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范文
時間:2023-06-02 15:02: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多向互動與動態生成 對話教學 反思性實踐 學生優勢智能
【中圖分類號】 G6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4)01-062-01
教學策略是指教師根據具體情境,運用一定的教學理論去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謀略,它既包含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教學理論,又包含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帶有規律性的教學方法。
一、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多向互動與動態生成”的教學策略
由于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十分強調學習方式的變革,因而在課堂實施過程中,自主、合作與探究成為炙手可熱的關鍵詞。事實上,自主、合作、探究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學習方式。“新基礎教育”的研究發現,分析課堂教學過程的基本單位不是“教”,也不是“學”,而是教與學如何“互動生成”。這里的互動,不只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一對一”或“一對多”,也包括學生個體和群體,小組之間的各種教學活動。這是人人參與的網絡式互動,作為網絡中節點的每個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重組者、傳遞者和生成者。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都處于多元變動之中。教學中的“生成”,一是指因開放式的互動產生了新的教學資源,我們稱其為“資源生成”;二是指對新生教學資源的及時分析與重組,形成新的、不同于教學設計原定的內容或程序,產生新的過程,稱為“過程生成”。
正是這種“多向互動”與“雙重生成”,改變了課堂教學作為預設教案的執行過程,使“新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質量呈現出“開放”和“彈性”,師生思維活躍,隨時可能面臨新的情況和意外挑戰。正是學生與教師一起成為課堂生活得創生者,使課堂本身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二、課堂教學藝術的“模仿——獨立——創造——個性化”的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藝術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不斷提高的過程。模仿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練就的起點;獨立階段是課堂教學藝術形成的關鍵階段;創造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創造的重要時期;個性化階段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日趨成熟的標志。
在模仿階段,教師若缺乏教學實踐經驗和獨立教學能力,在講課中的教學行為過分依賴于教學方案,他們身上的從眾,平庸舉止隨時可見,其教學水平可能會始終停留在消極模仿的階段。
在獨立階段,教師的教學藝術發展到關鍵階段。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和自覺意識與能力的增強,他們能夠獨立地設計教學和處理教學重點,恰當處理教學難點,追求教學活動的節奏感,有意識地揣摩語言藝術,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與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創造階段,教師身上表現出強烈的追求創造性勞動的意向和行為,在教學方法,教學環節設計,教學節奏調控中追求新穎性和獨特性。與之同時,教師還能深入研究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努力形成自己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在個性化階段,教師開始刻意追求教學活動方案的最優化,有意突破自己的定見與教學慣例,在教學活動中注入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三、理解、解釋和體驗的對話教學策略
新教學觀視角下的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和課程文本之間的理解與對話的關系,在這一過程中課程文本時當然的“資源”,對話將“教學三點”三個“頂點”要素以及重要的兩條“邊”——“學生—文本”和“教師—學生”連接起來,發生相互作用。這以教學策略強調師生的相互理解和共同體驗,師生之間的合理交往以及師生的共同發展。
對話教學的要素主要有:(1)目標。在教學目標上特別關注對話過程中即時性的體認,即感悟的目標。(2)場景。對話教學中的場景應體現民主、平等、自由、開放、溝通、合作等特性,營造這一場景可從改革課堂常規,建立課堂禮儀切入。(3)問題。對話教學中問題的確定可采取“師生協商”的策略,即先行預習,小組討論、組際交流、合理統整、展示問題。(4)評價。對話教學的評價應是以生成師生雙方的反思能力為終極目標,而“協同自評”恰恰是以緘默認識模式為基礎,凸顯參與者自我審視、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一種評價模式,
四、反思性實踐的教學策略
源于西方的反思想教學理論,強調教學過程中的“反思性實踐”及其構成因素——行動與反思。反思性教學理論確認學習是一種社會,因而主張教與學是師生之間的一種對話關系,是師生之間合作的,整體的,注重個性的過程。反思性教學理論的實施需要具備如下條件:(1)教學過程中當事人雙方主體意識的確立;(2)對平等對話的主體的理解和寬容;(3)教學主體具有自覺反思的意識和較強的反思能力;(4)對現代教育中工具理性的無限擴張所產生的對教育本質的危害和對人性的侵蝕有清醒的認識。
[ 參 考 文 獻 ]
[1] 陶·哈斯巴根等.《對創建“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思考》.
載《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第一期。
[2] 諶啟標.《論理解與對話的教學觀》.載《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
第4期.
[3] 陳順潔,華卜泉:《對話教學的概念與要素》,載《現代中小學教
育》,2003年第2期。
[4] 范明林.《試論反思性教學及其基礎和條件》.載《上海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
篇2
新課程標準構建化學課堂教學策略,要充分激發學生思維,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創造快樂氣氛,以學習方式的改變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讓學生學會學習。對此談以下幾點粗淺的看法:
1. 及時審視自己的教學,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就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從不審視自己的教學是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不關注學生的不參與是否與己有關。當學生出現與課堂教學不一致的行為時,只是怨學生,甚至是批評學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適應了學生的心理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感到學習是滿足求知欲的一種快樂,而不是枯燥無味的艱苦勞動,學習過程中不應伴隨任何一種外部的精神壓力。處于輕松、快樂狀態下的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最有利于激發一個人的超強記憶力。這時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最佳,思維力最強,學習效果也因而最好。因此,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新奇、愉悅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多一些“興奮劑”,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是非常必要的。在講石灰石時,我做了以下嘗試,上課時首先問學生“你知道于謙的《石灰吟》嗎?”同學們興趣高漲,一起背誦“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此時話鋒一轉,這首詩蘊涵著哪些化學反應?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教師再因勢利導,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完成學習任務,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 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學生獲取一種結果,遠遠比不上他獲取這個結果的過程重要。怎么樣讓我們的孩子在化學上有所發現,有所體驗,這就在于他研究知識的過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經過自己本身積極的探究才發現了這個結果。如果是這樣,他對化學的體驗是快樂而自信的,這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放手讓學生去學化學,這是我們教師必須要做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從課堂中去體驗化學的魅力和活力。如在講金屬鎂、鐵、鋅、鋁和酸發生反應制取氫氣的實驗中,為什么選取金屬鋅是最合適的?同學們動腦思考,得不出結果,再動手實驗,在實驗中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的化學知識,不僅大大激發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自主探究,都有所發現、創造,都有成功探索的體驗和感受,增強了他們學好化學的信心,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
3. 在質疑中放手讓學生學化學
