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問題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8 02:38: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會熱點問題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社會熱點問題調查報告

篇1

《2014年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后稱年度婚戀報告)由百合網設計、實施和。與學術性報告不同,百合網的年度婚戀報告在堅持學術性的基礎上,特別注重實用性和可讀性,在選擇調查題目、行文語言、表現形式上都更加貼近熱點和輕松活潑。據透露,本次調查在內容上,不僅涵蓋了經濟條件、感情等愛情和婚姻的熱點話題,也沒有回避諸如非愛而婚、婚內出軌等敏感性話題。在形式上,除了紙質的報告以外,還相應推出新媒體版本,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尤其是80后和90后的閱讀習慣。

與以往的年度婚戀報告不同,百合網2014年度婚戀報告的另一大看點是增加了百人推薦團的概念。百人推薦團由行業內的情感專家、社會輿論家、媒體人士,及對婚戀問題有所感有所想的普通人群組成,共邀約100人,為此次調研做內容補給和推薦,共同揭示多元文化沖擊下的當代人的婚戀觀,聚焦社會熱點問題,為研究、探討相關的政策提供依據。

本次調查的調研方式也進行了一定創新,一共采用四種方式。第一,線上問卷調研,將由百合網婚戀研究院出具問卷,并基于百合網這個平臺進行調研,回收有效問卷7多萬份;第二,深度訪談,由百合網婚戀研究院專家針對單身族群及已婚族群分別進行多次群體訪談,針對婚戀觀及婚戀態度進行詳細溝通;第三,聯合AA租車、樂蜂網、愛奇藝、搜 狐新聞客戶端、百程旅游網針對旅游、新聞、電商消費等不同領域做出單身調查,推出行業婚戀調查。第四,通過微博、微 信平臺對單一問題進行廣泛征集。

篇2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社會責任感;探究能力

外港河是南京江寧人民的母親河,她橫穿江寧主城區,上下游均與秦淮河相連,沿河兩岸有上萬居民和數十家企業。多年來,由于河道淤積,加上企業排污,居民亂倒垃圾,外港河慢慢變成了“龍須溝”。為創建文明城區和生態示范區,江寧區把整治外港河列為重點建設項目。依托外港河、竹山、東晉博物館建成了竹山文化休閑公園,將“龍須溝”變成主城中的景觀河,造福廣大居民。目前外港河的景觀雖然有較大的改觀,但河水顏色發黑、氣味難聞的現狀影響了居民的觀光休閑活動,也污染了秦淮河的水質,嚴重影響南京的城市形象。外港河水質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就是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它強調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與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與自然、社會、生活的聯系更加緊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科技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園藝》是江蘇省勞動與技術教育省編教材,園藝與生活密切聯系,它美化城市,美化校園,美化家庭。學生對學習這門課很感興趣。作為一名勞技教師,如果教學還停留在你教我學的層面上,那與新課改的精神是不相符的。怎樣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外港河水質污染治理上是我校勞技課的一個研究課題,因此我們結合《園藝》課教學組織學生開展此次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來解決身邊的社會熱點問題。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考察了解外港河河水污染情況。

2.通過調查研究,使學生了解外港河水質污染的原因。

3.會用實驗的方法對外港河河水進行測定。

4.認識凈化水質的水生植物。

5.了解無土栽培技術在水質污染治理上的應用。

6.初步學會水域綠化設計的方法。

7.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8.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1.準備照相機、筆記本、塑料瓶、試管等。

2.調查、了解外港河的污染源。

3.了解外港河河水污染情況。

4.查閱資料,了解一些河、湖生物治理污水的措施。

5.向老師和專家咨詢無土栽培的知識。

6.走訪環保部門了解環保知識。

三、組織方法

實地考察、咨詢訪問、查閱資料、對比實驗、模擬制作、設計方案。

四、實施步驟

(一)實地考察外港河,了解水質污染情況

活動的第一階段,把全班的學生按興趣分成幾個組,教師布置調查任務,由學生親自去實地考察,通過所見所聞,激發探究興趣。學生在考察中要完成的任務:

1.找出外港河的污染源。

2.采集水樣,以便測定。

3.攝制外港河水現狀和污染源的影像。

學生把采集的外港河水樣和外秦淮河水樣、自來水進行對比研究,從顏色、氣味、固體懸著物、酸堿度幾個方面進行對比,掌握外港河水質污染情況。每小組學生根據實地考察結果和對比實驗結果撰寫一份調查報告。

(二)課內調查報告交流,激發活動積極性

活動的第二階段,是學生的調查報告交流,每個小組都有翔實的調查報告,有的圖文并茂,有的是實物對比,通過交流,學生了解到外港河水質污染的原因是:沿河居民小區和一些單位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江寧區的污水處理廠未投入使用。學生通過對外港河水的測定,知道了外港河已被完全污染,生態平衡被破壞,對環境造成了極壞的影響。通過觀看學生拍攝的照片,大家感到外港河地區是多么的臟、亂、差,和我們江寧的經濟發展極不協調。通過學生親手獲得的資料,使他們意識到,外港河河水治理已迫在眉睫。活動既增強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展開調查研究,進行方案設計

第三階段的活動,我們請學生為外港河水域綠化進行方案設計。教師不僅組織好活動,還為學生出謀劃策。許多學生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到新華書店、圖書館查找資料,還上網查找污水凈化的知識,有的走訪環保局了解有關知識,有的實地考察江寧的各種水域,了解適合江寧生長的水生植物。經過兩個星期的調查、研究,學生獲得了第一手資料。我們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分享信息。在課堂上,學生探討秦淮河、蘇州河、太湖等水域采用的生物凈化方法的優缺點,并對各小組的外港河水域綠化設計方案思路進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各小組為外港河水域綠化設計出方案。

