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形勢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7 01:51: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全球金融形勢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全球金融形勢

小議全球金融形勢及未來趨勢

摘要:2007年8月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已經逐漸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場,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本文分析了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以及由次貸危機帶來的一系列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次貸危機金融挑戰

自從加入WTO以后,中國已經深深的卷入全球化的進程中,世界經濟的動蕩對中國經濟有著很大的影響。今年以來美國的華爾街金融地震引發了全球資本市場的騷動和不安。百年難遇的金融危機籠罩了紐約上空,曾經熟知的全球頂級投行和金融機構一個個倒下。這件事情是從2007年開始出現的,通常叫“次貸危機”。最早發現是在2007年一季度,最早爆發大概是在2007年的8月份,到現在已經持續14個月了。

最近美國總統發表演講,說美國經濟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破天荒要求所有的兩黨到白宮開會討論商量對策,而且要提供一個緊急計劃來搶救美國的金融市場。從一個小小的“次貸危機”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其過程在過去似乎不為人們所注意,大家認為這只是金融機構之間的事。如今它已經變成了一個全球金融風暴,而且可能是災難性的。

那么,我們來看看“次貸危機”究竟是如何演變的。首先是從次債開始的。次債是區別于正債的,是從房產債開始的。正債怎么理解?比如大家去買房子,大部分人要去銀行貸款,銀行會提出三個條件:抵押、首付和收入能力。一旦這三個條件都滿足以后,銀行會發出貸款。這筆貸款的期限一般都是二三十年,是很長期的,但是銀行不可能等到二三十年后才收回來這些錢,因為如果這樣的話,銀行的流動性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銀行就會把房貸進行打包出賣,這就是按揭貸款證券化。從銀行來講,它把按揭貸款打包,然后變成債券,然后投資者進行投資,使得銀行獲得現金,銀行再給個人發放貸款:對這個投資者來說,由于銀行貸款是要還款的,是要有利息的,利息就變成了這個債券的主要收入。那么,盡管是銀行發放貸款,但它的收益權是歸債券的持有者所有的。

次債跟正債的唯一差別就是信用相對比較低,不考慮貸款者的收入能力。2001年以后美國的高科技泡沫破滅了。按理說,美國經濟應該轉入一個衰退。但是美國經濟沒有怎么衰退,就是靠這個一一不顧信用發放貸款,滿足并鼓勵買房子,通過買房子來刺激金融的發展。結果就是次貸的規模越來越大。但是,畢竟次貸是有違約風險的,于是金融機構把它再拆開,一部分變成了期權,跟CDO方向是相反的,它就變成了CDS。CDS再衍生,它會指數化,然后做指數的期權。

查看全文

全球金融形勢分析論文

最近美國總統發表演講,說美國經濟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破天荒要求所有的兩黨到白宮開會討論商量對策,而且要提供一個緊急計劃來搶救美國的金融市場。從一個小小的“次貸危機”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其過程在過去似乎不為人們所注意,大家認為這只是金融機構之間的事。如今它已經變成了一個全球金融風暴,而且可能是災難性的。

那么,我們來看看“次貸危機”究竟是如何演變的。首先是從次債開始的。次債是區別于正債的,是從房產債開始的。正債怎么理解?比如大家去買房子,大部分人要去銀行貸款,銀行會提出三個條件:抵押、首付和收入能力。一旦這三個條件都滿足以后,銀行會發出貸款。這筆貸款的期限一般都是二三十年,是很長期的,但是銀行不可能等到二三十年后才收回來這些錢,因為如果這樣的話,銀行的流動性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銀行就會把房貸進行打包出賣,這就是按揭貸款證券化。從銀行來講,它把按揭貸款打包,然后變成債券,然后投資者進行投資,使得銀行獲得現金,銀行再給個人發放貸款:對這個投資者來說,由于銀行貸款是要還款的,是要有利息的,利息就變成了這個債券的主要收入。那么,盡管是銀行發放貸款,但它的收益權是歸債券的持有者所有的。

次債跟正債的唯一差別就是信用相對比較低,不考慮貸款者的收入能力。2001年以后美國的高科技泡沫破滅了。按理說,美國經濟應該轉入一個衰退。但是美國經濟沒有怎么衰退,就是靠這個一一不顧信用發放貸款,滿足并鼓勵買房子,通過買房子來刺激金融的發展。結果就是次貸的規模越來越大。但是,畢竟次貸是有違約風險的,于是金融機構把它再拆開,一部分變成了期權,跟CDO方向是相反的,它就變成了CDS。CDS再衍生,它會指數化,然后做指數的期權。

