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8 16:49: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加工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面粉加工業成本監管
德州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也是全國大型的面粉生產基地之一,2010年德州榮膺全國“糧油食品城”和“噸糧市”稱號。目前,全市現有面粉加工企業110余家,年加工生產能力500多萬噸,年產量200多萬噸,在全省位列第一,居全國前列。在當前,小麥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使面粉加工企業成本不斷上揚,面粉出廠價也在緊隨上漲,因此,面粉企業效益的高低,不僅僅體現在產量上,而成本的多少更是關鍵因素,通過降低成本增加企業利潤,創造經濟效益顯得更為重要。
1樹立成本管理新思路,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
面粉加工企業在面臨原料、人員和動力等眾多基礎成本上升的狀況下,加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日益成為面粉加工企業成本管理的重點。在面粉加工中往往對顯性成本即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消耗等有明確的控制需求,而不為人們所重視的隱性成本往往被忽視。從小麥到加工成面粉,一般要經過收購、運輸、儲藏等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降低成本的環節,應當成為成本管理的新重點。在收購階段,收購時機的選擇和收購人員業務素質非常重要。因為,小麥的收獲季節性特別強,不同的地域氣候條件造成收割時機的不同,所以,無論是大型或小型面粉廠,對收購小麥的時機一定要把握好,只有在合適的時機收購,才能收購到質優價廉的小麥,為降低收購成本創造條件。收購人員要充分了解原材料的市場行情,收購人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價格談判,當一般的商業手段使原料的價格降到一定程度,若要想繼續降低其價格的話,那我們就必須從行情、生產成本分析入手。通過充分掌握原料行情、生產成本、以及分析影響原料價格的相關因素,才能發現影響收購成本的機會。通常情況下,供應商在報價時,往往都是將價格透明的部分報得很低,而把不是很透明的部分報得很高,這樣可以掩飾其獲取高額利潤。如果說我們對其產品的原料行情不清楚,我們就沒有辦法判斷其報價是否合理,因而不能達到降低采購成本的目的。收購人員是否有熟練地業務素質,嚴重影響著收購成本,如果收購人員的業務素質很熟練,對小麥國家標準規定的等級、指標了如指掌,能根據水分、容重、雜質等情況,對小麥等級質量作出準確判斷,給出合理的收購價格。這樣,也不會浪費收購成本。
2改變經營方式,降低運輸和倉儲成本
在小麥收購到加工成面粉的過程當中,運輸和倉儲是必不可少的程序,運輸和倉儲費用在成本中也要占到相當比例,如何降低這一部分費用呢?在當前物流業發展迅速的情況下,實行物流外包不失為一種節約成本的好辦法,面粉加工企業可以把運輸和倉儲業務每年以一定的費用外包給物流公司,這項工作有物流公司來做,對面粉加工企業而言,節省了在運輸和倉儲方面的人員費用開支,運途中因水分的減少及破損等因素引起的損耗、運輸途中糧食作物的品質保管費用、倉儲保管費用。物流服務公司擁有專門的人員和運輸設施、倉庫和搬運機械,按照面粉加工廠的要求對原料和成品進行運輸、保管,面粉加工場將財務風險轉移給第三方,在原料和成品數量上沒有損失,質量上有保證,從這一點來講降低成本是顯而易見的。
3準確進行會計核算,合理確定成本
糧食加工業發展工作規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提高思想認識,完成編制工作;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正確把握方向,提出基本要求;工作進度安排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其中,主要內容包括:各區縣(自治縣)糧食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要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為切實加強全市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把規劃編制作為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編制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要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把握發展內涵,始終把“一保一建三打造”貫徹在規劃中。做好與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的銜接、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開展編寫工作、加強糧油加工業發展重要問題的軟科學研究、鑒于糧食加工業市場化程度高、加強與有關部門間的協調溝通和銜接、加強重大項目研究、《規劃》中的目標設、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加強協調溝通和組織保障、市商委將組織編寫組針對具有閃光點的重點項目。也可結合行業發展的實際,編制單項產業規劃,如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麥粉、玉米、雜糧、健康全谷物主食品、糧食及其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根據《國家糧食局辦公室關于編制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糧辦展〔2009)178號〕要求,現就編制《*市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認識,完成編制工作
各區縣(自治縣)糧食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要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09〕47號)精神以及國家和*市有關法規和政策,按照《*市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編寫提綱的要求,結合本地區、本單位糧食資源情況、利用現狀,以及加工業發展水平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認真做好本地(公司)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專題規劃和單項規劃,要求做到進度快、質量高、效果好。
二、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
為切實加強全市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我委成立了由委領導任組長、相關處室為成員的規劃編制組。各區縣(自治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有關單位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在規劃編制組的組織協調下,把規劃編制作為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
