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學報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02:06: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社會主義學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學報

微信對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摘要:智能手機的出現,極大“顛覆”了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以微信為代表的即時通訊社交軟件的出現,又進一步改變了人們溝通交流的方式。在信息量大增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微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當前醫院管理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微信;思政

一、微信對醫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之前,傳統的書本、報刊、廣播等宣傳工具為組織掌握,醫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絕對主體。而微信等自媒體快速直接的傳播優勢,分散了員工對傳統媒體的關注,在自媒體改變主要傳播形式、打破原有話語權格局后,醫院的輿論引導力下降,甚至有信息傳播脫離組織控制的危險。思想政治工作者為受教育者提供的,不再是“灌輸”和“說教”,而是“選擇”和“影響”。網絡傳播環境相對自由,微信等自媒體接收的信息量非常之大,所接收的信息也良莠不齊。一部分動機不純的網絡推手,不顧國家利益,不顧人民利益,為了個人利益,片面、虛假、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海量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員工的辨別力,造成思想情緒的不穩定,進而有認知上偏差和價值觀扭曲的可能。

二、充分利用微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微信的便捷性、及時性、廣泛性、互動性,給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挑戰,同時也給提升醫院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帶來機遇。建好醫院“微信公眾號”。醫院微信公眾號就是一個微網站,可醫院概況、就醫導航、門診安排、健康資訊等信息,其后臺為醫院管理者掌握因此擁有信息的主動權,其信息亦可通過平臺廣泛傳播。醫院管理者欲充分利用此工具,一要轉變工作方式,注重互動性,既要弘揚主旋律,又要考慮員工的興趣點,要更加關注員工的訴求,更貼近員工的所思、所想、所盼;二要注重形式新穎,最好是文字與圖像、聲音、視頻相結合,以抓住讀者眼球;三要保證更新及時,選擇社會熱點話題、醫改熱點話題,使醫院微信公眾號成為獲取資訊的第一平臺、陶冶情操的最佳平臺。要積極引導員工主動利用微信公眾號,在使用過程中學到知識又獲得快樂。建好醫院“職工微信群”。“微信群”是絕對透明、平等的虛擬空間,大家同為信息的傳遞者和接收者。政治思想工作者要主動轉變觀念,打破思維慣性,完成角色的重新定位;政治思想工作者要提高綜合素質,改進工作方法,在網絡宣傳中更具時代性和靈活性。政治思想工作者,要密切關注“輿情”,對員工的思想動態進行客觀、科學的評估,對消極錯誤的信息給予快速和有力的回應,防止微信群成為部分人宣泄情緒、妖言惑眾的空間。政治思想工作者,要搶占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陣地,及時準確地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特別是有關醫療改革和發展的新方案和新舉措到員工微信群里。醫院要利用“職工微信群”開展法制和心理教育,防止“網絡言論煽動性犯罪”和“網絡綜合癥”的發生。微信是目前國內第一大移動社交工具,也必然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守的陣地,醫院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斷積累新經驗、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趣味性,努力開創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查看全文

解放思想科學發展三個基地

中共中央總書記在給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建院50周年的賀信中明確要求: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學院作為統一戰線的人才培養基地、理論研究基地、方針政策宣傳基地的作用,為開創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總書記在天津考察工作時,對天津的工作提出了“兩個走在全國前列”和“一個排頭兵”的重要指示。市委今年上半年在全市開展了“解放思想、干事創業、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作為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的精神,就是要解放思想、科學發展,充分發揮統一戰線三個基地作用,積極推進市社院建設發展邁上新臺階,走在全國社會主義學院的前列。

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是中共天津市委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治學院,是天津市各派和無黨派人士的聯合黨校。市社院從建院至今已經走過了52個年頭,在致力于探索具有統一戰線特色的辦學路徑與方法、培養統一戰線人才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幫助下,市社院20**年遷入新校舍,加快了自身建設的步伐,辦學條件得到質的改變,為實現學院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在“解放思想、干事創業、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中,全院干部教職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深刻認識到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教育培訓面臨的新任務和新特點,進一步堅定了在新起點上做好天津統一戰線教育培訓工作的決心和信心。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和市委統戰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市社院正規化建設的步伐,努力構建和諧奮進的社院,積極開創市社院發展的新局面,為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服務,為實現本市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服務。

1擴大培訓規模、提高教學質量,充分發揮統一戰線人才培養基地作用

社會主義學院在統一戰線人才培訓中具有獨特優勢,發揮著重要作用,培養和造就一批與我們黨親密合作的黨外代表人士,事關統一戰線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面對新世紀新階段統戰教育培訓新機遇與挑戰,市社院清醒地認識到,堅持“高層次、有特色、正規化”的辦學方針,以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主題,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拓展培訓規模為重點,全面推動學院培訓工作正規化建設的任務緊迫而重要。

