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市場經濟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1 20:20: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社會市場經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社會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文

(一)復習提問

1.為什么說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

2.我國現階段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意義是什么?

(二)導入新課

社會主義經濟仍然是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主義經濟不可逾越的階段,我國現階段只有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才能實現經濟現代化。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生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商業網點多了,什么商場、商城、購物中心、早市、夜市、集貿市場,還有廟會、物資交流中心,比比皆是;商品豐富了,吃的、穿的、用的,琳瑯滿目,一應俱全。這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

查看全文

黨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教育思考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黨所處的環境、所肩負的任務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發展,勢必引起廣大黨員思想觀念的更新,利益關系的調整,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的改變,這也必然會給新時期的黨員教育工作帶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認真研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黨員教育問題,抓緊抓好黨員教育工作,使廣大黨員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黨員教育工作帶來的雙重影響

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目標后來又寫進了黨章和憲法。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所謂市場經濟,指的是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經濟。它是一切商品發達到社會化大生產階段所客觀必須的資源分配方法。從歷史上看,市場經濟有資源配置較為合理,經濟效益較高,競爭性強,可以極大地提高社會生產力,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等諸多優點。但是,市場經濟并沒有改變商品經濟的本質,所以它也有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這首先表現在企業行為和經濟秩序上。擁有自主權的企業在競爭機制的引導下,追逐利潤的最大化,如果缺乏必要的規范約束,很可能出現欺詐、違約等現象,使經濟秩序陷入混亂無序的狀態,從而大大提高市場經濟的運作成本,甚至可能背離社會主義的方向。其次表現在社會風氣上。市場經濟由于利益分配機制的轉變,以及商品交換原則的通行,一方面大大刺激了人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極易誘發人們的私欲和拜金主義泛濫,從而導致權錢交易、假公濟私、行賄受賄等腐敗現象滋長,損害社會風氣。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發展所帶來的正負效應,給新時期黨員教育工作帶來了以下雙重影響:

一是具有積極作用。首先,市場經濟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一方面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化;另一方面社會協作越來越廣泛,越來越緊密。個人越來越離不開群體,整個社會圍繞著商品生產和交換而被聯結成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這就客觀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于強化黨員的群體意識、整體意識和服務意識。其次,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從而給黨員和黨風廉政建設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為消除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創造有利的物質條件。第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助于人們不斷更新觀念,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競爭意識,奮力開拓進取,從而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為端正黨風和調動黨員的積極性帶來新的活力。第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利于促進法制建設,增強法制觀念,進一步完善黨內法規體系和嚴密的監督體制,從而為黨員干部防腐倡廉提供有效的制約機制。

二是具有消極作用。其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換要以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這就容易使一些黨員產生對貨幣的神秘感,以為“金錢萬能”,有了金錢就有了一切,從而誘發拜金主義思想。其二,等價交換原則又容易使一些黨員的人生價值觀念出現功利化傾向,從而導致黨員價值觀念的扭曲,造成黨內政治生活的商品化。隨之,拿原則作交易,向黨討價還價,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庸俗作風就會滋長蔓延。其三,市場經濟的求利性有著極大的誘惑力,誘惑著一些意志不堅定、黨性觀念淡薄的黨員和干部,把理想和信念轉變為對物質和金錢的追求,使自己的黨性、人格和靈魂統統商品化,只講錢財實惠,不講黨性原則;只講索取,不講奉獻;甚至違法亂紀,嚴重敗壞黨的聲譽。其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不斷擴大開放,加強與不同意識形態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和文化交流,客觀上把我們黨的建設置于復雜的國際環境中。由于國門的打開和國際間來往的日益頻繁,國外一些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文化以及價值觀念和生活作風必然會乘隙而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廣大黨員和干部,導致思想觀念、政治立場和生活作風發生變化,影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黨員教育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形勢和更為艱巨的任務。因此,抓緊抓好新時期的黨員教育工作,必須把握市場經濟特征,正確認識雙重效應,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自覺抵制其消極影響。

查看全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邏輯論文

邏輯通常指人們思考,從某些已知條件出發推出合理的結論的,邏輯反映的是事物內在的、必然的聯系。本文中所使用的主義市場的人學邏輯概念,是描述和反映這樣一種社會現象的內在規律:公有制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在人的層面上的含義、要求和體現,即公有制條件下的私人剩余勞動交換關系提升到人的高度,其應有的內在要求是什么。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體的特殊性

