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金融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7 14:30: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區域金融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區域金融的差別與戰略
從全國范圍來看,CREDIT指標的變異系數為0.35,PRIVATE指標的變異系數為1.02,這兩個指標的全國變異系數小于東部,大于西部、中部及東北。相比CTEDIT指標,PRIVATE指標的地區差異更顯著。
(2)資本市場發展差異。區域資本市場發展差異(如圖2所示)。
從四大區域之間來看,股票指標均值依次為:東部35.21%、西部19.35%、中部13.64%、東北12.34%;債券指標均值依次為:東部9.52%、中部1.64%、西部1.45%、東北0.56%。東部省市資本市場發展的整體水平遙遙領先,排除北京對東部的影響后,由于北京集聚了大量金融機構總部和央企總部,而股票和債券大多以總公司的名義發行,導致北京股票和債券規模偏大,其中,債券出現了75.05%的離群值。東部股票指標均值為25.46%,債券指標均值為2.24%,仍然居四大區域之首,顯示了東部省市較強的直接融資能力,其次是西部,中部和東北的整體發展水平仍然較弱。
從四大區域內部來看,股票指標變異系數依次為:東部1.08、西部0.69、中部0.49、東北0.31;債券指標變異系數依次為:東部2.43、西部0.78、東北0.75、中部0.40,排除北京的影響后,東部股票指標變異系數為0.93,債券指標變異系數為0.81,東部各省市的資本市場發展仍存在最嚴重的不平衡;西部區內差異次于東部,其中,西藏的債券指標趨于0;東北三省的債券市場較股票市場發展差異明顯;中部的區內差異較小。
從全國范圍來看,股票指標的變異系數為1.07,債券指標的變異系數為3.31,排除北京的影響后,股票指標的變異系數為0.82,債券指標的變異系數為0.81。整體上看,資本市場發展的規模遠不及金融中介發展的規模,而且資本市場發展的地區差異大于金融中介發展差異。
(3)保險市場發展差異(如圖3所示)。
區域金融合作論文
摘要: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自2004年啟動以來取得了重大進展。隨著經濟合作的推進,迫切需要加強金融領域的合作。通過區域金融合作,將能促進資本在區域內的有效集聚,實現金融資源在區域內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最終實現區域內經濟與金融的聯動發展與合軌運行。但是,目前泛珠三角各省市在金融發展程度、金融聯系程度等金融條件、行政區劃、金融監管等制度條件上都存在制約金融合作進一步開展的因素。因此對泛珠三角地區的區域金融合作問題進行探討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泛珠三角區域金融合作策略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已經成為不可抵擋的歷史潮流。在此趨勢下,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九個省(區)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政府領導于2004年6月在香港共同簽署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區域經濟合作正式啟動。隨著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的逐步推進,迫切需要加強金融領域的區域合作。通過區域金融合作,有利于發揮金融在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中的媒介、導向和調節作用,實現金融資源在區域內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提高資金充分、自由流動,促進區域市場統一,減少資金的搜尋成本和產業的梯度轉移,提高市場的配置效率,最終實現區域內經濟與金融的聯動發展與合軌運行,提高泛珠三角區域的綜合競爭力。但由于泛珠三角區域內既有我國東、中、西部三個不同的區域金融特征,又有“一國兩制”下的三個貨幣區域、三種金融制度的差異,而且各地區的金融發展也極為不平衡,加大了區域金融合作的難度。因此,泛珠三角地區金融業如何順應形勢,加強合作,更好地發揮金融在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中的調節作用,同時抓住機遇,和諧發展,不斷提高區域金融業的競爭力,已經成為泛珠三角區域金融發展的重要研究問題。
一、泛珠三角區域金融合作現狀
泛珠三角是目前中國經濟最活躍的三個增長極之一,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區域經濟合作圈。其中,香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現代物流和金融業為主的服務中心之一;澳門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旅游、博彩中心之一和地區性商貿服務平臺;而內地9省(區)的區域面積約為全國的1/5,人口占1/3,經濟總量占1/3。
自2004年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模式建立以來,各方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金融機構跨境經營和互相參股,支持金融機構開展城際金融合作、建立異地客戶服務中心和發放異地貸款,資金自由流動的體制障礙在逐漸消除,金融合作基本框架已經形成。目前圈內基本形成了以港澳發達區域為第一金融產業梯度、以我國東中部地區省份如廣東、福建等正在崛起的第二金融產業梯度、以我國西部省份如云南、貴州等欠發達區域為第三梯度的金融產業布局狀態。澳、港憑借其地理位置優勢和歷史因素以及相宜的管理,金融產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特別是香港金融業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已成為世界聞名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香港的證券市場已經成為國內公司在海外上市的首選。