(一)開發辦學資源,拓寬辦學渠道。市社院發揮天津市統一戰線教育培訓的重要基地作用,必須不斷拓寬辦學渠道。辦好主體班次是擴大培訓規模的主要途徑,也是市社院的立院之本。教育培訓是市社院的工作的中心,主體班教學又是教育培訓工作的核心。科學界定主體班次的培訓范圍與重點,規范班次和學制,充分開發、利用辦學資源,是教育培訓的首要任務。市社院通過對統一戰線的新形勢與新任務的科學分析、對學院實際情況的重新審視,認識到完全可以通過辦好主體班次,擴大培訓規模,在新一輪大規模培訓干部中發揮更大作用。

新時期統一戰線教育培訓的范圍不斷擴大,可在市社院進行教育培訓的人員包括,派、工商聯組織成員,無黨派代表人士,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歸僑、僑眷、歸國留學人員中的代表人士以及新的社會階層中的代表人士;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黨外人士,以及在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司法機關、人民團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有大中型企業中擔任領導職務的黨外人士及其后備人選;從事統一戰線工作的干部。體現出鮮明的廣泛性。

查看全文

獨家原創:高校學生社團的可持續發展與人才培養

摘要:高校學生社團是高校育人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孕育和繁榮了校園文化.在當前教育體制逐步改革的新形勢下,學生社團日益呈現出自身的優勢,在素質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該文對高校學生社團在新時期面臨的人才培養、目前的困難及問題和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等方面進行了理性思考及實踐總結.

關鍵詞:高校社團;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

近些年來,隨著高校的迅猛發展,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社團也取得了發展。學生社團及社團成員大批增加,活動質量、規模不斷提升,不僅在校園里,而且在社會上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學生社團正在成為大學生全面素質培養的重要載體,社團將在今后繼續成為開展學生活動的主要陣地,如何正確認識社團,準確引導社團、管理社團,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則已逐漸成為各高校團組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狀況

(一)參與社團活動的學生面廣、人多。

學生社團的數量規模,從人數和類別來看;呈現出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各校學生社團規模的大小,一般在20個左右,多則上百個,少則10個左右,而規定各社團的規模必須35人以上,一般而言其成員大都是百十人上下,約占全校學生總人數的15%,如北京大學有103個社團,清華大學有67個社團,人民大學有65個,北師大有50多個,湖北大學有55個,這些社團中很多都是跨院系的校級社團,社團成員來源廣,往往來自各個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年級。有的大學生還同時參加二個或三個以上的社團,不同的社團成員互相交叉重疊。高校學生社團大致可分為理論學習、學術科技、文學藝術、體育健身、志愿服務、綜合等六類。這些學生社團在大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技能的鍛煉成熟,能力的提高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陣地,成為大學校園中最活躍、最豐富、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查看全文

我國政黨制度理論研究論文

政黨制度是政黨政治的主要表現形式和實現形式。中國政黨制度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推進中國政黨制度理論研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學理論建設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內容。對近年來中國政黨制度理論研究進行綜述和評價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其中資料收集的全面與否肯定會影響評價的結果,筆者雖然盡了很大努力,但資料的收集難免有所疏漏。另外,由于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執政黨建設受到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已有廣泛的理論研究,同時也考慮到研究問題的角度,因此關于執政黨建設的理論研究沒有列入本次資料收集的范圍,也沒有作為述評的內容。

一、研究成果綜述

由于歷史和其他一些原因,相對于政治學理論的其他研究,政治學理論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理論工作者對中國政黨制度的關注明顯不夠,研究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存在明顯差距,史學研究者、統一戰線系統的實際工作者是研究的重要力量,但中國政黨制度理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引起我國政治學研究者的重視。通過對收集到的資料的分析,關于中國政黨制度的理論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關于中國政黨制度特點及功能的研究

中國現行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無論在形式還是運作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特點并發揮著重要的功能。從收集到的資料來看,對中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及功能的研究主要還是一般性闡述,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特點、優點以及功能的陳述性介紹,缺少應有的論證和分析。

當然在這方面的研究也有引人注目的成果。王邦佐等從結構、功能與理念三個方面分析了中國政黨制度的特色,論述了中國政黨制度的“結構特色”、“功能特色”、“理念特色”。(注:王邦佐等:《中國政黨制度的社會生態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1-149頁,第15-117頁。)高放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是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多黨制,并對“我國社會主義多黨制的歷史特點”進行了具體論述。(注:高放:《再論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黨制度》,《浙江社會科學》,2000年第1期。)

