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風險及對策分析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9: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營風險及對策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經營風險及對策分析

篇1

摘要: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企業開始把競爭轉到供應鏈金融上,京東商城的供應鏈金融也隨之應運而生。由于其供應鏈金融目前面臨著信用和監督風險、技術人才資金缺乏、經驗不足、系統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本文分別針對上游供應商的信用風險和信息不完善、銀行的監督風險、京東自身實力有限及供應鏈金融存在的系統性風險等方面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 :供應鏈金融;京東商城;信用風險

引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商家和消費者對于網上融資借貸的需求呈快速增長態勢,許多電子商務企業緊隨形勢上線了一系列供應鏈金融業務,京東商城發展供應鏈金融正是恰逢其時。

1、京東供應鏈金融現狀

目前,京東商城已在我國各大網上商城中占據領頭地位,擁有超過1.2億遍及全國各地的注冊用戶,掌握著近十萬供應商的業務,因此京東可以借其強大的規模和實力進一步涉足供應商金融。另外,相對于供應商保證供貨和應收賬款周期過長資金流短缺的壓力,更推動了這一業務的發展。2012年京東開展了首批供應鏈金融業務,初步涉及了供應鏈金融業務,同年8月其自行開發的資產包轉移計劃產品和協同投資計劃產品也得到了銀監會審批,截至同年12月,已累計融資15億美元及來自各大銀行50億元的授信業務。2013年在上海成立了商業保理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同年12月增加了“京保貝”。2014年京東“小金庫”等理財產品也相繼上線 。

2、京東供應鏈金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供應鏈金融領域對于電子商務企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具體的各項融資方式、信用體系、委托方式、風險防控和流程監督等方面都還在初期探索階段,不僅在經驗上缺乏,還在包括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欠缺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與阻礙。

2.1 供應鏈系統本身的整體性和突發性帶來的問題

供應鏈金融要想得到穩定的運作與發展離不開京東與各個供應商的緊密合作,由單個中小企業的捆綁貸款方式在增加整體性帶來的便利與規范的同時也增加了整體性的風險,使得各個供應商之間利益息息相關,很可能僅僅在某一個節點上發生的問題都會被整個供應鏈放大,加大了信用風險的營銷程度和范圍,造成不只是金錢更是信譽及品牌形象等不可低估的損失。此外信用有突發性的特點,聯系到供應鏈的整體性,處于核心企業的供應商一旦遇到突發風險問題,有可能導致整個供應鏈的癱瘓。比如經濟低靡、物價大幅上漲或縮減、金融危機、突發災害和疫情以及大型活動或節日導致的網絡購物高峰,都有可能導致企業生產過?;驕N,隨之引發應收賬款、庫存等委托貸款壞賬問題。

2.2 銀行監督管理過程中的漏洞

由于銀行在傳統信貸業務上基本只服務于大中型企業等具有高償還能力的客戶,在提供給中小企業貸款業務時積極性可能會大大降低 ,導致其監督及處理業務時可能出現漏洞。由于京東供應鏈金融是作為抵押擔保的是物品,任何無論市場還是政策導致的物價波動都會影響該抵押物的價值從而造成損失,這些波動主要體現在包括利率、匯率、股票價格等方面。

2.3 上游供應商企業的信用風險

2.3.1 上游供應商信貸償還能力有限

京東商城傳統的供應鏈平臺中的供應商大多為中小企業,大多還保持著過去傳統的慣性經營模式,內部管理混亂、生產結構不合理、生產效率低下,經常遇到資金周轉困難、貨物積壓導致的產能、庫存浪費加上較長的交易周期,使得供應商常處于資金流短缺的狀態,很難產生規模經濟,而因自身的資產負債率較高、經營規模和償還能力有限,經常受到銀行的高標準限制,往往造成處于京東上游供應鏈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難以預防的財務風險也隨之產生。即便有了京東商城這樣有良好信用率的“擔保人”,由于內部的不穩定也容易受到一些大的經濟市場環境的影響而違約。

2.3.2 不良企業的道德風險

由于各個企業之間的經營方式、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各不相同使得京東在對各個上游供應商的信貸能力進行風險評估時增加一定難度,此外還有許多本身喜歡冒險或者資信狀況不良的企業的逆向選擇風險、故意毀約等引發的道德風險 。然而,在供應商金融里的委托貸款中,這一貸款帶來的信用風險的主要承擔者恰恰是京東商城本身,這無疑加大了京東商城的擔保壓力。

2.3.3 京東與上游供應商間的數據共享不充分

京東商城要想建立一個穩定的信用評價體系必然要得到全面可靠的數據加以支持,然而一些供應商由于規模較小管理不規范,許多數據的獲取會有一定困難甚至少部分不良經營的供應商可能提供非真實數據以獲取更高的信貸額度。加之技術和監督體系的不健全,很多企業即便在供應過程與京東緊密聯系也不乏信息缺漏,還要考慮到一些內部數據的商業機密性,使得這些數據無法準確反映企業的真實償還能力,都為合理的評估企業信貸造成了不可小視的障礙。

2.4 京東商城目前本身存在的問題

京東供應鏈金融發展進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電子商務實力的成熟與否。目前由于京東在監督、管理和技術人才方面的匱乏,致使高技術的軟硬件設施無法大量投入,以及脫離了評價、監督和管理本質的技術框架。同時,一個企業要想做大形成規模經濟,前提必定是大規模的投入,這需要充足的資金實力支撐,而京東近幾年的發展狀況來看,可謂是不小的難題。此外,除了本身問題還有外部的競爭壓力,例如,敦煌網、慧聰網、阿里巴巴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與銀行合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信貸業務,共同與京東商城爭奪市場。

3、京東商城供應鏈金融風險防范對策

3.1 建立規范全面管理體系、增強風險防范能力

在風險管理時,京東應集各供應商風險管理目標于一致,建立統一規范的管理體系,并且要全面考慮,包括貸前、貸中、貸后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有效正常運行,做到各個基層管理人員及時有效溝通。此外,京東還應加強風險防范能力,主要體現在風險回避、通過套期保值、推銷保險產品等方式達到風險轉移的目的以及對于風險保留問題上提前預備資金。即使風險真的發生,也要在必要的時候采取停止授信或通過法律強制違規供應商退出 。

3.2 協助銀行監督、監督管理系統正常運行

在京東商城開展的委托貸款融資業務中,負責、監督、協助收回款項的是銀行,因此建立良好的監督管理系統離不開與銀行的溝通協作。在確保提高自身監督部門正常運作、監督體系良好運行的同時,京東應該積極與銀行協作監督,通過保證金、備付金、牌照及應收賬款、存貨等動產的抵押憑證與銀行進行實時核對實時交付,確保運行過程信息公開、及時、準確、安全。

3.3 建立信用評價體系、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京東應建立穩定可靠的信用評價體系,在衡量一個企業的信貸償還能力中,應當首要關注的是其資信狀況,包括對歷史交易信用評價、不良貸款情況等的衡量,其次是企業自身實力,一個具有良好的管理方式,有實力的人才團隊能有效增加企業的信用水平。根據企業個人的信貸償還能力建立穩定可靠的信用評價體系是京東供應鏈金融的基礎。在此之上,各個環節也要有相應的信用評價體系來確保把每一個環節正常運作,同時總的信用評價機構也要獨立于整個體系又能很好的與供應鏈相適應。

3.4 建立供應商激勵制度,激發企業活力

由于供應鏈的整體性,以及京東本身具有的龐大供應商數據儲存,使得在供應鏈的物流、銷售、評價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在增強數據跟蹤、挖掘技術的同時,可以采取激勵制度,通過給予商家不同程度的信貸額度,獎勵或者直接獎勵等方式鼓勵企業提供真實可靠、全面及時的數據并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培訓與溝通,以促使各個上游供應商自愿與京東建立“統一戰線”。

3.5 加強人才培養、促進技術創新

京東要加強人才培養,包括對風險管理、技術監督、財務管理、具整體運作能力的人才的培養,不遺余力的壯大供應鏈金融領域團隊領導力量。只有有了人才的軟實力,才能有效的管理和使得資產效益最大化。在短期人才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外包計劃,將管理系統暫時外包,有助于緩解短期有經驗不足導致的可能性的混亂,也有利于后期自己管理時更加體現獨立性,既不受整體牽制又能很好地融合。

由于新的服務上線必然伴隨著潛在客戶的疑問,京東可以借此調整并優化其在線服務系統,派專門人士給予常規答案作為自助服務或派專門的客戶進行在線服務,做到及時與客戶交流溝通。有助于增強客戶信任,提高運營效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3.6 發展特色業務、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務

