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0 21:48: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上市公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議上市公司審計規范
【摘要】
加強上市公司審計費用信息披露對建立公平有序的審計市場競爭環境有著重大影響,也可以加強對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外部監管,使會計師事務所與上市公司的審計關系更加透明化。但是從目前的披露狀況看,審計費用相關信息的披露效果非常不理想,受到了法律法規和公司行為的雙重影響。因此,本文擬從博弈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字】審計費用披露影響因素博弈
一、影響上市公司審計費用披露的因素
(一)法規機制的約束
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兩權分離的資本市場中,受托責任論認為,上市公司有責任和義務向公司的全體股東和其他的利益相關者報告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其他相關的非財務信息。為了保證這些報告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作為獨立第三方的會計師事務所需要對其進行審計。
上市公司會計監管
1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存在的問題
1.1政府監管失靈在我國,由于會計信息監管部門眾多,也由于會計信息所具有的經濟后果影響,相關監管部門紛紛確立自己的會計監管權,爭相出臺非正式的規定,以優先確定本部門的監管權,限制其他部門的爭權,而且部門的利益驅動使各部門在自身出臺規定時不可能主動與其他監管部門進行協調。我國的現實問題是,立法給予了政府會計規范的制定權,卻沒有明確政府會計規范制定低效或無效時應承擔的責任,政府的權力與責任是不對等的,政府會計規范行為取向是單一的,搭便車的心理使公眾不愿過問政府的行為及其影響,而懾于政府的權威,特別是在缺乏民主意識的情況下,更使多數人對規則的制定產生無能為力的感嘆,對輿論的不重視又使公眾唯一可以利用的正面武器被擱淺。
由于國內上市公司規模的擴大與證券市場規范化的進一步發展,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體系從無到有,監管規范日漸完善,但是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卻越來越嚴重。證監會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的監管主要側重于上市過程的監管。上市公司監管得到加強,被查處的上市公司違規案有明顯增加。我國會計監管部門不斷地完善,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和處罰制度的建設,構建起監管規范的實施機制,但是對于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卻收效甚微。造成政府監管失靈的原因有權諸如責不清、力量不強、程序不明、執法力度不大、處罰不嚴,加之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和外部治理結構都不健全,法制也不健全等,都會造成政府監管失靈情況的發生。
1.2內部監管的不利上市公司內部會計監管主要是由監事會、審計委員會以及內部審計部門實施的。但目前上市公司的內部會計監管力度非常有限,監事會、審計委員會并沒有起到監管的作用?!豆痉ā芬幎ūO事會的職權有:檢查公司財務;對董事、經理違反法律、法規或公司章程的行為進行監督;當董事和經理的行為損害公司利益時予以糾正;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但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存在獨立性差、監事工作不到位、監事人員專業素質不高、知識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使得監事會難以真正發揮作用。同時,由于審計委員會是董事會的一個下設機構,是組成董事會的二級委員會,因此,審計委員會職責的有效履行不僅取決于審計委員會本身,還取決于董事會。如果董事會健康運行,審計委員會就可以按照董事會的運行原則良好運行;如果董事會運行失效,審計委員會就不可能成功。
1.3外部監管不利
上市公司外部監管主要依靠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以及新聞媒體進行的。但目前,社會性的監督機構并沒有起到最后防線的監督作用。我國目前有些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審計業務時,不按獨立審計準則等執業規范的要求,在未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未獲取充分的審計證據情況下就確認有關事項,造成審計后的會計報表失真或者發表了不恰當的審計意見。而且面對上市公司一些重大的關聯交易、或有事項、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等未充分披露的情況,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既不向公司提出,也不在審計報告中披露。而且,注冊會計師的違規行為沒有得到有力的懲處,在較低的違規成本和較高的收益之間,使得一些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冒險出具虛假報告。
上市公司統計套利研究
摘要:統計套利在我國的研究也有一段時間,不過對于西藏地區來說,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因此在進行統計套利分析時沒有對西藏地區的相關股票進行分析。但是正是由于西藏的這種特殊情況,導致其本身的上市公司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進行套利分析的結果更加穩定。本文選取西藏地區的上市公司之間的股票并對其進行套利分析。
關鍵詞:套利;西藏;協整檢驗