放手讓學生學化學,有很多種辦法,如給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提供參與機會等,這都是放手讓學生學好化學的重要一環。我覺得,讓學生在課堂中互相質疑,包括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質疑,對學生化學思維的發展也是有利的,而其中蘊涵的教育價值是多向的,它可以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入被激活的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先“設疑”,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且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確定思維方式,并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激發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問題情境中所隱含的“問題”,教師不是簡單地直接給出,而是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現、去提出。如在講金屬和酸反應制取氫氣的實驗,有的同學就提出,為什么一定要用稀硫酸,用濃硫酸可以使反應更快,為什么不行?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就更貼近學生自身的思維實際,更能引發其去探究。
4.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深化自主探究的層面
在學生學習研究化學問題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個很好的形式。一道題放在小組中,大家經過討論進行有選擇性的商議,這時,思維活躍的孩子可以闡述自己的意見,而對于不愛發言的孩子,在小范圍內也留給了他表現的空間,給自己的同桌講講,在大家的充分參與下,對研究的結果進行初步的統一,然后把研究的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這時,學生對知識的思考過程進行再現,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思考問題,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
如在總結氫氣、氧氣、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學生討論探究實驗室制取氣體所選用的反應發生裝置,與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有關,反應物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反應不需要加熱,選用和氫氣、二氧化碳相似的裝置;反應物的狀態是固態,反應需要加熱,選用和氧氣相似的裝置。收集氣體的裝置,與氣體的溶解性和密度有關。難溶于水的氣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這樣經過討論,使學生在更深層次上認識了所學內容,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調控能力、評價信息的能力和與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都有積極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控教學策略以引導學生更好、更深入地進行探究,同時還要對學生的認知過程進行有效監控和調節,特別是對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方法要作適當的評價。
5. 應該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來備課
這堂課有幾項活動,怎樣安排,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在活動中怎樣進行評估和調控等等,這些都應該是教師著重考慮的問題。
教學程序的設計不應該受固定模式的限制,要具有開放性,要根據不同內容、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設計。教學設計的重點是設計出有梯度、有較高思考價值、富有啟發性、有深度和較大思維空間的新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不同梯度的問題,重在讓學生都有成就感,激發全體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要改變用“對不對”、“是不是”的簡單問題提問的舊習慣,避免學生齊答的場面。精心探索提問的內容、方式,要錘煉設問語言和激勵評價語言的藝術性。要熱情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提出不同的答案。特別是要高度評價有創意的學習,對于答錯的學生要引導慢慢思考,自主發現錯誤的原因和糾正的方法。教學程序安排以利于全體學生主動學習為目的。如分小組討論,反饋意見后針對性挑選學生辨析,同桌互相交流等。教師的每一個安排都要落到實處,更要關注不愛說話及后排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力爭營造團結互助,輕松愉快,全員參與的課堂氣氛。
6. 不僅需要事先備課,還要學會事后備課即進行教學反思
篇3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概況及提出背景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指教師組織學生就某一問題進行課下網絡資料收集,課上進行學生互聯網學習成果展示;學習小組間交流學習資料,互相取長補短;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給予輔評價和方法性指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借助互聯網的信息化資源優勢和互動性體驗優勢,將教師由以往的課堂主宰者變為課堂教學參與者,學生也由以往的課堂教學的被動接受者變為課堂探索者、自主學習者。雖然之前也有關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探究,但是自從互聯網技術真正融入學生課堂學習與課下生活以來,“互聯網+”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才做到了有效融合。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主動思考知識,發現自己的困惑與學習知識的樂趣,這也與互聯網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自身的特點息息相關。首先,相比傳統意義上的紙質學習資源,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源形式更加豐富,如音視頻學習資源,甚至游戲式學習資源等。近年來互聯網上日益多樣化的游戲式學習軟件,顛覆了傳統意義上呆板枯燥的學習資料模式,符合青少年興趣特點和認知特點。另外,互聯網學習資源的更新速度較以往學習資源更快。調查顯示,互聯網信息更新速度要遠超過紙質媒體信息的更新速度,這就決定互聯網學習資源具有更加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優勢。
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當今社會知識量巨大,更新速度快,學生如果僅靠學校所學知識已經難以滿足社會需求,所以相比掌握知識,課堂教學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如運用互聯網課下收集知識資料的能力,依托現代傳媒設備展示自我的能力等。這也符合新課改提出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1.教師的課前設計要引導學生參與
在“互聯網+”背景下,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離不開教師精化、科學化的課前教學設計。第一,互聯網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在擁有豐富資源量的同時也具有許多固有的弊端。如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適合青少年學習。第二,學生受制于自身知識局限,在課前準備過程中能否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學習也是一個問題。所以,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必要的信息收集技術指導。
課堂上的互動是互聯網+教學模式以及翻轉課堂的精髓所在。為此,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必要的交流環境,充分尊重學生在交流互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由學生按照自己喜歡且貼合教學的方式進行網絡學習成果交流,避免教師的過分干涉,真正將課堂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
2.加強“互聯網+”模式下師生間交流互動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高效良性互動的過程。首先,“互聯網+”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資源的獲取條件已經充分具備,所以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更應注意突出重點,注重學習方法傳授和指導。其次,“互聯網+”教學模式也為師生間的課下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社交平臺在課下固定時間段進行學習交流。為了師生間良性互動的展開,教師要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狀況,拉近師生間的感情距離,這樣,學生才會愿意與教師展開互動交流。
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突出與教師輔助作用的發揮
首先,課堂民主,師生平等。師生平等是師生對話的前提保障,只有在師生關系上實現翻轉,才能在具體教學中實現翻轉。其次,“互聯網+”的精髓在于鼓勵創新,課堂教學的創新不僅在于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的運用,更在于以頭腦引領創新。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從而使教育教學符合未來社會的人才需求。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最終趨勢,為此,教師要重視“互聯網+”教學模式,深刻領悟“互聯網+”的精神內涵,即創新、互動、平等、有效,在此基礎上借助現代互聯網教學技術手段促進教學創新,適應未來社會人才的培養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 中國高教研究,2016(2).