對于行業中的競爭壓力,過去十幾年,京東商城以其特有的傳統自建物流體系抓住了許多信用優良的商家和消費者,積累了大量的交易信息,潛在金融客戶也隨之積累起來。京東可以憑借這一絕對優勢充分利用數據資源,挖掘潛在客戶以及發現潛在金融客戶的潛在需求,可以制定針對每一個或每一類商家量身定制的委托信貸服務。一方面,充足的客戶信息有利于得到銀行的信任和合作,另一方面,針對自身的特色供應鏈金融這一優勢,有利于吸引更多其他平臺的潛在客戶。此外,在開辟京東自身特色委托信貸業務的同時,京東也應該積極學習和借鑒其他富有經驗和運行良好的供應鏈金融企業,趨利避害,提升自己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問題的能力,及時作出預防和應對措施。

3.7 產品與時俱進、不斷融入新活力

供應鏈金融只是一個近幾年興起的新市場,在順應潮流的同時,即使發展良好的企業具有的暫時優勢也很容易在變化無常、更新速度極快的互聯網領域中被湮沒變成過時,運營過程中也極有可能遭到黑客或其他競爭者的“背后襲擊”,造成系統混亂、信息丟失以及財產損失。因此在確保各項技術能支持現有工作環境正常運行的同時京東商城也要不斷地對新產品、新市場、新問題、新漏洞、新需求等加以探索和預期。而這一探索方式也依然需要京東持續不斷的向供應鏈金融領域投入資金、技術、人才、創新等新的活力以確保其供應鏈金融的長遠發展。

4、結束語

本文針對京東供應鏈金融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分別來自上游供應商信用、信息風險、銀行方面的監督風險、京東自身的資金、技術風險以及供應鏈本身不穩定、突發性風險等一系列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為京東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發展上提供了一些借鑒,使其避免在運營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問題,使其在激烈的競爭對手中保持內在優勢。但因時代局限性,筆者時間有限,目前京東還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資金、調整機制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

[1] 馬佳. 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分析及風險控制[D].天津大學管理學院.2008,5

[2] 胡躍飛,黃少卿. 供應鏈金融:背景、創新與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2009,8:(350)

[3] 閔令波. 京東商城委托貸款融資信用風險研究[D]. 中國海洋大學. 2014,6,8

篇2

關鍵詞:鄉村民宿;經營風險感知;利益相關者;設施設備;外部環境

中圖分類號: F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6-86-2

1 問題的提出

民宿這種小微住宿形態在最近兩年以迅雷之勢崛起,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且喜歡上這種住宿形態。民宿在旅游產業體系里開始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各地民宿遍地開花,各種類型的民宿受到旅游者和投資者的熱捧。在民宿井噴式發展的情形下,困惑和糾結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是民宿是美夢情懷,還是噩夢破財?民宿創業真的可以賺錢嗎?鄉村民宿經營者的風險感知水平受哪些因素影響?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和研究。目前,國內學者都是從滿足游客需求角度來研究民宿的現狀、問題及對策,而從經營者角度研究的相關資料較少,且定量研究較少。本文從經營者的角度出發,通過浙江省鄉村民宿經營者對風險的感知研究,探討影響浙江省鄉村民宿經營風險的因素,提出防范經營風險的對策。

2 研究假設

根據本文的研究主題,在對相關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問卷的具體設計參考了趙越、黎霞的調查問卷,并結合浙江省鄉村民宿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修改和完善。本文提出影響鄉村民宿經營者風險感知關鍵因素的假設模型,由利益相關者、設施設備和外部環境3個維度的18個具體因素組成。(見圖1)

3 實證結果分析

浙江省是我國民宿業發展較早的地區之一,也是民宿發展相對集中和成熟的省份,浙江省民宿經營者的風險感知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筆者在2016年6月27日―8月22日期間,利用為寧波市民宿業主培訓的機會和溫州地區暑期送教下鄉培訓的機會,當面訪談了42位民宿業主,并當面發放問卷42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 4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3.1 樣本統計分析

調查問卷反映了浙江省鄉村民宿經營者多是具有高中學歷,年齡在36-60歲的中年男性利用自家房屋改造而成,且有26.2%的經營戶是租借別人土地經營的民宿;絕大多數民宿經營者擁有做生意經驗,這符合浙江民營經濟發達的現象,且近一半民宿經營者擁有相應的管理經驗;大部分民宿經營年限在1-2年左右,說明越來越多的民宿愛好者加入民宿投資、改造的群體中,民宿涌現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訪談中,得知多數業主的“經營業務”除住宿餐飲外,均兼做其他業務,如有28.6%業主的經營業務靠出售旅游紀念品,有23.8%業主還提供出售簡單客用品的業務,有42.9%的民宿業以副業為主,如提供采摘、禪修、舉辦畫展、販賣玉器、馬卡等旅游產品為生。從側面鄉村民宿業主僅僅有鄉愁情懷是不夠的,要靠民宿賺錢創業實現美夢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3.2 經營風險感知因素分析

3.2.1 效度檢驗

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選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兩種方法對數據的適合性進行檢驗,同時使用方差最大旋轉法進行因子旋轉,在本研究中,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同時,因子荷重大于或等于0.50的變量才能納入因子分析范疇。因子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得到KMO值為0.713,說明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3.2.2 經營風險維度分析

根據因子分析結果,“民宿的餐飲住宿價格比別家高”“民宿的對外宣傳不足”、“當地無行業協會規范民宿的經營活動”、“當地政府沒有提供幫助”、“經濟形勢不景氣”、“物價上漲”、“當地社會治安不好”、“國家旅游政策出現修改變動”、“旅游淡季來臨”9個因子在每個主成分中的因子負荷均未達到0.5以上,予以剔除,對剔該項目后的關鍵影響因素量表作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結果最終確定為3個公共因子。

3個公共因子可描述原變量總方差的71.026%的變異,說明分析結果較好地反映實際情況。將SPSS分析結果與假設模型比較,因子分析后的關鍵影響因素歸為3類,與原假設的民宿經營風險感知因素基本一致,假設模型得到驗證。

觀察表1可以看出鄉村民宿經營者對利益相關者這個維度的風險感知水平最高,方差貢獻率達到38.310%。現在各地辦民宿,多是引進有實力的財團來整體開發,將本地村民排斥在外,曾發生某山頂民宿的游客被山下民宿攔截堵路的沖突發生,故應特別關注浙江省鄉村民宿各利益主體間的利益均衡處理關系。其次,設施設備也是民宿經營者風險感知水平較高的因素,利用自家房屋經營的民宿業主擔心其住宿設施的裝修和物品配備比不上外來投資者的精裝修,面臨較大的改造財務壓力。另外,當地發生自然災害這種不可抗力因素也可能給民宿經營帶來巨大的損失。筆者在訪談時得知,2016年7月份杭州受臺風影響導致某民宿所在區域發生泥石流,數間客房被泥漿沖擊,民宿經營者財務損失嚴重;另外有些民宿選擇在“人間稀少”的好山好水的地點,需要游客費些周章才能到達,且客人外出就餐極不方便,民宿的對外交通不便因素也是民宿經營者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3.2.3 經營風險感知總體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選擇中度風險和低度風險的經營者人數分別占69%和31%,說明目前浙江省鄉村民宿經營者的經營風險總體感知水平為中等。表1反映出經營者對民宿與食品原料供應商、民宿與同村其他村民、民宿與其他民宿矛盾與沖突、民宿員工對游客服務不到位這4個題項的感知是最強烈的。

因此,浙江省需構建科學的村民參與鄉村旅游的利益分享模式,提高員工的整體服務水平,促進浙江省鄉村民宿健康、有序、規范的發展。

4 主要結論和對策建議

4.1 主要結論

浙江省鄉村民宿經營者多是具有高中學歷及以上的文化程度的中老年群體,擁有生意經驗和一定的管理經驗且民宿經營年限在1-2年左右,經營業務多為住宿餐飲加其他業務。鄉村民宿經營者風險感知等級水平處于中等水平,經營者的風險感知水平主要受利益相關者、設施設備、外部環境的影響,其中利益相關者的影響最大。

4.2 對策建議

4.2.1 改善鄉村民宿利益相關者的關系

根據研究結論,民宿利益相關者是影響鄉村民宿經營者經營風險感知最主要的一類因素。它關系到民宿業主跟供貨商、村民、同行和內部員工四個層面的利益分配關系,因此,需要改善鄉村民宿利益相關者的關系。為此,民宿經營者要與村民進行良好的溝通,增強推動民宿發展的熱情。臺灣優質民宿聯盟執行長也是臺灣著名的八番坑民宿的主人呂人鳳“我剛到山村的時候,我會帶給山民各種小禮物,請他們喝下午茶,主動融入他們的生活。隨著和村民關系的融洽,村民逐漸認同了自己的產業?!钡淖龇ㄖ档谜憬∴l村民宿經營者仿效。充分發揮經驗豐富的社區民宿領軍人物的傳、幫、帶效應,加強民宿業主間的內部交流,共同促進風險管理。其次,加強對民宿員工的對客服務態度、服務技能等業務培訓,減少由于員工對客服務不到位導致的游客入住率下滑現象。

