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公允價值計量影響
時間:2022-04-03 09:32:00
導語:論公允價值計量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機構的發展變化使得銀行傳統會計計量模式的缺陷暴露無遺,促使人們更加堅定地支持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公允價值計量的最大優勢在于,它能及時反映發生因市場風險所產生的利得和損失以及因信用質量發生變動所產生的影響,能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會減少金融不穩定性事件的發生及其嚴重性。本文就此分析了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
(中經評論·北京)一、公允價值計量:大勢所趨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機構的發展變化使得銀行傳統會計計量模式的缺陷暴露無遺,促使人們更加堅定地支持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首先,隨著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由此引起的頻繁不斷的利率波動,利率風險日益成為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關注的重要因素。其次,美國銀行失敗以及存款信用危機事件的不斷涌現,使得提供關于銀行資本狀況的更為準確、更為及時的信息顯得尤為重要。由于銀行傳統會計計量模式并沒有反映銀行所承受的利率風險,并且也不能有效防止旨在虛增銀行資本的濫用會計行為的發生,因此,強烈支持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呼聲越來越高。另外,銀行在金融體系的角色變化也推動了公允價值計量的采用。許多銀行從傳統的貸款組合逐漸轉向投資銀行業務,并且像貸款這樣的資產,傳統上銀行一般會持有至到期,但是,銀行現在不斷將其予以證券化,以便讓其流通轉讓。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FASB,還是IASB,在制定會計準則時正不斷地從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向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轉變。FASB在1999年12月所的《初步意見:以公允價值報告金融工具與某些相關資產和負債》中建議,完全按照公允價值計量金融工具。由主要工業化國家會計準則制定者和IASC的代表所組成的金融工具聯合工作組(JWG)也提出了同樣的意見。這些建議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特別是銀行界極力反對完全按公允價值計量所有金融工具的建議,他們擔心廣泛地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會對金融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盡管如此,IASB和FASB對金融工具會計所確定的最終目標,仍然是在資產負債表中按照公允價值全面計量所有金融工具。
為了加強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協調與趨同,我國于2006年2月15日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其中包括四項金融工具會計準則。這四項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頒布與實施使得人們非常關注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銀行業所產生的影響,在當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陸續進行股份制改造并實施上市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與沖擊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公允價值計量對銀行業的影響與沖擊:理論分析
公允價值計量的最大優勢在于,它能及時反映發生因市場風險所產生的利得和損失以及因信用質量發生變動所產生的影響,能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會減少金融不穩定性事件的發生及其嚴重性。例如,美國儲蓄與貸款協會危機,如果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則美國銀行監管機構能及時發現問題,從而會采取適當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在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下,一種普遍的會計濫用行為就是利得交易行為(gaintrading),該行為虛增了銀行的現行收益和銀行資本的賬面價值,但是,公允價值計量能夠有效地消除銀行的利得交易行為以及其他類似行為。
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各界關注更多的是公允價值計量對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體系的影響與沖擊,并存在諸多爭論,其中主要是圍繞著下列幾個問題展開。
(一)銀行收益及其資本的波動性問題
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批評主要集中于銀行收益及其資本波動性的增加上。首先,批評者攻擊當前公允價值計量的不對稱性,即部分金融工具采用公允價值,而部分金融工具仍采用歷史成本(攤余成本)。這種混合計量模式與當今商業銀行的具體投資組合政策是不相適應的。由于銀行是采用有機整體的方式來管理其投資組合,而并不是采用完全隔離的方式對其交易項目和銀行項目進行管理,并且在具體實務中,銀行通常會采用交易賬戶來對其銀行賬戶中的利率風險進行套期保值,所以混合公允價值模式的這種不對稱性會引起銀行收益及其資本的不必要人為波動。其次,銀行界認為,公允價值計量所引起的波動性增加并不一定能反映銀行經營的內在經濟波動性,與銀行核心經營業務的基本目標不存在任何關系,而且還提高了銀行的資金成本,因為波動性的增加會向資本市場傳遞額外風險的信號,因而投資者會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進而提高了銀行的資金成本。另外,批評者還指責混合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會導致銀行投資組合的不利變化。例如,銀行可能會減少長期債券的持有,轉而增加持有波動性較小的短期債券。最后,銀行收益及其資本波動性的增加可能會使銀行違反資本監管要求的可能性增大,從而會引起過多的監管干預或者會迫使銀行做出旨在減少資本監管干預的不當行為(Yonetani,Katsuo,1998;Hodder、Hopkins、Wahlen,2003等)。