篇4
高中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策略,既是教師教學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提高學生學業成效的有效途徑,更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通過研究發現,高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策略的影響因素較多,它們都不同程度地直接影響其課堂教學成效。
關鍵詞:
英語教師,教學策略,影響因素
一、問題的提出
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學校,高中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策略,既直接影響教師課堂成效,更是制約學生課堂學業成效的重要因素。要真正關心和實現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高效,就必須深入研究教師的教學策略,尤其是對其教學策略影響因素的分析研究,才能真正做好因材施教。
二、研究方法
1.被試。利用自制的高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量表,對我校高中英語教師實施測查。
2.研究過程。測查前統一培訓教師,使他們正確理解量表;要求被試仔細閱讀每道題備選項后(憑閱讀的第一感覺)在所選項括號內獨立做答打勾(多選),共用時20分鐘;將測查結果歸類統計后再用Foxpro6.0整理、管理,剔除無效數據后用spss10.0分析數據。被試的基本情況如表1。
3.研究途徑與方案。對獲取的高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策略影響因素測查結果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研究。
三、結果與分析
通過分析發現,高中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策略受到教材和課標的編寫、對教學過程的認知、對教學的自我評價、對教學高效的認知等因素的影響較大。
1.受到教材和課標編寫的影響。教材和課標的編寫對教師教學具有示范和指導作用,教師在對該項的認知存在較大偏差。(1)在對新課改的教材內容及其編寫的認知測查項中,認為很好且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者占14.29%,對其比較認可但覺得其適用性不廣者占37.14%,認為對其理解不深者占14.29%,而覺得不是很好的教師約占34.29%。(2)而在對高中英語新課標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指導作用的認知中,認為具有較好指導作用者占25.71%,認為有一定作用者占60%,認為沒有任何指導作用者為5.71%,認為反而影響自己的教學者占8.57%。
2.受到對教學過程認知的影響。教學過程是教學的核心,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高低,而教師對其認知的正確與否又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具有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調查發現高中英語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認知有待提高。(1)對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作用的認知中,認為教師應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者占34.29%,認為要考慮到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的技能、技巧的需要者占20%,要考慮到學生高考的需要而多讓學生掌握知識者占8.57%,而認為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調控、反饋、修改、提高”等作用者為37.14%。(2)在課堂教學最主要的目的的測查中,認為是讓學生掌握大量的詞匯、能夠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者25.71%,讓學生掌握學習基本技巧與方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者占37.14%,讓學生了解一定的英語語言文化和感悟語言魅力者為17.14%,而讓學生具有更強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者占20%。(3)對于教師要上好高中英語課程最需要做的工作而言,認為最需要仔細研究學生和搞好學情分析者占31.43%,要認真鉆研把握教材者占8.57%,而要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者為14.29%,要強化學習過程的高效性以及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者占45.71%。(4)對于課堂上教師解講與學生學思議練時間安排的認知中,認為老師精講累計不超1/4者占比5.71%,認為老師精講累計不超1/3的教師占31.43%,覺得老師精講累計不超1/2的教師占比為42.86%,而認為老師講課累計不超3/4者約占17.14%,認為老師講課累計不超4/5的教師約為2.86%。(5)在對教師最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教學形式的調查中,有25.71%的教師認為是教師精講、學生多記者為,認為是學生分組討論、輪流匯報者20%,而認為是利用課件多媒體講解者8.57%,認為是讓學生表演對話等形式者5.71%,認為是創設焦點問題、讓學生辯論者為5.71%,而覺得應該是讓學生自己解讀課文、師生互問互答者為34.29%。
3.受到對教學過程自我評價的影響。對教學過程的自我評價是教師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內容與環節,它對教師教學的反思及其改善有著不可低估的誘導影響,測查發現高中英語教師對此的自我評價缺乏公正性。(1)在對自己授課班級教學氣氛的認知項測查中,認為教學氣氛友好活躍、和學生能有良好的互動者占比為48.57%,認為課堂氣氛很和諧、學生能夠積極的配合老師的比例為45.71%,認為課堂氣氛沉悶、學生都沒有什么反應和課堂氣氛較糟糕,師生關系緊張且對立者均為2.86%。(2)針對學生的厭學原因的選擇中,認為主要因素是課程不受學校重視者占14.29%,覺得是教師的個人素質者占17.14%,認為是課堂管理組織不善者40%,而認為是由于學生的學業基礎差的教師占比為28.57%。(3)針對教學中存在的而又最急需解決的問題,認為最急需改變教學觀念者占11.43%,認為最急需改變知識結構者為5.71%,認為最急需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者占71.43%,認為最急需改變教學方法者2.86%,認為最急需改變教學評價方式者8.57%。(4)在關于目前課堂教學中的最大困難選項中,認為對新教學理念理解不到位者為25.71%,認為對教學任務的設計與安排感到吃力者占17.14%,認為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設恰當的語言情景者占57.14%。
4.受到對教學高效認知的影響。實現課堂教學高效是教師的積極追求和學生的美好愿望,也是學校、教師和學生及其家長實現互利共贏的最好結局,但我們研究發現高中英語教師對此的認知需要發展。(1)對影響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高效的主要因素認知中,有34.29%的教師認為是教學目標不當,覺得是英語教材使用不當者占54.29%,認為是教學方法不當者大約60%,而認為是課堂管理不當者有31.43%,還高達有60%的認為是評價體系不當。(2)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高效的標準認識中,認為包括靈活的教學方法者占85.71%,認為包括活躍的教學狀態這占77.14%,有80%的教師認為應包括科學的學法指導,而認為也包括積極的教學成效者占60%。(3)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高效的評價中,認為應該堅持評價形式多樣化者占82.86%,認為應堅持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主者占85.71%,也有51.43%的教師認為評價應以激勵為主,而認為應堅持學生的成績提高為主者占25.71%。
5.受到對實現教學高效需要條件認知的影響。實現課堂教學高效需要各種條件的整合效應,尤其需要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發展,而廣大高中英語教師對此問題的認知顯然具有片面性。(1)關于實現高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需要的條件中,認為需要教師采取科學教學策略者占77.14%,認為需要學校營造良好的學習與教學環境和政策支持者占82.86%,認為需要社會對教學的科學評價和教材編寫的引導與完善者占54.29%,認為需要學生積極的努力學習和學生家長的積極配合者大約62.86%,認為需要師生共同加強課后鞏固與反思者大約48.57%。(2)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教師采取的主要途徑的選項中,選擇應該依據課標和學生實際而科學確定和優化教學目標者占54.29%,認為應該采取靈活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積極性者占77.14%,選擇應該選擇適時跟進、監測和反饋等方式來鞏固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者占85.71%,覺得應該增加課堂教學容量者有17.14%,認為應該推行作業分層布置或零作業者只有22.86%,覺得應預習先行、先學后教、實現學習前置和問題前置者為42.86%,還有11.43%的教師認為應注重對抗質疑,落實小組評價等評價方式。(3)實現高效課堂教學學校應該主要抓好的工作中,認為是不斷推動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者占71.43%,認為是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擇方法、課后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者為57.14%,是引導教師認真抓好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者為48.57%,認為應積極引導教師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者占比68.57%,還有34.29%的教師認為是積極引導和鼓勵教師推行作業分層布置制度。
6.受到對教學反思認知的影響。教學反思實際是對教學得失的自我總結,恰當的教學反思有利于總結和改進教學,促進自我進步。(1)認為學生的課后鞏固主要是復習課堂內容并整理筆記者占比為71.43%,認為是解決預習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并深入思考者占68.57%,認為是適當的課后練習檢查所學知識運用能力者占74.29%。(2)認為高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反思主要是教學目的者為28.57%,認為主要是教學理念的反思者占40%,有42.86%認為是教學內容的反思,認可教學方法的反思者占80%,而認為是教學成效的反思者為85.71%。
四、結論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中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策略受其自身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較大。這嚴重影響其學科教學活動和學生學業成效的穩定提高。廣大英語教師應該正視并采取科學有效措施,實現高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促進高中學生學業的健康發展和學校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c].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9。
[2]梁寧建.當代認知心理學[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
篇5
關鍵詞:成人教育;語文教學;策略研究
同志說過:“活到老,學到老。”成人教育是人們接受終身教育的重要方式。新形勢下,成人的受教育程度直接關系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會進步。新課改后,在新的教育觀念的指導下,我們必須革新成教語文教學方式,運用全新教育模式,讓我國的成教語文課堂教學更加規范、合理、科學。
一、成人教育中語文課堂教學特點