(四)成果展示匯報,總結評價促提高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每個小組都完成了設計方案。為了讓學生的勞動成果得到認可,我們邀請有關專家、教師觀摩匯報課。在匯報課上,每個小組都交出了內容翔實的報告,不僅有文字說明,還有圖案設計。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闡述自己的設計方案。有的小組提出城市生活污水、工業污水要經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要在枯水期對河道進行清淤;有的小組提出參照南京治理秦淮河的方法,在河內栽種美人蕉、鳶尾等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凈化污水來改善外港河水質;有的小組還提出參照無錫利用水葫蘆治理太湖污染的方案。每個小組發言后,其他小組、教師和專家對其進行評價,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的意見。經過匯報后,學生的方案得到了認可,他們享受了成功的喜悅,自我價值得到了體現。

(五)活動延伸促發展

各小組在完善外港河水域綠化設計方案后,活動并沒有結束,各小組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活動。如,利用廢棄泡沫制作泡沫浮床,進行植物的無土栽培,來增強自己的感性認識,培養自己的環保意識和動手能力;有的小組給環保局寫信,對外港河水域綠化提出建議,讓本次的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本次活動,有利于加強學生對自然的了解,對社會的了解與參與,密切了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建立了新的學習方式,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培養重點,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樹立起建設美好家園的情懷。

參考文獻:

篇3

根據處內工作分工,本人負責旅游、教育、文化、廣播電視、民政、檔案及殘疾人事業的年度計劃和中長期規劃的編制、落實和檢查工作,以及與上述社會事業領域發展相關的項目建設、協調服務、調查研究工作,同時還分工負責處內文字綜合工作。一年來,在分管主任的領導和處長的帶領下,較好地完成了分擔的本職工作和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年來,分別與相關部門合作,先后完成了丹東市文化事業、廣播電視事業、檔案事業、老年人事業及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的中期評估以及年度計劃的編制、落實和檢查工作,跟蹤相關計劃的日常運行情況,及時做好計劃運行情況分析,為領導正確決策當好參謀。

工作中注意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搞好調查研究。在我市振興老工業基地過程中,中等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為加快中職學校布局調整步伐,我們對我市中職教育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加快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結構調整,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對促進我市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壯大地方經濟實力、實現人力資源優勢向人力資本優勢轉化、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勞動生產率,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等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針對這一情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丹東市中等職業教育結構調整的調查與建議》的專題調研報告。報告中提出了社會事業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和社會事業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建議。該調查報告獲全市計委系統優秀調研成果三等獎。調查報告獲市政府機關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

樹立公仆意識,熱心為基層辦實事。社會處的工作涉及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較多,每年都要回復許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的提案和議案,自己都能給予積極協調、熱情回復。去年初,接人大代表關于民辦養老院所水電費負擔過重的提案后,本人多次到供電部門和公用事業局組織協調,終于使上述部門同意對民辦養老院所水費減低30%。去年省政府決定對我市抗美援朝紀念館進行大規模擴建、改建,但基于我市財力不足,抗館難以完成改造任務的實際情況,我在分管主任和處長的帶領下,多次主動前往抗館,幫助館里拿方案,出主意,尋找切實可行的辦法,還在領導的帶領下多次到省計委匯報,爭取省和國家的支持,終于使其項目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并爭取資金2700萬元,為今年能夠如期完成改造任務奠定了基礎。

篇4

論文摘要:項目教學法,它是通過“項目”的形式進行教學。本文對目前高職院校統計學基礎課程進行項目教學實施的必要性、具體的應用過程、意義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力爭提高統計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著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崗位職業能力。

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其本質是既強調學習者的認識主體作用,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①高職統計學課程的項目教學法是指在工學結合課程模式下,以項目小組為單位通過自行組織或參與社會組織的方式,共同探討,選取社會熱點問題作為項目課題,開展社會實踐調查,組織實戰演練,以培養高職學生熟練掌握統計崗位技能的教學方法。②

1 高職院校統計學基礎課程實施項目教學的必要性

1.1 社會崗位的現實需求

統計學是一門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總體數量方面的方法論科學,具有綜合性、應用性和數量性的特征。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比較系統地掌握統計學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掌握并能運用統計基本方法和技術進行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一定的統計分析,掌握并運用統計工具為自己所學的專業服務,以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可是,目前許多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體會到他們在學校學習的統計學知識很難完全直接運用到他們的工作中,主要原因即為傳統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實際動手能力與思考能力的培養。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統計學是高職院校經濟類、管理類等相關專業的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對于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來說,更應該注重其實踐性教學,而項目教學法作為一種實踐性教學方法,在高職教育中應得到廣泛應用。

1.2 課程改革的必然結果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統計學課程枯燥,概念多、公式多、考試合格率低、統計崗位技能實踐訓練缺失。為了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崗位職業能力成為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現在很多高職院校都增加了實踐教學環節,在統計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根據目前高職院校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現狀,我們不斷探索,并總結出一系列既具有創新觀念,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由教師出問題,學生做開放式回答,以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開放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的,對現實問題和某一特定事實進行交互式探索,結合不同專業、不同學科內容,選擇典型案例,進行課堂討論或引導學生思考的“案例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手段,將教學內容制成課件的“多媒體教學法”;應用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進行統計分析的“統計軟件應用教學法”;采用工學結合課程模式,實施“項目實戰”,培養高職高專學生統計崗位技能的“項目教學法”。③

在這些教學法中,“開放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統計軟件應用教學法”是針對消化、理解、掌握統計基本知識而使用的教學方法,但為實現學生掌握并運用統計工具為自己所學專業服務,以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目標,更需要應用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項目教學法”。

