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運行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0 09:27: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課堂運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課堂運行管理論文
何為“問題性教學”?筆者感性地認為就是在語文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擁有者,讓“問題”成為推動課堂進程的動力。也就是說一堂課以問題作為起點,激發學生聯系生活,感悟語言,體驗情感;再以新問題為歸宿,引導學生去積累語言,去應用語言,去創造豐富的語文課外生活。下面筆者按照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結合一些課文教學的具體細節,并聯系相關的教育理論,將自己在“問題性教學”方面的實踐和認識加以闡述,與同行商榷。
一、課前:自主研讀,自我感悟,在聯系生活中萌生問題
運作流程:(1)預熱。在學生自主閱讀前,教師預先假設好學生在閱讀中可能產生的“感知盲點”,以引讀的形式拋給學生,讓學生與課文之間形成一定的“認知距離”,從而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產生主動質疑問難的心理趨勢。如教學《赤壁之戰》一文前,教師故作遺憾地對學生說:“我讀了《赤壁之戰》后,真是越想越疑,曹操有八十萬大軍怎么會被東吳的三萬人馬殺得丟盔棄甲呢?”真是“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學生聽后“磨拳擦掌”。(2)通讀。在教師閱讀提示下,學生借助工具書試著讀通、大概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且在讀不通讀不懂的地方打上問號。(3)準備。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各種工具從生活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可以是文本形式的,例如網上文摘,辭書記載等;也可以是超文本的,例如錄音、錄象、圖片,以此注入鮮活的生活內容,來豐富自己的表象,從而加深對課文的了解。(4)生疑。學生帶著自己的主觀感受再讀課文,這時生活體驗與文章情理就會發生碰撞,問題的火花就會不斷閃現,有些“發現”甚至會讓老師措手不及。例如一個學生在自讀《我的戰友》一文時,萌生了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問題:作者就潛伏在不遠的地方,為什么大火只燒到身上,而自己卻安然無恙呢?
輔助策略:(1)搭梯。不少學生還不具備收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單位時間內要搜集到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資料的確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要做好先行組織工作:一方面向學生提供所需資料的目錄和所需資料的獲取途徑;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資料,按照一定的結構形式進行有效處理,編制成菜單,讓學生根據各自的引讀需要,直接“下載”。如教學《圓明園》時,我把從各種文獻中搜集到的關于圓明園的文字和圖片進行編輯,分成“美麗的回憶”、“名家的評議”、“精品攬勝”等幾個方面,以演示和展覽的方式,讓學生從不同層面去了解這座曾經輝煌一時“萬園之園”。(2)引路。再讀課文時,有些學生可能仍然沒有問題意識,這時教師要個別輔導,教給他們一些聯系生活萌生問題的基本方法:一是換位發問。在《養花》一文中,當讀到老舍先生拖著病體兩次搬運花草,累得“腰酸腿痛,熱汗直流”時,換位想一想,如果我是老舍先生會不會覺得這“多有意思”呢?二是對位發問。在《落花生》一文中,當讀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一句時,對位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人“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呢?三是錯位發問。在《豐碑》一文中,軍需處長是管棉衣發放的,可文中卻寫他穿著“單薄破舊”的外衣,凍死在風雪中,這是為什么呢?……通過“授之以漁”,逐漸使他們形成問題意識,達到會問的目的。
設計思想:(1)心理學研究表明:不斷變化或富有新異性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小學課文通俗易懂,加之學生已既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一遍讀下來,便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學生就會失去了新鮮感,便無繼續深究的愿望。給學生制造適度的“心理距離”,就是為了激發閱讀探究欲望,使他們在“熟悉地方”尋找到“新風景”。(2)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變語文自我封閉為開放性,開發語文教育空間,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面向活潑的學生……”引導學生到生活中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信息,就是為了讓學生的閱讀活動面向生活,在生活中找準與課文內容的最佳結合點,使教學內容融進學生的生活實踐,讓其可感可悟。(3)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特別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萌發問題,實際就是學生主動用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生活體驗去觀照文章,在“我心”與“文心”的對話中產生“獨立見解”。在這一對話過程中,學生既學會了獨立思考,又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課始:廣開言路,分類把握,在篩選整合中凸現問題
