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6 03:51: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營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報紙專欄品牌經營論文
5.1報紙評論專欄的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策略概念源于市場營銷學,是指將品牌名稱用到與原來產品不相關的新產品上去。[24]當一種商品的品牌被確立并得到消費者認可,品牌忠誠度已建立起來,品牌為產品帶來了附加價值,即所謂“品牌傘效應”,一旦企業上市新產品時,便提供了消費者認識該商品的捷徑,使企業不必從零開始建立品牌知名度。也相對地降低了新商品的投資費用,這時,企業傾向于把這種附加價值擴展到該企業生產的其他產品上。這種策略就是品牌延伸策略。這一策略同樣可以適用于已經具有相當品牌效應的傳統媒體上,面對激烈競爭的現實,面對媒體求生存、求發展的艱巨任務,使用品牌延伸經營策略,考慮依靠品牌效應擴展其他業務,實現媒體的可持續性發展。品牌專家科普菲爾把品牌延伸分為兩種類型:相關延伸和間斷延伸。如果向一個相同或相近的行業產品延伸,則有助于品牌的擴張,而且可以利用企業對相關行業的熟悉和了解,以原有品牌進入一個新的市場空間。這是相關延伸,如傳媒業向信息產業、旅游頻道向旅游產業延伸。而間斷延伸則拋棄了新舊產品之間的相關性,如報業向房地產延伸。媒體的品牌延伸有兩種情況:一是媒體本身的品牌延伸,如中央電視臺所辦的CCTV網站及其下屬的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二是媒體所創造的名牌產品的延伸,如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鴨品牌轉移到其他產品上,近期迪斯尼公司與中國郵電出版社共同投資成立的童趣出版公司出版的《米老鼠》就屬此類。這兩種都屬媒體自有品牌,延伸之后的功效也大致相同。[25]成功的品牌延伸可為媒體帶來許多好處:
1.當新產品或新定位有受眾已熟悉的元素時,受眾較容易接受此新定位多傳達的不同信息。因為人們一般對熟悉事物的接受度比新事物的接受度高。這樣可以借名牌聲譽消除受眾對新產品的疑慮,從而有利于快速打開市場,增加業務經營收入。
2.節省了開發和推廣新品牌的費用,規避了新品牌開發失敗的風險。品牌開發是一個艱苦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支付一定的設計、研制、策劃、廣告、宣傳等36費用,而且還面臨著開發失敗的風險,而品牌延伸則有效地規避風險節省開支。
3.有利于受眾拓寬消費視野,為受眾提供多種選擇。新產品能為同一名牌下的現有品牌或產品系列增添新鮮感,使該名牌的整體商品力增強。品牌延伸是對媒體產品周期規律的尊重,給媒體發展注入新活力。盡管不同于其他行業所生產的具體的、有形的物質產品,媒體生產的產品一樣具有周期性,都遵循著“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基本發展過程。而且,媒體產品的生產正在由過去的賣方市場向賣方市場轉變,在進入買方市場后,產品沒有創新便不可能長期占領市場。
4.有利于形成規模經濟,提高名牌家族的整體投資效益。當一個名牌整體的有效投資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時,則每個產品線都會從整體的投資規模經濟中受益,從而提高名牌家族的經濟效益,擴大媒體知名度和影響力,讓品牌價值增值。同時,多元化經營增強了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世界級“名人”米老鼠和唐老鴨,就是從電視節目走向電影業、娛樂業、文具業、服裝業等多項產業,創造了比原來的電視節目多得多的效益。同一品牌在不同行業的成功,又反過來增強了這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實現了品牌的增值,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今天的米老鼠和唐老鴨,足跡幾乎遍及世界每個角落,成為名副其實的“賺錢機器”。[26]品牌延伸策略作為一種有效的經營策略越來越多地受到了報業界的重視,但從實踐效果上看,品牌延伸策略的應用也會給媒體的發展帶來不少弊端。因為品牌延伸的運用,其實是有前提條件的。眾所周知,品牌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只有處在成熟期的品牌才需要品牌延伸。成熟期品牌的忠誠度已經形成,受眾的心理期待在這里得到滿足,因此會成為欄目或頻道的忠誠受眾。他們會定時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他們喜愛的電視欄目,他們也同樣會對與之相關的欄目或頻道產生聯想。