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10:40: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識字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

我感到從一年級開始,學生每識一個字應讀準字音、認清宇形、大致了解字義。教師在有機整合的過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漢語拼音這個工具讀準字音;二要運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義;三要運用漢字構字的規律了解字形。教師還要注意強化聽、說、讀、寫的互相滲透。聽,聽字的讀音,聽老師范讀或同學的朗讀;說,說出自己識字的方法,說一句完整的話;讀,拼讀音節,認讀生字,用手指點短文中的字,按詞的組合朗讀句子,讀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頓朗讀每個句子;寫,對獨體字有條件的可以認一個寫一個,也可以認寫分開,但必須按照漢字的構字規律練寫。經過調動眼、口、耳、手這幾個器官,形成統一的聯系。

從漢語拼音第3課開始,就出現了漢字,且配有一副溫馨的畫面。在指導學生觀察完畫面后,我讓他們自己去拼讀音節、認識漢字。學生十分認真地拼出音節讀出漢字后,他們那高興的神情、得意的語言,把自己認識漢字后的成就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接下來,我讓學生看著畫面說一到兩句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有一名學生說道“爸爸身上掛著照相機,他們要把這美麗的景色拍下來,留做紀念。”說得多好!又如,漢語拼音第9課出現了句子,學生第一次讀出句子別提有多開心!在接下來的看圖說話中,有名學生說“這三個小朋友植樹多高興呀!我們也要種好多好多的樹,綠化我們的校園,綠化我們的家鄉!”像這樣把拼音、漢字、詞語、句子加以整合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很快獲得功感,而且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在教學中我的方法是:

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如第7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漢字。有的圖內容復雜,學生看了圖還不能導出音節的讀音,如第11課的情景圖,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帶著學生仔細觀察,啟發思維,講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漢字“疊飛機”。

2.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像,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只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

3.充分利用圖加深記憶。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拼讀音節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識字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很容易就拼出音節了。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教師可以憑借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畫面內容,喚起表象,使學生憶起見面字的讀音和字形,如第8課情景圖,“太陽剛剛升起,可以換成什么詞來說?”學生思考后回答“日出”,這樣字的形和音的問題迎刃而解。把看圖、拼音、識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益于調動群體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作用,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查看全文

我的識字教學觀

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識字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的質量,關系到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一工具促進其他各門知識的學習質量。研究識字教學,探求出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識字質量的更科學、更藝術、更符合兒童接受能力的識字教學途徑,實在很有必要。當然,這不是短期內能實現的,而是要經過廣大教師、科研人員長期的努力,逐步接近這一目標。

我一直認為,教學領域的發展同其他科學領域的發展一樣,是永無止境的,通過研討,可以提高我的認識,更好地指導識字教學的實踐,推動識字教學的不斷發展。

為了論述的方便,先談一下隨課文分散識字的概念。

隨課文分散識字最突出的特征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把生字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現在有的老師對什么是集中識字,什么是分散識字,認識上有些模糊。把一篇課文中的生字提出來先教就以為是集中識字,而提到分散識字,就以為要學生識的每一個字都必須在課文中出現,隨課文教學。這是一種誤解。分散識字之前,同樣要教漢語拼音,要教看圖拼音識字,要學若干短語、句子,但以后的大量識字任務是分散在一篇篇課文中,通過教學課文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就像現在三年級以上的語文教材,都是一篇一篇的課文,沒有單獨的識字教材。至于一篇課文中的生字詞,是集中先教,還是部分先教,還是邊學課文邊教……那是分散識字中的具體技巧處理問題。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作《字詞的出現、講解和鞏固》(原載《江蘇教育》1960年第4期,《斯霞教育文集》第20頁)歸納了4種字詞的出現方式:按照課文內容順次出現字詞;課文中占主要地位的生字詞先出現;結合講讀提出字詞;在理解課文內容以后再提出生字。這就是說,隨課文分散識字注重研究生字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地位,也要充分考慮學生是否便于學,是否學有興趣,并且教學生字時要分析筆畫、筆順、字形、結構,進行聽說讀寫的各種訓練等等。隨課文分散識字運用得好,字的音形義緊密結合,讀說寫緊密結合,可以提高識字的數量和質量,使學生切實掌握語文這個基礎工具。

下面談幾個觀點。

一、識字教學要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

查看全文

剖析怎樣進行識字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一年級的識字量明顯增多。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如何讓學生識記生字成為教學的難點。在識字教學中,我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達到了識字教學的目的。