統計套利與傳統投資不同,是一種基于模型的投資過程。統計套利是在不依賴其具體的經濟含義情況下,僅僅是通過運用數量手段進行構造投資組合,這種投資是根據成對的證券或股票期貨的價格與其數量模型所預測理論價值進行對比分析,尋找價值偏離并構建有關組合的多頭和空頭,進而規避市場的固有風險并獲取一個相對穩定的套利收益[1]。構造統計套利組合是統計套利的第一步,通過尋找相關性強的股票對并對分析股票對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即協整關系,對于存在這種協整關系的股票對可以結合成一種投資組合,由于股票對長期均衡因此當這兩種股票之間在某一個短期內價差偏離較大并超過一定值時,即可實施對沖交易,即進行相應的建倉和平倉操作,經過一段時間當價差回復到正常的水平時,對交易的股票對開始反向平倉和建倉的操作,通過這種平倉與建倉賺取相對低風險的收益?;谶@種協整理論的統計套利研究在國內其他地區已經研究的十分多,然而對于西藏地區的上市的股票來說卻還沒有任何研究。截至到現階段西藏總共有18家A股的上市公司,其主要分布在食飲品制造、旅游、制藥和藏醫藥等各行業。在研究統計套利時一般會選取同一板塊的或同一行業的股票進行配對看是否存在協整關系,但是對于西藏地區來說,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與國內其他地區的產業之間的聯系相對不是特別緊密,而整個區內的少數行業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導致這上市不多的公司之間可能會存在的一定的協整關系。
1協整模型
在進行統計套利分析時其前提是相應的股票對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具有協整關系的序列一般來說相關性也比較強。因此分析時先找出相關性比較強的股票對,然后再對股票對進行檢驗看其是否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對于存在協整關系的股票對來說,差價偏離到一定預設程度時開始投資建倉:此時買進相對來說被低估的股票,同時賣出相對高估的股票,等到價差回歸均衡時進行相反操作賣出即可。首先是檢驗相關性比較高的股票對即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兩步檢驗法,也稱為EG檢驗。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若序列是同階單整的序列,則相應的建立如下回歸方程:。估計該模型,得到殘差序列:,稱為協整回歸或靜態回歸。第二步:對殘差序列檢測其是否存在單位根,單位根的檢驗方法仍然是DF檢驗或ADF檢驗。如果序列是存在單位根,則序列是不平穩序列,不認為序列存在協整關系,相反則認為兩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2實證分析
上市公司利潤調節與監管研究
摘要: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調節利潤的行為增多,滬深交易所和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這種行為加強了監管。文章從利潤調節動因和方式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利潤調節的行為特征,在此基礎上研究了2017年深市上市公司利潤調節的主要方式及趨向,并提出相應的監管對策。
關鍵詞:上市公司;利潤調節;公司監管
一、引言
準則的靈活性和會計事項處理方法上的多樣性及主觀性,通過變更會計估計、處置非流動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非經常性損益經?;?、債務重組、會計差錯等方式對企業經營利潤進行調節。近年來,我國宏觀經濟持續下行,國民經濟債務成本與投資收益率的背離愈發嚴重,在微觀經濟層面表現為企業利潤的普遍性下降,上市公司調節利潤的情況也有所上升。僅2018年,就利潤調節問題深交所向96家公司發出關注函65份,向證監局發出協助調查函30份,會計監管問題9份,提請關注函79份。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上的參與主體,也是資本投資的主要標的,客觀真實且公允的會計信息是投資者進行決策的基礎。如果上市公司在會計年度末期通過上述多種方式對利潤進行隨意性調節,會導致企業會計報表無法客觀真實反映公司在報告期內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誤導機構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的決策,使得企業真實價值與投資價值相偏離,扭曲資本市場定價機制,嚴重損害機構投資者,尤其是普通投資者的利益,最終不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二、上市公司利潤調節動因
總體上,上市公司利潤調節的動因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會計準則的靈活性使得一些會計事項的處理有多種選項,并有著人為主觀判斷的特征,上市公司在不違背會計準則基本原則下對企業經營利潤進行調節;二是企業管理層與利益相關方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債權人、稅務部門和中小股東等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經營活動無法做出有效約束,給予了企業管理層進行利潤調節的機會空間;三是上市公司自身主動調節經營利潤,具體原因包括保持上市地位、維護大股東利益、管理層業績達標、提振股價等[1]。(一)會計準則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矛盾。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在財務會計核算上的一般原則包括:客觀性、權責發生制、可比性、一貫性、配比性、相關性、實質重于形式、謹慎性、重要性、歷史成本、明晰性、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和及時性等原則。由于這些會計核算原則在某些會計事項的處理上有多種會計處理方法,致使在企業資產價值、實質交易及其影響的認定上存在著大量的主觀判斷,對一項企業經營活動的會計處理往往不存在唯一的核算結果,這又體現了會計準則靈活性的特點。