這時品牌所有者就能順利地利用品牌忠誠開發出一系列成功的有價值的品牌資產。否則,會有較大的風險。1、削弱了專欄本身的魅力。擁有名牌專欄的報業有時會誤認為專欄的魅力來自于創造該專欄的媒體,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媒體的魅力來自于專欄的魅力。專欄的魅力是由受眾認可的,媒體要做的是如何把自己名牌專欄的魅力展現出來。實行品牌延伸策略以后,若盲目向外擴張,媒體在該品牌下原有占優勢的專37欄不僅得不到發展,反而會有所萎縮。2、媒體在進入與自身技術關聯度小、行業跨度大的產業領域,缺乏應有的技術支持力量,生產經營中難以形成產品質量優勢,對新市場也缺乏必要的支配能力。3、媒體在運用品牌延伸策略時,往往缺乏科學的論證及市場前景預測,使延伸出來的產品在進入市場時,需求已趨于飽和,新產品利潤率趨降,不能給媒體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4、品牌延伸策略下的幾種產品,只要有一種產品在市場經營中失敗,就可能波及到其他產品的信譽,影響其他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所謂“一著不慎,全局皆輸”,不利于媒體多元化經營。
企業跨國經營論文
一、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現狀
2000年我國確立了實施“走出去”戰略后,國內許多企業紛紛走出國門,尋找發展機遇。中石油、中石化、海爾、華為、聯想、新希望等一批企業積極開展跨國經營,無論是國有企業外還是民營企業都積極拓展國際市場。200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265.1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5.3%,截止2007年底,中國近7000家境內投資主體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超過l萬家,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額1179.1億美元。2007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248.4億美元,同比增長40.9%,境外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379億美元,境內投資主體通過境外企業實現的進出口額1189億美元。2008年,我國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406.5億美元,同比增長63.6%。截止2008年3月底,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累計1131億美元,境外中資企業超過1.2萬家。
二、我國企業跨國經營存在的問題
1.宏觀上
(1)缺乏總體統一規劃和合理布局
主要表現在對海外直接投資的管理體制不健全,我國未建立統一、權威的專門管理機構,也未制定系統、穩定的海外投資促進法律法規體系。國家在總體上缺乏統一規劃和合理布局,政策上也沒有形成成熟的導向機制。由于國家的宏觀信息系統不完備,現有的海外投資項目多數是根據多種渠道得到的非系統化信息決定投資的,致使我國的海外投資項目無論在行業還是地區布局上,都沒有統籌安排的主攻方向和目標,投資行為上表現出無序性,對外投資隨意性大,造成海外重復投資,惡性競爭,影響我國境外投資的整體效益。
地產業品牌經營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國地產;中國地產品牌;品牌地產;品牌塑造;品牌核心價值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追述中國地產行業進行品牌化經營的歷史,總結了其發展歷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深刻分析了中國地產品牌的整體現狀,揭露了在實際運作中存在的四大誤區和陷阱。并對地產這個特殊產品的特殊性質進行剖析,針對特性提出了自己的四點建議和看法。