2 統計學課程實施“項目教學”具體實施方案

2.1 確定項目小組

統計學任課教師應組織授課班級的學生進行討論分組,要求4~5人為一組,自行分工,成立組織以進行管理,并選出各小組組長。

2.2 確定實施項目目的

組織學生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項目調查。目的是通過組織社會調查,使學生掌握統計調查工作方法和步驟。

2.3 確定項目課題,實施項目調查 (下轉第62頁)(上接第38頁) 轉貼于

結合第二章統計調查教學內容,以項目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針對授集到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確定其項目課題,實施項目調查。具體內容包括:

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例如可以將化妝品消費情況、圖書館使用情況、書籍購買閱讀情況、大學生消費水平情況、手機使用情況、環保情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情況等問題,確立為調查項目課題,然后設計調查方案和調查問卷,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實施項目調查。各組開始自己動手實施計劃,老師參與其中。剛開始學生在實施的過程中會提出很多問題,對于少數人提出的簡單問題個別進行輔導,并注意收集學生提出的有共性的問題,然后集中進行講授。

2.4 項目資料整理

以項目小組為單位對搜集到的資料,運用統計分組等方法進行整理,并運用SPSS、Excel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2.5 編寫項目調查報告

將統計整理后的資料運用所學的知識編寫調查報告。

2.6 檢查評估完成情況

當項目實施結束后要進行評價,評價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各小組組長向全班匯報對自己的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自我評價;二是班內其他小組對該組的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評出成績,更是為了改良項目,以便應用。

3 實施“項目教學法”的意義

在以上這種教學方法的指導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1)以“項目實戰”過程中學生學習的態度和完成統計調查報告的質量,綜合評定“項目教學”成績。由于“項目教學”成績是統計學綜合成績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所以可以減輕期末考核的壓力。(2)要完成調查報告,學生需要將其所需過的統計知識融會貫通,并親自走向社會,搜集原始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推動學生能動性。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3)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不但鞏固原來所學的知識,同時也探索尋找出新的方法,并達到掌握新知識的學習,而且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

在項目教學法的具體實踐中,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書或一個供學生利用的資料庫,而成為了一名向導和顧問。他幫助學生在獨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進,引導學生如何在實踐中發現新知識,掌握新內容。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完成項目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師有目的地引導下,培養了合作、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同時,教師在觀察學生、幫助學生的過程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專業水平。可以說,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完成項目,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

注釋:

① 劉雅漫.新編統計學基礎[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篇5

關鍵詞:高職;與人合作能力;項目驅動;行為目標

在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對我院畢業生就業追蹤調查時我們也看到,很多畢業生最欠缺的不是技術,而是綜合素質。即缺乏與崗位合作伙伴的溝通合作能力,缺乏工作中的計劃、組織、協調能力,也缺乏遇到問題及時應變的能力,這些都對傳統的高職教育提出新的挑戰,單純的專業技術教育難以適應多變的社會需求,綜合素質日益成為衡量高職教育的關鍵因素。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凸顯能力本位?如何把行為養成教育貫穿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把能力培養外化陳述為行為目標加以實現?是值得每一個高職教育者深思的問題。《與人合作能力訓練》課程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針對高職教育不同專業的實際需求,以項目驅動的方式,我為本院視光技術專業的學生設計的《與人合作能力訓練》課程如下:

一、總體構想

以完成“創業初體驗——視光技術專業眼鏡市場調查及模擬開店”工作任務為驅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運用項目教學法,根據工作進度的需要將總體工作任務分解為:1 形成合作團隊并部署“眼鏡市場調查”策劃方案; 2 面向大學生群體及校外眼鏡市場開展“眼鏡市場”調查; 3針對創辦眼鏡店的可行性,形成書面調查報告;4校園模擬開店等四個二級子項目和若干個三級子項目。在具體項目任務的驅動下,旨在培養學生與人交流和與人合作兩大能力,同時將應用寫作與口語交際這兩項傳統上相對獨立的語文應用能力重新整合滲透進整個項目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整體知識與能力目標如下:

1、運用與人交流的一般知識和基本技巧,選擇交流對象,確立交流主題,采用正確的口頭和書面交流方式,運用必要的輔助手段,準確全面地傳遞信息。清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見,并能傾聽和正確理解交流對象的講話。

2、運用與人合作的一般知識和基本技巧,與人建立合作關系,協商合作目標、相互配合工作、并能根據合作狀況調整合作方式,不斷促進和改善合作關系,最終依靠團隊完成特定工作任務。[1]

二、課程安排與項目設計

(一)能力訓練項目設計(表一)

創業初體驗——視光技術專業眼鏡市場調查及模擬演練

I.形成合作團隊并制定“眼鏡市場調查”策劃方案

1.形成合作團隊;

2.確立“眼鏡市場調查”策劃方案,明確分工建立合作小組。

1.能根據工作任務積極尋求并爭取合作伙伴,準確清晰表達合作愿望;

2.積極參與討論制定計劃方案并能以恰當方式明確工作任務。

1建立合作關系的常識與技巧;

2制定方案、明確合作條件的技巧。

1以自愿組合與老師協調結合的方式組成合作團隊;

2制定策劃方案。

6個合作小組

6份策劃方案

II.面向大學生群體及校外眼鏡市場開展“眼鏡市場”調查訪問

1.討論制定調查問卷;

2 面向大學生群體進行調查訪問;

3.走訪周邊眼鏡商店,了解銷售信息;

4.訪問結果總結與口頭匯報。

1 能靈活運用調查訪問的形式與被采訪對象進行溝通交流,圍繞調查主題獲取相關信息;

2能簡明扼要地進行調查訪問記錄;

3能在合作團隊中條理清晰進行調查結果匯報。

1收集整理調查問卷的方法;