依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人是一切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基礎和承擔者,這就要求我們在社會經濟現象時,既要把人放在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中去考察,同時也要把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提升到人的高度去理解,即要正確把握“人”與“物”的兩個層面的關系。

就“物”的層面來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規定性是在與市場經濟一般本質的結合與分離中獲得的,上述過程主要是:個人之間的等價交換、之間的等價交換、個人與企業之間的等量勞動交換。前兩個過程是結合,后一個是分離,正是后者的分離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有本質。

就“人”的層面來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人主要存在于三層面:個人,企業,社會,但在經濟運行實踐中,主要是兩個,即個人和企業,只有這兩個才真正成為實體。社會在剩余勞動水平階段還無法成為經濟實體。換言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交換關系具有三種類型:個人之間、企業之間和個人與企業之間,前兩者具有市場經濟一般性,主要是價值規律和等價原則起作用,后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有,等量勞動交換原則起作用。因此,對這一過程,我們不能用價值規律去衡量,道理很簡單,就像對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力與資本交換是等價的,但我們決不能就以此原則去衡量剩余價值生產過程。

由此可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具有特殊的規定性。弄清這種特殊性對我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具有重要意義。那么這種特殊性是什么呢?

查看全文

社會主義正義與市場經濟融合

摘要:在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中,出現的精神領域與道德層面的問題折射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義發展和完善問題。經濟與正義是關聯的,經濟決定正義,同時經濟發展又離不開正義價值的支撐。社會主義正義可以和市場經濟正義融合,從而形成新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義。當下迫切需要以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通過實現發展正義、制度正義、權利正義和分配正義,來建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義觀。

關鍵詞:社會主義正義;經濟正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義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在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中,人們已經感受到了精神領域與倫理道德方面出現的一些問題,諸如一些貪污、瀆職、買官賣官現象;制假販假、走私販私、坑蒙拐騙、惡性競爭現象;人對人的某些陌生、冷漠、隔膜等等。其實,產生的這些道德問題所反映的決不僅僅是人們的"思想品質"變"好"了或變"壞"了的問題。從客觀方面來看,恐怕與舊制度的失效和新制度的缺位有關。而究其根源,這些道德層面的問題所折射的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正義發展和完善的問題。正義是道德的基礎,沒有正義就難以解決道德問題。

2007年2月26日,總理發表題為《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的重要文章,首度定義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兩大任務是實現公平正義和發展生產力,并特別指出,“讓正義成為社會主義制度的首要價值。”什么是正義?正義包含著正直、公平、公道等基本語義。從思想史上看,正義雖然對于不同的學者,在不同的語境里,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有著不同的涵義,但是,正義總是就特定社會關系而言的,"正義是一個表示關系的概念"①。正義是人們對某種社會關系所做出的價值評價。正義是表明著道德最初發源的觀念,其實質是對人生存方式及社會關系是非、善惡、美丑的追問。

對正義的追問具有歷史性,在不同的時代,正義問題的內容會發生深刻的變化:從個人正義到社會正義,從政治正義到經濟正義。當下經濟正義是社會正義的一個重要內容和形式,因為現時代,經濟關系成為支配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所謂經濟正義,就是把正義的價值理念導入到經濟領域,關注人類如何不以自身異化為代價發展經濟,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實現人自身的自由全面發展。經濟正義原則是經濟倫理原則之限度,它拷問著經濟倫理的正當性,它關注經濟活動的合理性和規范性,對經濟行為進行正義價值評判和原則規定。

查看全文

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質與量

【內容提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也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質的規定性,它規定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量的規定性,它明確了我國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市場化的程度和標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結合,也是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化程度的統一。

【摘要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關鍵詞】社會主義制度/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化