1中國地產品牌的淵源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吃、住、行是主要的消費需求,并且三者的需求層次是階梯上升的,往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后兩者的需求就會變得更為重要。我國的房地產業在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國家住房制度改革以后得到了迅猛的發展,2003年全國的房地產總投資規模超過了1萬億元人民幣,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六大支柱產業之一。其發展走向與態勢已經成為學界談論的焦點。由于房地產的不動產、高投入、消費時期長的特點,使得消費者在選購房子的時候,介入程度會很高,市場搜尋更廣泛。根據一項研究結果,絕大多數消費者會按照“遺憾最小原則”來進行購買房產決策,在面臨多種選擇時,總是竭力避免購買后遺憾。而品牌作為一種標記、高質量的象征、身份的標志、價值的體現,就能夠提供一種品牌承諾,減少消費者的購后遺憾,加速購買行為的發生。因此,對房地產行業來說,品牌就顯得尤為重要。品牌可以“allowsacompanytodevelopone-to-onemarketingstrategiesthatprovideindividualmarketingdecisionsforeachcustomer”.通俗點講就是品牌能夠建立穩固的個人消費忠誠。房地產是一項很復雜的系統工程,作為特殊的巨額耐用消費商品,消費者購買時比其他商品更需要品牌的承諾來減少風險。住宅建設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具有嚴格的標準和高品位的服務,體現在每一個環節和細節上,包括項目策劃、區位選擇、市場調研、設計規劃、建筑安裝、市場營銷和物業管理,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品牌就要受到影響,企業只有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在競爭中取勝。
2中國地產品牌的發展現狀
當人們能一口氣說出萬科、招商、華僑城、中海、沙河這些一流的地產品牌時,地產品牌開始像其他行業一樣進入主流經濟領域,并左右人們的消費選擇。但地產品牌是把雙刃劍。對于地產商來說,品牌能成就一個地產商,也能覆滅一個地產商;對于購房者來說,品牌可成就他的生活夢想,也可以毀掉他的生活夢想。
薪酬激勵不公影響經營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企業并購整合態勢及產生的薪酬公平問題;薪酬公平的內容;薪酬公平相關問題的解決途徑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并購重組作為擴張發展之路、薪酬分配公平、分配公平主要是指人們對分配結果的公平感受,亦稱結果公平、薪酬程序公平、程序公平能夠增加員工對薪酬分配結果的公平性感受、薪酬互動公平、人際公平反映的是在執行程序或決定結果時,上司對待下屬是否有禮貌、是否考慮到對方的尊嚴和是否尊重對方、宣傳合理的薪酬文化、建立科學的崗位評價系統、制定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確定適當的薪酬水平、構建透明的溝通機制、實施員工參與制度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薪酬公平問題是影響企業并購整合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據組織公平理論,從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動公平三個方面來闡述薪酬公平的內涵,并提出薪酬公平相關問題的解決途徑。
論文關鍵詞:企業并購整合組織公平薪酬公平
一、企業并購整合態勢及產生的薪酬公平問題
近些年來企業并購活動日趨活躍,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并購重組作為擴張發展之路。然而,盡管企業懂得通過并購來獲取竟爭優勢,但是并購后的成功卻并一定能夠如期而至。企業常見的一個困境就是:員工的激勵不足,滿意度低,甚至消極怠工、跳槽等,而這些往往是“薪酬公平”問題所導致的。企業薪酬激勵不公使得具有不同利益的員工之間出現矛盾,有時這種矛盾會激化,打擊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甚至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沖擊。經歷了企業并購的組織,這種薪酬公平問題尤為突出,不同的企業文化、人員的變動、崗位的重新配置、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等等都使得員工更容易產生對薪酬公平的感知沖突。
二、薪酬公平的內容
經營旅游矛盾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在運用旅游體驗相關理論的基礎上,以湘西鳳凰旅游景區為例,探討了旅游景區經營權轉讓后,分散經營與旅游體驗之間的矛盾及其原因,進而提出解決這一矛盾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旅游體驗分散經營體驗營銷矛盾鳳凰