4.2.2 提高設施設備的舒適感

設施設備是民宿經營者向游客提供服務品質的物質基礎,也是民宿經營獲利的基礎,包括房屋建筑、所有設備及低值易耗品等。有些民宿利用老建筑和古民居改造,其隔音、上下水等基礎設施裝潢不到位,嚴重影響顧客的睡眠質量。為此,要提高民宿設施設備的完好性和舒適感,建議民宿業主自己要當一回“民宿體驗師”,住一晚自己家的客房,只有自己入住體驗過了才能觀察出民宿裝潢設計存在的缺陷,才能明白顧客流失的原因。

4.2.3 重視風險認知及風險管理的培訓

民宿經營者為了自由和情懷,為了鄉愁夢想的動機開民宿無可厚非,但一味追求美夢情懷而失去對風險的客觀評判是不明智。應理性對待美夢情懷和現實經營風險的關系,不能盲目地追隨民宿投資熱潮中。民宿位置的選擇成功與否對民宿投資回報、可持續發展將產生極大影響。加強民宿經營者風險認知及風險管理的培訓。民宿行業協會應經常舉辦民宿風險經營管理培訓班,同時幫助投資者降低法律風險,以及與政府溝通的成本。

綜上所述,影響民宿經營風險感知是一個多維度和很復雜的事,有太多的影響因素,任何一個因素的脫節都有能導導致不良的后果,希望從事和即將從事民宿的經營業主保持理性思考,通過對民宿經營風險的識別、預測和衡量、選擇有效的手段,有計劃地處理風險,以獲得民宿的可持續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曾磊,段艷麗,汪永萍.臺灣民宿產業對大陸鄉村旅游發展的啟示[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9,11(4):507-513.

[2] 胡敏.鄉村民宿經營管理核心資源分析[J].旅游學刊,2007,9(22):64-69.

[3] 王顯成.我國鄉村旅游中民宿發展狀況與對策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6).

篇3

【關鍵詞】 外貿企業 財務管理 經營風險

隨著經濟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外貿體系的變革,目前我國外貿企業處在一個十分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沒有了政策輔助,如何在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這要求外貿企業不斷地完善經營方式,加強財務管理,在經營過程中注重對經營風險的防范。具體來說,財務管理方面,應提高財務管理理念,加強財務管理中資金的管理。除了財務管理上的問題外,我國外貿企業目前面臨的經營風險不斷加大,構成了影響外貿企業經濟效益的又一重大問題,主要有財務風險(含匯率風險)和政策上的風險,文章具體分析了這些風險類型,并針對其弱化提出了一些建議。

1. 我國外貿企業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我國外貿企業財務管理觀念落后。

受長久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財務管理上習慣靜止的思維,容易一成不變地按照某種定式進行核算,未能針對具體的財務情況進行有效核算和控制。由于其拘泥于傳統的思想,財務管理的成效無法進行客觀體現。大多外貿企業在進行核算時一味追求資產賬面價值的增加,而不注重其市場價值。

1.2在財務管理過程中資金使用效率低下。

資金使用效率不高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資金管理松散導致的,另一個是由于賒銷造成的。具體來說,外貿企業資金管理方式陳舊且管理不嚴格,造成了資金整體運作無效率。比如有的企業集團,下屬子公司有的可能賬面充裕,存在多余資金,而有的卻資金短缺。母公司平時只依據定期的報表很難了解下屬企業實際的資金周轉狀況,使得資金不能統籌運轉,造成了整體效益低下的局面;一些外貿企業為了減少存貨,增加銷售額,采用賒銷的手段,合理地賒銷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外貿企業賒銷后對應收賬款的監管不利,普遍存在應收賬款周轉速度慢,期限長,甚至不小的一部分形成了壞賬呆賬,直接對企業造成財務損失,加大了財務風險。

1.3我國外貿企業經營風險不斷增大。

風險包括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系統風險也被稱為不可分散風險,這部分風險是影響整個市場的風險因素引起的,不能通過合理的資產組合分散,比如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動、世界政治形勢的突變等。具體到我國外貿企業,主要面臨的系統風險是政策上的風險,比如2004年,我國出口退稅率降低了2%-4%,這將對我國所有的外貿企業都造成出口退稅額上的損失;非系統風險,是指僅僅對個別公司的經營活動造成的風險,與整個市場不存在系統的關系,它是由個別企業的特殊因素引起的,比如企業管理不善等。具體到我國外貿企業,目前主要面臨的非系統風險是違約風險、財務風險、經營管理風險以及匯率風險。違約風險主要是由于賒銷導致的,財務風險如上文提到,是由于財務管理不善導致的。經營管理風險主要是指投資者在投資項目上馬之前,對其進行的財務分析并不可行,投資決策失誤導致投資失敗的風險。外匯風險是指外貿企業由于匯率變動所造成損失的風險,2010年,人民幣進行匯率改革,人民幣持續升值對于出口企業影響很大,制約了商品的出口,同時壓低了出口企業的利潤。

2. 加強外貿企業財務管理、防范經營風險的相應對策

2.1加強外貿企業財務管理觀念。

首先,要加強財務部門的參與意識,調動財務人員參與財務決策的積極性;其次,要強化財務人員的控制和監督意識,使財務人員充分利用其監督職能,確保企業資產的安全;最后,要加強財務人員的分析意識,及時對企業中發生的財務問題進行分析,針對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處理。提高外貿企業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特別要對財務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加強其對財務知識,外貿知識以及相應法律法規的學習。

2.2加強資金的使用效率。

資金的管理是財務管理的核心環節,財務管理又是外貿企業管理的關鍵,所以加強資金的管理對于外貿企業整體效益的提高尤為重要。首先,外貿企業應當提高資金調配的效率,應當具體了解企業集團下屬的分公司的財務狀況,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對其財務進行內部審計,內部審計不能流于形式,要對各個子公司的財務運用情況,財務消耗的原因進行合理的分析,以便以后資金的統籌分配;其次,在整體資金的運用上,企業可以利用閑置資金進行投資,購買有價證券等,在必要時,也可采取負債經營;最后,采用賒銷較多的外貿企業要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從源頭上,要控制好賒銷業務,應收賬款的主管在進行賒銷時要根據客戶的信用情況判斷,賒銷后,主管應根據《信用額度期限表》,定期對應收賬款的回收和結算情況進行核對和監督。對于問題賬款,應當由業務員填寫《問題賬款報告》,及時進行處理。

2.3盡量弱化和防范外貿企業的經營風險。

首先,應當加強外貿企業相關人員的法律意識,從事國際貿易涉及到的法律是廣泛又復雜的,國際貿易中被實踐證明的一條經驗是注重國際法律的作用,嚴格按照法律和合同辦事有利于在國際貿易中弱化風險;其次,弱化外匯匯率風險。人民幣的匯率變動有著許多因素,有些因素可控,有些不可控,外貿企業在對外匯風險進行規避時主要取決于外貿企業自身的財務情況以及貿易措施。最重要的,企業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本身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是抵御匯率波動的根本舉措。另外,要提高企業財務人員應對匯率波動的能力,財務人員中,應有專業的人員具備匯率知識,在發生較大匯率波動時,能夠運用定價策略,資產負債調整法,期匯市場以及其他金融工具進行合理地避險;最后,規范企業內部信用風險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企業人員管理決策嚴重失誤的現象,在企業內部形成有效的制約監督機制,可以增設信用管理的專門部門,對客戶資信情況進行評估,對于每筆交易的風險進行科學地分析和審查,這種制約機制不僅可以對前文提到的應收賬款進行有效的監控,還能明確企業的拖欠風險職責,有效地對財務風險進行規避。

參考文獻:

[1]谷宇,高鐵梅.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對中國進出口影響的分析[J],世界經濟,2007(10).

[2]陶素娟.我國外貿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時代經貿,2007(5).

