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護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6 17:44: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麻醉護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麻醉護理

圍術期麻醉護理

1麻醉前護理

1.1心理護理多數手術患者缺乏與手術、麻醉相關的一般常識,大多存有恐懼心理,臨床表現有精神緊張、坐立不安、失眠、頭暈、血壓升高等。巡視護士應根據患者不同情況、不同的手術向患者介紹有關麻醉、手術的一般常識,麻醉方法,配合麻醉、手術的注意事項,并安慰、鼓勵患者放松思想,解除其恐懼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中接受麻醉和手術,安全渡過手術期。

1.2室內環境準備手術室溫度保持在18℃~20℃,濕度45%~50%,兩者過高或過低都將給患者麻醉手術后帶來不利康復因素。麻醉前注射阿托品后抑制了腺體分泌,患者常可有口唇、舌干渴,呼吸道黏膜干燥,影響氣管黏膜纖毛運動,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不顯性失水量可明顯增加。室溫過低時患者易受涼感冒,采用吸入麻醉后易并發肺部感染。實施低溫麻醉,小兒麻醉時不易復溫、保溫,使機體體溫中樞功能調節紊亂發生意外。

1.3麻酸用藥、物品準備隔日準備好麻醉所必需的常用藥和搶救藥品、用具(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穿刺針、膠布等)。氧氣、麻醉機、吸引器、緊急搶救復蘇設備(氣管導管、牙墊、挺芯、喉鏡、通氣道、含有1%丁卡因汽霧噴器、面罩、頭帶、呼吸囊等)、根據患者體質狀況,手術要求選擇不同的麻醉方法。手術前日準備好麻醉物品;如連續硬膜外麻醉準備連硬穿刺包,脊髓麻醉準備蛛網膜下腔阻滯包,全身麻醉除準備上述用品外還得準備呼吸機、吸入麻醉藥品、吸痰管、吸痰杯等。危急重大手術要準備心電監測儀、除顫器等。

2麻醉護理

手術前準備:術日麻醉前仔細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手術部位及手術名稱。入手術室前去除所有佩戴飾物如耳環,項鏈、戒指以防術中應用電凝器靜電灼傷。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處化妝,有利于術中觀察患者膚色。全麻患者的義齒是否取出,是否禁食(尤其是嬰幼兒應特別注意)禁飲,置胃管,排空膀胱。麻醉藥敏試驗有否遲緩反應,協助麻醉醫生實施麻醉,擺好實施麻醉方法的正確體位,有利于麻醉順利進行,為使手術獲得成功的重要護理措施之一。鞍區麻醉實施時要扶住患者以防摔倒,嬰幼兒、昏迷、休克、意識不清、煩躁不安者給予必要的護欄以防墜床等。

查看全文

圍術期麻醉護理

1麻醉前護理

1.1心理護理多數手術患者缺乏與手術、麻醉相關的一般常識,大多存有恐懼心理,臨床表現有精神緊張、坐立不安、失眠、頭暈、血壓升高等。巡視護士應根據患者不同情況、不同的手術向患者介紹有關麻醉、手術的一般常識,麻醉方法,配合麻醉、手術的注意事項,并安慰、鼓勵患者放松思想,解除其恐懼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中接受麻醉和手術,安全渡過手術期。

1.2室內環境準備手術室溫度保持在18℃~20℃,濕度45%~50%,兩者過高或過低都將給患者麻醉手術后帶來不利康復因素。麻醉前注射阿托品后抑制了腺體分泌,患者常可有口唇、舌干渴,呼吸道黏膜干燥,影響氣管黏膜纖毛運動,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不顯性失水量可明顯增加。室溫過低時患者易受涼感冒,采用吸入麻醉后易并發肺部感染。實施低溫麻醉,小兒麻醉時不易復溫、保溫,使機體體溫中樞功能調節紊亂發生意外。

