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移民產業項目建設與經營模式
時間:2022-09-26 10:21:38
導語:水庫移民產業項目建設與經營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產業扶持是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中最具生命力和持續力的扶貧方式,產業扶持以其獨特的方式帶動當地生產和生活的發展。文中對大中型水庫后期扶持生產開發項目的實施模式、組織形式等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總結歸納出當前產業扶持項目的經驗及成效,系統地分析不同產業模式的優缺點,可為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生產開發項目的設計和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庫移民;產業扶持;組織形式;經營模式;遼寧省
產業扶持是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中最具生命力和持續力的扶貧方式,產業扶持以其獨特的方式帶動當地生產和生活的發展。從遼寧省的實踐經驗看,大中型水庫移民的產業扶持模式可概括為直接生產帶動型、直接就業帶動型和資產收益型3種,產業扶持的組織形式可歸納為小規模化的個體移民戶自主經營、合作社帶動經營及企業帶動經營3種。
1主要實施模式和組織形式
基于遼寧省近些年生產開發項目的實施成果,現對遼寧省近年來開展的產業扶持的主要實施模式和項目組織形式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
1.1直接生產帶動型模式
遼寧省已實施的生產開發項目甚少采用個體移民戶自主經營的組織形式,因此,文中主要從合作社帶動經營和企業帶動經營的案例來觀察上述兩種組織形式的具體運行。1)合作社帶動經營的組織形式合作社帶動經營的產業項目通常是在移民戶自主分散經營的項目組織形式上發展起來,多是由村集體或種養大戶或是經紀人領辦合作社,移民戶入股合作社的項目組織形式[1]。大石橋市周家鎮大紅袍李子產業項目是典型代表。該項目是由大石橋市移民管理機構委托大石橋市周家鎮大紅袍李子專業合作社實施的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項目由雙方簽訂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合作協議,由合作社來具體負責項目的實施運行。該項目運行期為3年,投資120萬元用于建設66.67hm2大紅袍李子標準化示范基地。整個項目由三部分組成:工程措施部分主要是標準化果園建設;生產管理部分主要通過合作社對果農進行技術培訓,農藥化肥等農資的施放;運營管理部分主要為保底收購,租用恒溫貯藏庫,建立分揀中心,品牌注冊和包裝銷售。2)企業帶動經營的組織形式企業帶動經營的組織形式則是在移民戶分散經營或專業合作社帶動經營的基礎上,通過引進企業直接對接移民戶或依托合作社(村集體)間接對接移民戶開展訂單農業、委托加工等業務,進而帶動移民戶生產[2]。本溪縣南甸鎮農業種植小雜糧產業項目是典型代表。該項目是本溪滿族自治縣(簡稱本溪縣)移民管理機構依托武興農牧場來具體負責項目實施的小雜糧種植補貼項目,南甸鎮人民政府負責對項目進行引導管控和監督。項目運行期為5年,保證每年與移民戶簽訂種植合作協議不少于53.33hm2,5年內將本溪縣移民管理機構注入的扶持資金200萬元以種植補貼的方式發放給移民,原則上以扶持資金全額發放結束為準。主要工作內容:在種植技術方面為合作移民戶免費服務;優選種子并免費給合作移民戶耕種;向合作移民戶發放小雜糧種植補貼金;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回收種植達標的小雜糧;向移民戶提供就業崗位及承擔移民貧困戶的脫貧增收任務;建設南甸鎮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小雜糧產業示范基地。
1.2直接就業帶動型模式
在實踐中,就業帶動的生產開發項目很少獨立開展,通常作為生產帶動型項目或資產收益型項目的附屬配套模式來加以實施[3]。1)合作社帶動經營的組織形式從組織形式來看,就業帶動型生產開發項目下的合作社帶動經營形式與上文的同類形式相同。在遼寧省已開展的產業項目中,喀左縣謙樸食用菌合作社黑木耳產業項目是典型代表。該項目在開展時由喀左縣移民管理機構在喀左縣大營子鄉大營子村組織扶持水庫移民戶創辦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在本地有針對性地吸納移民戶入社和吸引移民戶勞動力就業的方式來開展黑木耳種植。從項目的實際運作來看,直接的就業帶動從屬于黑木耳種植的直接生產帶動。在項目資金的扶持下,合作社的所有社員均以土地承包經營權來入股,且入股成員均為水庫移民戶。對有能力參與黑木耳種植的社員,合作社負責提供標準的木耳栽培棚、技術服務及銷售渠道等,采取“分紅+生產帶動”的方式使其受益;對沒有能力參與種植的社員,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紅+二次分紅+就業帶動”的方式使其受益。2)企業帶動經營的組織形式就業帶動模式下的企業帶動經營組織形式與生產帶動模式下的企業帶動經營形式具有基本相同的組織運作特征[4]。在遼寧省各地的產業項目中,以寬甸縣下露河鄉連江村大果榛子產業項目作為典型案例來闡述其運作特點。該項目由寬甸縣移民管理機構委托下露河鄉連江村委會組織移民戶及原住村民新建大果榛子產業示范園33.33hm2。村集體對產業示范園實行公司化運作,項目實施由下露河鄉政府負責監管。項目運行過程中,產業示范園在縣移民管理機構的協助下,抓好對種植戶的產業技能培訓,培養有知識、有能力,敢闖市場的移民經紀人;在繼續強化傳統營銷的基礎上,組建專業的電商營銷團隊,建立“線上電商+線下實體店”批發零售結合的銷售渠道,拓展了大果榛子的銷售;為當地移民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優先雇用移民到園內工作。
1.3資產收益型模式
資產收益型模式是指水庫移民村與移民戶將自有資源、集體自然資源及扶貧資金作為生產要素折算成股份投入到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的生產當中,并按照股份或特定比例獲得收益的模式[5]。在遼寧省已實施的項目中,莊河市鞍子山鄉鞍子山村設施番茄生產開發項目是典型代表。該項目由大連市和莊河市的移民管理機構在對鞍子山鄉政府、村委會及移民代表等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立項,于2016年11月在鞍子村完成設施暖棚的建設,將其作為水庫移民生產開發項目資產整體移交給鞍子山村委會。項目由村委會成立專門的合作社來負責項目資產的管理、實施運行;鞍子山鄉政府成立相關領導小組,負責園區日常工作、項目投資、項目建設、資金流向等事項的審批,日常工作的檢查、經營維護及農業工程技術指導;依靠良種和科學種植等手段確保番茄品質優良。
