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社會中校長的角色困境及對策
時間:2023-05-05 08:50:52
導語:加速社會中校長的角色困境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加速”是當下社會的基本狀態。教育在加速社會中受到了巨大的挑戰,主要表現為教育目的上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失衡,教育發展過程中速度與質量的分離,并帶來教育主體的健康與信念不斷遇到挑戰的教育結果。在此社會和教育情境中,不少校長陷入了心力不足、能力欠缺、工作狀態不佳等困境。提高校長在加速社會情境中的表現,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通過“減少不必要的行政事務,提供培訓,給予校長一定的關懷”予以支持;校長可以通過“智慧管理,持續精進,回歸本真”提升自我。
對于加速社會,哈特穆特·羅薩援用了“‘當下時態的萎縮’這個概念,當作經驗性地測量變遷速率的準繩”[1],幫助了人們對自己當前所處社會狀態的理解?!凹铀佟苯o社會帶來了巨大進步,加快了人們自身和整個社會進步的步伐?!靶省薄皾摿Α薄岸嗳蝿铡薄叭堋薄屓藗凅w會到有限的時間內越來越豐富的生活帶來的喜悅,也讓人們對世界構成了新的認知,看到了自身和世界的無限可能性。但它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加速“讓我們不斷害怕會在競爭中輸掉,害怕無法維持步調……害怕喘一口氣就會被排擠到比賽之外;然后它通過讓我們如此害怕而對我們施加壓力”[2]。教育在這樣情境之中開始“劍走偏鋒”,價值出現偏離。而校長作為學校的領導者,被寄予厚望,是首當其沖的承重者。應對這樣的挑戰,做到讓人放心,校長還需重思自己的力所能及與力所不及。
一、“加速”裹挾的教育
“加速”給教育帶來的影響,體現在人們對教育認識的改觀以及行為的轉變,具體可以從教育的目的、過程和結果三個方面來體現。
1.教育目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失衡“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來源于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提出的“合理性”概念。工具理性指行動只由追求功利的動機所驅使,行動者借助理性,純粹從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慮以達到自己的預期目的,而漠視人的情感和精神價值。價值理性則相信一定行為的無條件的價值,強調動機的純正和選擇正確的手段實現自己意欲達到的目的,而不管其結果如何。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多元的,長遠的,自主的。教育目的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應是整合統一的關系,工具理性是價值理性的實現手段,即人該如何發展;價值理性是工具理性的精神引領,即應該發展成什么樣的人。在加速社會中,由于對效率的追求凸顯了工具理性的核心,教育的工具理性也被普遍視為一種優于價值理性的存在,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單一,基礎教育階段,全面發展被量化,變成了對分數、升學率、排名等單方面的追求。工具理性的單方面擴張的結果是價值理性被壓倒,與教育的初心已然偏離,此時的教育則容易陷入盲目,從人多元發展的可能性衍變成了對單一結果的追求。其二是短視,偏重當前的利益。教育越來越追求短期成效,它符合工具理性的性質,即“指向具體目的,基于思考、權衡,合乎方法手段最優、效果最好,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原則”[3]。未來的不確定性讓人們陷入恐慌與浮躁,人們只有試圖抓住一些做起來成效快的事情才能找回部分安全感。
2.教育過程:速度與質量的分離速度與質量互為依托、辯證統一。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很難談到發展的質量;沒有相應的發展質量,也很難維系發展的速度。二者只有形成合力、同向發力,才能強基固本、行穩致遠。在加速社會中,教育追求一種快出人才、早出人才的培養模式,追尋著社會的節奏去培養學生,而在專注提升速度的過程中,忽視了或較難兼顧對質量的關注,導致教育中“質量”與“速度”難以相輔相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淺層化。現如今,“對于學生而言,很多課程的知識僅限于考試通過,實際上并不能轉化為學生的經驗,更無法形成素養或教養”[4]。這一發展的后果是學生的學習“廣而淺”,有限的時間讓學生對于一些知識的學習只能淺嘗輒止,不能扎下根來深挖細掘。