篇4

1.1承包風險成因分析

保險公司的承包環節是保險業務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也是保險公司風險控制的源頭。因此,要控制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首先要控制保險公司的承保風險。從財產保險公司內部經營管理的角度來看,公司造成承保風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沒有樹立效益觀念,忽視合理的業務結構及業務質量,去盲目追求規模,以至于造成發展保險人不注意風險選擇,將一些不符合保險公司承保條件的標的承保進來。(2)向保險機構支付高額的手續費,經營成本急劇增加。由于財產保險市場不完善,市場競爭不規范,部分保險機構的手續費越來越高,部分險種手續費比例超過了30%,影響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1.2理賠風險成因

營業費用、手續費支出和賠款支出是保險公司經營中重要支出項目。而賠款支出是保險公司經營支出中占比最高的成本項目,因此,控制理賠風險,對于提高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意義重大。保險公司理賠風險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缺乏健全的理賠制度。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明確的理賠操作規范,理賠人員通常根據經驗辦事,隨意性較大,造成理賠程序不規范,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措施,理賠管理中漏洞較多。(2)第一現場勘察率不高,導致定損依據不足。公司理賠缺乏具有相關的法律、會計、金融、醫學、建筑工程和汽車等知識的專業定損人員,不能合理、科學地定損。2.3準備金風險成因分析財產保險公司按《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要求,應計提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和未決賠款準備金。由于保險業務經營的特殊性,會計核算年度和保單的保險年度往往不一致。會計核算年度通常是以一年為單位,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而保單的保險年度是從保單起保日期算起到終保日期,由于投保日期各異,造成保險年度與會計年度不一致,部分保單收取的保費早于其未來義務的履行。因此,按照責任方式制原則,必須把部分保費以責任準備金的方式提存起來,這部分就是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2財產保險公司經營風險控制

2.1事前控制

為了幫助財產保險公司盡早地發現風險的存在,找到公司經營風險存在于哪個公司、哪個環節、哪個險種,可以按三個層次來設置預警指標體系,從面到點,層層分解來分析公司經營風險情況。第一層次:按公司預警。對保險公司承保、理賠、準備金、分保和應收保費風險作一個整體的分析。這一層次主要是分析公司的整體經營風險情況,找到公司的經營分析主要是出在哪個環節,以及公司哪個方面的管理出現問題。第二層次:按險種預警。這層次主要是按險種來分解公司的經營風險情況。例如,公司的整體賠付率高,通過這個層次分析可找出是哪個險種的賠付率高而導致了公司的整體賠付率高,從而能針對具體險種來研究控制措施,防范經營風險繼續惡化。第三層次:按客戶群預警。這層次主要是識別重要風險客戶群的情況分布。通過客戶群的風險分析,能夠準確評價各客戶群的經營風險情況,從而能更有針對性地發現具體風險所在。

2.2事中控制

在通過事前有效的風險發現機制預知風險的存在后,保險公司就可以針對風險成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風險控制的方法有財務法和控制法。所謂財務法,就是當風險事件發生后已經造成了損失,運用財務工具,比如風險自保基金,對損失的后果給予補償,盡快恢復生產。所謂控制法,即在損失發生之前,實施各種控制工具,力求消除各種隱患,減少風險發生的幾率,將損失的嚴重后果減少到最低程度。保險公司控制經營風險考驗采取財務型對策和控制型對策。

2.3事后控制

篇5

【論文關鍵詞】集團公司;經營風險;財務風險;風險管理;對策

一、引言

集團公司是指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參股公司及其他成員企業或機構共同組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法人聯合體。在這個聯合體中,母公司是集團內部控制的主體,其他則為客體。母公司通過相應的制度安排,對子公司生產經營和財務等方面進行控制并獲得相應利益,從而在集團公司內部發揮財務、管理、經營等方面的協同效應。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集團公司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面臨的風險也日益加大,因此風險管理已成為我國集團公司急需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筆者所在的廈門海滄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投集團”)注冊資金14.28億元,主營業務涉及貿易與物流、房地產業、旅游開發、管理、服務等五大行業,下屬有廈門海滄保稅港區投資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廈門海滄土地開發有限公司、廈門海投房地產有限公司、廈門海滄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廈門海滄經濟貿易發展總公司等五家全資子公司。隨著海投集團規模的迅速擴張和組織結構的日益復雜化,集團公司面臨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也日益加大。因此,本文首先對我國集團公司風險加大的成因進行了分析,接著指出了目前我國集團公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就如何加強集團公司的風險管理提出了應對策略。

二、我國集團公司風險加大的成因分析

隨著集團公司經營規模的不斷拓展,其所面臨的各種風險也日益加大,甚至威脅到集團公司的生存。為了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就必須對集團公司風險加大的成因進行正確分析。一般來說,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可以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兩種。經營風險主要是指由企業生產經營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主要受到市場銷售、生產成本以及生產技術不確定性的影響。財務風險從狹義上講,則主要是由于企業借款導致的風險。因此我們主要從這兩個方面對集團公司風險加大成因進行分析:

(一)我國集團公司經營風險加大的成因分析

1、不恰當的多元化經營戰略加大了集團公司的經營風險。我國大多數集團公司為了降低集團公司的整體經營風險,往往選擇多元化經營戰略,并認為這樣有利于企業穩定發展。然而,盲目的不恰當的多元化經營戰略反而加大了集團公司的經營風險。因為在多元化經營戰略下,集團公司必然要花費一定的資源去開拓一些以前比較陌生的領域和行業,這就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而且很多集團公司花費一定的資源進入新的領域后并沒有形成足夠的競爭優勢,也沒有處理好核心業務與多元化業務發展的關系,從而會導致集團公司失去了自己的支柱產業,進而分散集團公司的各種資源,加大集團公司的經營風險。

2、多級法人治理結構加大了集團公司的經營風險。在風險管理上,集團公司面臨著許多下屬子公司不會遇到的問題。我國大多數集團公司普遍存在多級法人治理結構和產權鏈條過長等問題,這就使得集團公司與各個子公司之間存在著各子公司的經營目標與集團公司總體發展戰略方面的矛盾:集團下屬的子公司、分部門之間往往出于自身獨立法人實體利益的需要,它更關注的是搞好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追求的是短期內的經營業績,為實現此目的,各子公司往往在集團公司內部進行相互間的利益博弈,這種博弈往往導致集團無法對風險管理進行協同管理;而集團公司作為子公司的投資者,致力于整個集團的資本經營和投資策劃,追求的是集團公司價值的最大化,有時出于集團整體利益考慮而采取的一些發展戰略可能與集團下屬子公司短期經營目標相沖突。假若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引導,那么子公司就會缺乏對集團公司的認同感,集團公司也會缺乏管理權威。這樣,即使集團公司大力推行集中管理,分公司對集團公司的決策有選擇性地執行,甚至不執行,這種狀況必然會導致集團公司整體利益受損,最終導致集團公司經營風險的加大。

(二)我國集團公司財務風險加大的成因分析

1、多元化經營戰略也加大了集團公司的財務風險。多元化經營戰略不僅加大了集團公司的經營風險,也會加大了集團公司的財務風險。因為多元化經營下的集團公司為了進入其他行業或領域,需要動用大量資金,如果集團公司自有資金不足,往往只能采取舉債的方式來籌集實現多元化戰略所需的資金。因此,我國集團公司普遍存在資產負債率偏高的現象,導致大多數集團公司內部籌資比例較小,外部籌資比例過大,使得集團公司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導致財務風險加大。

2、內部融資方式的多樣化、復雜化也加大了集團公司的財務風險。在集團公司中,擁有法人地位的子公司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擔各自的財務風險。但整個集團內部由于相互交叉持股、投資的行為,造成了錯綜復雜的股權關系或關聯方關系,這就容易導致財務風險在集團公司內部進行放大、蔓延。集團公司內部成員之間的互相貸款擔保、資金融通等行為,容易造成財務風險在集團公司內部的連鎖反應,從而加大了集團公司的整體財務風險。特別是當通過母公司提供擔保的形式,使子公司獲得貸款的情況下,如果該子公司面臨財務危機不能到期還本付息時,母公司必須履行其擔保責任,以集團公司資產為子公司償還債務,這樣往往會將整個集團公司拖入債務泥潭。

3、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不完善,缺乏事前財務預警機制。風險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時期內可能發生的各種結果變動的程度,它會帶來超出預期的效益,同時產生預期之外的損失。從狹義上講財務風險主要是由于舉債等導致的,雖然它是諸多不確定因素導致的,但是財務風險并不是沒有任何征兆的。一個公司的財務風險一定可以通過對該公司諸如獲利償債能力、資產營運能力、發展潛力等方面指標的分析事前得到警示。但是我國大多數集團公司還沒有健全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也沒有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更談不上長期財務預警系統了。財務風險的預警機制明顯跟不上集團公司發展需要,也加大了集團公司的風險敞口。

三、目前我國集團公司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風險管理是指如何在一個有風險的環境里把風險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目前我國大多數集團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控風險管理制度建設滯后于集團公司的發展需要