1.3麻酸用藥、物品準備隔日準備好麻醉所必需的常用藥和搶救藥品、用具(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穿刺針、膠布等)。氧氣、麻醉機、吸引器、緊急搶救復蘇設備(氣管導管、牙墊、挺芯、喉鏡、通氣道、含有1%丁卡因汽霧噴器、面罩、頭帶、呼吸囊等)、根據患者體質狀況,手術要求選擇不同的麻醉方法。手術前日準備好麻醉物品;如連續硬膜外麻醉準備連硬穿刺包,脊髓麻醉準備蛛網膜下腔阻滯包,全身麻醉除準備上述用品外還得準備呼吸機、吸入麻醉藥品、吸痰管、吸痰杯等。危急重大手術要準備心電監測儀、除顫器等。

2麻醉護理

手術前準備:術日麻醉前仔細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手術部位及手術名稱。入手術室前去除所有佩戴飾物如耳環,項鏈、戒指以防術中應用電凝器靜電灼傷。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處化妝,有利于術中觀察患者膚色。全麻患者的義齒是否取出,是否禁食(尤其是嬰幼兒應特別注意)禁飲,置胃管,排空膀胱。麻醉藥敏試驗有否遲緩反應,協助麻醉醫生實施麻醉,擺好實施麻醉方法的正確體位,有利于麻醉順利進行,為使手術獲得成功的重要護理措施之一。鞍區麻醉實施時要扶住患者以防摔倒,嬰幼兒、昏迷、休克、意識不清、煩躁不安者給予必要的護欄以防墜床等。

查看全文

麻醉護理對骨科全身麻醉手術的影響

[摘要]目的分析予以骨科全麻手術患者麻醉護理的效果。方法簡單隨機2020年1—6月于該院開展骨科全麻手術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表法分成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和觀察組(于對照組前提下加以麻醉護理)各30例,比較兩組麻醉靜息期及麻醉蘇醒期的心率及血壓、不良事件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麻醉蘇醒期心率、收縮壓以及舒張壓分別為(74.20±9.35)次/min、(114.28±11.36)mmHg、(71.60±8.68)mmHg低于對照組(86.38±15.96)次/min、(128.65±14.36)mmHg、(82.65±9.85)mmHg,更趨于正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607、4.299、4.610,P<0.05)。觀察組麻醉蘇醒期低體溫、低血壓、呼吸抑制以及不同程度躁動等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3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55,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3.33%高于對照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20,P<0.05)。結論予以骨科全麻手術患者麻醉護理能改善其術后的恢復效果,減少蘇醒期各類不良事件,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全身麻醉;骨科;麻醉護理;手術;護理滿意度;蘇醒期躁動

