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1 08:04: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學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技術教學探析
【論文關鍵詞】網上教學;教學模式;教學主頁
【論文摘要】本文對網絡教學提出局域網上的教學模式和基于Internet上兩種模式。并討論了網上教學模式的信息流程,教與學的關系,及網上教學具有時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個別化等特點。網絡教學模式能在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對加強網上教學的實踐與應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Internet(英特網)的迅猛發展,網絡教學已成現實。網絡教學是指教師利用計算機網絡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或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獲取學習的知識(包括教學資源調度,教學計劃管理,學生學籍管理等)。由于網絡教學具有時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個別化等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網上教學不同的教學模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認識的主體。這就要了解網絡教學的教學模式及其特點,以及結合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實踐與創新。
一、局域網上的教學模式
1、多媒體教學網的教學模式
(1)教學模式的流程。多媒體教學網絡的教學模式是基于教室里的多媒體局域網,但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相同之處。教師在課堂上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網對學生進行授課,在這個教學模式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把準備的多媒體CAI(課件)放入服務器,以便上課調用,這些課件起輔助教學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信息處理系統是對教、學信息的處理,使教學雙方隨時能得到反饋的信息。
談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教學
[內容摘要]因信息技術教育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為了提高學生素質、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學生跟蹤新高技術的能力,為了提高信息技術教育的質量采用實踐教學方法進行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使教學過程具體化、直觀化,結合多媒體課件,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可以進行個別化教學,因人制宜,因材制宜。實踐過程中教無定法,根據不同的計算機配置情況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實踐教學、多媒體技術、校園網絡、資源共享、教學模式的嘗試與實驗
一、實踐教學的提出
鄧小平同志從國家民族未來命運和世界發展趨勢的高度,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指出"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
近幾年來,在素質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國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制訂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中學信息技術教育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蓬勃發展起來了。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以提高未來建設者的科學文化素質、能力和科技意識,是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任務。
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項基礎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質教育,是一項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性學科教育。然而,縱觀我國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或者學生高分低能現象仍然存在,學生缺乏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是由于在學校信息技術課時安排不可能太多的情況下,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趕出來的結果。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切實培養學生的技能作了一些探索,發現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利用計算機優勢,進行實踐教學,對提高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對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化學教學多媒體教學技術綜述
【論文摘要】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中最普遍采用的媒體。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實驗的科學性、直觀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在教學中未能真正體現。使現有的實驗不能完全地發揮其教學作用。因此,把現代信息教學技術應用于化學實驗教學中,克服實驗條件的限制,旨在對以下幾方面有所突破,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性。增加演示實驗的時效性,保障演示實驗的安全性,加強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為創造學生進行實驗設計的條件,豐富學生實驗知識等,以期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的作用。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技術;中學化學實驗
多媒體教學技術。一般包括攝影、實物投影、攝像、放像、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等方面。