在這個過程中,次級貸款變成了各種各樣的衍生工具,一直擴散到整個國際市場。當房價上升的時候很多老百姓的生活都是靠貸款,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實際就是這樣。比如說,我可能沒有錢,但是銀行給我貸款,我在長安街買了一套房子,價值100萬。由于長安街的房子在過去幾年中一直是升值的,那個房子升值到150萬,然后到銀行再作抵押,就又可以貸出款來。那就是說,我只要在長安街買一套房子,然后房子升值,那我的生活費就可以在貸款中得到,這個鏈條一下子就非常之長了。但是房價不可能永遠是漲的,一旦要有回頭,那我這馬上就會出問題,因為我沒有拿一分錢買房,我也沒有支付能力,房價一跌銀行資產就貶值了,就無法貸款。不能貸款我的生活就會出現問題,然后銀行再逼債的時候我又沒有錢,那銀行就要把房子收回去。銀行再去賣房子,巨額性存款就得產生。而它產生在去年的三月份,就是突然發現次級貸款的違約率在不斷上升。次級貸款違約率上升意味著所有的投資者衍生工具收益不僅是往下走,而且可能會變負。這時候,當整個債券價格下跌,就意味著發生了局部的虧損。如果虧損,要么撐住,要么就是把東西賣出去,然后越賣就越低,越低就越虧。在2007年的八月份,兩家對沖基金就垮臺了。對沖基金是杠桿的作用,對沖基金通常支付5.10%,但是他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業務,也就是說它的杠桿倍數在20倍左右,這個也是比較正常的,通常競爭對手可以達到40倍,那么它是靠大量的市場融資來買這些債券的。債券就開始下跌了,下跌就得賣,賣就得虧,越賣越虧,最后倒閉,像2007年八月份就開始出現了。

這個時候,問題就開始波及到金融機構,之后會有一個資產減記過程。銀行等金融機構都有資產負債表,理論上來說,資產占50%、負債占50%的狀態是最安全的,等于錢剛好完全還掉債。當然各個行業之間是不太一樣,中國企業資產負債率相對是比較高的。銀行是很特殊的機構,是完全靠杠桿的。《巴塞爾協議》要求銀行要達到8%的資本充足率。換言之,做銀行的只要有8%的錢,就可以做百分之百的業務。有8%的資本就可以吸收100%的存款,這個杠桿是12.5倍。當銀行嚴重虧損的時候,它的資產負債表是不平的。調整資產負債表的不平,一般只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增加資本,然后來做平衡。我們可以看到金融機構從2007年開始,全部都在全球募集資金。第二個方式就是把它的債務和資產進行出讓。調整資產負債表的過程就是資產減記。由于美國的會計制度非常之嚴格,要求銀行必須得減記,于是大量的銀行就開始減記,通常有兩條路:要么找投資者,要么縮小業務。找投資者比較困難,于是銀行就開始出讓業務。當各個銀行紛紛開始出讓的時候,然后這個價格會持續下跌,越跌越虧,越虧越賣,于是“次貸”馬上就波及到正債。銀行剛開始賣不太好的(次債),但是到后來還是不行,于是就得賣好的(正債)。結果好的也跌價,于是就賣更好的,那么“次貸危機”就開始向其他金融市場蔓延。整個次貸大概只有六千億美元,但是經過這么一個過程,現在大概損失已經超過15,000億美元,而且還在繼續惡化中。

那么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金融體系產生了哪些影響呢?我認為,中國的金融體系受到的直接沖擊很小。說到底,中國是一個大國,它的經濟增長的支撐點可以有多個。但是,有一點必須明白,我國經濟增長的基礎必須重新放在依靠內需及技術進步的軌道上來,而不能再寄望于歐美的虛擬經濟造成的“市場”的復蘇與擴大。這種轉變迫在眉睫!唯有這樣,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才有可能與西方經濟發展周期相脫節,從而避過這場危機。中國是有能力和可能做到這點的,因為中國的財政有盈余、順差也能保持下去。