與西方發達國家比較而言,我國大多數集團公司成立的時間較晚,集團公司管理經驗缺乏,在發展過程中又急于求成,過于注重擴大資產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忽視了風險管理相關制度的完善與健全:有些集團公司雖然制定了一些風險管理制度,但當設立新的機構或開辦新的業務后,沒有及時制定新的風險管理制度和風險管理程序,出現風險管理滯后的現象;有些集團公司隨著經營條件的變化和業務的發展,一些原先制訂的風險管理制度已不適應集團公司發展的需要,卻沒有進行及時的修訂和改進,致使風險管理制度形同虛設,流于形式;有些集團公司內部風險管理建設缺乏系統性,過多地關注規章制度的制定,欠缺總體上的平衡與協調,管理制度條塊分割的格局引發了風險管理的分散、脫節、矛盾低效等很多問題。另外,我國有些集團公司沒有單獨設置風險管理部門,只是將風險管理工作放在總經理或者其他部門的領導下開展,使得風險管理部門缺乏一定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未能有效地開展專門的風險管理工作,風險管理制度缺乏靈活性與適應性,不斷出現新的管理盲區,引發新的風險和損失,風險管理效率喪失。 轉貼于

(二)集團公司沒有發揮財務管理的協同效應

集團公司本應通過對集團公司資金的籌集、投資、使用和分配加以管理,增強集團公司整體的資金利用效果,精簡管理機構和人員,節省管理費用。但在現實中,很多集團公司并沒有真正發揮集團公司應有的管理協同效應,反而隨著集團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出現了一方面集團公司不斷加大外部融資,負債比率一直上升;另一方面集團公司內部資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費用支出增大、浪費現象嚴重等問題。另外,我國有些集團公司為追求規模的擴張或尋找新經濟支柱點,不切實際地采取多元化戰略,但迅速擴張的多元化戰略分散了集團公司的人力、物力、財力,使得集團公司在經營管理上無法有效的發揮經營管理協同效應,更談不上風險管理的協同。

(三)風險評估的程序和方法不能適應集團公司風險管理的需要

風險評估要求集團公司能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的過程。風險評估是風險管理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國許多集團公司在風險評估中,不能正確使用風險評估程序和方法,從而不能及時識別和分析與實現集團公司經營目標相關的關鍵風險和機遇,而導致風險放任和擴大,以致給集團公司經營造成損失,加大集團公司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

(四)信息溝通失效導致集團公司風險管理欠缺

信息的收集、傳遞、處理和反饋是集團公司風險管理有效執行的重要保證。信息收集的相關性、信息傳遞渠道的暢通與否、信息處理的及時性與有效性、信息反饋的效果都直接影響風險管理活動的有效性。目前我國集團公司大多數實行總、分結構體制,分支結構設置層次較多,管理鏈較長,集團公司內部的多環節、多部門造成的信息傳遞速度過慢,使得集團公司內部的風險管理跟不上集團公司的變化,也加大集團公司的整體風險。另外我國大多數集團公司還存在集團信息系統建設嚴重滯后的現象,集團公司內部信息共享程度差,信息獲取、歸集和分析手段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管理要求。

四、加強集團公司風險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我國集團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上述幾個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一)建立健全集團公司內部風險制度,降低經營風險

集團公司應該根據業務規模和實際能力及發展戰略目標,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為風險管理的執行提供充足、可靠的依據,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針對我國大多數集團公司風險管理缺乏統一管理機制的現狀,集團公司應明確風險管理的職能部門和專業部門的職責分工及定位,從組織機構方面解決集團公司沒有集中進行風險控制的局面。集團公司可通過設立專業的風險管理機構,落實機構職責,充分發揮風險管理機構的職能,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二)建立集權式的財務管理體系,加強財務風險管理

實踐證明集團公司的發展壯大必然要求資金管理的集中化,特別是規模較大的集團公司,容易因較長的管理鏈,造成規模擴張與資金供應能力不相稱,各成員自行其是,資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集團公司只有采取集權管理,才能控制重大風險和保障企業戰略實施。集團公司總部應統一籌集、分配、使用和管理資金,要強化成員公司的資金管理意識,調劑和平衡集團內部資金,加強對成員公司的財務監控能力,減少外部貸款的規模,降低集團財務費用,從而達到控制財務風險、優化資本結構等目的。為了強化集團總部對風險的控制力,集團公司總部要以資金投資的集中管理為重點內容,將風險防范滲透于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提高資金與資產的運作效率,并做好資金使用計劃、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等幾方面的工作。

(三)加強集團公司信息系統建設,優化風險管理的手段與方式

集團公司的風險管理需要眾多管理層級的信息,建立健全與集團公司經營管理業務相適應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信息數據輸入與輸出效率,實現信息的及時傳遞,并有效地克服對信息的人為破壞,可以為整個集團公司的風險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減少徇私舞弊現象的發生。同時,集團公司應運用適合本集團的手段與方式來執行內部的風險管理,注意正確處理風險管理點和面之間的關系,全面提高集團公司風險控制能力和管理效率。

(四)構建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改進風險測量方法

風險評估主要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在目標設定方面,集團公司應經常開展風險評估,準確識別與實現控制目標相關的內部風險與外部風險并確定相應的風險承受度;在風險識別方面,集團公司要努力多方面的信息,努力識別與實現集團公司控制目標有關的內外部風險;在風險分析方面,集團公司應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影響程度等進行描述、分析、判斷,并確定風險重要性水平的,然后盡量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按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等,對識別的風險進行分析和排序,確定關注風險管理的重點;在風險應對方面,集團公司要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度,權衡風險與收益,確定風險應對策略。在應對策略的使用上,集團公司應結合使用風險規避、風險承受、風險降低、風險分擔等策略,而不是孤立使用某一種策略。另外集團公司也要與時俱進地改進風險的測量和評估方法,在風險的測量和評估方法方面,集團公司可以綜合采用客觀概率法、主觀概率法、回歸分析法等方法,以期求得更精確的風險測量結果。

(五)建立健全長短期相結合的財務預警分析體系,提高集團公司風險防控能力

集團公司要根據自身情況,分別對集團公司本部和下屬子公司制定具有差異性的風險考評指標,努力建立健全長短期相結合的財務預警分析體系。這些指標中應至少包括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等方面的指標,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模型,以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財務預警可以采用單變量分析也可以采用多變量分析模型,對集團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的生產經營過程進行跟蹤、監控、及早發現集團公司財務危機的征兆。另外,集團公司不僅要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加強對短期財務風險的預警,更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做到居安思危。

篇6

【摘要】糧食銀行在提高倉儲效率、發展農村經濟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都有重要意義。但是其在市場風險、企業經營風險、道德風險等方面的防控上也存在著一定問題。本文介紹了糧食銀行風險問題和相應對策的研究,對各項結論進行了分析與評述,希望能對以后更加深入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提供幫助。

【關鍵詞】糧食銀行;市場風險;企業經營風險;道德風險;風險控制

一、糧食銀行概述

糧食銀行是在我國農村糧食儲備方式的一種創新,“它由政府與當地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建立,企業向銀行貸款以購買農戶糧食,糧食銀行向農戶發放存折”。其運行模式可以概括為:采取市場化運營方式,糧食銀行給儲戶發放存折,糧的所有權歸儲戶,使用權歸糧食銀行。儲戶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取、折現或換取糧食產品,糧食在經營中產生的增值即為糧食銀行的利潤和儲戶的利息。糧食銀行于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發源于山東省廣饒縣,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糧食銀行是2006年試運行的江蘇太倉“易裕糧食銀行”。

無論是從實際效果還是學者的研究角度來看,糧食銀行在降低糧食損耗、提高國家對糧食信息的掌控能力、解決農民融資難問題等方面都有很大作用。但是糧食銀行運營過程中的多重風險,制約著其進一步發展。這一方面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另一方面事關千家萬戶農民利益,風險控制始終是糧食銀行持續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

二、基于市場風險的研究

“糧食市場波動頻繁,當糧食價格低于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格時,或儲戶放棄糧食所有權時,市場風險就會全部轉移到糧食銀行那里”。

這種風險主要是由糧食價格的不確定性波動造成的。如果糧食銀行對糧食價格預期錯誤,在市場價格上漲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低價位收儲,高價位填庫的現象,這會對糧食銀行造成極大的資金壓力。

從糧食銀行本身的發展狀況看,我國糧食銀行管理水平低,市場風險意識低,對市場信息把握能力低,對準備糧比例控制不嚴格,雖然被稱為“銀行”,但缺乏現代銀行完善的網絡設施,難以實現大范圍通存通兌。

三、基于企業經營風險的研究

糧食銀行的經營費用如果不能及時補償,資金鏈就會斷裂,導致經營風險。糧食銀行收購糧食所帶來的費用,糧食存儲過程中產生的裝卸、烘干、自然損耗,都需要糧食銀行承擔。這些費用都會增加糧食經營的風險。當經營風險超過警戒線時,糧食量不足,引發擠兌現象,損害廣大農戶的利益,也從影響其自身的盈利能力。

除此之外,盈利模式不清晰、收益率低也可能導致經營風險,糧食銀行要能夠持續經營,穩健發展,必須具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有比較龐大的客戶群支撐,有廣泛的網點設置,和一定的資本實力。缺乏規模效應和基本盈利能力,可能使經營者產生激進的經營行為,甚至進行欺詐。在這種經營模式下,必須依靠產業鏈的充足投資、經營管理水平和糧食產業鏈的上下游協同。

