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低年級識字教學模式分析

時間:2022-05-10 08:47:54

導語:小學中低年級識字教學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中低年級識字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傳統蒙學”主要指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啟蒙讀物,它們在歷史上曾對普及文化知識、加強道德教育發揮過積極的作用。汲取古人的智慧,遵循千年來對于文字教學的正確規律,將古代蒙學識字理論中蘊含的教學智慧與今天的語文教育現狀相聯系就必將促進當前我國小學中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效率,對語文課的識字教學有很大促進作用。

關鍵詞:蒙學;中低年級;識字策略

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筆者深刻的感覺到在小學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識字對于學好語文至關重要。可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會發現語文識字教學效率非常低下,存在少、慢、差、費的現狀。作為一線的老師迫切想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讓孩子早日獨立閱讀。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研究表明,發展兒童閱讀技能的關鍵時期是在一年級和二年級,其次是三年級,如果忽視這一個年齡段閱讀會變得更加困難。換句話說,孩子們應該在八歲左右就可以自由閱讀。如果你想自由閱讀,你必須能夠閱讀2500字,在三年級之前良好的閱讀能力是未來學習成功的關鍵。綜上只有提高中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終身素養[1]。在多次語文培訓中我接觸到了“傳統蒙學”,發現它是有上千年傳承的識字教材。如何從傳統蒙學中找到促進小學中低年級識字的有效策略,成了筆者課題的研究方向。

一、核心概念界定

本文講的“傳統蒙學”主要指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啟蒙讀物,它們在歷史上曾對普及文化知識、加強道德教育發揮過積極的作用。

二、傳統蒙學促進識字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堅持傳統識字教學的原則——識寫分流

部編版主編溫儒敏老師也在部編版教材解析上強調識寫分流,早日實現自由閱讀。和本研究不謀而合。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律,大量讀認2000多個字,初步實現閱讀無障礙,通過小學一兩年學習或慢一點三年的學習,達到小學六年級的識字量,可以自由閱讀。這些漢字大多是形式簡單、構詞或構詞能力強的單字漢字,一些常用的組合漢字會得到恰當的選擇。這種順序使學生消除了困難的情緒,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二)遵循傳統識字教學的根本——集中識字

現在的語文識字教學基本是隨文識字,這種方法有它的優點,易于理解但教學起來比較散,學習比較慢。而集中識字不僅識字量多、質高,而且詞與句的概念也形成得早,便于進行早期的閱讀和作文訓練。中央教科所張田若同志說:“集中識字教學法與安子介先生的語文學說不謀而合。從實踐出發的實驗大軍與從理論出發的文字學家兩支大軍勝利會師,這必將進一步促進識字教學法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這番話對從事“集中識字”的研究與實驗將是一種極大的鼓舞與號召。當然集中識字如果方法不恰當會比較枯燥,我們可以從漢字特點出發,充分運用構字規律,提高了識字效率[2]。學生每認識一組字,能夠認真觀察,充分發揮聯想,學得扎實、有效。同時可以結合音樂吟誦出蒙學教材就可以解決集中識字的枯燥缺點。傳統蒙學正是非常好的補上現在語文教材的隨文識字的不足。只有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完美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促進小學中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效率提升,讓識字沒那么難。

(三)吸收傳統識字教學的精華——韻語識字

傳統蒙學采用三字或四字的句式,整齊的韻語作為識字載體,寓教于樂,寓學于玩,循序漸進。讓學生在讀背中識字。每個正常的孩子都有很大的讀寫能力,押韻讀寫是一種快速有效的讀寫方法。識字教學必須結合兒童的年齡特點進行,通過多種手段來提高識字的效率和質量。這樣,孩子們在識字的過程中,對祖國漢字就更能發現它的美、更加熱愛祖國的漢字,也更能感受識字的樂趣。