成人教育是以社會上的成年人為教學對象的,其教學目標在于對成年人進行再教育,提高其知識文化水平,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鑒于其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成人教育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建構一套獨特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因此,成人教育中語文課堂的教學特點主要有:首先,教學對象的大齡化和教學目標的實用性。成人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其教學對象是成年人,很多受教育對象已經參加了工作,甚至有些學生的年齡和社會生活經歷都遠超過老師。他們接受再教育的目的大多是為了提高自身知識技能,更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其次,師生關系較為平等,更易于教學相長。在成人教育中,很多學生已經參加了工作,甚至部分學生的年齡和社會閱歷都超過了教師。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是和學生處于相對平等的地位,雙方更易于交流溝通,能夠增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同時,學生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彌補教師的不足,雙方形成真正的教學相長的課堂模式。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效果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
二、當前成人教育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我國成人教育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來看,其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在成人教育中,學生沒有升學壓力,其學習動力不強;并且由于學生的年齡差距大,學生在課堂上的集體學習氛圍弱,部分需要集體合作的教學項目便很難完成。因此,如何調動成人教育中學習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成人教育語文課堂教學應解決的重要問題。第二,成人教育學校對語文教學不重視。現在,很多成人教育學校都過分強調專業課的重要性,而忽視了語文課堂建設。主要表現在語文課程安排偏少、針對語文教師的培訓不多、教學設備缺乏等方面。學校的不重視也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足、缺乏學習動力等問題,繼而影響到整個成人教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第三,教育理念滯后,教學方式單一。目前,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成人教育中的語文教學依然以單向的知識傳授為主,而忽略了語文教學的精髓應該是增強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學生文化修養,陶冶學生情操,丟棄了教學活動的靈活性、生動性和深厚性。加之很多教師沒有考慮到教學對象的大齡化特點,依然使用傳統學校教育的“填鴨式”教學,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第四,學生耐心不夠。成年人接受教育往往帶有很強的目的性,他們希望獲得的知識能夠盡快運用到實際工作或生活中。但是語文教學不同于一般的專業技能,語文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對我們工作生活的影響也并非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很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容易失去耐心,半途而廢。
三、探索新形勢下成人教育中的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一)注重教學實用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針對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其語文教學必須更加注重實用性,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成人教育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著眼于學生的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并根據其日后就業的需求,對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訓練。①同時,要增大應用文教學比例,因為應用文對成年的工作幫很大,諸如事務性寫作、商務洽談等等都離不開應用文,而且學生對學習應用文的興趣也很大,能夠有效提高成教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增強學生合作意識,開展集體學習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成年人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意識差,集體學習效果不佳。這里的合作不僅僅指學生之間的合作,也指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配合。尤其是在成人教育中,老師不能使用傳統學校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而是更多地依靠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互補長短,以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劃分學習小組的方式,統籌合理的學習時間和地點,打破傳統成績評價方式和辦法,把語文課堂教學延伸到生活中去,利用社會和自然這個大課堂里的活教材,讓學生在真情實景中鍛煉語文能力,起到合作學習、集體學習的效果。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創造立體教學空間
在這個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多媒體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形象性、生動性和便捷性,深受廣大師生的的喜愛。在成人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比如多媒體、網絡電視、微課堂等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一個活潑生動的學習空間和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把傳統單一靜態的語文課堂轉變成一個多元立體的動態課堂。
結語
語文課堂教學作為成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擔負著提高學生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的重要使命。成人語文教學既要遵循一般語文教學的規律性又要兼顧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其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本文提出了注重教學實用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增強學生合作意識,開展集體學習、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創造立體教學空間等教學策略,希望能為我國的成教語文課堂建設添磚加瓦。
注釋:
①孫秀麗.關于成教語文課堂教學的探索.中國校外教育[J].2014.07(90)
參考文獻:
[1]徐榮遠.試論成人教育教學藝術[J].中國成人教育,2001,11.14-15
[2]陳艷,崔巍.成人教育教學整體改革論[J].中國成人教育,2003,6.20-21
[3]張桂香.成人教育教學中學員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01,3.8-9
篇6
1、十五分鐘的當堂訓練,加強鞏固
一方面,應注重“低起點”,對學生們準備知識的基礎與能力進行充分的了解,將起點放到學生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的水平上。另一方面,所制定的目標應從易變難,從簡單變繁瑣,以此確保學生每一層都有進步,時刻處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下,這樣,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不僅大大增強,而且,學習動機得到進一步強化。比如,講解完《平面鏡成像》之后,教育者為學生們設計了結合成像特征畫圖,按照反射原理進行畫圖,已知的物與鏡畫像,最后,對學生們練習像的速度以及物的速度進行一番細致的比較,以找出平面鏡前走動和河面上走動時像相對于物的速度的不同。通過課堂上聯系,能夠讓學生們充分的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對于知識的鞏固和水平提高十分有利。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能力
具體有以下三方面:首先細致認真的傾聽;仔細認真的傾聽同伴發言實質上就是學生理解同伴的時候,同時,還是學生將自己和同伴作一番比較、對照的時候。因此,當某一位學生發言完畢后,應要求其他學生把同伴的發言復述一遍,對同伴的發言進行概括,以此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其次,提高表達能力;要想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勇于開口說話。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增強信心,敢于表達,語言表達的清晰、科學與否,將直接影響到互動效果。應讓每位學生都清楚的知道發言的過程實際上是同伴間彼此交流的過程。另外,提高學生尋找、搜集以及利用學習資源的能力;將網絡資源作為學習載體;教育者應積極的培養學生在網上查找資料的能力,并且,還要培養學生們在書籍中對相關資料的搜索能力。
3、結論
篇7
【關鍵詞】小規模學校;教學策略
農村小規模學校主要指鄉鎮以下、學生數量偏少、班級偏少、教師人數少且師資結構不合理,的學校,近年來,隨著農村中小學學校結構布局調整,農村大部分地區的中小學幾乎都成為小規模學校,加之人口減少、城鎮化流動及打工外出等原因,學校生存與發展面臨許多新問題,存在著難以調和的新矛盾,主要體現為農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與農村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學校自身也存在基礎設施嚴重缺乏、教師資源配置極不均、教師隊伍結構失衡、教學質量缺乏保障、學校運行艱難等問題。學校如何開展有效課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充分實施素質教育成了目前最難以解決的問題。
一、加強小規模學校平等的價值定位,滿足教師資源需求
小規模學校雖然規模較小,但它是適應偏遠農村地區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客觀情況而設置的辦學形式,它不僅能滿足兒童的就近入學需求,最大程度地促進教育公平,而且能夠保證教育質量,是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因此,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程中,我們必須賦予小規模學校平等的價值定位:它應成為與縣鎮大規模學校并存的一種辦學模式,在促進教育機會起點均等的前提下,通過不斷提升教師質量來促進教育質量的均衡。完善教師支教和走教制度,從城鎮中心小學為農村小規模學校調配優秀的體音美、信息技術教師,采用輪流走教、對口支教的方式,保證緊急學科教師的供應;支持退休的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引導、鼓勵在崗優秀教師到教學點工作。再次,探索定期交流共享教育資源模式,教師之間共享教學電子資源和網絡課程資源,建立網絡互通的電子備課室,為全鄉鎮教師建立良好的教學經驗研討、觀摩新體系。
二、加強“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高效課堂其實就是:真、實、新、活、情、特、效。真:真實、真誠、真為。真實即教師要尊重事實、講究實際;真誠即用“心”去上課,用真誠感染自己的學生;真為即教師要真正的關注學生,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實:教學目標實、教學內容實、方法手段實、學習指導實。新:^念新、設計新、評價新。活:問題提出活以激起學生興趣和思考;學生活動活以使學生主動參與且積極探究;教師調控活以使課堂動靜結合,活而不亂。情:教學激情,教師教學要有感染力;教材情感,教師對教材的體悟要深刻;人情即教師要有親合力。特:鮮明的教學特長及特色。效:教學效果及效率要高。實現高效課堂,在理解了七要素的內涵后,還應把握“三講”“三不講”原則。三講:易錯、易漏的知識講;重難點講;有擴展性內容的知識講。三不講:學生會的知識不講;通過自學能學會的知識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知識不講。
三、以“理論學習,教學設計,集體備課,講課評課,反思研討”為基本形式