查看全文

企業行政管理合理設置方式探討

摘要:科學的崗位設置在企業行政管理系統中是最基本的原則,也是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目前很多企業的行政管理組織中,通常存在行政工作崗位不穩定的情況,而且也沒有比較明確的分工,通常都是比較隨意的狀態。這樣會直接導致人浮于事、沒有工作效率的后果。因此相關崗位的工作人員一定要重視對行政管理崗位的科學合理設置,這樣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企業管理的工作效果。

關鍵詞:企業行政管理;合理設置;遵守原則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水平正在逐年提高著,伴隨這種形勢各個企業為了更好的謀求發展、讓企業管理水平更提高一個層次,都在企業內部設置了企業行政管理的相關崗位,以便更好的使行政管理崗位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優化,也能更好讓行政管理相關工作人員能各司其職,對自身的職能發揮得更加充分,從而更好的為企業添磚加瓦。

一、企業行政管理的含義和特征

1.企業行政管理的含義

要對企業行政管理崗位有合理的設置,首先要做的是對企業行政管理的含義和特征有透徹的了解。所謂企業行政管理是企業內部行政管理組織依據一定的行政方式制度化的管理企業,而企業行政組織則就是企業內部的行政機構,使用的行政方式就是企業內部行政機構各個級別之間的從屬關系。舉個例子,總經理和部門經理之間就是一種從屬的關系,他們之間是有等級上的差別的。而通常情況下企業在行政管理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的管理方式有行政命令、行政知識以及行政規定和處罰等,在不同的情形下行政管理人員會使用相對應的管理方式,從而更公平的保證企業內部的和諧和穩定。

查看全文

和諧社會發展可行性分析論文

[摘要]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而提出。適應了當前國內國際發展新形勢和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構建和諧社會,在中國既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又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設想,還有堅強的制度保證和前人的艱苦探索及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擁護,只要全黨、全國人民齊心協力不懈奮斗,這一美好建國藍圖是完全有條件變為現實的。

[關鍵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可行性

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構建和諧社會,在中國既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又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堅強的制度保證、前人的艱苦探索和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擁護,是完全有條件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的。

一、和諧社會的核心是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

所謂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總書記把它的實質和內容概括為:“全體公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諧相處的社會”,也是一個“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實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意味著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是一個有高度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健康協調發展,蘊含著無限生機和活力的以及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現代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是極其豐富和廣泛的,但筆者認為,其核心則是社會資源如何公平分配的問題。社會資源包括經濟資源、政治資源和文化資源等,相應的社會和諧需要處理的和諧關系也應包括:經濟組織內部的和諧、政治組織內部的和諧、文化組織內部的和諧。除此之外,還應包括,民間組織內部的和諧、社區和諧、家庭和諧以及這些組織之間的和諧等。社會由人構成,人的生存發展離不開資源。作為社會成員,人與人之間既存在爭奪資源的互斥性,又存在彼此依賴的互補性。每個利益主體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占有更多的資源,但是任何人離開他人也無法生存。用什么辦法解決這些矛盾,公平合理地分配資源,這就是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探索解決的問題。

經濟組織內部的和諧要處理好兩方面的關系,一是關于自然資源配置方面。即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就要求人對自然的索取控制在合理的度之內。何謂合理之度?那就是人因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自然的破壞程度,務必要低于自然的修復能力,維持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二是人的勞動產品分配方面。即人與人之間的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也稱經濟關系,要解決的是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環節,如何體現公平合理。而目前中國,起點公平、機遇公平、結果公平都沒能較好的實現,貧富差距已成為不和諧的主題。

查看全文

構建社會主義論文

[摘要]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而提出。適應了當前國內國際發展新形勢和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構建和諧社會,在中國既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又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設想,還有堅強的制度保證和前人的艱苦探索及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擁護,只要全黨、全國人民齊心協力不懈奮斗,這一美好建國藍圖是完全有條件變為現實的。

[關鍵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可行性

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構建和諧社會,在中國既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又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堅強的制度保證、前人的艱苦探索和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擁護,是完全有條件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的。

一、和諧社會的核心是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

所謂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總書記把它的實質和內容概括為:“全體公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諧相處的社會”,也是一個“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實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意味著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是一個有高度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健康協調發展,蘊含著無限生機和活力的以及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現代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是極其豐富和廣泛的,但筆者認為,其核心則是社會資源如何公平分配的問題。社會資源包括經濟資源、政治資源和文化資源等,相應的社會和諧需要處理的和諧關系也應包括:經濟組織內部的和諧、政治組織內部的和諧、文化組織內部的和諧。除此之外,還應包括,民間組織內部的和諧、社區和諧、家庭和諧以及這些組織之間的和諧等。社會由人構成,人的生存發展離不開資源。作為社會成員,人與人之間既存在爭奪資源的互斥性,又存在彼此依賴的互補性。每個利益主體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占有更多的資源,但是任何人離開他人也無法生存。用什么辦法解決這些矛盾,公平合理地分配資源,這就是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探索解決的問題。