自1997年湖南省分別以委托經營和租賃經營的方式轉讓張家界黃龍洞和寶峰湖景區以來,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4年底,全國已有超過300個景區(點)以不同的方式轉讓了經營權。經營權轉讓后的經營管理效果好壞參半,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矛盾與問題逐漸顯現出來,本文就旅游景區的分散經營與旅游體驗之間的矛盾加以探討。
旅游體驗的內涵
旅游者開始旅游時,便開始了一段體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旅游者通過不斷與外界發生各種聯系,不斷從外界獲得各種知識,并因獲得愉悅而滿足其旅游需要。旅游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體驗,謝彥君教授明確提出過“旅游現象的硬核是旅游體驗”。因此,旅游體驗過程是旅游個體通過與外部世界取得暫時性的聯系從而改變其心理水平并調整其心理結構的過程,是旅游者的內在心理活動與旅游客體所呈現的表面形態和深刻含義之間相互交流或相互作用的結果。對旅游體驗的衡量直接涉及到旅游者的主觀判斷、旅游者主觀價值認識等心理學范疇問題,一般采用主觀變量予以測量,在最概括的層次上,本文可以用幾個主觀指標來衡量旅游者旅游體驗的質量,即滿足感、淡漠感和失望感。
旅游景區分散經營與旅游體驗的矛盾及產生原因
醫院經營服務營銷論文
與時俱進的社會,飛速發展的世界,給各行各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在帶來了新的機遇的同時也使它們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加入WHO后的中國的醫療市場及現狀,也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某些國有大醫院的整合、重組、兼并及改制;民營大型專科、綜合醫院的與日俱增;國外資金的流入,外資、合資醫院的建立等,這些因素都在改變著整個中國醫療市場的格局。國有醫院在人們心中的根深蒂固,民營醫院的特色經營,外資醫院的實力雄厚,他們都有自己的優勢,同時也增加了彼此之間的競爭力。一個覆蓋不同市場需求的醫療服務市場正在形成,醫療機構的市場競爭在所難免。而面臨著巨大生存與發展考驗的醫院,路在何方?將是擺在醫院管理與經營者面前的一份新的試卷。
醫院的經營等同與企業經營,既企業在生產與銷售過程中來獲取利潤的過程。醫院就是通過患者整個就醫過程滿足就醫者的各種需求,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價值,獲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來實現自己的經營目標。隨著競爭的加劇,醫療機構正逐步加強市場營銷行為。服務營銷,是市場發展所產生并需要的一種新的模式。它的優勢在于能夠比較順利地抓住消費者回頭購買或者長期購買,其中的價值體現是無法用常規的投入產出來計算。國外成熟的做法已經有許多年,我們現在的醫院有許多優勢可以運用這種模式。如何運用服務營銷?如何將服務營銷在醫院的整體經營中運用的更好?如何才能更好的抓住就醫者,挖掘他們長期的就醫潛能?都值得我們去詳細探討。
1在開展服務營銷前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開展服務營銷之前,需要讓所有的營銷人員也就是醫院全體人員了解幾個關鍵問題,特別是一些實際操作中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不清楚服務營銷所有的構架與支撐點,那么您的服務營銷也是開展不起來的,可能又會出現“學而不象”的局面,導致浪費與破壞。
1.1一定要了解你所服務的對象(客戶)是什么了解你的服務對象就好比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健康狀況一樣,就診者站在什么樣的位置上,比如所犯何疾、疾病嚴重程度、就醫情況如何、生活保障、收入等,其他如家庭狀況、地址、電話等,了解的越徹底越好。你對就診者越了解,就越能把握對方心理,說明對他越認真,就越能夠做我們想做的事,在服務上就越能夠體現服務的實際意義。
1.2一定要熟知你所推廣的醫療內容是什么營銷如戰場,知己知彼方能夠百戰不殆。在了解服務對象的同時,要非常熟知自己所進行的醫療活動,每一個員工都必須清楚,自己所在醫院的環境、實力、特色、專家、配套服務等。現在的營銷有許多部分都要靠口碑的力量去做說服工作,服務營銷的突出特點就是強力的口碑工作,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所推廣的醫療內容,就談不上服務營銷了。熟知自己的醫療內容,熟知自己的特色與優勢,并與到位的服務相結合,才能夠事半功倍。
經營特許評估論文
關鍵字:經營系統產品商業是否業務提供服務特許特許者
在中國,促進特許經營發展的因素勢不可擋。正在尋求業務拓展的外國特許經營系統和國內企業適逢其時,這無疑是激動人心的機遇。當然,對于欲意加入此列的受許者來說,其在特許經營業務和特許經營系統方面亦面臨著越來越廣、越來越多元化的選擇,他們同樣具有無限商機。而這些商機,便蘊含在業已成熟或具誘惑力的新型特許業中。
