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觀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8 13:48: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生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正確人生觀黨課講稿
教學內容:共產黨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必須具有正確的理想觀、職業觀、金錢觀、名利觀、苦樂觀、道德觀、成才觀、幸福觀。
教學對象:基層黨員干部
教學目的:通過講解使大家明確共產黨員樹立正確人生觀是踐行“三個代表”必須具有的思想根基,重點掌握正確人生觀具體展開的“八觀”內容,引導大家朝著正確的人生目標不斷努力。
教學方法:緊密聯系這些年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悟的人生概括和切身感受,運用正反典型事例,寓事于理,深入淺出,以理服人,用事實說話。
教學時間:50分鐘
教學過程:
樹正確人生觀感想
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做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定要加強自身學習,牢記“八榮八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嚴于律己,從點點滴滴做起,勤勤懇懇地工作,老老實實地做人,為企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胡總書記提出的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重要論述,不但從社會輿論上,而且從社會風氣上都為社會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反映了人生觀和價值觀。古人云:人不可以無恥”意思是說,榮辱觀是關于光榮與恥辱的一種道德評價的標準。一個人如何看待榮與辱。真正學會做人,要從知恥開始。八榮八恥”以其平實而富有深意地闡明了做人、做事的標準。告訴大家什么應該去做,什么不該做,要知榮棄恥、褒榮貶恥、揚榮抑恥。八榮八恥”幫助我當前形勢下明是非、辨善惡、分美丑,不僅旗幟鮮明,內容具體,而且看所有得見、摸得著,可對照、可實踐,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良好的風氣在于形成。只有加強自身學習,高尚的美德在于養成。加強世界觀的改造,加強自身修養,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純潔性,才能在權力和金錢面前不被擊倒,否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會扭曲,就會不知廉恥,不擇手段地追逐金錢,貪圖物欲,走向犯罪。
道德榮辱觀就會顛倒錯位,一個人一旦把榮譽、人格、良心、原則作為一種交易的話。就會做一些違法亂紀的勾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特別是一些人隨著社會地位的變化,就會變得不知廉恥,百事可違”人不知恥,失去的就不只是廉,甚至可以失去一切。諸如一些受黨培養教育多年的領導干部,隨著職務的升遷和權力的增大,就放棄了自己的世界觀的改造和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利用職權索賄受賄,結果斷送了美好的前程,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使自己從一名領導干部淪為囚徒。歸根結底,這些人走向墮落的根源就是不注重學習,放松世界觀的改造,導致人生觀、價值觀嚴重的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不斷膨脹,最終走向犯罪。
通過教育和培養、也是通過自身努力形成的一個人必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廉恥之心。要有崇高的信念,崇高的信念是抵御各種誘惑的強大思想基礎和內在動力,信念的喪失,就會迷失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就會蛻變。
大學生黨員正確的人生觀
敬愛的黨組織:
有人問亞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這位古希臘大哲學家回答:“平庸的人活著是為了吃飯,而我吃飯是為了活著。”這似乎是咬文嚼字的解答,卻揭示了人生重要意義的價值哲學問題。在亞里士多德看似平常的話語里包含了對需要,人生價值取向,人生價值意義等問題的看法。
人生價值是指人在生命歷程中其言行對他人及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功用。人生價值取向是指在各種不同甚至相反的人生價值中選擇其一作為自己人生指南的行為。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不同,其人生價值取向也就不同。對他人和社會是只講索取還是重在奉獻,這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人生價值取向。共產黨人認為人生價值在于奉獻,而服務就是奉獻。同志對此作了高度概括,將其經典式地表述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也是共產黨人最為崇高的人生價值取向。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黨人應當更好地堅持這一人生價值取向,這不僅是保持黨的隊伍的純潔性,推進黨的事業的要求,也是人民的呼喚、時代的呼喚。
