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計量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2 12:50: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價值計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論公允價值計量影響
[摘要]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機構的發展變化使得銀行傳統會計計量模式的缺陷暴露無遺,促使人們更加堅定地支持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公允價值計量的最大優勢在于,它能及時反映發生因市場風險所產生的利得和損失以及因信用質量發生變動所產生的影響,能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會減少金融不穩定性事件的發生及其嚴重性。本文就此分析了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
(中經評論·北京)一、公允價值計量:大勢所趨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機構的發展變化使得銀行傳統會計計量模式的缺陷暴露無遺,促使人們更加堅定地支持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首先,隨著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由此引起的頻繁不斷的利率波動,利率風險日益成為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關注的重要因素。其次,美國銀行失敗以及存款信用危機事件的不斷涌現,使得提供關于銀行資本狀況的更為準確、更為及時的信息顯得尤為重要。由于銀行傳統會計計量模式并沒有反映銀行所承受的利率風險,并且也不能有效防止旨在虛增銀行資本的濫用會計行為的發生,因此,強烈支持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呼聲越來越高。另外,銀行在金融體系的角色變化也推動了公允價值計量的采用。許多銀行從傳統的貸款組合逐漸轉向投資銀行業務,并且像貸款這樣的資產,傳統上銀行一般會持有至到期,但是,銀行現在不斷將其予以證券化,以便讓其流通轉讓。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FASB,還是IASB,在制定會計準則時正不斷地從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向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轉變。FASB在1999年12月所的《初步意見:以公允價值報告金融工具與某些相關資產和負債》中建議,完全按照公允價值計量金融工具。由主要工業化國家會計準則制定者和IASC的代表所組成的金融工具聯合工作組(JWG)也提出了同樣的意見。這些建議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特別是銀行界極力反對完全按公允價值計量所有金融工具的建議,他們擔心廣泛地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會對金融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盡管如此,IASB和FASB對金融工具會計所確定的最終目標,仍然是在資產負債表中按照公允價值全面計量所有金融工具。
為了加強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協調與趨同,我國于2006年2月15日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其中包括四項金融工具會計準則。這四項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頒布與實施使得人們非常關注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銀行業所產生的影響,在當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陸續進行股份制改造并實施上市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與沖擊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公允價值計量對銀行業的影響與沖擊:理論分析
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分析論文
一、引言
2006年9月,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經過三年多反復研究討論之后了單獨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公告(SFAS157),目的是統一和改進其公認會計原則(GAAP)中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南及相關披露,為進一步拓展應用做好鋪墊。2005年9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也將“公允價值計量”項目列入日程。SFAS157后,IASB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角度對其主要理論和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初步形成了對一些關鍵問題的看法;2006年11月,IASB將這些看法與SFAS157一同,作為其“公允價值計量”項目的討論稿[1]。SFAS157及IASB的相關研究將對國際財務會計計量領域產生深遠影響。我國新準則體系將公允價值列為基本計量屬性并在許多具體準則中應用,了解FASB的公允價值研究成果對我國改善公允價值應用、推動會計國際協調有重要意義。
二、制定背景