經濟組織內部的和諧要處理好兩方面的關系,一是關于自然資源配置方面。即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就要求人對自然的索取控制在合理的度之內。何謂合理之度?那就是人因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自然的破壞程度,務必要低于自然的修復能力,維持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二是人的勞動產品分配方面。即人與人之間的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也稱經濟關系,要解決的是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環節,如何體現公平合理。而目前中國,起點公平、機遇公平、結果公平都沒能較好的實現,貧富差距已成為不和諧的主題。

查看全文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研究

一、明確完善法律體系的原則

法律體系的原則是指導法律制度和實施的價值準則和基礎原理,應貫穿在法律體系的全過程和多領域中。“完善法律體系的前提是我們要明確和堅持以人為本、上下有序、公正與效率辯證統一的原則。”[2](一)以人為本原則。以人為本原則的科學內涵就是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要維護和保障人的自由和權利。我國針對弱勢群體制定了一系列人權法律,例如《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婦女權益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殘疾人保障法》、《勞動法》等。除此之外,我國更是將以人為本的原則貫徹到憲法和其他法律法規中,以及立法、行政、司法的各個方面。(二)上下有序原則。上下有序原則是指能夠合理有效把握整體與部分、上級與下級的關系。具體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就是要在法治建設過程中協調好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之間的關系,民族區域和經濟特區的立法一定要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針;在法律制定和運行中把握好憲法與其他部門法之間的關系,其他法律是從屬于憲法的,必須符合憲法的規定。只有遵循上下有序原則,才能確保法律體系的有機統一和法治建設的整體發展。(三)公正與效率辯證統一原則。公正和效率的矛盾存在于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無論是立法、司法還是執法,都應追求公平與效率的最佳結合,既要提高效率,又要確保公平。因此,國家在做大蛋糕的同時要分好蛋糕,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基礎上通過法律形式來制定社會保障體系、修改稅收制度、完善社會法律部門等,使人民有更多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樹立憲法權威,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完善法律體系,要充分認識到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核心地位,發揮憲法的統領作用。我國自古以來受中國封建思想的影響較大,等級觀念根深蒂固,公民的憲法法律意識比較薄弱。“國家將每年的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在全社會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建立憲法宣誓制度等。這些舉措有利于維護憲法權威,提高公民的憲法意識。”[3]憲法實施是憲法保持生命力的關鍵,必須加快建設包括憲法實施和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從而確保憲法法律全面有效實施。憲法監督有利于保障憲法的正確實施,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完善憲法監督制度,其一要堅持黨對憲法監督工作的領導;其二要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其三要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其四要在憲法監督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其它各方面的監督,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

三、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

黨的十八大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加強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需要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4]完善法律體系,立法是很關鍵和重要的一步。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行業、不同群體對法律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立法之前一定要對這些不同的因素進行全面的考量。科學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科學立法的原則便是:“第一,客觀事實與問題認識的真實性;第二,立法中立法主體的高素質性;第三,所立法律法規對立法對象的公平性;第四,所立法律法規對立法對象的正確引導作用。”[5]民主立法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要求,核心在于以人民為中心。首先我國的立法主體是人大代表、專門委員會成員、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等,作為立法主體,要深入人民群眾中去,了解群眾的需要、傾聽群眾的呼聲,要清正勤政、奉公為民。其次作為民主立法的對象公民,應該積極地參與到社會主義的法制建設中來,不能以消極的心態去對待立法活動。最后推進民主立法的建設,除了加強立法主體和民主立法參與者的意識之外,還要加強民主立法自身建設。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是完善我國法律體系的當務之急,有利于提高立法工作的時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提出了加強重點領域立法的一系列具體措施。例如編纂民法典;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抓緊出臺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等。

