識記漢字的能力最強,以后逐年下降。可見,低年級是識記漢字的黃金時期。為充分利用低年級學生在識字能力上的優勢,滿足兒童閱讀、寫作的欲望,新課標增加了低段識字量,規定第一學段的識字量為1600~1800個。根據新課標編寫的幾套教材,1、2年級的識字量都有明顯增加。

識字量增加了,但寫字量基本不變。新課標規定,第一學段要求800~1000個字會寫,,這樣,學生的負擔并未增加。相反,許多字因為多次接觸之后再要求學生書寫記憶,學生往往不費多大力氣就能記住,難度相對降低了,學生反而感覺學得輕松。因而,我們必須嚴格按照《課標》關于兩類字的不同教學要求進行識字教學:要求認識的字,只要求在課文中認識,不做書寫要求;要求會寫的字,要能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寫得正確、端正,大致了解意思,并能在口頭和書面語言中運用。

二、把握規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