會計準則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矛盾給予了企業進行利潤調節的操作空間,企業在不違背會計準則基本原則的情況下,出于多種目的通過變更某些會計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以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二)企業管理層與利益相關方的信息不對稱。相較于中小股東、稅務部門、債權人等利益相關方,企業管理層掌握了外部利益相關方無法及時獲取的企業經營信息,有著明顯的信息獲取優勢。企業管理層與利益相關方的信息不對稱,致使管理層存在著調節利潤的機會空間。對債權人來說,管理層通過利潤調節虛構公司經營利潤,誤導債權人投資決策,將經營風險轉移至債權人;稅務部門只能在財務會計信息披露之后進行事后監管,或因無法切實掌握公司經營信息而無法進行有效監管,其結果是稅收流失或稅費補貼的不合理配置;公司實際經營過程中,中小股東并不能對公司經營決策起到實質性的影響,獲取公司經營信息也相對滯后,管理層調節經營利潤誤導中小股東的投資決策,損害中小股東的切身利益。值得關注的是,我國金融資本市場持續深化發展,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相關方不僅僅限于中小股東、稅務部門或債權人,管理層憑借信息不對稱調節經營利潤的負面影響范圍也更廣,采取合理有效的監管決策對于保護上市公司利益相關方的利益顯得尤為主要。(三)保持上市地位的需要。2001年2月證監會了《虧損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又于2001年11月對該辦法進行了修訂,規定對連續三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做暫停上市處理。自2001年以來,包含B股在內我國共有105家公司被監管機構做出退市處理,若剔除吸收合并的股票以及B股以外,有60家A股公司因虧損、欺詐或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等原因被退市。值得注意的是,這60家A股公司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因為連續四年虧損被退市的,可見是否連續虧損實際上已經成為判定上市公司退市的最主要的標準。同時,上市公司保持上市地位對于公司的長遠發展極為重要,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籌措經營發展所需的資金,包括股權融資、股權質押、并購重組等,若失去上市地位公司籌資渠道將嚴重收窄,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現行的退市制度以及上市地位對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影響,使得上市公司有著強烈的意愿通過利潤調節來規避退市風險。(四)管理層業績考核的需要?,F代企業治理機制是上市公司得以穩健運行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企業管理層的行為受董事會制約并向全體股東負責,其中提升企業經營業績成為考核管理層的最重要的指標,這種業績考核制度促使管理層有著強烈的意愿進行利潤調節操作。第一,上市公司普遍依據經營業績實行管理層輪換制度,當公司管理層發生變動時,新任管理層普遍會將前任積累的經營損失進行清理,將損失放入以前年度,達到不影響當期利潤并推卸經營責任的目的;第二,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實行了股權激勵制度,管理層通常持有公司一定的股份,在會計年度末期通過利潤調節提升股價以維護管理層的實際利益,這成為管理層采取利潤調節的重要動機;第三,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并購交易增多,利潤調節會對公司估值產生影響,并購資產的高額業績以及良好的增長預期不僅有助于并購交易的順利進行,而且能夠提升資產的價值和提振股價,這促使公司管理層積極調解經營利潤以實現既定的經營目標。
上市公司不同盈余監管手段以及形式
中存在著廣泛的盈余管理現象,保上市、保配股、保盈利成為我國上市公司實施盈余管理的主要動機。文中盈余管理是指企業實際控制者運用職業判斷編制財務報告和通過規劃交易以變更財務報告的機會主義行為,旨在誤導那些以經營業績為基礎的決策行為或影響那些以會計報告數字為基礎的契約后果。盈余管理只能在會計準則或制度的范圍內進行,不能超越會計準則及制度的規定,恰當的盈余管理可為公司贏得理財和經營活動的彈性空間。但許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種機會主義行為,尤其是我國證券市場還不是很發達,上市公司中的一些盈余管理行為已經影響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已經超出了可以容忍的限度。研究盈余管理的手段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這對于加快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完善,減少企業盈余管理的空間,增強我國企業的會計數據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上市公司實施盈余管理的途徑復雜多樣,不同背景的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的盈余管理模式和手段??傮w來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途徑主要包括關聯交易、會計政策選擇與變更、資產重組等類型,本文主要對這些途徑進行剖析,以了解不同盈余管理途徑的特征。
一、通過關聯交易實施盈余管理