(二)金融負債的計量問題
銀行及其監管機構對公允價值計量的另一種批評,則涉及公允價值計量對銀行自身信用風險的處理。當銀行自身的信用狀況發生變化時,公允價值計量對銀行負債計量所造成的影響是違背常識和直覺的。當發行債務的銀行的信用狀況惡化時,由于當初發行債務時的利率與按照目前條件發行債務的利率相比要低,所以銀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會減少,其結果是銀行利潤及其資本會相應地增加(假設資產保持不變)。相反,如果銀行信用狀況好轉,則銀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會增加,銀行資本的公允價值會減少。
如果只是從股權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或者在銀行破產或失敗時,公允價值計量對銀行自身信用風險的處理是恰當的,因為在有限責任下,違約風險的增加會引起股東的看跌期權(putoption)價值的增加。但是,這種處理方法并沒有考慮銀行債權人的利益。銀行作為一種金融機構是高杠桿經營的,而這種只考慮股權投資者的利益而忽視銀行存款人以及其他債權人利益的會計處理方法是很難為人們所接受的。其次,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負債也是與銀行的監管要求相抵觸的。銀行監管的出發點是保護存款人利益,更強調銀行承擔風險、吸收損失的能力,因此,銀行監管機構不會接受因銀行自身信譽風險下降所引起的負債重新估價而產生的銀行儲備,也不會把其作為監管資本。最后,對自身的信用風險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也會阻礙銀行自身風險管理制度的建立與發展,因為銀行信用等級的上升會導致銀行利潤及其資本的下降。
(三)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問題
反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更多批評主要集中在執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難度和成本上,特別是全面公允價值模式。許多銀行界人士認為,盡管混合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不是最合意的,但至少是可行的,因為它只要求對那些公允價值容易確定的證券投資采用公允價值,而全面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要求對許多沒有二級市場的金融工具采用公允價值。他們認為,對于沒有活躍交易市場的金融工具來說,需要借助各種估價技術才能估計公允價值,并且在估計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觀判斷,其可靠性備受質疑。例如,在采用現值技術估計貸款公允價值時,銀行必須估計貸款的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確定恰當的折現期限和選擇適當的折現率。這個估價過程對于某些具有約定現金流量和固定期限的貸款和存款可能比較容易,但是,對于其他項目,比如具有提前償付選擇權的貸款,估計其公允價值是相當困難的。
因此,銀行界及其監管機構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最大擔憂,來自公允價值本身估計的可靠性問題。當金融工具存在活躍的交易市場,具有可觀察的市場價格,則其公允價值很容易確定,不會存在爭議。但是,當金融工具缺乏活躍交易市場時,由于當前估計公允價值的估價技術和方法不夠成熟,其估計所依據的假設存在大量的人為主觀判斷,因而難以保證所估計出的公允價值是可靠的。公允價值估計的主觀判斷過多,很容易被銀行管理當局所利用,為其操縱利潤及其銀行資本提供了更多的彈性空間。為此,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特別關注,在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問題還沒有得到適當解決之前,能否在財務報表中把公允價值計量擴展到非流動資產(比如銀行貸款),并且認為,在把公允價值計量擴展至財務報表非流動資產項目中之前需要更多的研究、指導和檢驗,現在這種擴展還為時過早。
(四)順周期性(Procyclicality)問題
從保持金融穩定的角度來看,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另一項成本就是,助長了銀行信貸的內在周期性,并且會導致經濟周期更為明顯。其原因在于,在經濟增長時期,銀行利潤及其資本的較為明顯的增長會促使銀行信用的過度擴張,為以后程度更深的、更持久的經濟衰退留下禍害。新的監管資本要求與公允價值計量的同時運行也可能會導致累積性的順周期性后果。許多銀行及其監管機構(包括歐洲中央銀行)擔心,公允價值計量在經濟衰退期可能會導致資本監管要求更為嚴格,對銀行發放貸款的積極性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延緩了經濟的復蘇。如果信用風險的上升與資產價格下降同時發生,則要求完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銀行會面臨著雙重壓力,因為一方面資本監管要求會越來越嚴,而另一方面,資產價格的下降會使銀行利潤下降。巴塞爾監管委員會以及各國監管機構表示,商業銀行應該收集有關數據,以便進一步評估計量模式從歷史成本向公允價值的轉變對銀行經營行為乃至銀行體系穩健性的影響,并調整相應的監管政策和規定。因此,應當深入地研究新的資本監管要求與公允價值計量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找出應對之策。
(五)商業銀行的傳統角色與定位問題