2.簡要記錄調查訪問內容的基本知識;

3、撰寫發言提綱的基本知識。

1校園內外實地調查訪問為主,網上調查為輔;

2匯總并討論分析相關資料和信息。

6份調查問卷樣本

6份針對調查結果的發言提綱

創業初體驗——視光技術專業眼鏡市場調查及模擬演練

III.研討并擬寫開辦眼鏡商店的調查報告

1依據調查結果組織會議討論在校區周圍開辦眼鏡店的可行性 ;

2討論擬定調查報告的寫作方案并完成調查報告的寫作。

1能主持會議或積極參與討論,觀點鮮明表述開辦眼鏡店可行性的看法;

2能傾聽和接受別人意見,并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

3能根據討論結果完成“開辦眼鏡商店”的調查報告。

1主持會議與會議發言的基本知識;

2會議記錄的基本知識;

3撰寫調查報告的相關知識。

1.會議討論擬定調查報告寫作大綱交教師修改后實施;

2分工協作完成調查報告的寫作。

6份會議記錄

6份調查報告

IV.眼鏡店營業狀況的課堂模擬演練

1.討論制定課堂演練活動計劃;

2準備相關教具,在團隊內分角色進行眼鏡店經營演練活動;

3本次活動的口頭匯報與總結。

1.能根據角色分配完成演練任務;

2.能根據演練情況在班集體內進行口頭匯報與總結。

1撰寫活動計劃的相關知識;

2依據不同角色及時與合作者溝通的方法技巧;

3 口頭匯報、總結的相關知識。

1教師檢查模擬演練計劃并提出意見;

2 依據教師擬定的總結與評價標準對本人及所在團隊進行評價。

6份課堂演練活動計劃

6份工作總結

三、課程開發與構想

(一)教學方式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教師——明確工作任務和預期能力目標,指明訓練方法、手段及步驟,并全程指導、協調、觀察、記錄、考核。

學生——充分發揮其教學主體性,自主交流、組隊、分工,制定并實施工作計劃。[4]

(二)預期成果:

1 制定“創業初體驗——視光技術專業眼鏡市場調查及模擬演練”實施方案。

2 建立合作團隊,繪制合作團隊分工協作構架圖。

3 團隊合作完成的調查問卷、調查報告、課堂模擬演練計劃及工作總結。

(三)考核方式

1.采用過程考核法,綜合評價學生完成整個工作任務的質量和表現。

2.將教師考核和學生互評相結合,教師考核和學生互評原則上各占50%。

3.四個子項目均采用百分制,根據子項目考核內容的難度系數,計算相應成績。

四、結語

我院眼視光專業開設十余年來,業已形成較為成熟的就業市場。但隨著視光專業畢業生的增多,各大醫院的需求已成下降趨勢,而社會對視光專業人才的總需求量不減,大量眼鏡店對視光專業的需求呈增加態勢,創業也成了畢業生不錯的出路,在校學習期間的創業初體驗恰恰是學生踏入職場的預演,為他們將來創業打下基礎。這個基于項目驅動的專題項目為高職視光專業學生量身定做,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收效頗好。這種顛覆傳統意義的教學法得到了同學們廣泛的接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的傳授者和測評者,還是設計者、指導者、協調者、合作者;而學生的角色定位也不再是單純的學習者和被考核者,還應該是整個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參與者和測評者。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師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項目進行中教師更像一個總設計師,關注進展情況,觀察各個小隊成員的情緒變化,隨時調整項目步驟與節奏,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足夠的認真與熱情,對每一次每一個小隊交來的成果都要及時、詳細地批改,走到各小隊中間對取得成績大力贊揚,提升同學們的合作的信心與創新的勇氣,同時指出不足與希望,交由小隊修改,有時要反復幾次才能達到滿意效果。在這個過程里,教師的認真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認真程度,教師的熱情鼓勵更是整個項目得以順利完成的精神支柱。可以說,教師才是《與人合作能力訓練》課程的靈魂,多能、多專、多思、多做才是新時期高職教育需要的教育者。

[參考文獻]

[1]童山東,鐘華.《與人交流能力訓練手冊》[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0-11。

[2]訓練項目與活動[EB/OL] http://wwwhxnlcn/。

篇6

關鍵詞: 中學英語學習 任務型教學模式 理論依據 操作模式 實例設計 運用意義

《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課程從學生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增加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和探究式學習內容,有助于發展學生與人溝通、學會合作的能力,從而貫徹課程標準的思想。

一、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中學探究式學習中的運用理論依據

任務型語言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learn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它把語言運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所謂“任務”,就是“做事”,在此過程中,學習者始終處于一個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探究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實踐過程中的語言習得。師生共同探討決定任務內容、共同制定計劃,讓學生自己發現需要,激發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積極投入學習探究中;并根據完成任務的成果評價,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然后調整學習策略,取得進步。這樣,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式學習任務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其了解自己的認知能力,盡可能發展這種認知能力。

任務為本的探究式學習主要注重其教學過程的操作。這個問題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探究學習為途徑,合作討論為形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構建教師導,學生學的教學程序”,其內涵可以充分體現在task這個詞的字母里:

T team work,target,tool,technique,etc.

A action,ability,acquiring,achievement,etc.

S skills,strategies,success,stimuli,student-autonomy,etc.

K key,knowledge,etc.