由于廣東與香港地域相連、人文相通,粵港這個次區域的金融合作在區域合作的推動下進一步深化,在金融機構互設、金融業務合作上取得明顯進展。截止2006年6月末,廣東共有港資銀行22家,港資駐粵保險公司代表7家,同時部分香港銀行將數據處理中心、檔案管理中心、單證業務、電話業務中心等業務部門內移。如中銀香港將軟件開發中心遷至深圳,匯豐銀行將檔案備份中心遷至廣州。廣東有3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在香港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2006年2月廣發期貨經紀公司成為我國首批赴港開設分支機構的3家期貨公司之一。在銀行業務合作方面,粵港銀行業在授信融資業務、結算業務、外匯資金業務、個人銀行業務、港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以及港資銀行保險業務、信息交流和人員培訓等方面全面展開合作,合作形式逐步多樣化,合作對象逐步多元化,合作成效日益顯著。特別是在支付結算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如建立了粵港票據聯合結算系統,基本形成了一個覆蓋珠三角的粵港票據結算系統;實現了粵港、深港港元即時支付系統的聯網;實現了廣東和香港地區銀行卡網絡互相連通。廣西、云南金融界在發展邊貿結算、服務中國和東盟自由貿易區上頗有心得;江西、貴州作為首批農信社試點改革地區,在增資擴股、轉換經營機制、促進“三農”發展等方面先行一步。
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
摘要: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金融行業改革和發展逐漸成為焦點。目前我國正在逐步完善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機構組織。近年來,關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其認為我國區域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性,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為了進一步了解二者的關系,文章主要對江蘇省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探討。
關鍵詞:江蘇省;區域經濟;金融發展;區域經濟增長
江蘇省作為我國沿海地區的重要省份,經濟較為發達,經濟實力在全國位居前列。一直以來,江蘇省都對金融業的發展予以高度的觀注,并且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點項目。通過金融業的大力發展和金融產業結構的不斷完善,金融業發展逐漸成為江蘇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持力量。現如今,金融業發展已經在江蘇省促進經濟增長的戰略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互作用機制
(一)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區域金融促進區域資本投入水平的上升。區域資本形成與積累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資本的積累又取決于資本產出率與儲蓄的規模。金融資產由于具有明顯的多樣化特點,加上金融部門的融資機制的影響,促使儲蓄向投資加快轉移,因此區域金融發展大大促進了儲蓄規模的增加。金融發展越好,其金融產品、金融機制的選擇越多,人們投入金融業務發展的欲望也越強烈。因此,金融業越發達,儲蓄轉化為投資的轉化率越高,增加區域資本投入。
區域城鄉金融現狀及對策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進步情況十分好,總體經濟水平明顯提高,但是城鄉金融狀況并不理想,居民之間的收入水平相差依舊很大。城鄉之間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差較大,這屬于廣東經濟進步不均衡、不理想的關鍵形式,屬于顯著作用于廣東統一城鄉進步與改變的關鍵要素。因此,減少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屬于改變廣東區域城鄉現狀的關鍵切入點。本文利用對目前廣東區域城鄉居民收入相差水平展開全方位的總體分析,研究目前的城鄉金融現狀,并給出降低城鄉居民收入相差水平意見,為改變廣東區域城鄉金融現狀供給對策參照。
關鍵詞:廣東區域;城鄉金融;現狀;對策
自從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經濟水平大幅度提升,尤其是處于東部沿海區域的經濟高速進步。廣東區域經濟水平進步迅速,但于經濟快速進步的同時,出現了城鄉金融不良狀況,及城鄉居民之間收入相差的水平持續提升,在總體水平上甚至超出了全球平均警戒程度。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相差水平屬于廣東區域當下經濟進步的一種瓶頸,應該快速解決這項問題,以改變城鄉金融進步不均衡現狀。為緩解甚至消除城鄉之間收入相差較大的金融現狀,于我國學術范圍內已經進行了大量探究分析。之前的學者大多數根據市場形式的機制變更、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等事項進行調查分析,但是很少數的學者針對呈現金融不均衡切實的金融原由進行分析探究。關鍵根據金融資源分配角度觀察城鄉收入水平相差情況,根據財政金融事項研究城鄉收入相差水平,根據金融進步狀況研究居民收入相差水平的作用原由。本文通過金融視角研究城鄉收入產生不均衡現象的原由,研究金融資源布置、金融產品開發分布等事項對城鄉收入不均衡的作用,同時根據出現的不足提出解決途徑,進而降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程度,讓廣東區域城鄉經濟可靠健康進步。
1當下廣東區域城鄉金融水平不均衡情形