全身麻醉屬于手術過程中一類常見麻醉方式[1-2]。全身麻醉即通過吸入與注射麻醉藥,確保患者神經系統處在暫時性的抑制狀態,痛覺和意識均消失,肌肉松弛且反射反應下降,最終保障患者可以配合手術。但有研究發現,全麻手術患者處在蘇醒期時,其血壓和心率會出現大幅度波動,且躁動發生率較高,會給其健康和手術效果帶來不利影響[3-4]。因此,做好全麻手術患者的各項護理工作意義重大。伴隨護理研究日漸深入,多類護理模式開始被廣泛應用到臨床,開展骨科手術主要結合患者骨折部位和骨折類型,同時有關骨科全麻手術患者的護理多種多樣,然而具體效果仍未完全明確。為此,對2020年1—6月于該院開展骨科全麻手術的60例患者展開研究,分析全身麻醉護理對該類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簡單隨機該院開展骨科全麻手術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表法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和觀察組男女比例分別為19:11、20:10;年齡分別為45~70歲、45~72歲,平均(58.26±5.28)歲、(58.38±5.16)歲;手術類型:股骨內固定、全髖置換術、腰間盤突出術比例分別為12∶10∶8、11∶10∶9。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得到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許可,同時研究均取得患者和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有關書面說明。納入標準[5]:①經詳細術前評估能開展全麻手術;②年齡45~75歲;③有完整的臨床資料。排除標準:①肝腎心等重要臟器存在嚴重病者;②造血系統存在疾病者;③存在精神類疾病者;④術中出現嚴重并發癥開展搶救者;⑤術后轉進重癥監護室者;⑥存在腫瘤、先天或者后天免疫缺陷者;⑦近期開展過其他臨床試驗者。1.2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即護士確保手術室中溫濕度合理,保證患者病室采光、通風良好,同時達到相應的衛生標準要求;做好手術需用到醫療器械的管理工作,非一次性醫療器械應反復檢查,做好評估,保障手術可以順利開展;護士應給患者開展心理疏導,以減輕其負面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觀察組于對照組護理前提下加以麻醉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于麻醉和手術前,護士應給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和其主動開展交流溝通,予以鼓勵和安慰,提供出更多情感支持。盡可能尊重并理解患者,結合其性格特征開展個體化心理疏導,指導患者經溝通、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進而減輕其不良心理。適當列舉手術成功病例,使患者以正確積極態度面對手術。②健康教育。給患者講解全麻手術的原理、操作方法、效果和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告知其入室后流程和搬運時具體細節,在講解過程中應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必要情況下可結合圖片,更易于被患者理解與接受。(2)術中護理:①建立靜脈通路。給患者建立起1~2條靜脈通路,通常采取橈靜脈或者肘正中靜脈等位置開展套管針留置。結合患者病情采取頸內靜脈穿刺,并對穿刺部位進行妥善固定,維持靜脈輸液通道通暢。②插管配合。協助麻醉醫師開展誘導藥物靜脈推注,觀察到不良反應時應及時通報醫師。協助開展氣管插管建立人工通氣,做好無創監測。③做好病情變化觀察。麻醉藥物會給機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以及循環系統等產生干擾。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理參數,做好及時分析以及判斷,盡早觀察到病情動態,隨時配合麻醉醫師進行妥善處理,積極參加搶救工作。結合患者的呼吸頻率、節律和幅度評估呼吸功能,做好血氧飽和度監測。做好患者血壓、尿量以及尿色觀察,通過心電監測儀對患者的血壓以及心率開展監測。(3)術后護理:①體位護理。患者全麻術后進入到麻醉蘇醒期,需要護士協助其采用去枕平臥位,同時將四肢擺放平整,合理對其四肢和身體進行約束,以防蘇醒期躁動引發墜床。②呼吸道護理。手術結束至麻醉蘇醒期后,需要護士充分清除患者呼吸道中分泌物,將其呼吸道維持在暢通狀態,同時按醫囑予以吸氧,確保血氧飽和度維持在正常水平。③生命體征觀察。麻醉藥物以及手術創傷會一定程度上抑制機體的循環系統,麻醉后仍需嚴密觀察患者的脈搏、血壓、尿量、引流管和傷口滲液等情況,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順利護送患者回到病室后交待清楚患者病情及其有關注意事項,做好各類記錄單填寫,并于術后24h內對患者開展隨訪。④藥物護理。手術結束至麻醉蘇醒期后,機體中麻醉藥效果逐漸消退,同時痛覺會逐漸恢復,這時護士應遵醫囑予以鎮痛藥和鎮靜藥,但需對藥物的使用劑量進行合理控制。1.3觀察指標①生命體征:觀察兩組麻醉靜息期及麻醉蘇醒期的心率及血壓水平。麻醉蘇醒期心率的正常范圍在60~100次/min,收縮壓的正常范圍在90~140mmHg,舒張壓的正常范圍在60~90mmHg。②不良事件:統計兩組低體溫、低血壓、呼吸抑制以及不同程度躁動的發生人數占比。躁動結合臨床標準[6]能分成無躁動(術后患者不存在不安、興奮,能自行支配肢體動作,同時能積極配合醫務人員開展治療)、輕度躁動(術后患者受刺激時能出現興奮以及不安行為,醫務人員開展交流與安慰時以上行為和躁動能停止)、中度躁動(患者沒有受到明顯刺激也能出現興奮以及不安行為,需要專門的護士才能將其躁動制止)、重度躁動(患者沒有受到明顯刺激也能出現較激烈興奮和不安行為,需要多名專門護士才能將其躁動制止)。③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選擇該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內容涉及到滿意、一般和不滿意等選項,對總滿意度進行統計。總滿意度=(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1.4統計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麻醉應用護理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配合在麻醉中的重要性。方法通過護理人員實踐參與的30例全麻配合,47例腰麻配合,28例硬膜外麻醉配合的總結分析。結果護理人員術前、術中、術后耐心仔細的護理及專業技術的操作配合,使麻醉滿意率上升15%,縮短了50%的麻醉操作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全年麻醉意外發生率為0,減少了醫患糾紛。結論實踐證明,護理配合在麻醉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麻醉;護理配合;重要性

