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理想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8 13:59: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生理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宗白華人生理想分析論文
一人生的審美化、藝術化,是宗白華不滅的理想追求,并始終同他個人對于生命創造與生活奮斗的憧憬聯系在一起。無限創造的生命欲求,催生了宗白華對于人生藝術化的熱情;而藝術化的人生境界,則為生活的熱情創造確立了現實的目標。
早在青年時代,宗白華就已經清醒地意識到: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心為形役、識為情牽,過分沉湎于物質的、機械的和欲望的生活之中,缺少對精神生活、理想生活和超現實生活的追求。所以,確立正確的人生觀,明了人生的行為和方向,便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現在的責任,是要替中國一般平民養成一種精神生活、理想生活的‘需要’,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以外,還希求一種超現實的生活,在物質生活以上還希求一種精神生活。然后我們的文化運動才可以在這個平民的‘需要’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前途”[9]。這種“需要”,也就是創造一種“新的正確的人生觀”。
宗白華指出,所謂“人生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生究竟是什么”?即追問人生生活的“內容”與“作用”到底是什么?二是“人生究竟要怎樣”?追問我們自己對于人生要采取什么態度、運用什么方法。在他看來,近代以來,由于世界觀的差異,在人生觀問題上一直存在著樂觀、悲觀和超然觀的區別,而“新的正確的人生觀”則理應是“科學的人生觀”和“藝術的人生觀”。
宗白華強調,由于人類生活現象在今天已成了科學的對象,因而一種人生觀要想解答“人生究竟是什么?”和“人生究竟要怎樣?”只能先從科學方面去了解生活現象的原則,然后由此決定生活的標準。與此同時,“不單是科學的內容與我們人生觀上有莫大的關系,就是科學的方法,很可以做我們‘人生的方法’(生活的方法)”[9]。科學的方法是實驗的、主動的、創造的、有組織的及“理想與事實連絡的”,即客觀的;把這種科學方法用到社會生活、人生之上,就可以形成一種有條理、有意義和活動發展的人生。從這一點出發,宗白華在談到青年人生修養的時候,便強調要養成一種“研究的眼光和客觀的觀察”,“當我們遇著一個困難或煩悶的事情的時候……用研究的眼光,分析這事的原委、因果和真相,知這事有他的遠因,近因,才會產生這不得不然的結果,我們對于這切己重大的事,就會同科學家對于一個自然對象一樣,只有支配處置的手續,沒有煩悶喜怒的感情了”[10]。
當然,相對而言,宗白華內心更為矚目的,還是那種“藝術的人生觀”,即“從藝術的觀察上推察人生生活是什么,人生行為當怎樣?”他以為,生命創造現象與藝術創造現象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由于藝術創造與生命創造在“創造的過程”上相一致,所以把握藝術創造的過程也就可以明白生命創造的過程。這里,宗白華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要把生活、人生當作一個藝術品來看,把人生行為、生活活動積極地理解為一個高尚優美的藝術品的創造過程,使它美化、理想化。這也就是他所謂“藝術創造的目的是一個優美高尚的藝術品,我
們人生的目的是一個優美高尚的藝術品似的人生”的意思所在。
宗白華的人生理想研究論文
作為現代中國美學大家,宗白華以其一生向人們生動展示了一個超逸秀雅、恬淡自然的審美人生形象。藝術的精神、審美的眼光、創造的活力、健康質樸而又清新超俗的生命追求,構成了宗白華全部的人生理想和人格風范。
一
在宗白華的人生全程上,歌德的影響伴隨始終。
人生是什么?人生的真相如何?人生的意義何在?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宗白華將這些歸為一個大的問題:“我們應當以怎樣的態度去體味人生,實踐生命的活躍本質?”他崇仰歌德,因為歌德不僅是偉大的詩人、思想家,更代表了近代的泛神論信仰——早在青年時期,宗白華就認為泛神論的精神最宜于用來觀察人生的奧秘——歌德的人格和生活“表現了西方文明自強不息的精神,又同時具有東方樂天知命寧靜致遠的智慧”[1]。通過歌德,我們可以進窺生命的深邃永恒、偉大絢麗的天空,因為歌德“不只是在他文藝作品里表現了人生,尤其在他的人格與生活中啟示了人性的豐富與偉大”,“他的生活是他最美麗最巍峨的藝術品”[2](P42)。
于是,宗白華走進歌德的世界,渴望在歌德身上找到真正的人生啟迪。他以歌德為人類文化的代表,以歌德精神為人類精神文明的光榮。在他看來,人類理性和精神雖然在近代獲得了解放、自由,但同時卻也失去了依傍。人們在苦悶中追求,試圖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之中尋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而歌德的思想及其文藝創作(如《浮士德》)正是這種近代文化、近代人生全部問題的反映:他和他的替身“浮士德博士”一生的內容,就是盡量體驗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義,了解近代人生的悲劇并指出人生困厄的解救之道。在歌德的思想及其創作中,極力反對18世紀一切非自然的社會禮法和傳統的政治束縛,熱烈追求生命純真原始的
光輝,并將一切真實、活躍、熱力四射的生命,一切未曾遭受近代精神和機械文明強制改造的生活,當作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歌德是用思想把握那全態的活的生命及活的生命中間的定律”,“他欲在宇宙的事物形象里觀照其基本形式,然后以藝術的手段,表現于偉大純凈的風格中”[3]。宗白華由此肯定,歌德所帶給我們的,乃是一種新的人生情緒——對生命本身價值的積極肯定;由歌德所產生的最高啟示,就是對于生命之真的熱烈追尋和傾心投入。宗白華從歌德《自然贊歌》里發現了“崇拜真實生命的態度”;尤其是,歌德那種在生命價值的熱烈追尋中所實踐的對于自然的禮拜以及對于生命之“動”的體驗,更強烈撼動了宗白華的心靈熱情、人生情緒,令他從中極深地體味到了人生終極的所在,覺悟到一切生命追求、人生活動的真諦,無非是從生活的無盡流動里獲得生命諧和的形式,不讓僵固的形式阻礙生命力的發展。宗白華所要強調的是,生命與形式、流動與定則、向外的擴張與向內的收斂,本是人生的兩極,同時也是一切生活的原則,而歌德的生活就象征了這個原則:一切人生活動、生命現象中內在的矛盾,在歌德那里表現得最為深刻,他的所有作品也都是這種生活經歷的生動供狀。因此,歌德的一生,便給予我們永遠青春、永遠矛盾的感覺。歌德生活中的歷次“逃走”——從萊比希大學身心破產后逃回故鄉,從情人弗利德麗克、綠蒂、麗莉等身邊數次逃開,從魏瑪的政務壓迫中逃入意大利的藝術之宮,從意大利逃回德國,從文學逃入政治又從政治逃向科學,從西方文明逃往東方的幻美熱情——每每都是一次新生,都是在不斷經歷著人生各式各樣形態的過程中重新發現著自己,而這正是一種偉大勇敢的生命肯定,是生活本應具有的努力不息的表現,也是完成一個偉大人格所必經的過程。宗白華自己對此深心向往,并以為人在“迷途中努力,終會尋著他的正道”;對真實生命的追尋,要求一個人既有對于生活的熱情沉浸,又能夠不完全失了自己的方向,在人生緊要關頭能夠回返自己的中心。