一、投影技術對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化學課的演示實驗,其目的是通過實驗讓全體學生觀察到物質變化的全過程,有理性上有一定的認識,從而提出疑問,獲得結論。演示實驗可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程度,體現實驗過程的真實性、科學性,讓學生信服,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也為引出課題、問題,進行討論、探索,發現創造條件。因此,演示實驗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實驗變成講實驗,觀察實驗現象變成講實驗現象。為了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傳統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實驗儀器,抬高實驗裝置,增加實驗藥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實驗結果,然而實驗儀器的放在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實驗結果又浪費時間,且有些現象是在實驗中瞬間產生的而無法觀察到,以至影響教學效果。采用投影技術,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實驗的效果。投影技術主要是對實驗現象進行放大,克服演示實驗可見度小的缺陷,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特別是一些細小的、不易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投影技術使實驗的科學性得到提高,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供條件,
二、攝像、放像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當中演示實踐教學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辦公或者是娛樂都與信息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此背景下,教學當中也相應地引入了信息技術教學課堂,進而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時展的趨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而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當中的演示與實踐教學,便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煥發教學課堂的活力,使學生在掌握課堂知識內容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一、演示實踐教學法提升學生對課堂知識內容的理解
在過去的教學過程當中,由于經濟條件的落后,教學環境非常的簡陋。而信息技術課程又是一門與時代接軌的學科,教師對于課程內容還比較陌生更不用說要教導學生掌握基礎的課本知識內容。而新時代教學理念要求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僅要掌握課堂知識內容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培養起優秀的實踐操作能力。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教學條件的改善,教師不僅已經掌握新時代的教學內容,同時也可以用先進的教學設備來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提升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以及實驗操作的實踐。比如,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關于《有效獲取信息》的教學過程當中。首先,教師告訴在課堂上讓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進行快速的預習和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通過對課本知識內容的劃分和理解并對其中的相關知識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進而提升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為即將進行的課堂知識內容的講解排除內容陌生帶來的困擾。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器材向學生進行相關信息查找的模擬演示,將知識內容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而促進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的掌握。學生也可以在觀看教師講解的過程將自己課前預習的結果進行對比進,找出其中相同或不同的地方,進而提升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在電腦上進行相關知識內容的演練。教師則在學生練習的過程當中對其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糾正和知道進而促進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以及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綜合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定的基礎。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并指導學生對課堂上講解的知識內容進行整理,進而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養成夯實基礎。
二、演示實踐教學法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重要驅動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不斷創新教學手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內容的學習。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往往只是針對課堂知識內容的講解對于學生興趣的開發卻被忽略掉。而新課標教學理念要求學生不僅要提升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要促進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激發。而演示實踐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應用便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促進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比如,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關于《設計應用文檔》的教學過程當中。