FASB整理了GAAP中的公允價值定義和計量指南,指出:有40多個準則要求或允許主體使用公允價值計量資產或負債;但是SFAS157之前,不同的公允價值定義并存,指導應用這些定義的指南也非常有限;這些指南分散在要求公允價值計量的不同會計文告中,不同指南導致公允價值計量多樣化(尤其是非活躍交易項目),增加了應用的復雜性。FASB制定SFAS157的目的是增強公允價值計量的一致性、可比性并增加披露。SFAS157沒有要求拓展公允價值的應用范圍,但對一些主體而言,執行SFAS157會改變當前的操作方法。
三、主要內容
SFAS157制定了一個統一的公允價值定義,建立了一個詳細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導框架并要求擴大公允價值計量披露,其主要內容包括范圍、計量和披露三部分。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現行市價動態反映
論文摘要:財務會計的核心問題之一是會計計量問題。從國際財務會計的發展動向看,由于對金融工具、特別是衍生工具的計量需要,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備受關注。我國也高度關注公允價值理論和實務的發展,財政部頒布的新會計準則中,已將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之一。但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和阻力使公允價值計量成為財務會計的難題之一,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一、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含義
(一)公允價值的本質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認為,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定義與此基本相同。FASB在1984年的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NO.5)中列舉了五種計量屬性,即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變現凈值、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公允價值屬性與上述五種計量屬性的關系是什么,是否成為獨立的第六種計量屬性,FASB在2000年的第7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NO.7)中指出:SFACNO.5中所描述的某些計量屬性也許和公允價值是一致的。在初始確認時,如果缺乏相反證據,已收或已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通常被假定近似為公允價值。現行成本和現行市價都在公允價值的定義之內,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也符合公允價值的定義。只要短時間物價穩定,對于一些短期的應收應付項目而言,它們的可變現凈值可以近似地代表其公允價值。由此可見,公允價值決不是一個獨立的新的計量屬性。公允價值的概念實際上已“嵌入”了各種計量屬性,使公允價值成為一種復合(或綜合)的計量屬性。人們一般在談到公允價值時并不包括歷史成本。實際上公允價值的本質是一種基于市場信息的評價,是市場而不是其它主體對資產或負債價值的認定。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可見,我國對公允價值的定義與IASC對公允價值的定義大體一致。
(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含義在資產計價究竟是價值還是價格的問題上,價值計量與價格反映并不矛盾。從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尺度以來,資產計價就是價值計量,而價值計量的結果是價格。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本質上是強調對資產客觀價值的計量。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結果是資產的現行市價。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創意一是資產計價必須堅持客觀價值計量,價格要能真正反映資產客觀價值;二是資產計價必須立足于現在時點,堅持動態的反映觀。因此,公允價值概念的指導思想是要求真實和公允。公允價值最大的特點是來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場,參與市場交易理性雙方充分考慮了市場信息后所達成的共識,這種達成共識后的市場交易價格即為公允價值。
二、公允價值計量的理論與現實基礎
價值計量模式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會計環境的復雜化和經濟業務的多樣化,會計計量屬性呈現出歷史成本、現時成本、現金流量折現等多種計量模式并存的局面,本文以此為基礎進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價值計量在我國的應用以及我國關于計量屬性的現實選擇。
關鍵詞:多元化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價值價值計量模式
長期以來,在傳統的會計計量模式中強調以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屬性,歷史成本也由于其客觀性、真實性、可驗證性在會計計量中占據統治地位。但隨著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來臨以及我國加入WTO,會計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經濟業務的復雜性增加。如,無形資產、衍生金融工具、非貨幣交易、融資租賃等經濟業務的頻頻出現。傳統的單一的歷史計量屬性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會計計量屬性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尤其在我國的會計處理中,處處體現出價值計量模式的多樣性,從而給會計核算體系和報表體系帶來巨大的影響。
1會計計量模式多元化