而今在在大學我們普遍都感到郁悶,人際關系處理不好覺得郁悶,受到處分覺得郁悶,考試掛科覺得郁悶,失戀更感到郁悶。總之,凡事都郁悶。我們之所以會有此心理狀態歸結于人生沒有理想,生活沒有目標,從而失去了精神支柱,進而就會覺得生活毫無樂趣,簡直太無聊了。其實人生就是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永不休止地奮斗!只有選定了目標并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自身的價值才有可能實現。公務員之家:
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實現人生價值,首先必須認識人生價值,人生價值評價,從而作出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并利用社會歷史提供的有利條件,發揮自身潛力。大學生黨員作為黨的代言人,更應該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然而說樹立遠大理想僅是一紙空談,人生價值的實現最關鍵的因素是要把理想和行動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遠大理想,體現自身的價值。今天的學生黨員,特別是像我們這樣一代的學生黨員應該具有時代的使命感,從而激發我們努力學習全面發展,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樹立正確人生觀 走好人生路
樹立正確人生觀,走好人生路
xx行黨委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員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抓業務經營同時不忘兩手抓,確保業務經營工作穩健運行。7月6日,市行黨委、紀委組織全市XX行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參觀了XXXX監獄,從在押囚犯勞動改造現場當中,從內心深處感到強烈的震撼,深刻意識到這次警示教育的深遠意義。
做為一個單位的主要領導,要時刻牢記權利是組織和群眾給予的,首先,要感謝組織的信任和群眾的擁護,既然組織把你放在這個位置,就要對得起組織,對得起廣大干部員工,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不斷加強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工作作風,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從獄中看到,有的人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有的是為黨為人民工作幾十年的老黨員老干部,由于受腐朽思想的侵害,崇尚金錢,拜金主義,生活奢侈糜爛,思想被嚴重腐化、扭曲,最終辜負了組織的信任而成為“階下囚”。活生生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不能不令我們有所思、有所想,要從血的事例中吸取血的教訓,樹立廉潔意識,嚴格遵守總、省行規定的“四大紀律,八項要求”,堅持“六個樹立,六個反對”,做到“心不可貪,欲不可縱,志不可驕”,要時刻想一想責任范圍內工作做得好不好,把員工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工作好壞的標準。
其次,在“三大作風”上嚴肅約束自己,無論在班子成員里,還是干部員工面前,都要帶好頭,樹立廉潔自律、務實工作精神,管住自己的嘴,嘴不要饞,什么飯都吃、什么話都敢說,當領導的要注意講話可能產生的后果和影響;管住自己的手,不要亂伸手,不該拿的決不能拿;管住自己的腳,不該去的地方堅決不能去,不能利用手中權力去為自己和家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要時刻嚴格自律,要樹立經營意識,創造性地開展好工作,做到按章辦事,規避風險,強化責任,尊重自我,清廉自守,修好人品和官品,做家人放心,員工滿意的領導干部。
要善于學習,認真思考,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觀察力,不能隨波逐流,要堅定立場,從思想上筑牢拒腐防變的道德防線,堅持克己奉公,盡職盡責,實事求是,努力工作,為XX行的經濟發展做出努力。
學生人生觀教育分析論文
當代的中學生是跨世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他們的人生觀如何,關系到他們的本質是否能夠得到全面提高,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大業的興衰。
因此,學校必須加強對中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對中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灌輸理論指導
共產主義思想體系中的有關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和社會主義的理論,是學生形成共產主義人生觀的理論基矗而這些正如列寧所說都必須從外面灌輸給他們。因此,學校要發揮政治課在人生觀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課教師要有效地聯系學生實際,進行人生觀基本理論教育。還可以通過主題班會、團會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學習人生觀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通過學習,使學生劃清無產階級人生觀和資產階級及一切剝削階級的人生觀的根本界限,為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奠定正確的理論基礎。
二、聯系實際,引導疏通