因此,將任務型教學模式運用于中學英語探究式學習,把社會引入課堂,把課堂延伸到社會,脫離局限于課堂的學習才是真正自主的學習,能夠有效地發展以人為本的綜合技能,是超越語言學習的學習。我們把“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貫徹其中,這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對語言的習得。

二、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中學英語探究式學習中的運用的操作模式

1.明確目標,呈現任務。

在開始探究任務之前,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實際情況,如:學生個人和群體運用知識、技能、策略,協調與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綜合情況,從而識別困難,提出設想,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提出探究任務。

2.分層要求,指導方法。

學生在明確探究任務后,根據實際情況,自己選擇探究任務的方法和途徑,學生可通過個體獨立活動和小組合作活動思考問題、設計活動方案、搜尋和收集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篩選、分析處理,圍繞任務目標積極開展各種調查、討論等學習活動,進行歸納和總結并進行成果匯報和反饋。

3.成果展示,評價反饋。

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展示出來的創造力與探究挖掘力豐富各異,因而任務結束后他們提交的成果也具有多樣性,如海報、成果展、匯報表演、調查報告等,從而多元化地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

任務評價可進行量化評價或言語評價,教師以鼓勵為主的方法進行點撥評價,使學生有一種自我展示的成功體驗,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師評等多種評價途徑相結合,就完成任務的方法、個人表現與小組合作程度以及任務成果進行評價。

三、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中學英語探究式學習中的運用的實例設計

根據SEFC Book 2中的Unit 17,筆者設計了任務“啟東殘疾人生活現狀抽樣調查”(Sample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Disabled People in Qidong)。

任務目標:

1.引導學生對殘疾人生活現狀的關注和進一步了解。

2.學會采訪人物、查閱資料、收集信息。

3.培養學生采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4.在活動中學習使用語言,增加語言的輸入輸出量,鞏固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方式:

1.到啟東殘聯了解啟東殘疾人現狀并落實調查對象。

2.通過問卷調查、實地采訪、查閱資料等途徑獲取信息。

3.勘察并記錄公園、劇院、學校、街道的無障礙設施。

4.分析數據、討論匯總并整合信息,撰寫調查報告。

5.各小組的調查結果展示與交流。

活動形式:

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六人至八人一組)、班級活動相結合。

活動過程:

1.學生通過討論設計出一份啟東殘疾人生活現狀抽樣調查表。

2.各小組獲取表格,通過座談、采訪、勘探完成表格內容。老師可適當給予詞匯方面的指導。

3.小組成員分工合作,負責調查、記錄、分析、編輯、整合信息后撰寫調查報告。

4.小組選出代表輪流自由發言,口頭匯報調查報告。

四、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中學英語探究式學習中的運用的意義

1.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帶著愉悅的情緒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伴隨著學習成果的獲得,即使是平時英語基礎差的學生也能通過探究式學習過程中的小組合作,發揮自己的獨特性,即使是極其微小的成績也是對自己的超越,最大程度地激發了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2.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接受的是生成教育,在觀察、調查、討論、思考等實踐活動歸納及任務后的知識反饋等一系列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學生運用語言的綜合技能及歸納總結能力得到充分鍛煉與體現。

3.運用多種評價工具,促進學生評價與反思。學生通過師評、自評、互評等評價表對任務目標、任務過程、任務成果進行評價,幫助學生運用數據、圖表分析自己的學習成果,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評價自己的學習能力及策略、自己的合作態度,從而重新思考自己所做的努力及達到預想目的的程度,并適當調整方法,為以后的任務進行技巧的內化。

五、結語

Nunan認為,學習任務是一件以意義為關注點的工作,是學生運用語言去理解、產出、交流的活動。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做的每一件事都來源于我們對語言本質和語言學習本質的理解與認識。因此,筆者在設計任務時,把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輸入任務,正面引導學生的社會意識;把探究式學習輸入任務,通過各種項目任務的完成,培養學生調查研究、協同合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增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David Nunan.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陳琳等.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篇7

關鍵詞:中職德育;教育視野;素質教育;探究能力

一、有利于架設小政治教育到大政治教育的橋梁,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要形成一種內在的思想政治素質,不僅需要德育課堂上若干基本理論學習,還要從小課堂走向大課堂,到社會的海洋中去學習。報紙是輿論工具,是“喉舌”,有鮮明的導向和教育作用,是宣傳、激勵、鼓舞人們的強大思想武器,即使在廣播通訊、電視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它在報道詳細程度、揭示問題的廣泛性、深刻性、思想教育等方面,仍然有著明顯的優勢。報紙是傳達重要政治思想信息、反饋社會、報道生活的。報紙肩負著傳達政治、經濟、科教、軍事等信息的重任,這些信息是經過編輯處理改編了的,再把這些信息歸類、合并,形成新的認識。我們利用這些新的認識能使學生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了解到教材上無法得到的信息,所以說報紙是散裝的百科全書。報紙上除了通過常規的消息通訊、評論等實用文體報道信息外,還有大量的商品廣告、新科技介紹、招商引資說明、調查報告、合同的實施與糾紛處理等,這些內容為學生日后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積累了許多新知識和社會見識。因此,選用報紙作思想品德教學的第二教材,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和思想品德。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德育課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視野

許多學生感覺到德育課枯燥無味,又沒有實際用途,學起來又沒有意思,也就不想學,這與他們的思維單一,生活面窄,接觸社會實踐少關系極大。而且,教師往往把自己局限在課堂、教科書的小圈子里,就知識記知識,就教科書說教材,使得學生學習空間小,知識面窄,技能單一,影響了學生的發展,窒息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而報紙卻能夠引來時代的活水,因為所刊載的內容都是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科研、文化、教育、軍事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每天都有新的立意、新的角度、新的實踐、新的問題來報道社會的政策、法規及事實熱點問題,傳遞地球上的每個角落被人們關注的重要信息,這些都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如,“神六”“神七”發射成功和順利返回的報紙、北京申奧成功的報紙,記錄黨代會人大會召開的報紙以及其他重大事件或具有各種資料匯編的報紙,還有記錄本地的各種新聞資料的本地區報紙等。如果我們將之運用到德育課堂教學中,以書本知識為主,報紙資料為輔,將當前發生的事情,與書本上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書本上的知識揉進社會這本“大書”中,不但能使學生學有興致,易于接受,而且對教材的理解也就加深了,從而就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