查看全文

優化黨外干部成長路徑分析

一、地方高校黨外干部隊伍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黨組織在黨外干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不斷弱化。黨組織作為地方高校建設發展的領導力量,應當在地方高校工作的各個方面都能起到表率和帶動作用,也只有這樣才能對黨外干部起到模范示范作用,才能對黨外干部形成向心力,也才能對黨外干部的成長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但是地方高校黨組織,特別是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作用弱化,對黨外專業人才難以起到核心的影響和帶動作用,特別是對于黨外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更為薄弱。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所形成。在主觀方面,近年來地方高校新進的黨外干部都有著較高的學歷背景和知識層次,但是在專業技能出眾同時,都缺少對政治素質的培訓,當然這與我國現在的教育體系偏向智育能力,缺少對德育能力的培育傾向有關,但是具體到地方高校,更主要的是因為這些黨外干部較少經歷社會生活的鍛煉,缺少對社會政治生活的關注有關,而具有相同價值觀和社會傾向黨外干部會形成局域性的社會團體和網絡,就會強化小團體這種非正式組織集體觀對個人社會傾向的影響,更加不利于黨組織在黨外干部隊伍中威信的建立。在客觀方面,地方高校基層黨組建設對黨外干部影響力和領導力的下降,也與黨內成員的不良行為和傾向有關,因為黨員干部在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程中存在弄虛作假、能力弱化和組織紀律欠缺等問題,甚至有些黨員干部還存在著以權謀私等違紀行為,這些對黨外干部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造成了惡劣影響,甚至有些黨外干部對黨組織的評價較為負面,難以提升基層政治生態對優秀黨外干部的影響作用。(二)黨組織在黨外干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被歧化黨外干部對學院建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日常教學科研活動中,但是現有的教學科研活動中都難以體現到黨組織的積極促進作用,反而在有些條件下基層黨組織的行為會妨礙到日常的教學科研活動,其作用的歧化對黨外干部的成長形成了不良影響。在教學活動中,基層學生黨員組織的活動雖然是學生黨組織建設必不可少的方面,但是基層學生黨組織在組織黨員活動時極少和教師進行事前的溝通和協調,也極少征求過黨外教師的意見,造成的結果是學生黨員對黨外教師的日常教學秩序形成了不必要的干擾,甚至在黨外教師看來,基層學生黨員和基層學生黨員組織就是教學秩序中的特殊群體,不僅不能對正常的教學活動形成積極作用,反而對教學活動造成了不必要的干擾;另外對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基層黨組織提出意見和批評的居多,但是針對問題幫助教師培訓和改正的較少,特別是對于社科領域的黨外干部,有些學術觀點黨組織有不同意見可以考慮,但是在正常的教學活動中,應當由黨組織就禁止課堂講述的學術問題進行解釋和引導,一刀切的禁止將會導致黨外教師形成自覺或不自覺的抵制力,反而不利于黨組織的聲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體現。在科研活動中,情況也大致如此,基層黨組織對黨外干部的影響力不僅難以形成,在有些問題上甚至對教師的科研活動造成了不必要的干預。大部分地方高校黨外干部在學歷層次和知識能力上都有著較為優秀的表現,特別是在科研活動以及科研成果上,黨外干部有著更為優秀的表現。在經歷了短則數年長則數十年的嚴酷艱辛的專業學術研究訓練后,大部分黨外專業干部已經將科研活動內化為生活和工作的部分內容,是自己職業生涯不可欠缺的方面,甚至對于某些黨外專業干部而言,科研活動中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和喜悅感是自身生活工作中的最大回報。但是,現有的地方高校基層黨組織難以察覺或者難以適應黨外專業干部在科研活動中的這種價值傾向,很多基層黨組織將教師科研活動認為是教師完成崗位職責和工作額度的正常要求,黨組織在黨外干部的科研活動中難以起到積極推進作用,難以將黨組織的作用內化到黨外干部的日常科研活動中,反而頻繁的基層黨組織安排的活動干擾了黨外干部正常的科研活動,占據了寶貴的科研資源和時間,這些負面作用對新畢業的年輕黨外干部表現得更為顯著。長此以往,黨外干部形成的科研團隊和科研組織就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對黨組織形成排斥力,不斷削弱黨組織對黨外干部的領導作用。(三)黨組織在黨外干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被邊緣化。黨外干部的成長,特別是基于黨外干部需求的職業生涯發展是黨外干部積極作用的體現和途徑。地方高校黨組織應當基于高校長期發展以及高校師資隊伍穩定、激勵作用不斷增強的角度對黨外干部的成長進行引導,努力促進黨外干部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提高。但是現有地方高校黨組織在黨外干部的成長過程中的作用被不斷的邊緣化,難以對優秀黨外干部的成長起到主導作用,其主要表現在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培育等兩個方面。在政治素質培育方面,絕大多數地方高校黨外干部都有著積極支持祖國發展、學校發展的政治意識,都有著回報社會和回報學院的自覺行為,但是在具體表現上不同的黨外干部基于自身成長的特殊性則有著個性化的行為,在通常情況下,地方高校黨外干部形成的科研團隊和教學團隊在完成正常的教學科研活動的同時,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也會對彼此政治素質的培養起到積極作用,但是現有的地方高校黨組織對這些教學科研等非正式組織較少關注,也很少施加影響,也很少針對性的對地方高校黨外干部進行系統性的培訓和學習,缺少對黨外干部政治素質培訓提高的日常機制,也難以制度性的形成黨內外干部的交流渠道,積極培育黨外干部進入黨組織,形成人員信息雙向流通的協調機制。在業務素質上,地方高校的基層黨組織一直以來都有著誤區,認為黨組織的主要職能就是黨員和非黨員干部隊伍政治素質的建設,對黨員特別是黨外干部的業務素質提高極少采取干預措施。但是在實踐中黨外干部的業務活動和政治活動具有相互交叉性,在黨外干部的業務活動中潛移默化就會對其政治素質和政治能力產生影響和作用,這在有些文科專業中表現的特別突出,如果基層黨組織放棄了對黨外干部業務素質提高的應有作用,也就意味著部分放棄了對其政治素質培育的領導作用,這對于加強黨外干部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四)黨組織在黨外干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被差別化應當明確的是地方高校黨組織不僅是高校黨員干部的領導者和核心,也應當是高校黨外干部的領導者和核心。而這種領導者和核心力的體現應當表現為黨外干部無論其專業背景、成長背景以及政治傾向如何,只要其心懷祖國、力在學校都應當成為地方高校黨組織團結和領導的對象,都應當關系其進步和發展,應當對其能力提升和素質提升提供良好條件,促進其盡快成為高校各項建設的骨干。但是地方高校的基層黨組織囿于現有的制度條件和能力限制對不同的黨外干部形成了不同的培養措施,對于那些能夠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具有短期政治發展潛力的黨外干部會進行重點培育,會利用各種機會形成這些黨外干部成長進步的條件。對于那些積極向派靠攏的黨外干部,基本上是將這些干部的成長任務交于學校內外的派負責,因為地方高校黨組織和高校外部的派的協調溝通機制相對受限,所以這些黨外干部培養進步的條件就難以保證;對于那些既不向黨組織也不向派靠攏的黨外干部,則難以在制度上形成自身進步發展的機制性措施,這些干部的成長路徑則受到極大的限制。這種差異化的作用結果雖然在短期看節約了基層黨組織的人力物力,能夠促進優秀黨外干部的迅速成長,壯大黨組織的領導力和影響力,但是負面作用也非常顯著,差異化的對待措施會形成不同黨外干部行為選擇上的差異化,會形成黨組織和黨外干部選拔上的信息不對稱,造成黨外干部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會形成黨組織對黨外干部的逆向淘汰作用,導致優秀黨外人才加速游離于黨組織領導之外。

