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分組管理對麻醉護理管理的影響

時間:2022-04-11 03:37:15

導語:分級分組管理對麻醉護理管理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級分組管理對麻醉護理管理的影響

手術室是進行有創治療的核心部門,除對手術操作醫生有極高的要求外,手術室護理作為圍手術期和手術過程中重要的輔助對于手術質量及術后患者恢復都有直接影響[1]。麻醉專科護理是手術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與病區護理不同,麻醉護理通常需要面對更大的患者流量,且多為危重癥,病情變化較快,對綜合護理能力的要求更高[2]。因此鑒于其特殊的護理要求,如何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成為護理管理的核心。為響應國家衛計委對護理質量控制和持續改進的號召,以及進一步提高麻醉護理管理水平,我院自2017年開始對麻醉專科護理進行管理改革,制定了分組分級管理措施,應用于臨床后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我院麻醉科2017~2018年的麻醉護理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7年1~10月的8956例麻醉護理記錄為改良前評估資料,2017年11~12月為護理管理改進和護理人員培訓階段,2018年1~10月的9013例麻醉護理記錄為改良后評估資料。研究期間麻醉護理專科15名護理人員均為全職工作,連續休假時間≤15d,排除進修、外出培訓等人員。護理人員年齡23~38歲,平均(29.01±3.13)歲,職稱:主管護師5名,護師5名,護士5名;學歷:本科及以上10名,大專5名,麻醉專科工作年限1~15年,平均(5.17±1.12)年。1.2護理管理方法。改良前采用常規管理模式,由相關護理質量管理人員按照院內規定對麻醉相關護理操作、設施設備維護、護理記錄以及感染控制等進行不定期抽查,整理護理問題,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每月定期進行知識和技能考核等。在進行護理管理改進時發現,常規的護理管理模式多以人員管理為主,缺乏具體的管理措施,雖然院內對相關護理內容有相應的規定,但缺乏管理和評估標準,質量改進并不明顯,因此針對上述主要問題,我院在麻醉護理專科建立了由品管組、感染控制組、護理安全組、供應組和教學評估組五個分組和主任-護士長-質控組長-質控人員四個分級組成的分級分組管理體系。每個管理小組各3名成員,其中質控總組長由麻醉護理工作>6年且具有較高業務水平的護師擔任,每小組1名。質控人員由麻醉護理工作>3年且無不良記錄的護理人員擔任,每小組2名。質控小組由1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和1名護士組成。分組管理模式具體內容:①品管組:制定麻醉護理記錄單書寫標準和評估標準,不定期評估麻醉護理記錄單的完整性,對于記錄有缺漏者及時告知,探究發生原因,對于護理記錄過程中普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并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和持續觀察。根據麻醉護理記錄信息是否完善,是否存在2處以上錯誤修改、生命體征是否完整記錄以及醫護人員責任簽字是否完整四個方面進行評估,出現上述任意一項即為不合格。質控人員每月不定時抽査15例。②感染控制組:制定麻醉感染管理制度,對人員和麻醉相關物品藥品的消毒合格率進行評估,分析不合格原因,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組織人員培訓。由質控組員每月不定期對護理人員手衛生和麻醉相關物品消毒情況進行評估,以院內規定菌落數標準為合格依據。③護理安全組:建立麻醉護理質量信息表,對麻醉護理過程中患者麻醉護理相關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記錄,每月進行統計分析,分析發生原因,組織組內成員討論,擬定應對方案,并進行持續觀察。記錄麻醉護理相關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④供應組:將麻醉護理相關設備儀器和急救藥品的維護準備工作分配到個人,個人與醫院設備科、廠家建立三級保養制度,定期對設備儀器進行檢測。質控組成員每月不定期對設備儀器的維護情況及急救藥品、設備是否齊全有效情況進行檢查,每月抽查15次。⑤教學組:針對其他各組提供的評估情況、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進行整理,不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和培訓,并進行理論和技能操作考核,不合格者進行再教育,兩次不合格者酌情對工作崗位進行調整。根據每月的評估情況制定教學內容和考核內容,滿分均為100分,80分及以上為合格。分級管理方法:質控人員負責各組質量監管和評估,由質控組長負責監督質控小組工作的完成情況,組織護理人員對質控評估結果進行原因分析和措施整改,并將每月質控總結上交護士長,護士長對各質控小組的監管情況進行評估和總結,并作為個人績效考核的依據。科主任以季度為單位定期對科室的護理質量問題進行指導,針對改進措施有限、效果不佳的問題與醫務處、感染科、藥劑科等相關科室進行溝通,力求最大程度地提高麻醉護理質量。1.3觀察指標。對麻醉護理質量改良前后手術患者麻醉護理相關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以及研究期間麻醉護理質量的評估結果進行比較分析。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改良前后麻醉護理相關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改良后低體溫、寒顫、惡心、嘔吐及壓瘡等麻醉護理相關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均較改良前明顯降低(P<0.05),見表1。2.2改良前后麻醉護理質量評估結果比較。改良后麻醉記錄、麻醉物品消毒、知識技能考核、設施設備維護以及急救藥品和設備的檢查合格率均較改良前明顯提高(P<0.05),見表2。