隨著醫學發展,麻醉在現代手術治療過程中的作用愈來愈受到人們極大關注,麻醉工作在臨床實踐中也不再是獨立的,它與手術、護理三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尤其是長期臨床實踐證明:護理在麻醉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1臨床資料

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以來實踐參與護理的全麻患者30例(其中12歲以下兒童14例),腰麻患者42例,硬膜外麻醉患者28例,年齡10個月~80歲,其中具有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患者17例。

2手術前配合

查看全文

手術室麻醉護理論文

麻醉是手術成功的先決條件和手術順利實施與進展的必要前提。做好患者圍麻醉期的護理是手術成功的必要保障,筆者實施連續硬膜外麻醉手術及護理配合42例,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行連續硬膜外麻醉手術病例42例,男12例,女30例,年齡24~56歲,平均40歲。

2麻醉前護理

(1)麻醉前探望患者時,根據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與患者交談時態度熱情、誠懇,向患者介紹自己是手術、麻醉時的護士,通俗易懂地介紹所使用的麻醉方式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時的感覺以及麻醉所產生的效果,使患者對麻醉有初步認識,做到心中有數。(2)手術時護士應根據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做好適當的調節,使手術室溫度保持在22℃~25℃,相對濕度保持在40%~50%,所輸液體經過加溫處理,尤其兒童、老年人盡量常規下體溫監測。(3)麻醉前用藥:常用魯米那、阿托品、度冷丁、氯丙嗪等藥物,麻醉用藥后注意觀察患者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等情況。(4)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排空膀胱,除去身上的裝飾物,摘除活動義齒,幫助患者更換手術衣褲。給予術前用藥后,將患者接入手術室或用推車接患者進入手術室。(5)手術開始,手術室護士應協助麻醉醫生擺好體位,以利于各種麻醉操作的順利進行。

3術中護理

查看全文

麻醉患者血壓變化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為膽囊切除術患者共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在20~65歲之間,平均47歲。其中硬膜外麻醉39例,血壓降低的占95.4%,血壓升高的占4.6%。全身麻醉21例,血壓降低的占63.2%,血壓升高的占36.8%。

1.2方法:患者的手術體位均為臥位,測量部位為右上肢肱動脈,分別記錄麻醉用藥前、用藥后及用藥中各步驟實時的收縮壓數值。

2護理

2.1基礎護理:術前1日訪視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消除患者顧慮,避免因精神過度緊張而成為影響血壓值的因素。術中嚴密檢測血壓的變化,根據手術的各步驟分別給予正確的護理。

2.2麻醉狀態下低血壓患者的護理

查看全文

小兒麻醉觀察及護理

七氟醚是近年來應用于臨床的新型吸人性麻醉藥,由于其誘導蘇醒快、過程平穩、呼吸循環系統影響小,并且無特殊氣味,無呼吸道刺激,易于被患兒接受,且很少會引起喉或支氣管痙攣,因而已廣泛應用于小兒全麻_1]。但研究發現,七氟醚吸人全麻,患兒術后躁動發生率可高達509/6~839/6l_2]。躁動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機體耗氧增加、心律失常及延長復蘇時間,亦可出現手術部位出血、墜床等意外,增加麻醉后風險及監測和護理難度,同時伴有強烈的精神及生理反應,給患兒生理心理帶來傷害。因此,加強對躁動患兒的護理尤為重要,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下腹部手術的患兒356例,其中男236例,女120例;年齡2~10歲;體重12~32kg;手術時間30~220min。手術包括:腹部手術185例,耳鼻咽喉、口腔手術59例,骨科手術53例,泌尿科手術59例。