四、基于道德風險的研究

由私營機構承擔糧食儲備的政府職能可能導致道德風險。政府希望通過糧食銀行來解決農民糧食儲藏及銷售等問題,但是作為商業機構,糧食銀行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沒有政府補貼很難實現經營獲利和保證糧食儲存品質的雙重目標。如果經營者沒有獲取相應的收益,會導致經營行為的異化,比如打著政府的旗號,獲取市場參與者的信任以謀取利潤,而無法保證兌付,甚至造成系統性風險。這種道德風險是可以通過制度設計來避免的。

五、風險控制

(一)從政府監管角度

市場監管方面的對策可以概括為,確立規范的市場管理制度,明確市場準入制度,同時考慮監管寬度和幅度。強化糧食銀行準入制度,把好第一關?!耙灰己似滟Y金實力、倉儲能力;二是審核企業的誠信度;三要考核其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是否有專業團隊從事糧食現貨、期貨買賣,防止糧食銀行把市場風險轉嫁給儲戶。”政府還應該給予存糧費用支持,建立風險補償基金制度,設立糧食風險保證金。因地制宜引導糧食生產、儲存和加工。

(二)從糧食銀行本身建設角度

糧食銀行應該加強配套項目、交易手段、業務范圍、糧食物流系統等方面的建設。同時地方政府應當建設糧食收集網點,完善糧食接收發放設施,建立統一的糧食銀行管理中心,加強信息化管理。

六、總結

我們可以總結以下幾點。第一,糧食銀行的市場風險主要來自風險轉嫁和企業自身風險意識薄弱。第二,糧食銀行的企業經營的風險主要來自巨大的經營成本、難以保證穩定的盈利模式和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第三,糧食銀行的道德風險來自私營機構部分承擔政府職能這一矛盾。糧食銀行的風險控制主要應從加強市場監管和加強糧食銀行本身建設(主要是市場準入制度)兩方面下手。

參考文獻:

[1]丁鐵峰,曹前程.“糧食銀行”十年的探索發展[J].唯(現代管理),2016,(09):3335

[2]李援亞.“糧食銀行”的風險規避與制度優化[J].農業經濟,2015,(09):118120

[3]杜曉華,鞠國華.我國糧食銀行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縱橫,2014,(10):5558

[4]孫登慧.中國糧食銀行的起源、典型運作模式與完善[J].經濟研究導刊,2011,(25):7677

篇7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 問題 對策

一、前言

風險導向審計以戰略觀和系統觀思想指導重大錯報風險評估和整個審計流程,其核心思想可概括為:審計風險主要來源于企業財務報告的重大錯報風險,而錯報風險主要來源于整個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舞弊風險。2003年,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委員會修訂了與審計風險相關的準則,提出了新的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其中將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合并為重大錯報風險。對此,我國也加大了審計國際化力度,在新審計準則中規定按這種準則和模型來開展審計工作,被稱為風險導向審計。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本文將對出現的典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

二、風險導向審計應用中的常見問題

(一)審計人員素質和審計技術提高。

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90%以上的業務是審計和會計業務,沒有經濟方面、法律方面等多元化的背景,不利于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實踐。這就要求注冊會計師不僅具備豐富的執業經驗,還要有廣博的行業知識、法律知識等,而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尚缺乏這種綜合性的人才。同時,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還廣泛采用了分析性測試程序,而分析性測試程序是以數理統計的廣泛運用為前提的,而在我國,目前相當多的注冊會計師并不具備數理統計方面的知識,無法熟練運用各種分析工具對各種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進行分析。

(二)風向導向審計所需的信息嚴重不足。

目前國內很多會計師事務所對行業風險及企業經營風險缺乏了解,客戶的相關信息明顯儲存不足,信息系統的建設達不到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要求,導致風險評估不正確,這都會嚴重影響審計結果。實施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必須要掌握宏觀環境、監管環境、行業狀況以及企業經營戰略等方面信息,判斷企業的誠信,評估企業的經營風險,則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應該建立功能強大的數據庫,以滿足注冊會計師了解企業的戰略、流程、風險評估、業績衡量和持續改進的需要。然而,現階段我國很多企業的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很不完善,注冊會計師對行業風險和企業經營風險缺乏了解,數據積累還嚴重不足。

(三)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成本與效益問題。

在實務中,執行風險評估程序主要依賴于外部審計證據,而搜集外部證據又沒有專門的、固定的途徑,使得搜集外部證據的成本較大,如何降低審計成本使審計效益大于審計成本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實施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不僅需要培訓注冊會計師,使他們熟悉業務流程等有關方面的知識,并且還需要更多審計經驗的合伙人及注冊會計師的參與,這就需要有一定的投入。實施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初期,在審計計劃階段和執行控制測試階段,注冊會計師關注的范圍擴大,程度加深,必然導致工作時間和審計成本的增加。另外,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增加了審計的質量要求,肯定也會增加審計的工作量。會計師事務所總是要講求成本與效益的,成本能得到補償是實施好新的審計模式的前提。但在會計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成本的增加往往不可能與收費的增加同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推行。

三、提升風險導向審計應用的對策

(一)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

大力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 重新構建注冊會計師的知識體系, 加強注冊會計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考試中,增加數理統計方面的要求,強調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執行過程中始終保持懷疑態度,對管理當局提供資料真實性要有懷疑態度。我國應借鑒國際慣例,強化注冊會計師的職業懷疑精神,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審計過程中始終保持懷疑態度,對相互矛盾或者可靠性存在疑問的文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由簡單的“審計程序執行到位”轉變為“審計風險控制到位”的綜合審計理念,增加發現和揭示重大錯弊的可能性,從而降低審計風險。同時,還必須通過后續教育和工作培訓來強化注冊會計師的風險意識, 增強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風險評估和控制方面的職業判斷能力。

(二)改進和更新審計技術和方法,減少審計誤差。

第一、由傳統手工審計向計算機輔助審計轉變。隨著會計操作的電算化、網絡化,這就需要審計人員運用計算機等輔助手段進行審計,以便獲得充分、有力的審計證據。第二、強化制度基礎審計。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都是在一定的內部控制制度的控制下持續有效運行的。審計機關應強化制度基礎審計,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信息予以充分重視。第三、進一步探求風險導向審計技術和方法。風險導向審計主要運用分析性復核的方法,不僅對被審計單位的控制風險進行評價,同時更要對產生風險的各個因素,主觀的和客觀的,進行分析和評價。

(三)建立信息系統資源共享機制。

政府部門或者行業協會應采取一定的措施,建立各種資料庫,收集各行業資料,將獲得的企業信息及時在網上公布,以滿足會計師有效判斷行業風險和經營風險的需求,實現資源共享。會計師事務所自身也應該建立龐大的數據庫,分門別類歸納整理,及時更新客戶所在行業相關的各種信息資源,為實施風險評估程序提供強有力的信息保障。

(四)解決會計師事務所成本與經濟效益的沖突。

為了能在基本上不提高收費的條件下實施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西方各國的會計師事務所都在實質性測試的方法、程序和抽取的樣本量方面謀求工作時間的減少,以縮小審計成本,使審計成本和經濟效益能達到適當的平衡。其最明顯的舉措便是,在制度導向審計模式中,行分析性測試只是作為常規程序的輔助手段,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則至少是與交易測試和報表余額詳細測試并重或是更為主要的手段。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財務風險 市場經濟 資金 籌資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結構趨向多元化發展,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隨著外界環境的多變性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風險難以避免,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借債而帶來的還不起本息因而破產的可能性,可以說財務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財務風險是決定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企業管理者對財務風險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來降低風險,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本文主要分析了財務風險的分類及特征,以及財務風險的對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財務風險類別

1.1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是由于企業資金供需及市場環境的變化給企業財務帶來的不確定性,往往導致企業舉債經營,經營資金除自有資金外還有一部分借入資金,借入資金需要還本付息,給企業獲利能力增加了一定影響因素,一旦企業無力償還到期債務,企業便會陷入財務困境,甚至破產。而企業是靠自有資金運營生產,財務風險相對發生幾率較小,而要承擔經營風險,反之如果有借入資金,企業將要承擔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企業借入資金必須按期還本付息,在未來償還債務能力不確定的情況下,就會相應增加企業的壓力和負擔,使企業面臨著資不抵債的潛在風險,這也就形成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但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不得不進行經營籌資,籌資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銀行放貸,進行負債經營。企業必然會增加按期還本付息的籌資負擔,由于企業資金利潤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確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從而使得企業資金利潤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I資風險主要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再融資風險等。企業在籌資、投資和生產經營活動各環節中無不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企業承擔風險程度因負債方式、期限及資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臨的償債壓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籌資決策除規劃資主需要數量,并以合適的方式籌措到所需資金以外,還必須正確權衡不同籌資方式下的風險程度,并提出現避和防范風險的措施。