關聯交易是指在關聯方之間發生轉移資源或義務的事項,不論是否收取價款。關聯方主要指在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決策中,有能力直接或間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另一方施加重大影響的有關各方,主要有母子公司、同受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等。上市公司與集團公司、各關聯公司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與母公司在供、產、銷及其他服務方面存在密切聯系,各關聯方在經濟上并不是彼此完全獨立的個體,因此使得交易有可能偏離市場公平交易的原則,再加上上市公司地位和功能的特殊性,公司及其控股大股東利用會計準則的不完備,通過規劃關聯交易和對關聯交易進行披露管理以變更報告盈余。關聯方交易與會計盈余管理本不存在必然聯系,如果關聯方交易以公允價格定價,則不會對交易的雙方產生異常影響。但事實上許多上市公司的關聯方交易采取了協議定價的原則,定價的高低完全取決于上市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潤在母公司與上市公司之間轉移,利用關聯方交易進行會計盈余管理便成為上市公司樂此不疲的“游戲”。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實施盈余管理出現一些新趨勢,主要表現為非關聯化、復雜化和隱性化。
1.高價或低價轉讓、置換和出售資產
按照商業法則,關聯交易應按市場規則定價、客觀公正地反映企業經營業績。我國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準則僅限交易信息披露,并未對關聯方交易本身(包括交易的定價方法和定價政策等)作出具體規定,關聯方之間往往會根據其自身的需要制定交易價格①。在實務中,很多公司的關聯交易采取了協議定價的原則,這使得上市公司往往會根據自身的需要確定交易價格(如最常見的低價購買原材料和高價銷售產品),借以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為了扶持上市公司,集團公司通常以低于市場價格向該公司提供原材料,而又以較高的價格買斷并包銷其產品,利用原材料供應渠道和產品銷售渠道向其轉移價差,實現利潤轉移。其具體方式有:上市公司將不良資產和等額債務剝離出去,以降低財務費用和避免不良資產經營所產生的虧損或損失;上市公司將不良資產高價轉讓給母公司,從而獲得一筆可觀的收益;母公司將優質資產低價賣給上市公司,或是與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進行置換;對優質資產或不良資產的評估,不考慮資產的質量和獲利能力,通常按照成本法評估其價值。
淺析上市公司金融特性
文章認為,上市公司是具有較強金融特征的特殊企業,其金融功能對企業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雙重作用和要求。充分發揮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與功能,關鍵是以股東權益最大化為目標,搞好生產經營與資本經營的有機結合。目前上市公司在發揮其金融特性和功能中主要存在著4種風險,即盲目擴張風險、金融投資風險、證券欺詐風險和道德、信用風險。防范與化解這些風險,一是樹立“審時度勢、寬嚴皆誤”的監管理念;二是樹立監管與服務相結合的監管理念;三是樹立事前監管、主動監管和動態監管的監管理念。
一、上市公司是具有較強金融特征的特殊企業
(一)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是由其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上市公司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高級形態,它與一般國有企業或未上市公司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其中,最明顯的差異是上市公司具有資本市場最直接的支撐和促動,具有直接同金融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相連接的金融管道,這一特點使上市公司被賦予了特殊的金融特征。
1上市公司為市場提供金融產品———股票和債券。
作為一個上市公司,實際上生產著兩種產品———實物產品和金融產品,并從事著兩種經營———生產經營和資本經營。上市公司為市場提供的金融產品主要就是以企業實物產品和生產經營為基礎、作后盾的企業股票和債券等。股票作為有價證券參與證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流通、運動、融資、變現,其價值體現和流通、變現的質量除了與宏觀政治經濟環境相關外,本質上同企業效益存在正相關關系。因為,在客觀上,上市公司的兩種產品、兩種經營是互為依存和相互促進的。一方面,上市公司與普通企業一樣從事著一般商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各種資產被以股票的方式證券化。只要上市公司生產經營及其效益穩步攀升,公司就可不斷地通過發行新股、配股等融資手段,從資本市場上直接獲取貨幣資本以投入實物產品和優勢項目的經營和開發,推動上市公司生產經營的進一步發展,并由此實現上市公司兩種產品、兩種經營的充分結合和飛躍。可見企業股票作為上市公司的金融產品,是上市公司有形價值與無形價值的結合體。
上市公司盈余操縱論文
上市公司盈余操縱盡管不像財務欺詐被法規政策所禁止,但過度、過濫的盈余操縱,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不僅會削弱國家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造成經濟秩序混亂,影響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還會誤導投資人的投資行為,損害投資人的利益。為了準確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操縱的行為,有必要對上市公司盈余操縱的動機和主要手段進行深入分析。
一、上市公司盈余操縱的動機
1、獲得融資資格