評估特許經營機會
投資特許經營意味著受許者要在資金、時間和精力上作出巨大投入。這種決策不應輕易作出,必須對諸多賴以成功的因素加以周全的考慮:
·商業概念
·特許經營系統
經營判斷規則研究論文
[摘要]現代公司是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二權分離的產物,其經營治理是精英即董事之治。如何在保障股東權益而課于董事在公司經營中必要之義務的同時給予董事在經營中必要的靈活權衡,是公司法的一個大課題。在這方面,美國公司法走得比別的國家遠。美國公司法要求董事在公司經營中要承擔忠實義務和注意義務,同時為董事提供了經營判斷規則,以保障其在盡了必要義務時不因經營失誤受到股東攻擊和法律非難。經營判斷規則因其適時性、創新性和包容性對調和股東與董事的權利、保護董事利益方面成效顯著。由于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確立不久,公司立法還遠不完善,且在董事利益保護方面幾近空白,根據國情,參酌日趨完善和適用擴充之美國公司法的經營判斷規則,實為必要。
[關鍵詞]注意義務,忠實義務,經營判斷規則
一、經營判斷規則概述
一般認為,從多層面考察公司與董事的關系應包括信托關系、關系、委任關系和合同關系。但其本體關系應為信托關系,因此,董事在管理公司事務的過程中,應對公司負有應盡適當注意的義務。董事以公司身份行為,其目標是實現公司的利益最大化,細言之,就是實現公司的利潤最大化。而董事行為的結果并不屬于董事享有而是歸屬于公司。董事的行為可能就會面對“人問題”,其行為缺乏自身利益的驅動。為了維護公司的基本利益,應對董事課以基本的關心義務,使其至少不至于損害公司的利益。同時,由于董事在公司中居于至上之地位,不可能對公司事務做到事無巨細。對于具體事務的執行,一般委托與公司的管理人員。董事一般僅負有監管之責。董事身份的變更,更加要課以注意之義務而使其在一定情況下對管理人員的錯誤行為負責。
在美國法上,董事的義務分為忠實義務和注意義務。美國判例法對董事的忠實義務規定為不得自我交易和競業禁止。對忠實義務的違反一般包括四類情形:“①涉及到董事與公司之間的交易;②涉及到擁有一個或者多個共同董事的公司之間的交易;③涉及到董事利用了本應屬于公司的機會謀利;④涉及到董事與公司進行同業競爭。”[①]對于注意義務,美國判例法的定義為:一個一般的謹慎之人在相同的情況下對他們自己的生意所能盡到的勤勉、注意和熟練程度。美國1970年重修標準商業公司法(RMBCA)將其歸納為三個方面的內容:①善意地;②以一個一般謹慎之人在相同的地位相似的情況下應有的注意;③以一種他合理的認為符合公司最佳利益的方式。
然而我們應看到,盡管法律對董事的忠實義務和注意義務進行了如此詳細的規定,但社會生態多樣、商業環境千差萬別,上述規定運用到具體案件中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樣一來就會使董事處于一種模糊狀態,無法確定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董事義務。如果讓董事動輒得咎,為每一個給公司造成損失的錯誤決定負責,勢必使董事在處理公司業務時過分小心,瞻前顧后。而商業機會是轉瞬即逝的,如果董事時刻處于對責任的過分擔心之中,顯然不利于公司事業的發展。且對于法院來說,也不可能在事后,對每一個董事的決定作出正確的判斷。一方面,法官缺乏有關的知識和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對這些決定作詳細調查,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成本。為解決這一矛盾,美國判例法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個董事免責的標準,法院首先假定董事的行為是符合這一標準的,如果原告認為董事的行為不符合這種標準,那么必須負舉證責任。這種標準就是所說的經營判斷規則(BusinessJudgmentRule)。如果董事有資格受到該規則的保護,法院將不去干涉董事的決定或對其決定進行事后審查。如果董事無資格受該規則的保護,法院將仔細調查這些決定對公司和公司的少數股東的實質公平。美國法律研究所的公司治理方案對經營判斷規則作了經典表述:“作出經營決定的公司董事或職員,如果符合下列條件,就善意的完成了他的義務:①他在交易中沒有利害關系;②對經營判斷的問題他已經獲得了他認為在當時情況下是充足的信息;③他合理地認為他的經營判斷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
壽險公司客戶經營論文