教師要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把握好學段教學目標和各學段四大知識領域的具體教學目標。對每一個課時教案,能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充分發揮資源共享優勢,利用教研組的集體備課、學科網站和其他的網絡資源,設計好每一個課時教案,充分預設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在教學中做好預設與生成的處理。要正確把握好情境創設、合作探索、自主練習三大板塊的聯系和時間的分配。對創設的情境要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盡量縮短情境創設的時間。在合作探索環節,教師要正確處理好“接受學習”和“自主探究”的關系。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前,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操作的要求,把握好“放”與“收”的時間,決不能因為探索時間過長而影響自主練習的時間。要加強練習的設計,體現練習的層次性和思考性。新授課每課時自主練習的時間要盡量控制在10分鐘左右,使學生每節課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并做到堂堂清。
篇8
一、什么是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就是職業素質的養成,是通過后天職業生活養成的適應崗位需要的素質。它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是指勞動者通過不斷學習和積累,在職業生涯中表現并發揮作用的相關品質,一般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職業技能等多方面的內容。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形勢下,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一般來說,勞動者職業素養越高,獲得企業認可、就業的成功率就越大。尤其像旅游業等高速發展的第三產業,更需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二、教學策略研究的提出
大學是學生邁向社會的準備期,學校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就是教學,教學過程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是大學生接受教育、提升素質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加強課堂教學,提升職業素養是當前教育的必然選擇。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成為眾多院校所關心的問題。
教師是實施職業素質教育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更是教師發揮教學主體作用的重要途徑,只有將課堂教學搞好,才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然而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尤其對于英語這樣一門基礎學科,教師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素質的培養;注重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專項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訓練;注重專業知識的教育,忽視對學生職業道德方面的培養。教師對于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職業素養教育更是無從下手。
三、以情景式教學來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職業素養
首先,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全面理解職業素養內涵,以英語課程學習為載體,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英語知識,更應注重滲透學生在未來職業中的職業素養。對于旅游等行業,教師要先了解旅游企業對旅游英語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資料,使研究具有針對性和真實性。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角色,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來進行教學。要成為有科學素養的人, 學生首先應該是學習的主人,處在積極的學習過程之中,主動地進行思維和學習。任何有效的學習都是在學生自己主動積極的條件下發生的,掌握一門外語的語言知識并不是學習外語的最終目標,而是一種途徑和手段,是面對未來職業可能出現的一切情況的準備,除了運用交際教學法,多媒體課堂,多樣化的教學素材,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考評方式外,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旅游英語師資隊伍我們應該注重情景教學,兼顧學生氛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學生的自由度等,充分聯系旅游行業工作實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采取:
1、創設問題情境:教師首先應將內容設置在學生感興趣或熟悉的游英語職業情境中,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使自己成為受到困惑的主角,引發認知沖突,進而提出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一般可以利用生產生活實際、學生自身實際、旅游案例分析、故事等來創設問題情境指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2、指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發現職業素養在職業中的重要性: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把問題分解為若干疑點, 并啟發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假設;小組合作指導學生通過演練來尋求有效的方法。教師要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重視學生人文知識,職業道德素養的滲透,并始終將自己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在學生的探究出現問題或困難時,教師要做的是進行澄清而不是直接傳授,是引導而不是指揮,通過轉換角度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要努力推動學生去理解職業素養是在未來職業中這種無形但有實際意義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篇9
[關鍵詞]小學語文 提問
1 提問要貼近學生實際
提問要貼近學生實際,引領學生思維發展,給學生合適的思維空間。
1.1 提問要富有吸引力。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捕捉有教育價值的問題,巧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如身臨其境,激發心靈共鳴。提問內容要更具情趣,使之“心憤憤,口悱悱”,對問題探究充滿期待和渴望。
1.2 提問要從實際出發。提問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鑰匙。教師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與水平,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搭設思維的跳板,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驅使學生主動探究,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
2 創新提問方式
頻繁、重復提問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會對課堂提問的實際效果造成重要的影響,而新課改針對這一現象提出啟發性提問的策略,因此,教師在提問時需要重視提問技巧,注重創新提問方式。而在教學中教師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創設和變化問題情境,采用迂回式提問的方式,不僅能夠增加提問過程的新穎性,還能使得提問過程創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的迂回式提問方式有逆向問、曲問和懸問,其中曲問是運用迂回戰術變換提問的角度,從問題側面拓展學生的思維。
3 因材施問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針對不同不平的學生提出不同梯度的問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可提問一些信息的查找或記憶類型的較容易回答的問題;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可提一些理解型的問題,例如:用自己的話總結課文等;對于比較優秀的學生,可提問一些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問題,需要綜合分析、創造性地回答問題。
4 面向全體,遍地開花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考慮到全體學生,要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從而要營造出一個主動積極的集體思維氛圍,繼而推動每個學生更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有效提問要注意避免的問題是教師只接受自己預設的答案,把自己意料之外的回答拒之門外,其實這里隱藏著不可預約的精彩。教師應進行適當的引導,而不能盲目地否定。也許學生的回答會給你帶來意外驚喜,不可預約即是精彩。
5 教師態度要安祥而自然
小學生的心智處于敏感時期,他們上課時的目光追隨著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因此,教師向學生提問時的神態要安詳而自然,以神態給學生自信;教師提問時,切忌以問代罰,為難學生。當眾讓學生出丑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的提問語氣應和緩,帶有啟發性,說話的聲調應是起伏變化,能將提問的重點顯示出來,并引起同學們的注意,用詞必須準確,并以“請回答”“好嗎”等平等待人的謙詞,使同學們始終體會到教師的信任、鼓勵和贊賞,從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6 培養發散思維
課堂中的提問,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因而教者應注意提問的角度和問題的深度。學生在掌握了課本知識后,我們如果引導學生把這些知識與課外相關知識聯系起來思考,就能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如:學習了《第一朵杏花》中竺可楨持之以恒、精確觀察的精神后,可讓學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這種精神?能具體說說他們的感人事跡嗎?這幾個思維發散的提問都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問”,讓學生想得“深”,想得“廣”,并把“問”與閱讀、寫作、做人聯系起來,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縱向、橫向的發展,有些還對學生加強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7 鍛煉學生表達能力
篇10
(一)本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教學實效性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物力等投入,取得盡可能強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簡言之,教學實效性是指教學投入和教學產出的比例關系,低投入少、高產出(符合社會正確價值觀的產出)是教學實效性的目標指向。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國外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開始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早期主要研究教師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后期,研究出現了一個新的轉向,即由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轉向研究學生的學習行為。如美國學者伯利納和蒂奇諾夫于1976年主持進行的一個較大規模的研究,探討有效教學所引起的學生學習行為的變化。現階段西方在這方面的研究極大地促成了課堂教學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參與,更自由和開放的合作探究學習,實效性很強。