銀行界認為,公允價值計量對銀行充當長期信用提供者的能力產生了影響,并且對整個銀行業的財務根基造成潛在破壞性。按照JWG的建議,銀行來自于其核心經營業務(存貸款業務)的盈余不是按照存貸利差以及本利是否如期支付來計算的,而是按照基于機會成本的經濟模型來計算的,這顯然與銀行的傳統角色是有本質區別的。與這種經濟模型相適應的會計模式(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顯然也不同于與銀行傳統角色相適應的現行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并且也會使銀行的會計模式與其他行業會計模式的差別越來越大。并且,要求銀行會計以理論的經濟價值為基礎,而不是以實際的現金流量為基礎,在不進行大量的研究和測試工作之前,將會使銀行承擔大量人們所不愿看到的風險。
商業銀行傳統角色的主要目標在于,建立能長期獲取利差的投資組合,并形成自己的顧客群。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銀行會注重信貸質量的長期決策,培育與顧客的長期關系。同顧客的交易一般都是建立在長期基礎上的,銀行是在整個合同期限內獲取價值的,而一般不會涉及短期變化,盡管銀行也需要對這些短期變化進行監控,并對管理決策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然而,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會嚴重削弱銀行作為長期信貸提供者的地位,并會促使銀行放棄其傳統角色,其原因在于,銀行在公允價值計量下不會再對信貸擴張抱有“貸而持有(lendandhold)”的態度,而會面臨
套期或證券化的刺激,或者把風險轉移給客戶(比如簽訂浮動利率或短期貸款合同),以與負債的構成相匹配。由于利率的變化會直接反映在當期損益,因此,銀行在其信貸決策中會采取更為短視的,追求短期目標的政策,以規避利率短期變動的風險,從而使銀行更注重短期結果,而犧牲長期的客戶關系和投資需求。
三、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銀行業的預期影響
上述分析只是從理論上探討了公允價值計量對銀行業的影響與沖擊,但是,我國具有與發達國家完全不同的經濟和金融環境。因此,公允價值計量除了對我國銀行業以及金融體系產生上述影響之外,其影響和沖擊也具有其獨特之處。
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亮點之一在于,比較全面地在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中導入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并且得以廣泛的運用,這種從歷史成本向公允價值的轉變將會對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有關金融工具四項會計準則的頒布與實施對我國上市銀行的影響將不可小視。從總體上看,這四項金融會計準則的頒布與實施對增強我國上市銀行財務報告的質量和透明度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能為我國投資者、債權人等眾多利益相關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決策的信息。
公允價值計量與歷史成本計量相比,具有很多概念性的優勢。公允價值計量是根據當前的市場狀況對資產和負債的真實經濟價值進行計量,從而能及時反映銀行資產和負債的市場價值變化,并能在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中得以體現。公允價值計量能更加真實公允地揭示我國上市銀行的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和風險管理信息,有利于增加市場約束和透明度,并能及早地發現和處理銀行危機。衍生金融工具按照公允價值納人表內核算,這也使得我國上市銀行所從事的高風險金融投資能及時地反映在其財務報表中,使得我國銀行監管機構可以更直接地獲取相關信息,為其更好地履行其監管職責提供了條件,同時也使市場投資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的情況,增強了上市銀行財務報告的透明度。另外,公允價值計量的實施必將對上市銀行會計實務和風險管理產生深遠的影響,促使銀行管理者進一步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全面提升銀行經營管理水平。
然而,公允價值在銀行財務報告中的運用是一項系統工程,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因素,機遇與挑戰同時存在。
(一)公允價值的估價技術
如前所述,當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躍的交易市場時,公允價值計量須依賴估價技術。而計量公允價值時所使用估價技術的目標在于,確定被計量資產或負債在計量日出于正常商業考慮所進行的公平交易中的交易價格。該估價技術應最大限度地使用市場輸人變量,且最小限度地使用主體特有輸入變量。但是,我國金融市場不發達也欠規范,利率和匯率還未完全市場化,生產要素市場還不夠成熟,即使那些有效的交易市場,也缺乏足夠的深度與廣度,因此,我國在運用估價技術計量公允價值時缺乏市場參考標準。另外,我國當前缺乏一份詳細規范公允價值計量技術、并具有很強可操作性的執行指南。這些都會對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以及上市銀行財務報告的可比性和透明度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二)金融資產的分類及其計量
我國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要求上市銀行管理當局根據其購買和持有金融資產的意圖和能力把其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與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因此,上市銀行持有金融資產的意圖和能力不同,會決定金融資產分類的不同,進而會影響金融資產的計量基礎。盡管我國會計準則對四類金融資產之間的轉換做出了諸多限制,但是,上市銀行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操縱金融資產的分類,從而決定其計量基礎。