查看全文

全球化形勢下金融危機和金融體制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07年金融過渡期結束,中國投資市場將全面對外開放。關于中國金融開放可能面臨的風險,有的學者發出了嚴正警告:“金融對外開放,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其風險甚至可能大于讓美國的所有航母編隊開到中國臨近海域……金融戰爭的隱蔽性和無戰例借鑒、無實戰演練的殘酷性,對中國的國家防務是一個重大的挑戰”[1]我們要理解中國金融改革的難點和困惑,首先要能夠理解中國金融必須面對并要嵌入其中的世界金融市場結構及其運行機制。從經濟理論發展來看,到目前我們仍認可市場有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但隨著對市場的認識的深入,這個問題已經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了,我們的困惑是:我們的金融發展是不是一定要選擇市場運行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們是否一定要選擇對這種全球金融市場結構的嵌入?嵌入可能導致的后果是什么?我們如何規避風險,或者說規避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而這些問題本身,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制度以及微觀金融機構本身所無法回答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須有一個推進金融改革,構建這一金融制度的主體來給出答案。于是誰能成為宏觀結構性金融改革和推進的主體就成為我們要討論問題的關鍵。

二、嵌入性理論解釋框架

“嵌入性理論”(embeddednesstheory)是卡爾·波蘭尼對社會思想最為著名的一個貢獻,波蘭尼認為,在19世紀之前,人類經濟一直都是嵌入在社會之中的。①但是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的發展,金錢和市場開始駕馭一切,最終使得一切包括社會都被嵌入到經濟體系結構中。這一邏輯本身蘊涵了人類社會悲劇命運的結果。波蘭尼認為市場交易有賴于信任、相互理解和法律對契約的強制執行。完全自發調節的市場經濟是以一項烏托邦的建構。回歸到我們要討論的主題,中國的金融改革、金融制度的構建在全球化背景下,一直是圍繞金融的市場化和自由化來進行的。波蘭尼的話今天無疑仍然值得我們反省和深思:“我們的主題是:這種自我調節的市場的理念,是徹頭徹尾的烏托邦。除非消滅社會中的人和自然物質,否則這樣一種制度就不能存在于任何時期,它會摧毀人類并將其環境變成一片荒野。”[2]面對全球化下的全球化金融危機,新自由主義華盛頓共識的鼓吹者們仍然堅持認為,問題的根源在政府的干預。

對于轉型國家而言,實現轉型的關鍵是“讓價格就位”,并通過私有化和自由化把政府從經濟中趕出去。在他們看來發展不外乎就是資本的積累以及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這樣的技術性的東西。但是根據波蘭尼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出,轉型本身絕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其本質是要實現社會的轉型。從世界的金融危機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共同的特點:金融危機本身絕不僅僅只是我們通常認為的資本、貨幣等要素體系而形成的危機,在危機中隨著金融體系的支撐要素心理、信用的崩潰,最終破壞的是一種社會長久建立起來的社會契約關系結構。一種金融制度體系在經歷危機后能很快恢復并被建立起來,但是信心、信用、契約和社會結構關系的建立卻需要很長時間。這一點,就是波蘭尼通過“嵌入”告訴我們的金融危機破壞性后果的實質。同時在其中他也向我們預示了金融危機甚至市場經濟缺陷本身的解決辦法。

三、東南亞金融危機———一場絕非偶然的國際金融“行動”

查看全文

詮釋目前的經濟趨勢及應付方案

論文關鍵詞:經濟形勢;金融危機;G20峰會

論文摘要:金融危機愈演愈烈,使得各國的經濟形勢日益惡化。為有效應對這場危機,各國領導人在G20峰會上達成多項共識,以加強國際間的合作,緩解經濟衰退。本文在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的基礎上,指出G20峰會上提出的應對措施的積極作用。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給各國經濟帶來沉重打擊,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高度關注,例如4月2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便是很好的明證。在峰會上,各國領導人達成多項共識,以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金融危機。

一、當前經濟形勢

金融危機已席卷全球,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置身事外,可謂造成影響的范圍非常廣;危機使各國經濟面臨嚴重衰退,全球整體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可謂造成影響的程度非常深。

(一)美國的經濟形勢

查看全文

金融危機下中國壽險公司發展研討

2007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華爾街金融風暴快速席卷整個國際金融市場,演變成全球性金融危機。認清金融危機對中國壽險公司的影響,不僅能夠更好的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沖擊,而且有利于中國壽險公司在劇烈變化的國際金融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一、金融危機對中國壽險公司的影響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在重創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同時,也將觸角伸向了保險行業。盡管中國壽險公司在國家政策壁壘的保護下,沒有出現由于直接投資金融衍生品而帶來的財務危機,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波及相對較小,但這對于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發展戰略的中國保險業來說,依然是一次不小的打擊。當前,中國保險公司受到了以下四方面影響。

1.企業凈利潤大幅下滑

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投資市場疲軟造成中國各壽險公司凈利潤大幅下降。上市公司2009年一季度季報披露,中國人壽實現凈利潤53.87億元,比上年同期的34.74億元增長了55%;中國平安實現凈利潤15.3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66.4%;中國太平洋實現凈利潤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88.88%.