語文課堂運行管理論文
何為“問題性教學”?筆者感性地認為就是在語文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擁有者,讓“問題”成為推動課堂進程的動力。也就是說一堂課以問題作為起點,激發學生聯系生活,感悟語言,體驗情感;再以新問題為歸宿,引導學生去積累語言,去應用語言,去創造豐富的語文課外生活。下面筆者按照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結合一些課文教學的具體細節,并聯系相關的教育理論,將自己在“問題性教學”方面的實踐和認識加以闡述,與同行商榷。
一、課前:自主研讀,自我感悟,在聯系生活中萌生問題
運作流程:(1)預熱。在學生自主閱讀前,教師預先假設好學生在閱讀中可能產生的“感知盲點”,以引讀的形式拋給學生,讓學生與課文之間形成一定的“認知距離”,從而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產生主動質疑問難的心理趨勢。如教學《赤壁之戰》一文前,教師故作遺憾地對學生說:“我讀了《赤壁之戰》后,真是越想越疑,曹操有八十萬大軍怎么會被東吳的三萬人馬殺得丟盔棄甲呢?”真是“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學生聽后“磨拳擦掌”。(2)通讀。在教師閱讀提示下,學生借助工具書試著讀通、大概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且在讀不通讀不懂的地方打上問號。(3)準備。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各種工具從生活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可以是文本形式的,例如網上文摘,辭書記載等;也可以是超文本的,例如錄音、錄象、圖片,以此注入鮮活的生活內容,來豐富自己的表象,從而加深對課文的了解。(4)生疑。學生帶著自己的主觀感受再讀課文,這時生活體驗與文章情理就會發生碰撞,問題的火花就會不斷閃現,有些“發現”甚至會讓老師措手不及。例如一個學生在自讀《我的戰友》一文時,萌生了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問題:作者就潛伏在不遠的地方,為什么大火只燒到身上,而自己卻安然無恙呢?
輔助策略:(1)搭梯。不少學生還不具備收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單位時間內要搜集到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資料的確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要做好先行組織工作:一方面向學生提供所需資料的目錄和所需資料的獲取途徑;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資料,按照一定的結構形式進行有效處理,編制成菜單,讓學生根據各自的引讀需要,直接“下載”。如教學《圓明園》時,我把從各種文獻中搜集到的關于圓明園的文字和圖片進行編輯,分成“美麗的回憶”、“名家的評議”、“精品攬勝”等幾個方面,以演示和展覽的方式,讓學生從不同層面去了解這座曾經輝煌一時“萬園之園”。(2)引路。再讀課文時,有些學生可能仍然沒有問題意識,這時教師要個別輔導,教給他們一些聯系生活萌生問題的基本方法:一是換位發問。在《養花》一文中,當讀到老舍先生拖著病體兩次搬運花草,累得“腰酸腿痛,熱汗直流”時,換位想一想,如果我是老舍先生會不會覺得這“多有意思”呢?二是對位發問。在《落花生》一文中,當讀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一句時,對位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人“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呢?三是錯位發問。在《豐碑》一文中,軍需處長是管棉衣發放的,可文中卻寫他穿著“單薄破舊”的外衣,凍死在風雪中,這是為什么呢?……通過“授之以漁”,逐漸使他們形成問題意識,達到會問的目的。
設計思想:(1)心理學研究表明:不斷變化或富有新異性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小學課文通俗易懂,加之學生已既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一遍讀下來,便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學生就會失去了新鮮感,便無繼續深究的愿望。給學生制造適度的“心理距離”,就是為了激發閱讀探究欲望,使他們在“熟悉地方”尋找到“新風景”。(2)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變語文自我封閉為開放性,開發語文教育空間,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面向活潑的學生……”引導學生到生活中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信息,就是為了讓學生的閱讀活動面向生活,在生活中找準與課文內容的最佳結合點,使教學內容融進學生的生活實踐,讓其可感可悟。(3)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特別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萌發問題,實際就是學生主動用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生活體驗去觀照文章,在“我心”與“文心”的對話中產生“獨立見解”。在這一對話過程中,學生既學會了獨立思考,又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課始:廣開言路,分類把握,在篩選整合中凸現問題
生理學第二課堂教學模式探究