1.1城鄉收入不均衡、相差水平大。自從改革開政策實施之后,廣東城鄉區域人民收入相差水平經歷了不斷變更過程,即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再增加的大致進程。改革開放初期城鄉收入比較大,大概為2.57:1;之后在1985年,城鄉收入比例降低到歷史最低水平,大概為1.8:1;直至1994年又提升并且升至最高水平,大概為2.86:1;之后開始降低,并于1997年降至新水平的最低點,大概為2.47:1;之后城鄉收入差距繼續高水平提升,于2001年超越了歷史最高水平,在2003年大概達到了3.24:1,之后保持進一步增長的情況。目前城鄉收入水平之比大概為3.21:1,并且廣東區域的城鄉金融不均衡現狀正在繼續加深[1]。1.2城鄉經濟提升水平持續加快。目前城鎮人民的平均可分配經濟水平和農村人民的凈收入水平全部都展現持續提升的現象,但是城市的提升成度顯然比農村區域的要高很多,這便會致使城鄉收入相差水平持續增大。根據調查,近些年城鎮居民的經利潤水平年提升成度均比農村高。并且因為基礎上已然相差水平很大,及時出現農村人民收入水平提升成度比城市人民高的情況,也很難彌補兩者之間切實數額的相差程度,這便會致使城鄉人民的收入切實差距水平不斷增大,增加城鄉金融均衡程度。
2廣東出現當下金融情形的原由
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摘要]區域金融的發展程度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區域金融的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區域經濟的增長,區域經濟的增長促進區域金融的發展,兩者相互促進。文章從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出發,對兩者間的均衡性進行探討,并對兩者間的促進關系進行論述。
[關鍵詞]區域金融發展;區域經濟增長;關系;促進作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經濟快速發展,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金融成為其發展的核心。在金融市場的架構過程中,在經濟中金融越來越發揮重要作用。作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核心,區域金融的發展成為縱觀金融發展的切入點。放眼當今世界經濟發展,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兩者的相關性得到廣泛的關注。
1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在進行兩者關系探討前,首先要明確兩者間關系的相互性。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從區域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角度來說,其作用更側重于兩者的內在機制。不同的學者的側重點不同。近年來,更多的學者將重心放在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影響的探索上。經濟通過金融結構的發展而提升,金融發展水平越高則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從區域經濟發展對金融發展的角度出發,經濟水平的低下會制約著金融發展,而金融發展被制約下限制了經濟的進步,形成惡性循環。相反,區域經濟的增長會促進金融的發展,從而帶動經濟項目的啟動形成良性循環。
2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均衡探討
區域金融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支撐效應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我國區域金融各地區總體運行平穩,金融改革不斷深入,區域金融發展更趨協調,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我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分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2萬億元、12.7萬億元、12.6萬億元和5.4萬億元。與此同時,我國的區域金融發展水平也不斷提高,各地區存款平穩增長,貸款保持較快增長,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但不可否認的是,區域之間仍然存在經濟發展的嚴重不平衡,因而,在貫徹落實“總量平穩、結構優化”的要求基礎上,提高區域金融服務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能力,以實現區域金融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這種背景形勢,本文收集了中國1997~2013年衡量東、中、西、東北四大經濟區域31個省市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評價指標值。并基于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的基礎,建立固定效應模型。通過對固定效應模型參數的估計,具體分析區域金融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由此,提出強化區域金融作用的措施,促進區域金融、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文獻綜述
1.國外的文獻綜述。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經濟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外學者對相關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早,因而理論體系相對比較成熟。熊彼特(1912)從銀行和信用的角度說明金融在經濟增長中所發揮的作用,認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來源于企業家的創新,而企業家的創新離不開銀行信用的創造,并且指出運行良好的銀行通過鑒別那些能成功地開發新產品和新生產方法的企業家,為其提供信貸從而刺激技術的進步,間接促進經濟的增長。帕特里克(1966)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提出兩種模式,即“需求跟隨型”和“供給引導型”,認為在經濟發展的初期,“供給引導型”模式較為普遍,而到了經濟發展的成熟階段,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呈現出“需求跟隨型”模式。