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理想教育的現實探究
時間:2022-01-13 02:35:00
導語:高校大學理想教育的現實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擴招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革而產生的,它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加快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變革。但高校擴招以后的大學生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成才環境、就業方式等都與擴招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這就給高校的德育實施工作帶來了諸多新情況。特別是在大學生的理想塑造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本文主要從高校擴招背景下對大學生理想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以期望對目前大學生思想教育方面做出貢獻。
關鍵詞:高校擴招;大學理想;現實思考
一、高校擴招后大學理想教育出現的新問題
(一)高校對大學生理想教育的重視程度削弱
高校擴招后,各高校均把擴大招生規模作為首要發展目標,使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高等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也逐漸增多。尤其是許多高校把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擺在了次要的位置上,造成擴招后的高校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削弱,對高校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二)增加了大學生理想教育實施工作的難度
高校擴招以后,為了保證人才培養數量與質量的同步發展,各高校均加大了管理體制的改革,增加了高校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難度。[1]其中,高校管理體制的一系列改革使大學生理想教育隊伍建設、管理機制等都同以前相比都有著較大的不同,新的情況使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感到不適應,增加了實施工作的難度。
(三)辦學條件制約了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高校擴招后,除了教學儀器設備值的提高以外,學校師資、校舍和圖書資料等辦學資源總體短缺。[2]在大學生理想教育的投入上講,在其實施工作相關的各項活動,如,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與思想品德課教學、國防教育、社會實踐、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在德育工作人員的培養、進修、社會考察和調研、科研方面;在用于改善德育教研室和辦公室的辦公條件、更新圖書及音像資料方面;在用于表彰德育先進、大型德育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等等所需要的費用都很短缺。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四)高校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效果不佳
在高校擴招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面臨若干新變化,教育理念、教育環境、教育工作對象、教育工作的內容同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不同。當前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面對新的形勢,基本上處于在實踐中摸索與探討,使高校大學生理想教育實施工作在思想觀念、內容方法、管理運行等諸多方面存在不適應,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理想教育實施工作的效果。
二、大學理想教育問題產生的根源分析
(一)大學生數量增加
擴招加快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1998年我國的普通高校在校生數是340萬人,擴招的第一年,高校普通本專科在校生數達到了408萬,2008年達到近2300萬。短短的幾年時間,我國普通高校本科在校生就增長了5.63倍。現在,中國的高等教育規模己列為世界第一。今后若干年內,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仍會有一定的增長。
(二)學生生源構成出現了新的狀況
在校大學生人數的增加使生源的構成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首先,貧困學生群體增加。高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與自籌經費。隨著在校學生人數的增多,辦學投入加大,而解決資金缺口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學費收入。因此,擴招后的各高校均依據政府有關政策提高了學費的數額。但學生的學費與生活來源主要靠家庭供給,我國居民家庭尤其是農村家庭的平均收入支付大學生在校所需的費用有相當的困難,這一社會現實直接導致了在校學生貧困群體增加。其次,學生之間的年齡差距加大。高校的擴招使得更多的人有了接受教育的權利,應往屆普通高中畢業生,職業高中畢業生,適齡的社會青年以及部份在職人員均來到了高校接受教育,加大了在校學生的年齡差距。
(三)大學生學習生活方式發生轉變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在改變,重生活質量,關注切身的利益,成為大學生的一個生活尺度。其休閑方式,娛樂方式也趨多元化、個性化,電話費、娛樂休閑、旅游、請客送禮、參加各種培訓班等己經成為大學生消費的主要方式。學校園區的基礎設施完善,有超市、運動健身場地、書店、洗衣房和娛樂休閑場所等,使大學生在消費支出上有了更多的選擇,與社會的接觸更加緊密,改變了以前相對純凈、封閉的校園環境。
(四)接受信息的內容與渠道多樣
在校大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泛,除了通過傳統的報刊、雜志、收音機、電視等媒介獲取信息外,還能通過互聯網、電話、手機短信等多種渠道獲取信息,而且這些以高新技術為主的信息傳播渠道具有開放性、互動性、時效性,更易于青年大學生接受。