當前,高職高專院校普遍開展以社團活動學術研討等為中心的第二課堂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對傳統第一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輔助和補充,但從體系構建和效果反饋上看,大多第二課堂仍存在組織形式單調教學資源匱乏組織隨意難成體系等現實問題。為增強實用效果,深層次挖掘教學潛能激發創新意識拓寬培養渠道,該研究以2018屆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專業8個自然班為研究對象,搭建基于網絡平臺的生理學第二課堂教學平臺,同步推動教學實踐和效果評估,為建設網絡平臺下第二課堂體系化教學提供思路和探索,報道如下。
1第二課堂應用的網絡載體及組織架構
課題研究遴選該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等自主創新網絡課程,藍墨云班課微信互動討論群等手機APP線上線下互動活動等網絡共享資源平臺[1],進行第二課堂輔助教學。以自然學期為研究周期,通過調查問卷和定期考核對比,聚焦8個班級研究對象的課上課下表現,分析第二課堂應用參數和實踐效果。同步運用綜合評價法進行數據分析和統計研究,反饋校準各網絡載體的應用屬性和參與形式,得出基于網絡共享平臺第二課堂視域下生理教學的可行性研究和體系化融入模式,分析評估應用成效,完善組織運行架構。
2基于網絡平臺的第二課堂運行模式及內控機制
網絡資源共享與精品課程平臺相結合,強化知識理解深度。在第一課堂教學之外,引導學生共享網絡資源名師講堂,拓寬生理學知識含量和專業儲備,促進課上知識的認知和消化理解。組織課題組成員及生理學教研室教研團隊結合大綱和課堂教學情況集中備課,采取教師團隊專業講授和專業制作公司錄制編輯的方式,梳理匯總重要知識模塊和理論單元56個,以制作和精短網絡教學視頻的方式建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平臺,供學生選擇性學習和知識點深化,提高知識掌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于線上教學互動與線下討論交流相結合,激發課程學習動力。依托藍墨云班課[2]等手機APP,建立線上教學互動平臺,組織開展線上趣味知識答題競賽和學習達人爭優評比等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網絡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將活動表現情況納入學生平時成績和年終學業檔案統一管理,并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資獎勵,激發大家比學趕幫超的熱情和自主學習積極性。同時,利用微信互動群和藍墨云班課等網絡載體,提供教師和學生學生之間線下無障礙交流互動平臺,隨時探討知識點和教學新模式新方法,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見圖1。,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見圖1。盂建立運行機制與反饋階段情況相結合,優化完善內控機制。通過藍墨云班課微信交流群等手機APP建立并落實網絡教學新型管理模式[3],任課教師從軟件客戶端在線直觀了解掌握學生第一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狀況。通過網絡平臺軟件系統的功能模塊建立常規的簽到點名機制問題互動機制監督評估機制和獎懲激勵機制,提高輔助第一課堂的效率和準確性,壓減教師課堂教學管理時間。有針對性地組織基于網絡平臺的知識測試和知識點解析,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通過軟件生成的數據,自動分析和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第二課堂網絡平臺功能發揮情況[5],并通過效果反饋不斷完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載體,達到預期目的。
3基于網絡平臺第二課堂教學情況應用分析評估
線上教學實施邏輯及內涵分析
摘要:線上教學作為應急狀態下解決課堂教學難題、實現“停課不停學”的有效方式,在疫情突發情況下被全面應用于各級各類學校課程教學中。比對傳統“面對面”班級教學與線上教學差異,分析線上教學三種主流的開展方式,梳理線上教學運行邏輯,認為其在教師角色與課程定位、學習時空、學齡差異、教學負荷、互動協作等五個方面具有鮮明的內涵特質。在此基礎上,綜合分析線上教學優勢教育功能,制定在線課堂統一實施標準,為線上教學可持續融入常規教學過程打下基礎。
關鍵詞:線上教學;互聯網教學平臺;現代教育技術
線上教學是課堂教學運行載體,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產物,與傳統“面對面”班級教學一并承擔知識傳輸的使命。2020年初,突發的肺炎疫情為接下來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設置了難題。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停課不停學”相關工作提出明確意見:“停課不停學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網上上課,也不只是學校課程的學習,而是一種廣義的學習,只要有助于學生成長進步的內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1]。在此情景下,理清課程學習、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三者之間的關系,構建行之有效的課程學習模式是貫徹落實《通知》要求的切實舉措。線上教學實則是應急遠程教學[2],作為應對教學突發情況下實施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是達成課程學習任務的關鍵手段。構建完整線上教學設計方案,使其短時期內擔負起開展課堂教學的重任的同時,長遠謀劃雙線教學[3](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發展思路是延續當下教育態勢的明智之舉。
1線上教學特征及實施邏輯