工信委食品加工業計劃
根據《縣強攻工業百日大會戰工作方案》,為提升我縣的食品加工業,特制定本工作計劃。
一、目標任務
茶業主要是抓好茶廠、白茶基地的建設,引進龍頭企業,整合資源,開發紅茶和其它系列產品。特色食品“四珍”在公司加農戶的基礎上,爭取年內實現入園生產,同時做好包裝、宣傳和營銷工作。重塑“老酒”的品牌,改造技術,擴大產量,提升檔次,提高效益。
二、時間安排
1、10月1日-10月31日:完成食品加工業的摸底調查和初步規劃工作。
2、11月1日-12月31日:包裝好“四珍”、“老酒”、“茶葉”等特色食品加工項目與省市推介活動及外地客商的對接,開展多地點、多形式、多渠道的招商引資工作,擴大我縣特色食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調研報告
一、發展現狀
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占整個工業比重大,已成為拉動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在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中,種植業加工業企業有30家,畜牧及其它加工業14家。在種植業加工企業中,以食用菌、茶葉、優質糧油、金銀花及中藥材、酒業為主,以優質糧油加工企業最多。市場知名度相對較大的加工企業有10家(綠頌米業、龍頭面業、長赤翡翠米業、南江林產品公司、通江銀耳集團、山霸王公司、羅村茶葉有限公司、江口醇及小角樓酒業有限公司);較有市場知名度的產品有:龍頭面、綠頌米、翡翠米、亦奇牌菜籽油、米倉山牌核桃、金銀花(茶)、通江銀耳、羅村茶葉、小角樓和江口醇酒、何大媽豆瓣;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企業有12家(5個糧油企業、4個茶葉企業、1個水果企業、1個干果企業、1個食用菌企業)。
(一)糧油產品加工情況。以龍頭面業、長赤翡翠為代表的17家糧油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超過35萬噸,年實際加工不足25萬噸;具備精深加工能力的5家企業,年加工能力超過15萬噸,年實際加工不足10萬噸。小型加工業主82個,年加工能力30萬噸,年加工銷售收入14.64億元,其中小角樓和江口醇占6億元左右。
(二)蠶桑產品加工情況。全市3家繭絲加工企業,主要是加工生絲產品,無精深面料和終端產品,由于原料不足、國際市場起伏大,常年處于半生產狀態,年加工銷售收入僅0.8億元左右。
(三)果蔬產品加工情況。全市果蔬加工企業僅有4家(壽星果業有限公司、*罐頭食品廠、何大媽豆瓣廠、駟馬豆瓣廠),年加工營銷能力僅3.5萬噸,年銷售加工收入0.36億元左右。
(四)茶葉產品加工情況。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經營的規模以上企業僅3家,加工業主和小型加工廠(場)、家庭作坊共36家,除羅村茶業、元頂子茶場和火天崗茶場年加工總量450噸,年產值僅0.32億元;小型加工廠(場)和業主、家庭作坊年加工總量1500噸,年產值0.83億元左右,茶葉年加工銷售總收入僅1.14億元左右。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意見
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頗具潛力的增長點。但就總體而言,還不能適應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農產品加工水平和質量較低,專門用于加工的農產品不足,產加銷各環節聯結不緊密,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不健全、加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仍比較突出。為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重要意義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促進優化農產品區域布局和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的綜合利用、轉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通過擴大農產品深加工,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促進農產品出口,有利于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基本途徑,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提高技術裝備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進農業現代化。
二、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依靠科技進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在避免重復建設、提高農產品綜合加工能力的同時,逐步實現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傳統加工工藝向采用先進適用技術轉變;推進農產品加工原料生產基地化,產加銷經營一體化,加工制品優質化,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農村來料加工業發展意見
各村委會:
發展來料加工業是拓寬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根據縣府(2007)22號文件精神,結合我鄉實際,經鄉黨委、政府研究,現就發展來料加工業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統一思想,健全組織
發展來料加工業是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我鄉經濟協調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全面奔小康的重要舉措。為此,必須優化各項服務,促進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從事來料加工,擴大來料加工點和加工規模,提高來料加工檔次,培育發展若干骨干加工戶,鼓勵農村家庭開展來料加工業。
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規劃、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采取臨時性建筑的方法興建加工場所的,鄉來料辦幫助按臨時用地、臨時建筑辦理審批手續。鄉黨委政府成立來料加工業領導小組,各村也要相應組建來料加工業領導小組,發展和落實來料加工業工作。
二、政策扶持,獎勵先進