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進行快速的閱讀和理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對課本知識內容進行內容的劃分以及內容的總結,進而促進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為即將進行的課堂講解排除內容陌生帶來的困擾。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利用多媒體教學的音頻播放功能以及演示功能提升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而學生在聽取教師講解過程當中通過與自己課前預習的比較進行對比,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之后的信息技術課堂的講解打下堅定的基礎。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對教師課堂上講解的知識內容進行練習操作。學生在操作過程當中教師在旁邊進行輔助將學生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排除以及總結,進而促進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的理解。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進而促進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的掌握和理解。
三、演示實踐教學法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古代文學教學技術
古代文學系列課程是中文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從內容看有古代文學史、古代文學作品選;從課程性質看有基礎課、選修課、專題提高課等。其課堂教學達成課程目標的主要手段,各門課程之間也有著內在的共通性,所以本文在課程具體內容方面不作過細的區分,而統稱為古代文學課堂。
一、高校古代文學課堂教學現狀
古代文學課程是一門建立時間早,積淀深厚的課程。在以往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該門課程“以文學史為講授的基本線索,作品閱讀分析為主體教學內容,選修課為補充”的基本知識模塊,在教學觀念上強調系統知識的傳授和扎實的文史基礎,要求學生博聞強識。是比較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類型。因此,目前古代文學的教學,基本上是課堂講授為主,學生的學習主體沒能得到應有的體現,教師們從頭至尾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地講述,學生則始終以聽課和記筆記為主,一直處于被動接收信息的狀態。現在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多媒體課件,也只不過是披著高科技外套的板書而已。傳統的古代文學課堂的狀我們對課堂教學的研究還沒有上升到教學技術的層次。很顯然,這種課堂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一是忽略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尤其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是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課堂的時間全被教師所占用,而課后又不能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學生實踐的機會很少,很難使課堂向課外有效延伸,也很難使學生的知識有效遷移和內化,培養出來的學生則只會掉書袋,缺乏創新能力。
三是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脫節。從當今社會對人才需求看,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受到嚴重挑戰,隨著人才的社會化、市場化,一方面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另一方面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調專業素養、綜合能力和創造意識。總體看來,高校古代文學傳統的課堂結構還是比較單一的,在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方面存在明顯缺陷,強化課前預習,課中提高教學技術含量,課后練習,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將是我們教學改革努力的方向。
中職信息化技術教學研究
一、職校生現狀
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一種倦怠的狀況,而這種倦怠并不是因為學業的壓力、沉重的學業負擔而導致的,而是他們沒有目標,學習動力不足。普遍中職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知識缺乏社會認知度,懷疑自己所學知識的內容在社會中沒有用,從而產生了倦怠。中職學生的課堂表現在對所學課程缺失興趣,如懶惰、自私、好逸惡勞、意志薄弱、缺乏鉆研,在學習上遇到一丁點困難,就會選擇逃避,遇到外界誘惑,直接放棄學習。
二、信息化教學方式
信息化教學方式,是在當今信息化環境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教育者與學習者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教育技術方法進行的雙邊活動,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系統方法。
三、信息化教學有效性探索
(一)對學生產生有效刺激性作用學生厭學問題,也就是學習動力問題,這是教學改革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厭學問題:主觀原因在個人,客觀原因在教育。厭學的核心是學生因學習受挫導致學習自信心受損。解決厭學的核心是要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關鍵是要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如今的青年學生,在科技技術產品的使用上,存在著普遍性,操作技術根本不存在問題,操作電子產品可謂得心應手。因此,信息化教學可以在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信心。(二)對課堂化有枯燥為生動作用信息技術普及以及信息化教學資源不斷豐富,對學習形式、教學組織產生巨大影響。通過對下表來比較傳統教學模式與信息化教學模式的不同。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利用開放式的時空,化被動為主動構建學習,使體驗式課堂更生動活潑。(三)讓翻轉課堂構建學生的成就感成為可能翻轉課堂重新構建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先學后教是其首要特色,由教師課上主講改為學生課前自主完成,吸收內化則在課堂的互動環節中完成,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則成為課堂的主導。