充分發揮線上教學優勢,構建起完整的教學體系,首先需要認清其基本的教學特征。從屬性劃分,線上教學是開放性教育資源的一種,一直以來被學者關注的點集中于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伸,被認為是輔助課堂教學開展的有效手段。作為開放性的教學形式,互聯網技術為線上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1.1線上教學基本特征
CDIO工程教育理念翻轉課堂研究
摘要: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將教學內容項目化,按CDIO理念組織教學過程,按翻轉課堂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從而將符合CDIO理念的學習資源和符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活動進行創新性融合,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課堂教學進行的改革。通過對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研究,旨在解決學歷教育與首次任職崗位融合培養模式下存在的專業素質與能力提升間的問題,突出學員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協作學習和創新實踐能力,在增強學員的專業素養的同時,提升首次任職能力。
關鍵詞:CDIO;教育理念;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MIT等世界名校倡導和推廣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真實世界的產品和系統的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行(Operate)的全生命周期為載體,將理論、實踐和創新融為一體,解決工程教育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為互聯網時代的高校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吸引了國內很多高校的科研人員和教員在不同的學科專業領域試點翻轉課堂改革。其核心思想是強調以學員為中心的教與學,通過對教學時間的調整,區分為課堂外和課堂內兩種狀態,在主動學習理念的驅動下,課堂外學員借助互聯網絡在教員的指引下以自主學習為主,課堂上教員組織學員進行交流互動,解決學員學習中存在的疑惑和問題,教員的角色由內容的傳授者變為學員學習活動的策劃者,使得教員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與學員交流互動,解答學員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實現了對每一名學員個性化指導和因材施教。
一、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課程教學模式在我校的現狀分析
在全軍第十六次院校改革中,我校新增了通信工程專業建設,為了高起點、高水平地辦學育人,在課程教學之初就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通過開展通信專業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探索,從變化的形式中捕捉和把握我校通信工程專業發展機遇,逐步完善并形成了具有軍兵種專業特色的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了專業功底扎實、個人技能過硬、具有較強團隊合作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的通信工程人才,在部隊的反響較好。但隨著新一輪軍隊院校改革,實行學歷教育與首次任職培訓融合培養,強調學員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首次任職的能力。在新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大了任職培訓類課程比重,加大了課程實踐學時,更加突出首次崗位任職能力培養與提升,課堂教學是育人主陣地,培養模式與目標的變化,對現有的課程教學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員主體地位不突出,教員授課滿堂灌,學員自主性不夠,學習效率不高。(2)學員個體之間接受能力存在差異,部分學員存在思維惰性,對于課程學習要求不高,僅滿足于教員的講授,缺乏自主學習能力。(3)學員被動式接受知識,練習式完成實踐,缺少探索和鉆研精神,實踐動手能力不強。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翻轉課堂作為新興的教學理念與方式,為高校教學質量的改革與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突破口。然而,高校在翻轉課堂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融合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匱乏。因此,如何充分理解和有效實現翻轉課堂與工程教育模式的融合,成為高等院校亟待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二、CDIO工程教育理念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體育俱樂部運行保障系統研究
摘要:俱樂部教學作為體育教學中的一種新教學式,與以往的體育教學模式相比,該種教育模式更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展現,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主動鍛煉的習慣,實現高效體育課堂。然而,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俱樂部教學模式仍存在一定問題,影響了教學模式的效用發揮。對此,針對教學問題,本文提出了幾條措施,并制定了俱樂部教學模式的運行保障系統,以期全面發揮俱樂部教學的效果,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問題;措施;保障系統