所謂計量,通俗地說是從數量的角度描述一個事物的過程。會計計量即計量在會計領域的具體運用。我國不少學者也對會計計量的含義進行了研究。葛家澍教授認為:“會計計量是指在會計核算中對會計對象的內在數量關系加以衡量計算和確定,使其轉化為能用貨幣表現的財務信息和其他有關的經濟信息”。《會計辭海》中指出:“會計計量是在會計核算中對會計要素進行的定量,會計核算實質上是會計計量的過程,……。在對資產、負債等會計要素的計量中,對資產和盈虧的會計計量(通常稱為資產計價和盈虧決定)尤為重要。由此可以看出,會計計量是確保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前提”。綜上所述,會計計量是選擇合理的計量單位和計量屬性,對會計要素的特定屬性的內在數量關系加以衡量、計量和確認分配,使其轉化為能用貨幣表現的財務信息和其他有關的經濟信息,以便集中和綜合描述企業的財務狀況及其變動情況的一種技術手段,其目的是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由于不同的計量單位和不同的計量屬性可以構成不同的計量模式,在我國,隨著新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施行,會計的多種計量模式如重置成本、現值、公允價值、可實現凈值等計量模式也在準則和制度的規定中有所體現。如,在一般情況下對資產使用原始成本計量;對盤盈的資產使用現行成本計量;對清理過程中的資產使用現行市價進行計量等,會計的計量屬性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尤其是以價值為基礎的計量模式的廣泛運用。
1.1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計量模式
公允價值計量利弊分析論文
摘要認識了公允價值的涵義及基本特征,分析了公允價值計量的利弊,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克服弊端,發揮優越性的舉措。公允價值計量的優越性表現為:適應金融創新的需要;使會計收益更加真實、全面;有利于企業的資本保全;更加符合配比原則的要求;提高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公允價值計量的不足之處在于:公允價值確定的主觀性較強;可操作性較差;容易導致利潤操縱;信息成本較高。基于此認識,提出克服弊端,發揮優越性的兩點舉措:普及公允價值計量觀念和計量的專門技能;盡快完善與公允價值相適應的市場環境。關鍵詞公允價值計量優越性弊端舉措1公允價值的涵義及基本特征公允價值(Fairvalue)在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第32號公告中是指“在一項公平交易中,由熟悉情況并自愿交易的雙方,能將一項資產進行交換或將一項負債進行結算的金額。”在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第7號概念公告中是指“在當前的非強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雙方之間進行資產(或負債)的買賣(或發生與清償)的價格。”我國的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所下定義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從各國對公允價值所下定義可以概括出其基本特征是:①公允價值的本質是一種基于市場信息的評價,是市場而不是其他主體對資產或負債價值的認定。②交易雙方平等、自愿,熟悉情況是構成公允價值的三大要件。③公允價值立足于當前交易,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一種動態觀。三大要件是前提,市場信息的評價是核心,動態是表現。關于市場信息的評價即公允價值計量問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于2004年6月23日了《公允價值計量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利益相關集團征求意見。在此后的年內,FASB與其他各方組織展開多方合作,終于在2005年10月21日了《工作稿》。對公允價值的估計主要涉及三種方法,即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無論運用哪種方法估計公允價值,都涉及到選擇合適的市場數據,然后導入估計方法的模型中,從而對公允價值進行估算。公允價值等級結構的功能便是對導入模型的市場數據的可靠性進行分類、選擇,保證估算的公允價值數據更為準確可靠。公允價值等級結構劃分為五個層次:①活躍市場中的公開報價;②相同資產或負債在不甚活躍的市場中的公開報價;無論市場活躍與否,類似資產或負債在市場中的公開報價;③市場中可以觀測到與資產或負債相關的非價格信息;④資產或負債相關,但只能間接觀測到的市場信息;⑤公司內部數據。五個層次的市場數據的可靠性由強到弱依次降低,因此,在選擇上的優先順序也是從①至⑤。只有在無法獲得前4個層次市場數據的情形下,才可以選擇第5級公司內部數據來代替市場數據,但即使選擇內部數據,在計算時也應盡量考察市場因素,把個體因素的影響降至最低。選擇可靠性越強的市場數據進行估計,所得到的公允價值的可靠性也越強。2公允價值計量的優越性2.1適應金融創新的需要主要以合約形式出現的金融衍生工具因不具有實物形態和貨幣形態,加之交易和事項大多并未實際發生,傳統的歷史成本無法對其進行會計處理。傳統的成本計量必須等到合約真正履行或取消之時,才一次性地報告,企業在該金融衍生工具上的損益,實際上揭示的將是一個累積數字。公允價值計量卻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其價值的確定并不取決于業務是否發生,只要雙方一致同意就可形成一個對市場價值判斷的價值。因此,公允價值能計量、反映金融衍生工具產生的權利和義務,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同時,將金融衍生工具的到期累計風險分散到其合約的存續期間,也符合穩健性原則。2.2使會計收益更加真實、全面按傳統的會計學收益概念,會計收益是指來自于交易期間已實現的投入和對應費用之間的差額。經濟學的收益概念除包括會計收益外,還包括非交易和未實現的資產價值變動形成的利益或損失,較之會計收益在內容上更為真實和全面。而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恰恰就是既要計量資產和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公允價值,也要計量公允價值變動所造成的利益和損失。