一、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的問題是當代世界最為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由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是當代主流經濟學面臨的一個嶄新問題(Grosfeld,1990)。盡管現代主流經濟學是一門比較成熟的關于市場運行和資源配置的學說,但從總體上來說,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并沒有一套現成的“過渡”理論或“轉軌”理論用來指導經濟體制國家改革的重大實踐。這意味著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是對現代市場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而且這個實踐本身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和貢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結合。那么,什么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呢?按照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就是整個社會的共產(共同占有和共同生產)、整個社會的自由聯合勞動、商品生產和競爭的消除、階級的消滅等等。顯然,這樣的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形式是不能結合的。但是這里所說的社會主義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中的科學社會主義,即共產主義而言的。而當代實踐中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所說的由發達資本主義脫胎的科學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兩種不同歷史形態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正是基于當代實踐的社會主義而不是科學社會主義最高形態共產主義。就實踐中的社會主義而言,我們的基本定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對我國現階段社會性質的根本定位。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十三大報告做了科學的界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確切地說,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是“后發展國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4]。一些學者在討論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問題中,總是把社會主義同科學社會主義的最高形態的特征同市場經濟的要求聯系在一起研究,如把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僅僅歸結為公有制和按勞分配,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公有制形式本身不等于社會主義,較低生產力水平意義上的按勞分配實際上必然導致平均分配。這樣來理解社會主義實質上降低了社會主義的標準,模糊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所說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當代實踐中的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是后發展國家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是另一種歷史形態的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這種基本制度本身就包含著私有制在內的多種所有制形式、多元的產權關系、包含著商品生產和市場經濟存在的條件。在現實的社會主義制度下,多元產權主體的存在提供了市場經濟生成與發展的社會環境。

查看全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文明內涵

摘要: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存在內在一致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不與集體主義沖突,而且更需要集體主義來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方向,使其不偏離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核。集體主義有助于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有助于我們實現共同富裕的最高目標。在新時代,我們要不斷探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體主義價值觀發展的多元途徑。

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集體主義價值觀

一、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科學內涵

大致說來,集體主義價值觀有三方面的內涵,如下:(一)集體與個人的辯證統一。集體和個人,從本質上來說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是有機統一的整體。第一,集體所代表的利益必須是社會的整體利益,是真實存在的集體;第二,個人所追求的利益應是正當的,合乎法律規定的,還要堅持道德的原則;第三,個人和集體一定要力求達到統一,共同努力實現二者的最大利益。(二)集體的責任。集體主義價值觀大力強調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堅持集體利益至上的原則,與此同時,集體對個人也必須承擔明確的責任,應大力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為個人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三)個人的節制。集體主義價值觀不僅突出強調集體的責任,而且對個人也提出了清晰、明確的要求。集體有義務辨析個人利益的正當性與合法性。當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產生沖突時,個人應以大局為重,發揚無私的精神,自覺維護集體利益。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倡導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必然性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驅動是倡導集體主義價值觀。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二者有機結合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性決定了它與集體主義有著內在的、不可分割的聯系。1.從所有制上看,集體主義價值觀與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一致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集體主義形成的經濟條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主體是公有制經濟,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不僅表現在它的比重上,更表現在它對國民經濟關鍵領域的支配力和對其他經濟成分的影響。公有制經濟要引導其他經濟成分健康發展。集體主義正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公有制的發展,必然要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2.從分配制度上看,集體主義價值觀與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是一致的。分配制度主要是由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公有制在社會主義經濟生活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按勞分配必然成為主要的分配形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仍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形式,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這種分配格局中,不同利益的主體,只有把個人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為社會提供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獲得自身利益,這就從根本上把個人、集體、國家的利益一致起來,從而進一步為集體主義創造了物質基礎。與此相適應,必然要求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導向。3.從生產目的上看,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生產目的是一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最終目的,就是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達到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需要把對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尊重放在首位,堅持不懈地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這體現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有機統一。提倡集體主義,提倡為全體人民謀利益的精神,才能實現全體勞動者共同富裕。(二)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1.體現在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包容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類企業優勝劣汰。企業內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其能否獲得長足穩定發展的關鍵。在國際競爭中,創建實力強大具有凝聚力的企業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身處這種國際背景下,集體主義精神的重要性逐步凸顯出來。2.集體主義價值觀規范了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無論哪種經濟,都要受到價值規律的制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能逃離規律的制約。但我們看到,在市場交換的過程中,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為追求商品的交換價值而忽視商品的使用價值,只顧自身利益而忽視他人和集體的利益,形成“見物不見人”的錯誤導向。此時,用集體主義原則來正面引導市場經濟,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維護廣大人民共同利益和實現共富裕的正確軌道平穩運行,保證我國的市場經濟沒有偏離社會主義的航道,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用單純客觀的經濟活動,來概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是不準確不全面的。它更多的是一種社會主義理想的追求。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里,要實現經濟的平穩運行,離不開國家對當前經濟的形式的科學判斷和宏觀調控,離不開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正確引導。這些都是單純依靠市場規律調節所無法達到的。如果盲目地受市場價值規律支配,勢必導致經濟活動的失調與混亂,使市場的運行偏離國家經濟政策的正確軌道。(三)集體主義價值觀彌補了市場經濟的不足。個人主義是與集體主義相對立的一種價值觀,我國正處在經濟建設的關鍵時期,在這一特定時期,警惕離散社會的個人主義思潮的泛濫,加強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宣傳和教育是重點。