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運行中,為全面發揮俱樂部教學的效果,在保障系統構建中,應重視選課系統、制度系統、教學系統等的構建,因為,選擇系統是俱樂部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而制度系統與教學系統則是俱樂部教學有效運行的主要組成[1]。對此,根據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保障系統,有助于推動高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融合,實現終身體育的教學目標。
1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簡單探討與作用
俱樂部是社會組織、公共娛樂場所等的總稱,起源于歐美,在20世紀末逐漸進入我國,并成為一種新型體育教育模式。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一種以俱樂部組織形式組織的體育教學,即體育教師在全面掌握學生興趣和需求的情況下,在體育課堂上,開設多樣化體育教學俱樂部,遵循體育教學規律的同時,不受班級、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影響,完成體育教學任務,實現體育教學目的[2]。俱樂部教學,重視的是體育興趣的培養與體育能力的提升,有效發揮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可以說,體育俱樂部作為一種理想教學方式,其的可靠運行成為重點。新課改下,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需求,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出現,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體,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課堂參與興趣,為培養學生主動鍛煉的習慣,實現終身體育鍛煉的教育目標奠定了基礎。而俱樂部教學通過與社會相關體育團隊的聯系,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訓鍛煉基地,教學的社會化與多元化,學生可定期參與社會體育運動,提高體育教學的實用性,增強了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增強課堂教育質量,提高學生對基本體育技能的掌握與身體素質,豐富了學生知識儲備,培養學生科學的鍛煉方式,增強學生自主鍛煉意識,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可以說,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下,同一年級、同一班級學生能夠依照自身喜好選擇所學內容,比如:學生喜歡足球,可參加足球俱樂部;學生喜愛籃球,可參與籃球俱樂部;喜歡舞蹈,可參加舞蹈俱樂部等。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出現,學生的愛好得到尊重,學生的興趣得到了發揮地,提高了學生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學生身體素質顯著提升,同時,在參與體育運動過程中,學生意志得到鍛煉,為學生的成長、學習與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第二課堂校企一體化模式分析
一、研究意義
關于大學生第二課堂教育,國內外差異明顯。國外更多注重實踐,理論知識教學更貼近專業行業需求,其教學環境以及教育管理模式和企業管理融合,學生在各種企業團體中活動,實現了與專業、與社會的接軌。前幾年有學者發現了這一重點,并著手開始研究,但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重理論輕實踐的歷史觀念使得國內的第二課堂教育還停留在初期階段。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的學者都把第二課堂教育定位在課余思政教育和宏觀的素質能力提高方面。對于理論結合實踐,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養成的重點沒有把控到,使得第二課堂教育沒有步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只是游走在邊緣:從專業教育角度來看,第一課堂教育注重教授理論知識,第二課堂則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和文體活動,雖然也有一部分如職業素質、生涯規劃等類型的活動,但多數只是停留在理論教育上,放到實踐中顯得不系統、不專業,各方面不夠完善,最終沒能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方面注入實踐元素,沒有發揮第二課堂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在新時期,我國已把人才強國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各界的支持下,學界開始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探討第二課堂活動對于就業競爭力的影響。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很多學者認為,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能單從學校角度出發。雖然第二課堂教育的提供主體為學校,理論教學很重要,但是學校環境中,不管是從工作環境還是工作設施上,都與社會實際工作相差很多,所以需要借助校外企業共同培養,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利用企業的工作模式結合學校理論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從實踐角度出發,構建學生科技創新實踐平臺。依托第二課堂開展校企合作是基于國內創新型人才緊缺的現狀,通過構建新型能力培養模式,將企業的常態化經營融入學校教育的有效方法。開展以“校企一體化”模式為核心的第二課堂教育,是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方針、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優勢互補、實現雙贏、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二、研究思路