[摘要]良好和有效的客戶經營,可以給保險公司帶來許多利益,如增加保費、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通過轉介紹帶來新客戶、提高業務人員的留存率等。但目前壽險公司對客戶經營的認識仍存在一些誤區,如更多地關注新保單和新客戶、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服務上等,阻礙了客戶經營水平的提高。有效客戶經營的途徑主要有:選擇盈利客戶,發揮服務員工的關鍵作用,留住有價值的客戶,正確處理客戶經營與成本控制、風險控制和提升服務的關系。
[關鍵詞]客戶價值,客戶經營,客戶服務
隨著我國壽險市場經營主體的不斷增加,各壽險公司都在加強保險新產品的研發力度,推陳出新的產品周期也越來越短,但由于保險產品同質化和易于仿效等因素的存在,沒有一家壽險公司能在產品方面保持較長時間的領先地位。因此,各壽險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客戶服務和機構網絡上,哪家公司擁有更多的客戶,就意味著哪家公司在市場中擁有了更多的資源,而擁有并通過一些方法留住客戶,是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
一、客戶價值及客戶經營的重要性
(一)基本概念
客戶價值是指企業從與其具有長期穩定關系并愿意為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承擔合適價格的客戶中獲得的利潤,即顧客對企業的利潤貢獻。“長期的穩定的關系”表現為客戶的時間性,即客戶生命周期(CLV)。一個偶爾與企業接觸的客戶和一個經常與企業保持接觸的客戶對于企業來說具有不同的客戶價值。這一價值是根據客戶消費行為和消費特征等變量所測度出的客戶能夠為企業創造的價值。
混業經營探究論文
一、金融混業經營的內在規律和外在動因
1999年11月4日,美國國會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允許金融機構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兼營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美國由分業向混業的轉變,標志著在20世紀作為全球金融業主流的分業經營模式已被混業經營所替代。西方大多數發達國家的金融經營體制都經歷了一個混業-分業-再混業的變遷過程。盡管各國的制度變遷路徑有所不同,總體來看,金融混業經營有其內在規律和外在動因的驅動。
(一)內在規律
第一,銀行業和證券業天然就是融合的。20世紀30年代以前,出于資金融通便利的需要,世界各國不僅在銀行業和證券業之間,其金融領域的其他各分業的業務范圍之間也沒有嚴格的限定。第二,分業體制主要是國家管理力量強制推動的結果。通過法律和監管確立了分業體制,分業體制的確立更多的體現了強制性制度變遷特征,而非金融發展的自然選擇。第三,混業行為先于法律突破,商業銀行是混業的主要推動力量。20世紀60年代,實行分業經營的國家紛紛出現了向混業轉化的跡象。這些國家一般都經歷了微觀金融主體通過金融工具創新對法律限制不斷突破的漸進過程。在各類金融機構中,商業銀行對混業經營的需求最為強烈,是金融創新的核心主體。不論是采用全能銀行制的德國,還是采用金融控股公司的美國,均體現以商業銀行為主要的特征。第四,金融業經營體制的變遷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辯證發展過程。金融業最初的混業到分業,再到混業的變遷過程,并不是簡單的回歸,而是一個在更高的階段上的發展過程,是在金融機構健全、自律機制和法治秩序良好、金融市場發達、市場規管完善條件下的混業,是適應現代經濟發展要求的混業。
(二)外在動因
第一,金融結構顯著變化,直接融資比例迅速上升。二戰后,新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搶走了商業銀行的大批客戶和業務,銀行傳統的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面臨嚴峻的挑戰。為適應這一變化,商業銀行必然要想方設法繞過法律的限制,向證券業等其他金融領域滲透,導致金融分業的壁壘逐漸被突破。第二,經濟、金融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使各國金融業競爭在全球范圍展開,推動了各國經營體制的趨同。進一步加快了各國金融混業經營的步伐。第三,金融創新迅猛發展,金融業界限日益模糊,在分業體制下,金融機構往往通過金融創新擺脫金融管制,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推動了金融業的融合。第四,西方各國監管理念發生變化,金融自由化思想深入人心。金融自由化以“金融壓抑”和“金融深化”理論為代表,主張放松對金融機構過于嚴格的管制,恢復金融業的競爭。在金融自由化思想指導下,放寬金融業務范圍的限制是必然趨勢。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經營數據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