1.2方法

入室后監測意識、ECG、BP、SpOz,面罩吸氧,氧流量為4L/min;所有患兒均行面罩吸人8七氟醚誘導麻醉。意識消失后開放上肢靜脈輸液,并給予芬太尼4/~g/kg、維庫溴銨0.1mg/kg靜脈注射,直視下行氣管插管。術中用2~3七氟醚吸人麻醉維持,氧流量改2L/rain;術畢停吸七氟醚,氧流量調至5L/min,排盡七氟醚,待患兒吞咽反射、自主呼吸恢復,即拔除氣管導管,拔管后經面罩吸氧;術中嚴密觀察監測患兒BP、HR、RR、SpO的變化及躁動、嗆咳等不良反應。

查看全文

分級分組管理對麻醉護理管理的影響

手術室是進行有創治療的核心部門,除對手術操作醫生有極高的要求外,手術室護理作為圍手術期和手術過程中重要的輔助對于手術質量及術后患者恢復都有直接影響[1]。麻醉專科護理是手術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與病區護理不同,麻醉護理通常需要面對更大的患者流量,且多為危重癥,病情變化較快,對綜合護理能力的要求更高[2]。因此鑒于其特殊的護理要求,如何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成為護理管理的核心。為響應國家衛計委對護理質量控制和持續改進的號召,以及進一步提高麻醉護理管理水平,我院自2017年開始對麻醉專科護理進行管理改革,制定了分組分級管理措施,應用于臨床后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我院麻醉科2017~2018年的麻醉護理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7年1~10月的8956例麻醉護理記錄為改良前評估資料,2017年11~12月為護理管理改進和護理人員培訓階段,2018年1~10月的9013例麻醉護理記錄為改良后評估資料。研究期間麻醉護理專科15名護理人員均為全職工作,連續休假時間≤15d,排除進修、外出培訓等人員。護理人員年齡23~38歲,平均(29.01±3.13)歲,職稱:主管護師5名,護師5名,護士5名;學歷:本科及以上10名,大專5名,麻醉專科工作年限1~15年,平均(5.17±1.12)年。1.2護理管理方法。改良前采用常規管理模式,由相關護理質量管理人員按照院內規定對麻醉相關護理操作、設施設備維護、護理記錄以及感染控制等進行不定期抽查,整理護理問題,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每月定期進行知識和技能考核等。在進行護理管理改進時發現,常規的護理管理模式多以人員管理為主,缺乏具體的管理措施,雖然院內對相關護理內容有相應的規定,但缺乏管理和評估標準,質量改進并不明顯,因此針對上述主要問題,我院在麻醉護理專科建立了由品管組、感染控制組、護理安全組、供應組和教學評估組五個分組和主任-護士長-質控組長-質控人員四個分級組成的分級分組管理體系。每個管理小組各3名成員,其中質控總組長由麻醉護理工作>6年且具有較高業務水平的護師擔任,每小組1名。質控人員由麻醉護理工作>3年且無不良記錄的護理人員擔任,每小組2名。質控小組由1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和1名護士組成。分組管理模式具體內容:①品管組:制定麻醉護理記錄單書寫標準和評估標準,不定期評估麻醉護理記錄單的完整性,對于記錄有缺漏者及時告知,探究發生原因,對于護理記錄過程中普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并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和持續觀察。根據麻醉護理記錄信息是否完善,是否存在2處以上錯誤修改、生命體征是否完整記錄以及醫護人員責任簽字是否完整四個方面進行評估,出現上述任意一項即為不合格。質控人員每月不定時抽査15例。②感染控制組:制定麻醉感染管理制度,對人員和麻醉相關物品藥品的消毒合格率進行評估,分析不合格原因,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組織人員培訓。由質控組員每月不定期對護理人員手衛生和麻醉相關物品消毒情況進行評估,以院內規定菌落數標準為合格依據。③護理安全組:建立麻醉護理質量信息表,對麻醉護理過程中患者麻醉護理相關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記錄,每月進行統計分析,分析發生原因,組織組內成員討論,擬定應對方案,并進行持續觀察。記錄麻醉護理相關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④供應組:將麻醉護理相關設備儀器和急救藥品的維護準備工作分配到個人,個人與醫院設備科、廠家建立三級保養制度,定期對設備儀器進行檢測。質控組成員每月不定期對設備儀器的維護情況及急救藥品、設備是否齊全有效情況進行檢查,每月抽查15次。⑤教學組:針對其他各組提供的評估情況、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進行整理,不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和培訓,并進行理論和技能操作考核,不合格者進行再教育,兩次不合格者酌情對工作崗位進行調整。根據每月的評估情況制定教學內容和考核內容,滿分均為100分,80分及以上為合格。分級管理方法:質控人員負責各組質量監管和評估,由質控組長負責監督質控小組工作的完成情況,組織護理人員對質控評估結果進行原因分析和措施整改,并將每月質控總結上交護士長,護士長對各質控小組的監管情況進行評估和總結,并作為個人績效考核的依據。科主任以季度為單位定期對科室的護理質量問題進行指導,針對改進措施有限、效果不佳的問題與醫務處、感染科、藥劑科等相關科室進行溝通,力求最大程度地提高麻醉護理質量。1.3觀察指標。對麻醉護理質量改良前后手術患者麻醉護理相關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以及研究期間麻醉護理質量的評估結果進行比較分析。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改良前后麻醉護理相關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改良后低體溫、寒顫、惡心、嘔吐及壓瘡等麻醉護理相關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均較改良前明顯降低(P<0.05),見表1。2.2改良前后麻醉護理質量評估結果比較。改良后麻醉記錄、麻醉物品消毒、知識技能考核、設施設備維護以及急救藥品和設備的檢查合格率均較改良前明顯提高(P<0.05),見表2。