查看全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是和諧經濟

提起市場經濟,人們往往會想到競爭機制。然而,市場經濟實際上還有另一個必不可少的機制,這就是和諧機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該是競爭機制與和諧機制的有機統一體。如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一樣,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是和諧經濟。

和諧運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特征

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主要是通過競爭機制來發揮的。然而,如果只有自由競爭機制,“市場失靈”就可能損害社會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發展歷史表明,市場競爭在帶來效率的同時,也會帶來經濟增長的盲目性、收入分配差距的懸殊以及其他不和諧因素,乃至經濟危機和社會動蕩。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不斷完善市場競爭機制的同時,更應通過建立健全和諧機制,使全體勞動者在自主勞動和公平競爭的環境中走向共同富裕。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就決定了構建以人為本的和諧機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一項基本要求;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須以滿足全體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競爭機制的作用受到社會和諧機制的約束,同時也受到共同富裕與協調發展目標和相應政策的引導;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是競爭機制與和諧機制相互交織、共同作用的,各經濟主體在和諧的環境中競爭,又在競爭中實現和諧。

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充分的競爭不斷地激發著經濟主體的活力,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也出現了競爭無序和失范等不和諧現象。這就告訴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著力構建一個規范經濟主體責任、協調多方利益、均衡各方發展的和諧機制。近年來,中央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戰略思想,對于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的和諧機制具有根本指導意義。這意味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繼續強化競爭機制作用的同時,在發展理念上開始形成和諧的共識,在政策操作層面開始形成和諧的導向,和諧運行正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特征。

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和諧機制

查看全文

社會市場經濟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也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質的規定性,它規定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量的規定性,它明確了我國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市場化的程度和標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結合,也是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化程度的統一。

【摘要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關鍵詞】社會主義制度/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化

一、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的問題是當代世界最為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由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是當代主流經濟學面臨的一個嶄新問題(Grosfeld,1990)。盡管現代主流經濟學是一門比較成熟的關于市場運行和資源配置的學說,但從總體上來說,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并沒有一套現成的“過渡”理論或“轉軌”理論用來指導經濟體制國家改革的重大實踐。這意味著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是對現代市場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而且這個實踐本身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和貢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結合。那么,什么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呢?按照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就是整個社會的共產(共同占有和共同生產)、整個社會的自由聯合勞動、商品生產和競爭的消除、階級的消滅等等。顯然,這樣的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形式是不能結合的。但是這里所說的社會主義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中的科學社會主義,即共產主義而言的。而當代實踐中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所說的由發達資本主義脫胎的科學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兩種不同歷史形態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正是基于當代實踐的社會主義而不是科學社會主義最高形態共產主義。就實踐中的社會主義而言,我們的基本定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對我國現階段社會性質的根本定位。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十三大報告做了科學的界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確切地說,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是“后發展國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4]。一些學者在討論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問題中,總是把社會主義同科學社會主義的最高形態的特征同市場經濟的要求聯系在一起研究,如把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僅僅歸結為公有制和按勞分配,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公有制形式本身不等于社會主義,較低生產力水平意義上的按勞分配實際上必然導致平均分配。這樣來理解社會主義實質上降低了社會主義的標準,模糊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所說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當代實踐中的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是后發展國家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是另一種歷史形態的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這種基本制度本身就包含著私有制在內的多種所有制形式、多元的產權關系、包含著商品生產和市場經濟存在的條件。在現實的社會主義制度下,多元產權主體的存在提供了市場經濟生成與發展的社會環境。