對中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不能光講大道理,空動的說教,必須堅持聯系實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聯系英雄模范人物的實際進行教育外,還要注意通過聯系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疏通障礙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的關節。比如在新舊體制轉軌期,社會上出現某些消極的現象,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中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我在調查中發現,一名學生就是因為受社會某些腐敗現象的影響,而產生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錯誤看法。這名學生在座談時,還列舉了一些腐敗現象的實例,論證他的看法。由此可見,在加強對中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過程中,必須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全面地辯證地看待社會看待人生,不能把個別的局部的問題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克服片面性,疏通障礙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的關節。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
新員工樹立人生觀交流材料
人生觀就是對人生的價值、目的,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不僅決定著一個人對周圍事物的態度,而且調節人的行為、活動方向和進行方式。
人生觀屬于思想意識的范疇,它以觀點、信念、理想、需要、興趣等具體形式,表現在人的個性的意識傾向中,而這種作為心理的穩定傾向的人生觀,在人的整個心理活動中,處于主導的地位,對人的心理功能起著調節、支配的作用。
一、為什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因為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一旦形成,就會有固定的方向性,會對一個人的自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保證一個人的發展方向的正確性,才會給人的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相反,錯誤的人生觀會讓人誤入歧途,執迷不悟。人生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對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意義。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就能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揚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二、如何正確的樹立人生觀,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樹立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必須具有正確的理想觀
人生哲學與人生觀研究論文
前言
有人認為一部哲學史便是人類自我覺醒、自我發現與成長歷程的紀錄,當人類在自己存活的自然環境中覺醒,發現到人與自然的區別之後,便開始嘗試去瞭解自然、瞭解自己,發掘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人類幡然醒悟到認識人自身、解開生命之謎、追求生命的意義,才是人生命在自然中奮鬥、存活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說認識人本身,追求生命的意義,才是人終極關懷的首務。從剛開始素樸的理解到現在多學科的發展,例如,醫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等,一言以蔽之,無不是在探究與解釋人類生命過程中的各種現象而已。
然而由於近代以來,學術的分工,專門化、部門化的發展,固然深化了各個層面的理解,相對的,也造成各個學科都只偏重研究人類的某一個面向;再則由於受到實證主義的影響,各學科對人的研究也都傾向於把人當作一個客觀事實來研究,並嘗試經由經驗歸納去表述和證明「人」這一客觀事實。長期以來,造成人被當作一個客觀的存在物來觀察,並且被割裂地去研究。相較於這種割裂分析的研究,哲學則採取較為宏觀、整體的觀點去思索人的問題,哲學不是將人割裂地、當作一個客觀對象而已,哲學所要研究的是做為一個整全的人是什麼;主要探究的不只是當下的人,而是探索人始終是什麼的問題。主要問題有:人開始時是什麼?什麼力量賦與人去改變所遭遇到的環境?在主體性的意義上,屬於人自身的東西是什麼?人可以相信些什麼,能運思些什麼?人應當在什麼範圍內懷疑自身所要求的對象的確定性?人能對其自身所遭遇而又參與其中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指望什麼?在艱難的人生過程中,人繼續生活的勇氣從何而來?超越自身、超越自身所接納的對象的人本身是什麼?人生命終止於何處?此種種便是哲學所探究人類生命問題的主要課題(赫爾曼。施密茨,1997,頁IX)。換句話說,從哲學立場整體地去探索生命,可以避免把人當作對象物、割裂的研究傾向;而且透過哲學性的探索,不僅只是知道現實上的「人是什麼」、「人能知道什麼」而已;更可以瞭解到作為一個理想的人,「應當做什麼」,「可以期望什麼」。如此哲學性探索的方向,可以作為人類謀劃未來,應當如何行事的參考,更是有關人的生命教育課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學科。有關探索生命的課題相當多,無法一一陳述,在此僅嘗試就哲學的立場擇要探討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問題。對其他生命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則可進一步閱讀有關生命哲學的相關著作。