麥金農和肖(1973)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認為發展中國家要使其金融和經濟不斷發展,應放棄所奉行的金融抑制政策,實行金融深化改革。Pagano(1993)基于內生凸性增長模型(AK模型)研究穩定狀態下金融發展主要通過影響社會的儲蓄率、資本的配置效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比例等途徑實現對經濟增長的作用。King和Levine(1993)選取金融中介規模、銀行信貸規模以及私營企業獲取的信貸規模三個指標來衡量金融發展水平,并對影響長期經濟增長的其他因素進行控制,實證結果表明,金融中介發展水平對長期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從國外研究的文獻可以看出,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而經濟增長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金融的發展。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為我國國內學者研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提供了理論基礎與支撐。
2.國內的文獻綜述。國內學者對區域金融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從區域金融支持區域經濟增長、區域金融發展的非均衡性這兩個角度對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問題進行研究。關于區域金融支持區域經濟增長的研究方面,張企元(2006)通過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三大區域金融(貸款)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高度的相關性,并且中部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大。同時,在分析金融調控(總量調控和結構調控)對區域差距影響的基礎上,得出縮小區域金融發展差距有賴于結構性的金融調控。胥嘉國(2006)基于隨機效應模型分析區域金融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和影響,結果表明,區域金融發展無論是在量的增長上還是在質的提高上都有助于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同時工具變量法(IV)估計結果進一步說明,金融發展在質的提高方面比量的擴張更有助于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楊圣奎(2010)選用固定效應模型對我國1990~2008年間區域金融支持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區域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區域金融發展對地區經濟的支持存在較大差異,并進一步證實在金融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存在通過金融發展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趙本福等人(2013)運用Granger因果檢驗方法對我國1998~2010年30個省市的區域經濟增長與金融支持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從長期看,我國金融支持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穩定的均衡關系,金融支持是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而從短期看,金融支持的不同方面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同方向的影響。關于區域金融發展差異的研究方面,趙偉、馬瑞永(2006)運用泰爾指數測度方法對我國1978~2001年間中國區域金融增長差異進行了分析,并對總體差異進行了分解。結果表明,1978~1991年區域金融增長差異迅速上升,之后呈現下降的趨勢,整體表現出類似于經濟發展的“威廉姆森倒U假說”的特征,并指出我國區域金融增長差異主要來源于區域間金融增長差異。李敬、冉光和、孫曉鐸(2008)運用基尼系數、Theil指數和對數離差均值對我國1978~2004年金融發展的省際差異、東中西金融發展差異和城鄉發展差異進行了全面的度量,并運用R/S方法對區域金融發展差異的長期變動趨勢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我國區域金融發展的差異主要源于城鄉發展的差異,區域間金融發展差異一直位于高位狀態,并且從未來的變動趨勢來看,區域間金融發展差異在未來總體上可能會進一步擴大。田菁(2011)從部門和整體這兩個角度考察了中國區域金融發展的現狀,研究結果表明,金融發展雖然穩定但整體市場化程度不高,區域金融差異顯著表現在金融發展的總量上,因而有針對性地提出關于區域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通過以上文獻梳理表明:我國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區域金融的發展支持區域經濟的增長。但由于各區域金融發展存在非均衡性,導致區域金融在區域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度不同。本文嘗試從區域金融規模、區域金融效率、區域金融結構這三方面分析研究我國區域金融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支持效應。
區域金融與區域經濟互動問題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市場經濟處于平穩增長的態勢中,金融這一關鍵性因素在借助配置地域性有限資源、使儲蓄資本得以轉型發展、分散投資風險,實現推動區域實質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巨大價值.大量分析證明,區域金融與區域經濟存在復雜性非線性關系.基于此,本文對其兩者互動發展現狀與對策進行論述.