二是搶先化。在加速社會情境中,“成就被定義為每個時間單位當中的勞動或工作,所以,提升速度或節省時間就直接與競爭優勢的獲得有關”[5]。教育是一個類似農業的緩慢過程,其發展有著類似農作物成長的規律,而教育中出現的搶跑現象,目的是通過占有時間上的優勢搶先發展,從而扭曲了教育的本質。正如有學者提出:“‘加速’時代的教育需要克服速度虛無主義,回到人、回到文化、回到生活”[6]。三是機械化?!耙幎〞r間”內完成“規定動作”,這是根據加速社會的節奏重新制訂的時間表。在羅薩看來,“有一種社會意識隱藏在主流的自由主義的自我自由感背后,它以壓倒性的力量將一切推往反方向……而且這是其他社會所沒有的”[7]。被加速所束縛的教育,由于對錯過機會產生的恐懼進行“自我迭代”,嚴格的時間表下追求的是知識領域和范圍的不斷擴大,此時機械化帶來的是“量”的增加,但“質”則難以保證。
3.教育結果:健康與信念的挑戰教育過程中呈現“你追我趕”的態勢,焦慮成了“流行”情緒。對于教育內各個主體而言,無一幸免地與加速“捆綁”,對學生來說尤為明顯。首先是健康的犧牲。學不完的知識與不斷被壓縮的休息時間給他們的身體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靶∨侄铡?、“小眼鏡”問題突出。心理方面,學生們為在這場殘酷的競賽中爭當“分子”,不做“分母”,導致其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增加。從《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中得知,2020年“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有重度抑郁風險的為7.4%”[8],“公式化”的生活給他們帶來的壓力不容小覷。其次是信念的動搖。知識的時效性降低,表現在課程內容的更新之快。羅薩指出,社會加速有三重面向:科技的加速、社會變遷的加速、生活步調的加速。而社會變遷的速率在科技加速的驅動下迅速提升,導致新知識產生的速度越來越快,現有知識迅速過時。因此,“即使對學習內容進行了選擇,這種選擇也必須以更快的速度進行調整和修改,以適應社會的加速發展”[9],這無疑給教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為今天做出的選擇,也許明天就需要改變。
加速社會讓人們的生活變得難以預見,“經驗與期待的可信賴度的衰退速率不斷增加”[10]?;氐浇逃I域,人們不得不面對日益變化的社會以及由此給學校帶來的沖擊。校長的職責也因此不斷升級,他們要規劃整個學校的發展,創造舒適的教育環境,培養下屬的領導力,指導教學決策,協調內外各類關系,促進學校的不斷改進等等。無盡的忙碌使他們無法自拔,人們不禁對校長越來越不放心:作為學校教育的“領航人”,他們能否不負眾望,帶領我們走向更好的教育未來?在加速社會情境之下,除了履行上述職責以外,校長還面臨著更多的困境。
1.校長心力不足校長在加速社會情境中,身心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常常心力不足。他們活力減退,憂心忡忡,健康變得讓人擔憂。其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過度忙碌。有學者通過對440位校長進行問卷調查發現,“87%的校長工作時長超過8個小時,其中工作時長超過10小時的校長占比高達30.9%。且97.7%的被調查者感受到了工作是忙碌的”[11]。羅薩在解釋“生活步調的加速”時提到:“加速意指我們得在更短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12]。因此校長承擔著越來越多的責任,“新時代的校長要‘分身’出召喚者、決策者、引領者、協調者和執行者等角色”[13]。這些角色無形中給校長增添了很多事務,加重了負擔,工作時間一再延長,讓他們的健康變得脆弱。二是壓力俱增。從外部來看,人們對教育的急于求成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對校長少耐心、高期待、嚴要求。校長肩負著讓師生如何自主發展,學校如何持續發展的重大使命,但他們的自主性卻逐漸喪失,“屈從于不同的、無法控制的負擔和社會要求”[14],這讓他們產生了更大的壓力。顯而易見,當今社會,安于現狀便預示著落后,校長不但要解決平日學校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學校的運作不離正軌,還要不斷地創造機會,在競爭的浪潮里尋求突破,更要承擔每次做出重大決策后的風險,不敢放松警惕。