一、比較聯系識字

在生字中有許多相近的字,在學習時,教師不要簡單地讓學生單獨去認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現,在比較中識字,在聯系中區別。如:學習“目”字,可與“日”字相比較,太陽只有一個,所以“日”字里只有一橫。而眼睛有兩只,所以“目”字里有兩橫。如:學習“她”字時,可與“他”“地”相聯系進行比較。在學生觀察比較后,讓他們總結出:這三個字的右邊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亻”,女人“她”是“女”,“地”是“土”。這樣,學生通過比較它們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義,便不會混淆了。

二、聯想形象識字

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如:《口耳目》一課的生字,這類字很容易讓學生由字聯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還有一些字雖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筆畫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圖畫。利用這一特點,在識字過程中,教師可以用聯想形象的方法幫助識記。如:學習“鼠”字,“鼠”字像只小老鼠,上面的“臼”是老鼠的臉,下面的是小老鼠的牙齒。這樣一想,這個字就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到了發展。

三、表演動作識字

查看全文

還識字教學于精彩

識字難,識字教學更難,連教師上公開課都避開生字不講,覺得乏味,單調沒有意義。但識字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卻又是一個新的任務,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柳斌同志在“全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交流會”上談到:“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是從識字開始的。人生識字聰明始,成人識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會是高素質的民族。”作為一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我覺得責任重大。在努力學習各種識字教學法之后,結合我們所運用的,由國家教育部九五重點課題“面向21世紀小學課程現代化民族化實驗研究”編寫的“新世紀語文教材”的特點,我認為要還識字教學于精彩必須集百家之長,融自身教材于一體,為我所用,以期能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開發學生識字潛能。

一、以多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喚起學生識字興趣

新大綱要求學生識字量為4000字左右,掌握2500個字。識字量的多少是學習語言文字的根基。因此,識字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喚起學生對識字的興趣。

1.電腦動畫識字

教學課件的運用,把枯燥的識字變得形象、有趣了,加以聲音的畫面吸引了孩子。如學習“采”時,色彩鮮艷的畫面:一棵樹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靈活的采摘著樹上的果子。輔以字理與解說:“采”樹上采果子。動感的畫面,形象的解說,艷麗的色彩吸引著學生把畫面與相關聯的漢字“采”聯系在一起。再如“走”字的學習,出現畫面A:以一條寬廣的大道為背景,一個疾跑的人閃現在屏幕。教學中組織學生觀察,進行語言訓練:(1)這是一個()的人。這個人()。(2)他跑得()。畫面B:出現“走”的字理,加以解說:古人說“走”就是跑的意思。“兒童疾走追黃蝶”就是這個意思,后來才單指步行。小朋友你明白了嗎?你又在哪些地方見過這個字?

教學中的課件,以接示字理讓孩子們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對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動。

查看全文

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思考

摘要:識字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也是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的關鍵。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于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能夠為后續閱讀與寫作教學打下基礎。在教學工作當中,應該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創新教學理念與方法,促進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本文將對當前識字寫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寫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有效性

識字與寫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和前提,通過使用漢字與他人、社會進行溝通互動,是小學生成長中的必經之路。漢字中蘊含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師應該意識到識字寫字教學的新特點與新要求,使學生在識字寫字當中領略漢字文化魅力,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但是,由于在傳統教育模式中缺乏對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視,會導致其中存在諸多問題,嚴重限制了教學水平的提升,這是當前需求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識字寫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落后。在識字寫字教學當中,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通過領讀、示范書寫等形式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與寫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缺失,死記硬背的現象較為常見,限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其次,存在同音字與形近字的混淆。教師缺乏對同音字與形近字的歸類比較,導致學生在識字寫字中出現混淆現象,教學工作開展遇到較大困難。

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寫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查看全文

識字教學的現狀與教學對策

呂叔湘先生1978年在《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中說:“10年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習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又說:“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看書。”

呂先生的話與識字教學關系很密切:一是“本國語文”不過關,首先是指識字教學不過關;二是好學生“得益于課外看書”,但不識字就無法去“課外看書”。呂先生的批評過去了近二十年,今日情況似乎比當初更糟,初中生語言貧乏,寫不出象樣的記敘文、說明文,且錯別字累累,嚴重影響了表情達意。某市96級中師生升學語文成績居然三分之二不及格,有的班最高只有六十五分。能考上中師的好學生語文水平如此,其他學生則更差。筆者覺得如此現狀源于語文教學界對識字教學重視不夠,認識不清,對漢字特點體會把握較差,導致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不當,如不及時扭轉,語文教學,尤其是識字教學的前景則很不美妙。為此,筆者就識字教學的有關問題進行了一些探討,切望專家同行指教。