二、優化地方高校黨外干部成長路徑構建

黨外干部的成長是地方高校建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發揮黨組織在人才隊伍建設中核心作用的具體體現,但是在地方高校建設中黨外干部的成長卻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整齊劃一,要能夠根據黨外干部自身特點和個性化需求,分門別類的制定黨外干部的成長輔助平臺,通過多種渠道和手段發揮黨組織特別是基層黨組織在黨外干部成長過程中的核心作用,才能從根本上扭轉現有黨外干部成長的不利局面。(一)強化黨組織在黨外干部成長過程中的核心作用。黨組織對黨外干部成長過程中核心作用發揮的關鍵在于黨組織能否在黨外干部成長過程中形成向心力,這種向心力同樣也可以解釋為黨組織對黨外干部領導力的來源是否來自于黨外干部對黨組織特別是基層黨組織領導合法性的認可,這對于具有高知識結構和學歷結構的黨外干部尤為重要。首先,黨組織應當強化基層黨員隊伍的建設,能夠盡量對黨外干部形成模范垂范作用。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的制度構建應當盡量契合不同業務單位的發展實踐,應當將基層黨組織的制度構建和黨外干部的政治成長和業務成長緊密聯系,盡量避免基層黨組織的制度構建游離于黨外干部的成長路徑之外,形成黨內黨外干部相互觀點和信息雙向交流的制度平臺,比如可以建立黨外干部和基層黨組織的定期談心會和交流會,基層黨組織的制度建設也要考慮到黨外干部的要求。另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能力建設也應得到強化,這種領導能力的強化突出表現為基層黨組織是否在黨外干部中間形成公信力,這就要求黨組織的主要領導者具有突出的領導能力和人格魅力,能夠協調黨內和黨外干部的矛盾和信息交流。特別重要的是,黨組織主要領導者是否能夠做到言行一致,公道正派,是否能夠做到公私分明,心懷坦蕩。所以在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時,應當將德育作為建設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主要考核的目標。其次,黨組織應當強化基層黨員隊伍的紀律建設。嚴格的紀律性不僅對黨內干部適用,也應當對黨外干部也適用。現在學院基層黨組織對黨外干部的成長具有兩種不良傾向,一是將黨外干部特別是優秀黨外干部看成學院寶貴的資源,在滿足其需求時缺少原則性,在發生黨內外干部沖突時充當老好人,這種做法不僅不利于黨組織發揮對黨外干部的影響力,反而弱化了黨組織對黨外干部的威信,不利于其成長;另外則是對黨外干部成長施加了太多的負擔和要求,對黨外干部當做黨內干部進行要求,比如在日常的政治學習中,黨內和黨外干部都一視同仁的參加學習,雖然提高黨外干部的政治素質提高也是其成長成才不可或缺的環節,但是對黨外干部政治素質的培養不應當采取黨外干部相同的形式,應當建立起針對黨外干部的政治學習機制,采用網絡或者講座的形式在提高黨外干部理論水平的同時,引導其政治素質的提高。最后,黨組織還應當強化組織領導力的建設。對黨外干部而言,黨組織領導力來源于其對職業生涯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影響力。對于年輕的黨外干部,面臨的職業壓力和生活壓力更為迫切,要適應從學生到教師的身份轉換,要形成自身的職業發展路徑,在這個過程中,急需黨組織能夠提供幫助和輔導,通過黨員教師的傳幫帶將年輕黨外干部盡快的融入教師群體,發揮其作用,解決其具體生活困難。對于年長的黨外干部,其發展面臨的問題更多的來自于職業發展,面臨的職業發展瓶頸需要黨組織能夠根據其需求做出輔導和提供解決措施,當然如果基層黨組織本身就有很強的教學和科研能力,能夠直接對黨外干部進行指導則最好,但是通常情況下基層黨組織囿于其職能范圍,很難在專業技術和政治能力上兼顧,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能夠形成優勢教師和優勢黨內干部對黨外干部的幫扶作用,形成機制并且以此作為考核黨組織領導水平的重要指標。(二)優化黨組織在黨外干部成長過程中的促進作用。黨組織在黨外干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不應當是從黨外干部政治素質的提高入手,現有的基層黨組織在黨外干部成長過程中的不良傾向突出表現在基層黨員組織規模擴張的沖動,優秀的黨外干部的成長其主要目標應當是培養地方高校建設的骨干教師,盡職盡責的師德模范,在此基礎上再根據黨外干部的意愿吸引其加入黨組織。這種要求不僅應當體現在對黨外干部的具體業務水平和政治水平進步上,對待學生黨員也應當遵循這個原則。