2.校長領導能力欠缺加速社會對校長有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校長在工作上的難勝其任讓人們對校長的能力越來越不放心。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應變力不足以應付不斷加速的社會帶來的變化;二是創新力不夠,即校長在工作中不能有一定的突破,以提高工作效率,帶來期望的效果。這首先與校長未能及時補充相關知識有關。正如一位校長所說:“校長還有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要‘讀懂時代’。”[15]對加速社會不能深層次地理解,便不能讀懂新時代對他們的能力的新要求;這方面的能力未能得到培養與鍛煉,對不確定性帶來的變化便不能有快速的反應和良好的適應,無法緊跟時代的步伐。其次與校長的工作慣性有關。工作慣性是人們在工作中形成的一種思維和方式上的習慣,對于處理平時工作,它可以提升工作的效率,但當人們在工作中謀求更好的發展時,它又成為了一種局限。尤其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校長,在長期實踐中早已摸索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獨特的領導方法,而加速帶來的沖擊卻讓他們的工作方式難再適應時代發展變化,若未能對其管理方式做很好的調整以及精力的再分配,應付來勢洶洶的工作任務時也會顯得捉襟見肘。
3.校長工作狀態不佳工作狀態不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態度上缺乏熱情,沒有活力;二是方式上仍顯被動。表面上看,校長更多的時候被動地奔走于應付日常瑣事之中,行動上通常以“維穩”、解決當下事宜為目的,而很少主動去干預。往深處看,這其實是校長價值迷茫的體現。羅薩指出:“社會境況、機構和相互聯系的加速變化,即社會變革的加速,為個體帶來了這樣的問題:他們必須為生活做長期的規劃,以便獲得經得起時間變遷的穩定性,但是由于社會狀況的偶然性的增強,就無法理性地進行規劃?!盵16]這背后其實是價值觀的不斷更新和打破并重塑的過程。明確的價值觀是校長工作的引領,深刻影響著學校的發展方向與師生的工作學習狀態。在加速社會背景下,不確定性讓校長在短時間內行動時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權宜之計,以應對各種令人措手不及的突發狀況。他們在這樣一種速度之下看到太多,聽到太多,卻也容易讓自己在太多畫面和聲音中眩暈、迷失,面臨著難以堅守或不斷矯正價值觀的困難,不利于自身和學校的發展。
三、校長角色困境的破解
校長要在加速社會情境中得到成長,不但要加強對“加速社會”的理解與適應,更要堅守內心方向,回歸教育的核心。邁克爾·富蘭認為,道德領導能夠讓校長回歸教育核心包含兩個部分:一是維持學校的道德生態系統,使人們可以跨越自身固有的不同利益、等級、文化與背景等,在這樣的環境結構中構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整體。二是教育要有深思熟慮的道德意圖,為具有民主意識的公民們提供培養其自身不可或缺的理解力、品性與行為的機會[17]。道德方向的迷失是校長作為學校領導的自身障礙,如果校長找不準自己的道德方向,其角色將流于空泛[18],也無法在工作中堅守道德信念,完成道德使命。在加速社會中,校長要克服此種障礙,獲得成長,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和校長合力采取行動,共同做出努力。
1.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進行如下行動:一是減少不必要的行政事務,給校長更多喘息的時間。有學者對影響校長最大效用發揮的因素進行調查后發現,“校長們認為比較突出的因素是行政會議占用時間比較多”[19]。形式化的、非必要的行政事務只會讓校長在加速社會情境中更加手忙腳亂,讓本不充裕的時間被“掠奪”得更加片甲不留。因此,減少不必要的行政事務不僅可以給校長減輕負擔,使其從混沌中逐漸抽離,自我調整,減少內耗,保持一個良好的工作狀態,更是給校長更多時間用來做真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事。二是對校長進行加速社會視角下相關知識與能力的培訓。加速社會背景下,很多校長在工作中都顯得一籌莫展,不知所措。一方面,他們自己的相關知識匱乏,與人相處時也會變得沒有底氣。另一方面,能力得不到訓練,在加速社會的情境中難以應付各種事件。三是給予校長一定的關懷。有研究指出:“盡管校長們在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他們往往不會得到豐厚的回報。他們常常要為錯誤承擔責任,而當事情進展順利時,他們卻很少會得到認可或獎勵?!盵20]一方面,對于校長當下的發展可以結合時代特點重新創設校長激勵機制,讓校長的工作更有動力。另一方面,對校長要有一顆寬容之心,看到校長工作中的投入,肯定他們的付出,理解他們的不易,并能及時地給予支持。