小議蘇格拉底的人生理想教育
內容提要從善的目的論教育、美德根本論教育、知識前提論教育三方面闡述了蘇格拉底的人生理想教育,體現了蘇格拉底的從無知到有知,從真知到美德,從美德到至善的人生境界。
關鍵詞蘇格拉底人生理想善美德知識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第一次將哲學從天上請到人間,建立了一種融認識論和道德哲學為一體的人生哲學。在對人的研究中,他非常重視人的教育問題,力圖通過教育培養優秀的公民,重振雅典城邦。盡管沒有達到目的,但是,他教育人們以求知為前提、有德為根本、向善為目的,使人達到真善美相統一的人生理想境界,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特別是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善的目的論教育智者和蘇格拉底都以人為主要研究對象,確立人在哲學研究領域的中心地位,甚至都主張人要“認識你自己”。然而卻形成了兩種對立的人生觀。智者所說的“人”是只有自由意志的“自我”個體,只憑個人的感知經驗和欲望、利益行事,只從個人出發評判存在,沒有絕對的價值標準,這種“人”的形象是不確定的。因此,智者以追求現實利益作為人生目的,以滿足個人欲望和利益作為道德的自然法則,不承認個人應有更高的人生目的和價值追求。蘇格拉底所說的“人”是理性的人,以智慧和知識為其本性,以善為人生的最高目的。在《高爾吉亞篇》中他指出:“善是我們一切行為的目的,其他一切事情都是為了善而進行的,并不是為了其他目的而行善。”①也就是說,諸如自制、快樂、理性等都是以善為目的的。“正是為了善我們才做其他事情,包括追求快樂,而不是為了快樂才行善。”②善不僅是單個人人生的最高目的,而且也是全部社會生活的目的,治理城邦的目的就是要使城邦和公民們盡可能成善。善是一切合理行為的目的,也是最高的道德價值。
蘇格拉底并未給善下一個十分明確的定義,但是透過他關于美德和善的各種討論,我們可以把他的“善”概括為三方面含義。
首先,善是有秩序的安排。蘇格拉底說:“任何事物的美德無論實現在身體、靈魂或其他事物中,都不是只憑任意偶然性而能最好地得到的,只能由通過適合于每一事物的秩序和條理性才能得到。任何事物的美德都是一種有規則有秩序的安排,所以正是這種適合于該事物的秩序的出現才能使任何事物成為善的。”③也就是說,任何事物只要安排得和諧有秩序就是善的。對于個人而言,只要節制,不貪欲,身體就和諧有序;對社會而言,只要和諧有序,就變得穩定、繁榮,就是善的。
中共黨員創辦私營企業追求人生理想
上世紀中國國門向世界敞開之初,魏建華加入中國共產黨,宣誓要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十多年后,她開辦了自己的化學制品公司,成為了一名私營企業主。
根據中組部的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國非公有制企業中中共黨員達286.3萬人,還有81萬名中共黨員來自個體工商戶,魏建華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事實上,自上世紀90年代國家明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向以來,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一些黨員干部“下海”成為社會熱議話題。
“我們這一代共產黨員的思維相當開放,我們做工作,希望從實際情況出發。”魏建華說。上世紀80年代初,魏建華進入一家國家級科研所工作,無奈當時的研究所更在乎學術論文的發表,渴望盡快把科研成果市場化的她最終選擇了自己創業。
1993年,魏建華憑1萬元資產起家,經過十多年經營,公司已發展成為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集團化企業。她的雇員達到了320多人。
中國共產黨的綱領要求消滅剝削,建立公有制;私營企業主采用私有化的經營方式。對于這兩個看似對立的概念,魏建華有著不同的理解。
“個人而言,我覺得企業盈利的多少體現了經營者的能力,關鍵在于如何合理分配這些利潤來回報社會。”魏建華說,“我成立公司沒向國家要一分錢,公司卻為社會提供了就業崗位,為消費者提供了產品,并擔負了社會責任。”
中共黨員創辦私營企業追求人生理想
上世紀中國國門向世界敞開之初,魏建華加入中國共產黨,宣誓要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十多年后,她開辦了自己的化學制品公司,成為了一名私營企業主。
根據中組部的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國非公有制企業中中共黨員達286.3萬人,還有81萬名中共黨員來自個體工商戶,魏建華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事實上,自上世紀90年代國家明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向以來,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一些黨員干部“下海”成為社會熱議話題。
“我們這一代共產黨員的思維相當開放,我們做工作,希望從實際情況出發。”魏建華說。上世紀80年代初,魏建華進入一家國家級科研所工作,無奈當時的研究所更在乎學術論文的發表,渴望盡快把科研成果市場化的她最終選擇了自己創業。
1993年,魏建華憑1萬元資產起家,經過十多年經營,公司已發展成為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集團化企業。她的雇員達到了320多人。
中國共產黨的綱領要求消滅剝削,建立公有制;私營企業主采用私有化的經營方式。對于這兩個看似對立的概念,魏建華有著不同的理解。
“個人而言,我覺得企業盈利的多少體現了經營者的能力,關鍵在于如何合理分配這些利潤來回報社會。”魏建華說,“我成立公司沒向國家要一分錢,公司卻為社會提供了就業崗位,為消費者提供了產品,并擔負了社會責任。”