什麼是「生命的意義」
在探討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之前,首先必須要澄清的是究竟什麼是「生命的意義」問題。這個問題不是在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也不是在問「生命」是什麼」。「生命」是什麼是有關「生命」的本質是什麼的詢問;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是在追問「生命」本身有什麼意義。本文所要探討則是「生命的意義」本身是什麼。人的「生命」從人類受胎開始就已經存在了,但是「生命的意義」並不是始於人的受胎成形,也不是天生現成的,而是人在有所自覺之後才開始自己構畫賦與的。誠如諾齊克(Nozick)所說的:「生命的意義:一個人根據某種總體計畫來構畫他的生命,就是賦與生命意義的方式;只有有能力這樣構畫他的生命的人,才能具有或力求有意義的生命。」(尼古拉斯.布寧、余紀元,2001,頁596)「生命的意義」是人類自我所賦與的,是在人們根據某個總體計畫,或者說是依照某個總體的生命藍圖來構畫自己的生命方向時才賦加上去的,也就是說隨著每個人所選擇總魯生命藍圖的不同,所構畫出的「生命的意義」也有所差異。在這層理解之下,當我們面對生命,或許不必先急著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要先問:「人應該如何賦與生命意義」,或者說:「人應該如何去構畫出生命的意義」,只有人們開創了自己生命的意義,而後才能去追問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去對人所建構出來的生命意義進行肯認。因此不必惋歎生命沒有意義,畢竟「生命的意義」是在每一個人如何去構畫自己「生命」的活動中賦與的,責任在每一個賦與生命意義的人,只有人們去構畫自己的生命,並努力成就自己的生命,生命才活出了意義。
如何活出有意義的生命
我的人生觀演講稿
關于我的人生觀的演講
我是一位農民的兒子,從呀呀學語到而立之年,從一個一無所知的少年,如今已成為一名共產黨的普通干部,這期間我學到了許多,除了自然科學知識以外,還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作為共產黨的領導干部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目標并且為之奮斗終身的道理。
主席要求每個領導干部要認真思考“革命為什么?”、“當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這三個重大問題,這對于我們每個黨員領導干部堅定理想信念,踐行“三個代表”思想,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原創:
革命為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回答,并異口同聲地說,“為人民服務”。沒錯,為黨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實實在在地為人民服務。這的確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們每個黨員和領導干部追求的崇高目標。為此,我們每個黨員、每個領導干部要樹立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遠大理想,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用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工作實踐。
黨性的基礎是人性,人性的基礎是人格。每一個黨員、干部必須要不斷充實自己的“人格力量”,提升自己的“人格形象”,以人格的感染力推動各項工作。要守住清平、耐住寂寞、擋住誘惑、保住氣節,要以民主、無私、公道、正派、廉潔的良好自身形象去感化群眾,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也只有這樣才能使群眾滿意,得到群眾的真正擁護。
中職學生的人生觀及三生教育思索
“三生教育”包含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個方面的內涵。它是一種關注學生生存狀態、豐富學生生命歷程、激發學生生命潛力、促進學生生命成長和提高學生生活質量的教育,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堅持以學生為本來實現教育價值的一種特有的生命回歸教育,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開展“三生教育”對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職學校學生的思想、心理現狀分析
中等職業學校是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校,教育對象是初中畢業生和具有與初中同等學歷的人員,基本學制為三年。中等職業學校是在高中教育階段進行的職業教育,也包括部分高中后的職業培訓,目前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其定位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大量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的主陣地。進入21世紀后,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逐漸成為科技與教育的較量。隨著政治、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各種宣傳媒介的大量普及,使得中職學生的視野逐漸開闊,不斷產生新的思想、觀念。而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方面正日趨成熟,心理卻十分的脆弱和敏感,思想上獨立性增強,對精神生活充滿幻想,物質生活要求轉變等特征而形成一種錯綜復雜的思維方式。[1]