2.營業收入穩步提升

查看全文

后危機時代國際經濟形勢綜述

論文關鍵詞:金觸危機后危機時代國際貿易貿易保護經濟形勢現狀策略

論文摘要:2008年美國次貨危機攀發,金觸危機很快艾延全球,給世界經濟帶來強烈發撼。時至2010年,這場風基最強勁的勢頭已經過去,全球經濟開始回吸。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呈現出祈的特點,高失業率、預期通脹率、國際貧易竟爭加劇、,易保護重斷抬頭……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的國際貧易艱難發展。面對祈的經濟扶序,我們應該積極訓整對外貧易政策,以在祈一槍竟爭中盛取更有利的對外貧易地位。

2008年,潛伏已久的美國次級房貸問題全面爆發,掀起金融市場的狂風巨浪,貝爾斯登岌岌可危,雷曼兄弟土崩瓦解,AIG直面流動性危機,房地美、房利美巫待注資……這場金融危機強烈震撼了美國經濟,使其遭受二戰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并且很快蔓延至北美洲、歐洲、大洋洲直至席卷全球,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場巨大浩劫。時至今日,全球經濟體已經挺過這場風暴的中心,逐漸過渡到“后危機時代”。

這場令人談之色變的金融危機一度使世界經濟低迷,公眾信心喪失,在與之周旋抗衡的過程中,全球經濟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國際貿易也出現了新的特點。據世貿組織(WTO)統計,2009年世界貿易總額下降12%,降幅為60年來之最,而中國在2009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外貿出口一方面面臨極為不穩定的經濟大背景,另一方面又因為貿易競爭力的增加而承受著來自其他國家日趨強勁的貿易保護壓力。這就要求我們適應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尋求出口貿易新模式,從而推進我國國際貿易又好又快的發展。

1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分析

1.1世界經濟止跌回升.增速緩慢

查看全文

認清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壽險占據國際金融格局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金融危機對中國壽險公司的影響;中國壽險公司的應對策略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發展戰略的中國保險業來說,依然是一次不小的打擊、企業凈利潤大幅下滑、營業收入穩步提升、大多數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略有下降但依然充足、調整資產結構,加強實現風險管理、隨著中國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接軌,勢必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轉變壽險公司經營理念、對宏觀經濟形勢和國家政策進行科學的研究分析,提前進行風險防范、加強銀行合作、發展保障型產品、形成一支高素質營銷隊伍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自2007年以來,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逐步演變成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給中國壽險公司造成巨大的影響。本文研究了金融危機對中國壽險公司的各方面影響,并初步探討了中國壽險公司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金融危機;中國壽險公司;影響;應對策略

2007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華爾街金融風暴快速席卷整個國際金融市場,演變成全球性金融危機。認清金融危機對中國壽險公司的影響,不僅能夠更好的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沖擊,而且有利于中國壽險公司在劇烈變化的國際金融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一、金融危機對中國壽險公司的影響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在重創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同時,也將觸角伸向了保險行業。盡管中國壽險公司在國家政策壁壘的保護下,沒有出現由于直接投資金融衍生品而帶來的財務危機,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波及相對較小,但這對于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發展戰略的中國保險業來說,依然是一次不小的打擊。當前,中國保險公司受到了以下四方面影響。

查看全文

銀行監管思考論文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向前發展,金融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2001年12月11日,經歷15年的艱辛談判之后,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以此為標志,我國經濟進入全方位、深層次開放的新時期。經濟全球化并非遠在天邊的事,而是就在我們的身邊,可以說,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改變著我們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對中央銀行監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人民銀行監管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的產品、服務、資本等通過國際化大生產、國際貿易、國際投資跨國界流動,各種資源的利用也超越了國界,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世界市場形成一個整體,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和交往更加緊密。資本的國際流動是推進經濟全球化的最活躍因素,而資本流動是通過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實現的,因此,也加速了金融全球化的歷史進程。我國經濟、金融呈現出明顯的國際化趨勢,已成為參與經濟、金融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充分認識經濟、金融全球化的影響,強化對有關問題的研究,以應對挑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一)金融全球化加快了金融風險的傳播,加大了監管的難度,給金融監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全球金融市場的一體化,加大了國家宏觀調控的難度,將促使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更多地考慮國際市場因素。跨國銀行的進入,國內銀行業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壓力。外資銀行將與中資銀行搶奪市場,爭攬客戶,一批優質客戶可能被流失,業務市場份額將出現重新劃分;金融人才的流失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