“校企一體化”模式是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目的的。在高校推行校企合作,要在將人才向社會、向企業推薦的同時,將企業的運作過程植入學校教育,融入校園活動當中,結合大學生的專業知識,讓大學生將學習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讓大學生了解企業運作細節、運作流程,為大學生畢業后的技術創新、實際創業奠定重要基礎。
(一)明確研究內容
開展該問題研究,要重點探討第二課堂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應用現狀和方式,并對第二課堂大學生養成教育體系的完善提出可行化建議,既要重視理論研究,也要客觀分析現狀及問題,更要提出科學的具有較強操作性的實施路徑。1.理論研究,主要研究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的發生機理、運行機制及實驗途徑,為研究提供理論依據。2.通過實證研究對第二課堂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及問題原因進行分析。通過問卷調查和走訪調查搜集大量數據,運用描述分析法從大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態度和興趣、創新創業活動及比賽數量、作品成果等方面分析第二課堂建設現狀。3.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在大學生群體實行“校企一體化”(即結合學生專業將創新企業運作實操設定為學生在校第二課堂養成教育常規化活動項目)模式融入第二課堂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整體設計,運用展示法展示項目成果并對其進行深層次分析。4.歸納本研究的主要結論,根據結論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形成論文和調研報告,并指出“校企一體化”模式不足及對未來的研究展望。
混合式教學在泵與泵站的應用
摘要:為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本科教學,文章采用“線上SPOC學習+線下合作研討”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該模式的教學流程為學生在線上課堂自主學習基礎知識并完成線上測試,線下課堂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合作學習和項目研討,課后線上觀看重難點講解視頻和測驗進行了鞏固,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和知識獲得感,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SPOC;合作學習;項目研討;以學生為中心
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文件,正式提出“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目標,即“讓課程優起來、教師強起來、學生忙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利用信息化技術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當前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日漸增多[1-3],信息化教學手段也越來越普及,各種教學平臺也相繼出現,但每所學校的學情不同、定位不同、課程目標不同導致實施效果差異較大,所以探索適合本校學情、本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性質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顯得至關重要。根據一流本科課程分類建設的基本原則,教師要依據本校辦學定位和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建設適應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的一流本科課程。課程目標要有助于實現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因此,筆者考慮到所在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所以課程建設目標應圍繞應用型人才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進行,要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泵與泵站”是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對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是:能夠自主分析并合理選擇水泵機組,了解水泵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了解泵房的組成和結構。本文將圍繞“SPOC+合作學習+項目研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提出背景、設計思路和在“泵與泵站”課程中的課堂實施,探索在信息化教學手段下如何應用混合式這一主流教學模式開展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以供其他理工科課程參考。