翻轉課堂是先學后教,從以教為中心變為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如下圖:化整為零積零為整任務檢測交流評價任務書、提綱課前學習任務研究自主學習課堂學習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從上圖可以看到,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教師所錄制的短小、精煉的教學視頻,吸取清晰、明確的教學信息,將學習的時間、學習的任務碎片化,在滿足中職學生的個性化的需求中,讓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信心大大增強。課堂上,還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僅僅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將學生在課前的知識“積零為整”,讓學生對知識有了系統性的認識,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四、信息化教學課堂案例展示影響課堂教學的信息化技術中,熟悉的有:計算機多媒體、仿真軟件、MOOC(慕課)、微課、網絡資源。當然,還可以借助各種網絡通訊工具(QQ、微信等)、各種平臺(百度云盤、藍墨云班課等)實現跨時空的學習,使課堂更活躍。信息化教學所主張運用的教學模式是:探究型、資源型、合作型學習。當然,在整個教學教程中,教學的模式并不是單一的,要將課堂活躍起來,將形成綜合型的教學模式課堂。通過課程數據庫應用基礎中的一章———窗體的創建與設計,設計了一堂借助信息化技術來活躍課堂的《美化數據庫窗體》教學設計。(一)借助通訊技術,引入企業,布置學前任務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中職學生普遍因為對企業的認識度不夠,從而產生對專業知識的質疑,懷疑自己所學內容的價值,進而對學習產生抗拒心理。如今,校企合作形式已經存在于各所中職學校中,如何更好地將企業融入學校、融入課堂,促進有效教學,也是當今需要研究的課題。在本案例中,通過網絡的視頻通訊,將原本屬于教師布置任務的角色回歸企業,讓企業人員闡述對數據庫界面的需求,讓學生感受學有所用的體會。進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二)借助信息技術,互動合作,加強知識碎片學習本課例中,傳統項目驅動法教學中,教師會通過一個已經布局好的窗體界面作為任務布置給學生去設計,在設計中通過語言、文字加入窗體各控件的設置。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利用信息化技術教學,教師將“學”的主動權交回給學生,如何滿足企業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學生在布局窗體中所需要的資料,通過網絡開放平臺提供給學生,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收集資料信息。教師也有針對性地提供技術信息支持:通過《數據庫應用基礎――實訓綜合訓練平臺》,向學生介紹窗體設計的基本操作技能;通過微課向學生介紹美化數據庫窗體所需的各個控件及控件的屬性設置;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收集學生作品。每一項信息技術支持,都在學生所熟悉的電子產品中可以呈現,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進行隨時、隨地學習。(三)借助信息技術突破難點,讓課堂變輕松課堂上,學生從原來的“觀眾”,變成了“演員”,從“藍墨云班課”平臺中調出課前結合企業任務所完成的作品在全班中大屏幕展示,介紹自己團隊所運到的窗體控件技術,解決了窗體在視覺和操作上哪些問題。教師像“監制”一樣,對“演員”的情況提出對應的點撥、解答。圍繞企業的需求,教師通過學生的作品,對比不同數據庫窗體的優缺點,讓學生體會布局窗體界面中相關問題的發生、發展以及相互關系。在這樣的翻轉課堂中,學生無需為一點操作技術而卡住自己學習、前進的步伐,學生在問題中突破難點,課堂氣氛活躍輕松,學習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四)借助信息技術,呈現實時、合理的教學評價課后學生通過網上實時評價教學情況,同時,接受校企合作企業的在線評價。網評與企業評價的結合在無形中監督了學生對教學的評價,讓他們不能隨意進行評價。企業評價的加入,大大地激勵了學生的心理成功感,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鼓舞。
通用技術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教與學是推進通用技術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是符合通用技術學科特征的綜合實踐學習方式的具體指導,也是跨學科整合學習方式的合理選擇。通過有效地“植入”STEM教育模式,為學習者創設情境,明確不良結構任務,搭建探究學習支架,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將多學科知識融為一體,并給予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將有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技術核心素養。
關鍵詞:STEM;通用技術;教學實踐
STEM課程源于美國,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技術素養、工程素養、數學素養等四個方面的教育,具有整合、綜合、融合等特性。STEM教育不是簡單地將科學、工程等學科組合起來,而是把學生對所涉的真實問題的解決而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結合,轉變成一個系統的綜合的認知世界的過程。STEM課堂常常是基于真實問題的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在復雜情境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1]。通用技術學科作為普通高中必修課程,以其獨有的學科本質蘊含了豐富的核心素養而備受關注。該學科是“注重創造,體現科技與人文相統一的課程”,在真實情景中通過技術實踐活動去感悟技術,去發展工程思維,特別是“發展學生知識的整合、應用、物化能力和技術問題解決能力,通過多種多樣的技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創新、善于實踐的精神和勇氣”[2]。
一、STEM教育理念融入通用技術教學實踐的意義
通用技術學科是技術教育的基本組成,是我國素質教育推進的必然結果,如何進一步深化與推進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需要考慮的問題。借助STEM教育,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習活動和學習情景,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等方式,將多學科知識融入技術實踐活動中,可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一)通用技術課程教學面臨的困難。1.教學理念的轉變。通用技術課程強調實踐、注重創造、體現綜合,這不同于傳統的以知識內容為主題的教學,當前,許多通用技術教師由其他學科轉任,對原有學科的教學較為熟練,而對通用技術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的理解與把握存在較大問題。許多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不能承擔課程開展過程的主導角色。除了提升自我的技術學科教學知識和技術課程知識外,還需要豐富技術情景知識及技術價值觀知識,以便能更好地整合技術與環境、知識與能力等方面內容。2.教學模式容易走入誤區。