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省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府廳號)精神,切實抓好我區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安全監管,進一步規范我區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生產秩序,提高我區食品生產加工業水平和食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做好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抓好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從源頭把住食品質量安全關口,是加強我區食品生產加工質量衛生安全監管的重要工作,是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各鄉鎮場街辦工業園區和區有關部門要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做好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的重要性,認真分析本地食品安全狀況,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抓緊抓實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切實提高我區食品生產加工的質量安全整體水平,建立食品生產加工業的長效監督機制,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食品消費安全,為建設和諧平安青山湖區作出貢獻。
二明確整頓工作目標,提高食品生產加工質量安全監管質量
(一)全面完成食品(含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企業的普查摸底登記建檔工作。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普查建檔率達到100%。
糧油加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十五”時期糧油加工業取得的成就、“十五”時期糧油加工業存在的問題、“十一五”時期糧油加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發展目標、“十一五”時期糧油加工業發展重點、支持糧油加工業發展的主要措施、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其中主要內容包括:糧油加工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糧油加工區域化格局正在形成;飼料、淀粉、食用油企業缺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總體糧食加工轉化仍處于底水平;指導思想、發展原則、發展目標整合和調整;繼續沿著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方向發展,向產品系列化和食品工業化延伸,淀粉等傳統加工產業的基礎上,向玉米深加工方向發展,提高產品質量,推廣營養、健康食用油產品;認真落實政策,營造良好環境,抓好項目建設,實施名牌工程,培養和引進人才,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加強行業指導,增強宏觀調控能力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期,糧油加工業要把握好這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食品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為指導,結合我市糧油加工業自身發展的現狀和趨勢,科學制定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和導向性的《糧油加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對全面提升我市糧油加工業產業水平,改善人們的膳食結構和營養結構,進一步滿足人民的消費需求,引導糧食種植結構調整,促進糧食資源的轉化增值及綜合利用,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十五”時期糧油加工業取得的成就
“十五”期間,我市糧油加工企業充分依托糧油基礎資源優勢,積極適應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的新形勢,立足本市,面向京津,服務全國,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逐步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形成了一批在省內外有著較高聲譽的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十一五”期間更好更快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1、糧油加工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據20*年底調查統計,全市共有規模以上糧食加工轉化企業23家,資產總額6.5億元,加工轉化糧食83.8萬噸,實現利稅3*0萬元,期末從業人數2100人。
其中小麥加工企業12家,年加工小麥能力88.5萬噸,20*年實際加工小麥55.4萬噸。
玉米深加工業發展意見
針對玉米加工業存在的問題,要采取綜合性措施,加強對玉米深加工業的宏觀調控,實現飼料加工業和玉米深加工業的協調發展,確保國家食物安全。
(一)加強對新建、擴建項目宏觀調控,全面清理在建、擬建項目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加強玉米加工項目建設管理的緊急通知》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清理玉米深加工在建、擬建項目的緊急通知》的文件精神,立即停止備案玉米深加工項目,對在建、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對已經備案但尚未開工的擬建項目,停止項目建設;對不符合項目土地審批、環境評價、城市規劃、信貸政策等方面規定的項目,要暫停建設,限期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國家發展改革委。
(二)科學規劃,加強政策指導
玉米主產區要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全局利益出發,統籌規劃本地區玉米生產、飼料加工業和深加工業的發展,嚴格控制玉米深加工業產能規模盲目擴張,使之與《食品工業“*”發展綱要》和《飼料加工業“*”發展規劃》相銜接,并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各地規劃進行必要的指導,以加強對玉米加工業發展的宏觀調控。
(三)保持玉米食用消費、飼料和深加工的協調發展
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