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逐漸增多,如朱永新提出的有效教學“六度”標準,陳厚德的《新概念――有效教學》,等等。這些國內外關于有效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探究為我們進行中學政治科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奠定了豐厚的理論基礎。然而,從我國中學政治學科課堂教學內容及特殊國情出發,在這方面的研究還是比較零散的,系統性不夠強。這就讓我們難以找到一個高效的中學政治科課堂教學模式,或者說為這一目的提供理論上的指導。同時在中學政治課堂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存在著很多尚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如何實現三維教學目標的統一?即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這三個哪個優先?學生應試成績與健康心理、人生價值觀及思想如何統一?第二,如何實現考試成績與學生德育的統一?由于受應試教育做法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題海戰術,忽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情況仍然比較突出。
(三)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1.選題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有利于豐富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理論體系。對于政治新課改,廣大教師也是在不斷地探索中,然而大都是獨自進行的,所得到的往往是零碎的經驗,沒有上升到理論體系。通過本課題研究把對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所取得的經驗加以總結,形成理論并推廣,進而豐富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理論體系。同時,本課題的研究也有助于政治教師專業理論水平的提高。
2.研究價值。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夠為廣大中學政治教師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方面給予一定的理論指導,有助于中學政治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有助于切實減輕中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有助于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
1.研究目標。
(1)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重視提高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構建有實效性的課堂教學策略。
(3)全面推進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通過學情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與成績。
(4)優化教學過程,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
(5)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問題意識和研究能力;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解決教與學的矛盾,使其達到和諧統一。
(6)形成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初步評價體系。
2.研究內容。
(1)對學生學習方法現狀的調查和分析。
(2)構筑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又帶有本校特色的高效、有創新性的政治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徑。
(3)編寫出一套完整的、適合本校實際的“五合一”講學案,使講學案在教學中具有引領性、針對性、動態發展性和可操作性,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4)探索課堂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優化,營造師生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5)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科研素質,培養研究型、創新型的教師隊伍。
(6)探索課堂教學實效性的評價體系。
(四)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1.研究假設。
(1)通過實施政治課堂實效性課題研究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
(2)通過推廣政治課堂實效性的教學策略能夠切實減輕中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
(3)通過實施政治課堂實效性課題研究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性發展。
(4)實施“五合一”講學案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5)課堂教學實效性課題的研究有助于初步形成教學評價體系。
(6)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課題研究能夠提高政治課的德育功能。
2.擬創新點。
(1)提出通過實施“五合一”講學案提高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這在以往國內外課堂教學實效性課題研究中很少有人研究,具有獨創性。
(2)把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與提高政治教學德育功能相結合,探索政治課堂教學實現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徑,這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是比較少的。
二、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一)研究思路。
立足于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遵循課堂教學的基本規律,在借鑒教育教學專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銳意創新,發揮課題組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分步推進,以科學的思維方法對研究材料加以理論化、系統化,形成階段性和最終性研究成果,并運用于政治課堂教學實踐。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法。
對各種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文獻進行查閱、整理、歸類分析,了解當前對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取得了哪些共識,進而建構本課題研究的大體框架,明確研究方向。
2.調查法。
采用問卷法對上思中學各年級的學生展開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問卷調查,以收集大量的切實可靠的感性材料。
(三)技術路線。
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充分調動課題組教師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主要以文獻法和調查法為研究手段,分步實施,將分期收獲和最終成果相結合。
(四)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
制定課題研究計劃,確定研究方法,明確課題組成員分工,完成課題設計論證和可行性分析,提交課題申請書。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0年5月―2011年3月)。
以政治課題教學為主陣地,按計劃進行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以科學策略推進課題研究,積累大量的切實可靠的感性認識,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不斷地形成階段性成果并把成果運用于政治課堂教學實踐。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系統化整理研究材料,研究成果,形成研究報告,展示研究成果,并申請市教育局對課題進行評審驗收。
三、提高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
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教學策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特定的目標,依據教學的主客觀條件,特別是學生的實際,對所選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等的總體考慮。也就是說教學策略是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使用的指導思想和方法。我校政治組在實施課題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一)實施“五合一”講學案。
“五合一”講學案(以下簡稱“五合一”)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分“明標”、“設疑”、“解惑”、“運用”四階段,讓學生明確知識目標,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合一具體的做法包括三個步驟:第一步是編《五合一講學案(表)》。即老師集體備課,把教材中每一個框題當作一個課題,分知識點、思考點、關鍵點、訓練與考測點、常見易錯點等五個方面確定相關內容,五點并入一張表格中。知識點為教學目標之一,主要是高考和會考知識點;思考點即需要弄明白的主要問題;關鍵點即重點考點或知識點;訓練與考測點是會考與高考中常見設題考點的相關練習或問題分析;常見易錯點即通過問題或練習的方式反映的容易出錯的知識點。第二步是學生自學。教師在課前把編好的《五合一講學案(表)》提前一天發給學生,學生在課前合作、自主完成自學。第三步課堂學習(教學)。老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參與、合作探究逐一解決五合一表中的問題并進行師生的課后反思。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我校高中部已經安裝了20多套多媒體教學平臺,給政治組教師實施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政治組教師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教學平臺適當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整合各種有用教學資源,同時也實現教師教學資源的共享。通過適量運用多媒體教學平臺,使得學生對政治課的學習更直觀、更生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提高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學生調查問卷中(抽樣200名學生,以下簡稱“問卷調查”),選擇“老師適當運用多媒體形式教學對學習有幫助的”的為130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65%。
(三)強化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所謂針對性就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材施教,貴在得法”。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智力差異展開針對性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老師引導學習,組織分析討論實際案例等過程來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政治組教師選擇的案例要具有新穎性、選擇性、綜合性。新穎性即盡可能選擇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學更能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學生更感興趣,更可信。典型性即緊密圍繞所要傳授的核心內容,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特別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鮮活案例,以達到通過案例自主探究、討論,使學生掌握知識。綜合性即所選案例要具有一定深度和難度,涉及到學科知識的融合,以增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例如:
2011年3月,我國大部分地區出現了搶購食鹽風波,食鹽由每小包人民幣1.3元漲到20元,出現了荒唐的“食鹽危機”。請你說一說產生這種鬧劇的原因有哪些?給我們什么啟示?