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性研究
【摘要】新時代,加強高校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性研究,使農村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為反哺家鄉,促進農村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重要貢獻。文章主要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教育,提升“中國夢”對農村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育人功能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時代;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性研究
2017年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在全社會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具有重要意義。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問題也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1新時代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的時代價值
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想信念教育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務的核心。新時代,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好高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11.1有助于提升農村大學生社會適應性新時代,社會飛速發展變化,雖然城鄉發展差距在逐步縮小,城鎮化發展趨勢相一致,但不可避免的,農村大學生的生活環境與城市環境還是有所區別。因此,農村大學生初入城市求學,總要面臨著對城市生活的適應。加強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性研究,有助于農村大學生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平衡,正確看待城市生活的矛盾和問題,妥善處理人際關系,堅定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社會適應能力。11.2有助于引導農村大學生反哺家鄉,心懷感恩有些農村大學生到城市求學后,抱著“魚躍龍門”的想法,堅定畢業后留在城市發展,誓死不回農村。然而,現實生活的壓力,尤其在城市生活的巨大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往往讓農村大學生苦不堪言。加強新時期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性研究,引導農村大學生正確認識在城市工作和回農村工作的利弊,幫助大學生樹立“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也可有所作為”的意識,反哺家鄉建設。大學生應該結合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發展道路,而不是一味的只為留在城市。
2新時代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的問題
高校大學理想教育的現實探究
摘要:高校擴招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革而產生的,它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加快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變革。但高校擴招以后的大學生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成才環境、就業方式等都與擴招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這就給高校的德育實施工作帶來了諸多新情況。特別是在大學生的理想塑造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本文主要從高校擴招背景下對大學生理想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以期望對目前大學生思想教育方面做出貢獻。
關鍵詞:高校擴招;大學理想;現實思考
一、高校擴招后大學理想教育出現的新問題
(一)高校對大學生理想教育的重視程度削弱
高校擴招后,各高校均把擴大招生規模作為首要發展目標,使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高等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也逐漸增多。尤其是許多高校把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擺在了次要的位置上,造成擴招后的高校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削弱,對高校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二)增加了大學生理想教育實施工作的難度
探索高校擴招視角下大學理想教育實現途徑
摘要:高校擴招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革而產生的,它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加快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變革。但高校擴招以后的大學生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成才環境、就業方式等都與擴招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這就給高校的德育實施工作帶來了諸多新情況。特別是在大學生的理想塑造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本文主要從高校擴招背景下對大學生理想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以期望對目前大學生思想教育方面做出貢獻。