識字教學的原則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理應遵循語文教學的一般原則,如理論聯系實際、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直觀性、啟發性、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及語文教學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發展語言與發展思維相結合等原則。但識字教學與拼音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相比,教學內容迥異。識字教學的內容是漢字,漢字是世界上現存唯一的表意文字,其特點是以象形為基礎,以表意為主體而達音形義的統一。漢字本身的特點與兒童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低級到高級的認識心理特點相結合,必然會產生漢字識字教學的特殊原則。把握了這些原則就等于把握了識字教學的關鍵,就能事半功倍,否則就事倍功半。

一、以字形為突破口,音形義相結合的原則。

這一原則是據漢字本是音形義相結合的統一體這一特點而提出來的。漢字字數多而音節少,《漢語大字典》收字55000個,國家頒定常用漢字7000個,而音節只有410個,音同音近的字很多。漢字字形包括三個層次:一是零件,指組成偏旁部首與獨體字的筆畫,基本筆畫五種,常見筆畫28種;二是部件,即組成合體字的偏旁部首與獨體字,常用偏旁140個,《新華字典》偏旁部首189個,獨體字數百個;三是結構,漢字的結構既指零件和部件組成漢字的結構,又指零件和部件組成漢字的順序。漢字字形復雜但可分為三個層次,有規律可尋,掌握了規律便不難書寫理解記憶。漢字字義有一字(詞)多義和一義多詞,有近義詞、反義詞之分。漢字可獨立成詞(單音詞),又可作語素而與其它語素構成雙音詞、多音詞等合成詞,(有的字獨立無語義,如徘徊,要二者合起來才組成一個語素,因數量極少,此處不多說)。漢字字(詞)義復雜,構成新詞的能力強,是漢語成熟的表現。漢字構成新詞后,其義或與本義同,或與本義近,有的還與本義大異,但大多有跡可尋,可據本義及前后文進行理解。

漢字是音形義相結合的統一體,識字時首先入目入心的是字形,而漢字又是以象形為基礎,以表意為主體,據此就產生漢字識字教學的核心原則——以字形為突破口,音形義相結合的原則,即識字教學不僅要識記漢字的音形義,而且要建立三者之間的聯系,主要是見形而知音義,兼及聞音而知義形,表義能辨準字音,寫出字形。

查看全文

字源識字在小學低段教學的策略

【摘要】漢字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只有學生掌握了漢字,才能進行接下來的學習。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只是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漢字的字、形、意,讓學生去被動地接受知識,所以很多學生不能快速地將漢字知識掌握,漢字教學的效率也不高。鑒于此,教師可以將字源識字這一策略運用起來。本文從聯想式教學、解釋字理、多媒體技術三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字源識字在小學低段教學中的策略。

【關鍵詞】低段教學;字源識字;教學策略

字源識字教學策略簡單來說就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根據一定的情境,對教學的各因素關系進行合理的優化與處理,從而有效地提高漢字教學的效率。因為字源識字教學策略將識字教學生動化、形象化了,可以讓學生發現識字教學的樂趣所在,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所以教師要將其重視起來。

一、字源識字之聯想式教學

學生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起來,通過激發學生的聯想,讓學生快速地進行識字。在這樣的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將學生十分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可以將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出來,可以讓學生的記憶力、聯想力得到有效的優化,可以將識字的效率提高[1]。簡單來說就是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要采取符合學生認知的教學方式,要創設出有效的教學情境,要帶領學生對漢字的多元文化內涵進行探索,要幫助學生將漢字學習的有關知識構建起來,要讓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和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例如在教學“羅”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利用起來,設計出有效的動畫呈現在學生面前,借助其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天空中,小鳥一邊在歌唱,一邊在飛翔,突然之間一張很大的網,從天而降,將小鳥罩住了,這個時候小鳥落(將落的讀音進行強調,同luo)到了獵人的手中。隨后,教師可以將字源圖片進行呈現:借助其幫助學生快速地將羅字原本的意思掌握:以網捕鳥,從而讓學生對詞匯“門可羅雀”“網羅人才”等含義理解、掌握。在學生對其有了理解之后,教師可以將識字小快車這種形式利用起來,將“蘿”“籮”“邏”“鑼”等形聲字學習。

二、將解釋字理的度把握好

查看全文

小學語文識字與寫字教學探究

[摘要]美是教育的磁石,是教育永恒的主題。美育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小學教育階段,識字與寫字教學,無疑是對美育的最好滲透,更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小學生在學習識字與寫字的過程中,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漢字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與寫字;美育

一、引言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要把漢字的工具性、文化性和藝術性相融合,傳遞給學生。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僅把漢字當作記錄語言的符號,或是閱讀與習作教學的基礎。《課標》總目標指出“培育熱愛語言文字的情感”;學段目標“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無窮魅力[1](P76)。