這個案例極具新穎性,它以2011年3月日本地震及海嘯導致的核泄漏為背景,可以說是教師善于選擇案例的結果,同時,此案例還涵蓋消費知識、政府職能、產品安全、社會輿論導向、企業利潤、社會保障等相關知識,綜合性很強。
在學生調查問卷中,有159人認為老師在課堂上例舉恰當事例闡述問題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知識,同時,有179人認為老師結合時政熱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是有必要的。
2.個別輔導常態化。
個別輔導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素質,從而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的是一樣的知識,然而每一位學生都存在個體差異性,學習能力也就不盡相同,所以,并不是每位學生的素質都能得到同步提升。課堂教學方法是直接影響該堂課教學成效的關鍵,而個別輔導是個別學生獲取該堂課知識的必要補充,這就需要通過有效實施個別輔導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進而推動學生的差異性進步。課題研究開展以來,政治組教師積極進行個別輔導,使之常態化,從而提高了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問卷調查中,選擇“老師對學生教學個別輔導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進步”為170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85%。
3.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不是口號性的,政治組教師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措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實施市級課題研究,政治組教師養成了在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上交待學生自學的內容,上新課時進行適當的練習鞏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放手讓學生自主歸納總結一節課所學知識,改變了教師的包辦代替,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對學生的歸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大有益處。對學生的進步給予及時表揚,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對學生所問的問題,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推出答案。在問卷調查中,選擇“老師講評試卷時側重引導學生理解答案由來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的為180人,占被調查總人數90%。通過上述措施讓學生成為時間的主人、成為探究的主人,從而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四)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專業素養的高低關系到課題研究的成敗,為此,課題組采取以下措施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1.加強理論學習,以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以課題組為單位,利用集體備課時間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的教育科研理論知識和課程理論知識,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如組織教師開展如何理解“五合一”講學案的內在要求,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執教素養等專題理論學習,有效提高了教師的理論素養。同時,要求教師要完成繼續教育征訂教材的自學任務,按時參加年度繼續教育集中培訓,外出學習培訓,等等,夯實教師的專業理論基礎。
2.集體備課規范化,科研氛圍濃厚。
集體備課規范化有利于課題研究的深入推進。一年來,課題組成員及時制定教學工作計劃、教學進度表,認真開展相互聽課評課,認真撰寫教學后記、學期教學工作總結表和教學質量分析表;在每周的集體備課時間里相互切磋,交流課題研究的經驗,并確定課題研究的階段任務,從而有力促進課題研究的發展。
3.公開課、優質課、展示課成為展示科研成果的有力平臺。
課題研究開展以來,課題組教師參加公開課、優質課和展示課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師參加公開課由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申請,公開課繼續由校內走向縣外,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近一年來,政治組教師人人申請上校級公開課,并展示了比較高的教學藝術,吸引了學校其他教研組的教師前來觀摩。校外展示課也取得了豐碩成果,盧增輝老師參加學校高中優質課比賽榮獲二等獎,吳亮敢老師參加市級優質課比賽榮獲二等獎,曾德軍老師參加市級教學教學技能比賽榮獲一等獎并取得代表防城港市參加區級比賽資格。政治組教師通過參加優質課和展示課,有力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學技能和理論素養,增強了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充分展示了課題研究成果。
(五)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
思想政治課在中學所有學科中德育功能最突出。課題組教師通過挖掘教材德育內容,結合時政熱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比如開展新聞廣角、社會熱點問題討論、開展研究性學習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又會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問卷調查中,選擇“在政治課上,老師結合時政熱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認為有必要的”的為179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89.5%。
四、主要研究成果
一年來,在防城港市教研室、上思縣教研室及上思中學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具體指導下,課題組全體成員通過艱苦努力,課題研究已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并在理論和實踐上有所創新和突破。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構建了五合一教學模式。
在課題研究中,五合一成為提高政治課題教學實效性的有效平臺,形成了可推廣使用的五合一教案集。在學生調查問卷中選擇“認為‘五合一’講學案的實施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的為169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84.5%。五合一對提高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作用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五合一能處理好學生應試能力提高與其它素質發展的關系。
五合一是對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批判與繼承。傳統應試教育以滿堂灌和題海戰術為課堂的主線,把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成了課堂教學單一的評價標準。五合一也是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要目標,特別是高考針對性強,注重練習。但是,五合一突出學生課前自學、課上自主學習,在選取內容和練習材料上關注時事熱點與學生生活,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合一在提高學生考試成績方面有實效性。五合一使用的練習與材料注重學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理論聯系熱點,貼近學生生活,符合高考政治科命題的指導思想,這讓它在提高學生考試成績方面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合一充分體現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五合一在內容上結合最新時事熱點與學生生活,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教學形式上突出學生課前自學、課上自主學習,老師課上以引導為主,讓學生在學習有充分時間保障并實現自主學習,促使學生更加理解生活、熱愛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愛,把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終身學習。
2.五合一能較好體現“理想課堂六度標準”,教學效率高。
現代教育專家朱永新就“什么是理想的課堂?”提出了“六度”觀點,得到教育屆的高度評價。
“一是參與度:這要求學生能全員(不是個別尖子學生的參與)、全程參與(不是暫時片刻的參與)和有效參與(不是形式主義的參與)。”五合一在課前要求學生自學并完成練習,課上檢查并師生共同合作探究解決自學過程中的疑難點,做到學生的發言與活動時間不少于上課時間的三分之二,學生參與度高。
“二是親合度:師生之間要有愉快的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五合一教學資料貼近生活和熱點,關注科學與人文素養,加上師生互學互動與合作探究,學生有熱情,老師課上也輕松,老師愿教學生愿學,使師生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度過40分鐘,親合度更容易體現出來。
“三是自由度:課堂要充滿著自由輕松的氛圍。”五合一能讓學生在全員全程有效參與下合作探究地解決生活熱點問題中感受輕松,享受生活與學習,精神狀態好,實效性高。
“四是整合度:切忌過度的‘分析主義’,把完整的知識支離為雞零狗碎。”五合一強調集體備課和高考考點的針對性與知識點的系統性,有經驗的老師共同參與備課并完成學案表能解決年輕老師容易出現的如教學過程中不能整體把握教材,教學環節銜接不到位,整個課堂教學目標不清楚的問題。
“五是練習度:要真正地讓孩子練習和實踐。”五合一有專門針對高考和社會熱點和學生生活的考測點、思考點,“課前練習,當堂反饋”,課上學生能動腦、動口、體驗生活。
“六是延展度:能在知識整合的基礎上向廣度與深度延展,從課堂教學向社會生活延伸,為學生的進一步探究留下空間。”五合一讓學生關注現實,強調“拓展練習,學以致用”,學會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促進了課題組成員科研素質的提高,取得了比較豐碩成果。
市級課題研究的推進調動了課題組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促使教師實現了從“知識型”向“研究型”的轉變。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教師積極更新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參與課題研究的規劃和各階段的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通過課題組開展教學研究活動、觀摩公開課、優質課、展示課、組織外出學習交流、搞調查問卷、撰寫研究論文等一系列科研活動,課題組教師養成了互相學習、切磋、反思等科研好習慣,課題組成員進一步開闊了教育視野,并取得了比較豐碩的科研成果。
1.論文獲獎方面。