3討論

查看全文

麻醉科護理管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麻醉科的護理屬于專科護理,所有護理人員都必須經過專業的學習,并取得全國統一的執業資格考試,在實際工作中,所有護理人員都需要依據自身的職責來開展相關的工作,通過全身心投入到患者在麻醉期的護理工作中,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優質護理服務,確保患者在圍麻醉期的安全,利于醫生更好的開展治療。

1.2方法

1.2.1麻醉崗位的設置

當前情況下,我國麻醉護理還沒有明確的制度,因此暫處于早期階段。近年來,很多醫院都開始看到了麻醉護理工作的重要性,相關護理人員也提高了麻醉護理工作的認識,但醫院對于麻醉護理的定位、崗位職責等具體內容,還缺乏有效、統一、完善的規定,依據實際的工作需求,對麻醉護理人員的崗位實施合理的安排,如:麻醉后治療室的監測人員、內鏡中心工作人員、疼痛門診、手術隨訪人員、藥品管理人員、儀器耗材管理人員、臨床麻醉及自體血回收技術人員等,這些崗位不僅需要比較穩定的麻醉護理人員,還需要其他相關工作人員實施輪崗制度,即除了麻醉護理人員之外,其他工作人員要定期輪崗,同時還要具體規定不同崗位的不同職責,將具體責任規定并落實在每一個工作人員身上,開展責任問責制,從而更好的激發的激發各個護理人員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以便于有效的降低麻醉護理工作的安全隱患。

查看全文

麻醉護理一體化管理模式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術麻醉治療的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齡25-78歲,年齡平均(38.99±2.30)歲;按照手術疾病分析,婦科35例,40例普外科,其他21例。將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作為實施麻醉后恢復室的麻醉護理一體化之前的對照階段,研究對象96例,其中,男55例,女41例,年齡26-79歲,年齡平均(40.20±2.19)歲;按照手術疾病類型分析,婦科38例,普外科44例,其他14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數據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方面意義(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施行常規術后護理措施。觀察組則在常規術后護理措施基礎上加入麻醉護理一體化進行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2.1成立麻醉護理一體化管理小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