2水庫移民產業項目經驗及成效
2.1有效幫扶移民村或移民群眾發展農業生產
從已實施的項目來看,遼寧省的生產開發項目能夠結合移民村的實際,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安排項目。莊河市在鞍子山鄉鞍子山村設施番茄項目,立足于當地番茄種植需擴大規模、做優質量的需要,使用移民資金建設暖棚11座,租給移民進行種植,不僅直接使種植戶的移民群眾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還帶動當地其他群眾的生產和就業,為當地移民群眾發家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成立了合作社,實現了番茄生產銷售的“四統一”,率先建立了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為當地進一步做強番茄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2.2有效緩解移民村或移民群眾面臨的資金約束問題
總體而言,移民村或水庫移民相較于一般村莊或一般農村居民,其經濟條件、發展基礎要差。利用生產開發項目對移民村或移民群眾進行生產補貼,可有效緩解移民發展的資金約束[6]。本溪縣南甸鎮農業種植小雜糧產業項目,以武興農牧場為載體對該鎮種植小雜糧的移民戶進行種植補貼,解決了移民戶的生產資金不足問題,引導移植戶使用良種、轉化種植結構,為企業依托當地建設生產原料保供基地提供了條件,推動了當地的產業發展。通過該產業項目,當地小雜糧產業的“企業+移民戶”的組織形式進一步強化,有效推動了企業與移民產業發展共同體的構建。
2.3有力推動庫區農業生產的轉型升級
生產開發項目通常多依托于合作社或龍頭企業來實施,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移民戶生產技術轉型、生產理念轉變;另一方面通過新型經營主體的組織帶動,推進移民村或移民群眾生產的組織化,促進小移民戶與市場的有效銜接[7]。本溪縣小雜糧種植補貼項目,拉長了農業產業鏈條,提高了農業產值,在農業增效、移民增收、農村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發展能力。
2.4推動產業扶持資產的市場化運營
由合作社或企業來具體負責產業項目的實施和運行管理,是遼寧省現有生產開發項目的共同特點。通過合作社或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深度參與,一方面通過生產帶動移民戶與市場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更好地實現移民戶與市場的鏈接;另一方面通過市場主體經營資產,推動移民扶持資產的市場化運營[8]。寬甸縣牛牛養牛專業合作社肉牛養殖項目,通過政策資金扶持進一步強化了合作社與養殖戶的利益聯結,有效推動肉牛養殖產業發展。莊河市鞍子山鄉鞍子山村生產開發項目,依托合作社來運營番茄種植暖棚,既可通過租金優惠為移民戶發展生產提供扶持,還可通過設施出租經營為設施的日常維修、后期提升積累資金,有助于資產的保值增值。
3不同模式的優缺點分析
3.1直接生產帶動型模式
1)合作社帶動經營的優點是推動了生產的標準化和產品的品牌化建設,提升了產品附加值。不足是合作層次低,市場風險抵御能力差,帶頭人能力不足。2)企業帶動經營的優點是移民戶依托于企業可有效對接市場,降低了市場風險;企業建立穩定的生產原料來源渠道,推進了生產的標準化和產業的市場化程度。不足是移民戶與企業相比,處于弱勢,利益難以保障[9]。
3.2直接就業帶動型模式
1)合作社帶動經營的優點是提高了移民戶生產的組織化和專業化程度;向移民提供就業崗位。不足是合作社規模通常比較小,能夠給庫區移民帶來的經濟收益比較有限;合作社的管理體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合作社與庫區產業聯系不緊密[10]。2)企業帶動經營的優點是促進移民戶與企業的生產聯結,推動產業的市場化程度;向移民提供穩定就業。不足是移民利益無法有效保障;就業崗位提供不可持續。
3.3資產收益型模式
此模式下只有一種合作社帶動經營組織形式。優點是風險相對較小;收益比較穩定。不足是項目服務鄉村產業的針對性不強;資產權利不清晰,權益被侵占。
4結語
“十四五”時期是國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期,是推動水庫移民與本地居民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共建期,也是全面實現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中長期目標的攻堅期,水庫移民產業扶持項目更是全面實現水庫移民增收目標的重要載體。本文借鑒遼寧省產業扶持項目的成功案例及成熟經驗,提出了適宜大中型水庫移民產業發展的經營模式和組織形式,為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生產開發項目的設計和實施提供參考。可有力推進水庫移民村的產業發展,推動移民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和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對逐步縮小水庫移民與原住村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壯大村集體經濟,化解移民之間、移民與當地群眾之間的潛在的矛盾,創造更好的生產生活條件,推進移民融入當地社會,使移民與當地群眾共同發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保證水庫移民實現可持續生計,切實提升水庫移民增收致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從現有項目的實施實踐來看,水庫移民產業項目扶持仍面臨產業扶持配套政策不完善、移民對接產業扶持項目的能力偏低及產業項目難以保證水庫移民實現普惠式受益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作者:孫博 單位:遼寧省水利事務服務中心
- 上一篇:林草業高新技術科研宣傳途徑
- 下一篇: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