一、“SPOC+合作學習+項目研討”混合式教學提出背景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指的是小范圍、私有性在線課程,一般指的是應用于本校或本專業學生教學的線上課程,因此,其特點是更具有針對性。混合式教學的基本流程是: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將在線教學資源(如慕課視頻、自制講解視頻、微課或互動課件等)提前發布給學生,并制作測試題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即完成SPOC線上教學;當學生回到線下課堂時,教師回答學生的問題,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從而了解哪些知識還沒有被吸收,教師在課上與學生一起完成作業或其他任務。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共同完成一項較難的任務,有明確分工地進行互助性學習。由于合作學習更符合實際工作場景,在幫助學生解決復雜問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工作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4-5],因此,在線下課堂教學中可根據課程目標和內容靈活采用此形式。項目研討是為了增強本科課程學習的高階性,鼓勵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實際工程項目引入課堂,在教師指導下分小組進行研討。合作學習和項目研討有時可同時進行。SPOC、合作學習和項目研討三者有機結合可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SPOC課程學習一般由學生在線上單獨完成,這時候的學習和理解是存在差異的;然后在課堂上小組基于共同目標進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任務。教師通過提問可了解學生對教學目標的掌握情況,從而提出重點和難點;項目研討是為了解決一些復雜問題,通過采用合作學習方法,教師可讓組間互相學習,各組也可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三者配合使用最終可獲得比傳統課堂教學更好的效果,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也能獲得提升。
二、“SPOC+合作學習+項目研討”混合式教學設計思路
商科專業課堂教學思考
[摘要]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存在著教學方法與形式固化呆板,教學過程中信息單向傳遞,內容設計教師中心傾向,教學結果服務社會意識缺乏等問題,共同構成了傳統課堂教學系統失衡現象。建構良性的基于互聯網背景的高校商科課堂教學生態體系,需從課堂內部與課堂外部兩個層面進行完善,實現課堂內外部之間的信息傳遞與能量互換的生態系統,完成課堂教學服務社會與地方經濟之任務與目標。
[關鍵詞]商科教學;課堂教學;課堂生態系統
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3D打印技術、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行業產業的緊密結合,推動了互聯網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為各種類型的傳統業態形式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沖擊與挑戰。教育產業作為傳統的業態形式,在互聯網浪潮席卷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轉變契機。課堂教學作為教育產業生產過程的基礎單元,其生態環境體系的重建與再造,是每個教育部門的一線工作者所不可回避的現實命題。
一、研究的理論范疇
運用生態學(Ecology)的思想與方法,來分析客觀事物的學術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生態學的分析方法使得西方的學術性研究暫時擺脫了片面的、孤立的研究客觀對象與現象的研究分析范式,將研究對象內置于它生成的場景中,較好地揭示了客觀事物與其環境生成要素之間的關聯性,進而演繹發展成為生態系統(Ecosys-tem)的研究分析方法。根據西方學者G.Tansley、Lindman、Whittaker等學者對生態系統的經典性詮釋:一個能被稱之為良性的生態體系,將包含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物理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形成特定的營養結構和生物多樣性,這樣一個功能單位就被稱為生態系統。[1]可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體系的構成是由組成該系統的主體與客體,以及系統集成所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等多種要素共同組成的。評價一個生態系統的物理狀態之好壞,學術界有不同的認知與標準。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的生態經濟研究中心的柯斯坦扎與梅格(1999),在倆人合作的題名為《何為健康生態系統》的作品中指出:“健康生態系統是一個可持續的、完整的、在外界脅迫情況下完全具有維持其結構和功能的生態系統。”[2]當前,學術界普遍認同的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對生態系統活力、組織結構和恢復力三大要素的評價上。基于上述三者間的關系,柯斯坦扎、諾頓、海斯克(1992)三人聯合提出了健康生態指數(Healthindex,HI)公式:HI=V(vigor活力)×O(organization組織)×R(re-silience恢復力)[3]基于上述分析,我們獲得本問題研究的邏輯起點是:(一)一個良性的、健康的生態系統標準有二個:一是,為了確保系統運行的健康、活力和自我恢復力,一定要建立系統構成要素之間的結構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交換的穩定機制。