3討論

根據國家衛計委的要求和我院院內規章制度,麻醉護理專科對護理質量的監管進行了相關的規定,但質量改進并不明顯,其原因為雖然制定了相關的監管措施,但存在分工不明確、監管標準不規范、完成度不高等問題,以至于無法及時有效地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糾正和整改[3]。分級分組管理模式主要由分組質量監控和分級質量監控監管兩部分組成,針對分工不明確的問題,既往的質量監控由少數個人承擔監管工作,由于麻醉護理工作繁重,個人往往很難獨立完成相應的監查工作,以至于監查不及時、監查內容不完整等,通過將監查內容進行分類,并組成3人監查小組,一方面將監查工作做了明確劃分,明確了各小組監查的具體內容,另一方面將每項監查內容交兩人完成,從根本上減少了個人的監查工作量,為保證監查工作的完成度提供了條件。在此基礎上,對于每項監查內容制定相應的評估標準,避免了既往個人監查評估過程中個人理解和評估標準差異造成的不同評估結果。分級管理制度的實施是為保證質量監查工作的完成進行監督,也是為進一步有效解決護理質量問題提供保障。對于一般護理問題在質控小組內通過原因分析、措施整改和繼續觀察后即可有效解決,對于整改后無法解決的問題可經護士長或科主任做進一步討論,必要時與醫院相關部門進行溝通處理,該模式可有效發揮基層護理人員的能動性,從實際操作和臨床經驗出發,自覺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通過定期學習培訓及考核提高整體護理水平。既往管理模式因缺乏明確的管理流程,對于護理問題的解決方法和具體執行方案缺乏監管,無法有效實施,對于無法解決的問題也因此擱置或拖延,導致護理質量提高不明顯。臨床研究表明規范化的護理管理模式和護理流程對于提高護理質量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4,5]。本研究結果顯示,經分組分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我院麻醉護理在麻醉記錄、麻醉物品消毒、知識技能考核、設施設備維護以及急救藥品和設備的檢查合格率方面均有顯著提高,而手術患者麻醉相關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也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分級分組管理制度有利于規范麻醉護理措施和質量監管標準,提高質量監管的有效性,為針對性地改進護理措施、提高護理質量提供基礎,并由此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張偌翠,陳湘玉.我國麻醉護理發展現狀與展望[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4):561-565

2侯曉旭,張衛.麻醉護理學專科建設實踐與總結[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5,36(12):1148-1150

3蔣莉莉,阮洪,王惠芬,等.上海市三級甲等醫院麻醉護理的現狀調查研究[J].上海護理,2010,10(6):21-24

4桑寶珍.集束化護理在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控制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9):807-809

5孫淑青,李曉魯.戴明環護理路徑落實單在ICU護理質量同質化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8):566-569

作者:王菲 單位: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