這樣可彌補會計收益的不足而向經濟收益看齊,更加準確地披露企業獲得的現金流量,更確切地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償債能力及所承擔的財務風險,更合理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以及企業的真實收益,可以全面評價企業管理當局的經營業績。2.3有利于企業的資本保全企業對生產過程中耗費的生產能力必須回購,以維持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如果采用歷史成本計量,計量得出的金額在物價上漲的經濟環境中,將購不回原來相應規模的生產能力。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時,不管何時耗費的生產能力一律按現行市價或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計量得出的金額即使在物價上漲的環境下也可以購回原來相應規模的生產能力,企業實物資本得到維護。2.4更加符合配比原則的要求對于非貨幣性資產而言,其計量的一個主要目標在于計算本期的企業收益。現行企業計算收益時,收入是按現行市價計量,而成本、費用則按歷史成本計量,收益包括勞動者創造的純利潤和由經濟因素影響形成的價格差。現行的利潤分配制度對這兩者不加區分,從而出現收益超分配、虛利實分的現象。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這種問題就可得到很好地解決。在公允價值計量下,收益是現時收入與按公允價值計算的成本費用配比的結果,因而更能體現配比原則。2.5提高信息的決策有用性由上述優點很容易看出,按公允價值計量提供的會計信息較之于歷史成本計量提供的會計信息而言,更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從而提高信息決策的有用性。按公允價值計量得出的信息能為企業管理人員、債權人、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為相關的會計信息,避免因歷史成本無法反映未實現利得或損失而做出錯誤判斷,從而為他們的經營、決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1][2][][]3公允價值計量的不足3.1公允價值確定的主觀性較強公允價值是參與交易的雙方對市場價值的一種判斷,而市場環境是復雜多變的,有的會計事項可以確認或尋找相類似的交易價格,有的卻無法尋找而只能估計。由于存在商業秘密的保密原則,信息阻斷等因素,公允價值的取得和公允性判斷難度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數據的客觀性,進而其可靠性也大為減弱。3.2可操作性較差一方面,企業的資產種類繁多,并處于不同的市場環境中,市場信息的真實性難以辨認,是否存在活躍市場交易價格的判斷難度較大等問題難以解決。在實際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計或采取近似價值的操作。在市場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容易形成操縱利潤的嫌疑。另一方面,對公允價值進行判斷的主要形式———現值技術的運用,因不同投資者之間、投資者與管理當局之間對投資的期望報酬率不可能完全統一,對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這同樣導致在具體的技術操作上難度較大。3.3容易導致利潤操縱如上兩點所述,公允價值的確定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和較差的可操作性,這容易導致管理當局利用公允價值進行利潤操縱,使管理當局提供的會計信息失真。3.4信息成本較高運用公允價值進行會計計量,要求企業會計人員在每個會計期末分析各種因素,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做出認定,這個過程將會增大企業的信息成本。與歷史成本相比,取得公允價值要花費更多的成本,增加了報表的準備成本,當取得成本超過效益時,若仍按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則有違會計的成本效益原則。4克服公允價值計量的弊端,發揮其優越性的舉措盡管公允價值的運用利弊并存,但只要能形成實現公允價值的三大要件,充分掌握公允價值的計量技術,就一定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克服其運用上的弊端。為此,目前必須著手做好以下工作。4.1普及公允價值計量觀念和計量的專門技能由于公允價值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在會計實務中到底選擇哪種表現形式,有時就依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因此,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勢在必行。我國應當在今后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教育,大力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包括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普及公允價值計量觀念和計量的專門技能。這一目標可以通過廣泛宣傳有關準則及其指南,使每個人都知道按準則的要求來實施。實施包括教育和實地測試在內的周密計劃和國際合作的執行程序是極其重要的,而有一個足夠的過渡期以使各方掌握專門技能也是很重要的。總之,公允價值計量成功實行需要:教育、實踐和時間,這樣才能使公允價值計量觀念和計量的專門技能得到普及。4.2盡快完善與公允價值相適應的市場環境公允價值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交易雙方平等、自愿、熟悉情況是構成公允價值的三大要件,三大要件的形成依托于完善的市場。2003年我國做出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標志著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已經確立,但仍處在發展的階段,現實中存在很多不完善的環境。例如普遍存在的關聯方交易,上市公司和大股東之間的交易,尤其是上市公司與其母公司、關聯公司進行債務重組、資產交換等交易中,在交易價格缺乏公允性的情況下會發生很多上市公司利用關聯方交易粉飾報表、虛增會計利潤。為此,必須強化公司治理,提高交易運作透明度,清理違規行為,構建上市公司綜合監管體系,提高廣大投資者對會計信息進行分析判斷、有效甄別的能力,從而盡快完善與公允價值相適應的市場環境。參考文獻1蔡麗霞.公允價值計量:現實思考與未來展望[J].北方經貿,2006(7)2陳敏.公允價值的本質及其理論缺陷淺探[J].財會月刊,2006(1)3高垚,鄢宇.公允價值計量框架解析[J].財會月刊,2006(7)[][][1][2]