(四)遵照傳統識字教學的基礎——培養興趣

作為小學教師,特別是一、二年級的語文老師,通過多種途徑營造良好的識字教學氛圍,充分“點燃”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快樂識字,積極識字,對小學生識字量大面積提升真的非常重要[3]。首先,運用各種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讀寫興趣。例如:擊鼓傳花,你拍一個我拍一個,大聲朗讀龍對手,師生問答,男女同學朗讀,師生朗讀。其次,抓住蒙學經典的趣味性、音樂性、親子性讓學生在一種心情愉悅的環境下在學校和家庭都能認識漢字,了解其中的故事。家長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閱讀蒙古文學習經典,聽蒙古文學習故事。(五)沿襲傳統識字教學的傳統——文以載道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的激烈,一些人則更加得看重“金錢利益”而忽視了道德素養,使其不斷走向滑坡,人們的某些行為,引起了一些研究者和社會的反思“究竟該如何提高全民的道德素養”成為當今社會研究的重要課題。而古代,在道德教育上有顯著的成果,有“仁,義,禮,智,信”,在古代很多傳統蒙學教材中把識字教學與思想道德教育緊密結合,這些教材不僅非常重視知識的傳授,還對學生的品格養成也非常重視,對學生成為道德高尚的人具有指導和借鑒價值[4]。在古代眾多教育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當數《三字經》。《三字經》作為古代的啟蒙教科書,對古代的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道德教育”的問題上,我們可以將《三字經》作為參照,進行道德教育,來彌補我們當前教育的道德缺失。一定要多方面的學習古人教育的精華,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同時還要注意傳統蒙學中有些糟粕的內容,我們還是要摒棄,要和學生解釋清楚,了解歷史的局限。

三、傳統蒙學走進現代課堂的教學模式

基于以上策略和于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我建立了“一主三性六書”的課堂教學模式。“一主”是主要以吟誦的形式誦讀、吟詠這些蒙學經典,每周我們利用早讀、二分鐘鈴、國學課吟誦,讓這些經典在學生的腦子里打上深刻的烙印。“三性”是抓住蒙學經典的趣味性、音樂性、親子性讓學生在一種心情愉悅的環境下在學校和家庭都能認識漢字,了解其中的故事。“六書”是指每節課借助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的任意一種方法認識幾個漢字,了解漢字的含義,進行漢字文化的傳承。

四、學習傳統蒙學的意義

《三字經》《千字文》等經典教科書易于閱讀,許多學生非常喜歡朗讀,甚至可以背誦。這些蒙學內容是國學經典文本,它們中的大部分字都要求在小學階段就掌握,通過反復的讀,學生在學習、閱讀時就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學習效率。我們知道,一旦語言模塊系統進入學生的大腦,它將有效地刺激學生的記憶,并大大減少記憶時間。因此,學生在長期學習蒙學經典之后可以擴展文字的記憶空間,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識字量,提高語文課上識字效果。古人在蒙學識字教學研究方面已有上千年歷史,雖然傳統的識字教學理論不一定完全適用于當下教學,但漢字的基本結構始終未變,漢字學習的規律也不會發生改變,古人在蒙學識字教學理論上的成就依然值得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借鑒。并汲取古人的智慧,遵循千年來對于文字教學的正確規律,將古代蒙學識字理論中蘊含的教學智慧與今天的語文教育現狀相聯系就顯得更加有必要也更加有價值,也必將促進當前我國小學中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效率,對語文課的識字教學有很大促進作用[5]。

五、學習傳統蒙學教材的識字效果

新的一年級通過入學識字調查,我們發現識字在100字、200字比較多,識字為零的學生很少,但識字能達到500、600字也不多。通過對一年級學生一年的試驗,今年9月份我們又對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進行了識字量調查,識字達到1600字有90%,而我們語文一年級部編版的識字量是800字。之所以學生有這么大的進步,主要是我們在一年級主要誦讀了《百家姓》和《弟子規》這兩種蒙學書,他們一個識字量是568個一個是1080字,大多數認真誦讀的學生識字量確實得到了飛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在小學階段應認識3,500個中文字,在一年級應認識1,600個中文字至1,800個中文字,在三年級至四年級應認識2,500個中文字。我們通過實踐發現結合蒙學的教材,學生在一年級就可以識字1600字,達到二年級水平,如果不是疫情的原因,其實一年級《三字經》這本書也可以誦讀完,就是1145字,那一年級的識字量就能達到三、四年級的水平。雖然因為特殊原因沒有實現,但在二年級如果我們把“三百千”加《弟子規》堅持學習就有3700多字,只要能夠熟練吟誦這些蒙學內容并結合指讀,達到熟讀成誦。基本在小學中低年級就能解決識字問題達到五、六年級的水平,實現自由閱讀。六、結語所以通過實踐更加堅定了我引導學生大量、快速、有效的誦讀這些蒙學經典是當下的突破識字難的法寶。

參考文獻:

[1]陳琰.小學語文教學中古典名著的作用和應用思考[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8):24.

[2]陳夢圓.傳統蒙學理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

[3]王元臣.傳統蒙學識字教學智慧及啟示[J].語文建設,2014(4):67-69.

[4]夏澤天.傳統蒙學識字教材的當代意義[D].鄭州大學,2012.

[5]房巍,陸石彥.淺析傳統蒙學中的識字教材[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1,3(3):60-64.

作者:王景紅 單位:深圳市鹽田區庚子首義中山紀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