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以實踐和探究為主要特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由于缺乏對課程的理解,缺少技術課程實施的指導,很容易出現一些疏忽,走入誤區。主要表現為沒有情景創設直接進入理論講授,過于開放式的探究,放任讓學生進行方案構思、作品制作,以作品物化成果作為最終評價內容,從而使實踐和探究達不到應有的效果。3.教學內容缺乏價值認同。由于種種原因,通用技術課程沒有納入普通高中升學評價體系,被認為是一個“技能”而不是“知識”,通用技術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沒有得到真正認可。在課時安排、師資配備、學生重視程度等方面都沒有體現出通用技術課程應有的地位,致使課程實施與建設受到影響,呈現發展不均、畸形發展等現象,在此背景下,通用技術課程需要融入新的模式及內容以釋放技術課程所固有的價值,獲得認同,實現自覺發展。(二)STEM教育理念對通用技術教學提供的創新思路。STEM教育以項目教學為主要形式,關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促進學生在學習與社會實踐之間找到結合點。因此,借助STEM教育的理念,可以為優化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與發展提供創新思路。1.教育教學改革需要技術教育更需要。STEM教育的融入《中國STEM教育白皮書》通過對時代背景、國際背景、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以及產業與人才背景的分析,指出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需要STEM教育。各國的教育實踐表明,STEM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批判性思維、信息技術能力等未來社會必備的技能和創新能力,并有可能在學習者的未來生活和工作中持續發揮作用[3]。而通用技術正是本次教育改革中技術課程的新亮點,需要STEM教育的融入。2.STEM教育理念的融入有利于通用技術課程。所承載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通用技術課程“以設計學習、操作學習為主要特征”[2],有效的學科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對學科知識進行加工、消化和吸收,進而內化和轉化成自身素養的重要組成。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通用技術學科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領域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鍛煉他們綜合運用工程技術等知識解決真實情景下的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構建起緘默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技術意識、工程思維、創新設計、圖樣表達、物化能力等核心素養。3.STEM教育有利于通用技術教育價值的回歸。技術教育是全面教育及終身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與智育一樣具有獲取知識的價值,為了體現其教育價值,可與STEM教育進行結合。STEM教育側重于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真實問題,采用比傳統教學更具參與性和探究性的方法,鼓勵學生之間的協作,通過創造新項目進行學習。基于STEM教育突破技術課程價值文化壁壘,利用STEM教育的多元特性,重塑技術知識教育的價值文化,改變社會、學校及學生對技術教育功能的認識。以STEM教育理念改善通用技術課程發展和實施的困境,推動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創新實施的新發展。
二、基于STEM教育的通用技術課程活動模式探究
信息技術實踐教學研究
實踐教學是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改革與研究的重要課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信息技術各專業分化得越來越細。高校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方向也越來越多,一般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對于一般的綜合型大學來說,都會開設幾個專業或者全部專業。雖然這些專業的研究方向不同,但是專業課程都有所交叉。在實踐教學環節,各專業各課程是相互獨立的。為了培養復合型信息技術人才,不斷擴展學生相近專業知識,我們嘗試將各專業相關課程的實踐教學系統性地關聯起來。信息技術多專業協同實踐教學是將綜合系統化項目進行科學合理的分解,把各個子任務分配到信息技術多個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多個專業的學生參與到該項目中來。
一、信息技術相關專業實踐教學的目前現狀
信息技術相關專業課程的實驗內容相對基礎,各門課程的綜合型實驗數量不多,單門課程的實驗相對獨立,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的專業知識面相對狹窄。通常包括硬件設計、軟件設計、系統開發等幾個方面。目前,高校中“軟件的學生不懂硬件,硬件的學生對軟件不屑”這一現象特別突出。打破常規的實踐教學理念,將相關專業的實踐課程進行協同教學改革,多方共同參與同一個綜合實踐項目。為了進行信息技術相關專業實踐教學綜合改革,我們對信息技術專業各實踐教學進行了相關性分析,這種綜合教學改革是非常可行的。如表1。
二、多專業協同實踐教學改革的內容
多專業協同實踐教學改革以信息技術最新發展方向為切入點。目前,嵌入式系統、物聯網、3D打印技術、機器人等相關課程,都涉及硬件、軟件及系統,相關項目也是非常多,這些課程實踐教學內容也非常豐富,適合引入到實踐教學中。如圖1,嵌入式系統設計的項目中,硬件層中包含主板電路板設計,嵌入式微處理器、存儲器(SDRAM、Flash等)選擇,外圍接口芯片的選擇,CPLD/FPGA設計等,就構成了一個嵌入式核心控制模塊。在這部分的設計中,與電子信息工程和自動化控制專業的一些課程相關,比如:電路設計與仿真、單片機與接口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開發、CPLD/FPGA設計、硬件測試技術等。硬件層與軟件層之間為中間層,也稱為硬件抽象層,它將系統上層軟件與底層硬件分離開來,使系統的底層驅動程序與硬件無關。該層一般包含相關底層硬件的初始化、數據的輸入/輸出操作和硬件設備的配置功能。系統軟件層由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文件系統、圖形用戶接口、網絡系統及通用組件模塊組成。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BootLoader的移植、操作系統的選擇與裁剪等,這部分與自動控制底層設計有很大的關系,對于硬件知識需要一定的了解。同時,也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件專業的課程相關,比如:操作系統、數據結構、編程語言等。應用軟件層設計部分,主要是基于嵌入式硬件系統和嵌入式操作系統之上開發的應用程序。相關的應用軟件一般包括管理系統、控制系統、監控系統、圖形界面、游戲、網絡程序等。這部分項目設計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自動控制等專業相關,相關的課程有:軟件工程、算法分析與設計、軟件測試技術、語言開發、數據庫技術、計算機網絡等。