簡述會計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研究
摘要:公允價值作為衍生金融工具計量標準已經得到會計界的廣泛認可。但是公允價值有著廣泛的外延,具體采取什么樣的標準還沒有統一的認識。本文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同時,根據我國的國情認為待到相關市場與機制進一步完善時,全面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關鍵詞:計量屬性;公允價值;現行市價;估價計量
在衍生金融市場高速發展的今天,關于衍生金融工具計量標準一直是會計界所關心的問題。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以FASB與IASC為首的國際會計界認為公允價值是衍生金融工具計量標準的最佳選擇。(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動的會計處理》中明確指出:公允價值是計量金融工具的最佳屬性,對于衍生工具而言,公允價值是唯一相關的計量屬性。
以公允價值作為衍生金融工具計量標準,那么公允價值又如何確認呢?從定義上,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交易雙方在熟悉情況并自愿的基礎上進行資產交換或負責結算的金融。FASB進一步指出,活躍市場中的公開市場報價是公允價值的最好證據。但是,筆者認為公允價值的概念比較抽象,有著廣泛的外延。因此,簡單地將公允價值歸結為在活躍市場中的公開市場報價是不合理也是不正確的。只要在熟悉情況并自愿的基礎上,在交易的雙方同意下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變現凈值和未來現金流量貼現等,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在交易中作為公允價值的具體表現。因此,相關報表編制者通過計量價格的選擇來操縱公允價值信息,使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大大降低。那么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我們將采取哪種模式作為現實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提高公允價值的可靠性與可操作性呢?
公允價值定義的前提是假定企業處于持續經營狀態,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不打算大幅度削減其經營規模,或以不利的條件從事交易。如果交易對象存在于一個交易活躍、信息傳遞迅速、監管機制健全的市場上,那么現行市價反映了所有公開的信息。現行市價就是公允價值的具體體現。雖然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價值變化頻繁,同一品種衍生金融產品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價格,但其價格是圍繞其公允價值上下波動的。總體上它們是趨于一致的。但是,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中現行市價作為公允價值并不是完美無缺的。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非技術性手段利用市場的弊端(根據經濟學的供給與需求關系原理,我們可以通過控制衍生金融產品的需求量與供給量達到控制衍生金融產品價格)使衍生金融產。品的價格背離公允價值。隨著金融市場的發達與衍生金融工具估價計量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市場價格不能獲得時,估價計量公允價值將發揮更廣泛的作用(估價技術參考類似資產與負債的價格或者其它的估價模型)。在存在一個高度發達的證券市場中;有一個合理的計價模型;相關數據來自發達的證券市場且可以得到可靠地認證。這些將使估價的可靠性達到可以公允地表達財務報表內容的程度。也可以避免在以現行市價作為公允價值時,通過一些非技術性手段達到操縱公允價值的目的,從而影響財務信息的可靠性。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和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尤其是電腦技術的運用),相關的信息資料可以容易、可靠、完整地得到。根據當前形勢的發展,估價計量公允價值將成為一種趨勢。所以,我們應從以下幾點做好準備:(1)繼續建設與完善我國的證券市場。(2)健全與完善監管機構與機制。(3)建立專門機構對證券市場與相關數據進行評估。(4)建立完善計算機網絡系統,運用計算機技術建立數據庫,加強數據的管理。(5)加快計價模型的研究,根據現實情況對計價模型的前提條件進行調整使其假定性更加合理以及被計量的金融工具所隱含的變量更符合使用模型的條件,提高計價模型的可操作性。
對于部分處于市場缺乏活躍性,同時又不存在來自機構或者來自模型的估價或者交易規模較小的衍生金融工具,其公允價值就不能得到可靠地計量。在這種情況下或者在現行市價無法取得的情況下,如何確定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呢?研究這一問題,對我國無疑有更為現實的意義。一方面,隨著我國成功加入WTO,根據相關協議我國的金融管制將逐步放松(比如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外國金融機構在我國擴大業務范圍等)。另一方面,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經濟危機破壞力大大增強金融機構及至跨國企業集團防范、分散金融風險的需要不斷加強,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將在我國的金融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最后,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的實現完全取決于市場經濟發展的程度,我國的金融市場存在著大量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們不能不顧我國的特殊環境,簡單地模仿發達國家的模式。