二、當前小學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積淀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從目前一線教師的識字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教師的識字教學停留在“能認”“會寫”層面,一是課標要求,二是應付考試之用;進一步是“運用”,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特點。多數教師對漢字的認識還停留在“筆畫部件的增減換”等層面上,導致識字教學枯燥單調。有的教師為提高識字的趣味性,采用編字謎、兒歌、順口溜等方法,提高識字的趣味性,雖然容易記住字,但這樣的順口溜是否具有科學性、審美性,不言而喻[2](P241-255)。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備美育意識,提高自身在這方面的修養,挖掘美育因素,培養學生對漢字美的欣賞能力。

查看全文

基于閱讀教學識字教學探析

[摘要]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識字教學不應孤立地進行,只有置身于大的閱讀環境之中,才能實現學生對字詞的活學活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解剖構字特點、創造重組詞串、找準內在聯系等方面引領學生展開識字學習,以提升識字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識字教學;閱讀教學;構字特點;重組詞串;立體建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以及口語交際等方面的影響,并注重學生語感以及整體把握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低年段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隨文識字,在具體的漢字特點規律的引領下使學生獲得對漢字的深刻理解與認識,提升識字教學效率。

一、隨文隨境識字,解剖構字特點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從生字的字形、字音、字義等方面幫助學生明辨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這樣才能使學生對生字的了解更加深刻。那么,怎樣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呢?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從漢字的規律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展開識字教學。以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一課為例,文中主要以形象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上姿態各異、趣味橫生的奇石。在學習“景、區”這兩個生字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生活識字與文本語境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就“景”字進行“生字開花”訓練,如“景色、風景、美景”;對于“尤其”這個需要認讀的詞語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文中“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這句話多讀幾遍,再想想“尤其”還可以換成哪些詞語,從而使學生明白“尤其”是特別的意思;對于“聞名中外”一詞中“聞”字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讀一讀這個詞語所在的句子,然后提問:“這個詞語中哪個字有‘聽說’的意思呢?”當學生找出“聞”以后,教師再就“聞”字的構字特點展開教學:“要想聽說一些事情,需要用到什么呢?”從而使學生明白“耳進門為聞”。這樣教學,學生對于生字的認識將更加深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邊閱讀邊從漢字的構字規律展開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漢字的音、形、義的特點。這樣教學,尊重了學生認知事物的規律,提升了學生的識字能力。

二、創造重組詞串,快樂高效識字

查看全文

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整合分析

摘要:為了讓學生在品析文本精彩句段中領悟漢字意義之深刻,讓學生掌握字詞,文章從設境導入,牽一字引全文;隨文識字,品一字動真情兩方面提出了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的有效整合方式。

關鍵詞:識字教學;閱讀教學;設境導入

多年來的識字教學偏重讀音與字形,基本忽略了形義關系,使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不自覺地分成兩個關系不大的教學系統,導致語文教學整體效率不高。因此,發揮漢字的表意特點在文章中表情達意的重要作用,將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的有機融合顯得尤為重要。

一、設境導入,牽一字引全文

早期古文字主要是根據客觀物體的形態構形,許慎《說文解字》中講到“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用象形、表意手段來構造文字,形象性比較強。因此要激發學生文本閱讀的興趣,可以從理解字詞義開始。(一)引發閱讀興趣從學一字入手。筆者經常課一開始,便從分析課題中字的形義入手。例如,二年級上冊《我的影子》一課教學時,筆者就抓住課題中的“影”字進行教學:“左邊的‘景’表示讀音,兼表示‘日光’的意思。右邊的‘彡’是花紋的意思,也指陰影。在日光下,你看到了哪些形狀的影子?有光線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字就這么造成了。課文中是怎么寫有趣的影子呢?趕緊讀一讀。”“影”字的溯源認識,瞬間讓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做到課伊始,趣亦生。(二)抓住文章閱讀主線從解一字開始。漢字一筆一畫的配合,部件與整體的協調,不僅揭示了中國人造字的規律,蘊含人生的哲理,有時也是開啟學生閱讀教學的點睛之處。教學《活見鬼》一課時,筆者以“鬼”字導入新課,首先讓學生猜測甲骨文“”字,再講述“鬼”字的下半部分是人把手放膝蓋上的跪坐形狀,上面是人戴著一個大面具,經過演變后,下半部出現了“厶”字,讀“sī”,表示鬼的陰私重。本義是人死后的精靈,引申為陰險,不光明的,比如,心懷鬼胎、疑神疑鬼[1]。最后,筆者讓學生就“鬼”字提問:“誰見到鬼了?結果怎樣?是真的鬼嗎?”筆者由猜“鬼”字導入新課,析“鬼”字明義,抓“鬼”字質疑引出全文,由此聚焦并開啟了“見鬼”這一文本閱讀主線。筆者憑借這個詞眼,幫助學生弄清作者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結構,讓學生對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

二、隨文識字,品一字動真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