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的人生觀及三生教育思索
時間:2022-02-20 04:59:00
導語:中職學生的人生觀及三生教育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生教育”包含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個方面的內涵。它是一種關注學生生存狀態、豐富學生生命歷程、激發學生生命潛力、促進學生生命成長和提高學生生活質量的教育,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堅持以學生為本來實現教育價值的一種特有的生命回歸教育,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開展“三生教育”對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等職業學校是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校,教育對象是初中畢業生和具有與初中同等學歷的人員,基本學制為三年。中等職業學校是在高中教育階段進行的職業教育,也包括部分高中后的職業培訓,目前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其定位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大量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的主陣地。進入21世紀后,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逐漸成為科技與教育的較量。隨著政治、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各種宣傳媒介的大量普及,使得中職學生的視野逐漸開闊,不斷產生新的思想、觀念。而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方面正日趨成熟,心理卻十分的脆弱和敏感,思想上獨立性增強,對精神生活充滿幻想,物質生活要求轉變等特征而形成一種錯綜復雜的思維方式。[1]
但由于社會環境的負面效應和自身思想不成熟的影響,在心理、思想中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對當前存在的社會現象感到迷惑不解。從當前中職學校所開設課程的情況來看,學生所接受的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相脫節,如教學上要求學生奉公守法,但是社會、官場的腐敗風氣及“關系網”,等等,這已嚴重的影響了學校校風建設,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甚至不滿。第二,心理上的失落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織。中職學校的生源主要來自初中畢業中考的“失敗者”和上大學“無望者”,一些學生把中職學校作為無路可走的下下策;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就業的不理想,更加劇他們“前途渺?!钡氖涓泻汀爸新殶o用”的自卑感。第三,對社會發展的片面理解。面對當今日益競爭的市場經濟,一些中職學生認為中職生在就業上沒有一點優勢,社會所需要的是大專生、本科生、碩士生及博士生高學歷者。第四,目前的中職學生多是出身于20世紀90年代以后,從小受父輩的溺愛、父母的關愛及庇護下成長,形成了價值觀念的錯位、性格上的缺陷。上述種種情況表明,目前中職學校學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三觀”)的目標尚不明確,使得他們進一步缺乏市場競爭力。因此,在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目標的中等職業學校里,應該切實加強中職學生的“三生教育”,在人生觀教育中積極融入“三生教育”的內容。二、“三生教育”的科學內涵及與人生觀教育關系
(一)“三生教育”的科學內涵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廳關于實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決定》指出:“三生教育”就是要通過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的主體認知和行為過程。也就是要通過整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力量,激發學生的主體認知和行為實踐,最終達到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的目標過程。[2]
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健康地發展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實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幫助學生學習生存知識,掌握生存技能,保護生存環境,強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規律,提高生存的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樹立正確生存觀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幫助學生了解生活常識,掌握生活技能,實踐生活過程,獲得生活體驗,樹立正確生活觀念,確立正確的生活目標,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追求個人、家庭、團體、民族和人類幸福生活的教育。
“三生教育”是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為核心的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組成的一個復合概念。它的內涵極其豐富,既是教育規律的反映,又是教育本質回歸的具體體現;既是對現行教育體制弊端的修補或缺陷的補充,又是整合學校教育資源、家庭教育資源、社會教育資源應有的自覺行為。同時,實施“三生教育”是落實十七大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茖W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3]
教育事業上的科學發展觀集中體現在人的全面和諧的發展上,而通過教育力量來對學生進行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幫助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三生教育”,從本質上講是要使個體人轉化為社會人,使人真正成為其人的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三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三生教育”有助于學生思想精神的提升,心靈的脫俗凈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三生教育”與人生觀教育關系
1、人生觀的科學內涵
人生觀是關于人生的根本觀點、根本看法。在生活實踐中,人們必然會對諸如:人為什么活著,人活著的價值和意義,人怎樣活著才有意義以及自己應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等此類的人生問題產生看法。對于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觀。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按照馬克思的觀點,現實的人不能脫離現實世界,人既然生活在現實世界之中,就不能脫離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人生觀的核心是解決“自我”的問題。因此,在人與自我的關系中必然滲透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對人生的不同看法必然也就包含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的不同理解。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意識的產物,也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產物。一個人的人生觀的形成和確立,是各種條件影響的結果。人們所處的社會條件、生活環境、個人的經歷和遭遇以及所受的教育和周圍事物的影響等,都與人生觀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系,特別是個人的經濟地位更為重要。在人類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生觀包括:①享樂主義人生觀。②厭世主義人生觀。③禁欲主義人生觀。④幸福主義人生觀。⑤樂觀主義人生觀。⑥共產主義人生觀。[4]
2、二者關系