公允價值計量探討論文
1、公允價值計量的必要性及其與歷史成本計量的必然聯系
(一)公允價值計量的必要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經營業務模式不斷趨向于多樣化、復雜化,企業對公允價值的內在需求日益增長,實際上有些企業已經在會計處理中變相地引入公允價值這一概念。近年來,中國經濟始終保持著強勁的增速,不動產和基礎材料的市場價格不斷上漲,無形資產的價值也日益體現。對于一些歷史悠久的老企業來說,其會計報表在現行準則框架體系下基本無法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回避公允價值的使用導致企業在會計處理上前后不一致,在相關性、可靠性及可比性上無法找到較好的平衡點,同時也使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始終存在較大的差異。
例如,對于不動產和固定資產我國采用的是歷史成本計價,國際會計準則(IAS)在固定資產的計量時除按其賬面價值來計量外,還允許按公允價值進行重新估價;在所有者作為資本投入的無形資產計量上,我國是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計量,IAS規定按公允價值計量;對于非貨幣性交易,我國是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確認利得或損失,IAS規定所有的資產變換交易均應以公允價值計量,除非該項交易不具有商業性質,或者收到資產和所放棄資產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地計量。此時,以所放棄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收到資產的成本。如果主體能可靠地確定收到資產或放棄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按所放棄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收到資產的成本,除非取得資產的成本更加可靠。
(二)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計量的必然聯系
公允價值之所以被拿來與歷史成本作對比,是因為我們常常將公允價值計量理解為按報表日的市價重新計量,如此則公允價值成為公允的現時價值,從而順理成章地完成了與歷史成本的二元對立。實際上,公允價值每期必須進行新起點的計量,靜態的歷史成本只能量化企業所投入的努力,而預期的資本增值則結晶于動態的公允價值。不過因此指責公允價值不如歷史成本可靠卻不一定站得住腳。說歷史成本更可靠實際上是就可靠性中的可驗證性而言;但若究及可靠性的另一層含義的“真實反映”,則公允價值的可靠性也許要超過歷史成本,至少不比歷史成本不可靠,比如涉及重大攤配的自建資產。
公允價值計量研究論文
「摘要」公允價值會計推行中,最大的問題在于公允價值的計量。如何能夠盡量客觀地對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就成了公允價值會計推行中最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結合國外相關的研究成果對公允價值的計量作一介紹。
關鍵詞:公允價值會計公允價值計量市價法類似項目法估價技術法
公允價值會計的推行可謂是幾經反復、波折重重,盡管有諸如包括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等主導著國際會計準則發展方向的主要的準則制定機構的大力支持,但世界各國在對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上仍然一直持謹慎態度。在與公允價值會計相關的諸多問題中,公允價值的計量是爭議最大的,如何能夠盡量客觀地對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就成了公允價值會計中最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試就公允價值計量的一般性方法和步驟做一闡述,與同行切磋。
公允價值計量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市價法、類似項目法和估價技術法。所謂市價法是指將資產和負債的市場價格作為其公允價值的方法。類似項目法是指在找不到所計量項目的市場價格的情況下的一種替代方法。它是通過參考類似項目的市場價格來確定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的一種方法。估價技術法是指當一項資產或負債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場價格信息時,采用一定的估價技術對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做出估計的方法。一般地認為,在確定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時,要從這三種方法中選擇一種,而這三種方法的采用是有一定程序的。通常情況下,首選的方法是市價法,因為一個公開的市場價格通常是最為令人接受,從而也最公允的;在找不到所計量項目的市場價格的情況下,往往采用類似項目法,通過按照一定的嚴格條件選取的類似項目的市場價格來決定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而當所計量的項目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場價格信息,從而無法運用市價法和類似項目法時,則考慮采用估價技術法對所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做出估計。這三種方法的主觀成分是依次增加的,而應用難度也是依次增加的。在使用這三種方法時還有很多嚴格的使用條件和應該注意的問題。下面就這三種方法具體的應用加以介紹。