市政府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近年來,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我市國民經濟中頗具潛力的增長點。但農產品加工水平和質量仍然較低,還不能適應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我市農產品出口面臨各國綠色壁壘的挑戰,農產品出口一直面臨嚴峻形勢。為了增強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力,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現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提出如下意見: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一)指導思想我市農產品加工業應圍繞“立支柱、調結構、改傳統、上規模、抓創新免費公文網版權所有、出名牌、立標準、保質量、建基地、扶龍頭、拓市場、爭第一”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我市農產品資源豐富,區位和口岸條件好的優勢,按照原料生產基地化,產品加工規模化,產品質量標準化,市場銷售網絡化,廠區建設園林化,企業組織“產加銷”一體化的要求,重點培育若干個農產品加工示范區,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一體化基地示范工程,發展百家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的省、市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千家具有發展潛力的小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到2010年全市農產品加工率達62%,每年提升3.5個百分點;總產值力爭達到210億元,平均年遞增17%以上,實現比2009年翻一番的目標;與農業總產值的比例由目前的0.61:1,上升到1.2:1;農產品加工增值率由目前的44%上升到94%。二、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主要原則和重點領域(一)主要原則1、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重點發展有市場潛力的優質、安全、衛生、方便、營養、保健類的農產品加工制品,以適應、滿足市場需要。不斷鞏固和擴大國內城鄉市場,開拓國際市場。2、堅持優勢發展的原則。結合區域農產品生產資源比較優勢,規劃好區域產業產品發展布局,充分發揮本地資源、經濟、市場和技術等優勢,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著力培植區域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并逐步形成優勢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產業帶,實現農產品加工與原料基地有機結合。3、堅持科技創新原則。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要堅持保護和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工藝與國內外現代技術、裝備、先進生產工藝相結合,引導選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實現傳統產業生產現代化。積極鼓勵有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進、開發新技術,引
導支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立科技研發中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4、堅持發展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積極采用先進工藝和技術,實施國際、國內先進生產加工品檢驗檢測標準,推行清潔生產,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可續性發展,不上危害生態環境的項目。5、加強宏觀指導的原則。通過制定和實施各級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政策,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合理布局,防止肓目輔攤子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新上項目一定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提高農產品加工業的現代水平。(二)重點領域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我市發展的重點產業及產品是:1、茶葉及飲料類加工業:提高茶葉內在品質和包裝質量,集中力量打造“綠雪芽”品牌,爭取創立一兩個國家級品牌,大幅度提高茶葉的附加值。發展花茶綠茶速溶、保健茶、茶飲料、果汁飲料、礦泉水、太空水。2、水產品加工業:紫菜、海帶即食品及黃色深加工品,烤魚蝦、魚罐頭、魚松、海洋保健食品。3、果蔬加工業:檳榔芋、榨菜、綠筍、葡萄、草莓、龍眼、魔芋、馬鈴署、生姜、油奈等特色產品深加工,果蔬保鮮儲藏運輸。4、食用菌加工業:食用菌保鮮儲藏運輸,食用菌烘干品精包裝,食用菌生物制品。5、林產品加工業:纖維板、刨花板、膠合板、竹膠板、竹木漆器具、竹木藤草工藝品、玩具、竹木日用品及家具。6、糧食、飼料加工業:精制大米、精制粉干、系列餅干、混合飼料。7、肉蛋乳加工業:肉制品系列生熟加工食品、烤鴨、咸蛋、松花蛋系列,牛羊鮮乳、酸乳、學生飲用奶,禽蛋孵化。三、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點工作(一)制定發展規劃各縣(市、區)要結合本地區域資源優勢,選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方向,盡快編制出本級政府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防止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二)建設原料生產基地在現有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優勢農產品良種繁育、引進、試種、技術推廣工作,強化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工作。要根據我市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發展規劃,有計劃地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并與當地農產品加工企業相配套,形成布局合理、專用、優質、穩定的優勢農產品原料生產、加工一體化基地。(三)建立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化運行機制在有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中積極引導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和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通過定單、合同、土地入股等