不管學生黨員本身的政治素質提高多么重要,首先應當強調的是其作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應當遵循的責任和享受的權利,在基層黨組織組織學生黨員的教育及社會活動時,應當也有必要和黨外教師進行溝通,應當不干擾正常的教學活動和秩序,甚至應當強調除非極為特殊情況,否則基層學生黨組織的活動不得干擾學院的正常教學秩序,至于由此對學生黨組織活動的限制應當由其本身調節解決,既然學生黨員作為優秀黨員干部后備人才代表,那么黨組織活動對其產生的壓力也應當由其本身克服。其次,黨組織的活動應當對黨外干部的科研活動起到推動和支撐作用。現有的大水漫灌的政治學習形式不僅不利于黨外干部政治素質的提高,反而干擾了黨外干部正常的科研活動,造成黨外干部對政治學習的反感和抵制。實際上,黨外干部的政治學習不是沒有必要,而是要掌握正確的途徑和方法,相對于枯燥的政治學習,黨外干部普遍對于知識和哲學形式的科研方法學習比較重視,另外具有理論研究價值的時政學習也在黨外干部中具有吸引力,所以針對黨外干部的政治學習應當采用多種形式,比如具有學術研究意義的講座,具有學術交流性質的研討會和讀書會,如果這些學習形式由于現有資源的限制難以開展,也可以采用網絡學習的形式,將最新的哲學和政治學研究成果與黨外干部進行交流和學習,最大程度上滿足黨外干部對知識化政治學習的需求。這種學習形式不僅對于文科背景的黨外干部適用,對于理工科背景的黨外干部因為其研究方法也具有哲學蘊含,其研究方向也要考慮社會應用,所以這種學習形式也相對合適。(三)發揮黨組織在黨外干部成長過程中的領導作用。黨組織在黨外干部領導作用依賴于學院各級黨建機構在黨外干部的成長過程中發揮引領好核心促進作用,這種作用的發揮不是僅僅強調各級黨建機構能夠促進黨外干部職業生涯的進步和政治素質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要發揮黨建機構在黨外干部工作生活中的核心支持作用。在黨外干部的教學工作中,要充分重視以教學團隊為核心的黨外干部非正式組織在黨外干部政治素質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要能夠形成黨員干部在各種類型教學團隊的支持溝通作用,應當盡量在組建不同類型教學團隊時,至少有黨員干部在教學團隊中充當聯系人或信息溝通渠道作用,及時將教學團隊的教學研究活動與黨組織進行溝通,同樣黨組織也應當定期不定期的對教學團隊的活動和教研成果進行審核,以發揮黨組織在黨外干部教學工作中的領導作用。在黨外干部的科研工作中,黨組織也不能放棄通過科研工作領導能力的發揮促進黨外干部成長的主要作用。雖然基于不同黨外干部專業背景的差異,在組建科研團隊時更主要是依賴于不同專業人員的興趣愛好以及知識互補形成的科研組織,但是黨組織也應當在科研團隊的工作中發揮影響力,在較為固定的科研團隊中可以選擇團隊中的黨內干部或者黨外干部作為團隊與黨組織的聯系人,黨組織也要關心科研團隊的工作,通過日常交流及時給予科研團隊必要的幫助。對于較為分散的科研團隊也要通過固定的反饋渠道形成相互之間的信息溝通,及時對其科研工作進行協調,在各級黨組織中建立科研專干是發揮黨組織在黨外干部科研工作領導能力發揮的主要制度保障。在黨外干部的生活中,黨組織在依靠各級工會組織提供支持和幫助之外,還要將黨組織在思想領域的領導能力在黨外干部生活中進行體現,通過黨外干部與黨組織的生活談心會起到黨組織與黨外干部思想溝通作用。(四)健全黨組織在黨外干部成長過程中的民主機制。黨組織在黨外干部成長過程中的民主機制應當是構建適合黨外干部合作交流,公平競爭的平臺。對于黨外干部中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優秀分子,對其培養不應當脫離現有對教師的學習和培養機制,甚至在其學習進步途徑的供給上采取更為嚴格的標準,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其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優秀性,現在先入為主的黨外干部培養方式不僅不利于發現人才,反而形成了黨組織的趨利機制,要爭取更多的學習進步機會,要獲取更多的資源,只有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這樣長此以往黨組織的風氣和黨員的素質會受到極大的損害。其次,對于積極向派靠攏的黨外干部,不應當采取放任的態度。進入派發揮監督作用也是地方高校黨外干部對地方高校建設的貢獻途徑,黨組織應當發揮領導作用,將派的建設作為促進黨外干部成長的途徑之一,建立健全地方高校內部的派機制,選派黨組織和這些派的聯系人員,形成聯系制度,指導這些派的黨建活動,支持黨外干部的成長。最后,不能放棄對其它黨外干部成長的培育。當然不能否認其它黨外干部中由于各種原因在政治素質學習方面不太熱心,但是這些黨外干部依然在地方高校建設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有些黨外干部的貢獻還很突出,黨組織民主機制的發揮要求能夠容忍這些黨外干部的政治觀和價值觀,同樣也要根據他們的需求提供各種學習和進步的機會,不斷轉變其政治態度。

