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時間:2022-05-10 04:05:44

導語:理想信念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理想信念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摘要: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教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的關系,以心理健康為出發點,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樹立崇高的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理想信念”是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概念。歸納起來,理想信念是人的意識與精神的有機統一,代表著人們為了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堅定不移、拼搏奮斗的精神系統。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大學生心理將康的標準概括起來包括: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評價正確、人際關系和諧、適應能力強和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大學生自我意識與培養、大學生人格發展與培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擇業心理、大學生學習心理與創造性思維培養、大學生情緒管理、大學生人際交往、大學生戀愛與性心理、大學生壓力管理與挫折應對、大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人的心理包括兩個部分,即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是心理的動態表現形式,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意志過程是在行動中制定一定的目標,并不斷地克服困難,調節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目標的過程。從理想信念的定義來看,理想信念中對于理想和追求的堅定不移和拼搏奮斗,與意志過程有相一致的地方。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個體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切身體驗和思維活動的結果,是伴隨著認識、情緒情感、意志的轉移而完成的,而知、情、意的心理過程又是心理現象的重要方面。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來看,大學生的情緒與思維培養、壓力與挫折應對與理想信念教育有一定的相關性。作為一名心理健康工作者,筆者想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的關系,以心理健康為出發點,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樹立崇高的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目前的一些學者研究發現,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并不樂觀。胡大友(2018)指出,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著重形式而輕實效的現象。對存在的問題,需要積極思考與實踐加以解決。陳方(2017)通過調查發現,少數大學生思想迷茫,缺乏職業規劃和奮斗精神。鄔移生(2017)的研究發現,大學生還存在理想信念趨于功利化,職業理想目標不明確,對社會問題的解決信心不夠,對學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不太滿意等問題。沈建華(2015)研究發現,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在形成的過程中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理想信念不穩定、部分學生理想信念缺失以及知行分離。李樹生(2015)指出,當前社會轉型影響深化,網絡電子信息技術快速普及,各種大眾文化思潮此起彼伏,大學生在不同社會價值現和實用性文化碰撞和影響下,部分學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精神支柱傾斜,其理想信念呈現出迷失性、扭曲性、功利性等特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不斷變化,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備受關注。韓蓉(2017)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我們應進一步研究在新時期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困境,進而繼續充實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努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大學時期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能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那么他們會在大學生活中把握正確的人生方向,塑造自己完善的人格,為今后走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增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理想信念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理想信念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心理韌性,提高學生的挫折和壓力的承受能力;第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磨煉大學生的意志品質,提高自己的執行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第三,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完善大學生的人格,讓自己的性格更加具有吸引力;第四,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增加集體榮譽感,培養大學生的愛國精神。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礎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對理想信念的影響十分重要。研究發現,大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協調會影響人生理想的樹立。大學生的生理發展逐漸成熟,但是心理的發展卻往往比較滯后。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主要表現在適應問題、學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和就業問題上。有些大學生由于存在適應不良的問題,進入大學以后無法很快融入環境,對未來感到十分的迷茫和不安;有些大學生存在學習不良問題,離開了中學校園以后,依然無法脫離需要老師主動去教的觀念,在學習上十分被動,離開了老師的管教,無法做到在學習上自我管理,從而把逃課和掛科當成是大學必須要經歷的事情,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有些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存在人際關系困擾,尤其是寢室關系和戀愛關系的處理,由于缺乏人家交往的經驗,總是無法正確地處理這些關系,陷入人際關系的困擾;有些大學生存在就業問題的困擾,認為畢業就等于失業,無法承受畢業的壓力。這些心理問題都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讓他們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與環境,無法把注意力放在真正應該關注的地方,不能適時調整心態,適應不了社會的需要,不能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還有一些學生,由于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國家的命運和前途,不能樹立崇高的理想。大學生如果沒有健康的心理,就不能順利地完成社會化的過程,無法使自己的需要同社會的需要緊密聯系起來,不會關心社會和國家,更無法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無法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進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三、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關于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進行相應的理想信念教育,能夠讓學生把自己的需要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培養自己的愛國精神,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有力保障。2017年底教育部印發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一文,文件中提出構建“十大”育人體系的基本任務,并把心理育人作為其中的一個方面。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環。良好的思想品德,要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相適應,要能客觀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如果一個學生是健康和開放的,并且擁有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那么他就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所以,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有效保證。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疏導的有機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從心理疏導方面獲得新的知識與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并為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礎。理想信念教育側重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心理健康教育側重學生心理方面的自我發展與完善,對學生的人格完善方面起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熊寶蓮,馮興國.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50-52.

[2]呂云婷.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統一[J].學周刊,2019(10):21.

作者:張靜偉 單位: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