關鍵詞:高校擴招;大學理想;現實思考
一、高校擴招后大學理想教育出現的新問題
(一)高校對大學生理想教育的重視程度削弱
高校擴招后,各高校均把擴大招生規模作為首要發展目標,使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高等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也逐漸增多。尤其是許多高校把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擺在了次要的位置上,造成擴招后的高校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削弱,對高校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二)增加了大學生理想教育實施工作的難度
理想信念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摘要: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教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的關系,以心理健康為出發點,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樹立崇高的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理想信念”是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概念。歸納起來,理想信念是人的意識與精神的有機統一,代表著人們為了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堅定不移、拼搏奮斗的精神系統。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大學生心理將康的標準概括起來包括: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評價正確、人際關系和諧、適應能力強和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大學生自我意識與培養、大學生人格發展與培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擇業心理、大學生學習心理與創造性思維培養、大學生情緒管理、大學生人際交往、大學生戀愛與性心理、大學生壓力管理與挫折應對、大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人的心理包括兩個部分,即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是心理的動態表現形式,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意志過程是在行動中制定一定的目標,并不斷地克服困難,調節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目標的過程。從理想信念的定義來看,理想信念中對于理想和追求的堅定不移和拼搏奮斗,與意志過程有相一致的地方。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個體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切身體驗和思維活動的結果,是伴隨著認識、情緒情感、意志的轉移而完成的,而知、情、意的心理過程又是心理現象的重要方面。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來看,大學生的情緒與思維培養、壓力與挫折應對與理想信念教育有一定的相關性。作為一名心理健康工作者,筆者想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的關系,以心理健康為出發點,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樹立崇高的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目前的一些學者研究發現,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并不樂觀。胡大友(2018)指出,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著重形式而輕實效的現象。對存在的問題,需要積極思考與實踐加以解決。陳方(2017)通過調查發現,少數大學生思想迷茫,缺乏職業規劃和奮斗精神。鄔移生(2017)的研究發現,大學生還存在理想信念趨于功利化,職業理想目標不明確,對社會問題的解決信心不夠,對學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不太滿意等問題。沈建華(2015)研究發現,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在形成的過程中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理想信念不穩定、部分學生理想信念缺失以及知行分離。李樹生(2015)指出,當前社會轉型影響深化,網絡電子信息技術快速普及,各種大眾文化思潮此起彼伏,大學生在不同社會價值現和實用性文化碰撞和影響下,部分學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精神支柱傾斜,其理想信念呈現出迷失性、扭曲性、功利性等特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不斷變化,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備受關注。