參考文獻:

[1]關媛媛,陳秋蓮.科學發展觀視角下黨外干部成長路徑初探[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06):46-49.

查看全文

統一戰線新興通訊媒體網絡電子的發展論文

【摘要】分析了電子郵件、博客、論壇和即時通信等網絡應用技術導致統戰對象的思想活動日趨活躍和多元化,使得統戰工作過程更加復雜。同時,網絡這種新興媒體也為統戰工作提供了新的的手段。在防止敵對分子利用網絡破壞統一戰線的同時,更應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利用這一先進技術來發展壯大我們的統一戰線。

【關鍵詞】統一戰線新興通訊媒體網絡電子郵件即時通信

進入21世紀,隨著信息通訊技術革命的發展,信息化已成為全球性的趨勢。手機媒體、車載移動電視、網絡等新興媒體和媒體傳播平臺也急速發展起來。它們已深入人類的生活,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同樣也必將對我國統一戰線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統一戰線要求解決無產階級解放運動中的自身團結統一和同盟軍的問題。新興媒體的出現導致統戰對象的思想活動日趨活躍和多元化,使得統戰工作過程更加復雜。同時,新興媒體也為統戰工作提供了新的的手段。因此統一戰線工作也應該與時俱進,積極努力的利用新興媒體為統戰工作服務。這里主要對新興媒體中的互聯網與統一戰線工作的關系進行討論。

21世紀的今天,隨著網絡規模快速增長,網絡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各種網絡功能也日趨豐富。電子郵件、網絡下載、博客、個人網站、即時通信等網上各類功能日新月異,信息交流更加便捷高效。網絡媒體越來越具有開放性和低門檻的特點,使任何公眾和群體均能擁有使用權,可方便地在網絡上在傳統媒體上難以發的信息。目前全球已有12億多網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信息的采集者和傳播者。互聯網在公共信息溝通、化解社會矛盾方面,具有自身獨特的功能和巨大的作用。但是如果被別有用心的壞人所利用,對統戰工作也會造成相當的危害。下面就幾種常見的網絡功能與統戰工作間的關系進行討論。

一、電子郵件

電子郵件(E-mail)是Internet應用最廣的服務:通過網絡的電子郵件系統,可以非常快速的與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網絡用戶聯絡系。電子郵件可以是文字、圖象、聲音等各種方式。使用簡易、投遞迅速、收費低廉,易于保存、全球暢通無阻,使得電子郵件被廣泛地應用,使人們的交流方式得到了極大的改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