1區域金融與區域經濟的互動性質
站在經濟學視域對區域金融與區域經濟的關聯性進行探究,經濟發展實況決定金融增長效率,金融增長效率又反向作用于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區域金融發展運行過程中面臨著諸多風險,在科學發展觀等現念的導向下上述兩者之間存在的互動關系體現出繁雜性特征.對長三角、珠三角、大湄公河次等區域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探究,明顯的發現區域經濟的保值增值對區域金融表現出強烈的依賴性.貨幣性以及金融性滲透的地域中,金融的發展模式均體現出一定的前瞻性,也就是說這類區域的經濟發展獲得了金融的支撐,處于優質化的運行態勢中,也是極為快速的.例如上海浦東的金融發展優于經濟發展,其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體現出巨大應用價值,其是最典型的實例[1].總之,在多數局勢中,金融相對于經濟而言,處于支配性的被動式位置,正因如此,不同區域經濟速率之間的差異性,可以用不同區域金融成長率間接的表示出來.基于不同區域金融發展與運行模式等方面存在多樣性特征這一實況,所以現實資源的金融化進程運行速率絕非一致性也是必然的事實,這也是促使金融資源在不同區域間流轉的內在動力.上述金融資本互動互通形式不僅僅沖破了不同地域資金供求關系的靜態平衡模式,而且也拉長了不同地域經濟發展的距離.通常來講,若某一地區金融發展程度處于較高層次,那么其金融增長率相對較快,則該地域經濟發展也得到了金融的大力輔助.
2區域金融在發展進程中遇到的問題
2.1金融規模總量偏小,整體效益較低
現階段國內多數區域的直接式金融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環節上體現出力不從心的態勢.上述現狀長期滯留的原因是因為是整體規模相對較小,存款數額偏低,資金來源渠道狹窄化,貸款額度偏小等因素的滯留,所以其在產生大批量投資份額環節上存在較大難度,此時其與本區域新型經濟業態對金融服務提出的新標準上存在較大懸殊性,并且較小份額的形成不利于最佳規模效益的產出.相關統計資料將上述弊端紕漏出來,其在改進方面依然沒有體現出深度性與全面性特征.