韓蓉(2017)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我們應進一步研究在新時期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困境,進而繼續充實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努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大學時期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能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那么他們會在大學生活中把握正確的人生方向,塑造自己完善的人格,為今后走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增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理想信念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理想信念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心理韌性,提高學生的挫折和壓力的承受能力;第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磨煉大學生的意志品質,提高自己的執行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第三,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完善大學生的人格,讓自己的性格更加具有吸引力;第四,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增加集體榮譽感,培養大學生的愛國精神。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礎
青春禮贊--五四”演講稿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人們歷來把青春視為花朵一般美麗,黃金一樣寶貴。這是因為它蘊藏著蓬勃的生機,包含著無限的追求,凝聚著不竭的活力,它是熱血、激情、理想、信念、奮發向上的精神和無窮創造力所匯積的最美妙的交響曲。我們身為特區青年應當如何珍惜青春年華,樹立正確人生觀,為特區建設盡職盡責。深圳特區是我國青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人口平均年齡二十六、七歲。因此,青年朝氣蓬勃、敢于進取,不但是推動特區兩個文明的最有力的因素,同進也決定著特區的明天。
青春期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千金買駿馬,何處買青春?”青春之所以寶貴就在于它正處于人生發展曲線中“四大高峰”時期。即生理變化高峰、智力發展高峰、社會需求高峰、創造高峰。因此,青年時期往往是人的一生中出成果最多的時期。古今中外,大凡有作為有成就的人,都是從青少年時期起,打下基礎嶄露頭角,做出重大貢獻的。青春時期正是掌握知識,頡取智慧之果的黃金季節,是學有所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牢牢抓住時間駿馬的僵繩,從知識海洋中不斷吸取常青的營養,熱愛本職工作,勤鉆業務,刻苦學習,崇尚務實,在發展外向型商品經濟的實踐中鍛煉成才,讓青春燃燒得更加燦爛。
理想,是人們對未來所懷的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憧憬和向往,是人們對美好境界的熱烈追求,是人們的奮斗目標。它可分為社會理想、道德理想、職業理想、生活理想等范疇。問及理想,許多人都會講“對不起,我只知道上班掙錢,談不到理想。”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理想不僅是哲學家研討的深奧理論,不僅是政治家所制訂的綱領、條令,也不僅是詩人所錘煉出的閃光語言,更不是清淡家所玩弄的空洞辭藻。理想,對于社會來說,是社會的發展目標;對于人生來說,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同時也是每個人為自己確立的社會位置和社會責任。作為特區青年,在建設美好社會的過程中,自己應當承擔什么責任?是每個青年都應回答的問題。
說過:“人生的目標在于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身體力行,他壯烈犧牲時正值壯年。、瞿秋白犧牲時都只三十多歲,、、雷鋒獻出生命時正當二十余歲年輕生命,劉胡蘭更小只有十六歲,他們獻身精神使他們年青的生命“延長了音響和光華”。我們是否能從他們身上看到多少革命前輩為了維護和實現自己的理想,斷頭流血在所不辭。理想是一盞明燈,沒有理想的社會是黑暗的社會,沒有理想的靈魂是枯萎的靈魂。
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一個人的人生理想常常成為主導其行動的靈魂和準則。有人視金錢為萬能,他的理想是追求更多的金錢,而愛恩斯坦只追求科學探求不斷創新的崇高境界,他不是百萬富翁卻將一千五百美元的支票當作書簽,以致連書一起丟失;有人視個人榮譽為珍寶,他的人生理想是功名至上,可居里夫人付出千辛萬苦為人類做出貢獻卻拒絕接受法國政府授予的榮譽勛章;有人視出國享受為“天生晶制高點”,拼死拼活往外國跑。有一名曾在自衛還擊戰中立下戰功的普通士兵,拒絕出國繼承百萬遺產而寧愿為保衛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有人視理想工作、舒適的條件為出人頭地的臺階,可年富力強的孔繁森兩次赴藏,歷時十載,為西北的建設、發展、穩定做出杰出的貢獻。他雖死猶生、有口皆碑,正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年青的朋友們,讓我們從這些感人肺腑的事例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樹立起你正確的人生理想,讓你的理想與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興衰緊緊相連。有這樣的理想做支柱,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會喪失信念與希求。過分看重個人利益,盲目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信奉個人主義的人生哲學,甚至鄙薄祖國而崇洋媚外的人的理想,嚴格講還不能稱之為“理想”。因為,正確的個人理想,必須符合歷史潮流和時代要求,必須具備現實基礎和現實的可能性,以符合群眾的根本利益作準繩,必須冷靜、客觀、全面地分析主客觀條件,盡量做到從自己的實際基礎出發,選擇與自己素質、學習任務、工作性質相接近的主攻目標。
正確的理想樹立后,在當今時代又應如何去實現呢?應當講特區的青年是幸福的一代,因為我們沒有戰爭的硝煙和恐怖,沒有饑餓的侵襲與困憂,也沒有經歷人性的扭曲與催殘。但是,在市場經濟中青年人卻有一種兩難困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