企業上市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從證券市場上籌集到大量的資金,許多企業發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愿望十分強烈。根據有關證券法規的規定,發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須具備三年盈利的條件,于是一些本不符上市條件的企業,為了能上市,采用各種手段進行盈余操縱,甚至造假:股票已上市的公司可以通過配股或增發新股在證券市場進行再融資。由于在我國資本市場中,股東對上市公司經理層的約束機制沒有建立起來,上市公司沒有分紅派現的壓力,股權融資成本較低,配股或增發新股的意愿也十分強烈。但根據有關法規的規定,上市公司配股,在其申請配股的前三個年度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屬于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類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也不得低于9%;上述指標計算期間內任何一年的凈資產收益率不得低于6%。在這種約束條件下,一些經營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就想方設法進行盈余操縱,以抬高凈資產收益率。尤其是那些前兩年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已達到10%的公司,如果第三年凈資產收益率達不到10%,則前功盡棄,于是在配股或增發新股動機的驅駛下,更會采取各種手段操縱盈余,以期獲得配股資格。我國上市公司股權集中,控股股東能從上市公司獲得大量的資金。當上市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配股或增發新股融資時,控股股東往往具有很強烈的盈余管理動機。
2、提高新股發行或配股價格。
上市公司發行新股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大限度地從證券市場籌集到資金。公司所能夠募集資金的數額取決于股票發行數量和每股發行價格兩個因素。由于我國對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的數量有額度限制,在有限的額度內要獲得最大限度的資金量,只有提高股票的發行價格。股票發行價格等于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而市盈率的大小受到政府的管制,所以每股收益的大小就成為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多少的決定因素。因此,上市公司都有意提高每股收益,一些券商為了爭取到公司的承銷資格,承諾幫助公司進行利潤包裝,在公司業績不佳的情況下,為了募集更多的資金,就產生了進行利潤操縱的動機。此類問題在配股過程中同樣存在。配股價格一般按該上市公司股票一定期間市場收盤價平均數的一定比例進行確定。為了盡可能以較高的價格進行配股,上市公司往往配合莊家推高股價或將股價維持在較高的位置,但股價需有業績支撐,因此,需配股的上市公司往往會通過盈余操縱來提高公司業績。
上市公司盈余操縱分析論文
一、上市公司盈余操縱的動機
1、獲得融資資格
企業上市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從證券市場上籌集到大量的資金,許多企業發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愿望十分強烈。根據有關證券法規的規定,發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須具備三年盈利的條件,于是一些本不符上市條件的企業,為了能上市,采用各種手段進行盈余操縱,甚至造假:股票已上市的公司可以通過配股或增發新股在證券市場進行再融資。由于在我國資本市場中,股東對上市公司經理層的約束機制沒有建立起來,上市公司沒有分紅派現的壓力,股權融資成本較低,配股或增發新股的意愿也十分強烈。但根據有關法規的規定,上市公司配股,在其申請配股的前三個年度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屬于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類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也不得低于9%;上述指標計算期間內任何一年的凈資產收益率不得低于6%。在這種約束條件下,一些經營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就想方設法進行盈余操縱,以抬高凈資產收益率。尤其是那些前兩年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已達到10%的公司,如果第三年凈資產收益率達不到10%,則前功盡棄,于是在配股或增發新股動機的驅駛下,更會采取各種手段操縱盈余,以期獲得配股資格。我國上市公司股權集中,控股股東能從上市公司獲得大量的資金。當上市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配股或增發新股融資時,控股股東往往具有很強烈的盈余管理動機。
2、提高新股發行或配股價格。
上市公司發行新股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大限度地從證券市場籌集到資金。公司所能夠募集資金的數額取決于股票發行數量和每股發行價格兩個因素。由于我國對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的數量有額度限制,在有限的額度內要獲得最大限度的資金量,只有提高股票的發行價格。股票發行價格等于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而市盈率的大小受到政府的管制,所以每股收益的大小就成為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多少的決定因素。因此,上市公司都有意提高每股收益,一些券商為了爭取到公司的承銷資格,承諾幫助公司進行利潤包裝,在公司業績不佳的情況下,為了募集更多的資金,就產生了進行利潤操縱的動機。此類問題在配股過程中同樣存在。配股價格一般按該上市公司股票一定期間市場收盤價平均數的一定比例進行確定。為了盡可能以較高的價格進行配股,上市公司往往配合莊家推高股價或將股價維持在較高的位置,但股價需有業績支撐,因此,需配股的上市公司往往會通過盈余操縱來提高公司業績。
3、二級市場炒作(操縱股價)
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危害
1虛假會計信息的危害