(五)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趨向多元
高校擴招后的大學生思想觀念總體呈現穩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人生觀、價值觀主流取向積極、進取、務實。[3]擴招后,由于高校各項改革的深入,使得大學生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正在向多樣化和復雜性方向發展。如在道德觀念方面,更加趨向多元與務實;在法紀觀念方面,紀律意識降低,法制觀念淡薄;消費娛樂觀念更趨于個性化;學習觀念趨于實用性、功利性;在價值取向上,注重自我,擴招后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己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三、新時期大學生理想教育的基本對策
(一)準確把握大學生理想教育的目標
1.生活理想
大學生的生活理想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大學生養成積極的、向上的生活理想。所謂積極的,就是要就是自己活著是為了別人生活得更美好;自己的幸福生活是以別人生活得更幸福為前提。所謂向上的,就是以樂觀的進取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各種問題。[4]教育他們要從生活小事做起,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保持儉樸的生活作風,建立正確的生活觀念。
2.職業理想
職業理想是一種職業教育也是職業道德教育。高校開展職業理想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并為了自己的職業理想而終身奮斗。職業道德教育是目標是教育學生在確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后,要愛崗敬業,保持職業操守與職業道德,以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職業。
3.道德理想
高校德育工作必須把培養青年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的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使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始終站在人民群眾、黨和國家的立場上來思考和處理一切問題,確立堅定的獻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政治方向。
4.社會理想
在當前個人理想膨脹的情況下,高校要加強培養大學生的社會理想教育,樹立社會責任感。要強化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積極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因此,高等德育要遵循教育規律,切實加強大學生社會理想教育,幫助大學生正確地認識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價值導向,懂得承擔社會責任是其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
(二)科學設計大學生理想教育的內容
1.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加強理論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的目的,就要引導和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強馬克思主義信念教育,增強大學生在思想上抗干擾的能力,引導他們自覺抵制西方的腐朽思想,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這就需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認識論和實踐論的系統學習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是人們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通過人生觀教育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把人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標建立在對現實發展可能性認識的基礎上,把個人的理想與社會的理想統一起來;樹立正確的人生目的,追求高尚的人生觀;實現人生價值,一方面積極向社會作貢獻,另一方面得到社會的尊重與肯定。在價值觀的教育上必須著力于價值目標、價值評價和價值取向的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
2.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就是引導大學生熱愛社會主義中國,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大家庭、大集體。通過引導大學生對中國現狀的縱橫比較,使他們了解社會主義中國的國情,了解社會主義中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客觀地評價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所出現的問題。培養大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果的成就感以及與世界上其它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使他們清楚地意識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斗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
3.社會主義道德觀教育
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道德觀教育,指高校教育工作者用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對大學生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之形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價值觀的教育實踐活動。