1.2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是指對未來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在投資中可能會遭受收益損失甚至本金損失的風險。為獲得不確定的預期效益,而承擔的風險。企業對外投資主要有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兩種形式。它也是一種經營風險,通常指企業投資的預期收益率的不確定性。只要風險和效益相統一的條件下,投資行為才能得到有效的調節。投資風險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1)投資決策機制不健全,責任不明, 企業經營管理者一時頭腦發熱而盲目拍板,造成投資決策的隨意性、主觀性、盲目性和獨斷性;(2)缺乏風險意識,盲目追求“熱門”產業。在某些行業處于最“熱門”的時候才決定進入,結果投資后行業轉向低迷,企業深陷其中,進退兩難。(3)對項目僅側重于技術可行性的研究,對經濟可行性的論證不夠重視,對投資成本及項目建成后的成本費用和效益測算不準確。從而根據過于樂觀的經濟估算做出錯誤的決策。

1.3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公司的決策人員和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中出現失誤而導致公司盈利水平變化從而產生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或由于匯率的變動而導致未來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經營風險主要包括采購風險、生產風險、存貨變現風險、應收賬款變現風險等。經營風險的出現是因為匯率的變動能改變一個公司的未來收益和成本,也就是它的營業現金流。

2. 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征

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征,才能采取針對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歸納起來,企業財務風險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2.1客觀性

財務風險難以避免,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客觀存在的,財務風險因償還到期債務而引起,沒有債務,企業經營的資本全靠投資人投入,則不存在財務風險,而現實很多企業都是籌資經營,因此風險無處不在,時刻存在。

2.2不確定性

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的可變性,并不是所有的財務風險都可能發生,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一般而言,企業舉債經營目的一是擴大再生產,擴大規模,形成規模效益;二是投資于其他企業,向多元化發展,以分散經營風險。有投資就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因素,沒投資不存在財務風險。

2.3資產流動性

由于與財務風險相對應的企業債務必須用現金來償還,而企業現金的主要來源有:銷售實現、應收賬款收回、存貨變現、收回投資等,都與資產負債表中的流動資產息息相關。

2.4收益性

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風險越大收益越高,風險越小收益越低。財務風險的存在促使企業改善管理,采取措施防范財務風險,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提高經濟效益。

3. 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對策

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措施。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不同的財務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不盡相同。因而,如何防范企業財務風險,化解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重點。因此,防范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3.1控制負債比例

即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適度負債使財務杠桿利益抵銷風險增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財務風險又稱籌資風險,是指由于舉債而給企業目標帶來的可能影響。企業舉債經營,全部資金中除自有資金外還有一部分借入資金,這會對自有資金鐵獲利能力造成影響;對借入資金需要還本付息,一旦無力償還到期債務,企業便會陷入財務困境基至企業破產。因此企業不但應該設計合理的資金結構,保持適當的負債、降低資金成本,而且還要控制負債的規模,保證謹慎的負債比率,避免到期無力償債或資不抵債,從而來有效防范財務風險。

3.2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加強財務防范能力

企業財務風險在財務上的最終表現是現金流量不足,企業不能及時支付到期債務,企業能否正常經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完全取決于贏利多少,而是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對于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應收及償付到期債務要保持的一定的穩定性。預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就是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采取措施。為能準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并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通過對一些量性財務指標的分析,如償債能力指標、盈利能力等指標的分析,可以判斷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可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增加企業經濟效益。

結束語:

通過在企業中建立財務分析制度,做好財務分析是發揮財務管理作用在企業經營中的最好途徑,通過改善企業財務經營管理,有效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每一個細節,總體就能確保企業財務風險最小化,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目的。

參考文獻:

[1] 黃素春,建立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防范財務風險[J].審計與理財,2005年S4期.

[2] 王小惠,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J].經濟師,2006年03期.

[3] 劉慶華,基于現金流量的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

篇9

[關鍵詞]企業經營風險 風險管理制度 規避措施

社會主義條件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面臨著各種風險。企業經營風險,作為一種微觀經濟層面風險,指的是由于企業經營環境發生變化,以及企業管理工作中的失誤或偏差,使企業實際經營狀況違背或偏離了預期目標,從而可能危及企業擴大再生產,甚至不能維持簡單再生產。

一、企業經營風險的形成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資金由國家財政無償提供,原材料由國家統一調撥,產品由國家統購包銷,企業人員也由國家計劃調控,因此可以說企業旱澇保收,經營活動基本上沒有什么風險。但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上述情形就不復存在了。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國家改革財政及財務制度,把企業推向了激烈競爭的市場。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增加了企業經營前景的不確定性,使得企業必須格外重視生產技術,格外重視商品的質量、品種、款式、價格等各個方面,否則產品就會面臨滯銷的困境。同時,企業管理工作中的失誤和不足,也可能使企業陷入失敗的困境。

企業經營客觀需要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多種要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要素有可能使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出現時間上的間斷和形式上的停滯。這種可能性的存在,決定了企業經營風險的存在。

二、企業經營風險的特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的運行機制和營銷環境中,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表現出以下特征:

第一,經營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這也是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和反映。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執行國家下達的計劃,財務實行統收統付全國一本賬,企業吃大鍋飯,不承擔經營風險?,F在,企業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成為承擔民事責任的法人實體,承受原來由國家承擔的各種經營風險,并且要在風險中尋求機遇,避免損失,求得生存和發展。客觀存在的市場競爭決定了企業經營風險必然客觀存在。

第二,經營風險與機遇共存,并且可以互相轉化。一般情況下,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關系,風險越大,收益越大。企業要敢于和善于在風險中抓住機遇,求得額外的收獲。

第三,經營風險雖然客觀存在,但可避免或減小。企業對于經營風險要保持高度警惕,通過周密調查和科學分析來評估、預測、識別和判斷風險,采取防范措施,回避或減小風險,將經營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企業經營風險的類型

導致經營風險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涉及資金、市場、技術、人才、信息、銷售等各個方面。根據這些因素限,可以將經營風險分為以下類型。

1.物資采購風險。盡管在市場條件下,采購物資比計劃體制下方便得多,但仍不可否認的是,物資采購依然存在風險:一是無法購置到符合生產經營需要和技術標準的設備;二是無法及時采購原材料。此外,企業采購到了符合質量要求和技術標準的設備和原材料,能否及時將它們運達企業,也具有一定的風險。

2.技術風險。技術風險包括以下幾種情形:一是生產工藝流程或產品設計不科學,無法達到預定的生產水平;二是由于生產工人的技能水平低下或操作事故,造成生產中斷;三是與物資供應風險相聯系,由于材料質量和設備性能方面的原因,使得生產規?;虍a品質量達不到應有的水平;四是新技術的出現使企業正在使用的工藝變得過時,導致企業的產品成本過高而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3.銷售風險。銷售風險包括銷售時間上和數量上的不確定兩個方面。比如由于產品質量、品種花色、廣告宣傳等方面的原因,使企業難以在市場競爭中讓產品在質和量兩方面都適應市場需求,導致企業出現銷售困難;由于運輸方面的原因,使客戶訂購的產品無法及時、安全地到達客戶,影響履行合同和實現銷售;由于工藝方面的原因,生產進度緩慢,使企業無法緊扣市場需求等等,都屬于銷售風險。

4.信息風險。消費者需求變化、商品供求關系變動、競爭對手策略調整等綜合地反映為商情變化。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企業必須敏銳、準確、及時地掌握商情信息。任何信息失誤都會使企業陷入被動,處于競爭劣勢。

5.產品風險。企業決策產品的生產和經營情況時,如果對產品的品種、質量、包裝、技術水平、營銷區域和數量等市場需求變化考慮把握不準,會使企業產品缺乏競爭力,導致產品銷售困難。

6.價格風險。企業的價格決策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一方面包括國家政策性價格調整、市場供求關系變動引起漲跌、競爭對手的價格戰、相關產品或替代產品的價格波動、季節性變動和消費潮流的變化等,另一方面,還受企業內部定價策略的影響。這些因素的變化都會形成價格風險。

7.財務風險。企業在籌、融資和投資決策過程中伴隨著財務風險。受資金市場變化、利率調整變動、債券發行費用、股票市場波動、投資單位經營狀況等諸多因素影響,財務費用和投資成果出現不確定性,給企業帶來難以控制的資金風險,這正是財務風險。它是企業經營風險的核心和落腳點。

8.資產風險。自然災難造成的人力不可抗拒的地震、水災等意外事故,會給企業造成資產損失。同樣,造成的交通、火災等人為事故,也會造成企業不應有的財產損失。這些都是企業面臨的資產風險。