一、市價法
市場價格,不論其來源如何,都被認為是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最好的反映。一個公開市場上的價格,通常是公允的和可接受的,對于某些資產或負債而言也是容易得到的。市價法就是指直接引用所計量項目的市場價格作為其公允價值的公允價值計量方法。應用市價法應注意以下幾點:
公允價值計量問題
一、公允價值計量的必要性及其與歷史成本計量的必然聯系
(一)公允價值計量的必要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經營業務模式不斷趨向于多樣化、復雜化,企業對公允價值的內在需求日益增長,實際上有些企業已經在會計處理中變相地引入公允價值這一概念。近年來,中國經濟始終保持著強勁的增速,不動產和基礎材料的市場價格不斷上漲,無形資產的價值也日益體現。對于一些歷史悠久的老企業來說,其會計報表在現行準則框架體系下基本無法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回避公允價值的使用導致企業在會計處理上前后不一致,在相關性、可靠性及可比性上無法找到較好的平衡點,同時也使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始終存在較大的差異。
例如,對于不動產和固定資產我國采用的是歷史成本計價,國際會計準則(IAS)在固定資產的計量時除按其賬面價值來計量外,還允許按公允價值進行重新估價;在所有者作為資本投入的無形資產計量上,我國是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計量,IAS規定按公允價值計量;對于非貨幣性交易,我國是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確認利得或損失,IAS規定所有的資產變換交易均應以公允價值計量,除非該項交易不具有商業性質,或者收到資產和所放棄資產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地計量。此時,以所放棄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收到資產的成本。如果主體能可靠地確定收到資產或放棄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按所放棄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收到資產的成本,除非取得資產的成本更加可靠。
(二)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計量的必然聯系
公允價值之所以被拿來與歷史成本作對比,是因為我們常常將公允價值計量理解為按報表日的市價重新計量,如此則公允價值成為公允的現時價值,從而順理成章地完成了與歷史成本的二元對立。實際上,公允價值每期必須進行新起點的計量,靜態的歷史成本只能量化企業所投入的努力,而預期的資本增值則結晶于動態的公允價值。不過因此指責公允價值不如歷史成本可靠卻不一定站得住腳。說歷史成本更可靠實際上是就可靠性中的可驗證性而言;但若究及可靠性的另一層含義的“真實反映”,則公允價值的可靠性也許要超過歷史成本,至少不比歷史成本不可靠,比如涉及重大攤配的自建資產。
公允價值計量試析論文
摘要: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于2006年9月正式了會計準則第157號“公允價值計量”(FVM),為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進行了技術上的指導和規范。本文對公允價值計量這一最新研究成果進行解讀,闡釋了公允價值計量準則中重要的概念和技術,對于公允價值計量的實際應用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公允價值計量;等級系統;基本準則;
2006年9月,FASB正式了會計準則第157號“公允價值計量”(FVM),新頒布準則建立了公認會計準則體系中公允價值計量的框架,擴大了公允價值計量的披露范圍,是公允價值會計理論的最新成果。公允價值計量準則作為公允價值計量在實務操作上的指導和規范,必然會推動財務會計計量的改革和發展,并且對國際財務會計理論和實務界產生深遠影響。
一、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制訂背景和理論基礎
在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制訂過程中,FASB考慮到了增強公允價值計量一致性和可比性以及擴大公允價值計量披露范圍的需要。該準則頒布之前,由于在FASB準則體系中存在不同的公允價值的定義,報告企業應用這一定義的指導非常有限并且分散在不同的會計公告中,造成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不一致,同時也增加了公允價值計量應用的難度。
公允價值計量框架建立的概念基礎是FASB頒布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二輯(SAFC2)《高質量特征的會計信息》,SFAC2中強調了提供具有可比性的會計信息使財務報告使用者能夠鑒別不同經濟事項間的異同。公允價值定義的基礎來源于FASB財務概念公告第六輯(SAFC6)《財務報告要素》中資產和負債的概念,反映由資產引起未來現金流入――未來經濟利益,以及由負債引起的未來現金流出――未來經濟利益的犧牲。該準則結合了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七輯(SAFC7)《在會計計量中使用現金流量信息和現值》中指導公允價值使用的各個部分,在準則中進行了闡述和重新審議。公允價值準則中,擴展后的披露范圍要求企業在利用公允價值進行資產和負債的計量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如當前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提供有助于進行投資和貸款等與決策相關的會計信息,目的是實現FASB財務概念公告第一輯(SAFC1)《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中提出的財務報告的首要目標――會計信息的決策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