查看全文

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管治論文

市場經濟改革改變了社會管治的基礎。近來許多學者開始重視對地方政府的研究。但多數局限于政府機構的變化,屬狹義的政治學研究,尤其缺乏對政府基層政權的研究。近來隨著對社區的重視,這種狀況有所改變。本文力圖分析改革后管治基礎的演變,以揭示市場經濟改革造成了國家治理的危機,由此國家機器通過“地域化”過程以加強其對社會的管治能力。

1何為“管治”

管治是西方近來興起的概念。通常我們認為西方國家是所謂的“市場經濟”,這種認識忽略了其國家機器的強大管理功能。這種功能是在應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踐過程中產生的。這種凱恩斯主義式的上層建筑也是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方式的必然產物。全球化和向“后福特主義”轉型引起了國家治理的危機(Jessop,1998)。

國家由此不得不尋求新的方式(如與私營部門合作),以整合其管治能力。即出現了所謂的“由政府向管治的轉變”。

管治概念中國古來有之。《資治通鑒》集成了帝國管治的精華。尋求天下大治,無非是掌握天時地利人和,明察各種關系,以達到整治的目的。整治的方式當然不盡相同。

因此,管治實為一種視野,我們大可不必拘泥于西方的具體管治形式。

查看全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精神與德育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當前我們整個社會所要做的一篇“大文章”,自然它也是我們德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但是人們在思考德育與市場經濟的關系時,在思維方式上或者采取一種簡單經濟決定論的觀點,即經濟活動的方式就是道德所要求的活動的方式;或者采取“二元”對立的觀點,即把經濟與德育看作兩個雖有聯系,但卻是在兩個不同的領域中獨立進行的社會活動。筆者認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德育的關系,既不能立足于經濟活動的表面要求,也不能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看作脫離了人的意識的純粹客觀的經濟活動,而必須以歷史的觀點,從人的社會“實踐”出發,尋求兩者的內在一致性。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德育提出了什么問題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對整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它影響到人們的道德觀念,影響到人們的道德實踐,進而也影響到以社會道德實踐為基礎的學校德育活動。學校德育必須對這一影響到社會生活一切領域的社會變革作出自己應有的應答。我國德育的研究者、學校德育的實際工作者已經意識到自己的使命,并在努力做出一個完滿的答案。但是要能夠對這一時代提出的課題,做出一個完滿的回答,首先必須搞清楚時代給德育提出了怎樣的問題,也就是說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德育提出了怎樣的根本性問題。

在德育實踐活動中,有人認為既然我們現在搞市場經濟,那么德育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就是讓學生了解市場經濟活動的具體情況,以及與市場經濟活動相關的觀念。于是他們讓學生去看市場,譬如看證券交易。或者讓學生自己辦市場,讓學生在自己所辦的市場上叫賣或買商品。筆者并不一般地反對這些活動,學生需要學會在市場經濟中生存。但是德育畢竟不是簡單地學做生意,或學習市場上的活動,今天的學生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活,但他們是作為“人”在市場上生活。學習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做“人”,這才是德育的任務。

市場經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被認為是新鮮的,其實不過是我們重新評價或認識的一些觀念。譬如,“競爭”、“效益”、“惜時”、“守信”等等。但是“競爭”、“效益”只是中性詞,無法作出直接的價值判斷。競爭有正當的與不正當之別,效益也可能是個人的、集團的,而不是個人、集團和社會統一的。以善惡判斷為基礎的道德教育,不能夠以這些中性概念作為進行道德教育的規范性概念。“惜時”、“守信”被視為與市場經濟相關的新觀念,然而這兩種觀念可以說中國自古有之。因此它們也不是市場經濟特別的要求。可見,如果把市場經濟對德育的影響僅僅看作引進幾個“新”觀念,那么在市場經濟與德育的關系上也仍然未得要領。

市場經濟也確實給我們德育工作者出了一些兩難問題,譬如等價交換,這是市場公平的基礎,然而它并不能成為人際交往的普遍原則。又如,市場崇尚競爭,但它不能演變為生活中的弱肉強食。這些兩難問題,似乎不能不使我們把經濟活動與道德活動加以區別。這似乎又必然地要把市場經濟與德育的距離拉遠。然而簡單地對經濟與德育加以區分,對受教育者來說是缺乏說服力的,因為市場今天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基礎,而明天市場又將是他們馳騁的“疆場”。對人來說不可能有兩種生活:一種是經濟生活,一種是道德生活。把市場經濟與德育加以區分的二元分析的方法,于邏輯不通,于實際也不符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