但由于社會環境的負面效應和自身思想不成熟的影響,在心理、思想中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對當前存在的社會現象感到迷惑不解。從當前中職學校所開設課程的情況來看,學生所接受的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相脫節,如教學上要求學生奉公守法,但是社會、官場的腐敗風氣及“關系網”,等等,這已嚴重的影響了學校校風建設,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甚至不滿。第二,心理上的失落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織。中職學校的生源主要來自初中畢業中考的“失敗者”和上大學“無望者”,一些學生把中職學校作為無路可走的下下策;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就業的不理想,更加劇他們“前途渺茫”的失落感和“中職無用”的自卑感。第三,對社會發展的片面理解。面對當今日益競爭的市場經濟,一些中職學生認為中職生在就業上沒有一點優勢,社會所需要的是大專生、本科生、碩士生及博士生高學歷者。第四,目前的中職學生多是出身于20世紀90年代以后,從小受父輩的溺愛、父母的關愛及庇護下成長,形成了價值觀念的錯位、性格上的缺陷。上述種種情況表明,目前中職學校學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三觀”)的目標尚不明確,使得他們進一步缺乏市場競爭力。因此,在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目標的中等職業學校里,應該切實加強中職學生的“三生教育”,在人生觀教育中積極融入“三生教育”的內容。二、“三生教育”的科學內涵及與人生觀教育關系
(一)“三生教育”的科學內涵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廳關于實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決定》指出:“三生教育”就是要通過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的主體認知和行為過程。也就是要通過整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力量,激發學生的主體認知和行為實踐,最終達到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的目標過程。[2]
從苔絲的悲劇看哈代的道德觀、人生觀
〔提要〕作者哈代通過對苔絲悲慘命運的描寫,將她完美的道德品質和資產階級的虛偽、墮落作了對比,并對當時英國農民所受的痛苦深表同情,對于社會的不公平提出抗議和反對,但由于看不到社會進步發展的必然性,因而流露出對“命運”的無奈。哈代的人生觀、道德觀從小說故事的發展表露出來。
〔關鍵詞〕苔絲托馬斯哈代人生觀道德觀
《德伯家的苔絲》是十九世紀末英國現實主義作家托馬斯·哈代1840—1928的代表作之一。哈代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開始長篇小說的創作,到九十年代后期轉而寫詩歌。這時期的英國,正處于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資產階級思想家認為這一階段的社會制度是“不能改變”,把這個時期的社會制度理想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哈代的作品,恰恰與之針鋒相對,反映了前一世紀末英國經濟由于工業資本侵入農村而發生的巨大社會變化,一針見血地揭露了英國社會的虛偽,戳穿了資產階級世界的樂觀主義,對受壓迫的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表示無限的同情。因而小說一出版1891年在英國社會上就引起了一場風暴,一些“正人君子”之流的批評家和“高雅讀者”激烈地反對這部作品,對哈代大肆攻擊,認為“這個作家想要借這些書揭起反抗一切社會禮法的旗幟,掀起推翻一切神圣道德的風潮。”此后,逼得哈代不再寫小說,而把晚年貢獻給寫詩了。可見當時英國社會對哈代的攻擊到了何等惡毒的地步,同時也可看出哈代的作品的現實意義。
在《德伯家的苔絲》這部書里,作者描寫了一個美麗、善良、純樸的農家女孩子的悲慘遭遇。他把她完美的道德品質和資產階級的虛偽、墮落作風對比,他對封建宗法制家長統治的英國農民所受的痛苦深表同情,他深深地相信,那些樸素、平凡、默默無聞的勞動人民,有高尚的品質,純潔的道德。這是哈代人生觀的特點。當他人生觀發展到深刻了解家長統治的農村理想為幻想時,他悲慘地發現了那種理想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從而對于社會的不公平現象提出抗議和反對,但同時,又流露出對“命運”的無奈。
苔絲是哈代女性畫廊中最美麗、善良、純潔、高尚的形象,她的父母是貧苦農民,從早到晚,辛勤勞動,也不能保證自己的七個孩子的溫飽。為了擺脫貧困境遇,母親異想天開,打發女兒和冒牌貴族攀親,結果使她遭到有錢有勢的貴族少爺亞雷·德伯的蹂躪,從此,苔絲永遠陷入痛苦的深淵。
后來,苔絲到牛奶廠做工,在那里遇上另一少爺安璣·克萊。單純的苔絲終于戰勝內心的重重矛盾,答應了多情、體貼的克萊的求婚。新婚晚上,為了忠實于丈夫,苔絲將自己的悲慘經歷無保留地向克萊吐露,“在他的腳旁跪下”請求他饒恕,但克萊卻冷酷無情地向苔絲宣布:“我原來愛的那個女人并不是你”,“而是另一個模樣兒跟你一樣的女人。”他把苔絲看成了外表純潔,內里淫蕩的女人,而把她遺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