在平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讀報紙,使學生增加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提高敏捷的思維。報紙上那些有針對性的言論專欄,如對政策的闡釋,經典性政治理論分析等都能激活學生思維,給人不少生活啟迪。因此,報紙資料是課本有益的補充,能使枯燥的說教變得生動有趣。報紙資料在教學中,能增加學生對社會的了解,促使他們熱愛生活,關注社會,形成了其他輔導材料無可替代的作用。

三、有利于改善課堂教學結構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原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德育課由學科性質決定,其理論性很強。在教學中,為了給學生闡釋清楚,往往容易形成教師“一往情深”地講,學生“昏昏欲睡”地聽的局面。我們可以利用報紙來改變這種狀況。報紙有多面性,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次、不同側面反映了不同階層的人們對現實社會各種問題的認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該成為一位“博覽群書”的學者,我們教師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同時,還要根據課程目標、學生狀況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在課堂教學中引進一些課外報刊上的材料,引進一些學生急于想知道的熱點問題或與其學習感興趣的話題,在課堂上加上“事實熱點”這個催化劑,這樣就會使教學雙邊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形成一種良好的樂學愿學的教學氛圍。

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利用報紙教學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知識量,增加學生對社會的了解,熱愛生活,熱愛國家,熱愛人生。學生可以通過報紙了解了外面的世界,開始用審視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對社會上一些不文明現象也能提出尖銳的批評和自己的意見及體會。如,城市文明、就業、污染、看病難等問題,都成了學生關注和爭論的話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充分地利用報紙,將課本知識和社會問題結合起來,設計一些探究的問題讓學生去討論,寫調查報告或者布置一些個性化作業,如:手抄報、剪報,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師還可以針對教材上的問題,由學生找來事實材料進行討論、分析,來印證教材上的觀點。如,講到搞活市場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就找來報紙新刊載各地市場繁榮,對當地經濟發展促進作用的報道,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因為報紙新報道的事實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討論中,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新聞報道在規范準確的語言、嚴謹的結構、緊密的思維等方面,無不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篇8

提高農民和職工收入是富民工程的根本,是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關于提高農民和職工收入的設計報告》,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切合了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中的核心問題,此項選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對該項設計的評價也是很重要的,設計方案必須科學、合理、適應當前的實際情況,可行性、可操作性強,才能達到增加農民收入、富民強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下面,我對此項設計的評價如下:一、該設計是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詳實方案

該設計方案是在《關于提高濱湖區農民和職工收入的調查報告》基礎上分析、總結得出的。調查報告根據當前農民和職工收入的現狀、國家對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等方面,在周密調研的基礎上歸納整理,產生了比較詳實的材料。在濱湖區各鎮農村中廣泛開展調查活動,主要采取了發放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在調查的方法上由點到面,既從宏觀上分析了濱湖區農民和職工收入的大致情況,又召開了座談會個別聽取意見,從微觀上分析了各類從業人員的收入現狀及影響收入的主要原因。因此,撰寫者所寫的調查材料思路清晰,客觀公正,比較全面,對下一步設計方案的寫作奠定了較堅實的基礎。

具體來看,撰寫者在調查、收集資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形成了非常翔實的數據資料,并經過理性分析和歸納整理,有理有據,通過縱向、橫向的比較,得出了比較正確的調查結論:濱湖區現階段農民和職工收入穩步增長,居民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收入渠道日趨多元化,人均收入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另外,調查報告也指出了我區農民及職工收入現狀中存在的幾個方面的差距以及影響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分析得比較周密到位,符合我區實際情況。因此,本人認為該調查結論是正確的、可信的,使設計方案有了明確的目標,為《關于提高農民和職工收入的設計報告》的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設計方案是在調查的基礎之上而成的,對調查報告的評價只做簡單的梳理,不做更多的評價。

二、對設計方案的評價

該設計方案,在周密細致的調查基礎上,從濱湖區農民和職工收入現狀出發,明確了主要目的,并遵循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該設計方案理由充足、依據可靠,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關于設計方案可行性的分析:該設計目標明確、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主要表現在:一是目標定位明確合理,且根據從業人員的不同分層次、分類型地提出目標。二是濱湖區農民和職工收入的基數不低,近年來經濟持續增長,加上領導重視,農民和職工收入增長具有了外部條件和思想基礎。三是該方案提出的各項措施有重點、有分層次,分別從思想認識、經濟增長方式、政府與企業的角色、弱勢群體、投資渠道等各方面提出意見建議,比較全面中肯。四是適應了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具有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關于設計方案創新性的分析:增加農民和職工收入,這是一個了老問題,但從它的重要性來講,應該是一個常講常新的問題。該設計方案跳出了講增收就提加大政府投入的框框,而從宏觀的角度,就當前的熱點問題出發,從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增收機制的建立等方面來提出設計。微觀上撰寫者更加關注弱勢群體和居民投資渠道以及勞動者的素質,在設計的角度上有一定的突破和創新。

三、改進設計方案的幾點建議

《關于提高農民和職工收入的設計報告》總體上來說是好的,符合我區實情、內容豐富、措施得當,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本人認為,如果可以按照以下內容進行改進,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一)明確實施農民和職工增收的對策取向

該設計報告通篇談了提高收入的對策建議,細化量化的建議措施很多,但缺乏大局性目標性的定位。建議在提出具體措施前界定一下我區農民職工增收的目標對策取向。可以以“保低”、“擴中”“促高”為基本取向,定位不同收入階層的發展方向。