“三生教育”是一種全新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體現以人為中心的、全面的、系統的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間互為基礎、相輔相成。其中,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礎、是關鍵,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標。因此,我們可以從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三個角度去理解“三生教育”的內在邏輯關系,生命是指一個人的真實存在,是強調一個人的生,即是指一個人要活著的意思,它是與死不同的存在,是一個人客觀存在的前提和根本,所以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是指一個人作為生存者“活著的存在”,包含一個人活下來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意志等,以及人活在自然界中所需要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相處的條件等,生存問題是一個人要活著的基礎和關鍵;生活是指一個人在有了生命和生存的前提下,如何追求一個好的、和諧的活著狀態的問題,包括一個人的人際交往情況、生活的能力、生活習慣及生活的目標和方向等內容,這些實質上是一個人活著的質量問題,有了生命的前提、生存的基礎,人就該考慮活著的目標和方向,思考如何好好的生活等問題。[5]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生命是前提、生存是基礎,生活是目標,而生命、生存都離不開生活,生活是“三生教育”的核心內容。一個人的人生在具體時空中的表現就是生活,生活總體構成一個人的人生。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如:人為什么活著?人活著的價值和意義?人怎樣活著才有意義以及自己應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從人生觀角度來說,也就是人生觀要根本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人生觀在生活中起著關鍵的指導作用。也就是說,“三生教育”要真正取得實效,除了我們提出的一些“三生教育”的方式方法外,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還需要人生觀的正確指導,因為“三生”中的許多問題其實都離不開人生觀而單獨解決的。[6]
人生觀是解開“三生”之謎的一個重要手段,學生有了正確的人生觀,才能使我們順利有效地開展“三生教育”。
三、如何實施“三生教育”
實施“三生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要依靠和整合學校、家庭及社會各個方面的資源力量,還要把教育的過程和受教育者主動積極地進行自我認知及行為實踐統一起來。
(一)通過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的人生觀對“三生教育”的有效實施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他們就能明白人為什么活著,人要怎樣活著才有意義,怎樣生活才有價值,生活追求的目的是什么等問題,這些也正是“三生教育”要實現的教育目的。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視這個問題,在學生人生觀初步形成的中學階段,結合學生在這個時期的心理、思想的特點,努力幫助學生在社會轉型、信息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辨明是非,引導他們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認識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事情是該做,哪些事情是不該做,困難該如何去解決,與人該如何相處等等。[7]
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怎么培育呢?我們可以挖掘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體驗。中職學校有著豐富的、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如籃球比賽、歌詠比賽、演講比賽、職業技能比賽,還有文藝表演、才藝表演等活動。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已經蘊藏了很多“三生教育”的理念。在籃球比賽中,我們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鍛煉堅毅和頑強的意志品質;在演講比賽中,我們可以選擇感恩、寬容、節約、環保等演講主題,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感知感恩、學會寬容,并在學習和生活中自覺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通過文藝表演、才藝表演,讓學生感知美,認識美,感悟幸福,憧憬幸福,進而更好的引導他們去追求美和幸福。
(二)全面分析教材特點,把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堂交流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討論、交流學習中思考、感悟和體驗
中職學?!叭逃钡慕滩木帉懸匀吮舅枷肜砟顬橹骶€,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注重人本性、時代性。內容分為生命、生存、生活和學生成長記錄四部分,共16個主題,13份記錄表所構成。每個主題以故事情境導入,內容切合實際,具有現實、具體、生動的特點。基礎知識內容簡潔、易懂;實踐活動,形式多樣且易操作;收獲與分享部分,有主題知識的提示總結,并且與學生成長記錄結合起來進行評價。教材編寫突出了教學的開放性、實踐性、多元性、靈活性及資源整合性,特別是實踐活動和學生自主發展與評價較為突出,這極大的增加了教學的興趣性。因此,教學時,教師除基本知識的講解外,還可以對教學內容的拓展、教學深度的引導及教學方式的選擇等再開發和挖掘,以便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課堂的討論,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正確認識“三生教育”的知識。[8]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與思考,才能更有效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正確去認識生命、善待生命,也才能形成科學的生活觀,并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
(三)構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綜合教育體系
教育承擔著塑造人的完美人格和高尚精神世界的基本職責,而人的一生中的教育主要來自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三個方面。學校教育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而系統實施的,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使學生學會更好融入群體與社會之中,獲得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動力的教育,它具有計劃性、組織性及系統性的特性。家庭教育是人生中接受時間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教育。家庭教育雖然沒有學校教育的專業、系統,但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個性、人格、意志等方面的影響是學校教育所不及的。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最為廣泛,并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影響越來越大。[9]
因此,在“三生教育”過程中,我們需要形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合力,整合三者教育資源,除了統一外,還要有各自的側重,形成互補。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三位一體的教育格局,是促進教育整體化,有效推進教育,切實實現德育目標的有力保證。[10]
在學校的精心組織、家庭的有力配合、社會力量的有效保障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的教育及“三生教育”必將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 上一篇:切實履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方案
- 下一篇:鄉鎮以特色助推多元發展學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