2.校長自身的積極改變(1)智慧管理。校長應做一位智慧管理者,這包含兩重釋義。首先,管理自己是進一步管理他人的核心基礎。加速社會情境中,疲于工作讓他們的目光總是落在自己以外的地方,而懂得適時地將目光投向自己,其實是對自己身心健康的管理以及對自己內心真正需求的管理,是對自己的一種體恤與疏解,也是對工作中是否偏航與迷失的檢驗與調整。其次是管理他人。校長擴大影響的三大關鍵因素之一為引領學習,應將精力放在群體發展上,創造集體效能。在這種形態下,校長在管理自己的基礎上繼續對外發揮領導力作用,倡導合作的方式與知識共享,重新分配自己的領導精力與權力,懂得適時放手,不必凡事親歷親為,給自己爭取更多發揮自主性的時間和空間,在核心的問題上保持專注,注重效率的提升。這是校長管理過程中的內外交互作用的體現:校長的外顯行為反映了他們內隱的觀念,是對自我和外界相互作用程度的把握,在管理自己的過程中調整管理他人的方式,從管理他人的反饋中也不斷調節自己。(2)持續精進。一方面,校長要帶領學校組織持續精進。在加速社會中,學校組織的發展對校長有新的要求,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敏捷學習”凸顯其重要意義?!懊艚輰W習是指一個組織在外界環境或自身戰略目標發生變化時,能夠基于自身的組織學習過程,通過有效整合各種學習要素,以達到對外界環境變化做出快速、有效的響應,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從而提高組織核心競爭力的系統活動?!盵21]這種學習是為了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一種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因此,校長作為學校的領導者,需要引領學校組織進行敏捷學習,調整組織運轉策略,提高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校長自身的專業發展需要持續精進地學習。對于過去校長職業的長期發展來說,不斷地學習是必然的行為,但也只是停留在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方面。加速社會中,校長還應自覺更新理念,建構加速社會的相關知識以及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對教育事件和未來發展方向敏銳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以避免與加速社會脫節。校長可以通過書本閱讀、實踐探索、同行交流等方式進行此方面能力的自我培養,同時對社會動態做到一定的實時了解,進而對教育工作進行相應的調整,在加速社會情境中做到靈活機動。(3)回歸本真?!叭魏紊鐣倪M步都是由觀念推動的,因為沒有觀念上的變革就沒有行動上的改變。”[22]加速社會也不例外,恰恰是因為加速,很多校長丟失了本真性,迷失了方向。查爾斯·泰勒認為,“本真性”在西方哲學中有著更為特定的含義:“人忠實于自己的內心,而不盲從于外在的壓力與影響,這是應對外部世界的一種方式?!盵23]在當今加速社會的情境之下,“本真性”應是內心的秩序,要讓它在行程中回到自己的“賽道”上。這種本真性即校長的道德方向及指向學校的道德目標,這是校長以道德為核心的角色重塑,是自身道德方向迷失障礙的突破。因此,校長應堅守這樣一份“本真”,時刻不忘審視自己的道德方向,回歸學校發展的核心,樹立堅定的價值觀。需要意識到的是,“加速”在帶來焦慮與忙碌的同時,也讓校長有了更廣闊的視野,并擁有了更多個人自主發展的機會。此外,“價值不能放在嘴上,而要體現在行為上,尤其是壓力下的行為”[24]。因此,價值觀在確立以后,更要注重知行合一。
參考文獻
[1][2][5][7][10][12][14]哈特穆特·羅薩.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M].鄭作彧,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17,85,33,101,18,23,101.
[3]徐青.價值理性的本真與建構[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4(04):91-95.
[4]王建華.加速社會視野中的大學[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07):35-44.
[6]邱昆樹,張寅.教育現代性批判:基于社會加速批判理論的視角[J].教育發展研究,2020,40(Z2):14-22.
[8]傅小蘭,張優,陳雪峰,等.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192.
作者:白宇婷 陳學軍 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 上一篇:中小學課后服務政策執行問題研究
- 下一篇: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