在2010年7月防城港市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韋程謙老師的論文《引人入勝的啟航》榮獲一等獎;曾德軍老師的論文《政治課堂復習方法對教學實效性的研究》榮獲一等獎;黎廣老師的論文《中的生活化教育思想的淺思》榮獲一等獎;林冠清老師的論文《優化高中課堂教學初探》榮獲二等獎;韋程謙老師的論文《追求開發的思想政治課堂》榮獲二等獎;黎廣老師的論文《“五合一”講學案在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實效性分析》榮獲二等獎;吳亮敢老師的論文《高考政治“四選二”選擇題的備課方法》榮獲二等獎;凌榕老師的論文《發揮政治課堂教學德育功效促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榮獲三等獎;盧增輝老師的論文《問題教學法提高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榮獲三等獎;曾勇翔老師的論文《淺談馬克思的消費觀及對政治消費教學的借鑒》榮獲三等獎;陳嵐老師的論文《課堂練習方式對政治教學實效性的作用分析》榮獲三等獎。
2.優質課比賽獲獎方面。
盧增輝老師在2010年12月舉行的上思縣高中優質課比賽中榮獲文綜組二等獎;吳亮敢老師在2010年4月舉行的防城港市高中優質課比賽中榮獲二等獎;曾德軍老師在2011年1月舉行的防城港市初中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取得代表防城港市參加區級教師技能大賽資格)。
3.方面。
曾德軍老師的論文《提高政治課堂復習效率的原則和模式》在《考試周刊》2010年第42期上發表。
韋程謙老師的論文《透過新聞評述看學生》在《教育界》2011年第1期上發表。
課題結題報告在《考試周刊》本期上發表。
(三)促進了政治課堂教學成績的提高。
課題研究的實施不僅有效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提升,而且增強了學生的政治科學習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性,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1.學生政治科學習的進步。
(1)調查問卷表明課題研究的實施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在課題組對部分班級進行的《提高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調查問卷(發放問卷200份,有效問卷200份)中,認為“五合一”講學案的實施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的有169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84.5%;在“近一年來,你的政治科學習成績”選項中,選不斷進步的有135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67.5%。
可見,實施課題研究讓學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性。
(2)班級學生政治科成績的對比表(抽樣部分班級)。
抽樣的六個班級的政治科班級平均分不斷進步(僅高二(2)班月考2平均分退步0.7分),表明推行提高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對促進學生的政治科學習進步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2.教師教學成績獲獎方面。
市級課題研究的有效推進,提高了課題組成員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了教學成績的不斷進步。
(1)校級教學成績獲獎方面。
①課題組老師在2009―2010年度下學期期末考試獲獎情況(獲獎時間:2010年8月)。
陳嵐老師榮獲教學成績二等獎,黎廣老師榮獲教學成績三等獎、凌榕老師榮獲教學成績一等獎,凌榕老師榮獲教學成績三等獎,劉炯老師榮獲二等獎,盧增輝老師榮獲教學成績三等獎,吳亮敢老師榮獲教學成績三等獎,曾勇翔老師榮獲教學成績三等獎。
②課題組老師在2010―2011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獲獎情況(獲獎時間:2011年2月)。
劉炯老師榮獲教學成績一等獎,凌榕老師榮獲教學成績二等獎,盧增輝老師榮獲教學成績三等獎,曾勇翔老師榮獲教學成績三等獎,吳亮敢老師榮獲教學成績三等獎,黎廣老師榮獲教學成績三等獎。
(2)市級教學成績獲獎方面。
①2010年春季學期期考全市統考獲獎情況
盧增輝老師榮獲高一年級組政治學科一等獎,凌榕老師榮獲高一年級組政治學科三等獎。
②2010年高考教學成績獲獎情況
曾勇翔老師所任文科綜合學科教學成績顯著,榮獲一級普通高中組二等獎。
3.學校高考成績集體獎方面。
學校市級課題研究的展開有力地推動了高三學生的高考競爭力,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上思中學在2010年高考中榮獲防城港市普通高中本科上線率第一名。
4.省級校本教研獲獎方面。
多個課題研究的有效開展,使得學校科研氛圍日漸濃厚,得到了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充分認可,2010年11月在南寧三中隆重舉行的廣西校本教研表彰會上,我校榮獲2010年廣西校本教研先進單位。
(四)提高了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實效性。
思想政治課如何有效提高德育實效性,這是目前中學德育工作者的共同要求,課題組的全體成員對此進行了有益探索。
1.有效處理了教學和德育的關系。
政治課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利用教材內容進行德育的特殊形式。政治課加強德育,既要考慮德育目標和學生思想實際,又要考慮教材的知識體系。課題組老師正確處理了知識教學與加強德育的關系,充分發揮教材的德育優勢,利用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去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把政治課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2.緊貼社會“熱點”,增強德育實效。
社會熱點是社會和學生十分關心的重大社會現實,既是社會重點,又是社會敏感點。對社會熱點問題在政治課上解釋透了,學生信服,會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課題組從三個方面進行嘗試。
(1)緊貼時代,進行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
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和黨內的個別腐敗現象是政治課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大難題,也是社會的一大熱點。政治課要從正面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和習慣,教育學生熱愛集體、熱愛社會主義。但社會上、權錢交易、敲詐勒索、行賄受賄等腐敗現象卻又影響著正面教育的德育效果。政治課必須在美好與丑惡、文明與愚昧、傳統與開放的矛盾中,緊貼社會實際,選擇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運用教材的原理去引導學生克服錯誤思想認識。
(2)加強道德行為養成教育。
政治課不僅要進行道德認識、道德情感教育,更要重視道德行為養成教育,但一部分中學生卻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講粗口話、抽煙喝酒、打架鬧事等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因此,課題組老師在教學中要緊密聯系學生思想實際,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地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
(3)把德育寓于政治教學各個環節,做到德育系列化。
政治課教學是由備課、上課、輔導等環節組成的有機整體。要提高政治課的德育實效必須把德育寓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德育做到經常化、系列化。第一,備課環節。課題組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思想實際去安排德育內容,把知識教學和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教材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則去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和認識社會現象,從正面入手提高覺悟,明辨是非。第二,上課環節。在課堂上,課題組教師結合時政熱點、挖掘時政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比如:2008年下半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波及世界絕大部分國家,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GDP總量不斷下降,國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然而,我國果斷采取了擴大投資、拉動內需等有效措施,使我國迅速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果,這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無比優越性。教師挖掘這樣的德育資源對學生及時開展思想教育,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的深厚感情。第三,課外輔導。在課外輔導中把德育寓于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中,學生既感興趣,又能收到較好的德育效果。為此,課題組的教師通過組織社會調查,舉辦各種講座,開展政治小論文評比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五、啟示與思考
提高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的實現途徑是教學策略,核心是實效性。課題組成員主要從構建“五合一”講學案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強化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等教學策略全面開展課題研究,雖然在提高學生的政治科學習成績,優化學生行為養成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但是教學策略是一個內涵比較豐富的專業術語,學界對教學實效性的認知也往往不盡相同,特別是政治課堂教學的德育功能的實效性問題更是一個難題。
課題組的研究自始至終都得到防城港市教研室領導、上思縣教研室和上思中學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得到學生的密切配合,從而有效推進了課題研究進程,取得了比較豐碩的研究成果,這有力說明領導重視、師生參與度高是課題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課題研究只是一個良好開端,而不是一個終點,課題組在今后的政治科教學實踐中還需艱苦探索,把課題研究成果運用于政治課教學實踐中,并不斷地加以完善,努力形成適合山區中學特色的政治教學策略,進而不斷提高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促進山區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注:本課題研究的負責人是廣西上思縣上思中學曾勇翔老師)
參考文獻:
[1]陳厚德.有效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盧少軍.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4]施良方.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5).
[5]閏承利.素質教育課堂優化模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6]江紹倫.課堂教學心理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7]林崇德主編,張奇著.當代學習心理學叢書―學習規律[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 上一篇:優質護理服務年度總結
- 下一篇:房地產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課堂提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