會計信息真實可靠是會計工作的生命線,會計通過一系列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程序,為外部及內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重要信息,是有關方面作為經濟決策重要依據;是考核企業領導人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虛假失真的會計信息只能誤導決策者、投資者、管理者等方面作出錯誤的決定,肯定是會嚴重破壞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不單是影響到與企業有利益關系的投資者、債權人等的利益,還會嚴重破壞我國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
2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根源
2.1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根源在上市公司本身。
2.1.1上市公司如果對會計信息造假,片面的提高所有股的價格,可以獲取巨額的不正當利益,使得股民造成巨大的損失。根據《證券法》關于“上市公司最近3年連續虧損,將被暫停上市,限期未能消除,不具備上市條件的,終止其股票上市”的規定,為避免退市,這些公司的大股東和控股者就會想方設法提供不夠客觀真實的會計信息,繼續保持上市,以便于保持既得的利益和好處。
2.1.2由于會計信息是由會計主體提供的,且監管并不嚴密,所以上市公司有了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便利條件。上市公司從產生到披露會計信息的程序是:經濟業務發生的,首先由會計主體編制會計憑證、提供會計報表等會計信息,然后由受托注冊會計師對會計信息進行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最后將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會計信息及相關資料報送證券監管部門審批,供利益相關者使用。因此,上市公司是會計信息質量真偽的內在決定者。它有條件采取各種手段(如在“應收賬款”、“其它應收款”、“壞賬準備”、計提各種準備金等方面作“技術”處理),躲過監管人員和部門的檢查,瞞天過海。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淺析
[摘要]本文對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指出國家和上市公司兩方面應共同努力,采取措施,規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為、提高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決策水平。
[關鍵詞]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所謂股利政策是指股份制公司對股利分配有關事項所做的方針與政策,其實質就是解決留存和分紅的比例關系。我國進行股份制改造雖已有很長時間,但上市公司普遍競爭力不強、獲利能力較差,因此,在利潤有限的情況下,股利政策已成為處理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企業與股東等之間關系的關鍵,對上市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但由于我國證券市場起步較晚、各項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觀念比較淡薄,廣大投資者對股票的長期投資缺乏信心,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現了很多問題。
一、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問題
1、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具有很強的盲目性和短期性。股利政策的決策中,股利支付率和支付的穩定性是兩個重要的內容。但由于我國上市公司中未流通的國有股和法人股處于絕對控股地位,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較多地傾向于滿足大股東的意愿,而沒有把中小股東的利益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因而在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上,沒有把股利政策放在公司長遠發展戰略的高度進行決策,沒有明確的股利政策目標,股利分配隨意性強、短期性重,進而導致股票價格經常波動。這實際上不僅對公司信譽造成了直接影響,而且由于股票價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價值,也因此阻礙了公司最佳財務管理目標(企業價值或股東財富最大化)的實現。
2、既派又配現象普遍。“風險與收益對等”,因此,作為公司風險的最大承擔者——股東理應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有權利要求公司在有盈利的前提下分配利潤。然而,從1995年到1999年,不分配利潤的上市公司數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國上市公司中相當一部分僅僅只是微利,而同時現金流動性較差,如要派現,將嚴重影響其正常的生產經營;二是有些上市公司雖業績尚可,但總股本和流通股規模已相當大,使得這些公司的股本擴張能力減弱,送股也不可能。但自2000年以來,派現送股的上市公司數卻有所上升,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并不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已扭虧為盈或者是公司已開始為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考慮,而是上市公司通過派現可以達到配股融資的目的,因為證監會就公司配股資格有如下規定: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必須連續三年超過10%,一些公司就采取了發放現金股利以降低凈資產額、提高凈資產收益率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