“保低”:實施富民工程的重點和難點在于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主要包括老弱病殘、勞動能力低,缺乏市場競爭力的農民,以及面廣量大的純農戶等。對這些最低收入階層的弱勢群體,要給予重點關注。消除絕對貧困,確保其最低生活保障,并創造條件逐步提高其收入水平。

“擴中”:中等收入階層是經濟主體和穩定的消費群體,是社會的“穩定器”。我區實施富民工程重要目標是培育出穩定的中產階層,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良性社會結構,從根本上保證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加強引導和督促,切實提高職工收入水平。

“促高”: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精英階層的領導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盡管在分配領域中,要兼顧效率與公平,避免和防止過度的貧富分化。但在發展領域中,要充分激發各類人的創業動力,使其成為發展經濟的主力軍。不斷提升高收入階層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不斷提升高收入階層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創造更為寬松的發展環境。

在此對策取向的基礎上再提出各項措施建議,設計的思路會更清晰、目標更明確,各項措施也會更有針對性。

篇9

【關鍵詞】語文教學;改革

國家實施普九,兩基建設,兩免一補,對農村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可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語文是學和工作的基礎工具,是始終貫穿于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語文教學必須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必須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才能發揮其基礎學科的作用。

1近十年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只注重于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的新生,而忽視了為新農村建設培養有較高素質的勞動后備力量的任務

每一屆能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學生畢業后仍然要留在農村。然而,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與單一的教材,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有書本知識,缺乏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能力,更有少數學生沒有扎根農村,建設家鄉的打算。

這種教育背離農村實際,與社會需要脫節,使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走入了一條死胡同。如果升不上學,則所學知識在農村無甚大用,而有用的又學得少或沒有學。就對本校學生進行了一次“應用文”寫作測試調查,取樣統計數據表明了如下幾點:

(1)學生因缺少練習,未能掌握已學過的某些應用文的寫法,如一般書信、介紹信、證明信等。

(2)能寫介紹信、合同書、說明書、電報、廣播稿等8種應用文的學生均不超過被調查人數的10%,其中會寫合同書的只有5%。

(3)會寫演講稿、廣播稿的人數占8%,會寫調查報告的只占3%。

(4)能識、會寫“農村實用雜字”的,能寫毛筆字的只有5%。

通過以上調查說明,農村語文教學脫離農村實際需要。不少農村初中對應用文的教學很不重視。

2適應新農村建設改進語文教學

現今,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迅速,使“語文”更有了用武之地。如何使語文教學適應新農村的需要?我認為,根本出路就在于接通農村生活這個源頭,在改革第一課堂的同時,注意豐富第二課堂,促進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具體做法如下:

2.1適應農村需要,加強應用文教學。應用文體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農村中學生畢業后,絕大多數要參加新農村建設,對他們來說,會寫各類應用文就是一種實用本領。

(1)從發展農村經濟現實來說,要讓學生學會寫合同、廣告詞、請示報告,產品說明書、發票、契約等。

(2)從民俗禮儀來說,應讓學生掌握請柬、祝辭、題詞、訃告、悼詞、碑文?

(3)從參與行政管理來說,學生要能寫會議記錄、計劃、總結等。

(4)從宣傳與民事活動來說,要能寫通訊報道、演唱材料、廣播稿等。

(5)從普法方面來說,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的法制觀念越來越增強了,知法、執法、護法、守法并能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要能寫寫、答辯狀等。

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必須結合農村的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活動,才能提高語文的實用價值。教師可組織學生調查專業戶和重點戶,讓學生了解某些產品的制作過程,然后再要求他們進行練習試寫有關應用文。在指導學生寫應用文時,最好能借助實例,著重使學生領會每種應用文的性質、作用,學會每種應用文的格式,掌握習慣用語、術語或專名詞,并要求學生反復練習,直到真正掌握,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為止。

2.2選擇反映農村生活的優秀文章,作為補充教材或鄉土教材。應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農村初中的培養目標,加快教材改革步伐。選擇反映農村生活的優秀文章作為教材,以填補統編教材的不足,使學生學有所用,能夠將所學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發展農村經濟,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中去。

2.3結合農村社會調查,進行寫作訓練指導。調查前,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聽、說、讀、寫這四項能力的基本要求。

2.3.1說,是調查時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在調查中應讓學生著重把握以下環節:(1)提問(向對方提出要了解的問題);(2)引問(被采訪對象回答問題時可能偏離主題,怎樣引導他回到正題來);(3)層遞(怎樣使提出的問題層層深入地圍繞主題發展下去);(4)趣味(采訪時注意語言的趣味性、生動性,使雙方都進入角色)。

2.3.2聽,著重于“聽記”方法的指導。應讓學生把握以下幾個環節:(1)抓住契機。有的內容很重要,而說話者常作簡述,這時就應指導學生抓住時機,讓對方進行深入的表達。(2)以點帶面。即由一點想到與此相關的“面”,從而縱觀全局。(3)提綱挈領。對被采訪對象的言論進行過濾,分析、歸納、綜合,再作記錄。

2.3.3讀,著重于寫作鑒賞方面的指導。讓學生在寫的時候心中有一個“參照物”。

2.3.4寫,這是寫調查報告重要環節。先講寫作方法,進而“導寫”勾劃寫作系列線,確立專題,劃分小組觀察與采訪筆記調查報告通訊或特寫議論雜感“采珠”,搜集生動形象、豐富簡明的群眾口語,借鑒運用談整個寫作過程。

這種寫作訓練在課堂內是無法進行直接有效訓練的,應借雙休日及放假讓學生搜集作文素材,要他們在家人或村送投?