9.外匯風險。外匯風險又叫外匯暴露,指的是在一定時期內因外匯匯率波動導致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凈資產價值發生變動的風險。外資企業對此應尤為注意。

10.籌資風險?;I資活動是企業經營活動的起點。企業籌資的主要目的一般是為了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瞬息萬變,競爭日益激烈,如果企業決策失誤,管理不當,資金使用效益不確定,可能產生資金償付風險和籌資財務風險。

11.人才風險。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是企業成敗的關鍵。人事制度設計不合理,激勵措施不到位,人才容易流失。企業骨干人才流失,若帶走企業業務和經營機密,更會給企業帶來致命創傷,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和經營。

四、規避企業風險的措施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大前研一說過一句管理名言:“避免競爭是最聰明的競爭”,即回避是一種聰明的策略。面對企業經營風險,我們不能消極待斃,而應該積極采取措施來規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可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以下策略來規避風險。

1.建立整體性風險管理制度。整體性風險管理要求企業把制造、營銷等經營業務中的市場風險和資金運作中的市場風險結合起來管理,它可以使企業及時了解和控制企業內的總體風險,為企業帶來較為確定的財務環境,使企業集中精力經營核心業務。

2.搶先戰術。搶先戰術是要在風險發生前,搶先一步,采取對策,避開風險。如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采取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優,人優我轉”經營策略,搶先進入市場而避免卷入對陣式的競爭,避免出現相互降價而兩敗俱傷的風險損失,就是典型的搶先戰術。

3.法律保護。對企業產品和專利,要通過申請注冊來尋求法律保護;對非專利技術要加強防范保密工作。對于競爭對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要訴之法律,依據法律維護企業正當權益,挽回不應有的損失。

4.套期保值。市場的價格波動可能給企業帶來風險,為了避免現貨交易市場價格發生變動,可以通過期貨交易來轉嫁價格風險,實現套期保值。

5.投保轉嫁。投保是企業通過向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費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在企業遭受損失后由保險公司給予經濟補償的一種風險管理方法。其實質是把投保作為一種轉嫁手段,由保險公司來承擔企業可能遇到的風險,降低企業風險損失。

6.風險基金。為了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預先作好對付風險的財務準備,減緩風險損失所造成的沖擊,企業可建立風險準備基金,當風險發生后,可用事先提取的風險基金來補償損失。如會計中提取的壞帳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等,實為風險基金。

7.避險經營。針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企業可采取以下避險經營策略:一是多元化經營策略。通過改變品種單一的行業經營模式,實行多元化經營以分散市場風險。二是聯合經營策略。生產企業與銷售企業、產地企業與銷售企業聯合經營,實行農工商、產供銷、內外貿一體化經營,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改變獨家承擔風險損失的困境。三是市場多域化經營。擴大產品輻射面,以避免某一區域市場變化出現危機而對企業造成過多風險損失。四是多渠道經營策略,防止單一渠道受阻后產生購進或銷售困難。五是研制新產品,開發新市場。運用新技術、新材料使產品不斷升級換代,避免出現因原產品被淘汰而使銷售斷檔的現象,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用新產品去開拓新的市場。

8.防范制止。盡可能采取事先防范措施,制止或減小經營風險。如對災害性財產損失,可事先采取防震、防水、排澇、防盜措施;增強對員工的風險意識教育,定期檢查落實預防措施,建立嚴密規章制度。又如應對人才風險,為穩定人心,有些企業采取配送股權獎勵優秀人才等措施,以減少人才流失發生的頻率,減少風險損失。

中國已加入WTO,競爭更趨激烈,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更加復雜。企業只有沉著應戰,分析、把握、化解自身的經營風險,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圖謀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粵.企業經營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大前研一著.裴立杰譯.思考型管理[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

[3]易溪亭.企業經營分析[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篇10

高管薪酬的實證研究,國外盛行于上世紀90年代。Rosen指出經理報酬與公司規模間存在正相關。Jensen和Murphy認為CEO報酬與績效之間的聯系太弱了。Morck等檢驗了董事會成員持股比例之和與托賓Q值間的分段線性聯系,在0~5%間,Q值與董事的持股權正相關,5%~25%間,呈負相關,超過25%,可能進一步負相關。McConnell和Servaes發現,Q值與經理持股權間存在倒U型關系,拐點處在40%~50%的持股比例間。Hermalin和Weisbach發現,在經理持股比例為1%~5%時,Q值與持股比例負相關,在5%~20%時正相關,超過20%時又變成負相關。

國內始于2000年,魏剛發現,高管年報酬與公司業績并不存在顯著正相關,而與公司規模和地區差異存在顯著相關;陳志廣發現,資產規模、行業特性、區域范圍、股權結構對經營者年薪有深刻影響;張俊瑞等發現,高管年度報酬對數與公司經營績效、公司規模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國有股控股比例有較弱的負相關關系;胡婉麗等研究表明高管薪酬與企業業績顯著正相關,高管團隊內薪酬差距也與企業業績顯著正相關,而高管持股則與企業業績負相關,在統計上不顯著;研究還表明企業追求的目標是規模最大化而不是股東凈資產收益率最大化;王培欣等研究證實中國上市公司高管人員年度薪酬與公司經營績效指標及公司規模間呈較顯著、穩定弱正相關。

以前研究主要是分析公司經營治理問題,至于高管薪酬與經營風險間關系的研究很少。

2上市公司經營風險與高管薪酬的實證分析

2.1選擇變量

2.1.1解釋變量(高管薪酬變量)。選取四個代表性特征變量:高管的年度總報酬,年金額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報酬,年金額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監事及高管的報酬總額。

2.1.2被解釋變量。用于描述經營風險的Z記分作為被解釋變量,Z記分方法先是從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計算出一組反映企業財務危機程度的財務比率,根據這些比率對財務危機警示作用的大小給予不同的權重,進行加權計算得到企業的綜合風險分Z。

Z=1.2X1+1.4X2+3.3X3+0.6X4+1.0X5公式(2-1)

在計算時各財務指標根據實際情況其定義如下:

X1——營運資金/總資產=(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總資產

X2——留存收益/總資產=(未分配利潤+盈余公積)/總資產

X3——息稅前利潤/總資產=(稅前利潤+財務費用)/總資產

X4——股權市價總值/總負債=(每股市價(流通股數+每股凈資產(非流通股數)/總負債

X5——銷售收入/總資產=主營業務收入/總資產

2.2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為克服個股波動及行業特征差異影響,本文選擇08年12月31日前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所有A股股票,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

2.3上市公司經營風險與高管薪酬的回歸模型

建立如下回歸模型:

In(Zi)=b0+b1In(ZBC)+ξi公式(2-2)

In(Zi)=b0+b1In(DBC)+ξi公式(2-3)

In(Zi)=b0+b1In(GBC)+ξi公式(2-4)

Zi是第i個上市公司Z記分,ZBCi是其高管的年度總報酬(單位:元),DBCi是其金額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報酬(單位:元),GBCi是其金額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監事及高管的報酬總額(單位:元),b0,b1分別是待估計的參數,ξi是隨機誤差項。

2.4估計結果與公司高管年總報酬回歸,系數為6.53E-07,顯著水平為0.00,T為9.44,R2=0.019,R2=0.019;與金額最高的前三名高管報酬回歸,系數為1.84E-06,顯著水平為0.00,T為9.78,R2=0.014,R2=0.014;與金額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監事及高管報酬的回歸,系數為6.53E-07,顯著水平為0.00,T為9.44,R2=-0.019,R2=-0.019。

模型擬合度不是很高,主要由于影響公司經營風險的因素很復雜。但所有解釋變量的系數顯著,且都是正值。這表明我國上市公司經營風險與高管薪酬呈正相關關系,即高管薪酬越高,企業的經營風險也相應增大。究其原因是我國上市公司報酬不合理,經營績效與高管報酬脫鉤。

3結論分析與對策建議

上市公司這種高管薪酬與業績增長相脫節的做法明顯存在著弊端。首先,無法體現出高管對企業的責任感。其次,高管薪酬的隨意性會導致公司經營風險的加劇,人性是貪婪的,公司的高管們獲得合乎程序的報酬后,如果缺乏足夠約束,自然會通過過度職務消費等方式謀取個人利益。

建立與完善高效科學的高管激勵機制已迫在眉睫。首先,要破除體制的條條框框限制,以如何有效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作為制定激勵機制的出發點。其次,合理界定管理者的勞動和報酬,做到既保證股東和普通員工滿意,又能有效激勵高管積極性;此外,學習與借鑒西方國家較為成熟的風險年薪制和股權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JensenM,KMurphy..PerformancePayandTop-ManagementIncentive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0,98:225-264.

[2]HermalinBE,MSWeisbach.BoardsofDirectorsasanEndogenouslyDeterminedinstitution:ASurveyoftheEconomicLiterature[C].NBERWorkingPaper,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