另外,我國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賦予了上市銀行管理當局一種“公允價值選擇權(fairvalueoption)”,該選擇權允許管理當局對任何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并且把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從增強我國上市銀行財務報告透明度的角度來看,該公允價值選擇權的引入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并不合理。首先,如前所述,在我國當前的會計環境下,我國還缺乏有效的機制能保證公允價值可靠計量,因此,上市銀行在計量金融工具時所擁有選擇公允價值的自由度,以及缺乏對所采用估價技術的有效監控,都會嚴重地影響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其次,由于公允價值的不可靠性,再加上并不是所有金融機構對同一種金融工具都會選擇公允價值計量,因此,上市銀行財務報告信息的可比性受到嚴重地損害。從金融穩定性的角度來看,公允價值選擇權的影響取決于這種選擇權在多大程度上被我國上市銀行所采用。
(三)財務報表項目的波動性
隨著我國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公允價值計量可能會增加我國上市銀行財務報表項目的波動性。在引入公允價值計量之后,我國上市銀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將與我國變化多端的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環境更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資本市場和經濟環境的任何變化(比如,發生未預期的利率變動、金融資產信用質量嚴重惡化、資本市場權益價格大幅度調整以及房地產泡沫突然破滅)都會立即通過公允價值計量反映到上市銀行的財務報表中來,從而加劇了我國上市銀行收益和資本的波動性。例如,在利率大幅度變動時,公允價值計量與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相比,能更為迅速地反映資產價值的變動。在金融資產信用質量嚴重惡化時,資產的公允價值會相應減少,而在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下,計提的減值損失則比較保守(朱海林等,2004)。
(四)銀行的監管問題
公允價值計量的實施在影響銀行會計資本的同時,往往也會影響銀行的監管資本,使得會計資本與監管資本在性質和數量上產生新的不一致,并且會引起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波動,從而增加了銀行監管機構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審慎資本監管難度。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會使我國上市銀行違反資本監管要求的可能性增大,從而會導致銀行監管機構對其進行過多的管制干預以及誘發商業銀行做出旨在減少管制干預的不正當行為。其次,衍生金融工具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納入表內核算,不僅要求銀行具有完善的風險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價技術以及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而且對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我國金融工具會計準則雖然要求上市銀行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金融工具時必須披露確實的理由、事實或依據,但是,上市銀行在提供這些理由、事實和依據時會存在大量的主觀分析和判斷,并且在不同的時點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因此,銀行監管機構很難判斷和評價上市銀行的真實業績和銀行資本狀況。最后,公允價值計量對銀行監管人員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公允價值計量涉及大量的專業判斷,監管人員要在短期內全面掌握這些專業技術是相當困難的。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銀行界以及金融監管機構的擔憂,美國FASB在制定公允價值計量準則時所采取的策略是一種從易到難、從公允價值的表外披露到公允價值表內確認的循序漸進的發展步驟,而我國當前為尋求我國會計的國際趨同而采取了一種一步到位的制定策略,因此,我們更應當充分估計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銀行乃至整個金融系統所產生的影響和沖擊,以使我國實施公允價值計量的風險與成本最小化。
四、啟示與對策
上述分析表明,公允價值計量所涉及的重要概念以及許多實際重大問題還沒有得以完全解決,并且它的實施確實會對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影響和沖擊。隨著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以及公允價值在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大量運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實施不僅孕育著巨大的機遇,而且尚存在著眾多威脅金融安全的不穩定因素。因此,我們要充分考慮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所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并提前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公允價值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只要我們充分考慮到各種變量和不確定因素,科學地設計改革方案,穩步推進公允價值計量,就能夠使實行公允價值計量的風險最小化,從而確保公允價值計量得到有效的實施。
對于會計準則制定者而言,會計準則的制定與發展要考慮公允價值計量對銀行業乃至金融穩定的影響,認真聽取來自銀行界及其監管機構的各種聲音,加強會計準則與銀行監管之間的協調,確保公允價值計量得到有效的實施。會計準則制定者與銀行監管機構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有助于形成一種解決公允價值計量問題的、更為兼顧的辦法,使得公允價值計量與銀行風險管理實務之間,公允價值計量與銀行監管政策之間取得協調一致,有助于幫助財務報告編制者和使用者更好地理解那些估計可靠的、可鑒證的公允價值的實際方法。
- 上一篇:經濟發展模式思考論文
- 下一篇:論金融資產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