4.成人與成才教育
大學生成才教育是將具備一定基礎知識和文化素養的大學生“潛人才”培養成為在某一領域有一定技能和專長的人才“顯人才”的過程。[5]大學生的成才不能單憑個人良好的意愿和美好的追求,更是一個需要人們為之矢志不移、孜孜追求和努力奮斗。大學生成人教育就是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與價值觀念。高校在實施成人與成才教育過程中要緊緊將兩者并結合,不斷完善大學生的價值觀并為之不斷學習科學知識提高自身本領。
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據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標準大致有七條:第一,開朗的心境;第二,有效地學習和工作;第三,心理特點符合相應的心理年齡特征;第四,客觀的認識自我;第五,統一的人格;第六,和諧的人際關系;第七,與周圍社會協調一致。
(三)積極探索大學生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徑
1.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要渠道,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教育者將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積極自覺地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大學生智能地提高。課堂教學在當前大學教育中仍然是最重要的教學陣地。因此,在課堂教育中,為了使大學生有效地掌握教育者所要傳達的知識,必須加強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創造和諧完美,意境悠揚,情感培養,激發勵志的教學環境,使知識的灌輸在潛移默化中被學生內化。
2.團體活動
活動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之外,由學校組織指導或由校外教育機構組織指導的,用以補充課堂教學的一種教育活動,它主要包括社會實踐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活動影響來塑造大學生的理想人格,其目的是讓大高校可以通過開展娛樂性活動(如校園歌唱比賽)、公益性活動(如汶川賑災募捐)、運動休閑活動(如運動會)、專業學習性活動(如辯論會)、興趣特長活動(如書畫大賽)等來塑造大學生的理想信仰。
3.媒介感染
媒介主要是指大眾傳播媒介,包括網絡、雜志、報刊、電影、廣播、電視等。隨著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一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塑造大學生理想人格相適應的工作網站和網頁,引導大學生自覺抵制網上不良信息,增強媒介的有效感染。二是引導大學生開展網上討論,加強BBS、QQ、MSN等的監控與引導。三是加強網絡的管理和監控。學校要有明確分管部門,有關單位要各司其職,設立“信息看護人”,采取材效的過濾措施,對網絡各板塊提出明確的要求,建立明確的網絡管理制度。
4.環境陶冶
環境陶冶主要指通過利用和創設有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理想人格形成的各種積極因素,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大學生的理想。[7]首先,利用優良環境,主要是利用大學校園的圖書館、體育館、學生宿舍、教學樓等設施對大學生進行教育。通過校報、校園媒介等對先進事跡和先進人物進行宣傳,發掘其積極因素,從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第二,創設理想環境,主要通過美化校園、、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等加強校園的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建設。
(四)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高校擴招后對大學生理想教育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強大學生理想教育隊伍的建設必須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加強管理。
1.變接受型為開拓型。高校在培養教育工作者應以培養教育者的開拓創新精神為目標,把教育者培養成開拓型的人才。
2.變封閉型為開放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與發展使各地區、各部門的聯系更加廣泛與緊密。如此情況把教育者局限在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單位,實行一種封閉型的建設將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這就必須把封閉型的建設方式轉變為開放型的建設方式,鼓勵教育者走出本單位,本系統,甚至走出國門,在開放的環境中學習、成才。
3.嚴格選拔、擇優錄用。大學生理想教育隊伍的選拔是隊伍建設的關鍵環節。因此,在選拔的過程中,應堅持“德才兼備、民主、公平、公正、公開、雙向自愿”的原則,通過競爭,采用考任、招聘、任命、推薦、選舉等方式不拘一格識人才。堅持德與才的統一,寧缺勿濫。對于人員的選拔,在確定量的情況下,堅持雙向選擇,擇優錄用,從而全面認識和評價選拔對象的綜合素質,堅持選拔標準,嚴格按照制度辦事。
4.持續提高教師素質。大學生理想教育人員被選拔、錄用之后,還必須加強培養,提高素質以適應大學生的發展變化。首先,制訂培養的目標與計劃,在實施的過程中,應堅持靈活性與原則性相統一。其次,培養應堅持多樣性。即在對塑造隊伍的培養過程中應盡量拓寬培養的渠道,可以通過在崗培訓、學習交流、參觀訪問、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5.完善管理制度。首先,要完善隊伍的素質要求、職責、待遇、考核、選拔、編制、職稱、晉升、任期和發展方向等各方面的制度,使隊伍的管理有規可循,有制可依。[8]其次,科學使用。科學使用的前提就在于允許隊伍的合理流動,這將有助于增強隊伍的生機與活力,穩定和優化隊伍。有針對性的引導將使這支流動的隊伍在素質上、結構上、管理上更加的合理,從而調動這支隊伍更高的工作熱情。
- 上一篇:剖析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向
- 下一篇:大學生社會道德能力的培養淺議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