三、結束語
現代統計技術教學改革探析
【摘要】隨著物流的快速發展,企業要求不同層次員工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對收集到的數據做出準確、及時的分析,并制定正確的決策。掌握統計方法尤為重要,文中結合多年在統計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關教學改革措施,并成功應用于日常教學,收到不錯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現代統計;措施
1前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競爭的日益加劇,如何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對收集到的數據做出準確、及時的分析,并制定正確的決策,已經成為企業極為關注的問題。統計方法作為收集、加工和分析數據的方法,在企業決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其具有電子表格管理、數據清單管理、商業統計圖表處理及數據分析與決策功能,目前已為企業進行數據處理分析的主要工具。
2《現代統計技術》教學中一些問題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自開設以來,一直在開設《現代統計技術》課程,近10年來專業教學團隊一直在跟蹤調研市場需求,根據反饋結果,歷屆畢業生一致認為現代統計技術是專業必備的重要技能課程。但在多年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一些問題,下面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2.1教材理論性強,教學理念落后。當前現有教材引用的相關素材也過于陳舊,有的甚至還是上世紀的資料,且眾多統計教材版本結構死板,內容雷同,缺乏個性,學生認為資料太過時,與現實社會經濟發展數據脫節,數據沒有說服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感興趣,不聽講,以至跟不上教學進度,教學效果很差等現象。2.2學生基礎較差,對理論不感興趣。統計課程是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這門課程對以后的社會實踐及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統計學原理課程理論性較強、公式繁多、計算復雜,而且,統計課程本身對學生數學基礎知識要求較高。而我們的物流管理專業高職學生大部分是文科生,普遍數學基礎較差,加上對理論知識不感興趣,因此教學中會出現一些內容根本聽不懂,題目不會做的情況。個別學生平時自律能力、自控能力較弱,課堂上開小差,偷偷玩玩游戲,打打瞌睡,就更跟不上教學進度了,因此教學效果得不到保障。2.3考核方式陳舊,效果較差。教學考核不但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是評估老師教師教學質量的手段。傳統的教學考核方式一般分為四個模塊,包括:平時考勤、上課回答問題、課后做作業,期末閉卷考試。大部分學生迫于掛課的壓力,平時會到堂上課,賺取平時考勤分,認為只要到班上課,課后抄抄同學作業,臨近期末背背老師劃的考試范圍,考試就能過關。這種考核方式的結果就是:大部分同學到堂了,卻什么也沒聽進去;作業也按時交了,只是抄同學的,自然效果也就大打折扣。這種陳舊單一的考核方式通常一個學期學完了,什么印象也沒有,什么知識也沒學會。2.4現代教學設備缺乏,教學手段較單一。教學手段的應用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而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硬件保障。在初期統計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學校信息化教學設備不足,主要應用多媒體教室開展教學,無法充分使用機房。日常教學主要是教師通過多媒體進行理論講解和演練。對于基本理論知識和公式,學生本身不感興趣,甚至于懶得通過記筆記的方式增加記憶;而對于實際案例應用,只能通過觀摩教師課堂操作,無法同步進行實操,導致出現學生上課聽懂,下課就忘,上機又無法動手的情況。
現代教學技術研究與應用
一、選用教學效果最優的現代化教學技術
所謂最優,是指在某一知識內容的教學中,幾種教學媒體都可用的情況下,選用教學效果最好的媒體。如《火燒云》一課,火燒云顏色和形狀是文章的重點、難點。我利用CAI設計了9種顏色的投影,將書上所描寫的顏色都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對于葡萄灰、茄子紫、半灰半百合色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更加喜愛火燒云絢麗多彩的景色。而形狀方面,我根據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制作了馬、狗、獅子等形狀的火燒云,并配以聲音。學生通過逼真的畫面,了解了火燒云變化多端,形態各異。這樣突破了重點,解決了難點。
將CAI技術引用課堂教學以后,電化教學的效果大為改觀。它具有特殊的魅力,可以解決傳統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如古詩教學中,一般都強調通過學習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意境,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現在運用計算機教學,我們將詩上的畫面制作成一些動畫片,通過生動的畫面來取代教師枯燥的講解,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了概念。如教《小池》這首詩,我先讓學生自己想象一下小池那美麗的景色。然后打開計算機請學生欣賞一個小動畫: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從池塘那小小的泉眼中緩緩涌出細細的泉水,綠樹那茂密的枝葉遮住陽光,形成的樹蔭映在清清的水面上,荷葉剛剛冒出小小的尖角。這時飛來了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上面。為更深入地理解古詩內容,進行情感朗讀打下了基礎。
二、現代教育技術也要達到發展學生思維的效果。
現代教育技術要為現代教學服務,其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要具有發展的功能。所謂發展,是指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其智力同時得到開發。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去指導。不能是教師拉著學生走一條固定的路,為了學生的智能發展進行多媒體教學時要認真思考,設計計算機軟件時充分考慮學生思考的余地,按照各自的思維路線去發展、鼓勵創新,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這樣的教學媒體的使用就具備和發揮了發展學生思維的功能。
如教《那片綠色的爬山虎》時,將文中“陽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余暉下的爬山虎”設計成小動畫,讓學生進行對比思考、遞進思考、換位思考、總結思考,來深入地理解課文,明白了“綠綠的爬山虎”就是“我”在葉老的教導下,不僅懂得了怎樣作文,怎樣充實自己,而且懂得了要認真地、一絲不茍地做人。本文教學目標也得以全面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