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識字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4 12:03:00
導語:語文閱讀識字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使幼兒園出來的天真活潑的孩子進入小學以后也能開開心心地學語文呢?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吳立崗和吳忠豪兩位老師共同設計了“聽說起步,閱讀識字”為特征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改革的新方案,構建了以孩子“聽故事—說故事—讀故事—認漢字”等語言實踐活動為主的低年級語文教學模式。從2000年開始,這種新型的小學語文改革方案在上海市及浙江、江蘇8所學校進行小范圍的實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該課題依據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采用聽故事、講故事的方法來組織一年級語文教學。孩子在語文課上,津津有味地聽老師講故事,然后每個孩子自己學著講故事,聽懂會講之后,老師再帶著孩子讀故事,在讀故事的時候認識漢字。一學期下來,每個孩子在語文課上興趣盎然地學會了40多個故事,并且將自己講的故事認認真真地用錄音機錄下來。結果,每個孩子都灌制了一盤《××講故事》的錄音帶,雖然稚嫩,但孩子們充滿成功感;每個孩子認識漢字不少于450個,會寫180個,識字最多的學生達到1700個。
兒童語言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期在4-9歲。在這一關鍵期內,花上兩年至三年的集中主要精力來攻克漢字,必定會對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聽說起步,閱讀識字”教學法,妥善地解決了低年級孩子“學漢字”和“學語言”這一對矛盾。課堂中學生聽、說、讀等語言活動時間占了語課全部時間的60%以上。也就是說,每一節語言課有一多半時間是學生在進行聽話、說話和朗讀練習。采用“聽說起步”的方法,學生的口頭語言發展就可以不受識字量的制約。課題組編寫的實驗(補充)教材將一年級第一學期課文總量增加到48篇,字數將近一萬,相當于原來教材字數的10多倍。不僅有效地豐富了兒童的語言積累,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也促進了孩子思維的發展。
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花在語言學習上的時間多了,是否會影響識字速度和質量呢?實驗根據人的記憶規律,采用“閱讀識字”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閱讀識字”就是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反復多次認讀漢字,通過一段時間多篇課文的閱讀,使學生逐漸化“生”為“熟”,慢慢熟悉一個個漢字,然后以適當的方法強化刺激,最終達到識字的目的。實踐證明,“閱讀識字”可以有效避開最高遺忘期,符合人的記憶規律,是一種輕松有效地識字教學法。這樣,既加快了識字的速度,又減少了教學時間,真正達到了提高效率、減輕負擔的目的。
由于家庭環境、學前教育等因素,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很大。據我們開學初對6所學校入學兒童識字量的測試,識字最少的不到5個,最多的超過1000個,20%的學生識字量超過200個。“閱讀識字”的方法十分巧妙地化解了這一難題。根據學生的識字實際,實驗只規定最低識字量:認識漢字不少于450個,其中會寫的不少于180個。而教材漢字量達到近1000個。這就為一部分識字較多、“識”有余力的學生留有相當充分的空間。實驗證明,由于學生識字處于一種比較寬松、自由度相對充分的氛圍中,加上教師對識字量較多的學生不斷加以鼓勵和表揚,有效地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實驗對漢語拼音的教學也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采用“化整為零,分散難點,注重拼讀,邊學邊用”的方法。具體做法是:語文課30分鐘用于學故事識漢字,留出10分鐘分散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放在課開始或結束前10分鐘。實驗教材的課文采用全注音方法,學生邊學拼音,邊在閱讀課文時練習拼讀,拼讀練習的實踐機會增加,激發了學拼音的興趣。拼音教學12周完成。實驗班教學拼音的總課時數約25課時,整整減少了一半以上,而學生拼讀能力、熟練程度和對照班學生基本相等。
經過一個半學期的實驗,初步證明這種全新的低年級語文教學改革思路能有效地激發起兒童語文學習的興趣,語文能力明顯提高。武寧路小學的陸宇福校長深有感慨地說:“我教了30多年小學,當了10多年的校長,第一次發現學生真的喜歡上語文了。”
- 上一篇:語文課堂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計算機識字教學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