形式,與更多的農戶建立有效利益聯結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形成市場引導企業,企業帶動基地,基地連結農戶的產業化運行機制,使企業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與農戶之間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共同體。(四)重點建設農產品加工示范區和扶持培育龍頭企業圍繞我市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發展規劃,按照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發展思路,發揮區域優勢,突出地方產業特色,依托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著力建設糧油食品、果蔬、食用菌、茶飲料、畜禽、水產品、竹木工藝等一批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區,促進全市初步形成若干個大的特色經濟帶、經濟區,實現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快速協調發展。以農產品加工骨干企業為重點,在全市建立一批農產品加工一體化示范工程。積極鼓勵支持農產品加工骨干企業實行優質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科研開發、生產加工、營銷服務一體化經營。擇優扶持培育100家省市級農產品加工業龍頭企業和一批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使其盡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具有“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專”產品的企業。引導支持企業加快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和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五)強化農產品科技創新體系和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組織企業參加全省項目成果交易會,鼓勵農產品加工骨干龍頭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所聯合組建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中心,幫助有條件的農產品加工骨干龍頭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組織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各類人員培訓,幫助企業引進各類專業人才。參照國際標準,抓緊制訂和健全我市地方特色農產品加工制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和技術規范。創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重點為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出口創匯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幫助企業建立質量控制體系,收集整理國內外主要農產品加工制品質量標準并公布和組織實施;建立動植物檢疫,農藥、魚藥殘留檢測,環境質量檢測,出口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并與示范基地、龍頭企業形成良好服務網絡;抓好質量認證工作,加強對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的監督、檢測和檢查,完善有關法規并嚴格執法。(六)扶持和發展中介組織加強農產品加工業行業協會、專業技術服務等中介組織建設。發揮各種專業化中介組織在提供社會化服務、開展行業自律、防止無序競爭、打擊假冒產品、協助解決國際貿易爭端、向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提出
合理化建議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政策措施(一)給予有力的金融、財政支持1、金融部門對農產品加工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給予重點優先的保障。各級商業銀行要將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作為信貸工作的重要內容,及時滿足農產品加工企業合理的資金要求。尤其對農產品加工企業向農戶收購農產品和為完成國內外定單生產所需的流動資金,有關銀行應給予重點保障。2、放寬農產品加工企業基本建設項目貸款抵押條件,確定合理貸款期限。對農產品加工業企業新建、擴建、技改項目,屬于創新研發新產品項目、出口創匯項目、引進先進生產工藝及裝備的項目都應視為可信項目,放寬擔保抵押條件。各級金融部門要積極幫助農產品加工企業爭取貸款,當年新增加貸款中,對農產品加工企業貸款努力達到30%以上,其中,農村信用社對農產品加工企業貸款要占新增貸款的60%。3、地方財政要積極扶持成立農產品加工企業信用擔保公司。財政要從預算中安排一定額度的資金用于扶持成立農產品加工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各家商業銀行應大力支持成立農產品加工企業信用擔保公司,成為信用擔保公司的協作銀行。(二)落實稅收支持政策1、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導國內、外資投向農產品加工業及其產業化經營示范基地建設。由外商提供技術的,允許外商控股,并可以技術入股,最高可達35%。2、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鼓勵有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到境外創辦企業、設立營銷網點、建立市場營銷網絡。對企業作為實物投資的出境設備、器材、原材料等,憑有關證件享受國家出口退稅和資金、外匯管理等支持政策。允許境外帶料加工裝備企業將獲利后五年內所獲利潤充實資本金。企業境外投資返回利潤享受所得稅“二免三減半”政策。免費公文網版權所有3、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創新。對農產品加工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所發生的費用,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所需國產設備投資的40%,可在繳納企業所得稅中抵免扣除。4、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與科研所、大專院校實行產學研結合,進行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鼓勵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建立科研機構或技術研發中心,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衛生檢驗檢測中心,農產品加