面對國際金融業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將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不僅要防范內部風險,還要防范外部帶來的風險。同時,對我國的監管制度、監管方式、監管理念、監管體制帶來嚴重的沖擊,加大了金融監管的難度。如何確保我金融體系不受國際金融風險的沖擊,金融監管工作必須適應入世后金融全球化的要求,提高參與金融全球化并獲益的能力,已成為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對金融監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查看全文

財政局處級干部培訓班上的講話

同志們:

按照培訓班的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學習討論當前財政經濟有關問題,重點就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財政經濟的影響、如何正確把握財政運行的一般規律、當前形勢下的財政政策措施等三個問題展開討論。希望通過學習討論,進一步增進我們對財政工作背景的了解和把握,進一步堅定我們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重大決策部署的信心和決心,全面推進財政改革發展,為完成“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做出貢獻。

一、金融危機與財政問題

由美國次貸危機演變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可以說是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場金融危機,其波及范圍之廣、沖擊力度之強、連鎖效應之快是前所未有的。這場危機不僅使全球金融業遭受重創,而且已經嚴重波及到了實體經濟。值得關注的是,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演變,將可能引發的是全球金融、經濟乃至政治格局的重新調整,影響十分深遠。我想,作為一名財政工作者,全面認識危機產生的復雜背景,深入了解危機給財政工作帶來的巨大影響,對提高我們對全局工作的把握能力,增強財政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

眾所周之,這場全球金融危機發端于美國的次貸危機。次貸危機的全稱是發生在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次級住房抵押貸款的危機。次級住房抵押貸款,是指面向信用記錄不好、償還能力較差或者負債較重的客戶提供的住房按揭貸款。這類貸款具有利息高、風險大的特點,很容易發生違約現象。但是,在美國利率不斷降低、房價持續走高以及舉債消費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次級住房貸款市場異常火爆。

查看全文

一帶一路倡議經濟金融效應分析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是以“絲綢之路”為基礎進行現代化的延伸所形成的經濟發展方向,不僅對我國經濟有著較為顯著的促進作用,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全球經濟的發展,實現了國家與全球之間的經濟聯系。就我國新興產業而言,“一帶一路”倡議的完善可以促進其有效推廣及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走出去”。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經濟體制改革、產業轉型刻不容緩,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效開展,對這一問題有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對外開放,加大對外投資力度,可以帶動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同時可以充分融合外來經濟體制,實現中西方經濟金融的共同發展。因此,我國要結合當下的經濟環境,加強及完善“一帶一路”倡議的管理,構建健全的經濟金融體系。本文通過對“一帶一路”的理論分析,探討其對我國經濟金融的連帶效應。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經濟金融;發展;連帶效應;經濟全球化

“一帶一路”倡議的開展為我國經濟金融體系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可以最大化地帶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加強金融體系在實體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同時,“一帶一路”應該作為我國現階段的經濟戰略方向,緊抓以經濟為主要核心的中心思想,從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效果。在實際的實施階段,要利用對實施狀況的具體分析進行相關建設及政策的完善,確保其可以作為金融工作的有效基礎保障,進一步加強經濟發展。

1“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論分析

古代“絲綢之路”建設的實施,推動了該時期的經濟發展,為絲綢的銷售開拓了更寬廣的渠道。2013年,我國在“絲綢之路”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并且明確了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關系,正式形成了推動現代化經濟發展,實現全球經濟增長,共同發展、和平發展的“一帶一路”倡議。該項倡議的實施規模寬廣,參與的國家涵蓋了亞、非、歐三大洲,總體數量已過百位,對于打通我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融合有著重要的意義,實現了各國之間的“走出去、引進來”,通過各取所需增長本國經濟。同時,該項倡議可以作為全球文化融合、經濟金融融合、信息融合的基礎保障,從而推動全球化發展、多元化發展。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開展,不但我國經濟得到了顯著提高,眾多參與國家的經濟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從而對全球經濟的反饋效果明顯。同時,該項倡議對我國經濟金融體系有著重要的影響,可以促進金融發展,優化經濟結構。并且,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力度的增強,對我國經濟的連帶效應愈加強烈,例如我國貨幣在國際中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提高。

2“一帶一路”建設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