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研究論文
摘要:自20世紀中葉以來,全球經濟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不斷增長。正是在這一宏大背景下,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的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金融業關注的重點。本文主要介紹了國內外近年來區域金融創新理論的研究現狀,從而促使金融創新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推動全球金融的一體化。
關鍵詞:區域金融創新;金融理論;金融體系
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創新蓬勃發展。由于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匯率、利率變動頻繁,國際銀行業競爭加劇,再加上科學技術特別是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的金融業務已經不能滿足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客戶融資的要求,從而推動著金融不斷的創新和發展。金融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人們將金融領域的這一系列變化稱之為“金融創新”。當代區域金融創新理論起源于本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形成高潮,進入90年代如火如荼。
一、國外理論研究現狀
為了從理論上闡述區域金融創新,西方經濟學家陸續提出不少不同的見解,由此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理論流派,形成了色彩繽紛的當代區域金融創新理論流派。
在20世紀60年代-90年代,歐美國家有大量的學者研究了區域金融問題,根據SheilaC.DOW、CarlosJ.Rodriguez-Fuentes(1997)的研究,西方關于區域金融的研究主要是從宏觀貨幣經濟學展開的,研究的主要內容有: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貨幣主義模型和凱恩斯主義模型)、公開市場操作的區域影響、區域貨幣乘數、區域金融市場(區域利率差異、區域信貸市場),此外,一體化金融市場內部區域金融發展差異的影響(LuigiGuiso、PaolaSapienza和LuigiZingales(2002)、Jayaratne和Strahan(1996)也是西方區域金融研究的重要方面。
區域金融服務協調機制思考論文
論文關鍵詞:區域經濟;金融服務;協調機制
論文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加入WTO后,外資商業銀行以經濟區域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配置金融資源的模式對國有銀行傳統的以行政區域配置資源的模式形成了沖擊,競爭的壓力迫使國有銀行加強區域間的協調與配合而我國東中西梯次發展的區域發展政策也對金融機構跨區域金融服務提出了要求但目前行政區劃地方利益國有銀行傳統機構設置模式等方面的因素對建立區域間金融服務協調機制形成制約,亟需通過建立機制搭建平臺和完善各種服務手段來實現區域金融服務協調與互動,適應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日益凸現金融做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和動力,建立跨區域的金融市場已是勢在必行而如何立足于開放統一的區域金融市場,使金融機構根據區域間要素稟賦合理分工,形成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的金融服務協調機制,是當前中央銀行發展和國有金融企業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跨區域金融服務需求及金融服務協調機制現狀
(一)在金融全面開放的新形勢下,區域金融服務協調機制尚未建立
區域經濟的發展,使得金融機構的業務對象以經濟圈的形式聚集,其客戶的業務范圍結算方式關聯企業均依存于特定的區域經濟市場在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小股份制銀行,特別是外資銀行,從中心城市輻射周邊城市甚至內地的經營策略順應了當前的區域市場經濟需要,其對行政區域劃分色彩分明的國有銀行經營格局形成了沖擊和挑戰由于市場沒有行政區域的概念,故傳統的行政政地域概念實際上是將生產要素和服務要素的循環切斷,這將提高銀行的發展成本行政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矛盾在金融服務的問題上逐漸形成了對撞圍繞客戶需求規模化集約化趨勢跨區域提供金融服務的問題凸現在中央銀行和各國有商業銀行面前
區域金融發展的差異及風險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與此同時,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可持續與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均衡,使得各個地區之間的金融發展也存在較大差距,并且導致金融差異化現象日益明顯。本文主要對當前區域金融發展的差異現狀、產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同時進一步明確區域金融發展差異背后帶來的風險問題,最后提出區域金融風險的防范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區域金融;發展差異;風險資金;金融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市場金融體系也不斷發展和健全。由于我國在金融資源供給與金融資源需求上存在一些不均衡性,導致我國的金融運行存在明顯的空間分布上的地域差異,也就導致區域金融發展存在差異。所謂區域金融其實就是指金融結構、金融運行在空間上的分布狀態[1]。區域金融發展上的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受到不同地區地理位置、金融發展歷史、需求市場發展狀況及實體經濟結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區域金融差異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和軌跡可循的。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導致金融資源分布不均衡,也使得區域金融發展的差異變得越來越明顯。
1區域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
要分析和了解區域金融發展的差異,首先要明確區域金融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在當前經濟金融化發展的過程中,金融的主動性作用日益凸顯[2]。很多情況下,金融是處于支配性地位的,如果一個地區金融業發展比較成熟,那么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獲得金融支持的力度就更大,經濟也會獲得更快增長。具體的作用機制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闡述。
1.1資本積累機制最開始的金融資本積累主要來源于儲蓄。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是否能夠調動儲蓄開展資本積累是非常關鍵的。金融機構通過調動社會大量閑散資金來提升儲蓄量[3]。在此基礎上,通過改善儲蓄結構,提升收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不斷擴大儲蓄邊際。最后將這些資金轉化為有效投資,從而拉動地區經濟增長。
- 上一篇:區域競爭環境范文
- 下一篇:區域金融企業集群范文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區域規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