二是,良性系統的社會評價標準將在于考查系統運轉的結果,是否有利于構成系統的生物體的自我健康發展,以及在形成生物體可持續性的生存與發展能力建造上的輔助能力。(二)將生態系統的建構思想運用到課堂教學活動分析中,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良性的課堂教學生態體系的框架結構。該結構的構成要素包括課堂教學主體(老師)、教學客體(學生)、教學內外部環境三方面。而良性的生態課堂環境體系中,應該建立在教學主體、客體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傳遞和互動上,以及在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與目標的建立上,同時還應當與社會需要和外部環境之間保持完美的契合與良性的互動關系。以生態系統論的觀點來探索課堂生態系統動態平衡機制,尋找課堂教學運行規律,對于提高課堂學習效果,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實現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二、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的生態失衡
地方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翻轉課堂是具有新時代信息特征的個性化教學模式,能有效地運用“互聯網+”方式來體現教育教學的本質特征,重塑了課堂教學的時空結構。文章通過育人理念、開放性教學形態,能力培養與過程評價等要素,探析翻轉課教學模式較于傳統方式的主要優勢,闡明了地方高校實施翻轉課教學模式的必然性以及所面臨的挑戰。最后對構建翻轉課教學模式的實施機制進行分析。
關鍵詞:傳統課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大學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密切相關,大學的首要職責就是為國家培養所需要的人才[1]。2017年10月8日,在給中國人民大學80周年的賀信中提到“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5]。總書記給我們所有高等學校敲響了警鐘,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情操等不可忽視;同時我們培養的人才不單單是由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要著眼于社會,服務于社會。現如今社會經濟和科技發生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1],這就是高等學校的責任和義務。時代的變革,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模式等也在發生變革。傳統教育模式比較適合于培養研究型人才,如果想培養出大量的應用型人才,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必須變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時代的產物,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但是它是“舶來品”,在中國從2011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探究,但是至今還沒全面推廣開來。下面將從傳統課堂和翻轉課堂的比較角度來討論一下翻轉課堂的必然性,以及全面推行翻轉課堂的艱巨性。
一、傳統課堂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的內涵
(一)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自古以來,中國的老師一直扮演的是“傳道、授業”的角色,教師盡可能的遵從學科的系統性、邏輯性等,傳授知識給學生,學生在課后通過做作業完成知識的內化。在傳統課堂上一直履行的是“教師本位”的做法,而學生只能單向性的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教學全程師生互動活動較少,大多是實現知識的目標。傳統課堂上學生之表現:地方院校的學生入學成績偏低,學生學習興趣比較低下,自主性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對弱,離開高中教師、家長管押式監督后,到了大學突然放松了,對自己要求也越來越低了,只要及格就行。因此在地方高校中的傳統課堂上,常常看到,教師在上面嘔心瀝血、肝長氣短的傳授知識,有少數學生能跟著老師思維去理解新的知識點,有一半左右的學生木木的記憶著教師所傳授知識,剩下的大約半數同學偷偷玩手機、打瞌睡、神游四方。課后時間大部分花在看視頻、打游戲、微信等。只有部分同學認真寫作業,教師批作業時就那兩三個版本。(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知識的傳授在課前,課前學生根據老師下的任務單和微課資源,以及在線課程等進行有目的的學習,而課上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探究、實踐活動[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主要分為五個階段,一個是課前預習階段,這個階段是翻轉課堂的基礎,也是翻轉課堂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個階段必須要有任務書,學生圍繞任務書進行學習和搜索、整理資料;第二階段至第五階段都是在課上進行的,第二階段是教師答疑和論述階段,教師首先解答學生課前學習中遇到的疑問,然后學生論述任務書上的部分任務;第三階段是課堂討論階段,在教師引導下確定探究、實踐活動步驟;第四階段是學生探究、實踐過程,教師巡回指導;第五階段是探究、實踐成果分享展示,并分析圖1翻轉課堂模式探究、實踐成敗原因。
二、翻轉課堂全面實施的必然性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9課堂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