2.4結合生活進行適應農村特點的語言交際訓練。當前,農村文化站(室)大多已經建立,需要大批文藝節目創作和表演人才;村廣播室也需要采編人員和播音人員。所以,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的輔導也是必要的。

可確定專題,進行有效的訓練。聯系農村的實際設立專題:(1)當前農民的心理;(2)當前農民對知識的探索;(3)當前農民對未來的展望和暢想;(4)當前農民的思想動向、農村難點和熱點問題等。

可采用下列形式進行訓練:(1)復述;(2)講述故事、事件;(3)發表議論;(4)交談;(5)即席講話;(6)演講;(7)討論;(8)辯論;(9)說明事物;(10)口頭報告。

2.5扭轉忽視寫字教學的傾向,開設書法課;加強書法訓練與小學銜接,迅速提高農村中學生的書寫能力,更好地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

2.6組織“采風”及民間文學的搜集活動,著重培養學生聽和記的能力。

2.7補充“農村實用雜字”的教學。對“農村實用雜字”教學,我國古代已有這方面的經驗。今天完全照搬有其弊端。但是雜字也有值得借鑒之處可以有選擇地用來進行教學試驗。

3以革新語文教學控輟保學

篇10

關鍵詞:中職; 德育課; 合作學習; 指導方法

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小組為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之間,彼此通過協調的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學習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水平,培養學生溝通、協調和合作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是當今中職德育課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人們常說,“事必有法,然后有成”,方法歷來被人們所重視。要使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能在教學中有效開展,使學生在道德建設、知識構建和能力培養方面起到實效,作為指導者的教師,就要善于運用好合作學習中的指導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常用的合作學習指導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教練法

教練法是指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們通過反復練習達到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和方法的合作學習教學的方法。這里所說的“教”,是指教師的示范,“練”是指學生們的訓練和學習。如職一《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習中,第十二課“管理規劃,夯實終身發展的基礎”中的練習“根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一個你在職業學校三年的學習方案。”分別從“課程學習方案、課外學習方案、實踐技能自我訓練方案、職業資格證書獲取計劃”等幾方面要求學生填寫。由于是職一新生,當初對專業選擇和今后的專業學習都是認識模糊,不可能一下子填寫出來,教師必須先填寫一份“范本”,再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和本專業特點去模擬填寫。再如在合作學習的專題研習中,學生往往要進行問卷、訪問等形式的調查,但面對大量的數據信息,學生卻不知道如何處理,這時教師就應該在學生進行調查前,向他們進行“如何運用數據圖、如何撰寫調查報告,制作圖像棒形圖”等方法的訓練。總之,運用教練法開展活動時,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講解精確得當,示范準確。首先要求思路清楚,講述時能把握重點與難點;其次講述的語言要力求精煉、簡明、確切,特別是對學生們提出的各項要求更應該明確無誤,不能模模糊糊、拖泥帶水,更不能模棱兩可,似是而非。

第二,反復練習、循序漸進。教師在輔導訓練學生時,不能急于求成,考慮到中職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能力。練習的內容則應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從模仿逐步到獨立操作,在到創作。在具體安排上,力求每一次活動都能有所收獲,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二、調查法

調查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通過一定的途徑,深入實際了解特定的事物,以獲取資料的學習方法。它可以在較短的時期內取得豐富的第一手材料,為解決問題提供事實依據,同時又能較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合作學習活動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包括:實地調查、訪問調查和文獻調查三種情況。例如:某教師在講授《法律基礎知識》“產品質量”這一內容是,對“日常生活中的產品包裝是否符合國家要求”進行了調查。學習小組首先通過課本或網絡,查找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然后確定調查對象和范圍,有的小組到“好又多”等大型超市調查,有的小組到農貿市場調查,有的小組向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等,最后每個小組形成調查報告。整個調查程序包括:確定調查任務、選擇調查對象、劃定調查范圍、指定調查計劃、調查實施和資料分析及調查報告撰寫等一些環節。

正確運用調查學習法,應注意以下問題:

1.調查中要態度端正,求取真知。要讓學生明白調查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只有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才能真正學到知識;東張西望、道聽途說,是絕不能達到目的的。

2.做好調查資料的整理工作。首先資料的整理要及時,最好是當天的調查記錄當天整理;二是閱讀文獻時隨時作筆記,將有用的材料和想法隨時記錄下來;三是對調查活動本身加以總結。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分析調查到的材料,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培養學生演繹\歸納等科學的思維方法。

三、討論法

討論法是組織學生就某一中心問題展開討論,互相啟發,引發聯想,從而引發創造性設想的連鎖反應,并產生大量的創造性設想的研究性學習方法。這也叫做“頭腦風暴法”例如在學習職二《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的“國家”這一內容時,有學生提出:美國為什么要繞開聯合國,出兵國家伊拉克呢?針對這一問題,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討論的結果,有的學生說: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美國想得到伊拉克豐富的石油;有的學生說:伊拉克的國力比不上美國,美國才敢出兵;還有的同學說:美國認為薩達姆與本拉登有聯系,美國要報復伊拉克……最后,老師進行小結,充分肯定了同學們豐富的想象力及對事物分析的能力,在綜合了同學們的意見的基層上,對美國出兵伊拉克的問題進行了總結。這樣的討論,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討論一個問題,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有利于提高他們全面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運用討論法,不僅要激發多種創造性設想,而且還要在發現問題以后,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注意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在小組討論中,要發動成員放開思想,圍繞中心論題發表意見。為了要讓大家都能暢所欲言,規定對他人的意見任何人都不做判斷性的結論,每個人都只能從正面闡述自己的意見,不允許私下交談,干擾別人的思路。這樣做是為了營造一種通力合作的氣氛,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或者不善于表達的同學,使所有的學生都能自信地參加到問題的討論中,想法越多,聯想越豐富,受到的啟發越大,成效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